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推荐8篇)
一、培训目的
1.为申报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工科类各专业人员提供培训、考试和认证。2.为用人单位提供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
3.对己取得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重新认证。4.为申请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招生对象
1.资格认证范围:具有工科类相关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或从事一年以上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的其他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2.符合上述笫 1 条条件,并参加机械设计分会组织的”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者,经机械设计分会资格审查通过,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批准后,颁发“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证书。该证书是申请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有效文件之一。
3.在校学生,取得毕业所需学分总数的 70%以上(或大学三、四年级)者,均可报名参加“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
三、课程及其内容
培训所采用的教材,统一使用由机械设计分会组织编写的国际通用的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1.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36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三维几何造型技术(3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包括:SOLIDWORKSPRO/EUG。2.现代机械设计方法(32 学时)创新设计,有限元方法与 ANSYS 应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3.机电企业管理导论(36学时)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道德法规(税收法,合同法,企业法,知识产权法),W’IO与企业国际贸易,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求职与就业等。
四、授课师资
由苏州机械工程学会见习工程师培训中心聘请专家、教授授课。
五、考试程序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资格考试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组织实施。
六、考试内容
1.考试时间为一天。上午一场(3 个小时)、下午一场(3 个小时)。
2.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电企业管理导论共三科。
七、学习证书颁发
经过考试,审核通过,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颁发“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八、认证程序
取得“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后,再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申请者进行全面审核,符合条件者,颁发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证书》。
九、收费标准及培训安排
培训费220元,办证费260元,上缴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140元,书80元,合计700元。培训时间:3月20日-4月上旬 考试时间:4月12日(周日)。
十、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时间:3月5日-3月15日
联系人:陆波 谢学
陈友洋
电话:0512—52251597 52251593 手机:*** ***
机械工程系 2009.3.4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于 2005 年 10 月 28 日—10 月 30 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24 个省市的代表 60 多人,会议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机械类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修改了考试大纲,并为在全国开展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讨。为全国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省培训考试中心为结点。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指定苏州机械工程学会为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考试中心。
我国工程师改革制度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工程师资格的获取方式,由较多的政府行为向学术行为转化过渡,传统的工程师的评审条件和办法出现了动摇。这是我国技术职称走向科学化、国际化的开端。也就是说,未来的工程师的评审不再通过国家政府部门,也不再受本单位的约束。消除了评选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其更加体现技术和学术水平的象征。使评选过程更加公开化、合理化、科学化、国际化。为推动这一工程的实现。在2001年我国人事部就成立了以副部长为组长的全国注册工程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指导我国各类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规划实施工作,分行业逐步建立和推行工程技术各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注册制度.首先在建设部实施拉开了工程师改革的序幕。几年来注册工程师在安全、电器、结构、监理、造价、环保、质量,公用设备等业内被广泛采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 自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正式启动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以来,全国范围内先后有12个省市开展了机械设计工程师和见习机械而设计工程师考试和资格认证工作,在中国产生了首批由学术团体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采用与国际按轨的认证程序和方法,进行认证的机械设计工程师和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他们必将在业界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不断完善培训网络,逐步形成机械工程师职前培训与在职机械工程师不断进修的继续工程教育的新模式,遵循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格认证为龙头的指导思想,按照业务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社团服务相结合的“培训一考试一认证”三分离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我国机械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路甬祥理事长对于学会开展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工作非常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 2005 年 1 月 26 日下午 I7 时召开的学会在京理事长办公会上特别强调:“学会现在抓的工程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一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学会评定的工程师要面向企业,面向实际,要弥补当前机械工程教育中缺乏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缺憾,要解决大学培养的通才和实际需要的专才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做出贡献。要认其研究工程师认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和评估问题,在评委中应该有来自企业界的专家,他们对于考核实际动手能力是有经验的。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一、考试形式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二单元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一单元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
2.考试命题覆盖本大纲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大纲的重点内容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含质量管理)部分。
3.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性、实用性考题为主。
