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通用8篇)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篇1

摘 要: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致使当前的招投标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

关键词: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

招投标,确切来讲是招标与投标两个活动,它们的诞生是与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密切相关的。由实质上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招投标的一种体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国外的招投标制度,通过近30年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招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设计到建设工程,设备采购,科研课题,中介服务等许多方面,而其中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招投标就主要指代建设工程招投标。

一、招投标制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刺激建筑行业加速发展;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国家的基础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建筑行业日渐繁荣,建筑市场的竞争渐趋激烈,为了保证建设工程市场的规范化,国家制定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多部法规条例,要求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投标,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实施原则,择优中标。随着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实施,确实证明招标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以深圳为例,深圳市通过多年的尝试,现在实行了工程实物量清单招标模式;实施了预选承包商制度;除特殊工程外采用资格后审报名模式;通过电子标书形式进行评标;招标过程由业主负责,业内专家独立评标,政府职能部门监督。这一条条措施都对防止招投标过程中发生不正当竞争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具体实施中还需依法进一步进行规范。

二、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现行的招投标制度通过30年的经验积累,想方设法的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地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规避招标现象。如“肢解”规避,将一个整体建筑工程“全解”或“小解”成若干个不需招标的小工程,避开招标;钻法规空子规避,把公开招标转变成自主性较强的邀标。

2.存在“围标”现象。如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者之间通过内部协商,内定中标人,其他企业作为陪衬协助投标;一家企业通过买通业主提前确定中标,再邀请业内同行参与陪标。

3.存在转包现象。一些企业在工程中标后,将工程直接转包或将其中主体部分违法分包给其他建筑企业甚至个体建筑商,从中收取高额的“卖标”费用。

4.存在挂靠投标现象。一些资质较低的施工企业或者完全无资质的个体建筑商为了能参与投标,便挂靠一个或多个高资质企业,并以其名义参加竞标,以达到承接工程的目的。

这些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的存在,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招标投标市场,影响到一些正规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因为管理的松懈,往往会造成承建的工程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遏制这些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市场招投标的措施

1.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2)建立和健全法律结构体系,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使这些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改进招标投标工作,使之逐步符合国际通行做法。逐步减少审批环节,改进评标定标、推行招标范本、弱化标底作用,强化监督与服务等,是我国招标投标更加合理。

(4)切实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交易功能,真正做到项目发包方、承包方、中介机构都纳入有形市场管理,并把发包工程项目交易的监督管理都安排到这个场所公开进行,切实把好造价、质量、安全等主要关口,是建筑市场交易行为走向规范化。

2.加强对招标投标市场的监管

(1)加强法制宣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察机关及相关部门要发挥犯罪预防职能,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况,向建筑企业、中介机构和业主大力宣传《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宣传违法的法律后果,对建筑企业、中介机构和业主经常以案释法,做到警钟长鸣。

(2)加大监督力度。首先要监督检查有形建筑市场运行情况,重点检查市场工作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防止工程招投标中违规违章行为的发生;其次要监督检查工程承发包交易主体双方的行为,督促建设单位自觉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定施工队伍;再次督促施工企业依法通过正当竞争承揽工程项目,坚决防止违规挂靠,通过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和层层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发生;最后纪检、监察和检查机关等部门要加强联合,并设立举报箱,鼓励群众对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经查证举报属实的,要给予重奖。

(3)增加执法力度。对于造成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围标”、“卖标”、“明招暗定”等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对主办单位、业主和建筑企业违法情节严重的直接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政纪、党纪处分,对于涉嫌贪污、受贿犯罪的,要依法严惩。

3.规范招标投标程序

(1)在投标资格的确定上一定要实行资格审查制度,象现在还依然存在的抽签入围方式是不能体现择优录取的原则的。除涉及保密及特殊工艺的工程可采取资格预审外,应严格采取资格后审制度,这样能加大企业参与投标的随机性,能有效防止围标现象的产生。建设行政部门要建立预选承包商制度,将施工企业的企业资质、营业范围、财务状况、组织机构、获奖、违法违规等可以统计的项目统计汇总,统一评分(评分细则必须公开),采用网络平台定期更新发布,施工企业资格审查时就只需要提供项目部组成人员,施工机械以及过往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这部分资料的评审要由专家库中抽出的专家进行,两部分的分数按照固定比例(比例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合计,由业主从中挑选出最有实力参与投标的企业。

(2)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标投标监管环节中全面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将市场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布。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中,将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联系起来,是违信者无从立足。

