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营销的认识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对营销的认识(推荐11篇)

我对营销的认识 篇1

实训结束了,这学期的专业课学习也接近尾声。回想一下,不仅有所感慨,对营销也有了新的认识。仔细想想自己对营销的认识的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刚开始,当人们提到营销时,和其他人的感触差不多,认为营销其实就是推销。但随着对营销方面的课外阅读的增加,发现营销不仅仅是推销那么简单,同时自己对营销的兴趣也在不断高涨,因此就报读了市场营销转业。

真正开始接触到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还是从这学期开始的。翻开《市场营销》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彼德〃德鲁克说的那句话——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虽然认识到推销只是营销的一部分,但看到这句话是还是有点惊讶。这时认识到营销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因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营销的学习中。

思想上提高了对营销的重视后,在学习中也就更投入了。在老师的讲教中,我对营销的认识也就有了新的高度,通过实训,对营销的感触也更深刻了。

营销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需要是人们感到缺乏的一种状态。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营销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历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营销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营销既帮助生产者解决了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的问题,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营销是一种工具,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营销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愈来愈复杂,人们不只是仅仅为了满足生存、生活的需要而消费。在安踏专卖店中,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弗朗西斯〃C〃罗内所说的现象——人们不再是仅仅为了使脚暖和、干燥去买鞋。人们在消费时愈来愈追求自我,营销以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就必须紧跟消费者的脚步。

我对营销的认识 篇2

在信息化应用之初, 我们建设了学校的网站系统, 购买了电子图书库、资源库、即时通讯系统、网络直播系统等信息应用系统, 基本满足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在配备好这些应用系统后, 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应用培训, 并组织开展了一些教育教学活动, 如通过视频直播系统举办学校的首届网络艺术节、利用直播系统对学生进行考试辅导、通过网站收发学校的各种材料等,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后, 教师们都养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 但部分系统使用率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经过分析发现, 有些应用安排不具体, 有些应用机会少, 有些应用环境不具备、应用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进行了第二阶段的信息化应用安排。第一, 继续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 增加功能。第二, 将各项工作制订出应用计划和方案, 并按计划和方案部署实施。第三, 对学校的计算机进行重新安排, 建设电子阅览室, 在中午和下午活动时间向学生开放,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

为完善我校的信息应用系统, 经过研究, 我们要求软件公司按照我们的想法开发软件系统, 并在“星火计划”资金的支持下建成了为学校应用量身打造的信息系统平台。这个平台包含了信息发布平台、教学应用平台、网络办公平台、校园播客和博客系统等模块。我们可以利用该平台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 实现过程监控。

/王强

与此同时, 我们深入探索信息化的应用模式。如:在学生学习方面, 我们提出了成长档案、在线学习的应用模式;在教研方面, 开展了微格教学研究;在少先队德育工作方面, 进行了少先队广播、班级评比等。此外, 还有班级管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应用模式。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上, 我们帮助各学科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使教师们能够结合教学内容,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 按照“最优化”理论组织教学活动, 优化教学过程。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在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等等, 同时聘请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业务指导,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方便师生对应用系统的使用, 我们对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优化, 使其更简单、易用。如网上视频互动教室可全部在浏览器中运行, 不需另外安装插件。为方便师生使用计算机, 我们还设计了具有信息聚合功能的软件, 可把系统账号和其他常用操作保存在软件里, 只要双击鼠标即可实现自动登录, 减少了很多操作步骤, 深受师生欢迎。

我对体育的认识 篇3

一、锻炼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奎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欲欲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呀。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我对法律的认识 篇4

考上大学之前,从没想过我要学法律,或者从事法律方面的职业,甚至抵触迈入这项家族的行业。但命运将我送到这里,我接受了,我妥协了。本来以为法律是个文绉绉的东西,无穷尽的文字,却不能像文学,绘成画,酿成诗。你永远无法从一本法律书籍上找到一张照片,一幅插图,甚至一张维恩表。貌似是学法律的人不允许法被人那样亵渎,不允许法与花花世界同流合污。法,在三个月前于我似站在巨人脚下,而它高高在上的俯视,让我不禁羞红了脸承认“我不懂你”;此时的我也算懂了他的一二,触了他的皮毛,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法律的血液

