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精选8篇)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我建议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导入教学的方式。导入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采取有效方式来对知识进行课程导入,学生在教师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我们以《司马光》的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司马光》的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采取导入教学的方式,通过悬念的设计来让学生猜想出课文将要讲述的内容。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对《司马光》的课文设置悬念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他和他的小伙伴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小伙伴因为不小心的缘故掉入了水缸,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小伙伴遇险都吓得大哭大叫,正当那个掉进水缸的小伙伴快要被淹死的时候,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搬来大石头将水缸给砸破了,为差点被淹死的小孩夺得一线生机。
教师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请问大家知道这个聪明的小朋友是谁吗?”教师通过悬念导入教学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对“聪明的小朋友”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课堂产生好奇心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利用问题情景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通过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对知识的运用,完善自身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用问题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我建议教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问题情景教学的方式,充分地发挥出问题情景教学法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我们在学习《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情景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长城》知识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这些问题:①长城的地理位置在哪?它有什么象征意义?②为什么作者看着“长城”会想起我国的劳动人民?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回答吗?
③为什么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还认识世界上其他的“奇迹”吗?④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⑤你去看过长城吗?如果你亲眼看到过长城的话,请问你对长城的感想是什么?教师以上问题的布置能够促进学生对《长城》课文内容的思考,学生在阅读《长城》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长城》这篇课文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通过与同学对知识进行合作探究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班集体最重要的就是班级凝聚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交流。我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水平,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拥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主要围绕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氛围的营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以期为广大的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提升教师自身阅读水平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起引领学生拓宽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兴趣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教师就应为学生之先, 广泛涉猎, 博览群书。
(一)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走进语文教师的办公室, 不难发现, 他们的办公桌上除了教科书和教参, 几乎没有任何的课外读物, 这揭示了目前语文学界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除了教材、教辅根本不读其他书, 遑论经典!很多教师阅读面狭窄, 人文素养偏低, 思辨力不足——这其实是制约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主要因素。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教师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呢?一项调查显示, 85% 的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增加阅读量,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大考小考、教学任务、职称考核、检查评比……种种教育教学工作致使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读书。
(二) 合理安排时间
备课授课, 要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确定重点, 科学地安排与搭配适量的内容, 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 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情出发, 扬长避短, 优化教法。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其有效学习, 这样教师才可以慢慢做到解放自己, 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三) 扩大阅读量, 增强自身文化魅力
教书, 教师只有先读书, 才能教好书。腹中空空, 何以教好书? 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进大量的洋溢浓厚人文精神的优秀课外读物, 而前提就是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涉猎, 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扩大自身阅读量, 以浓厚的阅读兴趣来感染学生, 不只做会说话的教参。尤其是如今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不再单是语文学科的固步自封, 而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所以教师更要加强阅读, 广泛涉猎, 成为一位合格的引导者。这样有文化魅力的语文老师, 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 才能吸引学生。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 寓教于“趣”, 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寻根究底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等导入课程, 如在每节课前抽出几分钟给他们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每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 诱导学生因趣寻书来读, 并趁热打铁, 推荐读物, 学生自然会自觉地寻书找答案了, 把孩子们从爱听引向爱看、引向爱讲。课文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表演, 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课文内容, 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 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饱读书
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 让学生学会搜集, 处理信息, 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在教学中, 注意以篇带片, 扩大阅读范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阅历浅, 鉴别能力较差。作为教师, 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以与教学内容相关、与年龄特点适宜的读物或时事热点为主。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的小天地, 走向“世界课堂”的大舞台。
(三) 寓教于法, 使学生会读书
方法如同金钥匙, 依法读书, 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②读与练同行, 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提高阅读质量;④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 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⑤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于探究氛围之中, 让学生主动探究。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共同进步