(3)工程评标要坚决使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对于一些注重施工工艺、方法的重点工程,也可考虑使用综合评分法。采用工程实物量清单招标,简化报建等各种手续,以增加施工企业投标书制作的时间,鼓励施工企业编制内部成本定额,允许使用内部定额、社会平均消耗工料机定额等多种方式编制投标报价,但不允许删改工程量清单,并且无论以何种报价方式,都必须对照社会平均消耗工料机定额编制的预算作出详细的下浮子项报价说明,以及提供过往类似工程的各项经济指标以作参考。取消提前公布标底,避免施工企业投标时参照标底下浮报价。评标时,按以社会平均消耗工料机定额及市场材料价格编制的标底为上限,取消投标下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选择施工企业的报价书,对照标底及施工企业报价说明,利用电子标书评标手段,做到逐项单价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对于较低的单价,不要轻易否决。在竞争及答辩过程中,投标人对较低的单价予以澄清,往往会反映出技术进步、新材料替代、强化管理在降低成本方面的重大突破,这种合理的低价正是业主和承包商共同追求的目标。经过评审完全合格的企业则被推荐成为中标候选人。整个招标过程应当由业主负责,但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全部从专家库中抽出,不允许业主、中介机构或事先确定的监理方派人参加,以降低“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全程监督,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现象,立即制止,并从严从重处理。

(4)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从严治理管理者的违规行为。因为不论内部控制制度多么完善,如果得不到管理层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制度永远只能是一个构思,一个空架子,因此制定完善的内部奖惩制度,从严查处业主方违规操作行为,是规范招投标工作的有力保障。

4.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1)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负责制。作为招标一方的代表,多为建设单位的领导人,投资所用的钱都是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价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关系。从而给一些施工企业有了可乘之机。负责招标的人由于得到了种种好处,不可能对工程质量、造价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从而施工企业可以买通一些同行,对其实已经“内定”下来的工程进行投标,这也是“围标”现象的症结所在。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应对招标负责人实行其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制,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则可以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可以预防一些行政干预的因素,避免了招标投标中的“围标”现象。

(2)实行施工企业法人代表终身负责制。作为施工企业的代表,如果在施工项目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时不用负责,没有切肤之痛,就会造成施工企业敢于将工程“转包”或让人“挂靠”。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应对施工企业法人代表实行工程终身负责制,一旦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要对其进行惩罚,从而促使法人代表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到很高的高度上来,避免“转包”、“挂靠”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篇2

关键词:会计内控制度,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重点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会计内控制度指的是借助相关制度和规范, 实现对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 是实现相关制度和规范系统化和完整化的过程。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就是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 它的作用对象是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 资金的合理利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由于资金贯穿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因此, 会计内控制度也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始终, 进而成为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会计内控制度是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的指导思想, 和会计行为规范有着相同之处, 但是又比会计行为规范更加全面和贴合实际。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导致企内控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部分企业管理人员, 对企业内控制度认识不足, 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 导致会计内控制度流于表面, 未能切实为企业经营提供服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 会计内容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导致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执行范围有限。企业已制定的会计内控制度缺乏连贯性, 对企业运营中的一些重点岗位的控制有所缺失, 影响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效率, 甚至在部分岗位中, 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失效。还有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董事会未能充分发挥出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功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缺失, 也是导致会计内控制度失衡的重要原因。企业会计的内控制度离不开审计机构, 目前, 我国多数企业的审计机构不健全, 权威性不足无法实现对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评价。部分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得不到保证, 黑客通过攻击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盗取企业的财务情报和信息, 篡改企业会计数据, 进而达到吞并企业钱财的目的,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就说明, 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不仅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确保企业财务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

加强对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研究, 对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而健全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 应该要遵循一定原则。

(一) 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逐渐壮大。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 必须要依赖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完整和可靠, 避免系统误差, 提高企业决策者决策的科学性。

(二) 相关政策要在政策和法律允许范围内

企业的管理层是企业政策和计划的制定者, 在企业之外, 还有很多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限制。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必须要遵循企业的政策, 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遵守企业内部的规范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企业的生产活动, 遵守法律法规则是为了避免受到法律的制裁,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企业制定会计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资产安全。比如, 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 限制接触企业资产的人员, 设置登录密码, 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企业财务管理界面。另外, 还可以聘请安保人员, 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四) 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会计核算流程, 加强财务编制报告工作, 在此基础上, 利用相关工具, 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另外, 通过这种分析, 企业还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增加企业收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重点

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审核, 发现现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 明确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企业的特点, 在会计内控制度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 切实提高企业运用效率。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预算资金的控制、应收账款的控制、企业资产的控制、财务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入手。

(一) 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包含了三方面内容:第一, 不同职务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因业务内容的不同, 会设置不同的职务, 不同职务应该要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 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比如, 企业的出纳和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 就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 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突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第二, 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授权规范, 明确授权批准的权限和相关职责。不仅企业的各级相关人员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 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明确这个范围, 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加强对各个款项的审核, 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三, 完善会计控制系统。企业在会计法的基础上, 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会计管理制度, 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 充分发挥出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

(二) 加强对现金的控制

企业通过加强对企业现金的控制, 实现了对企业资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控制, 强调的是对资金和成本的核对, 加强编制和考核等工作。按年度和季度对现金进行总结, 并根据年度总结, 实现对现金的分段化动态管理。另外, 还要加强对预算的执行工作, 确保企业的收支平衡。