实在不能否认,学习之初,我抱怨了一条法律理论的解释有太多种,譬如,犯罪的要件,我国(苏俄法系)有犯罪构成,大陆法有该当构成要件、有责性、违法性,不嫌乱还有英美法系;对宪法的定义,一家就成一言;民法中基本原则的理论,又有人孜孜不倦的提出不同意见„„

然而这些“百家争鸣而没有独尊儒术”的现象正是法律的魅力所在。如果一个社会科学的一切都成了定论,那还有什么可使它作为“社会科学”而骄傲的呢?社会科学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前进的,是依附其他研究而研究的,它不仅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社会的主体:个人。这些丰富多彩的看法、观点就像血液中种类繁多的维他命,正是有了它们,人才得以健康的成长,正是有了它们,中国的法律界才得以鲜活。所以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法律拥有着这样的血液,在新陈代谢中更新,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法律的轮廓

作为一门科学,数学几乎用不到其他学科的东西,只有去其他学科借用它做“工具”的份儿。对于物理,研究它也只需物理基础和数学知识。它们对其他学科没有太多倚靠,没有太多联系,也没法用其他知识的相似性助于理解。它们都是有轮廓的科学。

然而,法律是没有轮廓的,没有绝对边缘的,它可以无忌惮的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法律离不开经济,因为经济基础是法的本原;法律和政治分不开,因为我国的政治体制、国体都是由我国宪法构建的;法律也不能和文化脱节,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民孕育出不同的乡土文化,研究好习惯法也是维护国家团结、促进民族友爱的肯綮。关于科学发明、学科研究,民法中有知识产权法保障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诞生的智力成果,法律的保护使人们更敢放手去做,放手去追梦,如果没有法律的庇佑,这些雨点般的智慧怎敢展现在社会大舞台上呢?所以,法律是联系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换句话说,一个只懂得法条的人是无法仅靠法律课堂上的知识立足社会的。

三、法律的内核

法是刀子嘴豆腐心,它表面写着严峻的法条,司法上却往往是带着谦抑的微笑。法是严父厉母,他愿扮黑脸做打击贪官的打狗棒,国家权力的限制人。法是严明的老师,被誉为公民的权利书„„但我觉得,我们的法也是两面派,口惠而实不至,宪法第22条第2款说了“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现实生活中政府却常常为了发展经济建设而忽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第27条第1款又说“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

僚主义。”可由于它的声音并未让所有的官员听到,甚至一半都不到;国家机关既不精又不简,甚至拖沓像块赘肉。甚至发生了“钱云会”这样的案子,他明是秉承了27条第2款的精神,却反被机关内的黑幕陷害,落得不了了之。

不过,开诚布公的说,黑锅似乎也不该让法律本身来背。法本身是一纸条文,如果不执行,恐怕它什么也不是。就像十二铜表法,它不是现在还摆在那里吗,可是它还具有效力吗?是人决定了它的效力,是人决定了它是谁。它的内核只是它本身具有的,它的力量还是在于赋予它身形的人类。

四、法律的力量

我认为,法律应该有明确性,司法应该有说服力。

刑法课上常常提到“口袋罪”(即在某条文后出现的“和其他„„情况”并没有附加的限制)。“口袋罪”的出现使法官有了用自己的道德观念裁判当事人或行为人的可能。这就出现漏洞了,难道法官和常人的道德观念有等级上的区别吗?或者法律的神圣地位能由法官替代吗?法官难道与常人不同吗?如果相同,那么谁都可以去当法官了;如果不同,那又要怎样证明法官的道德观念比一般人的就要准确呢?因此,为了“法律至上”,首先立法应该明确。

其次,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司法部门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如果法律不被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也正是这才使我上一段的论述成立。司法不仅在执行法律,更是在述说法律。如果它把自己当做法律去裁决了,和上面的法官的悖论有什么不同呢?法律不仅需要执行,更需要“依据”它执行,只有司法机关都信奉法律了,民众们才有可能信仰法律。

综上,严明的法律才是有效力的对个人或事物的裁判。

我对网球的认识 篇5

在上网球课之前对网球的接触和了解很少,大概就知道一些赛事,比如网球四大满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还有一些网球名将,比如纳达尔、费德勒,也会有时看看一些网球比赛。在真正接触网球开始学习之后对网球的认识就加深了很多,一开始觉得网球就是放大版和力量型的兵乓球,但是渐渐地觉得很不对,网球的球感很特别而且网球对步伐的要求很高,在刚学习网球的那段时间里觉得网球是很难学。随着坚持网球的练习,才慢慢地有了球感。

