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 篇1

学了12年,等了12年,最后就为高考这张卷。这样说虽然有些粗略,但是做家长的都知道这一点。12年的心血,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心急如焚,做父母谁不想在关键时刻推孩子一把,因此家长们也都乐意帮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最“苦”是学子。父母的小小选择,就使孩子一生大大地改变,父母瞬间的犹豫,有可能落得终生的遗憾!

别提早给孩子定下“就这样了,用啥也提不了几分了”的调子,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您辛辛苦苦培养孩子十几年了,怎么能在关键时刻自己先松手了呢?别再给孩子乱加压力了,埋怨、抱怨都不会让他提分,唯有真正帮他一下,最后关头听听名师指点,才如登山时的一根拐杖,助他向上,再向上,到达峰巅孩子也许已经沉默寡语,但他心里有数;孩子也许故作轻松,怕您花钱,但最后,当经过名师指点而考入重点之后,他会拿着“高频考点透析”对你们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 篇2

这里所说的“两纲”, 就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其实把握了这“两纲”, 就是把握了高考的信息。在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中, 我们对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高考信息, 一定要谨慎对待, 决不可让其干扰自己制定的按部就班的复习计划, 更不可贸然猜题和押题。眼下, 社会上有好多人都在进行高考命题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这些“成果”不能代表命题的方向, 更不可能体现命题人的意志。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前, 总会各种“预测”, 比如, 今年要考什么?在实验上肯定要考什么?在有机物部分肯定要考什么?试题的难度上今年较之往年会有什么变化?今年的热点会指向哪儿?……其结果呢, 那些所谓的神秘“预测”, 都一一被否定。

所以, 教师不仅要自己不偏听偏信, 也应告诉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想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不要寄希望于各种捷径, 告诉他们,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按照“两纲”复习, 完完全全地从“两纲”中把握高考的信息, 踏踏实实地达到“两纲”所预期的目标, 圆圆满满地完成高考任务, 顺顺利利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二、分析高考试题特点, 牢牢把握复习方向

我们在高考化学复习中, 常常把复习分三轮或者三个阶段进行, 我们在第一轮应该做到的是梳理知识要点, 构建知识体系。做到这一点, 必须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 特别是对那些比较经典的, 每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例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时还要以“考纲”作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作为基础, 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作为重点, 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 把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扩展, 力争对知识形成理解上的升华。“考纲”提供的信息是颇具权威的, 它在宏观上为我们指出了复习的方向, 而高考试题的命题, 总是与“考纲”相向而行的, 它与“考纲”从来不会南辕北辙。

所以, 我们务必要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因为这些历届的真题, 对我们的高考复习迎考和揣测命题趋势, 均有极不错的参考价值, 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 会使我们复习的方向、深度、难易更有针对性。此外, 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较为经典的高考试题来一番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 这些高考试题肯定能成为我们复习的训练素材。从基础做起, 把基础夯得实实的, 是复习成功、高考成功的首要任务。

三、字斟句酌精读教材, 反复阅读复习到位

对于化学复习, 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蓝本, 高度重视知识的“五性”统一——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应用性的统一。

1. 全面性。

这里所说的全面性, 是指在复习中, 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不论是初中的, 还是高中的, 都要一个一个地复习到位, 不能有半点疏漏。

2. 重点性。

这里所说的重点性, 是指集中一切力量, 花费十分力气, 对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 (即人们常说的考点) 进行反复阅读, 深刻理解, 做到以点带面, 让知识形成结构。比如, 同分异构体的本质是分子式是相同的, 而结构是不同的, 向内有组成元素量的关系相同, 向外却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等。

3. 精确性。

这里所说的精确性, 是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描述要做到科学、准确、全面, 比如, 使用化学用语必须规范, 对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的表达必须全面、正确、无误等。

4. 联系性。

这里所说的联系性, 是指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前因后果, 比如, 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等。

5. 应用性。

这里所说的应用性, 是指通过系统的复习, 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比如, 教材中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它们涵盖的内容就十分丰富, 我们复习了以后, 就必须能运用其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 能运用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能运用其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 我们还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通过复习做到:能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如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 能亲手设计实验, 处理实验结果等,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将上述的“五性”实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高考中就能确保无虞。