(三) 加强对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

实物资产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 完善对实物资产的控制和管理制度, 也是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资产清点制度。定期对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清点和记录检查实物资产是否缺损。如果发现实物资产有缺损则必须要查明原因, 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 确保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第二, 规范入账时间。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必然会和其他企业有资金上的往来。在业务完成以后, 必须要将现金入账, 做到日清月结, 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 避免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第三, 加强档案管理。企业为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必须要完善企业会计资产档案管理制度, 方便管理和查询。

(四) 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发展中, 必要的债务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但是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企业将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 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 在企业的发展中, 要加强对企业债务的管理, 充分发挥债务的正面作用, 促进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企业也必须要有危机意识, 加强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 采取措施, 有效地规避风险。

(五)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不断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也方便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准确传递给相关部门, 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还应该要处理好控制面和控制点的关系, 以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为依据, 以会计内部控制为原则。

(六)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每过一段时间就对财会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换。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财会人员以权谋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 有赖于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的建立。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要实现对企业自身的有效控制。协调企业的管理体制, 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建立一个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会计内控制度, 确保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赫峥峥.新医改背景下完善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创新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11)

[2]孙成芳.浅析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4)

[3]张建华, 张斌.浅议完善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14)

[4]杨淼.论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2)

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的探讨 篇3

审计承诺制度实施以来,对加强审计作业中的质量控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加以改进。

一、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被审计单位签订的承诺书内容笼统、含糊,存在错误、虚假现象

在审计工作中,一方面,由于承诺书是由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作出的,而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未必能完全发现并掌握本单位由其他财务人员处心积虑作出的舞弊行为,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误认为本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是真实完整的而无意作出了错误的承诺;另一方面,部分明知自己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部门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提出书面承诺要求时也在承诺书上签字并盖章。被审计单位签订错误、虚假承诺书的现象并不罕见,签订了承诺书并不等于他们提供的会计资料一定是真实、完整的。

2提出承诺要求的时机不及时

过早地向责任人提出承诺要求,会使当事人产生侥幸心理,有可能误导审计人员的视线;过晚提出承诺要求则达不到减少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部分审计人员对承诺书产生过度依赖性,误认为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后,即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也与我无关,从而被审计单位放松警惕,甚至不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这样一来,无形中使审计风险加大了。

3承诺制度在实践中难以顺利开展

在审计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被审单位并非心甘情愿向审计部门作出承诺的情形,他们往往是迫于审计部门、审计的权威性,为了不给审计部门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无奈作出承诺,作出承诺并不表明他们愿意或准备承担所承诺的责任。此外,承诺要求遭到拒绝、审计部门无法取得承诺回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济活动而拒绝签字,法定代表人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

二、审计承诺制的实施

1应实行“三向”审计承诺制度

“承诺制”是一方对另一方所要求的事项答应承办的一种责任形式,对约束承诺方的行为、意识、办事效果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三向”审计承诺制是指:一是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制度;二是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承诺审计结果客观、真实,并承诺保守有关商业秘密;三是具体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组向审计部门承诺审计活动合法、有效。这样使审计部门、审计组和被审单位各自的责、权、利相结合,在审计中都能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实行“三向”审计承诺制度,能使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要求被审计单位承诺的内容要具体

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当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后,审计组开始实施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单位及责任人对所提供会计及其他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进行全面承诺。这种做法的必要性是应当肯定的,但从实践来看,它还不能够从根本上阻止被审计单位隐瞒事实真相。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可随时就发现可疑的具体事项向其责任者提出承诺要求,讲明提供虚假承诺的法律后果以及后续审计验证措施方案。这时,承诺人便会认真对待、慎重承诺。一般情况下,属于不易发现的常规性违纪或集体违纪,当事人极可能在承诺压力下不得已向审计组讲明情况,使审计获得瞬间突破,从而达到节省审计时间、扩大审计效果的目的。

3允许被审计单位有选择地承诺

审计承诺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提供所需审计资料真实可靠,至于违反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当事人一般不能作出肯定答复。因此,根据承诺书设计的具体内容,承诺者认为其中某项不能承诺或心中无数不敢做出承诺,应允许有不同方式的承诺选择。对有一定理由不能或不敢承诺的事项可不予承诺。但相关责任人对不承诺的事项需要特别说明,如以后发现这些事项有问题,他们仍应承担相关责任。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特定的重大事项有违纪违规嫌疑,如果审计手段、审计力量有限,一时难以找到确凿的审计证据而审计成本又较高时,可以实行专项承诺,保护相关人员,明确会计责任,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新准则强调了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的领导责任,这与新《会计法》对加大单位领导责任的要求完全一致。由于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会计责任不一样,就有实行全部承诺与局部承诺、专项承诺相结合的现实必要。因此,除了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需进行承诺外,单位的非主要负责人也要对自己负责的范围进行承诺。从事具体工作的会计人员和具体经济活动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承诺其严格遵守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中依法办事,并承担所处工作环节的会计责任。这样,将审计承诺化整为零,实行分级承诺,可以防止推诿责任的现象。

