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精选9篇)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1

成人学历教育有四种方式:自考、网络远程、成人高考、电大。这点首先要清楚,所以当你想充电提升学历的时候,首先确定自己选择哪种模式。当然这四种方式各有优势和难点。

自考:含金量高,文凭硬,认可度也高,但难度较大。

远程:学校一般不错,因为只有全国重点才有资格办远程,目前应该全国有69所高校在办远程。远程本科唯一的难点在于两门全国统考,计算机和英文,这两门过了,毕业不会有任何问题。至于认可度的问题,作为国民教育系列,认可都认可,关键看你用在哪里,因为比如公务员考试,有些要求报考条件必须是全日制学历,那就没有办法了,但一般来说工作、评职称、晋升、考研等都没问题。

成考:首先要参加每年10月全国成人高考,通过达到某校分数线后被录取,再入学,这又分为函授、夜大等

电大:现在分开放式教育和电大成教,比较容易过,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其它没有什么,毕竟电大不是什么好学校,但确实可以拿到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

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学历教育方式,个人觉得如果要文凭硬就得选自考;如果只想拿个国民教育系列,学校又要好点建议报远程;如果想要面授的就报成考吧,费用也不高;至于电大个人觉得是比较差的,不推荐。据个人了解,以前四种方式各大教育机构都有在招生,都有确保毕业的做法,真假要靠朋友们自己去区分了,真实地的是有的,骗人的不少,呵

招生院校:中国农业大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航天航天学院

高起专:行政管理、文秘、法律事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语文教育、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2

根据斯坦福国际研究院 (SRI I nt er nat i onal) 最近为美国教育部做的一项研究报告来看, 网络学生要比那些在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中进行学习的学生表现要稍微好些。这份研究报告分析了1996年到2008年期间在高等教育和虚拟课程教育领域里所有有关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对比的研究成果。

这项报告的一个关键发现就是那些部分功课或者全部功课都在网络上完成的学生的平均排名要比那些在传统课堂里上课的学生分数排名略高。尽管这一差别并不意味着机构学校的失败, 但是它却可以帮助人们澄清长久以来的一个认识误区, 即网络教育的效果不如传统教育。另外它也有助于培养开发针对教育领域的网络技术的兴趣。毋庸置疑, 人们很快就会随处可见各种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网络学校。在美国, 有一家提供网络大学学位的Kapl an公司已经开始在为6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提供量身打造的网络课程。这家公司还运行着Kapl an学院, 一个免学费的网络公共高校, 已经在6个州获准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些非传统的学校教育以期能考入心目中的大学时, 网络学习的人数可能会出现猛增。

关于网络教育的最主要指责就是它会使学生的社交能力降低。但事实证明, 网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以便空出更多时间用于体育活动、个人兴趣、志愿活动和与好友相处。多数课程都允许学生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网络学习的内容实际并不简单, 学生需要严格的纪律性和出色的时间管理技能。而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网络视频等工具让学生们发现请教功课方面的问题、参加讨论会、学习新语言变得更为容易了。教员们也能够与全世界互联, 讨论教学计划以及提供课程。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3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网络学习 有效性 学习监控

远程教育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各种媒体。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处于准分离状态,学习方式由面授集体学习转变成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种形式使得网上教学成为保障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远程教育环境下网络教学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出现了学生网上学习时间利用率低、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学习成效低、学员自我评价低的低效现象。因此,如何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实现网上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网络教学有效性,除了同传统教学有效性一样外,还表现为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深度和网络教学对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要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探求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提高学员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学员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决定了网上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人的实际行动,学习者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网络教学形式,将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实施。因此,提高学习者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是实施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确立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入学前基本上都是在师传生受、耳提面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接受教育的,认为面授课安排得越多越好,在学习及考试上还完全依靠老师的教学。要在学员观念中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通过入学前教育和培训,让学员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加强入学前的教育和培训。从现在参加开放教育教学的学员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在学员入学时,学校和教师就要通过组织开学典礼、专业活动、学习小组活动等有意识地向学员介绍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学习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环节等,使学员认识到远程学习与传统学习形式不同,要求学员必须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各种网络和多种媒体,实施时空分离的远距离教学。

二、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是通过网络教学活动的结果与学员个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价值判断的,从这个角度上看,网络教学活动的价值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撑,网络资源是教师辅导和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所以,要提高网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网络资源的多样、适用就成为实现网络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条件。

