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散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
情。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表现手法:白描、情景交融
思想手法: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比喻
思想内容:对生命伟大,胸襟的旷远的赞叹,对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的感慨。
扬州慢
姜夔(kui)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
知为谁生。
表现手法:用典、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写对扬州昔日繁华和如今山河破碎的感伤。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表现手法:白描
思想内容:抒写了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
思想内容:对连年战伐,百姓穷苦的痛惜之情和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思想内容: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满腹愁绪。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表现手法:想象,对景抒情
思想内容:表现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将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现手法:衬托
思想内容: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兴、夸张
思想内容: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慷慨自信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1、送者未及返。
,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霾两轮兮絷四马。
,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8、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
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11、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12、带长剑兮挟秦弓。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13、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15、,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6、矮纸斜行闲作草。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7、,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8、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20、,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1、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3、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2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5、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26、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28、,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29、过春风十里。自胡马窥江
去后,犹厌言兵。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30、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1、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犯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32、,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3、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4、,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35、,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6、,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37、,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38、春风桃李花开夜。(白居易《长恨歌》)
39、,清风吹我襟。
,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40、白日沦西河。
,荡荡空中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42、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
43、,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4、迟迟钟鼓初长夜。(白居易《长恨歌》)
45、欲言无予和。日月掷人去。(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6、,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47、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8、;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9、此时相望不相闻。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0、古亦有山
川。车舟载离别。(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51、峨嵋山下少人行。(白居易《长恨歌》)
52、鹿门月照开烟树。,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3、,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4、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长相思》)
55、,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6、上穷碧落下黄泉。(白居易《长恨歌》)
57、,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
58、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还乡顺断肠。(韦庄《菩萨蛮》)
59、漠漠水田飞白鹭。,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0、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61、世间行乐亦如此。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2、岭上晴云披絮帽。,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63、黄埃散漫风萧索。(白居易《长恨歌》)
64、,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杜甫《旅夜书怀》)65、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相思》)66、,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
进酒》)
68、昆山玉碎凤凰叫。十二门前融冷光。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69、,但愿长醉不愿醒。,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将进酒》)
70、铁衣远戍辛勤久。少妇城南欲断肠。,绝域苍茫无所有!(高适《燕歌行》)
71、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生悲壮。(杜甫《阁夜》)7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3、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74、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75、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76、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77、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汉家烟尘在东北。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燕歌行》)
79、。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80、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81、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82、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83、,密雨斜侵薜荔墙。
,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4、,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
85、,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
牧《阿房宫赋》)
86、,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87、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88、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89、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90、,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91、杜郎俊赏。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92、,旌旆逶迤碣石间。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高适《燕歌行》)
93、群季俊秀,;