在打网球的过程中,肢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是练习球感的关键。如握拍放松。握拍的合理放松,手腕、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击球时对球的感知才清楚。握拍放松要适度。握拍过松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影响击球效果。握拍是否放松,与手指握拍的位置有关,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手臂的紧张,这需要教师仔细观察、不断提醒,切勿握在拍柄的中间。还有击球前、后的放松。击球前的腕、臂、肩放松对球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击球前手腕、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是否充分。只有在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协调柔和,准备动作充分时,才能有好的击球感觉。击球后的放松主要是指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击球后非持拍手接住拍颈及时回到准备状态,也就是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的快速引拍,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准备,有利于下一次击球动作的完成。网球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人与球的调整靠的是脚步,没有良好的步法就不可能站稳后击球,从而影响击球后基本动作,也就不可能产生好的球感。记得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老师抛球让我们击球过网,我对步伐的调整很差,于是会在开始几次都没能击出很好的球来。只有让手、眼睛、脚步有机配合起来,在移动中最后站稳击球,增加击球后球的稳定性,才能提高击球对球感的感知程度。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起源于游戏。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一般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并取名“草地网球”。同年还出版了一本以《草地网球》为题的小册子,对这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所以温菲尔德被称为“近代网球的创始人”。1877年在英国举行了首届草地网球锦标赛--温布尔顿比赛。

网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向被扣以“贵族运动”、“高雅运动”以及文明运动的美誉。观看重要的国际网球比赛。在网球运动的过程中,优美的动作、漂亮的服装、富有节奏的击球声音、相互握手致意、球擦网后的歉意、双打默契的配合等很容易拉近对手、同伴之问的距离,增进友谊,消除隔阂,有利于发展良性和谐的人际关系。近网球运动是一项文明、时尚、高雅、富有乐趣的体育活动。通过网球运动的学习可以培养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通过时尚运动诠释自己创新和开拓的精神。网球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对自身运动状态的体验所反映出来的自我意识支配,在取得一定成功后都会使练习者自信心得到强化,肯定自我价值,进一步制定更高的努力目标。网球运动是一种文明、礼貌、高雅的网球文化礼仪。这种文化来源于100多年来传统的习俗、管理者的管理和网球人群的意愿。网球礼仪就更显重要。球员与球员、教练、观众之间始终以礼相待,观众观赏网球比赛中途不能走动和发出声音。现代网球文化既保留了这种古代网球的文化、礼貌和高雅性,又增强了现代网球运动文化的大众性。网球运动中,一个举止文明有礼节有涵养的运动员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是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对网球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网球运动量可以很大,甚至打半个小时网球比打一个小时篮球还要累。由于网球运动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调控性和趣味性,可快可慢、可张可驰,使得参与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适合自己的强度在不知不觉中运动完相当于跑完几里路程的运动时间从而能够增进健康、增进体质、强壮身心。

我对师德的认识 篇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虽然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的责任心减弱、随意离岗、做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屡屡出现,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困惑和迷茫,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成了教师自身发展的绊脚石,也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关系如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表明,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正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

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爱岗敬业,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做学生的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再次,要欣赏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欣赏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要从多角度来评价每一个学生。

总而言之,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都能时时刻刻把提高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明确目标、严格执行,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我对强制性标准的认识 篇7

强制性标准从何而来?追根溯源, 它绝不是来源于市场经济, 而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 出身于计划经济之下。计划经济又缘何而来呢?不是马克思、不是列宁, 不是毛泽东, 而是斯大林。马克思创建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革命理论的时候, 并没有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列宁领导无产阶级用革命的手段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时候, 也没有从容地开展经济建设。前苏联一建立, 马上面临的就是帝国主义的反击、包围和挑战, 加上列宁去世过早, 根本就来不及发展经济。斯大林掌管苏共的时候战时经济并未结束, 那时苏联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巩固政权战胜敌人封锁为核心的, 当然一切都要有计划, 听指挥。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也是如此, 共产党虽然夺取了政权, 也要巩固政权、打破封锁, 何况周边还有敌对势力, 朝鲜战争又对中国的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当时国家的经济建设不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也不行。既然是严格的计划管理, 标准和标准化自然也在其列, 所以当时规定“标准一经制定就是技术法规”的说法并没有错, 战时经济一切都需要高度统一。

