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全面小康上(推荐9篇)
红军镇中心学校祝德存
(一)可取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并运用知识,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改变了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因而,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法,对于重点和主干知识,要放手交给学生,使之探究和发现知识,把验证教学变为过程教学,加深学生印象;而对于非主干知识,则毋需过于纠缠,以便顺利完成教学进度。
(2)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达到教学目的(3)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 利用鲜活、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源,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4)让学生动手、动脑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底层的三十年变化,真实反映我镇的具体情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要多举事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小康状况。可用图表、数字、图片等;更要突出全面小康,让学生展开想像,设想全面小康社会的状况。感受全面小康社会的远景。达到学生进一步懂得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深刻地认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目标。
(2).如何锻炼学生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016 年, 是我国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2015 年10 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对《建议》作说明时指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制定和实施好《建议》,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 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建议》中明确而系统地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 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 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 发展远程教育,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 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党中央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 为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十三五时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绘制了蓝图, 指明了方向。
外出打工发现“开水”的商机
李保良是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民,从小学了些木工手艺,但在家无用武之地。于是在1991年7月,为了赚钱还结婚时欠的债,他辞别妻儿来到上海市金山区的兴塔镇帮人搞装潢。三年后,他还清了欠款,手中也有了些积累,开始琢磨自己做生意当老板。可几年下来,他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又背上了5000元的债。没办法,为了还债,他把妻子也叫到了上海打工。
一天,找工作找得心烦意乱的李保良,想找个人聊聊天,便来到枫泾镇的一个朋友家。朋友忙着给李保良拿水果、泡茶,可是三个暖水瓶都投有开水,朋友不好意思地说:“你看,早上一忙,把烧开水的事给忘了,现在要泡壶茶给你喝都没办法,要是像以前一样有一个‘老虎灶’烧卖开水的该多好。”
原来,“老虎灶”就是旧上海专门烧开水卖的场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那时一二分钱一暖瓶,生意不错,现在早没了,只能到“历史陈列馆”才能看到“老虎灶”了。
从朋友家里出来,李保良一路想着“老虎灶”卖开水的事,现在的人工作很忙,早出晚归,忘记烧开水的事是常有的,如果自己能开间开水坊卖开水,收一毛钱一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呀。一毛钱生意做起来也有学问,接下来一连几天,李保良对住地周围的打工者进行调查,他们都表示如果有一毛钱一瓶的开水卖肯定买,因为他们自己烧瓶开水,水、电或煤气费加起来远不止一毛钱,有自己烧水的费用和时间,完全可以买到二三瓶开水。有了这个调查后,李保良卖开水的信心更大了。
打听到了浙江宁波有家工厂生产多功能热水炉设备后,李保赶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借到了4000多元钱,立刻赶了去。
2003年8月,李保良的开水坊在自己租住的农民街正式开业。因为价钱实在便宜,所以附近居住的打工者都乐意来买,他们都说李保良做了件太好事。月底李保良一算账,净赚300多元,看来这一毛钱的生意还真赚钱。
“一毛钱开水”在打工者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没多长时间,就连距离远的人们也都来买开水。可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来买开水的人逐渐少了许多,李保良很纳闷,附近也没有第二家卖开水的,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他问了一位以前常来买开水的大婶,大婶就说他“小伙子做生意要诚实,不能偷工减料。你最近烧的水都不开,是不是为了节省柴火费?”李保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嫌我的水没烧开,可是每天柴火并没有少烧,是什么原因水没有烧开呢?