,独惭康乐。,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9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95、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96、吴酒一杯春竹叶。(白居易《忆江南(其三)》)
97、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98、,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99、。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100、战士军前半死生,!
关键词:举三反一,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专题重构
“选修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扩大 积累,深入赏析、实 践运用。”[1]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深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专题方法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品鉴古诗文的能力。因其篇目众多,诗文兼收,若教师仍旧参照必修教材教法按照内容编排先后顺序进行教学,那么,要在规定课时内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就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者打乱教材编排顺 序,对选修内容进行全新整合,专题重构势在必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品鉴作品能力的提升,文学修养的提高,都建立在自身有一定数量的作品积累基础之上。如何实现让学生通过扩大积累,达到深入赏析,并最终能够实践运用这一课程目标,笔者对该教材进行了专题重构,合理整合,并运用“举三 反一”式教学 方法进行 了试探摸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前言中说:“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 读古诗文。”“欣 赏(鉴赏)”二字也就成为了这本教材编撰的着力点,更是一线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教材选文因此从鉴赏方法角度进行编排,诗歌之部,文章篇幅众多,内容涵盖面广,单元设计“守正出新”。教材内容具体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 个方面逐 层深入,先探旨意,再赏意境,后品声韵。散文之部也分三个单元,分别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贯中脉”和“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既有形象分析,也有逻辑性和抒情性的双重建构,更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赏析切入。总体来说,教材规划从浅层看显得内容丰 富,层次井然。
不过细究下去,会发现本教材的六个单元貌似立足“欣赏”为本,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进行编排。但是,如果真按照这个思路逐一教学,便会面临着“教无重心、学无明向”的尴尬之局。因为诗歌的赏鉴并无明确划分,书中所提的三种鉴赏方法并非完全孤立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按哪一种方 法进行专 题教学都 可能会顾 此失彼。抛开教材部分内容的难度大、教学时间受限、学生阅历浅等难题不谈,典型杂糅式的编排方法将给一线教师最先带来解读教材、落实教学内容上的困难。
二、方法的引入
近年来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语言学习 的新思路。例如,学者叶亚美在《教材使用的三重境界》中结合教学片段,将教材使 用的有效 性与教学 效果相联系,得出教材使用的三重境界,即“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超越教材”,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曹明海先生则在其著作《语文教育观新建构》中提出了“举三反一”这一方法。他认为,“举三反一”是针对“举一反三”这一教学思路提出来的语言学习的新思路,实质上也是新语文教育复归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原则”之一[2]。它强调在 语言学习过程中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视积累”之传统,通过积累“三”(泛指,“多”的意思),实现学生在自身言语能力与素养上的反刍“一”。这一教学 思路的提 出正是基 于充分看到语文课程教学的独特性。语文课程教学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更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真正占 有”,挖掘学生 的潜能[3]。作为现行语文教学 方式的有 力补充,若充分践 行这一思路,将会更快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语言教学新观念带给中学语文教学不少启发。笔者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因难以实现有效利用教材,所以对于做到“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超越教材”深感困惑,更感到以利用教材基础教学达到扩大学生积累、提升品鉴作品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的目标着实不易。“新课程的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致力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本质,通过拓展教材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通过 重组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发展。”[4]由此,在进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时,笔者借助“举三反一”这一教学思路,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以“重积累”、“重感悟”为着力点,再建重构教学专题,引导学生 借助把握 同类诗词 的丰富内涵,以期提高其品鉴能力与语文素养。
三、策略的探索
在更加灵活、开放的思路影响下,当前高中 语文选修教材在文章内容上十分丰富多样,但这些内容不可能全部被纳入课堂教学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时,在教学内容上要讲究选择性,无需每文必教;在教学方式上更需“举三反一”为主,“举一反三”为辅。教师运用“举三 反一”,对教学内 容进行“积累式”、“感悟式”整合教学,力求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处理教材,针对语文 特点用活 教材,厚积薄发 吃透教材”[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汇集名家经典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集中体验,改变过去对单篇范文细致“拆解”、深入“鉴赏”、反复“锤炼”的教学方法,由丰富积累到切身体悟,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推衍的目的。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进行了以下重构:
(一)诗歌之部
在对诗歌之部进行系统教学前,教师首先借助《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的内容对诗歌的特性、诗歌的格律、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特点及方法等基础性理论概念、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从整体上建立起关于诗歌的认知轮廓,再分别从诗歌创作方法、风貌特征、派别发展、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1.按照诗歌创作方法建构。浪漫主 义与现实 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并行的两条河流,其创作方法影响深远。由此,可以整合 出古代诗 歌创作方 法之现实 主义———选取白居易《长恨歌》作为范本;古代诗歌创作方法之浪漫主义———选取屈原的《湘夫人》、《国殇》和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范本。通过将现实主义诗篇与浪漫主义诗篇进行并举,让学生感受由于想象夸张和深沉陈述造成的不同文学魅力,进而思考在这两种魅力背后发挥作用的语言文字的操作。专题结束后辅以高考古诗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的拓展延伸,有效巩固所学,既做到“举三反一”,丰富学生诗歌内容积累,又能有效厘清选修与高考的关系,通过“选修融必修化”,实现学生答题技巧能力的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按照诗歌总体风貌特征建构。唐 朝是中国 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诗”发展的顶峰时期,由此可以根据诗歌时代总体风貌构建出盛唐气象系列。如盛唐气象之“景象篇”———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等诗作为例;盛唐气象之“人物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等诗作为例。前者以辨析意象、品评意境为主要学习方向,后者以理解诗人诗词风格为最终学习目标。两者构建设想均建立在引导学生先“积累”再“感悟”后“生发”的教学思路上。
3.按照派别发展建构。词之流变———以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温庭筠的《菩萨 蛮》、李煜的《虞美 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姜夔的《扬州慢》、周邦彦的《苏幕遮》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著名词作为个案,分析词这一体裁在唐末至宋代的发展变化。其中,以词的发展史为重构理论前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切割”,使学生能迅速在有效教学时间内积累大量关于词的内容,于丰富“积累”中自然“感悟”每篇词作的特点。
4.按照表现 手法建构。 如“同题行 怀,同中有异”———对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进行比较 阅读;此外还有 “同一诗人,不同情怀”———对陆游的《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进行对比阅读。
(二)散文之部
借助《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部分内容,可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衍变历程及不同类别等散文的基础知识。在授课时,应注重对同类型文本的横向比 较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特征,将“欣赏(鉴赏)”作为该部分教学的主基调和着力点。因此,在内容组合时,可“打破原有专题甚至是教材的限制,依一定的标准选择相关篇目重构专题”[6]。