4审计部门不能因为实施承诺制而自减审计法赋予的审计职责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十分严重,如果被审计单位如实、完整地提供有关资料和证明材料,则会因暴露其舞弊行为而直接受到处分。因此,一些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及其他相关责任人会绞尽脑汁地掩盖该单位的违法乱纪行为,用尽各种手段敷衍甚至阻挠审计组的调查取证工作,有选择地提供有利于他们的证据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审计承诺制度的存在,被审计单位还是会提供虚假的书面承诺。无论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否做出承诺,审计人员都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务求突破,有效履行职责。

5严格审计承诺书的有关交接手续

承诺书上必须注明承诺人因承诺不实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注意被审计单位书面承诺的时效性。按规定,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就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应当根据情况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要求。审计组确定被审计单位提交书面承诺的时间不宜太长,以避免给被审计单位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

6在审计过程中处理好未承诺事项和已承诺事项的关系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篇4

根据《扬中市招投标大市场廉政监管办法》的精神,经研究决定,建立由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的招投标大市场联席会议制度,为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联席会议的指导思想: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按照“综合治理,重在预防”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招投标大市场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各部门在打击商业贿赂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加强对法律和政策执行的统一,加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确保廉政监管工作的实际效果,维

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单位和人员:联席会议由市纪检监察机关、市检察机关、市发改委、工商局、审计局、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卫生局、交通局、水农局的分管领导及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三、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通报交流招投标各专业市场的动态、信息,研究探讨廉政监管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讨论研究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警告、停业整顿、降低资质(资格)等级、吊销资质(资格)证书的建议或作出决定等。

四、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一般在每季度末的当月下旬召开,遇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

延期召开。

五、联席会议的有关事项:

1、每次联席会议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议题,负责中心议题的单位应事先形成书面材料,提出建议和措施,并事先告知各成员单位讨论的议题。

2、联席会议由市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召集并主持。

3、联席会议对有关议题达成共识的,各成员单位要共

同遵守,认真执行。

4、对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向市纪检监察机关反映,市纪检监察机关对执行过程进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篇5

【发布文号】交党发[2005]26号 【发布日期】2005-08-10 【生效日期】2005-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中共交通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

纲要》的具体意见

(交党发[2005]26号)

部属各单位党委、部内各司局:

现将《中共交通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具体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根本举措。制定《具体意见》,建立健全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推进交通行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需要。部党组根据《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了《具体意见》,对交通系统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作了全面的部署,《具体意见》的贯彻实施,必将为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各级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要将建立健全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推进交通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动协助党委抓好贯彻落实,推动贯彻落实工作有步骤开展。要加强对各项任务落实的监督检查,认真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做法,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部属各单位,要按照《具体意见》的要求,10月底前制定出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机关各司局及在任务分解表上承担牵头任务的有关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按时组织完成任务。各单位对贯彻实施《具体意见》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交通部党组。

交通部

二○○五年八月十日

中共交通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抓紧建立健全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交通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以下具体意见。

一、建立健全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和谐交通、文明交通、廉政交通,加强交通行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交通发展现状、发展进程和行业思想文化道德特点,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纳入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交通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1)按照《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交通行业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具有交通特色的《具体意见》。(2)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3)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中关于当前要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五个方面工作要求的框架,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4)按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认真运用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和交通行业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思路,加强全局性、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5)按照近期具体、中期原则、长期宏观的思路,对2005年至2007年的反腐倡廉任务作出具体安排;对2008年至2010年的工作提出原则要求,对2011年至2020年的工作进行宏观规划。

(三)主要目标。2005年至2007年,具有交通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格局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预防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提高,对部机关和部属单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切实得到加强,交通行业腐败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民群众对交通行业的反腐倡廉工作满意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落实、深入、提高,建成与“三步走”战略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交通行业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一)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

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理想信念、法律纪律、优良传统教育。紧密联系实际,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清正廉洁,永葆先进”的主题教育。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进行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理论学习。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采取自学、培训、参加组织生活等形式,每年组织两次对反腐倡廉理论的专题学习。2005年至2006年,重点学习《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和征文评选,以评促写,以写促学。2007年,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深化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理论学习。

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的教学计划。2005年,部党校、机关党委和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共同组织编写《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系列教育读本》。从2006年开始,把《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系列教育读本》学习纳入部党校的教学大纲,反腐倡廉教育课时不少于总体课程的十分之一。每年要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新进领导班子的成员、新当选和新任命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一次廉政培训。

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活动。从2005年开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讲一次廉政党课,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每年评选优秀讲稿,并汇编成书,使廉政党课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开展面向全行业的反腐倡廉教育