早在2003年9月15日, 我在《中国质量报》上发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标准化事业的新发展》的署名文章。当时就指出:“与国际上的习惯做法不同, 我国的标准化事业有一个显著特征, 就是从建国一开始就是行政主导, 政府包办, 企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状况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管理方式直接相关”。我在文章中指出:“到目前为止, 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由建国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实行的是严格的中央集权制的计划经济, 企业的生产全部被纳入国家计划严格管理。原材料、能源由国家供应, 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 企业的功能只是在国家严格管理下组织生产, 标准当然也要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布和推行了。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还这样明确“标准一经批准发布, 就是技术法规”, 实行强制性管理。可见中国的标准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政府管理经济、指挥生产的行政手段, 由政府包办, 让企业实行的。这种体制决定了企业根本就没有对标准的自主。”

我在文章中做了下述分析“存在决定意识。一种管理体制影响之下产生的传统观念, 一经形成就有着强烈的滞后效应。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形成的陈旧的标准化理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标准化是政府行为, 标准由政府制定, 让企业接受和实行;二是企业接受和实行的程度, 须经受政府部门的检查、监督甚至处罚;三是制定和推行哪些标准, 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 而是由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视其管理需要而定;四是标准只是为了满足低水平生产, 不研究如何引领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调整, 扩大对外贸易。正是在这些理念支持下, 政府曾经下力气搞过“消灭无标生产”, “宣贯”新标准, 推动“采标”, 也搞过那么多的“培训”、“办班”、“罚款”, 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认为是额外负担, 行为故我。就政府主管部门来说, 总是企图把标准和标准化做为行政管理手段来实行, 把标准立项、经费分配和标准审查的行为做为行政权力来实施。这些旧传统、旧观念的种种表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不但越来越不合时宜, 而且也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现在, 距离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差不多快过去十一年了, 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呢?我个人认为, 可能还没有, 或者即使有也改变的不多, 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这不能不说很遗憾的现象。

相对于国际上的情况而言,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前苏联就已经寿终正寝了, 斯大林创立的计划经济不复存在。解体后形成的俄国和其他独联体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标准和标准化体制和管理方法早已融入了世界一体化的潮流, 不再另搞一套了。也就是说, 这些国家都承认, 凡是标准都是自愿性的, 没有强制, 只有技术法规才有强制地位。根据WTO的公认规则, 技术法规也不能滥用, 《TBT协议》规定, 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必须依据“合法目标”。所谓“合法目标”包括国家安全需要, 防止欺诈行为, 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 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以及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可以说, 合法目标既是协议参加国的权利条款, 又是其义务条款, 加入WTO的国家就有义务遵守,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根据WTO/TBT协议对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定义, 标准都是自愿性的, 技术法规才是强制性的。按照这个定义, 在国际上强制性标准是不存在的, 只有中国还是个例外。中国在加入WTO之前的1988年颁布了《标准化法》, 将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当时加入WTO的事情还遥遥无期, 将“标准一经批准发布, 就是技术法规”, 改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可是在标准化法颁布十多年后, 中国在入世谈判时就遇到了尴尬。为了在不修改现行法律的前提下, 满足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定义, 2000年2月在中国入世前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 在该规定的编制说明中宣称“强制性标准在我国具有强制约束力, 相当于技术法规。”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政府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正式签字, 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入世文件中, 我国政府把强制性标准作为技术法规来处理, 承诺将中文中的“强制性标准”按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法规来通报。可是这并不意味这种过渡措施就应该这样一成不变的延续下去。

据我所知, 目前, 中国现有国家强制性标准近5000项, 此外还有30个部门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和发布的行业和地方级强制性标准两万多项, 这些所谓的强制性标准不仅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而且实行多头分散管理、也有许多属于超范围制定, 不少强制性规定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推荐性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 有的甚至存在矛盾现象。在强制性标准管理上也导致标准化管理条块分割, 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没有区别, 不仅造成了执法困境, 不利于统一全国市场, 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造成了执法乱象。从执行WTO规则来看, 每年那么多强制性标准需要按照技术法规来通报, 不但耗时费力, 也耽误时间, 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极大地损害了国家标准的权威性。5月18日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的《从尴尬的“国家强标”看标准化管理的失效》一文中举的例子就是个很好的证明。GB 5296.1—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1部分总则》是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起草、送审, 报批, 经过国际通报后由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的, 可是通报时国际上各利益相关方没有反应, 照理说应该无障碍执行了。然而在执行前却出遭遇了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国际商会、企业集团和中介组织的质疑, 为此不得已推迟一年。推迟的时间到了之后, 本该顺利实施了吧, 没想到再次引起了异议, 只好再暂缓两年。由此可见中国强制性标准在国际上实际正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