1.人物传记欣赏之“形象篇”———《项羽 之死》、《方山子传》、《种树郭橐蛇 传》。本专题以 人物传记 形象评鉴为重构基 础,有效嫁接 高考文言 考点。在教学 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阅读意识,通过文本研读,提升学生筛选文 中关键信 息,鉴赏文中 人物形象 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引入“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兴趣,使学生能在阅读中知人、明事、辨理,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诸子经义研读之“语言篇”———庄子《庖丁解牛》,孔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 华侍坐》。《庖丁 解牛》说理层层深入,条分缕析,透彻明晰;语言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子路曾晳冉有公 西华侍坐》作 为儒学经 典《论语》中难得的对话语 录体长篇 文章,言简义丰,塑形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文本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精析文本,细赏语言,以提升学生欣赏文言、鉴析文本的语文能力。
3.政论散文典范之“论证篇”———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阿房宫赋》语言铺陈华丽、描写形象生动、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六国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层 次明晰,全文结构 工整,思路严谨;《伶官传序》全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有理有据,逻辑严整紧密。教学时可将三篇文章按论证方法特点重组联通,将文言鉴赏与学习议论文论证结构进行结合,以经典文言散文的典范性、示范性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4.至情美文欣 赏之“言情 篇”———韩愈《祭十 二郎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归有光《项脊轩志》。整合本专题时,将“如何言情”作为打通四篇美文的主线,以“痛悼亲人”、“思忆旧友”、“追叙天伦”、“悲 描旧轩”为中 心,或“家常抒情”,或“记人言情”,或“诗境传情”,或“琐事寄情”,让学生通过对各类抒情随笔或小品文的集中阅读,感受到虽然作者言情手法各异,但均能以文感人,以情动人。
在散文部分的教学中,每一个专题均可适当嫁接高考对应知识考点,如人物传记欣赏之“形象篇”对应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阅读,诸子经义研读之“语言篇”对应高考文言基础知识辨析,政论散文典范之“论证篇”可作为学生习作议论文写作范本加以引导利用,至情美文欣赏之“言情篇”则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写作散文时形散神聚,“情”脉中贯。
四、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诗歌与散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9-02
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高中语文课程的两部分课程结构,一个就是必修课程,另一个则是选修课程。这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结构的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也奠定了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扎实的基础。对于必修课内容来说,其更加体现的是基础性,教学时间较长,对于选修课程而言,更加强调的是学习的深度。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确定选修课的思路上,不能只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而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用心真实去感受其中的感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和必修课中课型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之处
选修课与必修课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种课程形式学习的基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同,并且对于老师而言,其所用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大致相同。新课程明确提出,语文新课程的构建必须体现三点,即“时代性”和“基础性”,以及“选择性”,这三种特点也是两种课程设计最基本的特征。
对于选修课来说,其可以分为五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从根本上来讲,这些系列不论用哪种方法来区分,最基本的是要体现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方面的不同;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们都只是语文课程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是必修课程中常见的并且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模式都可以用在选修课程上,完全没必要寻找另外一种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特点,更不能让其所寻找的教学模式来禁锢我们本身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所学习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必修课本中文言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同。众所周知,文言文有其本身存在的阅读规律和教学规律,从中学习的如实词、虚词等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能因为其被安排到选修课本中就忽视最基本的规律。
2.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体现在其理论基础所侧重部分的不相同。对于选修课来说,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它可以分为五个系列,每个系列下可再分为更加细小的模块;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范围更加宽阔,灵活性更加强。对于必修课来说,也是由最基础的五个模块组成,但体现的是课程自身的基础以及均衡的性质,对于学生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浅谈“诗歌和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对于专题式的讨论来说,其主要议论的题目在内容上比较丰富,整体性以及结构性能比较强,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计划和前期精密的组织准备工作,对于实践要求也是较高的,所以需要更多课时来完成。对于老师来说,应是这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人、引路人以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老师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关系到这类选修课的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讨论,主动去阅读。
2.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比较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属于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教学效果更好。由于文学欣赏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和最基本的创造性,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教学,这也是必然的一种选择。而且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并且是成功的,且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经典,与很多名家的著名诗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3.关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扮演其中所阐释的角色,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自己对这个角色最基本的理解用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当时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感受有所认知,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态度及认知。因为人数的限制,我们也可采用轮番扮演,其他人观察记录的模式,对表演者在表演方式、角色诠释方面进行评分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这样真实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人物能够更加直观真实的了解,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的更加准确,在此基础上,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课本相结合,全面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通过比较其与必修课教学内容的不同,更加证实两者关系是互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通过专题式的讨论教学,比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教学,更加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探索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以对于学生的因材施教为主,使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开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伟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2014(11).