1.网络教学提供的资源要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网络教学资源要充分注意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界面的美观性,人机交互的简洁性等因素。要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使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理解;在用户界面设计上,要简洁、美观,不仅要符合学员的视觉心理,还要符合学员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和阅读水平。同时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要增强交互性,学生可进行人-机对话,并可通过各种专业论坛、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一个主题,进行实时或不实时的网络学习交流。

2.网络教学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学员是否能从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得所需的各类资源,依赖于网络教学形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广度。因此,网上资源不仅包含教师教案、课件、教学材料、经验、素材或是教学录像、学法指导、试题等,而且还要提供下载讲义、背景资料、补充材料、作业、参考资料以及学生成果发布、交流心得等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或者针对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某一主题在更大范围内利用资源展开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通过自主探索或协作研究学习,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师的网络辅导过程

网络教学中师生分离,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没有常规校园的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教师的工作重心将从注重课堂教学转移到注重网络教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广大学员提供网上学习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因此,“有效教学”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应该不再是依据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而在看教师的“辅导”过程。

1.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服务。在远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包括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网上学习习惯,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媒体使用技术等。还要因地制宜,充分了解不同学员的个人学习条件,采取合适的资源传输方式和资源格式,并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

2.指导学生正确获取和整合网上学习信息。网络学习信息量大,而且良莠混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学习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利用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有选择地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益:一是综合利用。将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四类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和“配合使用”教学资源,发挥系统资源优势。二是选择使用。将教学资源按知识点、难点、争鸣点进行筛选后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用教学资源;三是配合使用。对完整和相对成熟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配套后全盘利用。

3.营造虚拟空间的学习氛围。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的交互方式中,需要教师参与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环境,组织一种“虚拟”的组织学习小组,降低学员的学习孤独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还要注意发挥网外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协调学生与其他团体组织成员和专家进行交流,完成社会协商过程,在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与思考中,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并重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渴望,用新的方法理解学习材料。

四、完善网络学习的监控机制

学习控制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种。在校学习是典型的外部控制的学习,而网络学习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的学习,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我国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习惯于集体授课有监控的学习方式,在整体上呈现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学习能力等诸多不适应网络学习的特征。因此,建立和完善网上学习监控、学习约束和督促、建议机制,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网络课程内容。

1.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网络教学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要注意培养学员对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观念、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适应能力,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学员实施良好的自我监控,逐步适应网络学习。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辅导教师要与班主任紧密配合,指导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进行学习资源组织、学习策略制定、学习效果测评等,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

2.制定网上学习措施,完善网上学习考核机制。在网上学习过程中,要事先设定一些时间与学生在网上讨论和交流,随机抽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情况;通过网络定时向学生布置、批改、反馈学生的作业;在网络课件中开发具有一定功能的教学检查和管理功能的模块;在网络课件的管理平台上开发、设置类似网页流量监测的各种管理软件,帮助教师或网络管理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网络上学习情况。建立完善的网上学习考核制度,并与每个学员的终结性考核挂起钩来。这种挂钩可以与形成性考核结合来实现,也可以直接与终结性考核结合来实现。

3.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学习的监控。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管理可以打开学习者学习记录情况表,通过浏览学生所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分析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时间上、学习内容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从而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分配建议。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笔记进行监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点播视频教学(IP课件),还是浏览文字辅导资料的自主学习,出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记录在在线学习笔记中,教师在查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笔记时从中发现问题,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学员在对单元、章节内容学习之后,能在网上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测试,教师通过测试情况监控学员的学习。利用BBS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功能,也可以监控和解决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疑点问题内容发表于网上,供其它学员与教师阅读,参与在线讨论。

参考文献:

[1]戴仁俊.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佛山现代教育技术网.

[2]朱艳侠.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泡脚治头痛有效吗 篇4

1、泡脚可缓解头痛,如果头痛,立即用一盆40度的温水泡脚,因为脚温暖,会导致双脚血管迅速的扩张,从而可以减少脑部的充血而缓解头痛,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头痛和发烧,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当然如果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足底部,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2、泡脚促进经络排毒。脚底部有非常的丰富的穴位,链接着全身的很多经络,这些穴位打通了,就可以通经络,身体更好,泡脚就是通过热量来刺激这些穴位,打通经络,可以促进身体的毒素排出,再加上热水泡脚,温度高,因此会让人出汗,这也是促进排毒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如果在泡脚的时候按摩脚底的穴位,就有缓解疲劳的功效。