强制性标准在国内所处的地位也不容乐观。其一, 从法理上看, 什么是“强制”?在法律意义上“强制”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 运用国家强制力量, 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 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 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现代法治原理又告诉我们, 法无明文规定即为权利。只有法才可以对公民设定强制性义务。那么, 强制性标准是不是法呢?显然不是, 它只是个“标准”。由于标准不是法, 从形式渊源上讲, 它也并不具备法的性质, 因此它就不能对公民设定强制性义务。如果设定了, 标准就成了法外之法。

其二, 从法律形式上看, 依据宪法和立法法, 我国目前具有“法”的性质的法律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强制性标准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在国内法上缺乏依据。

其三, 依据现代行政法治原理, 宪法、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与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对于法律与行政法的程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所有法律法规必须按照这些规定的程序来制定。但是, 强制性标准并不是按照立法程序来制定, 而是按照标准的制、修订程序来制定的。从编写格式和内容表现形式上, 也是完全按照同自愿性标准一模一样的模式来操作的, 并不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模式来操作。程序是法的核心和灵魂, 如果不符合法的程序, 何来依法强制?

其四, 从法律位阶上看, 强制性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位阶, 即使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标准主管部门宣称强制性标准相当于国际上的技术法规时,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照样找不到技术法规的法律位阶。正因如此, 在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时, 也只能把本来应该用“技术法规”一词表达的内容, 转换成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来表述。

我对赛课的认识 篇8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巩固新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72-1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为了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进步,自然要参加一些比赛。在比赛中,能够学习到平时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无论是赛课前的准备和上课中,还是课后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要有笔者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必须真正地重视起来,认真地去准备,否则肯定没有任何收获。相反可能还会令自己产生一些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情绪。

这次笔者参加的是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通过理论考试和说课,笔者进入了赛课环节。通过抽签,笔者上课的课题是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6 A PE Lesson A部分课文教学。拿到这个课题后,笔者头脑里立刻出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新指令,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掌握呢?”平时上课时,笔者都是先上B和C部分,这样就可以分散课文中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

当笔者真正开始准备的时候,发现本课虽然新句型多,但多为简短易表达的句型,如: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Touch your left knee with your right hand. Turn left and right three times等,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掌握,关键要看怎样设计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设计教学,笔者认为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当把问题都解决的时候,你的设计也就成了。在设计这课教学时,笔者遇到了好多问题,这里笔者选几个重要的与大家分享。

第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有个目标,不然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不知所措。本课是以马老师上一节体育课为内容,涉及引言和上课内容两个部分,当然,上课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上课部分又以学习发号命令的表达为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一些命令的英文表达难度不大;并且他们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激情都很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确定听懂和能够发号命令为本课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为它服务。

第二,如何让整节课完整连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如何让上课内容连贯起来,当然还得靠语言本身。笔者把这节课分为三块:利用前面所学的与学生讨论学科问题,自然地讲到体育课;以体育课自然引导到马老师的体育课;说完马老师的体育课,激发学生自己来上一节体育课。这三块自然地把本课的引入、呈现和巩固连起来了,把这一课的教学有机的连贯起来,使整节课上起来很自然,很流畅。

第三,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在表演,不是在打发时间,而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学到学,因此,这四十分钟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明白了这一点,设计教学的时候,笔者尽量多的让学生多说,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同桌间讨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并汇报;在呈现新课环节,充分发挥好小老师的作用;在巩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的发号施令,执行命令等。总之,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四,怎样才能很好地巩固新知?语言来源生活,还语言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没有错的。因此,本节课笔者让学生回到体育课上运用和巩固新知。笔者利用课件创设一节体育课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新知,大胆地去发号命令,去执行命令。学生既感兴趣,也易掌握知识。

