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共10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1

初读之前,我对穆斯林了解甚少,只知道回族不吃猪肉,戴着一顶医务室似的白帽。在读期间,我深深地被霍达女士独具匠心描写的情节所动,甚至我仿佛置身其中。半夜时分,倦意不知不觉的到来,我依然爱不释手,实在看不下去才就此罢休。我感慨穆斯林的文化信仰之高,钦佩穆斯林人民在中国留下足迹的智慧,然而更令我魂牵梦绕的是韩子奇一家的曲折情感和其女韩新月与楚雁潮的艰难的爱情。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闭目遐想,心中出现了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更是命运的长河。

一个青年女作家竟能将人物的形象,感情世界和环境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就如同眼前上演了一幕幕的动景,使我无法为外面世界的事分心,着实值得我敬仰。书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韩子奇强大的意志力,在《玉殇》一章中韩子奇的师傅梁亦清完成作品时突然猝死,导致家破人亡,韩子奇便怀着师傅的遗愿改投仇人门下,过着艰苦的寄人篱下的生活,每天吃糠咽菜如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般发奋图强,使自己的双翼一日日丰满,终于他抓住机会脱离并继承了其师衣钵。我结合着自己思考着这是他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次磨练,后来他在生意场上游刃有余一举夺下玉王的称号。若不是强大的意志力驱使着他,至今可能还是为他人默默无闻拉梨的小奇子。

现实使他尝过非人人都有过的经历,从而成为人人皆知的玉器大师,谁的人生会平平淡淡?在我看来谁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并敢于坚持,成功的黎明才会眷顾他昨日夕阳留下的脚步。在《玉游》中韩子奇为躲避二战逃亡欧洲,期间与妻妹生死相依互生情愫,新月的降世打破了北平一家的宁静。法西斯灭亡了,韩子奇回到了久逢重别的北平,新月随着二人来到陌生的家,却受到妈妈(姨母)的冷视和不公平对待。那时的我敏感觉得孩子不应该受到上一辈的恩怨,还好的是韩子奇把新月当成了他余后的全部,哥哥天星十分的爱护妹妹,让妹妹平安快乐的长大成人。在《月落》中,新月的命运一下子从美好跌到了深渊,这让我的心情变得紧张不安起来。新月考到北大,遇见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人,她的班主任雁潮。在二人相处期间,他感受到了这个姑娘心灵的纯洁,为人朴素,善解人意,主要和他的理想相契合,于是默默的关注着她,所谓日久生情,但他将他的情感不如说爱情隐藏在他心里,不敢跨越师生之情之上,知道她生病即将离世之前才吐露心声。我同情她,不,同情这个词是对她的侮辱。

我痛恨天公如此不公,让才华横溢的少女变成病房中的病人任由手术器具去折磨她,不知病魔何时将她带离这个世界。与此同时,我敬佩楚雁潮对她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我又埋怨他不能真实的表达他的情感。总之,不管如何,新月的人生后路虽悲凉却又获得了生命尽头的完美,她得到了楚雁潮的爱情,正是短短的,缓缓来迟的爱情让新月重新点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和鼓励。我不想说,新月还是离开了我们。梁君璧深受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遵守汉回不通婚的规定,阻碍着两人真挚的爱情发展,在作者笔下的梁君璧的形象十分深刻,可以说是高贵的泼妇却不失华贵。她和韩子奇是在患难情况下成为夫妻,她绝对不懂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就像火一样,不论是那熊熊燃烧的煤块还是树枝,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芒!她和楚雁潮的爱情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他们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现实中的人们很少有这样精致纯洁的爱情,大雁如此,人何以堪。韩子奇和新月的父女之情抒发的精韧至微,撼天动地,最后思念成疾,逝去我认为《穆斯林的葬礼》从悲剧美的角度达到了一定完美的程度,甚至现在读完仍然不释于怀就因为它具有悲剧美的感化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2

不过读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个同学会这么着迷。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学奖的殊荣,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轻快安静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时候去读,都可以唤起那种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生活,关于家人,最干净的记忆,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话的年纪。

书里面的主角应该是韩子奇和韩新月父女,全书又分别以这两个人为主线,两头并进,不同的两个系列,交叉分布,读者的时候,常有时空交错之感。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历史背景对于故事的演进有很大影响,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仍旧是美好的爱情,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下,截然不同的爱情。