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必答)和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将按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两个侧重面命题。
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
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
《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
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机械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53-02
一、前言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在全球招聘工程人才时,会要求对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学制与质量进行多边互认[1-3]。《华盛顿协议》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认证联盟[4-5]。2013年6月,中国签约正式成为会员国,这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生可以在《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实现“国际学位互认”,必将对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6-8]。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了开展专业认证,需要按照认证标准构建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整体。本文在学校定位、基础条件以及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完善支持条件,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达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每学年修订一次。每年7月份,由专业负责人召集专业老师完成对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供当年新生使用。修订内容以学校定位、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国内名校和同类院校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校内外专家、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学校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品格、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定位为建设一所具有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大学。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同时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师资力量等因素,将2012年定位的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修改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更能体现当前学院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达成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各课程模块学分规定为: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模块对应学分为27.7%、14.4%、39.4%、18.5%。显然,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学分偏多,而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特别是工程实践模块所占学分偏少,同时为了更好地达成培养目标和定位,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需进行修改。
由于当今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颠覆了许多原来制造技术的原理与技术,因而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将反映3D打印技术的课程“快速成形技术”列入。同时“材料成型技术”课程调整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这样更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另外,对一些应用较强的课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 数控技术与应用”、“ 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等由原来的理论课时44学时调整为40学时,同时增加其实验课时。通过修订使课程体系达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各课程模块学分比例,又满足培养目标定位要求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
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师资队伍,除了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之外,更应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目前引进的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工程实践,因此学校学院创造条件安排没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去挂职锻炼。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外聘企业高水平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开设讲座搭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支持条件的作用是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培养目标,包括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教学经费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对应的管理制度。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加大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依托“创新训练”、“创新比赛”等项目,增加了3D打印、3D掃描、快速成型和机器人等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建设;与33家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能较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五、学生
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为基本原则,即以产出的产品“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重点看全体学生的产出成就。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
以前我们是以“教师能教什么”来安排课程,现在我们要以“学生要达到什么”来安排课程,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真题真做,完成基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并且在企业完成毕业答辩。其次,与企业合办工程训练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职业体验、学习与工程实践,提高工程能力。
六、结论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凌波,王芮. 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5.
[2]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培训教材,2013.
[3] 童玉松.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语境下的工程教育改革[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82-86.
[4] 曲永印,孙丽霞. 紧扣核心能力,构建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3(9):41-43.
[5] 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范云蕾.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9-35.
[6] 孙慧,夏建国.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职教论坛,2010(7): 33-35.
[7] 邓琼. 探究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97-98.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机械工程师通常指的是从事机械行业专业人士,我们最常说的机械工程师,指的是职称,也就是中级工程师。此外还有机械工程学会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工程师等。目录
报考条件