3、泡脚促进睡眠。热水泡脚以后,睡眠就会更好。

泡脚的好处实在是很多,孝顺父母的儿女们,在冬季给父母买一个泡脚的足浴盆是送给父母最好最贴心的礼物。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5

一、人类工效学简介

人类工效学 (Ergonomics) 是20世纪中期新兴的一门应用科学, 在美国又称其为人的因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或人体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 , 在日本称之为人间工学等。在我国也有多种译法, 如: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人的因素学、宜人学等。人类工效学从最初的充分利用人体机能, 使之适应于机器的研究思想, 转变到以“人的因素”为核心的研究, 也即从“人迁就机器”转向“机器迁就人”, 再到现代的人与机器相互适应, 整体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 并且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

现代的人类工效学是以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为基础的边缘学科, 着重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使人在作业时获得舒适感, 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以提高效率。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 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所构成的系统。其中, “人”是系统的使用者、监控者和决策者, 对系统的有效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泛指人操作与使用的物, 可以是机器、用具、设施、软件, 甚至可以是管理学中的人;“环境”是人与机共处的环境, 如:作业场所、空间,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

由上可见, 人类工效学把系统从整体上划分为“人”、“机”、“环”三个大方面, 研究各种系统中人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 并运用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以便使系统有利于人的健康, 而且系统的全部性能得到优化。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性, 也都有着自己的工效学上的特征, 因此也都应有自己的工效学问题,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网络远程教育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其中网络学习系统是它的核心, 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来看, 我们需要系统地研究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人”、“机”、“环境”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 考虑系统中的“人”———学习者的身心健康的同时, 使整个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功能得到优化。

二、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工效学分析

1.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人”、“机”、“环境”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的核心是网络自主学习, 一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 而学习者是网络学习的主体, 所以, 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人”是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者, 它进一步可以包括网络学习者个体和网络学习者群体或同伴。网络学习者个体是进行网络学习的个体, 网络学习者群体是网络学习者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需要或组织需要而结成的学习同伴关系, 也是网络学习的主体。

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机”是与学习者的学习直接作用的硬件、软件、人, 这里主要考虑认知对象、认知工具。在网络学习过程中, 认知对象即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内容、技能技巧等;认知工具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和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的工具, 它包括一切能够支持、引导和扩展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的技术设备和方案方法, 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其它学习设备以及所使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还包括网络课程资源、相关网络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等。

网络远程教育中的“环境”指网络教与学所处的环境, 是“人”和“机”发生作用的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有社会文化、教育教学制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 还包括学习组织、人际关系、个人心理等方面;物理环境指学习者学习场所的光、热、声、空气、辐射等环境。

2.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人-机-环系统

首先, 系统以“人”为中心。此处的以人为中心, 不仅仅指一般所提倡的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 教育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有关知识的过程, 或者力图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还要考虑一切与学习有关的设计开发都要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 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能力和局限也决定着“机”和“环境”的设计开发。在设计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和评价时, 要分析一般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程度以及对各种负荷的适应能力;考虑学习中的组织、人际关系以及影响个体心理状态的因素;设计、选择必要的物理学习场所时, 考虑辐射、声、光、尘埃和气体等环境因素对学习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 考虑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和安全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效问题。

其次, “人”、“机”、“环境”的交互作用。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来看, 网络远程教育是一个人-机-环系统, 其中的各个要素是交互作用的。上文已述“机”、“环境”要以“人”为中心, 也就是“人”制约着“机”、“环境”的设计和开发, 反过来, “机”和“环”也会影响和制约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例如:作为认知内容和认知工具的网络课程, 其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设计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交流和面对面的交流分别对学习者的心理、生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某种教育教学理念、评价管理方式、学习同伴关系会影响学习者的价值观、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一定的物理场所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安全感、舒适感等, 同时也影响效能。同样, “机”和“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或物理条件影响着认知对象、认知工具的设计、开发, 如: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等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以及现实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的影响下进行的;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可能会建立不同的学习同伴关系;而制度、理念等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机”、“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才使得每部分都要适当地发展自身, 并作用于其他部分, 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构建健康有效的网络远程学习

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来探讨对学习者的身心健康有益, 且能够优化系统整体功能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 其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协调系统中“人”、“机”、“环境”的关系。以下从网络远程教育人-机-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1. 提高网络学习者自身素质