韩子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儿子天星,后来和梁冰玉在伦敦避难的时候,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最终有了女儿韩新月。当战争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梁冰玉把女儿留在家中,独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韩新月的爱情,她和他年轻的大学班主任在彼此相处中,互生爱慕。几乎所有凄美的爱情会遭遇的,他们都有,双方父母的反对,反动的社会风俗,可惜的是这些爱情最终没有一一个抗争或者妥协的悲剧结束,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的新月,因为先天心脏病,未曾开放便已经凋谢。如果说,全书的高潮是新月离开的时候,我想作者达到了这个目的,看着一个曾经那么鲜活的的女孩,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人会不动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00字 篇3

第一次,这么快看完了一本四五十万字的书,虽然不是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礼》,却又一次将自己深深的融入其中,细腻的文字、纯朴的情感、凄美的故事……看完了,全身绷紧的神经得以松弛,却仍然是欲罢不能。闭上眼,脑海还停留着里面的影像,我再次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让我碰撞到了生命的美丽!着实让我触动的一个人——卢医生,可畏更可亲可敬!像母亲一样呵护着脆弱而坚强的韩新月。以下是她对韩新月所讲的一段关于莪菲莉亚的话:“我觉得这个莪菲莉亚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么爱哈姆雷特,却连表达的勇气都没有,只会说,‘嗯,殿下’,面对宫廷里的阴谋和哈姆雷特的悲剧,她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莎翁对她的结局无计可施,就让她疯,让她死,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别致,漂在明镜似的水上,头戴奇异的花环:毛茛,荨麻,雏菊,长颈兰,轻轻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诗意,很美,可是,这美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不能欣赏这病态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这样激动人心的鼓舞韩新月的一番话,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临生死早看似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医生之口,她对美的定义是那么不容置喙,她是那样的坚定心中的理想,坚定着对生命的美的定义!

正所谓“朝如青丝暮成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总是附加在生命上,无从抗拒也无从躲避,可当这种自然规律落在这样一个清新可人、聪慧热情和温柔善良的纯真少女身上的时候,我是那样的难以接受。她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对绚烂生命的渴望,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被她的纯真和热情所打动,依然无情地带她走进了穆斯林的葬礼!同时令我潸然泪下的就是这段唯美而刻骨的爱情——楚雁潮和韩新月。他们相遇在北大,他们是师生关系,但是相同的热爱与梦想让他们越走越近。可是梦想还没开始启航,就要戛然而止。风湿性心脏病即将将她如花一样的生命送到了穆斯林的终点,楚雁潮的隐隐的爱被病魔催生并迸射出惊人的火花,他无法面对失去她的痛苦。于是他在病榻前终于向她表白。对于一个十九岁的少女而言,爱情究竟为何物?他也许并不完全明了,但是他能清晰的感受到那股来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唤,似乎早已注定了一切。我想,能相爱也是美丽的,不论结果怎样,真的,能相爱,就是美丽的……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飘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 篇4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再鼓起足够的勇气再次翻开它,这本书好像比以前沉重了,我的心也从此变了重量,因为里面又多装了一个故事,一段有关玉与月的人生。

梁冰玉最后还是回来了,带着满怀的悲怆。谁又知道,依旧生活在五间倒座里的,他早已认不出来的家人给她呈现的过往会叫她如何的揪心。她老了,该属于她的已经不再属于她了。

年轻,可爱,单纯而且善良的新月,这个生日只比我早一天的女孩,我为她留了最多的眼泪。她的身世,她所经历的无法言说的委屈,她的一病不起,她那弥足珍贵却不能再续的爱情,她短暂的生命和她应该得到却没能得到、已经得到却有失去的所有一切。我不只一次的像她哥哥天星一样悲叹???这孩子,太苦了,太苦了???但她也是幸福的,有那么多爱她的人??视她如命的爸爸,用真心疼她的姑妈,哥哥,朋友,同学,深情并痛苦地给她爱情的楚老师,还有后来把博雅宅堵得水泄不通的前来送葬的穆斯林。