四、科学训练注重讲评,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在化学高考复习备考中, 总要进行几次模拟考试, 至于模拟试卷的设计, 必须紧贴近些年的高考真题, 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做到:在积极吸纳各地高考信息的基础上, 兼顾各个考点, 精心设计或者精心挑选3~5套模拟试卷, 定时进行应考预练, 其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应考预练后, 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套试卷的讲评。讲评时, 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答题习惯等方面反思自己的答卷情况, 要在试卷上做好记录。

尤其是套题中的一些重点的习题, 我们在讲评中, 不妨推行一种方法——“说题法”, 为学生固定一套模式, 要求学生在说题时都要按照这种模式说下去, 即:请你说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该题是怎样考查的?—→做该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为什么按照此思路思考?—→解该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该题做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是思路和原因还是解题的疏忽?—→以后如何克服?学生按照上述模式对问题陈述下来, 就会使当时考场的情景再现, 再度体验知识的应用, 从而发现自己的误区, 感受考题的精妙。

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篇3

一、研究考纲和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也是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纲领,它明确地传达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前,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准高考的“脉”,了解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明确复习要点,熟悉考查范围,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分析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总体来看,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的考点均出自必修1、必修2和选修4,而且考点分布比较稳定,试题也比较常规,考生大都比较熟悉,并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选做题。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仔细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专题复习。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要提高复习效益,就要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上。而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和各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以考点为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中学所学化学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有序地存储;同时将以往未能理解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比,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最终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三,资料会堆积如山,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学生会疲于应付而不求甚解,结果会导致复习效果不佳。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习题要精选。对习题应该有所取舍,选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其次,习题要精析。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审题的能力,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避免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类比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相似问题;分解法——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子问题;探究法——根据对给定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假设,设法通过收集事实或理论推断,确定问题的答案;等效转换法——将陌生或复杂的化学问题根据一定的关系转换成另外一个等效的化学问题等。

四、落实反思、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优化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所以,高三复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其次,要严格纠错。对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差错,要求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的根源。对错题要求做好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高考复习时,应首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通过及时的反思和纠错来提高复习效率。

山东高考复习资料化学 篇4

备考期间,中考生可通过以下方法复习化学:

1、注重习题训练:习题训练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做到“以知识引问题”和“以问题带知识”相结合,弄清哪些知识宜用怎样的问题呈现,问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

2、做好变式拓展和科学探究训练:变式拓展即探讨一题多法,有助于强化反思性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科学探究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问题探究。

3、掌握命题意图:要在已经做过的练习中找出命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的思路以及自己解本题的障碍在哪些地方,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复习计划 篇5

(一)经过第一轮的复习,总结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的问题。

1、知识基础底子薄弱,各知识点掌握不透彻。

2、第一轮复习进度太慢,非常被动,所以让学生训练的时间很少,每周不能保证一次大训练,只保证一节课的小训练,结果每次大考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太慢,包括优秀学生都不能完整地做完一份试卷。

3、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太快,复习到的知识点做题就得心应手,但隔一段时间再做相应的题目,学生又会感到陌生。

(二)了解考试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情况

1、书面表达不规范,不够端正

2、粗心大意,读错题(常把分子式看成是结构式,把元素符号看成是元素名称,把离子方程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该写单位的漏写单位等等)

3、考试心理里恐惧、胆怯

4、时间紧迫,抄写答案出错

二、确立尖子生的培养名单

确定冲重点的学生5人(果红阳、王怀乐、王雅静、苗慧、张旭冉、潘非、段宏媛、谭佳、曹学强、左松宸)建立学生档案,进行成绩跟踪,定时、定点培优,争取本学科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三、最后三个多月的工作思路

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中,根据考试题型,加强题型的专题训练,突破考点。各类型专题训练思路如下:

1、选择题训练思路(在每周综合测试中完成)

每周在综合测试中加强考点训练,高考考什么,就练什么;考多的,就多练;考少的,就少练;不考的,就不练。不可平均用力。重中之重是化学概念和理论部分。包括: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速率与平衡、电解质、胶体、电化学、反应热等。努力克服困难,全部内容一一过关。认真研读教材的亮点,关注物质的俗名、用途,关注生活、生产、环境、科技、能源、资源、材料与试题的联系。

