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尚的故事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和尚的故事(共10篇)

儿童和尚的故事 篇1

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经,你看如何?”

富和尚说:“那么遥远,你如何去?”穷和尚说:“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几年了,一直没成行的原因是旅费不够。我都去不成,你又怎么去得成?”

一年后,穷和尚从印度回来,还带了本佛经送给富和尚。富和尚看他果真达成愿望,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儿童和尚的故事 篇2

我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孩子还从来没有考这么差过啊!

“老师说我没弄清作文题目要求, 跑题了。没考好。”儿子一脸的委屈。

我拿过儿子递上的卷子, 认真地看了起来。

十一、习作 (30分)

请认真阅读《三个和尚》, 利用好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信息,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写一个《三个和尚》故事续编。

传说, 从前有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到山下的小河里挑水, 自己喝够了, 就往菩萨的净瓶里灌水, 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 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事发生了争执, 谁也不愿意吃亏, 于是商量两人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虽然都要喝水, 却都不愿意多担水。没过两天, 水缸露底了, 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 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 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 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 三个和尚一起争先恐后挑水救火……这场大火很快就扑灭了。

大火过后, 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30分的习作扣了20分。老师用红笔在“《三个和尚》故事续编”下面重重地画了圈。

儿子的续写如下:

六个和尚

经过上次事件后, 这三个和尚和睦相处。他们不但把自己吃的水挑好, 还把庙宇打扫得干干净净, 使这间庙宇香火旺盛。

过了一段时间, 又来了一个和尚。这四个和尚又团结又友爱, 几乎天天形影不离。这几天他们商量着把庙宇修复一下。

说干就干, 他们各有各的分工。砍木头的砍木头, 设计图纸的设计图纸, 干得个热火朝天。但是他们觉得这样太辛苦, 就准备再找个懂电脑的“文”和尚, 一个会电焊的“武”和尚。

不久, 这六个和尚又开始修复庙宇了。“文”和尚懂电脑高科技, 整出个图纸, 让“武”和尚焊出来。呵!六天这复修就完工了。

忽然, “文”和尚说:“咱们用了那么多木头, 还得加快速度植树造林啊!”“对!赶快, 还要抓紧时间!”五人齐声答道。

这下, 这庙宇里又忙了起来。六个和尚又想:这样下去, 这庙宇就弄不下去了!对, 开发北京公园的新项目——“许愿树”, 让到庙宇上香的人自愿种树, 搞个“许愿林”。呵!妙, 妙, 妙, 真是连六个和尚自己都感到高兴!

从此以后, 大风大浪也不少, 但这六个和尚都幸福地生活着。

一、《六个和尚》跑题了吗?

猛一看, 好象是有些问题:三个和尚, 怎么变成了六个?电脑“文和尚”、电焊“武和尚”好像也有些搞怪。再仔细看看习作要求——“《三个和尚》故事续编”, 我大吃一惊。

什么是“故事续编”?简单说就是故事接着往后编。具体些说, 就是续编的故事在人物、情节、主题上要与先前提供的故事材料有一定的关联。不能另起炉灶, 故事前后毫不相干, 风马牛不相及。

三个和尚的故事, 可谓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主题不难把握——团结, 协作。习作的关键是如何把“团结、协作”这一主题, 借助“大火过后”三个和尚的所作所为, 表现出“三个和尚究竟明白了什么?”

但是, “六个和尚”看似跑题, 却让人耳目一新。三个和尚团结、协作难, 六个和尚不更是难上加难吗?题目简洁明了, 但含意深刻, 主题突出。从失火、救火、修庙、种树、开发新项目, 六个和尚不仅明白了团结协作、用人所长的道理, 还懂得了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当各种各样的磨难、考验袭来的时候, 六个和尚都能幸福生活着, 靠的可能不仅是团结协作, 可能还有更多更多的道理。这些都符合续编的要求, 而且称得上是优秀的续编。

二、《六个和尚》从哪里来?

作为孩子的父亲, 细读《六个和尚》, 让人喜不自禁。同时, 作为一名高校专事语文教学的我, 思考的是孩子的想象、构思、语言、表达从何而来?

1. 发人深省的选材立意从哪里来?