虽然现代人类工效学提倡以“人”为本, 但是它既不强调由“人”迁就“机”, 也不强调由“机”迁就“人”, 而是同时考虑人-机-环境系统各方面的因素。所以, 作为网络远程教育中“人”的学习者个体也必须相应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以更好地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在网络远程教育中, 由于教学的形式非面授式, 且学习者大多是在职人员, 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课, 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也是最突出的特征。但是, 目前我国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自主自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如:提高学习者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 在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管理, 能够使用一定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 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监控等。另外, “人”还包括网络学习者之间由于某种学习的需要而结成的同伴关系。有学习同伴使得学习者有集体感和归属感, 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建立虚拟班级、虚拟教室, 开展网上讨论活动等都可以有利于发展这种学习同伴关系。

2. 合理设计开发网络学习认知工具

网络学习内容即认知对象一般承载于认知工具之上的, 网络学习相关的认知工具主要包括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网络学习活动、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等, 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来看, 其设计开发需考虑网络学习者以及网络远程学习环境的要求。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网络远程教育中进行网络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网络通信的质量涉及到网络学习资源是否能够顺利地发送和接收, 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涉及到是否能够保证学习顺利地进行。关于硬件设备产品, 其相应的领域已经以人类工效学提供的参数和要求为依据进行设计, 如:面板以及工作台等的形状、位置, 其各组成部分的色彩及布局等符合人的特点和环境的要求。

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者的重要认知工具。网络课程一般是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设计的, 它们又是以认知心理学为重要理论基础的。从工效学的角度来看, 传统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视人为信息加工机器, 要求人主动适应“机”、“环境”的性能特点, 如:教学设计中引用教育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对学生进行注意控制、意志训练等, 虽然也能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但没有注重学习者个体本身的一些能力局限。因此, 网络课程以及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还需要考虑人的生理局限、疲劳、心理负荷等。网络课程中文字、图形、图像等媒体的编排顺序、位置要符合人的视觉心理。虽然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 但是还需要保证学习内容的连续性, 因此需要对每个课时的任务量和节奏进行合理设计。单位课时的学习任务量太小使学习者感觉太轻松, 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任务量太大, 又会使学习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各个课时的学习节奏应使学习内容逻辑结构与人的适应能力相合宜;学习的总体速度和单位课时速度不宜太慢或太快。另外, 网络课程中各元素色彩的使用要符合人的色彩视觉心理。

3. 改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质量

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远程教育中非常重要部分, 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而进行的实践, 属于广义上的认知工具。网络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为学习者学习提供面对面的人际交互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 包含了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服务的改善主要在于服务理念、服务方法的改善以及服务工具的改进等方面。学术性服务涉及到教材、教师、教室、实验室等的服务, 其中书面教材除了要考虑与网络学习资源连续、互补外, 也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生理、心理负荷问题。教师是网络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面授时的课堂设计也要考虑内容的任务量、进度、节奏等适合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以更好地辅助学习者学习。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的机构、人员要有先进的服务理念, 给学习者创造一个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通道, 提高服务质量。在基于媒体技术的双向通信的支持服务中, 要保证学习资料的发送和接收所需要的物理通信设施的可使用性和质量。

4. 完善网络学习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文化、教育教学制度制约着网络教学的方向, 是网络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也规制着网络教学的各个方面, 所以完善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的政策体系, 构建合理、科学的网络远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环境所包括的学习组织、人际关系、个人心理等在提高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的素质部分已述。

物理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研究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 分析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技能特征, 分析电磁辐射、声音、光、热、振动、空气等对学习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学习效率的影响, 从而改善网络学习者学习场所的物理环境安全性和健康性, 使得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从而使学习者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 形成持久强烈的兴趣和动机, 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

[2]威肯斯 (美) , 霍兰兹 (美) 著, 朱祖祥译.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3]冯阳.与时俱进的人类工效学[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载体 运用

一、前言

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要注重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后高校中关于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兴起。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关键词,2014年以来相关文献有1900余篇。但与高校教育者高度重视的“火热”相比,却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遭遇了学生点击率的“寒流”。在教育客体没有形成正确思想认知的环境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不可能成功或取得任何实效的。各高校应注重优化网络载体的教育效果,运用有效的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优化网络载体教育效果应明确的目标