我生日那天也有新月,但我没有想过,它曾那样凄美过。

霍达这篇用血泪著成的巨作,给了我太多的思考了:关于神圣的信仰和恪守的礼数,关于财富和生命,关于得与失,关于漂泊与乡情,关于等待与背叛,关于面对与逃避,关于隐瞒和真相,关于时代与命运??还有最让我敏感的,是关于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是奥立佛至死还紧拥的像红玛瑙一样的玫瑰,是玉儿和韩子奇在异国纷纭战火中的结合,是天星在知道真相以后为容姑娘淋的那场大雨,是楚雁潮送给新月的巴西木和只属于他们的提琴曲《梁祝》???和那个充满悲剧的时代相比,真爱是那么的珍贵、美好,美得让人忘掉理智,不顾阻挠,跨越生命和宗教伦理的界限,却又美得让人肝肠寸断。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 篇5

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的凄惨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梦想。她是美丽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静好,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的妙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但命运不会永远眷顾于她,美丽的花朵还未绽放,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母亲,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双重阻挡下新月仍然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灵魂中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样,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至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抵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风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6

不用去查作者的生平便能猜出,她必然是女性,穆斯林,北京人,且是玉器业内人士。

自传性质的小说也有很成功的。但此书一看便是。。。。

在这部小说里,穆斯林只是画布背景,换幅别的也没什么区别。

苏曼殊至少还曾写过“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书中的玉器行也类似。

核心情节都与信仰或行业无关。

突然而起的昏厥、受伤、疾病、死亡,都表明了作者情节构造的无力。

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源自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什么翻译鲁迅更是标准的中学生文青情怀。与回民家庭、经商家庭、玉器行家庭背景无关。

决定全小说的重要情节转折,都是世俗人情而已。

韩子奇与冰儿相好,首先是大房不能容得丈夫出轨,再次是丈夫与自己亲妹相好更添刺激,最后才是“再说了,古兰经也说了不可同娶姐妹二人”。

韩子奇感到的为难与愧疚,首先是无法与发妻交代,然后是为了那安逸的世俗生活,又转投发妻怀抱,任由冰儿出走。如果真感愧对真主,一开始为何无愧疚?临终写到愧对真主,愧不愧又怎么样呢,反正就是死了而已,与剧情无关。穆斯林不是可以取四个老婆吗?但是要对四个老婆平等相待。这怎么没写呢?对冰儿有愧吗?有愧又怎样,隔了那么多年才想去打听一下下落,信被天星烧了,烧了也就烧了。

男女主人公的恋爱被阻,是源于母亲的强势控制欲,觉得师生之恋有伤风化,教门相隔正好是个拉来用的现成借口而已。作者啊,你这样写有辱信仰啊?

女主出殡,男主去“试坑”,其实现场除了哥嫂,别人都不知道男主是汉人。作者自己放弃了信仰冲突的情节。

看看伟大的小说,《复活》、《巴黎圣母院》,信仰是怎样地改变人的生命,改变人的命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7

纵横梁冰玉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她与其他人不同,她是一个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者,而这种思想也致使她不被世人理解,多次踏上漂泊他乡的路途,走完了她的痛苦,孤独、思念的一声,或许这是众多理想主义者命运的真实写照。

再说韩新月,即梁冰玉与韩子奇的女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一轮圆月升起之时,所以取名为新月,相比较而言,她的一声虽然短暂却也十分幸运,父亲韩子奇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接受和她的母亲梁冰玉一样的高等教育,可能她到死也不知道父亲为了她上大学,将自己真爱的一批玉器交给了排斥她上学的梁君璧。她的亲生母亲梁冰立虽然不能伴他左右,见证她的成长,却在这个异乡每个新月升起的夜晚深深地思念着她,心里期盼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而她的哥哥天星及嫂子也时刻为她着想。除了梁君璧在众人的呵护忠,她成长为一个少女兵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她的大学老师楚雁潮。不幸的是,最终因梁君璧的强烈反对及心脏病发作,她在等待着楚雁潮的美好期盼中死去了,流出了痛苦的眼泪。而楚雁潮因大雪造成的交通问题没有见到她的最后一面。她爱着身边所有的人,思念着她的母亲,她甚至也没有怨过梁君璧,她心中充满的只是不解。

我想,她死去的那一刻一定想着她的楚老师和她的母亲。她将父亲交给了哥哥嫂子照顾,自己痛苦地死去了。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使般的新月,这正代表了作者心中一个美好的期望,而她的红颜薄命却代表了美好的逝去。或许,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楚雁潮,韩新月的大学老师,亦是韩新月最崇拜和最爱的人。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性情爽朗,用情专一,全心全意地爱着韩新月,不顾学校别有用心的学生的流言蜚语,不顾梁君璧的强烈反对。