选择题训练把准确率放在第一位,努力培养好习惯,好节奏(限时完成)。做题不要快,审题要细致,四个选项一一弄懂,争取少失分。平时训练少用排除法,少猜答案。在训练中加强读题训练,总结自身的弱点,一一设法改进。选择题得满分是每一位同学的唯一目标,不管你现在的水平是高是低。

2、实验题训练思路(在三月份完成)

资料用的是自编的探究试题汇编。实验题训练注重基础,注重细节,注重答题材的规范性及书写的准确性。注重知识点比较分析,注重归纳构建成网。强化实验设计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装置、仪器、试剂、步骤、现象、结论等实验的各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所掌握的实验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注重实验评价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设计数据处理表格的能力以及画工作曲线,并从工作曲线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或得出结论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设计装置图,设计方案(重视绿色化学在实验中的应用,确保实验成功的安全性。

3、无机化工题训练思路(在四月份中完成)

无机化工题训练支教会学生看流程图,总结规律。整理一些典型材料给学生研读,特别是图表的阅读(有关函数图、反应的过程图)并会从图表中寻找化学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化学原理、化学平衡原理、水解理论、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晶体知识、绿色化学的观点、经济的视角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介绍必要的化工术语和常识。简介水的处理、煤、石油的加工、新材料的制备、金属冶炼、绿色工艺等有关知识。

4、有机题训练思路(在四月份下旬至五月份上旬完成)

有机题训练加强基础训练,减少推断题技巧训练。重视官能团性质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特别重视归纳细微的差别。重视有机方程式书写的训练,练到绝不出错。重视训练学生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正确方法。重视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重视有机合成及有机实验的训练,特别重视新课程新的内容有机官能团的确认。

除了突破各专题之外,还要结合兄弟学校一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学生重视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争取在100多天内有新的突破。

5、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调节学生应试心理(五月份下旬完成)

回归课本只要让学生重温基础知识,以填空的试题形式让学生默写。争取在高考前基础知识再次过关。特别强化新课程的新内容。查漏补缺是针对3、4月份学生常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是冷点盲点知识进行总结,还要关注20xx年新考纲与20xx年考纲的分析对比,新变化的内容要进行加工处理。

2014高考化学复习计划 篇6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刘云山(723000)

纵观13年全国各地的理综试题(化学部分),不难得出———立足基础、重视能力、稳中有变,仍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怎样搞好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本人就此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卷化学试卷,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3年新课程试卷特点分析如下:今年化学试题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从整体上看,增加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更加贴近课改精神。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运用,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试题的客观题中规中矩,充分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略有变化和创新,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重了对能力的考查,具有创新之处。全国课标卷考点分析(近五年)

目前学生的状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体,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不断完善 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地方更应着重理解,同时加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的反复记忆,以便高考时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复习要针对理综高考化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以无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代表和反映有机烃与烃的衍生物官能团衍变关系的推断题,训练学生用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提高推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做到:

1.复习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所侧重 第一轮复习既可依教材分章节进行,也可划块,按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顺序进行复习。复习时应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做到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准确”,对基础理论知识要“理解”,对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强调“识记和联想”,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而严密的知识网络。在进行深化基础,全面整合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必要的重复强调、板书演练、讲授时的音量、明显的放慢语速等,甚至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课本内容的复习,要求他们来时不仅要带上教材,更应该认真归纳巩固教材内容,遇到不懂的东西应及时阅读教材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五年来的高考题。

2.对主干知识的讲解要细,要全面,更应重点明确

例如,在《碱金属》一章的复习中,应突出Na的化学性质,Na2O2的结构和性质,NaOH、Na2CO3、NaHCO3、NaCl(氯碱工业)等内容;有机物在复习时应注意抓结构、抓代表物、抓规律、抓特征、抓同系物,在过好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关、有机化学中“五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关的基础上,突出“四位一体”,即抓“纲”——抓官能团,找“线”——掌握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链,记“点”——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带“面”——即在熟练掌握各主要代表物官能团和主要反应的基础上,能结合同系物的原理加以应用,类推到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上,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宜太深太难。

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等理论部分的复习,要选好练习题,大胆删去偏、繁、难的内容。高考化学的命题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教师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