《六个和尚》严格按照题目“续编”这一要求, 围绕“三个和尚没水吃, 并且失火烧庙”这一中心事件,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其一, 修庙, 人多力量大。人从哪里来?电视上, 生活中, 哪家商铺里不是写着招贤纳士的“诚聘”。聘的应该是有经验、能力强的人——能文能武。其二, 建筑要有设计和操作, 和尚虽然念经修行, 懂电脑、会电焊不应该稀奇。和尚玩电脑、学外语, 媒体多有报道。其三, 修庙要用木材, 砍了树就要种, 寺庙种树就算是许愿。更何况北京公园就有这些项目。这些奇思妙想, 看似胡说八道、空穴来风, 其实是寻找到了蛛丝马迹,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关系。

启示一:现代社会正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电视广播、网络信息, 点点滴滴、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 丰富着孩子的见闻。生活的多姿多彩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丰富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自然也就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南宋谢枋得说:“凡作文, 初要大胆, 终要小心, 由粗入细, 由俗入雅, 由繁入简, 由豪荡入纯粹。……但见文之易, 不见文之难, 必能放言高论, 笔端不窘束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生活, 更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学生的思维, 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一波三折的谋篇布局从哪里来?

《六个和尚》结构合理, 叙述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这种较强的谋篇布局叙事能力, 得力于阅读材料的示范作用以及练习的启示。通过练习, 学生明白段可以划分出层。层与层之间又可以用表示时间、事件先后的词语“从前”“不久”“后来”连接起来。同时, 每层表达一个意思, 几层合起来又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了这样的一个范文和启示, 学生表达时自然想到了“经过”“过了”“不久”“从此”等等这样的连接词, 结构自然就清晰, 叙述自然就清楚, 条理当然也就分明了。

启示二:好的范文对学生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方法和技巧。“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学生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方法和手段, 进行模仿和迁移, 连接、分层、分段、照应,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梯子, 一项又一项技能的尝试, 练就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 流畅活泼的语言情趣从哪里来?

《六个和尚》语言流畅, 表述准确, 活泼而富有情趣, 阅读材料以及练习功不可没。有“瘦和尚”“胖和尚”的明快, 才有“文和尚”“武和尚”的风趣;有“净瓶柳枝的枯萎”交待得清楚, 才有“庙宇香火的旺盛”描写得生动;有“大火过后, 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语言的含蓄, 才有“从此以后, 大风大浪也不少, 但这六个和尚都幸福地生活着”, 意味深长。近义词、反问句的练习, 更使学生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灵活与多样。

启示三: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 就是模仿迁移的过程。遣词造句的模仿, 表达方法的迁移, 故事续编为学生读写结合、由仿到创搭建了桥梁。只有在学生情绪不断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词语。

三、《六个和尚》为何遭遇尴尬?

这样一篇难得的习作, 为何遭遇老师的冷落?我思前想后, 妄做揣测, 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 是对故事续编要求把握不准, 受到思维定势的局限。《三个和尚》续编似乎就是三个和尚之间发生的事, 就是挑水、吃水的事。这就大错特错了, 故事续编重在情节的发展变化, 人物可增可减, 主题可以相同, 甚至相反。关键是要合乎情理, 能够自圆其说, 想象既要丰富更要合理, 一定要与前面的故事有内在逻辑关系。续编符合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 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其二, 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九年义务教育概括性的目标, 教师难以把控和操作。5~6年级学段目标, 同样让小学教师为难,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老师整日忙于学生的作业成绩, 再加上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 无暇静下心来思考小学生作文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写。教师凭着感觉走, 凭着经验来, 殊不知伤害和扼杀了一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欧债危机与三个和尚的故事 篇3

这很像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最初的欧洲国家各干各的,但发展很慢,后来开始一体化进程,建立了欧盟,就像是两个和尚抬水,经济突飞猛进。再到后来,加入国家越来越多,就像是三个和尚挑水,总有人偷懒,反倒不如从前。等到欧债危机爆发,这才发现,已经没有了“救火”的资源。

人们总是倾向于指责那个只顾享受福利的和尚“偷懒”,其实另外两个和尚何尝不在“偷懒”呢?如果希腊是被“高福利惯坏了”,那么法国和德国的福利并不比希腊差。而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更是以“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而著名。唯一不同的是,在北欧国家看来,福利是自己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加入某个组织凭空获取的。因此北欧国家并没有加入欧元区,也就是没有去当“第三个和尚”。