在这段倾城的爱情中,他全心全意地付出。甜蜜的时光的确是有的,因为韩新月也真诚的爱着他,然而痛苦是远远大于甜蜜的。

这段爱情使他们二人同时痛苦地煎熬着,在新月钱生前,他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因此,在新月的葬礼上,他在众人的阻扰下,为新月试坑——试坑是穆斯林葬礼的一个习俗,即死者的家属跳入坟墓为死者感受坟墓的舒适度。而他在葬礼后终日在新月的坟前用小提琴演奏者《梁祝》,似乎在诉说这什么,怀念着什么……就这样孤独终老。

韩天星,即韩新月的哥哥梁君璧和韩子奇的儿子,他同他的父亲一样隐忍,于是这种性格也奠定了他平庸而悲剧的一生。他很爱他的妹妹韩新月,对他而言,韩新月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天使,而他对他的父亲母亲有着复杂交织的情感。在我看来,他是一生中唯一属于自己快乐的经历就是他的第一次爱情,而这段爱情最终被他那工于心计的母亲毁灭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8

玉,是财富,是身份,是地位,虽然美得耀眼,却是易碎的。

月,纯洁,善良,明净,悠悠的挂在深邃的天空,静静的聆听着人世间的爱恨情愁。

韩新月,韩子奇,楚雁潮,梁君璧,梁冰玉,他们每个人都想追求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却都有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记得在我把这本书看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我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葬去的究竟是什么呢?

无疑,作为穆斯林的梁君璧虔诚的信仰伊-兰教,可就是这份虔诚葬送了她周围所有亲人的幸福。她是不幸的,时代的原因使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她永远不会明白那种炽烈的爱情,所以,当她面对自己的妹妹冰玉和自己的丈夫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儿时,她想不到,也无法理解,她想的更多的是对社会伦理的背叛,是对自己所虔诚信仰的宗教的亵渎!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9

在读完《穆斯林的葬礼》以后,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本书中为我们展现这个家族中的几段爱情,或平淡、或短暂、或浓烈、或高尚。

这几段爱情贯穿了这个家族的三代人,爱情让这个家族的人员之间产生了无法说清的爱恨情仇,但维系这个家庭存在的似乎只有责任、名誉和对真主的信仰,但当书中主人公韩子奇生命的尽头来临,爱情、仇恨似乎慢慢变淡,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回忆,这时候穆斯林的信仰会让他平静,这时候家人会真心地希望亡人赎清人世间罪过、祝福亡人能够进入天园远离苦痛。

但这几段爱情却值得我们去回顾和认识,这其中夹杂的人性不同,产生的鲜明对比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书中最早为我们展现的是梁君璧和韩子奇之间的结合,他们的结合缘于家族的没落,缘于韩子奇和玉的缘分,也缘于穆斯林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友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族赖以生存的奇珍斋的梁君璧独自挑起养家的责任,在韩子奇回来重振家业时找到了依靠的肩膀,于是不奢望什么婚礼仪式便心甘情愿地与之结合,希望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洗刷父亲和梁家的屈辱,共同把日子过下去。

而梁子奇呢,因为想要报答师傅的养育之恩,报答师傅的传授技艺之恩,也为了满足自己对玉的痴迷,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而接受了梁君璧的感情,希望与之重振奇珍斋,希望九泉之下的师傅能够安心。

这样的爱情更多的是兄妹情结,是合伙过日子,在之后的生活中,两人对对方的兴趣并不理解,感情逐渐疏远,但却不觉得苦恼,因为他们扮演的只是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角色,两人并没有深入的交流,只需要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

在韩子奇离家十年后归来,梁君璧对其展现的体贴和温情只不过是尽到了为人妻的责任,因为她又有了主心骨,又有了依靠,只要丈夫能体谅他,给她温情,她也会回馈以十足的温柔。

但当她得知丈夫和自己的妹妹在国外结合,她便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从这以后她便和丈夫永远地疏离了,从这以后她只看重这个家的门面和名誉,只关心儿子的生活,也因如此,虽然对她妹妹还有一点儿姐妹情谊,她也完全被自己的“理智”,被《古兰经》的训示,被世俗的眼光拉了回来,必须要把妹妹赶走,让这件事泯灭,不让这件事影响自己的脸面和家庭的名誉。