(二)、重视习惯,严格要求。

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

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等现象。

(三)、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化梳理,要通过比较、归纳来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网络化、系统化。课本中有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和实验,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

--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如对“四同”的比较;等电子体(2e、10e、-18e)的归纳;各种置换反应;浓硫酸在各种反应中的作用等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如果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网络化、结构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接网,由网成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则可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四)、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

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一是注重反思,对以前自己做过的题应重新拿过来看一看,“题不错二”。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命题考的知识点,答题方法和思路,错的原因等。二是注重细节,在审题方面很多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可惜,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答题规范化,如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的书写规范。考生在研究大纲时,要注意“了解”、“理解”、“熟记”这样的要求。这对考生掌握高考方向很有帮助。比如,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高考命题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要注意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3——5年的命题周期。由此若对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

(五)、用好“两纲”及“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化学高考复习有据可依。《教学大纲》、教材,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已经明确地向考生传出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我们的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引导学生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认真研究“两纲”及“说明”,教师应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篇7

一、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备考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一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研究考试方向,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是高考化学命题的科学依据,因此,对考试说明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考试说明会明确地阐述“考试目标”和“考试范围”以及“命题指导思想”和“题型比例”,还有“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样题”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和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教师在研究《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时,要注意研究它每一年的变化,特别注意当年新增和新删内容。对于考试说明中新增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删内容一定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大胆舍弃,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2)以课本为基石,注重细节落实。高考化学试题纵有千变万化,其实质还是立足课本基础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化学一轮复习中要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要面面俱到,扫除知识盲点,丰富考生的知识储备。

(3)科学规范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高三化学资料习题堆积如山,应该正确处理习题资料。切勿整天沉溺于题海而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降低训练效率。因此,平时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习题要做到精选精练。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名校模拟题为主。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化学备考指明方向。2)养成定时训练的好习惯。平时练习要做到定时限时训练,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切勿让学生养成做一题、对一题答案的坏习惯。

二、二轮复习专题化,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通过二轮的专题复习,要使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而高效的知识框架。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对课本知识及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每个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经过梳理,将会大大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化学学科主干、重(热)点知识覆盖面广,高考重现率高,抓住主干知识的复习近乎打下大半江山。

(2)专题复习,提升能力,构建系统高效知识框架。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把化学“繁、杂、散”的知识点,通过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构成知识框架的网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系列知识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寻找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掌握内在联系方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无机化学复习过程中,可以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横向从钠和镁到铝,从碳氮氧到氟,从硅磷到硫氯,纵向从锂钠到钾铷,从氧到硫,从氟到碘。这样就可以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与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

(3)研究历年考题,把握高考的动向,关注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寻找变化规律,把握高考动向。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不难发现:第Ⅰ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内容涉及物质的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还有电化学等。第Ⅱ卷填空题一般包括实验题、框图推断和流程图题以及有机合成题等。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层次要求要进行细心的研究。对这类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必须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三、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

三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简单延续和重复,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常见的回扣知识的方法有纠错式回扣法和自主式回扣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三轮复习更加高效,使学生在高考备考的最后关头对化学知识有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

四、结束语

总之,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既要注重细节,强化规范意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立足课本,以考试说明为指导,选择高效的复习策略,以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从而让学生信心十足地走入考场,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姜国庆.新课标高考化学复习有效策略之管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高考化学复习之我见 篇8

关键词:高考  化学  复习  方法

高中三年的化学知识放在短短的一个学期进行复习,并且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不讲究复习方法肯定不行。笔者认为在化学复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吃透《考试大纲》,注重基础知识,精选训练素材,摒弃题海战术。

一、吃透《考试大纲》

首先,吃透《考试大纲》,就是要全面理解《考试大纲》的知识要求。《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有三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整体系统的认识,能够将它们正确地复述、再现或直接使用。二是对中学阶段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能做到正确理解与领会,能够对化学现象做到正确审判、正确解释、正确说明。三是对中学阶段所学化学知识做到全面掌握与运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解释、论证具体的问题。第一个层次的内容在复习中不算是重点,重点应放在第二、三个层次上。但是,这不等于说对第一个层次要求的内容就可以不闻不问了,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对第一个层次的内容有一个最基本的、最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吃透《考试大纲》,就是要密切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尤其是考查的范围。目前全国各省市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对高考的要求也有区别。我们一定要把本省的《考试大纲》当作重点,只要是《考试大纲》不要求的、教材里没有出现的而又必须靠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的内容,一律彻底抛弃。因为从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来看,不会有超出课本范围的或者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的知识点,所以考生尽可以放弃那些教材中没有的、《考试大纲》中又不作要求的内容。