分享完设计教学所遇的问题,下面笔者将讲述一下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不求多深的理论,不求完美无瑕,只求能把自己一点点拙见及时地记录下来,希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语言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情境,如果不解决情境问题,无法获得预期的效应。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我们的母语无时不在,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次去比赛,笔者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刚开始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Today I am your new teacher. Im... I come from...等等,用的虽然是极易的句型,但这样一说,就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进入了英语学习当中。在上课时笔者用一些英文来表扬评价学生,如:Good ! Very good! Wonderful!等,既有利于激励学生,又创设了英语的情境。上课时笔者设计,如pairs、groups、performance、dialogue等语言交流活动,让英语变成学生自己的需求。

二、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阶梯的搭建,只想通过各种的活动讲授新知,巩固知识,没有想到活动间的联系,没有考虑到活动的梯度。这次的教学设计,在前辈的指导下笔者注意了活动间的联系以及活动的梯度。本课学习指令,先学习四会指令:Turn left and right... times. Put... on... Touch... with...;再学习三会指令:Jump up and down... times. Stand in a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最后学习指令:Lift up... lie on ones back.这样就有了梯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呈现课文时所提的问题应该合理有效。合理即符合课文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有效即问题不应过难,或者过易,过难学生很难回答,过易学生不屑回答,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我对摄影的认识 篇9

在小时候对摄影的接触只限于那几张陈旧的发霉的出生照和全家照,看到只有几斤重的自己,看到年轻活力的父母,才发现时间过得真的不留声色。我后悔为什么不多照几张相片,对于年轻的父母的了解只在于此。也许留住青春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多给自己照几张相。现在我看到父母隐隐约约的白发,我也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用‘手机’把这一刻给记录下来。如今拥有数码相机的家庭越来越多,我们也经常能够见到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拿着DC给孩子转着圈的拍照,把孩子天真无邪的可爱模样永久的留下。我也在犹豫着要不要也买一部,而我是对爱我的父母辛劳的一刻记录下来,也许在其中我不肯定能享受摄影的快乐,但我肯定能享受到摄影带给我的感动。

回想我对摄影的认识,真正的认识大概从我迷上看各种的杂志开始。那时我就知道我不会爱上摄影这门兴趣,简单的总结原因就是花费的机会成本太大了。先学摄影,首先你要了解各种相机。于此时,你突然发现,你对摄影发烧的道路方向却恰恰是逆反了原本拟对摄影的原有的热爱。为了与时俱进,你开始关注起数码浪潮了。于是,你有点迷茫了,是 Olympus 4/3系统呢?还是 SIGMA SD运用Foveon的X3技术比较好?又或者是富士的Super CCD?这些复杂的专业名词,我完全是从网上复制黏贴下来的。对于我来说要搞懂这些名词也需要好一段时间。况且对于不太富裕的我来说,买一部比较好一点的相机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加入者行列。但我一直再享受着摄影,我喜欢看杂志,都是因为看到杂志上漂亮的图片。我会在这些漂亮的图片上停留很长很长的时间,好想它们都活生生的,能于我对话,能于我交流。我就是喜欢摄影带给我视觉上的享受。

因为摄影,你看到别人的爱情,尽管你不认识他们,但你依然感到欣慰快乐。因为摄影,你看到朋友的逝去,尽管你也不认识他,但你依然感到唏嘘悲伤。

因为摄影,你看到携手到白头的爱,因为摄影,你看到援手在无声世界里的爱。因为摄影,你看到生、老、病、死 „„因为摄影,你躲进花、鸟、鱼、虫中,借以忘忧:品品黑白的味道、探探色彩的本质。

因为摄影,你走过欧洲、穿越西藏;因为摄影,你前往动物王国:肯尼亚,你去过行色天堂:尼泊尔;因为摄影,你曾七年间,行走秦岭,远山苍茫;因为摄影,你也曾蜜月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摄影,你见证了在珠峰,人类力量的伟大;因为摄影,你也见证了在巴以,人类力量的可怕。

也许摄影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一些,但是只要你愿意,你会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摄影。其实她就在我们的身边,她就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摄影真的并非生活的全部,然而,或许你生活的全部本身就是一次摄影。你发现,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相机:对这个世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就是你的“取景器”;对于“底片”的要求,也是对于你的胸怀的要求:宽容、细腻;你的心就是“光圈”:越是细心,看到越多。放开心灵,就要难得糊涂;而“快门速度”则是你一辈子的时间;真、善、美就是构图时的对焦主体;活在当下的每一刹那,就是摁下快门时的“决定性的瞬间”„