李保良对自己烧水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并不时地用温度计量—下烧出来的水,果真只有90度左右,不够开。李保良给厂家打了电话咨询,才知道水烧不开的原因主要是压力,经过努力,烧不开水的毛病终于解决了,买开水的人又排起了长队。
可不久李保良的开水又出了问题。不少人反映他烧的开水有很重的锅炉味,泡出来的茶都要变味,白开水根本就不能喝。李保良想可能是锅炉长时间一直在烧,没有清洗过的原因。
为此,李保良提前—个星期告诉人们,下个星期的某个时间清洗开水炉。开水炉清洗好班后,那股浓重的锅炉味再也没有了。从此以后,李保良给自己定了个规定,每两个月清洗一次开水炉,这样就可以保证烧出来的开水没有异味。
有一段时间,电视里经常播一家纯净水的广告,广告中说现在的自来水有许多杂质、被污染等情况。买开水的人又有了这种担心。为此,李保良又去自来水公司买了一套净水过滤装置接到自家的水龙头上。自来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后,买开水的人越发信任李保良,他的开水销量也逐步攀升,平均一天能卖出1000多瓶。
“小生意”带我奔小康
同年12月的一天早上,李保良像往常一样正在烧开水,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最后掏出一张名片递上来说:“你以后每天早上6点之前,送100瓶开水到我店里,价格翻一倍给你。要是不够我再叫你送,每个月底和你结账。”
李保良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找上门,他接过名片一看,原来这中年男子是枫泾镇新纪元大酒店的老板。他说酒店要专门请一个人烧开水,工资成本算下来比买开水贵一倍还不止,所以当他听到有卖一毛钱一瓶的开水后,专程到李保良的开水坊一看究竟。
就这样,李保良的开水坊接到了第一单外送开水的业务。以后每天6点之前,李保良都用三轮车把开水送到一里外的新世纪大酒店,一个月能赚六七百元。
受此启发,李保良开始有目的地出去联系客户了李保良先请老乡拟了份外送开水的协议书,开水送到时,让负责人签字认可,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耍赖的事。做好这些准备后,李保良开始到枫泾工业园的—些厂里谈业务。
此次李保良信心十足,因为一般工厂里都不供应开水。果然,他又谈成了几家建筑公司、服装厂和电子厂的业务,每家都在100瓶以上。这样李保良的开水坊每天都在满负荷地运作,连在服装厂打工的妻子也回来帮他。
现在,单是请李保良固定送开水的单位就有6家,每个月开水坊净赚5000元。李保良还打算,在2004年底买一辆小货车,这样他的开水就可以送得更快、更多、更远。
(提 纲)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指标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产业聚集区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新农村建设统计监测体系等考核评价的内容,在年初,县政府已责成统计部门把有关指标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已下达到各有关部门,现在已到年底,各单位要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为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因此,搞好今年的统计监测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为此我特别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单位承担的的目标任务,事关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负责人,一定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要抓紧盯牢,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县统计部门搞好的沟通和协调,按照刘县长在年初的要求,我们各项指标都要在全市争第一,只有各部门指标数值在全市名列前茅了,全县的主要经济指标才能走在全市前列,才能争取第一。目标即已确定,领导就是关键,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年终岁尾,各单位工作头绪多,各项工作都到了归纳总结的时候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另一方面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建设小康是党中央提出的中心任务,市委八次党代会号召全市人民“靠正气实干,促科学发展,为提前全面小康团结奋斗”。充分说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对小康进程进行监测,使县委、县政府及时了解进度、掌握情况,一边采取相应的措施,意义非常深远,因此各单位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小康建设顺利进行。
三、齐心协力,争取完胜
建设小康社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项指标达到了标准值,才算是实现了小康,市委要求我们提前五年,即到2015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很大。在小康监测指标体系中,涉及我们很多部门,如果有一个单位完不成任务,那么就不能得满分,就不能被认定为全面实现小康。因此,各单位要有顾全大局观念,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全面小康“村比西棘荡,书记学钟佰均”比学竞赛正式启动,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示范班同时开班。在这里,我谨代表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向全体学员表示热烈地欢迎,对你们长期奉献在基层、为推进全面小康所做出的辛勤劳动和积极贡献表示诚挚的慰问!