再次,吃透《考试大纲》,就是注重《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全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题型示例,这些题型跟高考中的题型是一致的。现在有部分省市或部分高校进行单独命题,在这些单独命题中,也不乏较为优秀典型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我们也要留心。因为这些优秀典型的题目对复习准备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在复习中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将这些题目的难度要求、考查范围弄清楚、弄明白,这样,高考备考就会有的放矢。

二、注重基础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势必要突出教材。首先,要突出教材,就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阅读、仔细梳理、深入挖掘。尤其要注重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比如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用同一的方法完成不同的实验,以及一题多解或变式练习等。通过对教材的閱读、梳理、挖掘,掌握实验和习题中的可变因素,进而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基本技能和方法解题,牢牢地把握高考试题的基本题型。

其次,要突出教材,就必须弄清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规律的揭示,通过整合,形成知识结构与网络。比如,无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多、涉面广、难掌握,所以,在复习时,必须以元素周期的性质递变规律为知识经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为知识纬线,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内容,进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也就是说,要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对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对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逐一判断;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对某一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进行推知;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泼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对某一反应是否发生进行推测;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懂得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

再次,要突出教材,要经常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常识介绍,这些材料与常识中的某些知识十分重要,但是这些知识常常不被师生重视,因而形成了化学高考知识考查的盲点。

三、精选训练素材

在高考化学复习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写训练素材,这里所说的精心选择和编写的训练素材一定是优秀的,其标准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是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所选的素材中不要出现陈旧的题目,这是第一位的要求。

二是有味,有味就是指所选的题目一定是精心设计的,题目往往能提示或考查一系列规律。但要注意,有味不等于该题转了几道弯,所以,有味与该题的难度无关。

三是有坡,有坡是指该题所设置的几个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必须有易有难。

四是不偏,不偏就是指所选的习题考查的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即高考可能考到的内容。

五是不怪,不怪就是指所选的题目不能在形式上与众不同,抑或设问方式非常特殊。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怪和新颖有时不易区别,像上述所说的形式上与众不同的、设问方式非常特殊的、在高考试题中又不可能以该形式出现的题目就称之为怪题。

六是不难,不难就是指题目不能过难,即不能超过同类高考试题的难度标准,一旦超过了这个标准,所选的题目尽管味道十足,但是训练价值会大打折扣。

四、抛弃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让师生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而且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复习时,应力戒题海战术。

首先,跳出题海,在解题训练时,必须做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比如,对一道题目,首先要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其次要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最后要应用知识点(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答。不管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做到目的明确,落到实处。

其次,跳出题海,在解题训练时,必须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比如,一道题目解答完毕,一定要做出这样的反思:该题反映出命题者的什么意图?它的设计有何巧妙之处?该类题目有何规律?如此解答简单明了?正确率有多高?如果答得不对,出错的原因在哪里?该题目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呢?该题目能否改一下变成一道新的题目?改动后的题目是变难了还是变易了?我们以前所做的题目当中有没有跟该题相似或相近的?对一道题目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总结,最终定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一种极佳的训练思维、优化思维的方法,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高考化学科目复习试题 篇9

1.(·全国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项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许多有害物质,如某些稠环芳烃,B项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因此高温可以消毒,C项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项错误。

答案: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2NA=2NA,A项正确;B项忽视了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B项错误;Fe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Fe3+,1 mol Fe参加反应转移3NA个电子,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D项错误。

答案:A

3.硫化汞(HgS)难溶于水,在自然界中呈红褐色,常用于油画颜料、印泥及朱红雕刻漆器等。某温度时,Hg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硫化汞的浊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硫化汞的Ksp减小

B.图中a点对应的是饱和溶液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0.1 mol·L-1Hg(NO3)2,则c(S2-)减小