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质量,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校园、班级的环境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应注重校内环境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如在校墙上或教室内张贴名人名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 或者建立图书角, 不断更新适合孩子们的读物, 让孩子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 不知不觉地渴望知识, 爱上阅读。另外, 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包括教师的以身作则, 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作为一名参与者, 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和学生一起读书、探讨, 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交流过程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会更为自信, 课堂上会更加积极的发言, 敢于表达自己, 学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提高自我, 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 多一些不拘一格, 用自己智慧的火种, 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兴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70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当然,有些教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而有的教师一直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艰难的摸索着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推广给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时之间很难及时地调转思维,还有一些老教师已经坚持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想让这些老教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有些问题虽然不能马上解决,比如即将面临退休的教师再进行课程方式的变革也不是一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和改变,笔者接下来说的是一般意义上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马上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着新课改,面对着一群新形势下的学生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究,并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改革建议。
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提升驾驭计算机软件的技能,更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低成为学生是否认可的指标,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学生也不会感受不到,通过教师个人在课堂秩序的把控,以及对课文内容讲解的丰富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依据。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并使其与当前的教育体制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讲的知识和拓展内容能够及时地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电脑操作方面的技能,使得电脑在课堂上不至于成为一种摆设或者简单的PPT播放软件。小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在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有所研究和了解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水平,争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视频、音频及其图片资料,给学生们不断地视觉冲击,同时,也要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力争与浅显易懂且不失幽默的方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使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
其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在为人师表上做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及时与学生家长及其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在传统的学习语文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赶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怎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往往是要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自己讲,要求学生认真记笔记,不能出小差等等,而并不注重学生是否已经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只是让学生们快速记录自己所讲解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无奈下的被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教育是需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的,因而,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得我们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听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做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一种亲和感,学生们在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予以认可的情况下,自然地也会在我们所承担的课程上加强学习,这是我们所预期达到的效果。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便于我们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了要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关心之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为学生们的学习制造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提升和自身教学总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构建快乐课堂,丰富课堂讲课形式,变单向度教学为讨论式的互动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才艺和能力的锻炼平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针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相对较差一些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来讲,我们还可以通过欢乐课堂的构建,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以及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改良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针对“狼来了”的故事进行故事延伸,在班级同学内部划分小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集体的思考故事续集,派小组代表发言讲故事,这样可以调动班级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调动学习气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
建设述评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学会‘弹钢琴’‛;
……
67年前,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中,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将其概括为十二条,形成了著名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文献,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弹指67年过去,这篇光辉文献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日,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中央组织部随即印发通知,就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作出部署。
天清水止,雷厉风行。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系统阐述的党委会十二条工作方法,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篇字数不到3000字的短文,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赶考‛路上,挑战无处不在。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凝结着我们党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正确运用,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向世人展现了党的领导机关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共产党人面临那么多严峻考验却始终能够取得成功。‛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太原表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以往党的工作方法经验的总结,又是面对新的问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67载风雨激荡,67年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党委(党组)工作规律,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变化,但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能变。‛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所提出的原则依然是今天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所针对的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天已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的问题,所指出的方法依然是我们做好党委(党组)工作的法宝。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如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党必须不断破解的时代课题。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必须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总书记既深刻总结一些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教训,又突出强调加大反腐惩恶力度,注意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腐合力。从‚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到‚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从‚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到‚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重大的创举、丰富的实践,为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对各级党委(党组)而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边学习边思考、边掌握边运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又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职责使命,敢抓敢管,严格约束,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刻不容缓
