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处理的防护措施(精选7篇)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内。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入固定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4)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密封和处理。
(5)禁止用手回套针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关键词:锐器伤,医护人员,调查
研究表明,锐器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1,2],因其传播血源性疾病在临床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我院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时锐器及相关的防护情况。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38个临床科室和7个的辅助科室(如内镜中心、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输液室、体检中心和配液中心),采取抽查的形式,每个临床科室3份,每个科室任选取名医师和2名护士(如科室没有医师或护士,每科任选3名工作人员即可),部分科室根据人员情况任选1~2名医师或护士,共计126名。
1.2研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工作年限、工作类别、锐器伤发生次数、暴露原情况、器械污染情况、锐器伤发生场所、锐器伤种类、引起锐器伤的操作、刺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原因、损伤后的态度、损伤后的处理方方法、损伤后检查情况、锐器伤前是是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上报及随访情况。此次共发放126份问卷调查,共收回126份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的发放、收集、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全部由感染管理科全体人员共同完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45个科室,7个辅助科室,共收发126份调查表。从表1中发现,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医师(P=0.039<0.05),在此次调查中总的锐器伤发生率为84.9%。
2.2 不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
工作年限<5年的锐器伤发生48例,发生率为38.09%,工作年限在5~10年的锐器伤也发生4例,发生率为38.09%。我院锐器伤的发生于与工作年限几乎无关。
2.3锐器伤污染情况:
污染是指发生锐器伤的器械是否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污染器械的锐器伤发生率为58.55%,未污染锐器伤发生率为27.02%,污染器械中含有血源性疾病锐器伤发生率为24.32%,乙肝占81.48%
2.4 锐器伤发生场所、锐器伤种类、锐器伤时的操作:
锐器伤在普通病房的发生次数为67次,手术室为17次,门诊为13次,其他为12次。发生锐器伤的前3位的器械为注射器针头(65次)、输液器针头(4次)、缝合针和采血针(各18次)。我院医护人员锐器伤前5位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拔针头(48次)、开安剖(29次)、处理医疗废物(2次)、分离针头与注射器(20次)、抽取药液(17次)。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2.5 发生锐器伤的原因:
在锐器伤的损伤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通过提高技能和意识来防护的,从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率,此次调查中79人认为能通过提高技能和意识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有8人认为此措施不能减少锐器伤。
3 讨论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其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针头及其他多种锐器,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非常危险,现阶段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锐器伤的具体途径进行传播,经锐器伤传播发生感染后果非常严重的两类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3,4],锐器伤发生时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锐器伤几乎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到日常工作,尤其是在接诊HIV患者的时候[5,6],或者不小心被该患者刺伤,多数都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焦虑情绪,有人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此次共调查126名医护人员中,有107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84.9%,护士锐器伤发生率(64.28%)明显高于医师(20.63%),引起我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高危因素为:拔针头、开安剖、处理医疗废物、分离针头和注射器,医护人员在进行以上主要操作时粗心大意、未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操作,是引起医护人员被刺伤的主要原因[7,8,9,10]。
通过此次我院锐器伤调查结果显示,特制定如下措施:(1)增加低对低年资工作人员和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的锐器伤防护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全院职工的安全信念和安全操作的依从性。(2)针对锐器伤的发生的高危因素,规范所有科室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尽量消除各种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3)一旦发生锐器伤,受伤者本人立即上报相关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上报的的情况评估危险因素,针对不合理的地方立即制定相关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锐器伤。(4)发生锐器伤后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并按规定进行相关检查。
参考文献
[1]彭凌,林燕,郑舟军,等.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8(9):2465-2467.
[2]龚光明.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5):680-682.
[3]高晓东,胡必杰,王文娟,等.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2(6):1713-1732.
[4]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6):2505-2507.
[5]肖丽,卢岩.一起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追踪调查与反思[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30-32.
[6]Lopez AD,Mathers CD.Measuring the global burden ofdisease and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s:2002-2003[J].Ann Trop Med Parasitol,2006,100(5-6):481-499.
[7]Xiao WJ,Li Y.Investigation of Shar p Inst r u ment Inju r y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Hospital Medical Staff in L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J].West Chin Med J,2012,27(9):1306-1308.