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2005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行业进行一次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纪律观念。继续开展谈心活动,坚持部领导与交通厅(局)长、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谈心制度。2006年至2007年,进一步深化作风纪律教育,把专题学习、群众评议与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从2005年开始,每年在全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树立一批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通过报刊、网络、电视、演讲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剖析一批典型案例,采取观看电教片、编辑典型案例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同时,充分借助国家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切实做到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站所、进车船、进工地、进家庭。在全行业构建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弘扬交通行业传统文化精髓。在机关开辟廉政文化角,在图书馆阅览室充实廉政文化读物,在全行业开展廉政格言警句征集、廉政主题征文等活动。2005年,抓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试点工作,建成部分廉政文化示范单位。2006年,总结经验,整体推进,形成一批廉政文化示范单位。2007年,推广示范单位的经验,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

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运用廉内助、廉政贺卡、廉政短信、廉政展览、廉政书画摄影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宣传教育。

(三)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党组(党委)宣传教育总体部署。部党组和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宣传教育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交通行业新闻发布制度,通报交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加强对于新闻舆论的引导。2005年,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创办廉政交通专栏。2006年,在《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交通部机关、部直属单位的网站上开办反腐倡廉专栏或网页,制作、播放廉政交通公益广告,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覆盖面。2006年至2007年,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和全行业了解和掌握交通行业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交通行业反腐倡廉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抓好每年各项任务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深化、提高。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初步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起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一)建立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党委)、行政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交通部党组工作规则》,2005年制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暂行办法》、《交通系统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在决策和执行中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细化运行规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定制度。2006年在部已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行政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和评估制度、推行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2007年,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制定《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办法》。坚持和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等制度。

(二)建立完善规范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制度。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部党组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个不准”。2005年,进一步完善《交通部机关干部廉政规定》、《交通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定》,建立完善公路、水路、海事《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交通行政效能投诉办法》。2006年至2007年,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制定交通部《公务员从政行为规范》、《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施细则》、《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实施细则》等制度。

(三)建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制度。2005年,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交通行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批示,制定《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基本建设及大宗物资采购活动加强廉政监督工作的意见》。贯彻交通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2006年,制定《工程项目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工程项目廉政档案制度》、《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度》。2007年,制定监察部门对工程项目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

(四)建立完善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2005年,对过去出台的单项纪律处分规定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建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2006年至2007年,制定《关于违纪违法财物没收追缴责令退赔的规定》,建立健全《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的惩戒配套制度。

(五)建立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5年,制定《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职责权限、运行规则和操作办法。2006年至2007年,修订完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办法》,制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办法》。

在抓好每年工作的基础上,使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到2010年建立起反腐倡廉的制度框架,为反腐败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初步建立起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四、建立起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的关键作用

(一)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全面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2005年,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情况、以及重大事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办法。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五项具体规定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出国(境)审查审批和配偶、子女从业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信息库。建立和完善上级纪检监察主要负责人同下级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经济责任。2006年,制定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具体意见,明确监督的内容、方式,规范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从政行为和工作程序。制定《纪委协助同级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的办法》、《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督促检查的办法》和《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亲属回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回避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对部机关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严格规范行政审批、人事任免、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工作程序。2005年,分析提出部机关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加强监督检查。2006-2007年,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加强对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对交通行政许可行为评议考核活动,对违反行政许可规定实行责任追究。贯彻落实《行政监察法》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加强对交通各级行政组织和行政监察对象的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加强对施政过程、行政执行和行政行为的监督,以监督促管理。

(三)加强对部属单位基本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活动的监督。2005年,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部属单位基本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活动监督制度,加强对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落实《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做到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得报批竣工决算。制定《交通行业委托社会审计组织从事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2006年至2007年,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进一步加大会计委派制试点范围,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和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切实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监督。2005年,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继续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设计变更、材料供应、资金拨付等环节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加强监督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专项稽查。加强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及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2006年至2007年,完善落实廉政合同监督检查考核办法。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派驻制,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探索实行纪检监察巡查制,进一步健全与检察机关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常性监督检查。

(五)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2005年起,每年组织一次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的抽查,认真落实有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执行组织人事部门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先听取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规定。2006年至2007年,制定《加强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办法》,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向党组织推荐的干部人选,必须负责任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追究。

(六)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支持和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和监督,认真倾听人大代表的批评和建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提案、视察、建议,倾听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不断改进工作。2005年建立特邀党风廉政监督员及工作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监督员的监督作用。2006年,实行交通重大问题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健全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的工作机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交通行业公务员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强化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功能。支持和接受新闻媒体依法进行舆论监督,重视新闻媒体反映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舆论促进监督。

在抓好每年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网络,形成反腐倡廉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初步建立起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五、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

(一)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厉惩治腐败分子。重点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以及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收钱送钱、跑官要官、行贿受贿、赌博以及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支持或伙同亲友非法敛财的案件。