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通知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委(党组)要以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学会‚弹钢琴‛与胸中有‚数‛,要‚抓紧‛与‚安民告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出民主集中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统筹兼顾、求真务实等思想精髓,重温这篇光辉著作,必须吃透其中要义,汲取思想营养。
——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推诿,不隐瞒,‚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家‚互通情报‛,党委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有中心工作也有辅助工作,中心要突出,配合也少不了,没有全面就谈不上中心,所以要学会‚弹钢琴‛;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定要把工作落实再落实,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所以必须要‚抓紧‛;
……
历史与现实证明,这些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宝贵的经验总结,更是我们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不二法门。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一级干部,都处于党的各级组织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将这些工作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把这些方法运用好,工作中才会多出成绩、少犯错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查找和解决党委(党组)领导工作中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暴露出一些‚不适症‛,他们既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善于研究问题、回答问题,依旧凭着‚老把式‛埋头赶路,惯性思维强大,明显跟不上趟。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辛鸣表示,切实提高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深刻领会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在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规矩。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作风实际,深刻认识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现实针对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并明确提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打虎‛实践,反复验证着一条规律:落马的高官虽然违纪违法情形各异,但无一不是违反了政治纪律或政治规矩。‚今天,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必须真正做到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更健全底色更鲜明
结合贯彻落实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
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鲜明底色。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是党委(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两个条例的制定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决策部署。
‚两个条例对地方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出了高标准,党委(党组)书记必须履行好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辛鸣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党委(党组)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加强其自身建设、增强‚四种意识‛,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当前,各级党委(党组)应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与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结合起来,准确掌握条例内容,深刻理解条例精神,进一步增强运用条例做好党委(党组)工作能力。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条例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两者内在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轮巡视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党委(党组)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有的‚一把手‛搞‚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班子不团结、内部互相拆台,导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削弱。
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因此,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应贯彻好条例,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与方法。
‚无论是配备班子、谋划工作,还是议事决策、监督追责,各级党委(党组)都应当与条例对对表,以条例为准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说,尤其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班长‛,自觉接受监督,班子成员则应认真执行集体决定,忠实履行职责,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通知更进一步要求,要按照条例规定,健全完善地方党委(党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则,提高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委(党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甄小英表示。
就在几天前,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强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结合起来,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
内容概述:如何加强阅读,全面提高语文、英语水平,体会高考优秀作文 措施:加大语文、英语的提高。
英语:
英语中的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所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线;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中学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如下分析:
一、要求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提高阅读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过程至少可分为三大层次:
1、字面理解层(Literal comprehension Level):这一层是指读者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辨认和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
2、推论理解层(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这是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大意、事件发生顺序、细节和人物特征的过程。
3、评论理解层(evaluative comprehension level):这是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的过程。如评估信息的确切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证明事实的可信性等。
上述阅读理解的三大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在阅读过程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字面理解层主要依靠语法能力或语言能力完成;推论理解层主要依靠阅读技巧和语言能力来完成;而评价理解层则是读者与作者的观点融合的过程。
二、向学生介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不断扩大词汇量。语言的学习是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能为今后的再学习奠定基础。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有:①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意义。常见的词缀有com-,im-,un-,dis-等前缀及-or,--ist,-tion等后缀;同时,也可利用转化法及合成法。这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②利用语境,分析句子结构的关系,结合常识来推测词的意义,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等,对文章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猜测词义,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③运用归纳法,即把同一类词归纳在一起,如把有关货币与金融的词汇、文艺与体育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
