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共11篇)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1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图书馆开展各种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这既有法律不够完善的因素,也有认识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可能发生侵权行为成因的基础上,从完善法规、平衡主客体利益关系、信息伦理教育以及信息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对规避侵权的.解决途径进行了务实的探讨.

作 者:越桂杰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图书馆,黑龙江,牡丹江,15700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7)分类号:G25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 问题研究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2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人沃尔夫在90年代初首次使用的,尽管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学界尚未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界定,但其基本内涵是可以确定的,即“以电子格式去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操作,如插入、删除、修改、检索、提供访问接口和信息保护等”。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它是不依赖于物理实体、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化信息空间,将文字、图像、声音等通过互联网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而广泛传播,从而实现全面范围内资源共享。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日益兴盛的形势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其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数字图书馆为了避免法律纠纷,有意识地把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建设规划的一部分给予重视。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传播和服务三个层次,相应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包括这三个方面。因此,深入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成为各国数字图书馆学术界和法律机构关注的焦点。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这涉及到信息资源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主要集中在资源库建设的信息采集过程和已有数据库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上。如何做到既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又为公众提供广泛获取知识信息的平台,成为图书馆界、版权界、著作权人关注的重点。

1、信息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全面采集信息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数字图书馆优劣的重要标准。

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信息采集。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已经丧失版权的图书,如古典诗文、古籍文献等,或者是版权问题得到解决的图书,而对于那些不能证明其制作、出版有合法授权以及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作品,往往因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而困难重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库的建设急需高质高量、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大多数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如果在网上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一定要先取得著作人的授予权,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因此,著作权问题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自建和出资购买数这两种途径来完成数据库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的版权作品使用者,又是版权作品的传播者和数据库制作者。我国《著作权法》要求数据库在材料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必须体现独创性,否则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注意自建数据库内容的著作权保护,保证自建的数据库必须同时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两个基本条件。还要注意不能擅自复制他人数据库,包括网页的版式和内容,遵守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数据库。

2、信息资源传播的知识产权风险

信息资源传播涉及到信息的上传、发布、存储、下载等诸多环节,简单来说就是版权所有人的作品被数字化上载后,访问者通过网络进行浏览、阅读、视听,甚至下载和复制作品。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图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的相继开通,数据库的利用将越来越广泛,处理好信息网络传播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信息网络传播权,指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录音录像作品的权利,数字图书馆若想把作品通过网络向读者传播或提供,必须事先取得著作人的授权。因此,信息网络传播权阻止图书馆未经允许传播拥有版权的作品,也禁止其未经授权把含有版权作品的数据库和网络互联,但是如果图书馆同版权作品的所以版权人谈判争取授权,这是不现实、不经济的,也会直接导致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下降。

3、信息资源服务的知识产权风险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宗旨,也是促进数字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数字时代,网络导航检索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核心,这主要涉及到用户界面的知识产权、网络导航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用户界面设计是数字图书馆开展用户服务的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设计至少获得权利人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纠纷。链接技术方便快捷,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缩小了使被链接信息源的覆盖面,可能破坏那些意在通过提供公用信息来促进自身信息 ( 如广告等 ) 传播的网页拥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诸如版权、不正当竞争等许多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

三、应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1、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制定的WIPO条约和TRIPS协议以及西方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针对如何获得数据库的版权,数字化作品的法定许可,如何支付作品的版权使用费等具体情况问题制定、完善《著作权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法律体系。

2、加强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我国2001年《著作权法》第8条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他们作品的权利。通过著作权集体组织这一中介,一方面可以降低著作权人监督作品使用情况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比个人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这样既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也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3、加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措施

技术保护措施包括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信息确认技术、软件加密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较好地为数字化文献资料建立一道安全屏障,为保护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起到重要的作用。如防火墙技术可抵御来自公用网络的非授权用户的入侵;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加密狗”、“口令设置”或身份验证等来确定合法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资源所享有的权限。

四、结语

目前,我国在法律、技术等方面对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保护都相对薄弱,因此,必须进一步协调好著作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严密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保护著作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使得更广大的社会大众通过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更快捷、更广泛地促进知识扩散和信息传播,进一步达到社会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

摘要:数字图书馆作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未来趋势,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纠纷,分析信息资源建设时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传播中的知识产权和信息资源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对策,能够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个性化;兴趣分类本体;用户模型;本体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80-04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过程是[1]通过对用户信息需要、兴趣爱好和访问历史的收集分析,建立一定的用户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网上信息的过滤和排序,因此用户需求的获取和用户建模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关键因素。由于用户兴趣不断变化的[2],反映用户兴趣的需求模型也要动态变化,但目前用户的兴趣多以关键词表达的,个性化服务也是基于关键词匹配的,并没有理解用户兴趣的语义含义。本体的概念源于西方哲学,从哲学的范畴来说,本体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目前,本体已经成为语义Web的核心内容,将本体应用于个性化用户建模可以较好的解决理解用户兴趣语义这一问题。

1 本体的相关理论

本体的概念被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其目的是克服计算机系统之间存在的“语义鸿沟”。目前,本体已经成为语义Web的核心内容,也是语义Web的语义基础。

一个本体[3]可以由类或概念、关系、函数、公理、实例等5种元素组成。根据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情况,将本体分成3类[4]:

(1)领域本体:描述特定领域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2)任务本体:描述特定任务或行为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3)应用本体:描述的依赖于特定领域和任务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满足用户个体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通过个性化检索和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实现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是从海量数据中向用户自动推荐出符合其兴趣爱好或需求的资源,如中国知网(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KNS)将读者相似文献的链接及推荐文献阅读服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一般思路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用户模型,根据用户模型对用户进行过滤,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文献自动推荐给用户,再根据用户对推荐内容的反馈,对用户模型进行修正,再进行下一轮的推荐。

3 基于本体用户模型的设计

个性化服务系统首先获取用户的兴趣偏好信息,建立起用户的兴趣模型,采用本体描述用户兴趣时,把用户的兴趣以层次结构来描述,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推荐。

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用户模型主要包括用户行为的收集、用户兴趣的抽取、用户兴趣的更新、兴趣模型的表示以及个性化兴趣本题库这几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用户兴趣模型

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由3个部分组成[5]:用户个人信息、个性化领域本体、个性化信息需求,用一个三元组表示为:User Model=(Persona,Person0,PersonR),式中Persona表示用户的个人信息,即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Person0表示用户信息的个性化领域本体,PersonR表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1 用户兴趣本体的表示

在实际中,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体现在浏览数字图书馆信息内容方面,虽然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但是一定的知识背景、工作性质决定了用户会有相当稳定的兴趣和信息需求,为了区分用户的兴趣类别,本文参照中图法建立起数字图书的分类本体,是一个只含类及其子类的树状结构,上层父类是对下层子类共同属性的概括,而下层子类是对上层父类的细化,所有子节点之间形成平等的兄弟关系,分类层次越细,描述用户的兴趣类别就越具体,图2是生物本体部分结构图,用户的兴趣本体映射来自此本体,一般是此本体的子集。该本体主要用于分类,其中只含有Subclass Of关系,没有其他属性。

用户的兴趣本体是兴趣分类本体的部分映射,用户的兴趣本体只映射到兴趣类别的那一层,例如一个用户的感兴趣图书的类别是{运输经济、中美关系、食品卫生},那么该用户的兴趣本体就是如图3这种形式:3.2 基于本体的用户兴趣度的获取