对于摄影的好处可以归纳为四大点:1.记录生活,享受过程。只要热爱生活,处处是美好的,记录每一个瞬间,在享受过程的时候,还可以回味过去的美好。2.体会艺术,陶冶情操。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学习摄影的背景知识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不懂也行,只要会按快门,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拍摄的瞬间在自己的电脑上一出现,那才叫安逸!3.融入自然,锻炼身心。摄影需要走出去。地域越是宽广,题材越是丰富;拍摄角度决定效果,越是费力的地方越会出好片。因此,进入大自然,领略风光,心情愉快,身体得到了锻炼。人,越活越健康。4.改变我们的审美观。能带给我们感受的,带给我们感动的图片,就是一张美的图片。

我不懂摄影,不懂得什么用光,不懂拍什么用什么镜头,不懂得光圈,不懂得你拍的时候有多大难度!可我只会看以下几点:

1、首先是带来美感,带来美的享受!

2、带来欢乐,不,喜怒哀乐都要有,意思是带来不同的感受吧!

3、触动到心灵,好像照片在诉说一个故事!

我对警察的认识 篇10

凭着对警察职业的一种向往和崇敬,在报考公务员时我毅然选择了“人民警察”。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在期盼的等待中我于2010年1月26日被分到伊宁县公安局墩麻扎派出所。入警后感受颇多,最终汇成一句话:干警察这行真的很不容易。有人说,警察意味着吃苦;有人说,警察意味着流血流汗;有人说警察意味着牺牲;有人说,警察意味着太多的付出、太多的被人误解;而我要说,警察是无怨、无悔、无憾的选择。

我喜欢警察,男警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人生价值和热血青春,女警察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更是警察队伍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泪,是一种无怨无悔,从头再来的悲壮。我们的笑,是一种敢立潮头,笑傲人生的洒脱。不求索取,只求奉献,这就是我们及我们身边的警察同事。正是有了这样成千上万的警察在默默的奉献着,才换来了其大地的和谐安宁,人民的安居乐业。

当我融入这个警察集体的时候,才真正领会到做一名人民警察意味着什么。从优秀民警的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奋发向上的精神;优秀的精神和品格回影响和感动人的一生,这就是我视人民警察这个职业为我终身职业的重要原因。在从警工作中,我慢慢感悟着从警之道:“坚以立志、诚以待人、持以大成”,并逐步懂得平常、责任、进取、宽容是一个优秀警察的必要品德,想成为一个优秀民警,光有远大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青年民警常常喜欢勾画自己未来的蓝图,向往追求仕途的发展,精神可嘉却往往急功近利,扭曲了从事警察职业应有的心态。优秀民警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警察生涯刚起步的青年民警,应当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本职,做强业务,为一己私利而工于心计,岂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

警察有着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荣誉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美好情感。国家的荣誉、集体的荣誉、个人的荣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和流血牺牲,激励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为社会繁荣富强勤奋工作和鞠躬尽瘁,然而警察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在众多的荣誉中,警察的荣誉感则显得尤为重要。人民警察要始终怀抱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的博爱之心,始终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尽个人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每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履行的职责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公安事业是和平年代最崇高的事业,公安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是党和人民最可依赖的队伍。人民警察全身心扑在公安事业上,为公安工作呕心沥血、不辞辛苦。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位人民警察代表的都是国家的形象。国家赋予警察的权利与义务,让每位公安民警心中充满着巨大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我所在的派出所是一个优秀的警察集体,一个警察集体有自己的管辖职责,一个民警也有自己的岗位责任,在工作中坚守岗位,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是警察基本的职业素质。我从事的工作是内勤,内勤岗位没有刑警的精彩刺激和惊心动魄,繁琐的工作业务常常让我这个新警思绪条理紊乱,甚至是错漏频出,这也是一种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或缺失的表现。任何一种警察岗位都是在为公安工作添砖加瓦,每一个个体的岗位都关系着集体的正常和高效运转,分工的不同不是消极怠工或工作失误的借口,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任何一个岗位都会使游刃有余。