2、巩固掌握所学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形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熟练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语气,从句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拓宽知识面,增加背景知识。我们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准确把事因、动机、细节、写作意图和态度等运用常识及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运用读者头脑里的知识去消化、吸收文章内容。如果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背景知识的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的背景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环境、人物传略等。这些知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善于积累,不断地了解各国的情况,拓宽语言学习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背景知识。
4、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①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看文章的作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阅读效率更高。
②采用由下而上的阅读方法(the bottom-upapproach to reading)。读者通过从小的单位着手,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先理解他们的意思。再将它们连接成文章,而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③采用由上而下的方法(the top-downapproachto reading)此方法先是读者利用他对文章主题及题型的知识,对文章中所将包含的内容进行推测,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校对。
当今读者将②③两种方法结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这种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今后不妨也可一试。
④采用浏览阅读方式,即读者很快浏览标题、付标题,从而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并且找出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而并非仔细地阅读,眼睛通常从文章的一头迅速地移到另一头,了解文章的大意中心,并且决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种阅读方式使读者无需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查找出有用的内容,尽快地了解到文章的大意。
⑤采用扫描型阅读方式。即快速地阅读文章查找自己所需信息,如在电话簿中查一号码,在字典中查找某一单词的意思等,采用此方法的关键是读者必需知道自己要找什么,而不需逐词逐句地进行阅读。这种方法适用 于读者在复习文章、研究文章、写论文、列表格、查地图时。
⑥采用细读方式(read in detail)。这种方式要求读者仔细地、深入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要求读者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读者把握文章细节,了解到文章所隐含的意思。
⑦采用评读方式(critical reading)。即读者对所读文章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要求读者充分使用句法的逻辑的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更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三、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方法。具体表现在:
1、慢读许多学生误认为读得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率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实验表明,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要迫使学生自己经常进行限时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指读
这是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学生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常用手指、笔、尺等工具指着单词逐个地读。这种习惯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书页的字行上,使学生读完了一篇文章还不知文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学生在阅读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而非每个字的位置上。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使用那类工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这种习惯会改掉的。
3、声读
声读是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读出声来的一种不良习惯。其主要弊端是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受到了说话速度的约束。而实践证明,读者正常的默读速度是他们说话速度的两倍。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默读训练或对文章的单词陌生的缘故。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嘴唇、舌头、喉头和声带的振动,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
这是一种最难以觉察的出声阅读形式。心读时,人体的部位如唇、舌、声带没有活动。但在学生内心深处自己却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单词的音。这种读法使文字首先转化为声音记号进入大脑,然后再转化为文字思维,等于绕了一个弯,延缓了阅读速度。克服心读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念每个单词的音。
5、眼睛的运动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每读一个单词,眼睛就会停顿一下,而阅读速度的快慢并不于眼睛运转的速度,而决定于眼睛停留时捕捉信息的多少,即视幅越大,阅读速度越快,实验证明:人在阅读时最大幅度可一次识别20--29个字母,一般人可识别4个词左右。克服这一坏习惯,可以推荐以一个意群为视幅,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助于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率。
6、回视
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不放心,而倒过去复视的现象。每人都有复视的可能,但应指导学生减少回视的次数。实践证明,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越慢。减少回视,一要向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使他们觉得难度适中,树立读懂的信心。二要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提醒,克服这一坏习惯。
7、心译
心译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用非英语思维模式理解阅读材料,即英语→母语→英语,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时先将英语译成母语,然后再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多了一个心译过程,这是学生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马克思也曾说过在忘掉自己的母语,再去学外语,这是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方法。要矫正这种毛病,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语时用英语思维模式(英语→英语)理解所阅读内容的重要性,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方可奏效。
8、过多地依赖工具书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就频繁地使用工具书,这样做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因为查字典,使文章意思零乱,不利于理解其中信息,增加了阅读障碍,降低阅读效率。克服这一习惯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猜测,掌握猜词的技巧,利用上下文意思、构词法、同义、反义、定义、解释等技巧得到词的意思。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内容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正确的阅读策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都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
阅读三步曲:(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三)题型与应对技巧
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11种: 1.字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1)注音、字形。一般不会太生僻。常用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形似字和容易误写的字是考查重点。
(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3.题目——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
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2012北京高考优秀作文:有竞争才有发展
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在自豪骄傲的同时,一些极具忧患意识的人也表示对中国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可能会不利于发展的担忧,我认为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垄断必能会造成不公平,打击选手的积极性,缺乏竞争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展,竞争力越强,发展的动力越大。