(二)严肃查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法问题。着重查办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插手招标投标、设计变更、材料采购、资金拨付等活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重点查办贪污、受贿,挪用、挤占建设资金的案件。

(三)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肃查办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贪赃枉法、吃拿卡要等发生在基层和执法人员中的以权谋私案件。认真查处在公路管理中乱收费、乱罚款、乱设站的“三乱”行为。严肃查处在征地拆迁、支付农民工工资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2005年总结交流交通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之间,协调配合办案的工作经验。2006年进一步完善办案程序,严格在法律和党规许可的范围内使用办案手段和措施,保证办案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初步形成各执纪执法机关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2007年,进一步按照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要求,规范立案、调查、审理、处分、执行等各个环节。加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力度,做到案件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办案整体合力。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挖掘案件线索。整合信访举报和案件信息资源,掌握信访举报和案件检查的动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建立信访举报和案件检查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案件“一案两报告”制度。从2005年起,建立和完善 “一案两报告”制度,做到每查办一起案件,在移送审理时,提交案件调查报告和案件剖析报告,提出对发案单位的整改建议。2006年,针对交通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分析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制定相关规范,明确纪律要求,堵塞管理中的漏洞。2007年,总结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经验,健全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六、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一)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2005年,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行为,制定《收费公路经营权益转让办法》。落实和完善资金监管制度,认真执行《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2006年至2007年,建立交通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完善咨询评估和专家评议制度,使投资项目决策更加科学化;研究制定项目公示制度,实现交通政府投资项目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行投资人招标制,研究制定相关规定,规范投资人招标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制定交通重大项目稽查制度,实行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追究制。培育公路、水路建设代建市场,开展公路、水路建设代建制试点工作。

(二)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公路建设市场秩序。2005年清理招标投标规范性文件,废止或修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有关规定。建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从业单位信息系统,及时公布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建立起交通建设市场的信用监管体系。2006年,改进评标办法,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鼓励在概算投资控制下的无标底招标,逐步推行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改革资格预审办法,深化资格预审工作。加强对招标人的管理,规范招标行为。进一步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规范专家评标行为。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2007年,稳步推进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度,全面推行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5年继续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规范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方式,加强后续监管,严格规范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2006年至2007年,加强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行政收费、行政强制、行政程序、许可条件、监督检查及行政投诉、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严密的审批操作规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部门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2007年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逐步实行网上审批。推行政务公开,做到机关办事时限公开,保证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机关办事结果的公开,投诉渠道的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提高行政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5年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继续加强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核、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试用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和比例。探索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副局级领导职位在系统内部竞争上岗试点,落实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和任职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部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轮岗的办法,围绕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干部考核考察制度和办法。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体系。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对群众反应强烈,严重影响工作,问题一时难以查清的干部,采取停职、免职、调离等组织措施。认真贯彻《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2007年,逐步推行部机关、部属单位副局级领导职位在系统内竞争上岗制度,选择部机关、部属单位少数正局级领导职位面向行业或社会公开选拔。探索党委、党组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干部任免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回复组织函询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

(五)全面推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2005年提出关于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年至2007年推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

七、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把建立健全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纳入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交通行业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各项任务的落实。成立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人负责,指导和推动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开展。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级纪委要以更大的精力、更大的力度,协助党组(党委)抓好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尽快把任务分解到协办单位,会同协办单位对负责的各项工作,研究提出落实的具体意见。要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各协办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三)建立机制,加强督查。建立责任机制,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责任分工、考核和追究。建立督查机制,把定期检查、平时抽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每半年召开会议听取专题汇报,每年度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及领导,进行通报批评或责任追究。建立保障机制,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建立测评机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形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建立工作联系点,抓好指导调研,加强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于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的一己之见 篇6

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和省委、交通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制定中共黑龙江省交通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以下简称《具体办法》)。

一、建立健全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交通行政能力、加快交通健康发展,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腐倡廉的基本经验和我厅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思路,加强全局性、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4)按照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要求,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5)按照近期安排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对近三年的反腐倡廉任务作出具体安排;对今后若干年的工作进行总体谋划,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形成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具体办法》。

(三)主要目标。2005年至2007年,开始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格局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交通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提高,厅机关和直属单位行政行为得到有效的监督,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对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08—2010年,《实施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初步建立起与社

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筑牢抵制腐败的思想和道德防线,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⒉防范性教育。200

5年至2007年,重点学习《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征文评选,以评促写,以写促学。对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对有不廉洁行为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有反映的干部进行警示谈话,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直属单位党委、厅机关党委、厅人劳处)