“载体”原本作为化学领域研究术语,指起催化作用的中间物,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概念引入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媒体”是一种全球化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全方位传播媒体形式。目前,以电脑、手机为终端,以微博、微信等用户软件为平台的微时代新媒体网络是全球拥有用户最多的网络载体。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来看,新媒体网络既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所用,因此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面前,优化网络载体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在两个层面有助于理清思路:一是通过网络载体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二是通过载体持续发挥作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充分把握网络作为教育载体的基本特征,选择有效的网络载体开展育人工作。

三、有效网络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属性的体现,所指的是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所具有的相应特性。可见,教育实践过程中并非使用了网络载体就能将其优势有效转化为教育效果。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满足党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控原则和正面性原则前提下,还应具备下列条件才可被视为有效。

(一)作为教育载体的网络平台必须是便于储存、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

根据教育实践的不同要求,网络平台应能充分满足信息承载和传递需求,如可以承载多种形式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问卷、投票、征集意见等),可以个性化设置(建群、私聊、定制信息等)。总之,有效的网络载体应具备在互动过程中有助于主客体间表情达意的各种功能。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研究不多,也与网络载体运用不当有关。比如有的简单局限于各种“线下活动”的通知;有的一味灌输观念而没有情感沟通;有的发布信息却不设立反馈渠道。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网络平台设有强大的辅助功能,支持各种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运用好这些工具可以更便捷地收集、处理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目的。

(二)网络平台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发挥作用

人类获得认识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持续较长时间。相应地,网络作为教育载体也应在期间持续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应在教育目标下实现可持续的互动。因此,选择拥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网络平台既是教育规律自身的要求,也与“通过网络构建师生互动平台”的目标相适应。

四、利用有效网络载体冲破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困境

(一)利用“熟人”效应,化解“权威性被挑战”困境

目前,网络的信息发布者中既有专门从业人员也有普通民众,信息来源量丰富,信息量巨大。但部分网络平台专业审核人员缺乏编辑责任和道德意识淡漠,导致出现不良信息流传、舆论导向不明现象。这从新闻网络媒体用户留言中“小编”饱受诟病就可见一斑。在大量热炒的“网络事件”中,新观点层出不穷,“内幕”不断揭露,权威部门失语甚至乱语,不断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尤其,部分社会名人、网络“大V”言之凿凿的热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威性被弱化。

面对此种现象,除了加强“管控”、倡导“实名制”等政策层面的措施,作为一线教育者更应该从自身优势出发,“创造性地构建”有效的网络载体。构建网络载体不意味高校必须自建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等现有的公共通讯平台中的功能可以被开发用来实现教育目的。例如“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微信是利用熟人间交际构建网络。而人们普遍认同熟人间传递信息更为负责,更为可信。与“小编”“大V”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学生身边可以接触到的人,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熟人”效应,以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

(二)利用网络“微距离”,克服“教育环节碎片化”困境

随着微课、慕课在大学校园的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在主动接受新媒体网络带来的学习方式变化。目前运用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包括:高校建设的红色网站、博客、BBS;微博、QQ、微信等即时网络交流平台;SNS、YY、人人、课程表等新媒体社交网站三大类。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平均网络阅读时间达到40min/d的情况下,信息接受者必将被迫筛选网络信息。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各取所需,不再依赖某一个教师,学生认为什么有用就取用什么信息。这种自选式的知识传承关系,带来愈演愈烈的教育环节碎片化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完整构建”有效网络载体。当“开微店、抢小米”成为代替传统打工方式、“刷信用”赚零花钱成为学生优先选择时,教育者应结合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习、生活、找工作等话题和他们的实际问题,及时地给予引导和教育。在“全天候在线交往”的“微距离”环境下,教育者应适时地与学生们分享大学生涯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学习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克服“浅阅读”“浅思考”“指尖决策”给成长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利用“多向互动”,走出“教育有效性评价”困境

教育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加强和改进髙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高度和范围,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立足教育效果有效性提升的教育评价研究,对于帮助各级党委、政府、高等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厘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着“过空过虚”的状况,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滞后、评价功能狭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群,其中有发起人、意见领袖、组织者,每个发布信息的人既传播观念也接收他人观念,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这种多向互动的交流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有效的网络载体可以结合多方意见,便于从多向信息中提炼出典型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内容,在解决实际困难时提高效率。

总之,选择并运用好有效的网络载体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滕晓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讨[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杜亮.3G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张娅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有效性初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86-88.

[4]宋振超.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郑晓娜,辛斌.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沈阳 5 所学校为例[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06):73-76,92.