要获取用户感兴趣的图书,就有必要分析用户的访问日志,数字图书馆网站服务器真实记录了用户访问网站的所有日志,其中不仅记录用户的基本信息,而且记录了用户访问的路径,反应页面的关系,数据挖掘从这些日志中挖掘出用户行为有用的模式,兴趣度是用户对某一网站感兴趣的程度,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度进行个性化服务,从文献[3]可知,通过访问网站的时间和频度来计算用户的兴趣度是一种有效的定量计算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用户如果对某一网页感兴趣,则必然浏览该网页的时间更长和会经常重复浏览该网页,使用F=(n/N+t/T)l/L[6]公式来定量计算用户的兴趣度,其中n为访问该节点的次数,N为本次的访问次数,t为访问本节点消耗的时间,T为访问网站的总时间,l为本次访问的节点数,L为网站的总节点数,从Web日志中可以计算出用户的兴趣度,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例来计算用户的兴趣度,数据来源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超星数字图书馆 2011年3月22日的一段日志:

2010 12-31 05∶54∶28 220.177.9.112-210.28.216.236 80 GET/09/diskRKF/RKF27/04/000073.pdg SSDOWNLOAD/3.8.0.0002+unRegister日志各段数据的含义为:

①访问时间——2011-03-22 05∶54∶28

②用户IP地址——220.177.9.112

③服务器地址和端口——210.28.216.236 80

④用户请求信息的方法——GET

⑤用户访问的节点——/09/diskRKF/RKF27/04/000073.pdg

⑥以未注册用户的身份下载——SSDOWNLOAD/3.8.0.0002+unRegister

以IP为116.54.82.62的用户在2010年12月31日访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日志为例,进行数据格式化处理,如表1。

江苏广播电视超星图书馆共有22个总节点数,由表1可以得出,此用户的兴趣度为:

文学=(3/5+39/61)3/22=0.17

经济=(2/5+22/61)2/22=0.07

3.3 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的更新

本文借鉴文献[7]中用户模型更新的思想,采用激活扩散模型对用户描述的兴趣度进行更新,激活扩散模型是搜索关联网络、神经网络、语义网络的一种方法。

激活扩散算法如下:

输入:含兴趣值的本体化用户描述

输出:含更新的激活的本体化用户描述

其具体表示为:

For each Cj∈CON do

IS(Cj)=IS(Cj)+Cj.Activation;

End

CON={C1,C2,…,Cn}∥用户给予兴趣值的概念,如本文中C1为文学,C2为经济。

IS(Cj)∥表示概念Cj的兴趣值,如本文中文学的兴趣值为0.17,经济的兴趣值为0.07

Cj.Activation∥激活值

Cj.Activation=IS(Cj)*sim(di,Cj)

sim(di,Cj)∥用余弦相似度度量书名向量di与概念Cj的相似值。

4 基于本体用户模型的实现

本模块主要用于用户的兴趣表示以及用户模型的更新功能。

4.1 图书信息分类本体的建立

为了实现该模型,首先建立图书信息分类,通过参考中图法分类,使用protege3.4.8建立一个含有图书类别的概念,作为实验的本体,图4是经济类图书部分分类的层次结构,分类本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分类本体映射到用户的兴趣本体。

(2)分类本体辅助完成用户模型的更新。

4.2 用户兴趣的获取

当建立分类本体后,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构建兴趣本体,在数字图书个性化服务中,采用用户注册的方法来获取用户初始化兴趣。用户注册时,除了注册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外,还要选择用户的兴趣类型。

4.3 用户兴趣的更新

在数字图书个性化服务中,用户只需要完成一次注册,当其兴趣发生变化时,不需要用户手工定制兴趣类型,采用激活扩散模型完成用户兴趣的更新。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爱好对兴趣模型进行更新。

5 基于本体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服务推荐流程

个性化服务的目的是从海量数据中向用户自动推荐出符合其兴趣爱好的资源,个性化推荐服务的主动方是系统平台,自动向用户进行推荐,基于本体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的流程如图5,其过程如下[8]:

(1)用户注册登录进入个性化服务系统,在注册过程中,除了注册基本信息,还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形成初始的用户模型。

(2)用户在浏览数字图书馆时,形成的浏览访问日志,对日志分析后与初始的用户模型迭加,形成该用户的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

(3)系统推荐的用户潜在的需求的服务被推送到个性化推荐服务,用户进行浏览。用户对服务推荐结果的浏览行为也被系统用于更新用户模型。

6 结 语

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迅速发展,面对海量的资源,为了帮助用户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个性化服务成了研究的热点。用户模型作为用户兴趣的可计算描述,已经成为个性化服务研究的重点。在传统的基于向量的用户模型中,各关键字互不相关,导致语义信息的缺失。本文使用分类本体得到用户的兴趣本体,可以改善传统用户模型语义不足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罗宇红.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8):75-77.

[2]潘家武.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0,(8):64-67.

[3]邓志鸿,唐世渭,张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730-738.

[4]肖敏.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6,(2):70-74.

[5]熊回香,陈姗,许颖颖.基于Web 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技术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8):95-99.

[6]郭家义.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信息行为的收集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3,(1):25-27.

[7]Ahu Sieg,Bamshad Mobasher,Robin Burke,Web search personalization with ontological user profiles[C].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CM conference o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November 06-10,2007.

[8]曾春,邢春晓,周立柱.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2,(10):1952-1961.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4

浅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随着我国国内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加入各种国际知识产权条约、组织,国内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i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文献资源交换、共享的.推进,这种风险更加凸显出来.本文尝试探讨图书馆如何降低这方面的法律风险,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

作 者:王铁兰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图书馆,福建,武夷,35430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12)分类号:G25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产权 保护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5

数字图书馆检索技术中的数据挖掘的主要实现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即直接数据挖掘和间接数据挖掘。直接数据挖掘是在可用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模型,根据此模型对剩余的数据和数据库中表的属性进行描述。间接数据挖掘是利用所有的变量建立某种关系,而不再是选出具体的变量对其建立模型描述。

3.2 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

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技术中的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 传统统计分析

传统统计分析技术使用了很多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技术是由系统对数字图书馆用户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3.2.2 传统主观导向系统

传统主观导向系统技术要有经验模型,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它主要是运用从简单的走向分析到以高等数理知识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3.2.3 决策树

决策树相对来说是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这种技术的思路在于根据分类规则将事例层层归类成不同的类别。由于其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在数字图书方面较能被用户所接受。

3.2.4 神经元网络技术

神经元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广泛应用。它是模拟人的脑神经学习的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从模糊数据导出概念和确定走向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3.2.5 基于事例的推理方法

基于事例的推理方法关键在于系统会根据当前的情形,从已有的相似事例中筛选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图书馆中,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很多问题的求解,特别是那些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处理的疑难问题,采用此技术往往会得到比较不错的解决效果。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6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脚步,电子图书也在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享受这一书籍带给我们的便捷的时候,一些违反法律道德事情也在慢慢滋生。谷歌图书馆即为此类事件的典范,在侵犯了中国乃至全球作家的利益后仍承认自己的侵权。中国作家要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尊严,勇敢的站出来保护自己。

关键字:

谷歌、知识产权、软实力、权利与义务 正文:

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被称为未来出版社的一个风向标,其中电子书展称为一个亮点,电子书籍也渐渐形成了风尚,“图书数字化”正势不可挡的向我们走来。