曾经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国的“垄断项目”,可为了这些项目的长期进步与发展,我们不保留“核心技术”积极与其他国家的选手与教练交流与合作。不垄断,促竞争,使中国及世界的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在中国教练郎平的指导下,俄罗斯女排成绩骄人;在外籍教练米卢的辅导下,中国男足第一次成功出线!公平的竞争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竞争亦促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为瑰丽丰富的文化繁荣期。孙子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主张“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静无为”;庄子曾经梦蝶化仙;墨子力行“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韩非子开创“法、术、势”令人叹为感观止…….是竞争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文化“大一统”事情无法达到的高峰。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道与理亦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营企业逐渐丧失活力而成为国家财政负担,造成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政府开始了大力阔斧的企业改革,创新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宏观调控为主,加大企业自主权;将深化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作为目标与重点,在竞争中,国有企业积极改革与创新,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是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宗教改革打破教会垄断教育,培养了无数启蒙运动的先驱;打破官窑垄断,民窑技艺更胜一筹;百家讲坛引起电视电视国家说教热后,后起之秀----文化中国、开坛等使国学热得以持续与发展……
竞争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前进、突围、避险、拼搏……竞争不是成功的坟墓,而是成功的摇篮,有竞争,才有发展!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点评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家俊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如何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日前,长征小学举行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全体语文教师分别聆听了五年级王耀老师和三年级陈波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随后,学校领导组织大家针对两节作文课进行交流研讨。从学生角度观察,主要存在语言啰嗦,用语不规范,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而就教师层面来说,作文教学存在侧重解决“写什么”,忽略“怎样写”的问题,该现象则是新课改以来提倡学生发展个性后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一致认为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重视课文的仿写练习,从一个词,一段话入手,让学生形成规范语言,从而做到完整自我表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作文是人们创造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活动,它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本人通过参加今年举行的习作教学比赛并听取了众多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受益非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需要教师有的放矢诱发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并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寻趣、以趣为源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应当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事实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大家都长高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学生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毫无顾忌、满怀激情、滔滔不绝的谈开了。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我问:“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愉快,这么开心,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写吗?”“好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由此可见作文指导首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想要表白,而且非表白不可,因为孩子们都酷爱暑假生活。夏日那沸腾的池塘,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忽明忽灭的萤火虫„„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假期时间充足,孩子们常常帮妈妈煮饭、洗衣、放牛、捉迷藏„„生活丰富多彩有趣。这么丰富的题材,孩子们无疑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面壁虚构。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这样使学生由敢说、想说,发展到想写、会写、乐写。
二、细心观察、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学生要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促使小学生作文与儿童生活贴近,并让学生在获得作文题材的同时,一步步认识周围事物。不会观察就不会从外界汲取素材,必然文章言之无物。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的好处,养成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三、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篇数多。以致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到手,自己先想想: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谋篇的。读过
完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课前搜索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品读、欣赏,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小山羊》、《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的创作以启发和灵感。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阅读,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大胆想象、寻求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韧”,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五、灵活评价、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文模式是:教师命题 —— 学生写—— 教师批阅—— 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自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而应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好作文是夸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建立学生互评的机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作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一定会更高。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
研究习作方法 提升语文素养分享到: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湖北省课题实验“小学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习作教学方法为研究内容,不断加强习作教学改革与研究,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
人们经常提到这样一句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所以,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使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自主地阅读教材, 才可以到达开拓眼界、累积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为此, 教师可以从四方面去努力。一是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导入新课程时做到生动形象, 能启发学生思维, 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二是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不一样的课文体裁, 教师可以依照不一样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案, 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三是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结合教材知识, 指出某些可以引起想象的东西, 增强阅读热情。四是沟通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读书时, 一般会产生一种希望读书获得成功体验的想法, 期望自己的读书想法能够获得教师、家长或者是同学的认同。对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能够通过安排其他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个沟通的场所, 进而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热情。教师通过上述几个环节, 关注学生的情感, 循循善诱, 利用情感变化对阅读的积极影响, 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的目标。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变成经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进而让教育慢慢变成促进时代发展与进步的新增长点。这也给教学的改进带来了机会, 新颖的技术和教学方式慢慢走进课堂, 以前的课堂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很成功。多媒体技术在处置与管理符号、语言、声音、图片等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 能够将抽象变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 丰富学生的感情供给了可能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启发, 给学生认真学习创建了多种可能的条件。那么教学应该怎样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怎样发挥好多媒体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积极作用?