[8]Zhang XL,Wang SH,Yao L,et al.Investigation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J].Chin J Nosoco miol,2012,22(2):1935.
[9]Cao JE,Deng K,Hu CL,et al.A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Sharp injuries risk factors in YUEYANG'S nurse[J].Today Nurse,2011,(3):93-94.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
石
蕾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发生的约100万次锐器伤,其中1/3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身上;国内有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其他医务人员的2.23倍。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另:美国报道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1%,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介绍,广州市的几大医院对3100名护士调研中发现,在一年内有83%的护士被锐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发生3次锐器伤;北京市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0%,每年每人平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护士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可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88%的锐器伤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其中有36.7%是因为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造成的。
三、发生锐器伤后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护士患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美国相关健康报告显示:护士有2.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锐器伤。而造成锐器伤后乙肝的感染率为6%~30%;丙肝的感染率为3%~10%;艾滋病的感染率为0.2%~0.5%。另外就是心理的危害,由于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四、造成锐器伤的因素
1、针头:针头是造成锐器伤最主要的因素。途径:①在配药、加药时被针刺伤占14.03%;②在拨针时被刺伤的占16.96%;③57.1%的护士在病人不配合时被针刺伤;④在进行注射操作后,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1.97%;⑤在 回套上针帽时被刺伤的占16.7%⑥在对一次性物品毁形时被刺伤的占23%;⑦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针刺伤的占10%。
2、刀:有刀片和剪刀。途径:①手术时不慎被割伤、剪伤;②使用刀片涂刮时;③在收拾物品时因杂乱而不慎被划伤、割伤;④用手直接安装和取下手术刀片;⑤用剪刀裁剪物品时;⑥随手将刀、剪放在工作服口袋里,取拿时不慎被割伤、刺伤;⑦用剪刀开启物品时不慎搓伤。
3、玻璃:主要指玻璃碎片。途径:①掰开玻璃安培时;②在收拾治疗车或治疗桌时;③在拿取已坏掉的玻璃安培时;④输液瓶摔坏了用手直接拾捡;⑤启开安培的铝盖时瓶口坏掉了;⑥用镊子撬打玻璃安培时渐起的玻璃碎片;⑦玻璃容器的开口处有缺口,在取拿时容易划伤。
4、铝盖:如乐凡命、脂肪乳铝盖的拉环。
5、锡伯纸:如胶囊的外包装。
五、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再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4、用碘酒、酒精、碘复等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程序上报意外损伤;
6、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同时进行可靠的化验检查,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
7、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随访,血液化验随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
8、如金属类锐器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CDC预防原则: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视为有传染性的;
3、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一定要戴手套;
4、每次操作完毕,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
5、使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套回针帽,必须套回时,采用单手法操作;
6、不徒手处理破摔的玻璃器械;
7、禁止进行针头折弯或毁形操作;
8、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专用容器中,可以用镊子夹住拨针头;
9、手持无针帽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别人,行动要特别小心;
10、操作完毕后及时做好收尾工作,勿留给别人;
11、专用容器应置于适当位置,切勿堆放过满;
12、锐器与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1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刀片、刀子、剪刀等;
14、禁止撬打玻璃安培;
15、掰开安培时带手套,或用纱布包裹;
16、借助启瓶器启开铝盖;
17、手术室可用弯盘传递锐器或用磁铁收集缝针和刀片;
18、不要将刀子、刀片放入工作服口袋里;
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后,应严格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进行处理,1 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
1.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1.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稍上方轻轻挤压,从伤口近心处向远心方向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在伤口的局部,以免损伤局部组织。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5分钟,还应注意是哪个病人污染的,如果不知是哪一个病人,也应留意刺伤自已的针头。然后,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
1.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4 如遇被乙肝病人或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除了上述处理方法外,还要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等。同时还要在当时,三个月及六个月时抽血化验有没有相应的表面抗原,然后,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2 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2] 2.1 病人为HBsAg(+)2.1.1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
2.1.2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的,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
2.2 病人为HCV anti-(+)受伤者HCV 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
2.3 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HIV anti(-),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nti。3 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1 利器损伤的原因