您是否曾经这样设想:在地铁里,我们只需打开手机便可阅读全套《明朝那些事儿》。在家里,我们只需点击鼠标便可阅读在图书馆中占据几个书架的《二十四史》,“图书数字化”让一切成为可能。“图书数字化”内容丰富,比如电子书的阅读、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网络读书频道的开通、数字出版业的兴起等等,它使得“鸿篇巨著”能随身携带、随处翻阅,使阅读更加轻松便捷。

这种“无纸化阅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冲击着以纸质印刷为主的传统出版业。“图书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近期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追究谷歌数字图书馆侵犯作家著作权一事便是例证。

过去5年间,谷歌已将全球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了它的数字图书馆,而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本人,此举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起版权纠纷。如今,“战火”燃至中国。今年9月,文著协发布消息称,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部图书在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之内,而权利人未获得任何报酬。谷歌随即提出“和解协议”,称愿赔付作家每部作品60美元,但需要作家们在限定时间内自己提出申请。谷歌的“无礼”引发舆论新一轮的声讨。11月2日,文著协与谷歌首次会面,就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不过并未就任何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何为版权,即为著作权,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处分其作品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版权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印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等权利。作品一经创作完成无论是否发表,自动享有版权并受法律保护,版权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反映出的思想方法,观点和事实本身。版权登记目的是确认作品的版权归属,为将来发生纠纷时取得证据,各级版权局及其指定机构负责办理。

事实上,图书数字化所带来的版权纠纷早已有过,万方公司、超星公司、读书中文等数字图书馆均曾遭遇侵权诉讼。此次谷歌公司“未经授权,先行使用”的情形与前述公司的涉诉行为并无本质差异,但为何引起各界如此大的反响?关键之处在于谷歌是一家外国公司。

谷歌的这一行为,不仅存在着著作权人的救济问题,更涉及不同产业间的利

益冲突,事关我们中国的软实力。

谷歌未经授权直接将作品数字化进行网络传播,谷歌的行为显然激怒了广大的著作权人,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虽然谷歌方宣称“中国作家可以获得每部作品60美元的一次性赔偿,之后还可分享相关收入的63%,”但是作者从原有的“授权”控制,突然变为“收益”补偿,肯定心有不甘,并且还需要作家们在限定时间内自己提出申请。为此,涉案作者纷纷表示将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中国文著协、作协、记协也呼吁作者积极维权。令人担心的是,由于作者个人缺乏专业知识与相应资金,必须借助文著协等机构争夺话语权,这些机构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应有的代表作用,为中国作家争回应有的尊严。

近日,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德拉蒙德今天凌晨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就必须遵循中国的法律,更不能挑衅中国法律的权威。谷歌违背了当初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承诺,停止了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无理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在现如今的法制社会中,我们要的是在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到最大的优惠。虽然谷歌公司在电子图书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方便,但却是在违背了中国法律的前提下给予的。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要一起维护中国法律的权威,坚决抵制侵犯中国民众利益的行为,让外国企业明白想要在中国这片肥沃的经济利益土地上获得收益,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样人民才会给予你想要的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公民要多多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要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以谷歌事件为例,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就必须要高度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被别人用来乱意传播,是否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假使有此类事件发生就需要学会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要依赖别人帮你出头。因为这是你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你的最大利益。

基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研究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检索技术的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式来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这是因为分类主题一体化实现了分类语言与主题语言的结构整合和性能互补, 其优点是: (1) 标引人员可以用它同时完成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 两种数据可以互相转换, 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2) 用户可以在一个检索系统中进行主题字顺检索和分类检索, 既方便了用户, 又提高了检索效率; (3) 在先编分面分类表, 再编字顺叙词表的情况下, 可以保证编表选词的全面性和均衡性, 有助词间关系显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依据人工拟定的分类表或分类表数据, 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字顺叙词表, 提高编表的速度与质量; (5) 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机构来负责一体化语言的编制与管理;而且因为目前已有一些机构 (包括数字图书馆) 开始利用基于分类主题一体化知识组织模式的雏形——搜索引擎来组织网络信息。

目前数字图书馆实际可行的知识组织模式是用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组织。它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1) 一个结构简明的知识分类体系, 通过该知识分类系统, 实现对信息知识领域的宏观控制; (2) 一个智能化的控制词表, 实现对作者语言与用户语言的控制和转换; (3) 建立分类体系与控制词表的系统联系, 即可将标引语言进而也将作者语言和用户语言纳入分类体系, 来实现自然语言检索。

二、利用元数据来组织数字图书馆知识

(一) 知识发现

互联网搜索计划 (The Intemet Scout Project) 中的艾萨克项目 (Projectlsaac) 主要负责分布式元数据馆藏的建立、维护、索引与检索, 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它利用国际标准化协议, 如轻权目录访问协议 (LDAP) 和公共索引协议 (CIP) 来把地区性分布式元数据馆藏连接成一个虚拟的元数据馆藏。通过这个虚拟的元数据馆藏, 用户可以查询在不同地点的多个馆藏信息, 并得到单一的“选中列表”或结果集。这时用户就可仔细观察元数据记录, 或者访问实际网络资源。

主题服务中的资源组织与发现项目 (ROADS) 作为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的基础项目, 能够为某些领域 (如医学、化学) 专家提供一种人工获得高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知识发现机制。每个ROADS数据库由一系列元数据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代表不同的信息资源。国际互联网匿名文件传输协议存档模块 (1AFATemplate) 被用来作为所有ROADS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 所有ROADS数据库通过它实现相互兼容。ROADS还可由最高网关无缝访问所有子网关, 从而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与知识。

(二) 知识保存

如今我们面临着数字信息与知识的长期保存问题, 而数字信息与知识的长期保存都与元数据的创建和维护有关。数字档案馆中的大学研究图书馆合作模型研究项目为开放式存档信息系统 (OAIS) 建立了一个参考模型, 并被视为国际标准草案。OAIS参考模型运用信息对象类目分类法标识和区分了用来支持数字信息与知识保存的不同种元数据, 并把每种信息与知识和它的元数据作为一个“信息包” (1nformationPackage) 捆在一起。一个信息包由“内容信息” (Contentlnformation) 和“保存描述信息” (Preservation Descriptionlnformation) 两部分组成。内容信息聚集了各种保存数字资源或数据对象, 保存描述信息则聚集了各种描述元数据。

为利用元数据来长期保存数字信息与知识, 网络化欧洲存贮图书馆 (NEDLIB) 定义了一种电子出版物存贮系统 (DSEP) 。它由摄人、存档、保存、数据管理、访问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组成, 各模块分别利用不同种元数据来共同完成对数字信息与知识的长期保存。摄人模块接收提交信息包 (Submissionlnformation Package, SIP) , SIP用来收集图书馆或其他部门递交的出版物信息。通过核实出版物和建立元数据后, SIP就转变成存档信息包 (Archi-vallnformation Package, AIP) 进入存档模块, 而元数据被送到数据管理模块;存档模块存贮AIP和比特流, 并按要求把AIP传送到访问模块;保存模块负责保存策略——迁移和仿真的执行, 并把产生的保存型元数据反馈给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模块存贮了监控存贮系统的元数据;访问模块通过传播信息包实现对电子出版物及其相关元数据的利用;系统管理模块监控DSEP系统的存档程序。