D.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到b点的转化

答案:C

4.依据下列事实或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或实验 结论 A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汽车尾气净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S<0 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D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橙红色 Br-的还原性强于Cl-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事实或实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不需外接电源,A项错误;原溶液中含有Fe3+时也有题述现象,B项错误;根据所给事实得不出C项结论,C项错误;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呈橙红色,说明生成了Br2,从而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D项正确。

答案:D

5.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醚键3种含氧官能团,A项正确;分枝酸分子中只有羧基能电离出H+,故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项正确;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正确。

答案:B

6.25℃时,向25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的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C.C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大于10-7mol·L-1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CH3COO-)-c(CH3COOH)=2c(H+)-c(OH-)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醋酸溶液,开始时NaOH溶液过量,则c(OH-)>c(CH3COO-),A项错误;由图象可知,当加入a mL 0.2 mol·L-1CH3COOH溶液时,n(CH3COOH)=0.2a×10-3mol,而n(NaOH)=2.5×10-3mol,二者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CH3COONa,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H过量,CH3COOHCH3COO-+H+,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点时溶液呈中性,c(H+)=10-7mol·L-1,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故K===

,B项正确;C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则c(H+)>10-7mol·L-1,水电离出的c(H+)=溶液中的c(OH-)=<10-7mol·L-1,C项错误;D点时加入醋酸的物质的量是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联立两式得c(CH3COO-)-c(CH3COOH)=2c(H+)-2c(OH-),D项错误。

答案:B

7.右图是应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空气中SO2的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并有H2SO4生成

B.电极b表面O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气体样品应从电极a区域通入,样品中的SO2在电极a表面得到电子

D.电极a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分析能力。该装置检测SO2时的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负极反应式为SO2-2e-+2H2O===4H++SO,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后有H2SO4生成,A项正确;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O2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消耗H+,所以电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B项正确;SO2在电极a表面失去电子,C项错误;在电极a表面SO2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D项正确。

答案:C

8.有机物X、Y、M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B.Y有同分异构体

C.M含有两种碳氧共价键

D.Y可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9.(·课标全国卷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18 g D2O和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也不相同,A项错误;亚硫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氢离子数目少于2NA,B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0.2NA,C项正确;NO与O2反应生成NO2,生成的NO2又发生反应2NO2N2O4,产物的分子数少于2NA ,D项错误。

答案:C

10.(2015·课标全国卷Ⅰ)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A.1∶1B.2∶3

C.3∶2 D.2∶1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乌洛托品中含有6 mol碳原子和4 mol氮原子,所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C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选项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A FeCl2 FeCl3 Fe CuCl2 B NO NO2 N2 HNO3 C Na2CO3 NaOH Na2O2 NaHCO3 D Al2O3 NaAlO2 Al Al(OH)3 答案:B

5.(2016·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高考综合测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正极附近溶液pH降低

B.图①中电子由Zn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C.图②中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图②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A项,图①中正极发生:Cu2++2e-===Cu,如不考虑盐类水解,则正极pH不变,如考虑盐类水解,则正极pH增大,错误;B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硫酸锌溶液移动,错误;C项,图②铁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错误;D项,图②中生成Fe2+,亚铁离子和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重视的问题 篇10

高考化学复习重视的问题重视把握化学学科特点,选择最佳复习方法,以求事半功倍。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高考实验习题能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因此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重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还应当适度增加启发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实验设计,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复习后期可进行实验录像播放,历年高考试题中典型实验装置的展览等,以强化对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

1.2化学试题“多、全、小、精、活、能力技巧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1]如果不能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指导,会导致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产生概念模糊,知识点混淆,前学后忘等现象,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校的做法是采用三轮复习法。即一轮“按章复习”,全面阅读教材,进行充分的整理、分类、回忆、对比,查漏补缺,使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和区别搞清楚,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二轮“按块复习”,按六大块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重点特出强调;三轮“综合训练,模拟测试”,适应高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提高解题速率,训练各种能力。我认为亦可先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后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再复习有机。实验题,信息题等穿插其中,这样可使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加强记忆和理解。接下来,按小专题形式突出高考热点、难点,并强化训练各种题型的快速解法。最后进行高考模拟测试。重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在高考复习中的体现,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如果还采用“满堂灌”的教育方法,势必会让学生的个性,智慧、想像力、创造力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既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适应高考灵活多变的特点。应当变传授式为研究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还应努力创造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关于氨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让学生边回忆边叙说氨气的性质,教师用连线的方法帮助整理,然后由性质自然过渡到氨气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氨的用途。复习制取方法时,可由学生先讲述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再动员他们联想其它的制法,如浓氨水加热,或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等,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各个制备实验中药品、仪器、装置选择的差异及其原因。最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已见。这样虽然多花了一点课堂时间,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生动的,他们的思路也受到很大的拓展,理解和记忆将更加深刻。重视潜心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命题变化趋向,把握高考命脉。