考试时间和认证 资格认证 考试大纲
报考条件
资格认证分“机械工程师”、“专业工程师”。目前首先开展的是“机械工程师”的资格认证,以及部分专业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申请人须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遵守道德规范,并提供以下有效文件:(1)大学毕业证书;(2)外语证书;(3)计算机证书;(4)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合格证书;(5)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布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中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6)实际工作经历,专科毕业四年以上(非机械类需六年),本科毕业三年以上(非机械类需五年),同等学历者十五年以上,申请人必须有一年以上在生产、科研企业工作经历,并提供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岗位上级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需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公章证明)。
专业工程师
除满足申请机械工程师认证条件外,需要取得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并有两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实践。(详见各专业工程师考试要求)
考试时间和认证
凡申请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人员,必须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资格考试每年 11 月份举行。凡申请专业工程师者,除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还须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已取得各类资格的人员实行登记注册制度。确认时重点考查其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等状况。内容包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其中每年至少参加一门《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所含课程的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登记注册者需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或国家认可的继续教育证书及其它有效证明,向当地机械工程学会申请办理。确认工作自发证之日起,每三年进行一次,合格者在网上公布。
资格认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通过统一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积极探索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的新机制。通过我会广泛的国际联系,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的国际互认。我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证实行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三分离的原则,面向社会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以真正体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力争国际互认。
考试大纲
本大纲共分两个部分:Ⅰ.基本要求,Ⅱ.考试内容
基本要求部分旨在表明,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积极适应当今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理念,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懂得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大学所学的主要基础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应考者工作后运用这些知识所应获得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还涉及大学毕业后应扩展的新知识,是对应考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因此,应考者欲通过资格考试达到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较扎实的大学基础、毕业后踏实的工作实践和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教育的不断积累。
本大纲尚待通过一个阶段的考试实践后,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Ⅰ.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 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 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 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 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4.示意图
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尺寸标注
(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标注
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
职位名称 机械工程师 职位代码 所属部门 职 系 职等职级 直属上级
薪金标准 填写日期 核 准 人
职位概要:
安装、管理、维修、改进所引进的设备和仪器,开发、设计、维修机械零部件。工作内容:
%开发与设计机械零部件;
%绘制产品装配图及零部件图;
%负责从设备调试开始到设备的大故障维修的履历管理,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情况、维修书、改善报告书等相关文件组织填写、归档存位,定期整理工作;
%对图纸、说明书、产品样本进行分类管理,测绘备件、修改图纸并确认与会签;%制定安装支援计划,验收、调试新设备,并向维修班讲解机械原理及修理要领,解决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维修作业计划,制定周、月、年预防维修日历计划,制定点检预防计划;%制定零部件维修内容、修理方案及技术要求,负责维修车间零部件维修管理工作;%完成部门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机械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经 验:
◆5 年以上机械设计经验。
技能技巧:
◆熟悉产品的制造工艺、加工工艺;
◆熟悉机械部件的设计;
◆熟练应用Pro/E、UG、AutoCAD 等应用软件;
◆具有良好的SPC、DOE、FMEA 知识和实际应用经验;
◆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态 度: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良好的沟通、组织管理能力;
◆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
工作条件:
工作场所:办公室及生产场所。
环境状况:基本舒适。
危 险 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 间接下属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机械专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职称评审经常化以来的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机械产品、机械设备(汽车、船舶)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制冷、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电工电气、压力容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机械技术管理和与其相关联的其他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三条机械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四条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科学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学历、资历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
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
(2)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三、破格申报条件
(一)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第1条或第2至第6条中的两条:
1.获国家科技奖的主要贡献者;或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2.获两项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以上和一项市(厅)级科技奖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3.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发表过一篇论文;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发表两篇论文;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三篇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4.独立完成并正式出版过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译著(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
5.在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重大攻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担任主体设计、施工、科研、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并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
6.直接主持管理过国家或省的重大项目或大中型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或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其管理水平或技术水平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的公认,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二)破格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第1条或2.3两条: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三等奖以上一项,或市(厅)级科技奖二等奖两项以上的主要贡
献者;或正式出版与本专业有关的专著、译著(5万字以上)者;
2.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3.承担市(厅)级以上项目做出显著成绩,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四、申报评审机械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内年度考核或任职期满考核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申报晋升的人员,在近两年年度考核中,至少有一次为优秀。
五、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掌握一门外语,水平达到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标准。
2.掌握计算机技能,水平达到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标准。
第五条评审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一)专业理论水平
1.全面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现代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并能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或新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具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2.在本专业生产、科技及技术管理方面有独创的见解,并能解决管理、科研的难题和生产技术中的重大问题,具有为本部门科技进步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规章制度及产业政策的内容和要求。
(二)实践经验
1.曾在重大科研课题或重大项目中取得较好成果,并担任主要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2.主持或负责过大中型企业重大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主持重要新产品开发或新技术推广并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编写或制定本行业规章制度、实施条例、管理规范或技术标准。有参加过重大技术论证或产品鉴定的经历。
(三)工作能力
1.具备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的科研设计能力。
2.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时,能够解决科研设计和生产工艺复杂或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3.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4.在技术管理中有很强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和业务活动公关能力,能够制定本部门长远规划、规章制度和通用标准,能够承担软科学研究和重大项目技术论证。
5.具有指导审核工程师完成的专业项目及其他技术成果的能力。
(四)业绩与成果
1.获得以下成果之一的主要完成者:
(1)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2)研究成果被省(部)列为成果推广项目,或被省(部)专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
(3)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确定为定型产品,并转化为商品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获省(部)级QC小组活动优秀奖的主要人员;或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新产品奖的主要人员;
(5)在研究成果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解决过重大工艺技术问题,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技术管理工作业绩突出,所主持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本部门达到省(部)颁一、二级单位标准;获市(厅)级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2.撰写以下论文、著作之一者:
(1)专著(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
(2)译著(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
(3)部颁标准、规范的主要编纂者;
(4)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三篇或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二篇;
(5)主持或主要参加的项目中,独立编写或参与编写的科研报告、设计大纲、生产工艺设计、专题技术报告等不少于两篇,并被主管部门审查合格或经同行专家认定,至少有一篇具有省(部)级先进水平。
二、工程师
(一)专业理论水平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的能力和现代化科技管理方向的能力。
(二)实践经验
1.市(厅)级以上重点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2.主持过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重大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4.主持过较大项目的编制工作并参与实施。
(三)工作能力
1.能够作为技术骨干参与重大项目的科研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作。
2.能解决生产工艺中较大技术问题,并能解决与其它专业相关的技术问题。
3.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4.在技术管理工作中,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活动公关能力,能够参与制定本部门的长远规划、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
5.具有指导审核助理工程师完成的专业项目和技术成果的能力。
(四)业绩与成果
1.获得以下成果之一的主要完成者:
(1)市(厅)级以上科技奖;
(2)在研究成果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解决过较大工艺技术问题,并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获市(厅)级以上QC小组活动优秀奖、优秀成果奖、新产品奖;
(4)技术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获得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专业荣誉称号;
(5)在科技管理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本单位赢得荣誉,并创造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撰写以下论文、著作之一者:
(1)专著(正式出版);
(2)译著(正式出版);
(3)部颁工艺、质量标准、规程的主要编纂参加者;
(4)在行业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行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5)主笔编写的科研报告、生产工艺设计、总结、专题技术报告两篇以上。
第三章附则
第六条凡在五年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1.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2.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二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3.伪造学历、资历,或申报业绩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