[6]侯宜辰.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

同事代签劳动合同有效吗 篇7

2013年5月,贵州男子石某入职东莞某家具公司,同年7月石某离开岗位。公司称石某经通知,才返厂补办离职手续,签字领取工资。2014年1月,石某申请劳动仲裁,称公司并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支付足额工资和加班费,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及加班费共2.6万多元。仲裁裁决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已解除,公司应支付石某工资差额、加班费、高温津贴合计3000元。双方均不服,遂先后向东莞第二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石某向公司索赔1.7万多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家具公司提交了劳动合同签收公示表、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证明双方确实签订了劳动合同。石某称,所谓其名下的劳动合同并非自己签名,申请对该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家具公司确认该劳动合同中的签名非石某,但辩称系石某与同时入职的黄某交换了劳动合同签名,公司申请四名员工作为证人作证。公司要求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确认是否为石某所签。法院向石某释明,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相互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且该主张有证人作证,如石某拒绝对黄某的劳动合同签名进行笔迹鉴定,法院将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认定石某与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事实。石某表示对此后果清楚,但仍拒绝做笔迹鉴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法院已向石某释明拒绝鉴定的后果,石某仍表示拒绝配合鉴定,因公司主张石某与同事黄某交换劳动合同替对方签名的陈述与证人陈述相符,故法院依法推定公司的主张成立。即认定公司已在石某入职一个月内提供劳动合同给其签订,石某未在该劳动合同上亲笔签名的过错不在于公司,且石某与他人交换劳动合同签名的行为实为不诚信之举,则公司无需向其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公司提交的通知、快递回执、薪资代领单、内部联络单等系列证据可证明石某系自行离职,公司无需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公司应支付石某高温津贴及工资差额共2200多元,驳回了石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健身器材锻炼部位有效吗 篇8

使用方法

起坐可以直接针对腹部肌肉群,通过动作上的细微变化,使腹部不同部位的肌肉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塑型效果。最为常见的仰卧起坐方法是将身体处于仰卧状态,膝部屈曲成90左右,脚部平放于地面,借助外力使之固定,然后利用腹部肌肉坐立起来。

1、双手的位置

传统的仰卧起坐,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头后,在起坐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手的力量将头抬起,这样很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拉伤。正确的方法是将双手微微贴在耳边、初次联系者可以将双手交叉贴在腹部降低难度,起坐时应让腹部发力,而并非我们平时做的,手部用力将头部抬起来。

2、发力点

双脚勾住仰卧板的下档海绵垫时,很多人会用来脚部来发力使身体起来,这样会加大大腿和髋部屈肌的负担,从而降低腹部肌肉的作用。当外力加大时,往往会利用臀部发力,完成起坐的动作,这样很容易造成腰部和尾骨的损害。起身时腹部肌肉发力,将人拉起来,背着保持微微的弯曲,不要绷直,否则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拉伤。在借力工程不能够借蛮力,如果无法起来,就需要休息。

3、速度

我们在做体育达标测试的时候,是按一分钟多少次算,导致很多人认为仰卧起坐时越快越好。这是很多仰卧起坐练习者的通病。其实不是如此,速度越快腹肌受到的压力会越小,正确方法应该尽量放慢速度,锻炼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你会发现你慢的动作来做的时候,你的腹部会有一种火辣火辣的感觉,这是脂肪在燃烧。起身时慢慢吐气,躺下时长吸一口气,控制好节奏。

网络远程教育有效吗 篇9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44-05

一、引言

自2012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从到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决定主要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养。[1]为了保证网络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当前,各部属师范大学已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随着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资源的逐步到位,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则成为提高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分析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网络有效教学模式,以期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教学模式现状

笔者调查了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教学模式的现状,尽管远程教学手册中说明网络教育采用的是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和协作学习型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协作教学模式。教师并未确定协作小组,没有开展协作探讨,也没有小组的成果展示和评价活动。因此,当前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以自学辅导型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据笔者了解,其他五所部属学校也是以自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学习者以自学为主,工作之余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以及上传的文本内容,完成布置的学习活动和作业,在期末提交最后的课程作业。此外,每个学期会组织两次YY语音答疑,辅导教师会解答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提出的问题,但是真正参加的学生却很少。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和教师、导师间的同步和异步交互较少,学习支持不够完善,学习资源中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资源很少,学习活动形式单一等。