【教学重点】
1.吟诵。
2.体会李贺诗歌瑰丽、奇幻的想像。3.通感的运用。【教学难点】
1.诗意的理解。
2.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乐声。【教学方法】
诵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导入 二 简介李贺 重点: 唐皇室宗亲的后裔,家道中落; 少年即有才名,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只做过九品的奉礼郎,27 岁卒; 3 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诗歌想像丰富、奇异,诗风凄艳诡谲,被称为“诗鬼”。三 吟诵诗歌
结合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吟诵诗歌并进行交流、表演。四 学生合作探究诗意,教师巡回指导。重难点如下:
“昆山玉碎”——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如怨如诉的温婉。《韩诗外传》云:凤凰“其声若箫”。“芙蓉泣露香兰笑”——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师生梳理诗中乐曲的变化:
愁(哀怨低回)——悲戚——欢快——清冷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理解本诗的侧面烘托,体会李凭箜篌之声的动人。五比较阅读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语的《听颖师弹琴》作比较,体会其异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委蛇(yí)
卓著(zhuó)..质量(zhǐ)因噎废食(yē)..B.悚惧(sǒnɡ)比较(jiào)..恫吓(hè)熠熠生辉(yì)..C.绯红(fēi)处理(chù)..恪守(kè)刚愎自用(bì)..D.浓郁(yù)供应(ɡōnɡ)..参与(yǔ)装聋作哑(lónɡ)..解析 A.质—zhì。C.处—chǔ。D.与—yù。答案 B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方永刚既是“知者”,________是一个“行者”。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_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______物体下沉。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更
宁可
反之
必定 B.也
宁可
否则
必然 C.更
宁愿
反之
必定 D.也
宁愿
否则
必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虚词的辨析。“更”表示递进,“也”表示并列;横线前是关联词“既”,与之对应的是“更”,表示递进。“宁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经过比较之后作出选择(常跟“决不”、“也不”相呼应);“宁愿”是宁肯的意思。从语境分析,应用“宁可”。否则:如果不这样。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分析语境可以看出,“上浮”、“下沉”是相反的两种情况,取决于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应用“反之”。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表示意志的坚决。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这里是教练的判断,应该选“必定”。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面对能对话的机器人、半张名片大小的DV机等产品,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B.中学是沃土,但不是让人立刻成才的魔术箱。当今教育评价制度需要制度突围,需要革故鼎新的胆略,这几乎是全社会已达成的共识。....C.听到著名革命画家李琦因病去世的消息,老人用颤抖的手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李琦早年的妙手丹青,禁不住泪如雨下。....D.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解析 A.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只能用于人与人,不能用于人与物。B.革故鼎新: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符合句意。C.妙手丹青:指技艺高超的画师,使用对象不当。D.流金铄石:形容天气极热。不能修饰岁月。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标点符号能否叠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需要加强语气时,问号、叹号可以叠用。
B.作者在诗中既痛心地反映了动荡的社会现实,又高兴地描写了优美的景象和与家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人间正常生活的向往。
C.三次世锦赛冠军、两届奥运会冠军邹市明凭借强大的实力,在四个回合的较量中完胜对手,第一次赢得了他转行参加职业赛事的首胜。
D.傅先生近三十年的日常工作都与古典文字的研究密不可分,他也借助极高的个人声望,在古典文学的学术活动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解析 B.成分残缺,在“人间”前加“对”。C.“第一次”和“首胜”有重复,删除“第一次”。D.“发挥了„„影响”搭配不当。
答案 A 5.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的似的。有积水的洼地上,_______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9题。
蛇 冯 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6.第一节写出了“蛇”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句以一个奇特的隐喻开始,将“寂寞”比喻为“蛇”,写“蛇”的游走,取“蛇”的形体修长,冰冷无言,表现了诗人当心爱的姑娘不在身边感到寂寞的情怀,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深沉的相思。
7.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蛇”的“乡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
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浓郁的乌丝。用这比喻“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8.第三节怎样表现诗人意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光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暗示姑娘的心境、感情,另一方面也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
9.诗人在词语的选用上注重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在词语选用上注重情感上的抑与扬、冷与热,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欲扬先抑,欲热先冷,欲浓先淡,从而反衬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3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秋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刚刚能意识到的内心世界:“你”和“我”不期而遇了,“我”后来发现“我”忘不了“你”,总是想“你”,即使后来因别的原因,美好的记忆幻散了,但没有幻灭,诗人为这美好记忆的幻散而惆怅。
11.第一节诗里的两个“无心”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节里的两个“无心”,明白地写出了爱情的不期而遇。然而,这无意的、不期而至的爱情,总让诗人忘不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自觉地把“我和你”联系起来,总在作“白日梦”。
12.“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诗人的“白日梦”里,“你”的裙裳碧翠,花冠凄美,然而,在诗人投身实实在在的现实之后,一个个折了,碎了,“你”彩霞般的影儿,也幻散了。诗人是感伤的,也是悲哀的,这悲哀正是因为“我是一条小河”,正是因为人生是流动的,变化的。透过这段感情历程的抒写,诗人对人生、对爱情有了更多的领悟,有了些哲理性思考。
13.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在语言上不事雕琢,感情也显得比较平静,含
蓄隽永;诗是清浅的,然而有意味,写出了普遍的感情经验,比喻也新颖别致。
三、高考热点