第七条本条件由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20题, 每小题1分, 21~50题, 每小题2分, 共计80分)
1.零件图上标注时, 其加工方法为
(A) 去除材料, 且Rz的上限值为6.3μm
(B) 不去除材料, 且Ra的上限值为6.3μm
(C) 去除材料, 且Ra的上限值为6.3μm
(D) 不去除材料, 且Rz的上限值为6.3μm
2.图标尺寸标注为φ50H7f6, 其配合是
(A) 过盈配合 (B) 过渡配合
(C) 间隙配合 (D) 基轴制配合
3.φ10mm轴上的退刀槽宽度为2mm, 深度为1mm, 在图样上槽宽尺寸线上标注
(A) 1×2 (B) 2×1 (C) 2×φ10 (D) φ10×2
4.图样上不可见轮廓线使用
(A) 粗实线 (B) 细虚线 (C) 粗虚线 (D) 细实线
5.对于刀具、冷成型模具和粘着磨损或磨粒磨损失效的零件, 决定耐磨性的主要指标是
(A) 抗拉强度 (B) 弯曲强度
(C) 硬度 (D) 疲劳强度
6.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曲轴的铸铁材料是
(A) 灰口铸铁 (B) 球墨铸铁
(C) 白口铸铁 (D) 蠕墨铸铁
7.键的截面尺寸选择的依据一般是
(A) 轴的材料 (B) 轴的刚度
(C) 轮毂的长度 (D) 轴的直径
8.镗铣加工中心主轴与刀具联接孔的锥度一般为
(A) 7∶24 (B) 1∶5 (C) 1∶12 (D) 1∶3
9.下列方法中用于切割薄钢板, 不仅切割速度较快, 而且切割表面粗糙度明显改善, 工艺效果好的切割方法是
(A) 电弧切割 (B) 激光切割
(C) 电火花线切割 (D) 气割
10.下列几种刀具材料中硬度最高的是
(A) YG8 (B) YT14 (C) W18Cr4V (D) W6Mo5Cr4V2
11.目前我国已经制订的6个环境保护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和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资源保护法 (D) 海洋环境保护法
12.定期向设备注入润滑油和按时强迫更换设备中的易磨损零件, 属于
(A) 全面维修 (B) 预测性保养 (C) 预防性保养 (D) 停工修理
13.ERP作为当今先进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指的是
(A) 企业供应链管理 (B) 企业资源规划
(C) 管理信息规划 (D) 企业供应规划
14.为判定加工设备是否满足某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 常采用的判断依据是
(A) 工序公差要求 (B) 工序能力指数
(C) 经济加工精度 (D) 加工设备的精度
15.测量噪声的大小通常采用
(A) 声压级的分贝值 (B) 有效声压
(C) 最低声压 (D) 声强
16.企业向外部提供质量能力信任的基础是
(A) 质量手册 (B) 详细的作业文件
(C) 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 (D) 质量记录
17.8086/8088CPU的内部数据总线均为
(A) 8位 (B) 16位 (C) 32位 (D) 64位
18.在数控机床坐标系中, 主轴轴线方向移动轴为
(A) X轴 (B) Y轴 (C) Z轴 (D) A轴
19.实现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
(A) 产量 (B) 产品质量
(C) 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D) 物流自动化程度
20.对一个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时, 首先应做的工作是
(A) 工艺处理 (B) 数学处理
(C) 分析加工内容、要求 (D) 选择加工机床和刀具
21.柔性制造 (加工) 单元 (FMC) 适用于
(A) 多品种大批量生产 (B) 多品种单件生产
(C)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D) 多品种大批量生产
22.数控程序中要求程序停止或主轴改变转向应用
(A) G代码 (B) M代码 (C) F代码 (D) S代码
23.齿轮实际齿厚应
(A) ≥理论齿厚 (B) >理论齿厚 (C) ≤理论齿厚 (D) <理论齿厚
24.两孔的位置度公差图样表示如图, 将此公差要求转换为中心距尺寸公差要求为
(A) 30+0.010 (B) 300-0.01
(C) 30±0.005 (D) 30±0.01
25.某轴类零件的直径尺寸为φ200+0.01, 其圆度误差的允许值是
(A) 任意值 (B) 0.01 (C) 0.005 (D) 0.02
26.大量用于制造枪弹壳的材料是
(A) 铝合金 (B) 低碳钢 (C) 紫铜 (D) 黄铜
27.45钢机床变速箱齿轮齿面常采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方法是
(A) 感应加热淬火 (B) 渗碳 (C) 磷化 (D) 渗硼
28.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 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是
(A) 完全退火 (B) 等温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
29.圆柱齿轮传动中, 在齿轮材料、齿宽和齿数相同的情况下, 当增大模数时, 轮齿的抗弯强度
(A) 降低 (B) 不变 (C) 提高 (D) 变化趋向不明确
30.可由电气控制的传动元件是
(A) 联轴节 (B) 传动销 (C) 传动轴 (D) 离合器
31.滚珠丝杠的两端支承, 优选的滚动轴承是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角接触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32.用于食品制罐工艺的薄板防护层主要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
(A) 镀锌 (B) 镀铬 (C) 镀锡 (D) 镀铜
33.为提高材料力学性能, 重要钢材锻件锻造比应为
(A) 1~2 (B) 2~3 (C) 3~4 (D) 4~8
34.钢件冷冲压成型一般适用于工件坯料的厚度应小于
(A) 4mm (B) 6mm (C) 8mm (D) 2mm
35.适用于单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车间布置方式通常是
(A) 机群式 (B) 单一品种流水线
(C) 可变流水线 (D) 混合生产线
36.专用工艺装备适用于
(A) 单件生产 (B)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 大批量生产 (D) 柔性自动化生产
37.制定粗车工序的切削用量时, 为提高其加工效率, 在尽量选取较大的切削用量值的条件下, 背吃刀量 (切削深度) ap、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v的选择次序是
(A) ap-f-v (B) f-v-ap (C) v-f-ap (D) ap-v-f
38.总成本主要构成为
(A) 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成本
(B)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C) 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管理成本
(D) 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
39.从成本习性看, 所谓固定成本是指
(A) 在一定产量范围内, 不受产量增减影响的成本总额
(B) 在一定时期内和产量成正比增减的成本总额
(C)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增加变动影响的成本总额
(D) 在一定时期内, 不受产量增减影响的成本总额
40.价值工程的含义是
(A) 以最低的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 可靠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
(B) 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时, 提供各种用户要求的产品功能
(C) 产品总成本最低时, 具有尽可能多的功能
(D) 产品在使用成本最低条件下, 满足用户要求的各项功能
41.下列量仪中能直接读出零件外径尺寸的是
(A) 百分表 (B) 千分表 (C) 千分尺 (D) 测微仪
42.质量体系文件除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详细作业文件、质量计划外, 还应包括
(A) 岗位责任 (B) 工艺流程 (C) 质量记录 (D) 检测方法
43.在微机总线用的驱动器中, 具有双向性的是
(A) 地址总线用驱动器 (B) 数据总线用驱动器
(C) 控制总线用驱动器
(D) 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用驱动器
44.16位的地址总线可寻址的范围是
(A) 8K (B) 16K (C) 32K (D) 64K
45.数控程序的G01 X70.0 Y90.0 F1000 S700 M03中, F1000、S700、M03是指
(A) 主轴转速1000r/min、插补速度700mm/min、主轴逆时针旋转
(B) 主轴转速700r/min、插补速度1000mm/min、主轴逆时针旋转
(C) 主轴转速700r/min、插补速度1000mm/min、主轴顺时针旋转
(D) 主轴转速1000r/min、插补速度700mm/min、主轴顺时针旋转
46.计算机中用于数据运动的单元是
(A) RAM (B) ROM (C) I/O (D) CPU
47.FMC (柔性制造单元) 和FTL (柔性自动线) 从柔性程度上相比较
(A) FTL柔性不及FMC (B) FMC柔性不如FTL
(C) 两者柔性程度相同
(D) 两者柔性程度相近只是加工效率不同
48.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动态市场快速多变需求的先进制造模式是
(A) 灵捷制造 (B) 精益生产 (C) 准时制生产 (D) 混流生产
49.数控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即
(A) CPU, PLC (B) CPU, CNC装置