刚才,对全市开展“全面小康村比西棘荡,强村富民书记学钟佰均”比学竞赛通知进行了解读。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498万人口当中,360万是农村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我市的全面小康。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市委开展了“全面小康村比西棘荡,强村富民书记学钟佰均”比学竞赛活动,这是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座的各位,是我市全面小康走在前、强村富民走在前的优秀书记,是全市1427名村书记的先进代表。今天,把你们集中起来,既是开
— 1 — 展比学竞赛的动员,又是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领头人的培训,请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到比学竞赛中。
农村建设全面小康,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有一支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做群众工作能力强、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共同致富的 “双强双带”型的优秀村书记队伍,省内外很多先进村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赣榆县柘汪镇西棘荡村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钟佰均。今年4月20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到西棘荡村进行调研时指出,“在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钟佰均书记是一面旗臶;在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西棘荡村党委是一面旗臶。”并强调“作为农村党建示范典型,西棘荡村有特色、有形式、有内容,很有„看相‟,在面上要好好地学习推广。”今天培训班的举办,就是贯彻落实祁部长要求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比学竞赛的第一声擂鼓。等会儿培训班的第一课,就是由钟佰均书记来给大家讲讲加快全面小康、加快强村富民的经验做法。这次培训班后,我们将把钟书记的讲课视频,通过先锋频道播放,组织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收看。
农村建设全面小康,上有好目标、好政策,下要有好典型、好带头人。近年来,西棘荡村在钟佰均书记带领下,一直走在全市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的前列,是全市基层党组织发挥先进作用、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一面旗臶。很多同志去过西棘荡村,有的也看过或听过钟书记的经验介绍。我们知道,西棘荡村的自然条件 — 2 — 差,过去很穷。从钟佰均同志1998年担任支部书记开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依靠群众,团结群众,苦干实干,努力奋斗,经过长期积累,村级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村党委有号召力,村“两委”有凝聚力,村级经济有实力,每年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上交税收过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在新村规划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各方面都很有特色、很有亮点。我们提出“全面小康村比西棘荡,强村富民书记学钟佰均”,就是要通过西棘荡这个好典型的引领,通过钟佰均这个好带头人的示范,促进大家用好用足上级给的政策,实现市委提出的强村富民目标。与西棘荡比什么?不是比现在交多少税,盖了多少楼房,而是比过去基础、提信心,比当前现状、增动力,比发展速度、加压力;学西棘荡学什么?不是照套西棘荡模式,而是通过对西棘荡的发展道路的探讨,学习西棘荡党委管党、发展工业、为了群众、善于管理的经验和理念。学钟佰均学什么?不是样样事情都效仿钟佰均,而是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本领,学习他心系群众、为了群众,先富带富、强村富民的干劲。
农村建设全面小康,是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全面小康村比西棘荡,强村富民书记学钟佰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这次培训,只是比学竞赛的一个开头。大家回去后,要切实兑现全面小康承诺,把感悟付诸实践,把学习化为行动,让西棘荡的经验在自己的村里生根开花,努力做钟佰均式的好书记,当建设全面小康的领头人。在这里,对怎样当好村书
— 3 — 记,我送大家几句话,与你们共勉。
第一,村书记要注意学习、提升能力。实践证明,一个村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两委”一班人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作为村书记,要带领群众主动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电”。首先,要学好致富本领。当前农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经济,群众最盼望的事就是尽快发家致富,最拥护的人就是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干部。因此,现在搞现代农业,我们就要学习农业科技;发展市场农业,我们就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发展二、三产业,我们就要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品流通等知识。要善于向书本学、向媒体学、向典型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才能解决好发展无思路、致富无门路的问题,才能做适应现代发展的新农村带头人。其次,要学好政策法规。现在农村好多事涉及政策和法律,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凡事都想讨个说法,问个明白。如果我们村干部没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一定的政策水平,做群众工作就不能做到有理有据,群众就会不服气。大家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土地、规划、村民自治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依法治村、按章办事、以理服人,在更高层面上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第三,要带领班子学习。村“两委”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引路人,是上联县乡、下通群众的 — 4 — 重要桥梁,班子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的发展水平和现状。书记作为村“两委”的领头雁,不仅要自己做得正,学得好,也要带领班子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调动集体的力量致富一方。
第二,村书记要讲究大局、善抓落实。村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制定出台了许多好政策、好制度,其中大量的工作任务都需要村党组织去实施,需要村书记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无法落地,再好的资源也无法利用,再好的项目也无法发展。从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村书记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落实各项任务。目前来说,有一个硬任务一定要完成,就是要加快建好一个好阵地,年底前,在200平方米以下的新农村服务中心一定要完成改扩建,同时全部具备“五室两超市一广场”(即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的功能配臵,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村书记要办事公道、让群众满意。村书记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工作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多。要办好事,让群众满意,— 5 — 必须公平公正,特别要管好自己、不徇私情。首先,为人要正直。就是要公道正派,一身正气,先人后己,克己奉公,解决问题、处理村务要出以公心,处事公平。在用人上,在发展党员上,要任人唯贤,不任人为亲;在利益分配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处理纠纷上,要以理服人,一碗水端平。这样,我们说话办事才有号召力,村民才会从心里服气。其次,作风要民主。有事多和大家商量,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大家一道来把持,就能比较公道。党员、群众不理解的事包括上级交办的任务,要耐心做好工作;多数人反对的事,一定要慎重,不能强迫群众干。近年来,我们广泛推行的基层决策“四议两公开”、“一部三会”等做法,核心就是要正确发扬基层民主。第三,做事要廉洁。我们很多村现在还很穷,没有集体收入,即使经济条件略好的村,也仍处于创业阶段,没有更多资金可以用。农村还有很多群众家庭还很困难,我们没有理由大手大脚、大吃大喝,中饱私囊、受人钱物。要做强村富民带头人,首先要做廉洁自律带头人,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将心思用在谋发展上,将精力放在为民致富、服务群众上。