三、采用专家系统来组织数字图书馆知识

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计算机程序, 它用一定的知识和推理进程去解释通常需要人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制、知识获取和用户界面组成。

(一) 知识表示

知识表示就是关于如何描述事物所作的一组约定, 是知识的符号化过程。从专家系统用户的角度来看, 只有具有可理解性、可访问性和解释性的知识表示才是合理的。一般说来, 知识表示方法可分为两类:说明式方法和过程型方法。

1.逻辑表示, 即使用常数、变量、函数、谓词、逻辑联结词和量词等概念, 把事实表示成某种逻辑中的逻辑公式, 知识库看成是逻辑公司的集合。

2.语义网络, 即是一个由表示实体、概念、情况等的结点和表示结点间关系的弧或链组成。用语义网络表示知识, 可对领域问题进行明显的、结构的语义学描述, 尤其是表示分类层次结构。

3.框架, 是关于一个事物的详细的知识和经验的汇总, 它由一组槽组成, 每个槽描述事物的一个方面。

4.产生式规则, 是一种前因后果式表达模型, 由两个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称之为条件, 如状态、前提、原因等;后一部分称为结果, 如活动、结论、后果等。

(二) 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是把用于解答专门领域的问题的知识从拥有这种知识的知识源取出并转换为一特定计算机表示, 或从经验中抽取知识并将其转换为一特定的计算机表示。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中, 知识获取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问题识别。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专家系统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作用, 概括地了解完成相应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可以通过对话方式、口述备忘录、观察专家工作过程及其他合适的辅助工具系统。在这里有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要把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问题通过输入输出进行确定化;其二是确定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其三是对所用的知识源进行判别, 以选择最为合适的知识。

2.概念化。这一阶段要尽可能仔细地分析专家系统所要解决知识组织问题的性质, 以建立一个适宜的问题求解过程模型。即把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推理过程明确起来, 把概念与重要概念的关系明确起来, 并为有关专家模型、用户模型提供有关概念, 加速抽取目标知识的过程。

3.形式化。这个阶段是把由概念化阶段中所明确的概念、重要概念、部分问题等用专家系统构筑工具的框架形式表示出来, 根据模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方式, 对框架内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形式化过程需要考虑假设空间、过程模型、数据的特征等三个问题。为明确假设空间, 必须将概念形式化, 再将这些概念连接起来。

4.实现。这阶段是将形式化的知识映射到为此问题选定的工具表示框架中, 即把形式化的知识通过知识表示框架变换为计算机上推理实现的某种形式。

5.测试。在已构成了原型知识库的基础上, 必须对知识库进行修改、再构造, 其中包括重新设计形式化概念、表示方法或实现系统的精练。它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静态测试, 主要检验知识库构造的整体性;一种是动态测试, 主要检验知识库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吴彤.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策略[J].图书馆学刊, 2011, (2) .

[2]南晓倩.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J].科技信息, 2011, (16) .

[3]胥伟岚, 龙朝阳.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11, (5) .

[4]马瑞敏, 倪超群.作者耦合分析:一种新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2) .

[5]王振兴.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3) .

[6]曹剑波.知识是标识的、对比的, 还是语境的?——知识结构的理论与怀疑主义难题的解答[J].哲学动态, 2009, (3) .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 云计算 服务质量 数字图书馆 负载均衡机制

分类号 G250.76

0 引言

2012年12月24日,亚马逊公司开发人员在维护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网络服务弹性负载平衡系统(ELB)时,因意外删除了云服务上流量分配系统的相关数据,造成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在圣诞夜中断,导致Twitter、FoureSquare、Reddit等多家公司业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云服务商的弹性负载平衡能力和服务可持续性,对图书馆云服务有效性和读者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随着读者云阅读模式的转变与服务要求的提高,云图书馆数据中心服务负载量呈现级数激增趋势。在保证读者云阅读QOS需求的前提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负载均衡策略,均衡云图书馆服务器负载量、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增强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提高云图书馆对读者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是保证图书馆云服务安全、高效、经济、灵活与可扩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云服务读者满意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

1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1.1 提高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的服务支撑能力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将随着读者云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发展而转变。此外,图书馆云数据中心的服务负载和数据流量将呈现快速增长模式,其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复杂化将是图书馆云服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负载均衡策略,为不同云平台和云服务模式提供所需的负载均衡保障。在均衡云图书馆数据库、HTTP、应用与服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博客、安全系统、代理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负载前提下,还应保证均衡方案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可用性[2]。

因为采用科学的负载均衡策略来降低对数据中心硬件设备性能要求,减少对硬件设备功能扩展和服务成本投入的需求,是云图书馆高效、经济运营的前提。其次,云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决定云图书馆服务效率与成本投入的关键。如何依据云图书馆年度和每日服务负载量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负载整合技术,在数据中心全局实现服务器空闲节点的休眠和能耗优化管理,是减少硬件设备服务成本的重要因素。第三,读者要求图书馆云阅读服务具有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1.2 确保云个性化服务具有较高可用性

云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的可用性,是判定图书馆云服务有效性和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云图书馆应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对服务器的TCP连结进行优化,按照用户权限和TCP连结重要性,对服务器的TCP连结进行优先级判定,并通过减少服务器不必要的TCP连结来提高服务器反应速度。其次,负载均衡策略可在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动态均衡服务器的负载,并提升云数据中心服务器整体云个性化阅读服务能力。避免当出现大量突发连接请求时,因服务器自身性能不足而产生服务瓶颈。第三,利用负载均衡策略保证云个性化服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数据中心服务负载激增或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应通过可靠的负载均衡策略,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之间的动态负载分担和负载迁移。此外,管理员可根据读者云阅读服务安全需求,对所均衡、分流的可疑负载数据流进行检测,并为云服务系统定制个性化的安全管理策略[3]。

1.3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可管理的需求

为了保证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安全、高效、可控和易操作,应重点加强负载均衡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步骤的有效性建设。

首先,云计算环境下,可根据云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设备运营方式和读者云服务模式,采用软件或硬件实现负载均衡。因此,软件负载均衡管理系统是否易于安装、配置和维护,能否实现对负载均衡过程的完全监控,是软件负载均衡管理应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负载均衡硬件管理的方式,应重点关注负载均衡硬件设备命令行接口对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效率,图形用户接口的用户使用友好性,以及负载均衡硬件设备是否支持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其次,为了减少云图书馆服务响应和数据传输时延,在云数据中心服务负载和硬件设备均衡管理过程中,须坚持就近管理和先近后远的原则,应确保负载均衡管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管理系统和被管理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第三,应加强对云服务有效性和读者云阅读满意度关键节点的负载均衡和监控,避免关键部位发生单点失效现象[4]。

1.4 实现云图书馆QoS与云资源利用率的最优配置

QOS是判定云图书馆用户服务能力与读者云阅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云图书馆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如果过分追求QOS指标而忽略服务过程中云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效率,将会导致服务效率下降和运营成本激增。

因此,云图书馆在服务负载均衡过程中,首先,在保证读者云个性化服务QOS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负载均衡在云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运营经济性方面带来的收益。其次,云图书馆在用户服务过程中,当关键服务节点发生任务超载情况时,应将超载任务转移给其它闲置节点处理,保证负载迁移和虚拟机调度过程占用较少的系统资源。第三,云图书馆QOS与云资源利用率最优配置策略的制定,应结合云图书馆数据中心资源总量和已使用量、用户SLA(服务品质协议)需要、负载均衡策略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负载均衡策略有效性等因素,防止负载均衡策略在执行过程中给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5]。