(C) CPU, 伺服装置 (D) CNC装置, 伺服装置
50.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中的物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上、下料/装卸, 传输/搬运和
(A) 定位/定向 (B) 识别 (C) 存储 (D) 检测
第Ⅱ卷 (共40分)
二、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计40分)
51.针对图示零件图样已标注的公差项目, 指出其中的错误。
52.常用的测定金属硬度的试验方法有哪几种?请至少写出其中5种。
53.某气路系统如图所示, 要求: (1) 标出图中主要元件的名称; (2) 说明该气路可实现的功能。
54.试述装配工艺方法中完全互换法和分组互换法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55.常用的铸造方法有哪几种, 请至少写出其中5种方法。
56.钢材构件焊接过程中, 合理布置焊缝的基本原则有哪几条, 请至少写出其中5条原则。
57.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有很多种类, 请至少写出其中5类污染物。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综合工程
我国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相对较晚,相比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建立比较成熟规范的认证制度。目前国际上工程专业认证已经由单一国家的认证制度向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互认发展演变。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目前工程教育领域内公认的认证标准,目前已经扩展到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太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我国也可望在2013年前后正式加入该组织。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已经使得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2006年。专业认证工作的目的是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参加认证试点的专业点均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在相关领域中居国内领先地位的专业。2007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18所高校参与开始着手研究和试点“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参与华盛顿协议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认证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初稿。2012年,根据前期试点的经验,开展了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修订工作。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内信息通信类知名高校,七十年来为国内信息通信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应用人才,享有中国信息通信人才“黄埔”的美名。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求,在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十二五”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启动了以通信工程专业申请加入专业认证的工作,并预定于2012年10月接受包括华盛顿条约组织观察员在内的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本文主要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针对专业认证等开展的综合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工作,包括整合现有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资源,优化和完善学生实践性教学工作,以及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密集和对实践性要求高的领域,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教学实验室为基地的实验教学,以科研实验室为基地的科研工程训练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基地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及在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所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石,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段上从大学一年级一直覆盖到四年级,从知识结构上从通识基础课程一直延伸专业课程,从实验实践空间上从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构建了“通识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4+2”不同层次又紧密联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是南京邮电大学的优势专业,依托了传统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实验平台,师资和综合力量较强。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设备制造商如中兴、华为、阿郎、摩托罗拉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些都为包括通信工程在内的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条件保障。
“4+2”实践教学机制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本科教学一等奖等许多丰硕成果,培养的学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内涵也有着新的变化。南京邮电大学结合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梳理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的训练阶段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性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处行业的特点,在本科通识基础的个别训练环节,如金工实习和工程制图等方面较为薄弱。鉴于这些不足,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包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开展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并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成为共识。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1.目标与定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以往的本科教学评估有着很大的差别,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具体的专业,而不是学校和院系,而其受益面则涵盖了包括学生、雇主、更高级别的教育机构、政府部分和社会公众等。因此,从专业认证条件建设环节考虑,重点是研究适应专业认证需要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支撑平台和环境。综合训练中心是实施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基地,是满足本科生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基础和专业实验以及各种创新竞赛活动的教学基地。
根据南京郵电大学总体办学目标和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纲要的需求,我们把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定位为: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及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强势专业,通过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与强势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中心的建设目标突出了以下思路:(1)建立完善中心的师资力量。除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人员外,将优势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中青年学术骨干聘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的训练计划提供保障。(2)将优势学科中的科学研究问题、科技开发内容通过指导教师合理的任务分割,将适合于学生科技训练的工作转移到中心,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中心训练方式进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3)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完善和先进的信息通信综合训练环境和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得到学科和专业的各项训练,为新兴战略发展方向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结合南京邮电大学与国家信息通信行业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在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时引入企业的参与。