三、 网络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远程教学交互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来构建网络有效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有效教学理论以教学的有效性为最终目标,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远程教学交互理论揭示了远程学习是怎样发生的这一本质问题,可以为我们促进远程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

陈丽认为,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功能属性,[2]其提出的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由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组成,揭示了远程学习是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操作交互是主体和媒体界面之间的交互,信息交互是交互主体通过各种符号载体而进行信息的交换。概念交互是在信息交互的同时,交互主体头脑中会发生新概念和原有概念之间的交互,可以评价教学交互是否促进了有意义学习。因此,远程教学交互理论是研究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网络有效教学的形成模型

网络有效教学是否真正发生是检验网络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标准,因此,本文以远程教学交互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有效教学。根据远程教学交互理论,学习是通过教学交互实现的,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实现网络有效教学的充分条件,也是影响网络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学交互是网络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的核心。下面具体分析形成模型中网络教学交互的特征和四个支持系统。

1.网络教学交互的特征

网络教学交互主要发生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学生群体之中、学生群体和学习资源之间,并且蔓延到其他群体之间和之中,最终形成复杂的交互网络,交互网络中的群体各自履行着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职责,通过彼此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实现共生共长。[3]网络教学交互的特征是有目的的教育性,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的统一性,只有交互双方围绕统一的内容框架进行交流和沟通之后,有效交互才能发生;主体间的平等性,与传统教学中的交互相比,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交互摆脱了很多束缚,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尊重的实现提供了良好场所;形式的连通性,交互是不间断的,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2.形成模型的支持系统分析

教学交互是网络有效教学的核心,依据远程教学交互理论,教学交互包括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然而这仅是认知方面的交互,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应该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情感交互也是教学交互的一个重要层面,基于此,操作交互子系统、信息交互子系统、概念交互子系统和情感交互子系统是形成模型的支持系统,也是网络有效教学的核心子系统。

(1) 操作交互子系统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交互主体必须要通过平台才能进行交互,因此,网络教学中存在着主体和媒体界面之间的交互,也就是操作交互。如果学习者不能熟练操作媒体进行网络学习,必将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如果媒体的功能不完善,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低效的学习。因此,操作交互的发生是网络有效教学发生的基础。

(2) 信息交互子系统

在操作交互的基础上,交互主体通过各种符号载体而进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互即为信息交互。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总结、归纳和吸收,完成学习目标,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就是信息交互过程。因此,信息交互是网络有效教学发生的必经过程。

(3) 概念交互子系统

概念交互是否发生是衡量教学交互是否有效的标准,学生和教师发生新旧概念之间的交换,概念交互便发生了。概念交互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既要看到旧概念中与当前新概念相一致的部分,作为同化新概念的固定点,又要同时看到与当前新概念不一致甚至冲突的部分,通过权衡旧概念与新概念的局限和合理性,对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造,其中包括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需要说明的是,信息交互是可以观察的,而概念交互是不可以直接观察的。

(4)情感交互子系统

网络教学情感交互,是指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主动倾向和相互作用,体现了在网络教学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积极的内心情感的交流。[4]网络教学中师生的时空分离导致了网络教学中的情感缺失,情感交互正好能弥补这一缺点。情感交互在网络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实现促进网络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

3.网络有效教学的形成模型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形式,没有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5]传统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教学”,远程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交互。[6]从网络有效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交互的观点出发,本文提出了网络有效教学的形成模型,如图2所示 。

由图2可以看出,在教学思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管理、技术平台支持和学习支持为基础,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学交互,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就是网络有效教学的形成模型。

五、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1.对象的特殊性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采用的是混合培养模式,即网络远程教育与寒暑假集中面授相结合,且以网络学习为主,在部属院校提供的固定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身兼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双重身份,面临着一定的工学矛盾,与其他网络学习者不同的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经过四年部属大学的系统学习,具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知识功底。尤其是在班级成员方面,其他网络学习者班级成员在年龄、学历、背景等方面参差不齐,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班级成员则具有统一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网络教学的开展。

2.模式构建的原则

通过前期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详细分析了在教学交互、学习支持、教师、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四方面的构建原则。

(1)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工具和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到中小学任教,有些处于偏远地区,网络较差无法保证课程学习平台的正常运行,手机便成为其学习的主要渠道,QQ和微信的使用能更好地实现移动学习。此外,及时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推送与学习相关的信息通知和课程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师生交互,创建学习共同体