而梁君璧儿子的婚姻也是由这位极其虔诚的穆斯林一手掌控的,在她的干涉之下,儿子韩天星与容桂芬之间短暂的爱情夭折,只因她觉得容桂芬的家庭背景配不上他们韩家,好不容易在感情上有所收获的天星在这一阻挠之下就与容桂芬断了联系,倔强的两个人都不肯拉下脸面去问问对方原因,都简单得认为对方因为看不起自己而不再和自己交往,于是两个人永远地错过了,就算天星最后得知真相,内心极其痛苦却没有去挽回、去解释,只因他已经和妹妹的同学陈淑彦结婚。

他永远地隐藏了这个秘密,虽然内心怨恨但也没有去和母亲争吵,似乎就此认命,也因为自己要承担作为人夫的责任,但他这不善表露内心情感的个性让妻子的感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和妻子之间永远只有平淡的、基于日常生活的交流。

而妻子呢,原以为自己和新月的感情之深,和婆婆的亲密无间会让天星真正爱上她,能够给予她作为一个女人需要的爱情的滋润和甜蜜,但她却始终摸不透丈夫的心,只能尽到自己身为人妻的责任,为其生儿育女。所以她在见到楚雁潮对新月的深情以后对着新月的遗体说了一句:“你活得值啊!”这是对新月的羡慕,也是对自己感情生活的缺失所表达出来的无人知晓的遗憾与呐喊。

对于对自己感情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的韩子奇而言,在去英国之前从未真正爱过,而在梁君玉向他坦露心声之后,意识到自己对玉儿是有感情的,但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前由于自己的婚姻和两人之间兄妹的身份而不去深入、不去涉及。但当战火把他和玉儿两人紧紧相连,两人相互依赖的时候,他又一次接受了玉儿的感情,也因此帮助玉儿走出了感情的桎梏。

而这段爱情对于受过高等教育但感情屡次受挫的梁冰玉而言是一棵救命稻草,帮助她重新勇敢地面对生活。

玉儿在燕大与杨琛短暂的爱情是年少的懵懂无知,是被他潇洒的外表所迷惑,最后因为发现了他卑劣的内心而深受欺骗,加上战火的蔓延和党派的斗争让她无心继续完成学业,在奇哥哥为保护藏品离开中国的时候偷偷地跟了出去,去了伦敦,去了牛津大学,也遇到一个愿意为他付出的男人-奥立佛。

奥立佛为她默默地无私奉献,关心爱护,在表白遭拒之后还继续一如既往待她,等待她接受他的爱情,但冰玉摆脱不了上一段感情的阴影怕再一次被欺骗而一直无法接受,也对奥立佛一直感到愧疚,但就在冰玉想要对奥立佛好一点,特意在圣诞前夕烧了几个中国菜等他回来吃的时候,奥立佛却被战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让冰玉对他更加愧疚,对自己的感情更加疑惑,甚至导致她卧病在床,直到她向韩子奇伸出希望援助之手,直到韩子奇坚强的富有男子气概的臂膀温暖了她之后,她才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对于自己和姐姐的丈夫结合的事她虽然有过愧疚,但还是勇敢地面对了自己和韩子奇的爱情,她认为真爱是无可抵挡的,既然战争让他们两个走到了一起,既然姐姐和韩子奇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结合就没有错。但在强烈的思乡、思家情怀引领下,他们两个在战争结束之后还是回到了博雅宅,她虽然害怕,但姐妹情让她勇敢地回到十年前的家,天真地以为战争会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但她错了,她和韩子奇的结合注定了姐妹之间永远的隔阂。姐姐的冷漠和仇恨,韩子奇的懦弱与动摇让她的爱熄灭了,她不愿为守护这份爱而遭受屈辱,也不愿为守护在女儿身边而任姐姐摆布,她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做任何人的附属品,于是她又一次逃离这个让她感受不到爱的家,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勇敢面对自己选择的人生。

她的爱是勇敢的、有尊严的,不为任何俗世的偏见所累,但要求两人之间是坦诚的,没有任何欺骗的。而韩子奇的爱是被动的,他的事业永远排在爱情面前,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名誉和责任。