第四,村书记要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村书记不仅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足够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让村民信任你、信服你,自觉地跟着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三不怕”精神。一是不能怕吃苦。农村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难度很大,工作环境和条件差。这就要求大家发扬不 — 6 — 怕吃苦的精神,克服困难,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工作。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二是不能怕吃亏。现在我们农村干部的任务重、待遇低、工作难。有时因为工作,耽误了自己的农活,影响了家里的事情,甚至惹得家人不高兴。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看待。确实,我们在个人私利上吃了点亏,但我们得到的是农村的发展变化,赢得的是全村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吃亏是福,你吃了亏,大家就会敬重你;相反,你占了便宜,大家就会对你有意见。三是不能怕得罪人。农村工作错综复杂,什么事都可能碰到,什么人都可能遇上,有时为了村里的工作、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可能会影响个别人的利益,惹得这些人有意见,甚至跟村干部对着干。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涵养,讲究工作方法,学会做群众工作,又要敢于坚持正义,不怕得罪人,敢于同歪风邪气作坚决的斗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首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70%以上, 农村还很不发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等原因, 总体而言, 生产力水平低仍是我国农业的一大缺陷, 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全面各区域农村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近于原始的农耕生产方式并存, 人力和畜力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另外, 自给半自给经济仍是当前农业的主要存在方式, 市场化程度低制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当多的农村地区科教文化还很落后, 农民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储备, 很多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没有普及,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农民素质的提升。小康社会建设严重受到以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
其次, 当前农业发展停滞,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期我国农业在经济和自然再生产两个方面都遇到了挑战:首先, 农产品市场多年来持续买方市场, 绝大多数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 销售不旺, 价值下跌;另其次,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旱涝风虫灾频繁发生, 特别是一些区方连续数年干旱, 农产品大幅度减产。目前农业还保持着小规模、分散经营状况, 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 小家小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竞争力不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 相当多的农民既转化不为规范的城市市民, 只能在城市成为流民, 在农民成为失地农民, 由此带来就业和增收等诸多社会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还比较落后, 农民享受不了城市居民享有的丰富的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以前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藩篱, 使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是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 农村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的局长也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目前农村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总的来看,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现代化建设, 农村的任务最迫切、最繁重。
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思维,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一、创新思维, 就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要确立三种意思;强烈的市场意识、富民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就是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保证农产品安全。三资农业、绿色农业是未来农民发展的大方向, 要把“经营农业”作为一个新的理念。“经营农业”的“火车头”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逐步形成“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引领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富民意识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实践情况看, 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还是要靠劳动力转移、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土地流转等。同时个体私营经济出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的先锋, 是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致富途径。创新意识就是探索农民发展的多条有效途径, 在改革原有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破除以往的旧观念, 改变对农业的片面认识, 引导农民依靠财产性收入致富, 把资源转化为资本, 大胆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确保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受益。
第二,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践经验证明, 龙头企业有做大做强是带动一个产业和一方面经济的动力源, 所以必须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政府在这方面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重点扶持一批大龙强龙, 提高龙头企业竞争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在培育本区域内的品牌, 依靠品牌优势整合各种资源, 吸引科技和投资。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重组改造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把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加快发展本地民营经济, 解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给以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坚持灵活多样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 宜股则股、能售则售、宜租则租, 加快县域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抓好企业技术改造, 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
第三,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要遵循产业立镇的原则, 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多渠道吸引各方面投资, 鼓励域内外客商到小城镇投资创业, 扶持当地农民积极到小城镇创业办实业。要突出重点, 加快发展, 集中力量, 集中投入, 对基础条件优越和发展前景看好的小城镇鼓励先发展起来。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多方面吸引外资, 同时要认真领会、落实上级关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 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小城镇创业发展, 向规范市民化过渡。
第四, 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农村致富的原动力,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科研、生产等环节的突破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要积极鼓励优势项目在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落户,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形成产品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 增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立足本地人才优势, 抓好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 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 并为之提供优越条件留住人才, 使农业物质人才能够可持续。
第五, 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 一部分农民必须变化规范化的市民, 另一部分农民必须增加收入, 获得与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缩小城乡差别, 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要鼓励农民跳出农业, 把更多的农民转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中, 到小城镇就业安家, 转变成为市民身份, 使其价值观、身份、地位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 逐步变为市民。要按照“公平对待、完善管理、合理引导、搞好服务”的方针, 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 政府要抓好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集中力量解决好当前农民的突出问题,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摘要: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 也是重点, 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已经制约了我国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意识,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业,农村
参考文献
[1] 、李树基:《“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5。)