由于网络学习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交互存在弱控性,具体体现在网络交互的间接性和滞后性。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增加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与导师、教师之间的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并且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强化监督,真正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具有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双重身份,其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用于指导实际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Denis等学者(2004) 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与交互, 认为网络教师有内容辅导者、元认知辅导者、过程辅导者和资源提供者等七种核心角色。[7]教师应强化监督,给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定时的提醒;加强在线交流,定期组织交流讨论,增加小范围的交互交流,大规模往往造成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习者。

(4)课程微课化,活动多元化,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面临工学矛盾,学习时间比较琐碎,难以进行长时间的课程学习,致使其学习时间得不到足够保障。因此,将课程分解、微课化,将知识片段化、零碎化,开通微信,每天在微信上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微信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天总结点评前一天的评论情况,而后发布新的知识点,这样能使在职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将工作和业余时间合理利用起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此外,注重学习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协作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交互,促进学生之间的概念交互。

3.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有效教学模式

根据实际的教学实施情况的不同,一种网络教学模型可以推演出不同的具体的网络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了解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当前网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网络有效教学的形成模型应用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实际教学中,推演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网络教学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远程教学交互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网络环境中,教学模式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通过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和情感交互的发生,实现了有效的教学交互,从而体现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对免费师范生网络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发现主要的问题体现在教学交互、学习支持、教师、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方面,因此,具体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所构建的网络教学模式。

(1)教学交互

为了解决网络交互的间接性和滞后性,在统一时间内开展多次YY语音答疑和定期交流讨论,集中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在非统一时间内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导师参与其中,从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异步交互。在操作交互发生的基础上,增加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与导师、教师、学习资源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信息交互、概念交互和情感交互,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真正有效的学习。

①操作交互。操作交互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主要由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媒体的完善程度决定。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经过在部属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网络学习。另一方面,课程学习平台经过网络学院专业的设计,各方面功能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因此,操作交互能够顺利实现。

②信息交互。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导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各尽其责,其中教师包括课程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师负责发布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录制并且上传视频,提供文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布置和批改作业,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和辅导答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导师的职责是解决疑难问题,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与工作和学习有关的拓展资源。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在学习时要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学习课程提供的视频资源、文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网上答疑,及时与教师和导师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学习资源相互作用,实现有效的信息交互。

③概念交互。概念交互属于抽象层次的交互,是其他交互发生的根本目的,信息交互是其实现的策略和过程。在信息交互发生的过程中,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通过和教师、导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者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完成任务,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共同体成员在对学习内容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原理和概念的深层次领会,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了有效的学习。概念交互的发生,离不开教师和导师的引导。

④情感交互。实际网络教学中,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教师、导师的交流很少,尤其是情感交流,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导师、教师基本没有学习之外的联系。然而在网络教学中,如果教师和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容易则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对教师传授的信息也乐于接受,这将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导师要加强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通过电话、短信等工具增加交流沟通。

(2)学习支持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学习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平台发生,课程学习平台在支持移动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支持移动学习,将QQ和微信用到学习中,专门建立针对某一门课程的QQ群和微信群,学生都加入这两个群,分类别地每天给学生发送课程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利用手机随时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利用手机随时进行学习,这使学习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发生。此外,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送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提醒,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和导师

教师包括课程教师和辅导教师,课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教学者,辅导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课程教师和辅导教师应该紧密联系,避免网络教学中出现的教、辅分离现象。教师和导师应该加强监督,不能放任某些学生懈怠的学习态度;增加在线交流频次,定期开展在线交流活动,解决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工学矛盾和生活压力,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内容,提升课程学习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

学习资源的设计要合理化、人性化,一方面要对课程中的学习资源进行精简,将课程分解、微课化,利用微信开展学习,有效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工学矛盾;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双重身份,增加与其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内容,使其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习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充实,一方面可以增加在线交流的频次,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教师、导师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设计协作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教师〔2010〕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Z].

[2]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12-16.

[3]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4-35.

[4]裘伟廷.网络教学情感交互的质量评价标准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5(4):27-31.

[5]张希希.对活动教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1(5).

[6]陈丽. 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7]Brigitte Denis,Philip Watland,Sebastien Pirotte and Nathalie Verday.Roles and Competencies of the e- Tutor (Learn Nett project)[J]. Networked Learning Conference, 2004 (4): 5~7.

上一篇:酒楼员工奖惩制度下一篇:2020年中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