1.1 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目前, 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防护课程, 也无相关的教材, 造成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 医院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少, 对在职护士缺乏专门的知识培训, 故护士对职业危害的防护观念淡薄, 对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据赵庆华等[3]调查结论认为有37.37%的护士对经血可感染梅毒、淋病等血源性疾病缺乏风险性认识。
1.2 护理操作不规范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导致锐器伤的重要原因, 因为发生锐器伤与下列高危操作密切相关:①双手回套针帽。②将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 浸泡和清洗。③在工作中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面对自己或别人造成误伤。④在输液穿刺失败后, 拨出的针头悬挂在输液架上。⑤用过的注射器、刀片、缝合针等随意放置在操作台上。⑥掰安瓿时, 未按要求用纱布包裹。⑦处理污物时。
1.3 护理职业现状因素
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12家医院抽样结果显示, 只有2家护理人力基本饱和, 其余10家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平均护理人员缺编率为31.3%[4]。护理人员缺编严重, 护理工作量大。每天都要完成繁重的注射任务, 护士在连续操作过程中发生疲劳而极易损伤自己, 另一方面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各种锐利器械、玻璃制品等, 因而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增加。
1.4 职业防护环境支持不足
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力度不够, 防护制度不健全, 对职业防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不舍得投入资金, 使医院落后的职业防护条件得不到改善。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首先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 实行实习、上岗前的培训, 有利于护士从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对在职护士, 医院可采取理论培训、书面考试和职业技能演练等形式开展职业防护教育, 弥补护士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增强护士职业护防意识和能力。
2.2 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行为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 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皮肤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而且操作前后要洗手, 据李六亿[5]报道, 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利器刺伤时进入体内的血液量。②禁止双手回套针帽。③手持针头和锐器时, 不要让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④在为不合作的患者穿刺和注射时, 应有助手协助。⑤输液穿刺失败后, 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式滴管或输液架上, 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⑥掰安瓿时要先用砂轮切割, 消毒后再用纱布包裹掰断。⑦操作完毕自己终末处理, 使用后的利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且该容器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⑧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⑨在工作场所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
2.3 领导重视, 资金投入, 加强硬件建设, 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资金的投入, 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 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推广和正确使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器具, 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的针头, 推广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真空采血系统,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 医疗废品分类放置, 由环保部门专门机构处理医疗废品, 以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
2.4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锐器伤发生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因此, 应补充适当的护理编制, 采用科学轮班的办法。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助于为护士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减少护士的紧张状态, 避免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 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职业安全性。
2.5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健全有关防护制度
美国早在1991年就已规定, 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源暴露及针刺伤的情况, 并制定了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所以医院应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和上报程序、职业暴露的处理常规、风险评估标准等。
2.6 锐器伤后的应急处理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 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从近心向远心端轻轻挤出伤口的血液, 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 冲洗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48 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 必要时抽血检测, 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等相应的药物。
3 小结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 而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由锐器所造成的职业危害正日趋严重, 利器损伤的职业防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医院管理层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防护制度, 积极控制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护士应加强职业防护意识, 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行为, 合理使用防护器具以有效保障自身健康, 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感染。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 于荔梅,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2]谢红珍, 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54-56.
[3]赵庆华, 张光慧, 曹松梅.护理人员血源性职暴露知识及防护行为的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5) :461.