当好一名警察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群众百姓,转变工作观念,寓服务于管理,只有持之以恒的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我们才能拥有坚实牢靠的群众基础,公安工作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从警之初到现在,我曾有过迷茫,也曾有过无奈,也曾有过心绪如麻。因为我太年轻,我曾经适应不了丽日晴空下的风雨,适应不了真正干警察后的紧张和忙碌。也正因为年轻,我才拥有人生最大的资本,认真地做好每件事,积极地过好每一天。得意时谨慎,失落时调适,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为人处事的练达、万物事理的通晓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力求尽善尽美。漫漫长长的成长足迹会越来越清晰,让我感怀不已。

我对期货交易的一些认识 篇11

刚开始接触期货交易时,我对于如何进行正确的交易完全没有概念,就更谈不上理念和原则。觉得做期货有点像赌博,赌对方向了就赚一笔,赌错方向那就是输了,因此想着这个东西不太靠谱。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就是仓位比较重,方向错了死扛,方向对了赚一点就想跑,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通过在中国农业大学比较系统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做期货交易首先不是一场赌博,虽然方向我们经常预测错误,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正确的理念和原则,设计一些合理的策略实现期望值为正的收益。后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开始花大量时间看书,熟悉交易理念和原则,研究交易技术及分析盘面。

那个时候对于交易基础知识的积累非常迅速,但有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做好期货交易。虽然积累了不少的交易知识,在实际交易中仍然经常亏钱。后来我读了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才明白交易的关键不在于对行情的分析有多么准确,而在于交易思路以及交易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好的交易者不但敢于冒风险,也学会接纳与拥抱风险。最好的交易者在交易的时候面对行情的波动心理是没有变化的,该进场的时候进场,需出场的时候出场,一切随盘面而动。据统计,我们95%的交易错误起源于态度,起源于对错误、亏损、错过机会和赚不到钱的态度,即我们所说的四大交易恐惧。

当我渐渐理解了交易的本质之后,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在交易时的心理状态,关注进出场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自己情绪的影响。后来发现情绪的控制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计算亏损。当最坏的结果已经在你的计划范围之内的时候,你的情绪自然会得到控制,从而交易动作上也不会出现变形。这正如道格拉斯所讲的一样:你害怕时,其他可能性都不存在,你看不出其他不可能性;即使你设法看出其他可能性,你也不可能根据这些可能性采取正确的行动,因为恐惧会让你动弹不得。

除了态度和理念上的一些认知外,对于期货交易技术我觉得蜡烛图是最好的,是交易者与市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通用的市场语言。只有熟练掌握了这种市场语言,交易者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市场感悟交易,并且成为市场行情的知己朋友。培训部老师经常说的十六个字“趋势为师,形态为要,均线为绳,指标为辅”,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这十六个字说到了技术分析的核心,各种技术分析的轻重缓急在这里有了明确的体现。刚开始做交易的时候我研究了大量的指标,现在反而指标越用越简单,更关注的是自己做交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反而有比较好的盈利。在市场摸爬滚打了一阵之后,觉得交易其实可以很简单,用六个字概括是“跑得快,拿得住”,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截断亏损,让盈利奔跑”。

最近这几个月我开始接触一些程序化交易以及外汇交易。我认为程序化交易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同时还可以从盯盘的辛劳中解脱出来,实现比较稳定的收益。目前我做了一些程序化的测试,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测试出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出来。我参与外汇市场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比较全球化的市场,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市场,通过在这个市场里的打拼对自己交易技术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于未来,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期货交易上。对个人来讲,这不仅仅出于对于金钱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充分地享受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激情。期货交易生涯就像是一个浓缩的人生,未来充满未知但又充满好奇。从行业的角度上讲,期货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未来各种金融期货品种的上市,其他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以及套期保值功能的不断成熟,所有这些都会给这个市场带来活力,因此未来如果机遇合适的话希望能在这个行业做点事情。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期货交易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它甚至可以贯穿我们的一生。作为有一两年交易经验的我,在这个市场都还是小学生,需要抱着敬畏的态度去看待市场。关于学习方面,看大量的书是很有必要的,在看书的过程中要逐渐淡化书本中“术”的东西,多学习大师们的交易之“道”,理解他们的交易思路和理念,这样会对自己的交易有质的提升。作为一个交易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一定要把生活和交易平衡好,不要被交易绑架。

上一篇:文明礼仪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员工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