2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流程与策略设计

2.1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设计

为了增强读者云服务能力和提高用户云个性化阅读质量,云图书馆通常会在全球不同的地域建设若干个云数据中心,并结合每年不同季度和每日不同时间服务负载量变化特点,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进行云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

nlc202309041312

依据服务节点云服务负载数量,可将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划分为正常负载、轻度过载和重度过载三种状态。结合服务负载实际和读者云阅读QOS需求,本文设计的云图书馆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调度流程

首先,当云图书馆检测、接收到来自读者的云服务和云资源分配请求后,云图书馆将负载总量发送至负载管理与监控系统,对负载进行正常范围、轻度过载和重度过载三种状态的判定。其次,根据判定结果向虚拟机调度与负载均衡系统,发送服务负载均衡与虚拟机资源分配请求。同时,进行虚拟机资源调度与负载均衡需求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负载均衡策略,在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内进行负载均衡。第三个步骤则是将均衡后的负载状态变化情况发送到负载管理与监控系统,进行负载均衡有效性的判定。如果负载均衡有效性判定结果为轻度过载或者重度过载,则将均衡后服务负载的状态发送至虚拟机调度与负载均衡系统,进行负载的二次均衡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负载二次均衡策略,并在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内进行均衡,直到服务负载达到正常标准[6]。

2.2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均衡策略设计

2.2.1 选择正确的负载均衡模式

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分布于云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具有数据量大、突发性强、不易均衡和关系云服务有效性的特点。因此,应根据云图书馆位于全球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负载分布、产生特点,以及读者云服务需求和云图书馆运营效率,采取硬件和软件均衡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图书馆数据中心全局范围实现负载均衡。

对于读者群数量少、负载轻、无突发性负载的小规模云数据中心系统,应采取具有较少建设成本和较高均衡效率的基于软件负载均衡模式,实现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成本投入和有效性的最优化配置。而对于规模庞大、服务负载总量多、负载产生突发性强和服务质量要求高的云图书馆,则应采取硬件均衡和软件均衡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对位于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外部网络节点安装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并对网络传输负载和服务负载进行自动、智能化的流量和负载均衡管理。管理员在研发、购买负载均衡管理系统时,应注重管理系统对云服务负载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预测能力。确保在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智能、自动化水平。云图书馆负载均衡模式的选择,应符合云服务负载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云图书馆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服务能力、读者云阅读的需求,确保均衡模式易于控制、管理、操作和扩展,可实现负载均衡模式的个性化定制和选择[7]。

2.2.2 采取先本地后全局的负载均衡策略

云图书馆在数据中心设计、建设中,会根据云数据中心服务系统负载总量、读者云个性化服务要求、服务负载变化规律和云资源需求,以向云服务商租赁云基础设施资源的方式建设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云个性化阅读服务。因此,如何在全局层面合理规划、部署云数据中心,实现云服务负载的有效均衡,是确保云资源租赁投资高效和读者个性化服务收益最优配置的关键。

首先,在云图书馆数据中心所处地域选择上,应结合云服务商服务接入点位置、读者群分布与阅读需求特点、服务数据传输网络性能和服务成本组成等,坚持服务负载与网络传输负载均衡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部署云图书馆数据中心,确保服务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科学、高效、经济。其次,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应坚持先本地后全局的原则,在较少的设备与管理成本投入,以及不改变数据中心系统与网络拓扑结构的前提下,高效、快速地将服务与网络传输负载在本地区域内实现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而对于个别突发服务负载量较大的数据中心,则坚持就近均衡的原则,将服务负载迁移至相邻云数据中心。第三,在全局负载均衡过程中,应保证负载迁移与地理位置无关性,可为用户提供远距离的透明负载均衡服务[8]。

2.2.3 云图书馆网络系统的负载均衡

云计算环境下,随着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转变,数据中心区域网络和用户数据传输网络的数据流量将不断增大。云图书馆网络系统负载均衡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可靠性,成为决定读者云服务数据传输效率和服务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云图书馆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负载均衡,不断提高云图书馆读者服务网络的数据传输与用户服务能力。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负载均衡策略,是实现云图书馆网络系统多个服务器、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管理,提高网络系统负载均衡有效性的前提。云图书馆网络系统具有拓扑结构复杂、不同服务器集群网络传输性能差异大、网络交换节点易产生传输瓶颈和虚拟化网络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首先可针对不同服务器集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网络负载均衡策略,保证所有服务器集群网络内部传输负载均衡。此外,应将所有单一服务器集群网络集合成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并在全局角度执行混合型负载均衡策略,保证系统网络全局数据传输高效、均衡。其次,网络系统对服务器数据分发的科学性和效率,也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可根据服务数据对图书馆云服务性能和读者云阅读活动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以及服务器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服务器设置不同的数据传输优先权重。并按照服务器权重值大小和排队的原则,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和服务器运行负载均衡。第三,应建设高效的网络传输负载监控系统,实现网络系统负载监控、管理、反馈和控制[9]。

2.2.4 实现准确的负载状态检测和均衡反馈控制

及时、准确地进行负载状态检测和均衡反馈控制,是图书馆精确判断云服务负载状况,和根据负载实际制定、执行高效均衡策略的前提。也是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信息快速判定和节点负载均衡,保证云阅读服务安全、高效、经济、可控的关键。

在对图书馆云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的负载水平评估中,应重点考虑硬件设备CPU利用率、CPU任务等待队列长度、内存大小和已使用量比例、可用存储磁盘空间、I/O传输效率、网络传输效率和负载量、用户云阅读满意度等因素。并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上关注不同节点在负载处理能力上的差异,依据各子指标对云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和读者云阅读活动满意度的影响力,赋予不同的权重因子。

nlc202309041312

云图书馆负载均衡过程中,应坚持均衡过程高效、快速、经济和准确的原则。在云数据中心全局层面采用加权轮询的策略,负载均衡过程中应坚持读者服务第一的原则,优先关注对云图书馆服务有效性、可靠性、读者云阅读愉悦感、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服务器集群和设备,按照服务器集群实际负载量和处理能力进行负载均衡和云资源分配,保证云图书馆整体运营高效、安全。而对于服务器集群内部设备的负载均衡,应采用服务负载量最轻的策略,优先把请求分发到负载量最轻的服务器,并对各服务器运行过程的负载量进行监控,通过负载量反馈数据实现动态均衡。

3 结语

随着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和读者云阅读需求的提高,云数据中心服务负载量在云服务中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要求云图书馆具有超级计算、海量存储、高效传输和经济低碳的特点。然而,以往通过购买硬件设备、增加网络带宽、限制读者需求和降低服务标准的方式来解决服务负载激增问题,将会导致云图书馆建设与运营成本上升,以及用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下降。因此,只有将云图书馆服务负载实际和读者需求相结合,立足云数据中心运营能力制定科学、高效、经济、易控的负载均衡策略,才能保证云数据中心安全、高效、经济、均衡,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云个性化阅读服务[10]。

参考文献:

[ 1 ] 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4):32-36.

[ 2 ] 宋银,康慕宁,魏驰.基于云计算的作业管理系统CJMS的负载均衡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467-469.

[ 3 ] 宋昕,宋欢欢.云计算环境下的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策略[J].电子工程与设计,2011(6):112-115.