留在欧元区之外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危机当头,可以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2010年3月,冰岛就是否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举行全民公决,结果绝大多数冰岛人用选票公然支持政府“赖账”,禁止动用国家财政为银行买单。但成为“老赖”后,冰岛经济确实有了起色。今年上半年冰岛经济增速达到2.5%。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冰岛放任银行破产,事实上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冰岛经济回暖表明呆在欧元区之外的好处,得以让本国货币大幅贬值以促进经济复苏。”

而希腊显然没有当“老赖”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就像萨科齐所说的那样,“也许希腊当初心急火燎地加入欧元区就是一个错误”。

由此看来,“偷懒”只是表象。关键是为什么会“偷懒”。也许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欧洲一体化本身。这列“动车”是否开得太快了?里面的乘客是否太多了?是否很多新乘客并没有车票,也搭上了这趟“便车”?是否原来持有“硬座车票”的乘客也挤上了“卧铺车厢”?

从这点看,欧债危机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所说的“集体行动逻辑的困境”。通常一个人的资源有限,组成集团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样共同利益的累加,客观上使内部成员的个人利益增加。欧盟就是这样一个能提供大量公共产品的集团。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为欧盟各国提供了最雄心勃勃的公共产品。希腊为了搭上欧元这班“高铁”列车,不惜和高盛一起“做假账”。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当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私利的时候,社会却自发地向理性的方向发展。欧元启动最初十年就证明了这点:每个成员国就像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人。但奥尔森注意到,个人在追求私利时,理性的社会结果往往并不会出现。就像三个和尚的故事。

奥尔森把加入某个集团单纯是为了获利而自己不愿意付出的行为称为“搭便车行为”。希腊当初加入欧盟和欧元区也是出于“搭便车”的目的。而欧盟的“火车头”德国和法国为了促成欧元区的迅速壮大也容许了希腊等国“搭便车”的行为。奥尔森由此认为,集团规模越大就越不能提供最优秀的公共产品,更多的集体产品会被“搭便车”行为消耗殆尽。就欧元来说,截至2011年上半年,虽然希腊、爱尔兰以及葡萄牙加起来只占欧元区GDP总量的5%,但其银行体系却占用了欧洲央行2420亿欧元流动性的55%。

因此,奥尔森认为,解决“搭便车”问题关键要有两个步骤,一个是减少成员规模。也就是把过去的“三个和尚”的格局退回到“两个和尚”的格局。

具体到欧元区,那就是适当缩小欧元区的规模,2011年11月1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提出了“双速欧洲”的设想,那就是对欧盟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改革,包括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且可能规模更小的核心欧元区。适当允许为欧元区成员国建立“退出机制”,已经进入政治家们的视野。

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实施“选择性激励”机制,也就是对“欧元高铁”的乘客实施区别票价,付出多的享受更多的“优待”,这不仅体现“多劳多得”,更重要的是体现对“公共利益”付出的一种承认。欧元区更需要培养“活雷锋”。

三个和尚的故事 篇4

从这个现象我觉得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同事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补台,而不是坼台,共同把工作干好;

第二,这也说明了单位内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做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生哲理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 篇5

从前,山中有座庙,庙里没有石磨,因此,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农庄去磨。

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在回庙的山路上,他一想到大和尚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挑着装满豆浆的大桶,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生怕有什么闪失。

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厨房的转弯处时,前面走来一位冒冒失失的施主,撞得前面那只桶的豆浆倒掉了一大半。小和尚非常害怕,紧张得直冒冷汗。

大和尚看到小和尚挑回的豆浆时,当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浪费了这么多豆浆,去喝西北风啊!

一位老和尚听闻,安抚好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下山去,观察一下沿途的人和事,回来给我写个报告,顺便挑担豆子下去磨吧。

小和尚推卸,说自己只是磨豆子都做不成,哪可能既要担豆浆,又要看风景,回来后还要作报告。

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他只好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路上,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旁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豆浆交给大和尚时,发现两只桶都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溢出。

其实,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功名和利益,不如每天在上学、工作或生活的努力中,享受每一个过程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成长。

把梳卖给和尚故事的启示 篇6

期限到,诸君交差。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泗横流,声言:10日艰辛,仅卖出一把木梳。自己前往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山门。在归途之中,偶遇一游方僧人。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解囊买下。