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2005—2007年,逐步加强廉政承诺、廉政考核、述职评廉等项工作,抓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直属单位党委、厅人劳处、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⒎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廉政教育。从2005年开始,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讲一次廉政党课,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2006年起,逐步使廉政党课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直属单位党委、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⒏读报促廉教育。2005—2007年,继续深入开展“读报刊,促廉政”活动。有计划地征订一些反腐倡廉方面的报刊和书籍,推荐给厅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采取写读后感、召开学习报告会及其他考察形式,督促其读文章、思廉洁、树形象。(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⒐重要节假日廉政教育。及时做好节日前的廉洁守纪提醒工作:下发文件严格要求、发送廉政短信事先提示、公布举报电话加强监督等。(直属单位党委、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二)面向全行业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教育。(直属单位党委、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⒊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交通文明健康的廉政文化。开展“小节决定发展”的教育活动,引导交通部门党员干部树立起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办事情朴实节俭,不摆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下基层轻车简从、不迎不送、不搞超标准接待;人际交往文明健康,不搞请客送礼,不搞高消费娱乐活动。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使廉政文化入心、入脑,积极营造交通廉政文化氛围。2005—2007年,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试点工作,在厅直单位中建设1-2个廉政文化示范单位,并在全系统推广示范单位的经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厅法规处、厅机关党委)

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以大力塑造交通行业“诚信负责、规范严谨、务实高效、清廉节俭”新形象为落脚点,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

⒊建立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工作。2005年,在《黑龙江交通》杂志上创办廉政交通专栏,在交通厅的网站上开办反腐倡廉专栏或网页,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覆盖面。让全社会和全行业了解和掌握交通行业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交通行业反腐倡廉工作的良好氛围。(驻厅记者站、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一)制约和监督权力方面的制度建设。⒈完善与民主集中制相关的配套制度。2005—2007年,建立健全《厅直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交通系统领导班子报告工作和党务公开制度》、《厅直单位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省交通厅党组、行政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省交通厅关于“三重一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制度》、《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厅机关党委、厅办公室)

1究办法》。(厅法规处、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⒋2006—2007年,完善《交通厅机关干部工作纪律》,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省交通厅公务员诚实守信、廉洁从政规范》。(厅人劳处、厅机关党委)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制度建设。⒈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制度。2006—2007年,逐步扩展纪检监察人员派驻范围。规范派驻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监督工作制度。(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建管处、省高建局)

⒉完善纪检监察工作联系点制度。2006—2007年,增加联系点数量,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工作规范。(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建管处、省公路局、省航务局、省高建局)

⒊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2005年开始,所有新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都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建管处、省高建

3法》。2006—2007年,以交通部有关管理制度为依据,积极探索适合我省交通发展实际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完善咨询评估和专家评议制度。建立工程项目社会公示制度,实现交通政府投资项目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制定交通重大项目稽查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研究探索交通基础设施代建制。完善交通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和对私建“小金库”的惩治办法。(厅财审处、厅建管处、省高建局)

⒉招投标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规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管理。2006—2007年,建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评标办法和资格预审办法,健全评标专家管理制度,细化评标专家培训、考核、评价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度,全面推行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厅建管处、省高建局、省公路局、省运管局)

5研究制定《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和《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形成公正用人、强化管理的正确导向和激励机制。(厅人劳处)

五、加强制约和监督工作,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一)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省交通厅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责任制》,督促交通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廉政从政。(直属单位党委、厅机关总支、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⒉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回复组织函询、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等项制度;研究制定并执行《主要领导干部监督检查工作办法》。(驻厅监察室、厅人劳处)

⒊加强党风巡视检查工作。(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党风巡视组)

(二)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

7⒌落实《行政监察法》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加强对交通各级行政组织和行政监察对象的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驻厅监察室)

⒍实施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厅人劳处)

(三)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监督。⒈严格监督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行为。认真落实交通部制定的“四个一律不准”规定。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干预工程建设。(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厅建管处、省公路局、省航务局、省高建局)

⒉完善工程项目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做到凡是中央、省委和部党组部署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都得到认真落实。(各工程建设指挥部)

⒊依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督办法》,抓

9群众对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六、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治作用

(一)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严惩腐败分子。交通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案件查办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对重要案件亲自过问,靠前指挥。交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发挥惩处职能,坚持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特别是在“两风”建设以后,继续顶风作案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以及严重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收钱送钱、跑官要官、行贿受贿、赌博以及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支持或伙同亲友非法敛财的案件。严肃查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法问题。着重查办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插手招标投标、设计变更、材料采

1原因,揭露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三)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各单位党委、纪委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实行定期培训和定期轮岗,进一步完善办案程序,严格依法依纪办案工作纪律。加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挖掘案件线索。整合信访举报和案件信息资源,掌握信访举报和案件检查的动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建立信访举报和案件检查的联动工作机制。(直属单位党委、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七、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切实保障《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核心竞争力