[ 4 ] 程春玲,张登银,徐玉,等.一种面向云计算的分态式自适应负载均衡策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3-58.

[ 5 ] 姚婧,何聚厚.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云计算负载平衡策略[J].计算机应用,2012(1):213-217.

[ 6 ] 刘万军,张孟华,郭文越.基于MPSO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1(11):43-48.

[ 7 ] 朱晓敏,陆佩忠.异构集群系统中安全关键实时应用调度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12):2364-2377.

[ 8 ] 乔付,张国印,何鸣.信任机制与计算性能网格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3):72-75.

[ 9 ] 段赵磊,古志民.一种自适应的网络代理集群负载均衡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0(1):97-101.

[10] 张兴旺,李晨晖,秦晓珠.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8):100-105.

陈 臣 兰州商学院副教授。甘肃兰州,730020。

高 军 兰州商学院网络中心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20。(收稿日期:2013-06-20 编校:刘勇定)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9

研究

杨晓秋/过仕明

2012-12-25 11:19:51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4期

【英文标题】On the Strategy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杨晚秋,女,1973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哈尔滨150080

过仕明,男,1959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内容提要】 文章针对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探讨各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不对称问题。

Based on analysis of library paper documents loan services, inter-library loan and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s,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henomenon of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uses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resolv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problem.【关 键 词】信息不对称/图书馆/信息服务/数据挖掘asymmetric information/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s/data mining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源自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1970年提出的信息非对称论。1970年8月,乔治·阿克洛夫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中,通过对美国一个二手车市场交易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者利益受损并最终导致二手车市场交易的萎靡。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可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也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三位经济学家运用信息理论,经过30多年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分析研究,共同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并因此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经济学上,“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在掌握信息上处于不对称状态,从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交易双方所处地位的不同及条件的差异,使双方掌握的信息量总有一些差距,这就使“信息不对称”成为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经济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扩大到诸如传统农产品市场、现代金融市场等领域,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范围非常广泛,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也不例外。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但会降低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质量,浪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欲望和情绪,招来读者的怨气和偏见,从而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久而久之,这种情况就会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图书馆的工作本质与特点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信息流动整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信息在其间储存、交换、流动。图书馆是信息进出的物质性媒介,信息分布、交流的不对称性特点在它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图书馆处于高位信息与低位信息对峙的界面上,它既是一个信息流动的闸口,这个闸口放入、放出相关的信息,还屏蔽了某些信息,同时它又是一个信息的过滤器,其主动性、能动性的地位与作用在信息整合的工作中则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图书馆界并加以研究分析,在剖析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探索其防范措施,在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综观图书馆活动,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传播信息的场所,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图书馆总是比读者掌握更多的馆藏信息,读者总是比图书馆掌握更多的需求信息。馆员对馆藏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占有量形成了一个信息集合。同样,用户对馆藏信息和馆员信息的占有量也形成了一个信息集合,理想的状态是在服务过程中这两个集合能够完全重叠,从而达到完美的服务结果。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信息集合有交叉,不会完全重叠,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然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同于经济领域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的危害不是在金钱利益驱动下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是形成一定的信息鸿沟,造成信息过载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图书馆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阻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持续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馆藏纸本文献的借阅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本文将针对这三大核心服务内容,探讨各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新思路。

2.1 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属于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服务,即使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仍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图书馆借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包括:(1)由于读者不熟悉OPAC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能根据对文献的需求构造合理的检索表达式,从而导致不能在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纸质文献的机读目录中,准确、全面地检索出所需文献;(2)读者不了解图书馆各类文献的分类知识和排架规则,导致在检索机或OPAC上检索到文献,但却不能在图书馆书库中快速获得;(3)由于读者不熟悉图书馆借阅规则导致借阅行动失效;(4)在借阅服务过程中,由于馆员不了解读者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如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情况、吸收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读者检索习惯等,导致馆员不能够针对每一位读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按需服务。

在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拥有馆藏及服务方面的完全信息,处于“卖方”的地位,读者处于“买方”的地位,两者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读者借阅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满足,取决于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程度。在多数情况下,馆员占有主导和导向作用,馆员的服务行为常常影响读者的借阅行为,这里就存在着道德意识问题。在信息服务过程中馆员的主要不良表现为:服务态度冷漠、服务水平低下、解答读者检索提问敷衍了事、当一种检索途径无效时,拒绝提供更多检索途径等。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中的逆向选择行为,严重制约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也影响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信息服务功能。发生在借阅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读者的借阅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图书馆失去阅读信心和阅读兴趣,馆员的服务行为得不到认可,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逐步削弱,从而使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受到置疑。因此,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阻碍作用,应引起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

2.2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包括:(1)读者由于检索知识的缺乏,不能有效利用文献传递服务网络中的联合目录以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到自己所需文献的基本信息,从而影响其利用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2)由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与其他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特性,读者由于受到学科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读者很难对该项服务具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因此,在收取服务费用时,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和不信任的想法,错误地认为此项服务是图书馆为了变项收费而故弄玄虚,从而影响读者对该项服务的有效利用;(3)对于参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来说,在服务现状、服务发展动态和服务费用等方面与中心馆及其他用户馆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影响其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4)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普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没有对读者群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系统、长期的调查与分析,缺乏对读者阅读心理、需求方向、专业特长、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水平和阅读习惯等信息了解,从而加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之成为制约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2.3 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为:(1)多数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处在传统认识上,总是认为图书馆只是借书还书的地方,对于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知识导航为主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如网络信息咨询等服务方式不甚了解,因而更谈不上能够有效利用;(2)由于读者不能高度重视各种检索知识与检索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针对图书馆开展的相关培训讲座,多数读者持有一种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信息咨询等深层次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不能更好地被读者认知和利用,从而造成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读者与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服务的开展效果;(3)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读者类别和层次多种多样,而形形色色的读者群又分别存在不同的文献需求特点,因此,对于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人员来说,对读者需求差异性的了解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种不对称现象,以提高服务的质量;(4)在信息咨询服务过程中,咨询员不仅要解决读者咨询的相对简单的问题,而且遇到专家学者时,还要具备引导资深专业人员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咨询员来说,由于其专业知识有限,在面对各种可能的复杂咨询问题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信息不对称现象

图书馆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它将长期伴随图书馆。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文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使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严重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抑制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目前文献研究现状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是提高馆员业务能力,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和完善馆员激励与约束机制[2];三是加强读者群信息素质教育,建立与读者沟通、互动的有效机制[3];四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抑制信息不对称[4]。由此可见,目前,规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素质培养等层次的相关研究中,未能引入有效的技术手段,主动研究读者行为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缩小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1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馆藏纸本文献借阅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众所周知,在图书馆巨大的馆藏中,每位读者感兴趣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动化集成系统,针对读者纸本文献的借阅信息等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找出读者与借阅图书的关联,分析不同类型的读者喜欢哪类书籍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而建立提供图书推荐服务的模型。然后根据读者需求,主动推送其所需的各类纸本文献信息,从而在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为读者节省宝贵的时间,并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与依赖,从根本上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看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发挥现代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职责。例如,图书馆通过对读者借阅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分析出不同类型读者所借书目的集合。当读者再次入馆借阅文献的时候,系统就可以自动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从而指导读者借阅服务,有效地抵制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3.2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只依靠读者被动地提出对外馆文献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应根据读者对馆外文献的各种需求,进行随时跟踪和统计分析,以掌握读者文献需求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为读者免费推送外馆文献需求目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索取馆外文献,规避读者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由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影响读者对文献的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获取。