举例分析, 一节语文阅读课, 教师使用多媒体安装好课件, 再在黑板上板书、授课, 然后播放课件, 让学生观赏和教材相联系的视频与音频, 接着让学生学习新知识, 使用课件完成这一环节, 然后再使用课件播放音频, 最终让学生做好教材上的游戏并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实践表明, 学生在这堂课上很活跃, 在观赏音频与视频时, 学生都很认真, 特别是在后面的游戏中, 学生争先上台操作教材游戏, 台下的学生仔细地选择准确的解题方法, 教学效果显著。所以, 在多媒体教学中, 学生对于高科技的、新颖的多媒体是十分有兴趣的, 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才能
(一)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耐心关爱每个学生, 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与价值, 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于某些语文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要多关心、多激励, 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 为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其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 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 使其自主积极探索, 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 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一种立足于实际又超越现实的思想, 它可以将以前的知识内容和经验进行高效整合, 在脑海中形成创新性的新事物, 将想象的事物具体化, 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进而让创新性活动依次开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应该进行再次创造, 将学习的自主性赋予学生, 当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进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优势, 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教师还应该将有意义的问题引入语文课堂, 可以依据课本中的空白知识点, 提出一个高难度的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认识与这个问题之间的矛盾,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精神与自主讨论的能力。然后, 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延伸思维, 不管是二次想象还是创新想象,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素养都是有帮助的。
(三) 提升创造能力
教就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完善, 其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脚步学习语文, 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语文。正如给一个饥饿的人提供一条鱼, 只可以满足他一顿饭的需求, 传授他捕鱼的技巧, 才可以受用良久。由此可知, 使学生“会学”比使学生“学会”更有意义, 所以, 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良好的学习技巧的养成与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紧密联系的。合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合理的思维方式。因此,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通过最佳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而且要挑选与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不断创新, 而且在创新中不断优化。
摘要:目前, 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还应该兼顾教学的合理性与创新性, 要从培养阅读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造才能等方面着手来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燕, 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2) .
[2]李秀英.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4) .
[3]逯宝和, 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2011 (9) .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习作学习;探析
小学生语文写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习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对于周边世界发生的事情不能很好地表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习作掌握,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来,有针对性地找出策略进行应对。
一、注重对情感的认知学习,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语文习作的水平和对事物的感情描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善于把握人和事物的感情描写,特别是对人和事物的细节情感描写,将会在文章写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联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情感的认知和学习,除了课上的有效时间进行知识的交流,课下也应该让学生多去注重生活中的感情交流,对情感的认知学习不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淀。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去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平时要多交流,和学生去做朋友,让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来收获自信和快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作风和态度。另一方面,在对语文习作的准备过程中,要积极注重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多让学生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长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高效阅读,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培养出阅读感情来,通过对阅读的学习和感悟,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到文章情境中,这种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然后,让学生多去自主命题地写一些习作,让学生大胆写作,自己动手,这样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中,要求写校园内容的景、事、物,此时可引导学生将校园中自己喜爱的景致用文字呈现出来,如有的学生看到学校中垂柳抽枝、随风摇摆,煞是好看,便以垂柳为对象进行描写,还引用了三年级所学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习作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其中,还使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用于习作之中,巩固了以往所学的知识。
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良好的习作水平离不开深厚的知识储备,没有好的知识储备,就不能在习作过程中,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泛泛而读,这样只能走马观花,不能很好地学习到文章中的经典内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好地在语文课中去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章,通过对字、词、句、段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和看法去阅读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所以,要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吸收掌握词汇知识,而渊博的词汇能够带来丰富的语言,使习作的水平得到大大的提升,这为好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有要加强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多采用一些比喻技巧。例如,在讲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乌鸦的各种拟人化的表述手法,通过这些好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运用一些好词汇和好的比喻手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文章,领悟阅读的魅力。所以要树立良好的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不断地去掌握和了解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多去掌握,多去学会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不断的语言学习发展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习作水平。
三、依据学生特点,进行语文习作强化练习
在平时的语文习作学习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习作强化练习。由于语文习作的单一性,要有针对性地去加强训练形式多样性发展,不能只是单一地去从教材中挖掘素材,要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进行拓展性的习作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业余拓展活动进行命题,例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社团活动,在社区进行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动笔进行描写,让大家写作完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诵,不断地让学生尝试习作,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强化练习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加强练习,弥补自己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鼓励学生去写作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真正地去喜爱这门课,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语文习作的教学中,必须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有良好的兴趣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断地去培养和强化学生对习作写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宋艳清.对小学语文习作的透视和反思[J].华夏教师,2014(12):84-85.
【怎样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推荐阅读:
怎样提升领导艺术06-05
怎样提升简历的成功率11-10
提升业务水平12-09
提升自我管理水平11-11
提升车间管理水平方案09-11
如何提升英语写作水平10-18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11-02
如何提升现场管理水平11-26
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水平12-10
健全改进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