一、以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共享发展,需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真抓实干, 攻坚克难, 率先在扶贫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养老服务体系和学前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 才能做到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 一)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一是因人因地施策, 提高扶贫实效。使用贫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二是对贫困情况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借助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和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对每个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新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三是创新脱贫方式。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确保产业发展扶贫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从而实现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四是继续做好部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做到分公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把对口定点扶贫与干部驻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有机结合。
(二)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 支教、 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二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四是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 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五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市场准入与监管,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三)人人参与, 共建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老年人保障机制。深入开展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老年养老、医疗、出行等优待政策, 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老龄事业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投入力度。加大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习娱乐场所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把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试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功能。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让农村牧区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引导社会力量, 加强养老服务。要采取公益事业社会化运作的方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兴办老年产业,特别要在资金扶持、土地使用、贷款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四是培育专门人才,努力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水平。有计划地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老年医学、管理学、心理学、营养学、护理学等为老年人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培养老年专业护理人员。五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成立全面两孩政策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着手起草《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普遍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对实施计划、政策衔接、技术服务等做出部署。
(四)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正规化
一是扩大政府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 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加大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持证上岗,并采取措施,招聘幼教专业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 特别是民办幼儿教育。 四是确立身份,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相应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 保障其权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健全完善幼儿园的保障机制。健全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制,定期对各类幼儿园进行登记、注册、验收,及时取缔不达标及非法办园;健全监管评估机制,定期举行专项督导评估,推动各级幼儿园规范发展;健全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制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落实教育、 就业、医疗、计划生育、养老、 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能得到较大提高。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向农村牧区及其重点领域倾斜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因地因时具体规划和安排,分类分层的进行我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重点向农村牧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生态等领域倾斜,支持重点地区、领域的优先发展,重视财政投入的长效化机制建设。新增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牧区。财政支农的支出增长幅度要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转变补贴方式。
(三)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决策参与机制
当前,我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整体上呈现“自上而下”的模式,这一模式忽视了广大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公共产品供给过剩和不足的状况并存,且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另外,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在居住、就业的城市不能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导致社会政策制定、利益关系协调中对他们的忽视和伤害。 因此,应该建立和拓宽城乡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渠道, 使公共服务的受益方能够把自身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得以充分表达,监督政府进行有效供给和高效服务,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四)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
政府应该承担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而在国家和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必须将政府主导、 社会组织参加、个人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和主要职责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当前,社会组织的力量还很弱小,涉足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还很有限,此时,政府如果对社会组织提供引导和帮扶,就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一个突破口,这既是对政府工作的有益补充,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有力促进。
( 五) 强化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责任意识和服务自觉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政府职能应该逐步实现从“管理”向 “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服务于城乡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线人员,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意识的引导实现服务的自觉。只有每个政府工作人员自觉地工作,才能产生无穷的工作智慧。而且,在使命感和自觉性的推动下,政府工作人员将会主动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
关键词: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制度