与上面的爱情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最纯洁、最理想化的爱情,也就是梁冰玉的女儿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了。新月和冰玉一样聪颖,一样考上了北京大学,也同样认为爱情是不受任何人约束的,是自发的、天然的、无条件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当她和楚老师之间的爱情受到梁君璧“妈妈”强烈反对的时候,她很惊讶,很困惑,当母亲说出“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可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的时候她脆弱的心脏又一次受到强烈的冲击,她一直以来困惑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为何那么疏远,不像照片上那么亲密无间,她一直以来和母亲小心相处、如履薄冰,但一直换不来母亲对她的爱。

她曾想以上学为由逃离这个家,逃离这个家中她所不知道的隔阂,但由于爸爸的一次受伤,让她陷入了病痛,让她无缘再进入大学,让她回到母亲的视线之中,让她继续经受着内心的煎熬与困惑。但她也由此得到了楚老师的爱,他们之间的爱是纯洁的,是美好的,是两人由于相同的事业爱好相互吸引、相互欣赏而引发的。

促使楚老师向新月表白的是新月的特殊病情,是新月的不久于人世。楚老师抛开老师与学生的芥蒂与偏见,勇敢地向韩新月表达了他的爱,他希望自己对她浓烈的爱和两人共同的事业追求能支撑她活下去,能鼓励她战胜病魔。

但他最终没能拯救新月,由于新月母亲的阻隔、由于周围的人的无意干扰、由于新月的复杂身世,新月在一再的刺激下不得不走向生命的结尾,没能等到见楚老师最后一面就不甘心地离开了人世,而楚雁潮无能为力,只能让自己的心随着新月而去,让自己的爱随着新月离开,自己在人世间只能依靠对两人都热爱着的那份事业的执着和自己对新月无尽的怀念继续走下去,他的爱是“不将就”的爱情,这份爱有如梁祝,一样的深沉、无私、动人心弦,也一样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这几段具有代表性的爱情似乎很平凡,真实得存在于生活之中,梁君壁和韩子奇之间以及韩天星和陈淑彦之间那平淡、注重责任感的夫妻感情,梁君玉和韩子奇间那在困难贫乏中生出的惺惺相惜、相互支撑的爱情,还有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那相互欣赏、爱慕而又能相互表达对对方强烈感情的不将就的爱情。

我们都熟悉这几类爱情,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份对自己想象中爱情的期待,我们对爱情的看法也会因人而异,因此很难去评断哪一种爱情更加高尚、更加值得去追寻。但是有些东西是明确的,那就是爱情是没有任何目的的,爱情不是施舍、怜悯或是其他任何一种感情,爱情也没有理由让任何人卑微地活着。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勇敢、无私地去给予、去奉献,也希望你爱的人也同样能够爱你,愿意为你付出,那么这份爱情就值得你们珍惜直到老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 篇10

《穆斯林的葬礼》——很早就被这个书名吸引,知道这肯定是个“很好很强大”的作品。着手开卷阅读却是因为此书是我计划中一个必读的任务。故事在两个年代穿插进行,一是抗战前后的民国时期,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并且大都来源于真实的曾经的生活。下面这段文字是该书的官方总结:“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个总结真是太官方了,官方得都有点儿“中央”了。

在这个高度概括的鲜明旗帜下,俺再总结一个“地方”的哈。头几章中,作者除交代故事主线外,还对中国穆斯林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民国年间老北京的风貌,韵味甚至风味食品都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对老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内行专业的描述直让我想飞回北京,甚至是飞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直接前往几十年前的那个东来顺。除去对贯穿始终的对玉器行当的精深讲述外,这些对文中各行业的细节描述,也如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一般。看过后就是一个字儿:赞!不过读到中后部分时,本读者确实也因为八十年代主流文学特有的带一点儿说教,并且啥事都有点儿小煽情的讲话方式而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儿小乏味。这大概是因为本人历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一些小男、小女、小情感,小悲伤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小乏味并不能拦着我喜爱这部巨着。并且,看到后面几章时,先前的那一点点儿小乏味也自己个儿消失了。

这出悲剧在最后几个章节真可谓是越演越悲,悲得连作者在写她的时候都止不住泪水,心绞痛一次次发作……本人属于那种看恐怖片都能看乐看开心的类型,而《穆斯林的葬礼》令我这样的人员都几度眼睛湿润。倒不是说这部作品擅长“赚取”眼泪,而是所有读过她的人都会被她触到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并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变换,意识形态的更迭,都不会被丝毫改变。

上一篇:最佳饮料白开水说明文下一篇:书记在学生军训阅兵式上的讲话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