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根据读者以前文献传递请求资料,以及经常访问的网页进行分析、挖掘,从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确定个性化服务的内容,主动为读者搜寻符合其需求的文献传递目录,并将相关资料目录主动推送到读者手中。例如:图书馆文献传递员能够应用关联挖掘技术,定期统计与分析文献传递用户数据库中的读者数据,全面挖掘本馆读者对外馆文献的需求规律与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为本馆从事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课题的读者,定期检索文献传递服务网络或外馆网站,以获取读者所需相关目录信息,为读者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外馆文献提供引导。由此可见,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将使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有效地克服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因读者与图书馆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规避信息咨询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促使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手段及服务对象上的改变,具体表现在:(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可有效处理用户提出的各种复杂咨询问题,可实现在多媒体、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的、大量无序信息资源中检索、分析、优化出用户满意的决策支持结果;(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其分析查询的高效率和交互式图形接口能够高质量、迅速地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

由此可见,数据挖掘为分析和挖掘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据环境,利用数据挖掘工具,一方面可使信息咨询员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规律信息,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深层次信息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咨询记录,分析出用户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实现主动的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从而有效地抑制信息咨询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 篇10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

文章概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析和现实意义,探讨了个性化服务类型,提出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作 者:焦海舟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湛江,524048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G250.76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个性化信息服务 措施

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Alexa 个人数字图书馆 Web2.0 Lib2.0 激励

中图分类号: G250.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66-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Issue of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Alexa

Huang MinDu Pingp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Librar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Librarie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ib1.0 to Lib2.0 in the web2.0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is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Lib2.0 reader servi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Alexa website ranking and traffic statistics analysis of three domestic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ies,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et users have a generally low knowledge level of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service pattern and concept, and it limits the increasing of users' number and rapid grow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verse link by wide publicity, improving the service platform to meet the needs of mainstream users, and encouraging users to participate by incentive mechanism, these are the basic measures of network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Alexa; personal digital library; Web2.0; Lib2.0; incentive

CLC number: G250.74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66-04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基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Web2.0技术的兴起由公共数字图书馆发展演化而来,是通过Internet在远程服务器上存储、管理与分享用户文本、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对象的网络空间与信息平台。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以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将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与Lib2.0用户间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检索、浏览、组织与查询等基本功能,更在资源整合、发布共享、智能支持与用户间协作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1 ]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尚属新生事物,还有许多支持技术、服务理念及发展策略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2 ]通过系统分析揭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促进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Alexa监控的网站排名及流量数据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 个人数字书馆与Alexa

网络化的学习与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催生了个人数字图书馆。当前,个人数字图书馆正处于单机版与网络版并行发展的时期,且已成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重要补充。[3 ]单机版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是基于数字化内容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它可以将单个用户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全部保存在私有数据库中,实现用户基于信息资源的采集、编辑、检索与管理功能,是数字化时代资源管理与学习的重要工具。[4 ]当前,国内典型的单机版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有PKManager、NoteExpress、CNKINote1.0、Evernote、MyBase等。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可看作是互联网用户个人知识管理与用户间交流协作的平台。基于Web2.0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一般具有较强的文件整合功能,不仅允许用户以网络摘录的方式分享其他用户贡献的信息资源,还可将用户发布的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文件整合后在网络平台上统一呈现。国内典型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有360doc、豆丁网、道客88、畅享网等。与单机版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相比,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平台用户间信息资源的发布与共享上。[5 ]在Web2.0大行其道的今天,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尽管在响应速度及操作界面的人性化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由于其更符合Lib2.0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及用户间协作共享的理念,因此具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6 ]

Alexa创建于1996年4月,是一家专门发布全球网站排名的站点,目的是让互联网用户在分享网络资源的同时,更多的参与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中。Alexa 全球及地区排名通过对Alexa Tools Bar控件监控用户所访问的网站数据进行统计,提供包括网站综合排名、到访量排名、页面访问量排名等多个评价指标信息。在目前尚没有而且也很难有更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前提下,Alexa网站排名及流量数据是当前常用的评价网站访问量及流行程度的指标。

Alexa可实现一级域名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排名及流量变化数据的长期统计,并保存最近两年来的用户流量统计信息,为调查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揭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促进当前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问题研究

2.1 Alexa统计方法

由于Alexa仅对一级域名站点的用户访问数据进行总体监控,在此仅选择拥有一级域名的360doc、豆丁网、畅享网3个信息资源共享类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作为调查统计对象,而爱问知识人、百度文库等非一级域名站点的同类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法纳入本次统计范围。笔者于2010年9月20日登陆Alexa中文官方网站(http://cn.alexa.com),输入上述3个站点的网址后调取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间Alexa监测的网站排名、流量统计及其它相关数据,并通过监控数据的系统分析对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

2.2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与Web2.0技术的兴起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与理念的三重支持。Alexa网站排名及流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网站排名迅速上升。Alexa网站流量排名通常用来衡量网站在互联网用户群中的流行程度。以2005年5月25日上线的360doc个人图书馆站点为例,其2008年9月的全球网站流量排名在30000位之外,至2010年9月全球网站流量排名已升至600位,CN网站排名升至96位。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流量排名迅速上升,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网络化学习的基本需求,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正逐渐成为互联网用户信息资源获取的一种重要方式。

(2)网站访问用户量快速增加。Alexa日用户访问量监控数据表明:统计期内,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日访问用户量迅速增加。以豆丁网为例,2009年9月网站日访问用户仅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0.01%;至2010年9月,这一比值已上升至0.19%。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日访问用户量的快速增加,一方面与其发展过程中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及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逐渐认识到基于Web2.0技术与理念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获取与管理方面的优势,并开始尝试利用它服务于网络化的学习与信息资源交流协作。

(3)网站页面访问量快速增长。2009年9月,360doc页面访问量仅占全球页面访问量的0.001%;至2010年9月,这一比值已升至0.005%。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类站点页面访问量的快速增长,固然得益于其服务平台的日益稳定与不断完善,且与其存储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密切相关;但关键是其在Web2.0理念与技术支撑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满足了广大用户的根本需求,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类站点页面的访问。

综上所述,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体现在Web2.0技术的兴起推动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与管理协作平台的涌现及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网络化的学习与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促进了互联网用户对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访问,使其网站页面访问量快速增加,进而推动了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排名的快速上升。然而,在肯定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均页面访问量偏低。人均页面访问量的高低,反映了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依赖程度。用户以网络搜索引擎为工具,基于较低层面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索取目的访问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页面,是造成人均页面访问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以360doc个人图书馆为例,Alexa监控的网站每日人均页面访问量长期维持在1.5~3.5,统计期内无明显上升的趋势。

人均页面访问量偏低,表明网站页面访问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访问用户总量的快速增长,而非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忠诚、稳定用户群的参与贡献。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偏低,忠诚、稳定、积极贡献用户数量少,是造成人均页面访问量偏低的根本原因。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若要获得忠诚、稳定的用户群,其先进的信息资源服务理念尚需在潜在用户群中进一步推广。