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 图书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图书馆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 确定自己的位置, 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 积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 依托学科馆员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并以此实现自身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一、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一)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其产生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 大量的科学技术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停留在图书馆里, 而将这些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有用的科技信息反馈给用户, 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人才, 它不仅可以保障现代化信息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 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图书馆新技术、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队伍, 将队伍中的人员逐渐培养成学科馆员并逐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 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 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 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从而建立起差异性竞争优势, 学科馆员的思想、行为、能力等都将对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影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极大地激发学科馆员的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 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 学科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科服务将成为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 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 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 深层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 以多样载体、信息技术化与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多层次服务方式和集成化的服务方法, 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 是图书馆的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网络时代, 读者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拘泥于单一信息源, 而是有太多的选择, 超越了时空限制。学科馆员要深入辅导读者, 善于筛选和利用文献、信息, 并根据用户的需求, 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发掘与加工, 通过编制高质量的信息产品, 不断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益, 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三) 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大小。

学科馆员以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为目的, 深入学科专业领域, 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学术层面上的服务, 解答科研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最新成果、未来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理后, 提供给重点学科知识用户。在这一过程中, 学科馆员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不论从信息资源、服务手段, 还是服务时效、服务质量上都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无疑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 是拓展了服务深度和广度, 而对于读者而言, 是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所以,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讲, 都是受欢迎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虽说起步较晚, 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针对目前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 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 成立学科馆员领导小组, 建立各项管理机制。

学科馆员是一项合作的任务, 它不仅仅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 也是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致力于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包括确定和调整服务计划、任命、培训、考核学科馆员、评估服务实施效果、组织交流和宣传服务项目等。学科馆员的任命、服务、考核指标、培训等的实施都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各项管理机制对于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必不可少, 也是学科馆员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它包含学科馆员的资质认证、学科馆员的岗位定性、学科馆员的待遇、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是有效管理的手段和依据, 起约束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也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

(二) 通过多种渠道, 选拔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深入学科专业领域, 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 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决定其服务的层次高低, 因此图书馆必须广开渠道, 多种途径有效选拔学科馆员。

1、挖掘现有人力资源。

近年来, 进入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 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书馆内实际上已经拥有一批既具有学科专业知识, 又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 经过资格论证和培训学习, 他们可以成为“学科馆员”。图书馆要鼓励馆员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自觉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自己的专业兴趣, 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成为优秀的“学科馆员”。

2、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

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 从事对口的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状态, 而且服务的起点较高、针对性较强。

3、聘请兼职“学科馆员”。

在有些学科暂时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 可以聘请部分院系热心图书馆事业, 经常查阅文献, 专业上有一定造诣, 能够对学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教授, 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情报学课程的培训, 使其担任图书馆兼职“学科馆员”。

同时, 还要积极培养那些爱学习肯钻研, 并参加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的中青年, 建立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培养对象梯队, 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通过培养, 造就一批精专业、广知识, 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队伍,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 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有力保障。学科馆员工作业绩的评价既取决于学科馆员工作完成情况, 又取决于师生的满意度。也就是说, 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实行双向考核, 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 又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 以用户评价为主。考核既要有定性基准又要有定量指标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学科馆员的服务状况。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 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 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在有良好激励的环境中, 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力的80%~90%。因此, 在管理中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将会起到促进、引导和榜样的重要作用。切忌吃“大锅饭”, 以免引起许多人的消极情绪。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并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 加大薪酬中的激励成分, 让提升、培训成为一种奖励, 体现图书馆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 以此激励员工, 促使人才内在价值和创造力的发掘, 换取人才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四) 通过多种方式, 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 是保证服务质量, 在院系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最关键因素。这是一个挑战性的岗位, 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 至少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信息素养, 并目要与专业学科结合渗透, 还要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口头表达及社交能力。因此, 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促进学科馆员自身的学习和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选派有专业特长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深造,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第二学位、硕士、博士等, 鼓励具有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员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信息鉴别、筛选、转化、整合能力, 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等。同时, 应鼓励主动参与院、系会议, 旁听院、系核心课程, 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推动学科馆员与馆藏建设、参考咨询等部门形成紧密的联系。另外,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论坛, 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平台。

(五) 改革不合理分配制度, 提高学科馆员待遇。

目前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 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地位也较低, 这是造成国内图书馆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关键。在高校, 图书馆员属于学校的教辅人员, 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均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 各高校图书馆要争取本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以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知识含量的多少为依据, 使专业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非专业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 有很强的专业性, 甚至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 使学科馆员的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作人员, 达到各院系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人才, 使学科馆员的重要角色得以实现,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三、结束语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举措, 也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的一项新工程, 需要不断摸索、创新、推广并完善。学科馆员的设立是关系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大事,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度的落实, 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俊玲.略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2.

[2]罗红彬等.基于学科馆员制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现代情报, 2007.4.

[3]刘立强, 刘波.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7.5.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8

一、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主要内容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法》把“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是科学的、合理的,是一大进步。作为《会计法》配套规章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财产安全控制制度

该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单位各部门共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和职责。

3、书面文件控制

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

4、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

三、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視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

7、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四、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

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

2、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现在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一般而言,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任重道远。

3、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4、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

上一篇: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概要下一篇:责任成就人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