[4]刘雪琴, 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28-92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不限工作年限时间,调查从事护理专业以来的锐器损伤情况。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锐器损伤的原因、次数、程度、污染情况、损伤的处理、损伤后的血液检测等,发放问卷190份,收回186 份,有效率 98%。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收回186份调查表中,有120 人不同程度被锐器损伤,发生率64.5%,共计610 人次(见表1)。
2.2 610 人次锐器损伤的原因(见表2)
2.3 164 人次玻璃类损伤的原因分类调查(见表3)
2.4 开安瓿方法
在玻璃类损伤中,70.7%是在开安瓿时割伤,开安瓿的手法与损伤密切相关(见表4)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培训制度,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范意识
调查显示,最多见的损伤是针刺伤,大多数护士是在被锐器损伤后才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 多种疾病中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型肝炎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传染[2],因此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的证明,在操作及处理物品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抽血等操作时戴手套仅为21.5%,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
3.2 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及合理的实施方法
在临床上,很多锐器损伤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本次调查显示,玻璃损伤70.73%在开安瓿时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因工作量大,而人力资源不足,多数人员在开安瓿不锯痕、不用纱布包裹的情况下直接掰断安瓿,这种省时不规范的操作成为玻璃损伤的主要原因,另调查回套针头的现象很普遍存在,仓促地回套针头帽,极易发生针刺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回套针头帽,必要时用单手回套针帽。
3.3 及时处理锐器废弃物,加强废弃物的管理
在临床上,很多锐器用后处理不当,操作不规范极易引起损伤,此次收集过程也是引起锐器损伤的重要环节,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禁止徒手去处理玻璃、针头等锐器物,用后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应及时正确放入专门的防刺破、防渗透的容器中。
3.4 发生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发生锐器损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首先把伤口的血往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擦干后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抽血检查,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损伤情况,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评估针刺伤,并指导处理。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4.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76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实习时间;发生锐器伤次数、时间;发生锐器伤时相关操作;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相关防护知识等。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 收回76份, 回收率为100%。
2.1 实习护生不同实习时间锐器伤发生率
47.4%的锐器伤发生在实习时间1个月~2个月的护生, 实习时间越长, 发生率越低。见表1。
2.2 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主要环节
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 主要是由于注射及抽血时操作不规范, 拔针及处置锐器不当所致。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构成比见表2。
2.3 锐器伤后处理情况
76名实习护生中, 61.8%能做到局部挤压冲洗消毒, 25%能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见表3。
2.4 锐器伤防护知识知晓程度
76名护生中, 知道锐器伤概念的有18人, 占23.7%;知道锐器伤后如何处理的有47人, 占61.8%;知道发生锐器伤后操作戴手套的有12人, 占15.8%。
3 讨论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锐器伤最多的群体[1], 而实习护生发生率更高。实习护士是未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生力军, 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2], 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次调查发现, 基层医院实习护生锐器伤在初入临床者中发生率最高, 这与护生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差、标准预防做得不到位有关。
表2显示, 34.2%的锐器伤是由于拔针所致, 25%发生于抽血及注射操作过程, 21.1%是由于处置锐器不当。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至放入锐器收集盒内这段时间, 最容易发生针刺伤[3], 因此, 拔针及处理针头等锐器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防止刺伤自己及他人。
本次调查发现, 发生锐器伤后, 61.8%的实习护生能进行局部处理, 进行血液监测者仅占15.8%, 说明护生对血液性传播疾病的认知较差, 应引起临床带教老师重视。
防护对策: (1) 重视岗前培训。护理部在实习护生上岗前要组织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意识、工作方法的岗前培训, 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4]。带教老师在首次带教时即告知易发生锐器伤的操作及防护方法。 (2) 加大检查力度, 规范操作。临床带教老师要加强护生安全操作技能训练, 对护生不规范操作分析原因, 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弥补防护缺陷。 (3) 加强行为控制。拔针后将用后针头插入棉签中, 避免伤及自己及他人。不直接用手分拣锐器, 锐器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5]。锐器收集到3/4满即停止使用, 以减少刺伤的机会[6]。 (4) 强化锐器伤的自我防护意识。带教老师要反复教育和引导实习护生重视锐器伤, 特别是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带来的危害, 锐器伤时只需0.004 m 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7]。做好标准预防, 根据操作要求正确使用眼罩、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5) 规范锐器伤后处置流程。可采取模拟演练的形式, 培训护生锐器伤后处理伤口的正确方法, 以加强记忆。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进行血清学抗体追踪监测, 如受到污染锐器伤害后, 立即接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治疗。
参考文献
[1]程科萍, 王少康, 孙桂菊, 等.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321.
[2]游建平, 杨莎, 张怡, 等.多种途径进行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63.
[3]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 :109-110.
[4]彭华萍, 王萍, 谢清莲.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32.
[5]胡必杰, 郭燕红, 高光明, 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0-121.
[6]刘红艳, 徐阳, 茆尤尤, 等.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68.
【锐器处理的防护措施】推荐阅读: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06-22
不合格商品的处理措施10-14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1-06
关于构造柱质量缺陷的处理措施07-19
路基积水处理措施05-30
公司工伤处理措施06-16
钢筋移位处理措施06-28
钢构质量通病处理措施09-10
大体积混凝土处理措施06-13
公路路床常见处理措施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