听罢A君叙述,公司主管深表同情。轮到B君,他声称,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自己不辞辛苦,深入远山古刹。由于此处山高风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见此情景,本人忙找到寺院住持,对他侃侃而谈:庄严宝刹,佛门净土,理应沐浴更衣,进香拜佛。倘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实在亵渎神灵。故应在每座寺庙的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梳头理发。住持闻之,认为言之有理,便采纳了建议,总共买下10把木梳。

公司主管听罢,点头称赞。轮到C君汇报,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定单,称已卖出1000把木梳,并且还需火速发货,以解货源不足之急。闻听此言,众人皆大惑不解。C君解释说,为推销木梳,自己打探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旺的名刹宝寺,向方丈进言:凡进香朝拜者无一不怀有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大师是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可将所题“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却三千烦恼丝,青灯黄卷绝尘缘,以显示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慈航普渡。方丈闻听,大喜过望,口称阿弥陀佛。此举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为求“积善梳”而进山朝圣者,简直挤破了脑袋。为此,方丈恳求自己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众人听罢,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个顶个嘬上了牙花子,自叹不如。对C君此举,佩服得五体投地。

初读一遍,有所启发,一般人的思维是梳买和尚当然是和尚用,显然光头和尚是用不着木梳的。C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跳出“和尚”想木梳,借香客信佛及物心理,借老僧欲普渡众生之意,促成了这桩表面看来有相当难度的生意。其实就我们教育而言,有好多事儿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昨天从网上看到一则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师者无意中看到学生有意轻生的日记,他没有个别教育引导,而是跳过这个学生,在全班搞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题中队活动,借助班级学生的力量,使这个学生放弃了轻生念头。就事论事直接面对是方法,有时迂回包抄旁敲侧击也是方法呀!

静心反思,品出更多的个中滋味。

C君之成功,得利于他对僧、众心理的深入了解。他捧方丈为“得道高僧”,这可是对僧人的最高评价了。他捧方丈“书法超群”,并让其题“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更让方丈心悦的是他还把木梳与“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慈航普渡”挂上钩,让方丈有种为人“梳却三千烦恼丝”的情怀,如此好事,方丈自然是求之不得。另一方面,香客们觉得这“积善梳”出自得道高僧之手,沾了仙气,能“梳却三千烦恼丝”,而且这木梳因方丈的题字保存价值倍增,故而有“进山朝圣者,简直挤破了脑袋”。C君的成功绝非偶然,实属必然。

其一,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倘若C君没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贮备,没有跳出和尚想木梳的思维,又何以取得成功。想想我们身边,总有人在感叹某某老师教育学生有办法,某某老师的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其实有多少人清楚这些经验均源自于平时的积累。这就如同医生临床治病,临床时间越长,经验越足。要想有经验,就得关注两方面问题,一要体验,要不断地有教育教学的经历;二要总结,要不断地将教育教学的感悟作深入反思并总结积累下来。二者缺一不可,有体验而不总结,这种体验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淡出我们的记忆。我想,大家肯定记得一则故事中提到的,一位从教30年的历史教师在上完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后,面对“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一询问的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显然,老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长期积淀,如果没有平时的深层积累,又何以有这堂课的游刃有余。其实,我们有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特级教师或他人成功的教案我们在搬来学习的时候,却发现效果远不及人家,原因在哪,就在于我们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呀!

哲理故事精讲:小和尚扫落叶 篇7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让小和尚头痛不已。

他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人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不用扫了。”小和尚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以为就可以把两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小和尚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落叶满地。老和尚走过来,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只有认真地做好现在,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一点感悟】

儿童故事小鸟的故事 篇8

欢欢每天在池塘边找食物吃,别的鸟儿吃的是虫子,欢欢吃一种五角星叶子的草。鸟儿们把它列为异类,排挤它。欢欢总是一个人望着远方发呆,没人知道它从哪里来,它的父母又是谁。由于它的长相和饮食习惯奇特,大家都不知道它叫什么鸟。

一天,欢欢站在那棵高大的榆树上,向远方呆呆眺望时,“砰!”的一声,一颗子弹飞了过来,欢欢顿觉眼前一片黑暗,晕了过去。过了好久好久,欢欢张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张舒适的小床上,身上的伤口也不见了。床边坐着一位黄胡子绿眼睛老爷爷,要不是他,欢欢早就被猎人带走了。