0前言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中国未来10年改革发展的蓝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而民生问题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一大难题。抓住民生问题,就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1 民生问题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诉求与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1.1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归宿。前苏联、东欧国家忽视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丧失动力,最终导致分裂剧变、社会主义被葬送;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同样因未能很好地关注民生问题的发展变化,丧失了持续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促进发展,迅速摆脱贫困状态,不仅较快的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绝大部分人达到小康水平,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促进了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就业、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发展日益面临外需不振、内需不足的困境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此时,我们要继续关注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促进实现人民的发展权,为经济增长的增强内生性和稳定性,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1.2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连着民利,改善民生的核心就是民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民利影响和谐,和谐的基石就是利益的公平正义。只有公平与正义才能确立起保证的规则,坚持发展以人为本,使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证的基础之上;同时,确立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从而有利于真正、充分、持续地激发社会活动,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目前,我国突出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凸显了社会成员在决定自身生存权和发展权利方面的不平等,没有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这些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构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公正程度,切实做到公平、正义、共享,消除不稳定的隐患,使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中保持稳定。
1.3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关乎政权的巩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的传统,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政权稳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国外,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民生问题同样构成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良好的教育、稳定的就业、公正的收入分配、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健康的生活环境、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乃至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治、个人的尊严与体面,日益成为城乡人民的普遍追求,进而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重大民生问题。解决不好新时期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发展就会受阻,政权也难以持久。因此,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更是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国家发展进步与政权兴亡的根本政治问题。
2 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今后几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保障。
2.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意识到:
2.1.1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在不断发展中实现。
人的需求是在不断产生和满足中提高的,为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生水平。
2.1.2 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发展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1.3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的职责和核心任务。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关注和改善民生,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忽视民生,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损失。当前,人民普遍关注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应当成为评价与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
2.2 弥补制度缺失,矫正制度失范,促进改善民生
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显示出经济社会、城乡、地区发展失衡和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失衡等现象,发展存在不全面、不协调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民生问题的制度方面存在短缺与失范,直接影响着民生问题的持续改善。
2.2.1 弥补制度缺失,调整经济政策与公共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民生。
要从无到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将公共资源配置逐步扩大惠及全体人民。
2.2.2矫正制度失范,促进公平正义,奠定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基础。
人们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遭遇到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如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对民生的改善带来巨大的阻碍。为此,要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1],如加快社会分配体制调整、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奠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度性基础。
2.3 加强利益均衡机制建设,持续不断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制度的短缺和失范意味着不同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及有序参与现实政治的制度亦有待建立,为此,要加强利益均衡机制建设,为持续不断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条件。
2.3.1 要建立健全公共利益表达机制。
政府的行为要符合公共利益,就必须以关注社会需求和民意诉求为起点。如果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政府在权力运行中就难以对有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做出积极反应,甚至在在实际中做出的决策的利益取向完全可能发生偏差。为此,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就要增加公众参与的环节,建立听证、表意、监督、举报等制度,在大众媒体上提供公众表达利益的载体[2],向公众提供表达的渠道和机会,使得利益各方均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等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
2.3.2 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公众不仅仅是可以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在重大决策中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化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统筹考虑各方的利益,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同时也可以在经济社会日益复杂的环境下,廓清各种似是而非的认识,使重大决策尽可能符合发展实际。因此要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2.3.3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和对重大决策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因决策错误造成重大损失或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决策过错责任,以责任大小、影响和损失程度、失职失当的主客观原因,将给予相应的处理。
以民生为本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共识和执政党的战略高度,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的逐步改善,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从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苗树彬,黄东晖.破解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N].光明日报,2007-4-27.