2.建设思路。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的特点,梳理了中心的建设思路:即在建设水平上突出先进性,在建设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综合性,在管理上强调开放性。把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心建设思路主要特点包括:
(1)突出先进性,体现前瞻性。中心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建设水平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能力而非分数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2)强调针对性,体现成效性。中心对实验实践内容更加强调针对性,注重实验教学改革,训练内容、实验大纲、训练计划、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仅符合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也符合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三网融合等新兴战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验实践和工程训练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得经过实验中心训练后的学生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3)强调综合性,体现融合性。中心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具备综合性。体现出不同学科与专业优质资源的融合,中心的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根据统一规划把新的平台有机地进行整合,搭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的先进实验平台与环境,同时也是集实验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实习、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和成果转化等综合在一个平台上,有效地提高了平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4)强调开放性,体现服务性。中心将采用全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校内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开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本地区其他高校学生开放。以我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优势为依托,辐射其他高校的信息通信类专业,为其他高校提供服务。进一步地,中心还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如提供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急需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其应用、三网融合、智能终端及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训等。
三、实施与探索
1.平台建设。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实验平台的建设投入大、更新快,仅依靠学校自身的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站在信息通信全局规划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建设经费来源和渠道,通过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央地方专项实验室建设、学校自筹和校企共建等多种模式,持续加大中心建设的投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通信工程训练中心,给出了综合训练中心4个层次的训练平台结构示意。
2.内容建设。按照强化资源整合、实现提档升级、推进共建共享为导向的建设要求,我们在综合训练中心的内容建设中突出了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和统一规划,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创新训练和应用训练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平台提供支撑,为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从基础、专业、创新到综合能力训练的完整平台。
中心充分利用了高水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资源,在完善的基础和专业训练基础上,支持形式多样的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如专业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和原始创新训练计划等,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心每年度开设的实验室开放项目100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300多项,大学生原始创新训练项目数百项。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重分数轻动手的现象,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标兵”的评选和树立榜样,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热情,引领和激励每一个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将其纳入培养计划,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投入、有场地保证、有优秀的师资指导,以大学生实践与科研创新中心作为创新成果和创新源泉聚集地,扩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企业奖学金、企业冠名学科竞赛等多方面筹集经费,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能得到不断增强。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之一,2010年7月在“信息通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框架下成立学生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小组,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也于此时同时启动。有别于其他各层面的科技训练或竞赛,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的所有项目全部都是学生原创性作品,中心组织了校内外专家组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助工作,项目的实施以原始创新的专利、论文等作为主要成果。计划实施三年来,覆盖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达到100%,其他专业学生达到60%。
学校配套制定了相关文件根据学生的竞赛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推荐研究生加分、竞赛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从多年的学科竞赛活动中教师们也摸索出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参加竞赛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依靠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力量去组织、指导新一轮的竞赛活动,以此既锻炼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将教师从初步的遴选、甄别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良好互动。近三年仅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获得国际级奖项12人次,国家级奖项50人次,省级奖项89人次。
从2006级学生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自主化个性学分10分,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各类课外活动。通过自主化个性学分的完成,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推荐阅读:
机械设计工程师10-05
机械工程师招聘10-12
机械工程师必备知识11-07
机械工程师的求职简历10-06
机械工程师面试测试题06-01
评助理机械工程师工作总结06-07
机械工程结业论文05-27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06-09
中国机械工程市场09-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