14.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③3月30日,一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3月30日,一万名中学生为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及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齐声吟诵《道德经》。
15.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解说,给图片配一首得体的打油诗,表达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日前,宁波市镇海区某公司出台了一个新规定:所有管理层必须剃光头,剃了每人奖励1万元,不剃的罚1万,不剃也不认罚的直接辞退。另外,拿了钱之后,光头要保持每月一剃,否则也要罚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老板想要执行力,员工就得把头剃。如此规定太荒唐,践踏人格违民意。
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单元写作导航——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强调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议论文的语言首先应做到严密、准确、简洁,这就要求写作者做到这几点:要恰当选择动词,修饰限制的语言要求使用精准,不武断,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等。
议论文并非不必锤炼字句,不需讲究文采。殊不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确的论点有了文采的包装才会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血肉灵魂,那么文采则是其华丽的服饰。
一、精心锤炼词句,灵活运用句式
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造句,使用整散结合的句式组织语言。
1.讲究用词。
锤炼词语就是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使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增添文章的文采。
2.选择句式。
恰当地选择句式,注意句式的变换和综合运用,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连贯,使语言表达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用于说理则更显机巧和周密。而在文章中运用对称句、排比句等整句更显典雅精工,使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例1 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蹿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
二、合理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反复、对比、引用等为语言增色。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能让语言形象生动;对偶、排比能让语言整齐凝练、抒情酣畅;反问、设问、反复能让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对比能突出主旨;引用能增强文章意蕴、丰富内涵。
例2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地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广东考生《我爱这时代》)
例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去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乐”。(辽宁考生《大隐隐于“乐”》)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三、灵活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夹叙夹议可使语言精练典雅,合理描写可让语言形象生动,巧妙抒情可让文章真切可感。
例4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积极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广东考生《生逢其时》)
四、调动想象联想,语言形象化
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拓思路,使语言言之有物,文采斐然。例5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勿要求全责备》)当然,实现议论文的语言美形式很多,此处仅介绍几种主要的方式,以供研习,从而提高议论文写作的素质。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一、提高认识,做好引导
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重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引,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充分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选修课不是必修课,也不是课外阅读,应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是共存的, 凡是必修课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都适用于选修课,但应认识到选修课内容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与必修课不同,所以教学设计思路应有所区别。如必修课中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这首词的重点在于理解诗意,品味意境,感受诗人豪放之风。而选修教材中选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与必修课中所选词作风格迥然,是婉约风格的代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苏轼的词作风格,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这就要求教师认识两者的关系,融合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灵活性。
二、激发兴趣,合理取舍
对于选修课教学,教师不必局限于选修课的编排体系,应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删、改、增、合等,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内容与顺序,从而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开放的课程观念。选修课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模块,或者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方向学习,教师支持学生的选择。如唐诗宋词选读,可以在 《唐诗三百首》中选择部分诗词作为教学补充。再如《史记》选读中安排《太史公自序》,编写此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过程的艰辛,学习司马迁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坚韧追求的精神。但这篇文章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即使花费许多时间也很难彻底理解。 教师教学时应灵活处理,只要让学生能感悟作者的伟大精神,有自己的理解就行,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学习。 而对于一些容易理解、较浅显的文章,如《李将军列传》 等可以指导学生详细阅读,仔细揣摩,用必修课所学知识解决选修课问题。
三、创新教法,呈现多样
选修课程有很多模块,每个模块又有自身的特点, 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结合实际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学习、讲授式、辩论式、论文式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以《史记》 选修课为例论述教学方法。首先是讲授法。选修课中的《孔子世家》《太史公自序》等涉及的文史知识较复杂, 语言较晦涩,学生自主学习难度大,可以由教师讲授; 《刺客列传》等知识较浅显,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小组推荐代表讲授。其次选修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料、书籍、网站等,学生先自主阅读、探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给出话题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结合影音资料进行教学。《鸿门宴》《刺客列传》等故事,可以让学生欣赏相关影视片段,然后对比剧本与原著的不同。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苏教版选修课安排了很多同体裁文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传记选读中,可以选择两到三篇主人公经历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触类旁通。