(2)网站访问时间过短。Alexa监控的网站访问时间为每位用户的日均访问时间,即用户在该网站日均停留的时间。受网络环境及服务平台稳定性的影响,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多通过下载而非在线浏览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站访问时间过短。Alexa监控结果表明:新浪网的日均访问时间为8~14分钟,网易的日均访问时间为6~9分钟,都远高于个人数字图书馆类网站的2~4分钟。

用户访问时间过短,就很难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进行全面了解,更难以参与到网站的信息资源管理、共享与用户间协作中去,使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优势难以发挥。要实现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快速积累及稳定、忠诚用户群的积极参与,改变互联网用户传统的信息资源浏览方式,提高用户日均访问时间就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3)搜索%与蹦失率过高。搜索%为某网站的访问人次中,上游网站为搜索引擎的百分比。当互联网用户对某网站不熟悉而无法熟记其网络地址时,通常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获取该网站的超链接,并通过点击超链接进行访问,因此导致Alexa监控的搜索%指标明显偏高。蹦失率为某网站的访问人次中,只访问一个页面人次的百分比。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提供的超链接访问用户的目的多是为直接获取网站存储的信息资源,当其信息资源获取目的达到后多会直接离开,这也就导致网站蹦失率过高。

Alexa监控的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搜索%长期维持在10%~20%,网站蹦失率控制在30%左右;而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类网站的搜索%则长期维持在40%~50%,直接导致用户蹦失率高达60%~80%。大量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访问用户从百度、谷歌等搜索类上游网站中来,又迅速返回到搜索类下游网站中去,访问用户更多的是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非贡献,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也仅发挥着信息资源存储空间的功能,因此难以对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2.3 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互联网用户不同层面主导需求的驱动作用决定了其对网站的访问行为。对于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而言,当互联网用户以信息资源单向索取为主导需求时,其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依赖程度低,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访问不同站点的随机性大,导致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用户间协作的巨大优势难以发挥,这也是造成当前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搜索%与蹦失率高、人均页面访问量偏低、网站访问时间短的直接原因。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通过提高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及服务理念的认知程度来提升用户的主导需求层面,变信息资源的单向索取为信息资源的双向交流,发挥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及用户间协作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升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对互联网用户的吸引力与粘滞度;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保持忠诚度高、稳定贡献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最终实现用户参与模式下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3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议

网络化的学习与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促进了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当前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潜在用户对其先进的服务理念及信息资源服务模式认知程度较低,用户对信息资源单向索取的基本需求远大于信息资源共享及用户间协作的高层次需求,导致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缺乏忠诚、稳定、积极贡献的用户群。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广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先进的信息资源服务理念,不断满足潜在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并巩固稳定、忠诚的用户群,鼓励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与相互协作,成为促进我国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1 宣传先进服务理念,提高用户认知程度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基于Lib2.0用户参与共享这一先进的服务理念而产生,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然而,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又是新鲜事物,互联网用户由于对其独特的服务模式及理念缺乏了解而较少的参与到其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间协作中去,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提高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认知程度,一方面要通过增加反向链接数量吸引用户访问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使每一位接触到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用户了解到其所获取的信息资源的由来,并引导用户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用户间协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在自身服务平台上广泛宣传其用户共建共享的先进理念,并突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保存、管理、共享及服务平台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解除其后顾之忧,逐渐提升访问用户的主导需求层面,促进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双向流动。

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认知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广泛宣传、引导用户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引导的效果往往要远好于使用户被动参与。当前,非公益性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类网站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需要妥善处理与用户信息资源服务之间的关系,切莫目光短浅的将用户贡献的信息资源据为自身赢利的工具,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近来,360doc个人图书馆出于自身宣传及引导用户参与的目的对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了“禁止复制”处理,并变相胁迫用户参与注册,使大批访问用户感到困惑与不解,其根本原因就是网站管理者忽视了用户认知程度提高的规律性而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这显然无意义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自身的长远发展。

3.2 开展用户群调查,全面满足用户需求

开展用户群调查、了解主流用户需求是提升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基本要求。Alexa用户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在25-34岁年龄段用户群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由于年轻用户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且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较熟练的应用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成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群的主体。

要抓住这一潜在的忠诚、稳定用户群,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就需要尽可能满足其工作与学习方面的主导需求。首先,要提高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专业化程度与分类水平,为主流用户的工作与学习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服务,[7 ]同时使用户通过信息资源的积累与共享展示自身的专业价值,建立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次,进一步完善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用户信息资源交流与用户间协作的功能,提高服务平台信息资源检索的可靠性及关联性,方便用户结交专业相近、兴趣相投的其他用户,建立稳定的交流协作关系;再次,充分挥发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优势,依靠用户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服务平台的粘滞度与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3.3 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实现多模式优势互补

服务平台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是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变互联网用户传统非在线阅读及信息资源管理习惯,吸引用户主动参与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用户间协作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不稳定是制约读者在线阅读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高物理带宽防止信息堵塞与残缺,安装高信息能防火墙和必要的杀毒软件防止黑客攻击,定期进行服务器硬盘数据备份保障信息安全,安排专人值守并提前发布服务器维护计划等技术与人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长时有效性及可用性,是大幅度提高互联网用户在线阅读率及参与程度的有效举措。另一方面,服务平台完善的同时应逐渐降低用户参与门槛,使访问用户更便捷的参与到信息资源共享、评价及用户交流中去,促进用户主导需求层面及忠诚度的提高。

当前,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正向着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强、安全系数高、多模式优势互补的方向发展。例如,360doc个人图书馆自2005年上线以来几经改版,其平台响应速度不断提高、页面结构更趋合理,并先后开发推出“360doc快捷访问工具”、“文章收藏插件”及“文章下载备份工具”,完善了用户间交流协作功能,使用户不仅告别了参与贡献过程中的繁琐操作,而且实现了单机版与网络版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互补。伴随着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用户可将积累的信息资源随身携带,免受服务平台不稳定及病毒侵袭之苦,使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互联网的束缚,这也成为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参与贡献

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信息资源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及用户间协作中来,是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生存与长远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长效、实效的用户参与共享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网络服务平台的粘滞度、用户忠诚度及参与热情,使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自主参与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知识交流中。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参与激励模式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互联网调查,了解用户需求构成是前提;加强网络服务平台的人性化管理,提高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粘滞度,塑造用户正确的价值观是基础;合理选择主动激励与被动激励、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是根本原则;增强流通性,让高等级、高层次需求用户参与服务平台管理以调动其参与热情是关键所在。[8 ]

4 结语

网络化的学习催生了个人数字图书馆,Web2.0技术与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使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成为互联网用户信息资源获取、管理及知识共享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这一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是造成其难以抓住潜在用户,难以拥有忠诚稳定、积极贡献用户群,并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广泛宣传增加反向链接数量,不断完善服务平台满足主流用户需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参与贡献,成为促进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沈向若.基于Web2.0的个人数字图书馆[J].现代情报,2007,(7):90-93.

[2]杨熔.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25(4):94-96.

[3]张银犬,朱庆华.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探讨[J].情报科学,2007,25(4):604-608.

[4]陈光祚.论网络时代的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25(6):164-170.

[5]黄义侠,张银犬.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56-59.

[6]张银犬,朱庆华.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8,(3):18-21.

[7]陈光祚.为“个人数字图书馆”鸣锣开道[J].图书情报知识,2005,(3):107-108.

[8]黄敏,都平平.Lib2.0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初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60-65.

上一篇:以人生为题的作文下一篇:简短的自我鉴定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