3.1我认真分析了历年高考试卷后发现高考试题虽然经过了从起初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和熟练程度,到后来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到近期考查学生以知识载体,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的变迁过程。但总体上仍继续保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考题中貌似超纲的信息题,总会搭建合适的阶梯,真正“超纲”的题目会在特别的“场景”中让考生找到答案。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正确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

3.2 另外教师应该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首先,可以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组编成“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其次,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尤其是考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再次,还应认真地比较、分析各届高考化学题,发现反复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不仅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和后pH值的计算,离子方程式对错的判断,“三池”(电解、电镀、原电池)电极产物或电解质溶液pH升降的判断,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大小的比较,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重视学生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

高三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学生心理难免会产生波动。有的学生容易产生烦燥不安或自卑的情绪,进而失去继续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轻视复习的作用,认为都是已学内容,不需要认真听讲,导致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还有的学生存在懒惰依赖心理,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等。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努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然后,要多次说服教育,端正他们错误的想法,强调高三化学复习的重要性,跟他们一起分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指出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并帮助改进。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端之以行,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重视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多种媒体的合理结合,从生理学角度不仅使人的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可使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统一的思路和意识,使学生从电教媒体的形象信息和符号信息以及声音信息中获得知识。多媒体的联合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新鲜感,轻松感,在愉悦的心境中理解和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内容,从而增强了化学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高三化学复习内容繁多,知识点碎。如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增加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生受益。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为审题不清、表述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而严重失分。主要原因是在于平时的不良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缺少严格的训练。高三复习期间,教师应该尤其强调下列几方面。一,规范的解题格式,书写工整、清晰,平时测试评分时扣卷面分。二,强化对电子式、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归纳常见错误,分析错因,治标治本。三,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平时解题力求思路完整,体现过程,计算力求准确。第四,抓住试卷分析这个关键环节,讲评不仅要讲方法,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出错的原因、习惯性错误、错误的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评述。五,指导学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反复做题上面,而忽视了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更要加强对题目的反思,注重培养自己自学能力以及并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重视关心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准确及时掌握新信息。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依据仍然是《教学大纲》中包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但试题的取材将会结合新课程知识面广,知识新,更快捷的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等诸多方面。当今世界,信息量大得惊人,信息传播的渠道也非常丰富。网络、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传播媒体数量庞大,教师应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主动收集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信息,及时演变成习题,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综合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高三寒假化学复习建议

一、做好期末考试总结、查缺补漏

期末考试多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考察,重在基础知识的考察,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能力的考察。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因此考试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应该做一个总结,看一看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复习效果如何,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关键是要分析一下自己哪些环节做得不够,并确定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复习中注意抓基础,抓复习的针对性。

二、对照去年《考试说明》,夯实基础

《考试说明》是说明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中说明了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每年的《考试说明》会稍有变动,因此在新的《考试说明》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可以对照去年的《考试说明》,抓住高考中必考的基础考点,认真复习,夯实基础,例如: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原子结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离子共存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判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物质的检验和分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等。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寒假来巩固基础知识,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同时要注意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归纳迁移,发展能力。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高度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下学期的第二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效率、抓落实

动笔才是思维真正的开始,为了使你假期的复习任务落实到每天的学习之中,我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是要有假期整体计划:学习的计划,休息的计划。二是要有每天具体复习的计划。长计划,短安排,为了避免随意性,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应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最好细化出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去做行动的巨人,真正把复习计划落到实处。同时可以按照考试时间有要求限时做一些成套试卷,在答题过程中作到:“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提高复习和答题效率。

四、调节心态,张弛有度

上一篇:《成为一名优秀的现场主管》下一篇:拆迁申请书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