四、丰富活动,力求实效
新课改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凸显了活动体验的作用, 并且成为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教学能力的体现。语文选修课中开展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读书报告会、角色扮演、专题研究、辩论会、剧本创作等,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活动。一是开展读书报告会。选修课教学中可以进行读书报告会,如以“《孔孟选读》对我的启示”为题,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二是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片段,加深学生理解。三是开展专题研究。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选修课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提高学生能力。四是组织辩论会。 选修课中找一些话题让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如《淮阴侯列传》中,以“韩信是谋反还是被陷害”为话题展开辩论。五是创作剧本。教师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改写,创作微电影剧本并表演。如创作“霸王别姬” “鸿门宴”等片段,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选修课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教学中应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探索、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苏教版高中语文进行了深度改革,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成为一大亮点,丰富的课程资源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选修课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車
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语文教育的着眼点是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所谓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方面,教师主体意识表现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加快了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日记就是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表征。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学习文化”正在逐步整合成“语文选修课程文化”。
更新教材内容,建构教材体系。新课改引入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语文教材编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可分为两大类型:必修教材、选修教材。选修教材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五个模块并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以散文诗歌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江苏教育出版社开发了《唐诗宋词选读};语文出版社开发了《中外现代诗歌鉴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山东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也都开发了相应的诗歌选修教材。从语文选修教材编排体系看,“文选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巩固系统”四维系统已被打破。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建构学习目标体系、学习内容体系学习评价体系、学习指导体系、实践活动体系,这些将共同构成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语文选修教材体系。
转变教学方法,重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学科课程)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旨在接受一定教学内容(教养内容、教材),师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教育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朱熹的“有疑无疑法”,陶行知的“小先生教学法”,叶圣陶的“精读略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无不凝聚着先贤们的智慧,至今仍有实践价值。
2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产生的困惑
语文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这类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教师,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应的。然而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又成了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焦点问题。
如何克服语文选修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课标要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的五个系列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这种限制性的选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共性基础。学生可以在第二个阶段的若干门课程中任选3门,这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资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校文化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难以改变。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其次,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将影响课程开发;再次,经费短缺也将成为课程开发的障碍。
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引发的反思
语文选修课程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何种空间。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必修课要完成培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动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的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人的个性发展受先天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高中语文选修散文】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07-01
高中语文选修(一)文言文译文05-31
我们怎样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06-01
高中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苏教版选修10-28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初探05-30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10-06
初中语文高中语文07-02
高中语文篇目09-27
高中语文试卷11-05
高中化学选修五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