这位老爷爷告诉欢欢他会魔法,可以帮助欢欢实现一个愿望。欢欢脱口而出说自己想在海底飞翔,当一名水族警察,维护海底和平。老爷爷觉得欢欢很善良,用药水在欢欢翅膀上一洒,欢欢的翅膀就变成潜水艇似的,可以在海底自由飞翔了。

水神非常欢迎欢欢的到来,他给欢欢发了警察证。现在,欢欢开始正式上班了。一只横行霸道的螃蟹正张嘴想吃小虾米,欢欢一声“住嘴”,螃蟹吓得逃之夭夭。

欢欢的飞翔速度很快,是旗鱼的五倍,尖尖的嘴巴像一把利剑,呼啦呼啦把水推向两边,那对奇特的大翅膀更是神速,那对棕色的眼睛可以透视海底的一切。它办事公正,负责任,是位好警察。

欢欢定了很多制度,比如:不能以大欺小,不能互相残杀等等。这些规定受到小鱼们的热捧,因为平日里受欺负最多的是他们,现在终于有人为他们做主了。

鲨鱼是海洋里最凶猛的动物,被称为:海中狼。它霸道惯了,根本不把欢欢放在眼里,在它眼里欢欢只是一只好管闲事的小鸟而已,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这天鲨鱼睡醒后,肚子咕噜咕噜叫着,正好一只海龟晃晃悠悠游过,鲨鱼张开大嘴准备吞食海龟。海龟一闪,鲨鱼只咬住海龟的屁股。欢欢正在海里巡视,听到海龟的呼救声,它挥起翅膀迅速赶到。它命令鲨鱼立即放开海龟,可鲨鱼理都不理,准备继续吞食海龟。欢欢“扑哧”一声跳上鲨鱼的脊背上,用尖锐的长嘴啄鲨鱼嘴巴,鲨鱼“哎哟”一声松开了嘴,海龟趁机溜走了。欢欢趁鲨鱼张嘴之际啄飞鲨鱼的两颗门牙,鲨鱼疼得向欢欢求饶,并发誓以后一定遵守规定。

欢欢就这样征服了比自己大几倍的鲨鱼,这个消息以闪电般的速度在海底传开,欢欢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大家都非常佩服这只会在水里飞翔的小鸟。

儿童故事小鸡的故事 篇9

突然,走来了一只黄鼠狼。黄鼠狼看见了小鸡,他假惺惺地对小鸡说:“小鸡弟弟,你们好啊!”小鸡看见黄鼠狼很害怕,没有说话。

“别怕我啊,我不会伤害你们的。你们这么小,我还是送你们吧!不然你们会迷路的。”

“我们去草地。”小白壮着胆子说。

“那儿离这很远的,你们知道走哪条路吗?还是跟我来吧,我们向左走。”

“可是我们的女主人在那赶集去了。”芦花说。

黄鼠狼想了想说:“那我们向右走吧!”

“可是我家的大黄狗刚刚去那边游泳了。”芦花又说

黄鼠狼一听吓坏了,说“那我们向前走吧”

芦花说:“前面是麦田,我的主人正在那里收麦子呢!”

儿童故事兔子的故事精选 篇10

小兔子在屋前找了一块空地,它开始种花了。小兔子种下了一颗又一颗花种,但是没有开出一朵花来,小兔子气呼呼地去找长颈鹿,还把剩下的花种扔在了地上。长颈鹿笑呵呵地问小兔子怎么了,小兔子说,你撒谎,我都种下半袋子花种了,还没有开出一朵花来。长颈鹿拍了拍脑袋说,哦,都怪我,我忘了告诉你,在种下种子时,你得说出想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小兔子听了,将信将疑,它拾起扔在地上的半袋种子回去了。

小兔子又忙了起来,这一回,它仔细多了,它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种子说,我早就想要月季花了,小兔子把种子埋进了土里,突然一朵月季花从土里钻了出来,小兔子高兴地欢呼起来,这一回是真的。小兔子把鼻子凑近花瓣,贪婪地闻着花香,它说,可惜是红色的,要是黄色的就更好了。小兔子又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种子,它把种子种了下去,一朵黄色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的月季花从土里冒了出来,小兔子高兴地跳了起来,真是太神奇了。小兔子想,要是各种颜色的月季花都有,五颜六色的,那该多美啊。

上一篇:软件工程--图书管理系统--个人总结下一篇: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