一、民生的基本内涵阐释
民生一词由来已久、内涵丰富, 孙中山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2]马克思所理解的“民生”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根据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 无所不包, 甚至直涉历史观, 是指, 凡是同民生相关的, 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理解。
一是生存维度的民生概念, 历史上中国人民长期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摆在亿万中国人民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就是温饱问题。生存维度的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 是最起码的物质基础问题, 没有这些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 人们就无法生存。从历史上而言, 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 大都是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温饱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才爆发的, 而改革开放之所以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被群众认可,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解决了当时十分迫切的温饱问题。可见, 确保人民生存条件的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 也是民生概念的基础内涵。
二是生活维度的民主概念,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已经摆脱了饥饿的威胁。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单纯的温饱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人们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活的社会条件和精神条件, 需要一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一定的医疗卫生环境, 还需要适当的精神文化生活, 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即使是对于物质条件而言,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线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总之, 确保人们生活的基本质量是民主概念第二层面的内涵。
三是发展维度的民生概念, 广义上的民生不仅包括基本生存、生活问题的解决, 还包括人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解决人的眼前的基本生存问题和生活问题, 还要解决人未来的生存与生活问题, 要解决人的长远的发展发展问题, 如果发展问题解决不好, 也会影响到生存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 在以前的扶贫工作中, “输血式扶贫”往往容易造成返贫的问题, 为克服这一弊端, 中央提出了“造血式扶贫”的理念, 制定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具体政策措施, 较好地解决了脱贫后容易返贫这一问题。所有说, 人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是民生第三维度的内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民生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民生建设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也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把标尺, 只有民生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到得以实现, 民生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 民生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发展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两条途径, 一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民生建设的推进, 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使其生活免除后顾之忧。因此, 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把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 使得社会资本充分流动起来, 凝聚了用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资金, 使得社会发展的活力充分展现, 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彰显, 人们创造财富的智慧源泉充分迸发, 这就使得经济增长有了持续的动力, 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困难群众而言, 民生建设使得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 他们可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物质财富、进行经济建设当中来, 凝聚社会发展更多正能量, 进而有效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 二) 民生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 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因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障。通过民生建设的推进, 特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难题的解决, 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免除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解决了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切实困难, 缩小了社会阶层差距、身份差距, 维护了社会公平, 这就使得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土壤得到了清除, 增进了社会和谐,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进而有效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 三) 民生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力量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才能够集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 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 使得社会发展具有充分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保证。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 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民生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果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 就会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 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影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反之, 如果民生问题解决得好, 改革开放的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共享, 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就高, 这也有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力量保证, 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民生建设的基本路径
民生是小康社会是其所是、何以可能的关键问题, 民生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生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 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必须大力加强民生建设, 以民生问题的化解、民生建设的推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通过转变民生建设理念、扩大民生建设参与、破解民生建设难题等现实路径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 一) 转变民生建设理念
民生建设理念是民生建设的先导, 民生建设必须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加强民生建设,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仅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要从根源上消灭社会不公正的土壤, 倡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让社会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和谐有序地运行, 要遏制当前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现实生活和切身利益, 改变以前以单纯以经济增长来衡量社会发展标准的尺度, 建立更加全面的发展评价标准, 特别是要将民生问题是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作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尺度, 贯穿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理念, 通过民生建设理念的转变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念的转变。
( 二) 扩大民生建设参与
民生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 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因此, 民生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凝聚民生建设的合力, 才能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化解, 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要发挥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等民生制度建设, 做好民生建设的规划和顶层设计, 提供民生建设的资金, 整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民生建设当中; 又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过重中的主体作用, 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推动民生问题的化解; 更加发挥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 鼓励民间资本从事民生建设事业, 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生建设过程, 发挥新闻媒体在民生建设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注重学术团体、智囊机构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社工机构等新型组织的作用, 使得民生建设有了更为广泛的力量来源, 扩大民生建设的参与, 推动民生建设的进程。
( 三) 破解民生建设难题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民生建设的突破口,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和有效化解, 则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 进而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 推进民生建设, 必须着力解决当前民生领域突出的和难题。对于当前中国社会而言, 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领域的四大问题, 也是民生建设的突破口, 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领域出现的问题, 是现实所需, 也是群众所要。因此, 加强民生建设, 必需着力推进教育公平, 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力, 必须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改革, 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必须着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 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这些民生难题的有效解决来推动民生建设进程, 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7-18.
[2]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802.
【奔向全面小康上】推荐阅读:
全面小康作文素材07-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稿06-06
乡镇全面小康工作总结07-20
决胜全面小康党员心得体会10-23
荣光百年全面小康征文500字11-04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06-11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10-18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学生作文700字06-06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征文700字07-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心得体会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