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1篇)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1

我单位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在街道健康教育办公室和防治艾滋病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宣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艾滋病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宣

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消除歧视;宣传做好防治艾滋病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人们群众的身心健康、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防治艾滋病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投入到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中去,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区流行和蔓延。

一、制定防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按照上级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和结合我站的实际,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此计划明确了预防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充分利用文明学校为阵地,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充分发挥文明学校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工作计划,积极宣传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和防治知识。宣传有关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同时宣传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标语口号。

三、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结合“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防治艾滋病重大日子,有选择、有针对地“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加强对“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切实抓好这些重点宣传活动并及时上报活动情况。

四、存在问题

1、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但苦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和财力、设施的不足,工作中尚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2、地方毒情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无法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公布的统计数字与实情并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教育的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计划

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存在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政府重视,需要全社会人的全力支持、共同努力、共同关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控制,有效预防。呼吁全社会人都来关心、支持预防艾滋病保健工作。我单位决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多方配合,长抓不懈,真正体现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的地位。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2

为了解高校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笔者于2004-2006年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入学新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以便为高校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情况, 在好、中、差城市分别抽取高校共计5所作为调查点校, 每所点校随机抽查新生2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04年调查学生1 311名, 男生597名, 女生714名, 年龄为 (18.99±1.50) 岁;2005年调查学生1 125名, 男生520名, 女生605名, 年龄为 (19.41±0.98) 岁;2006年调查学生1 017名, 男生559名, 女生458名, 年龄为 (19.55±1.00) 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对艾滋感染者的态度等共计35题。除一般人口学指标外 (5题) , 其余各题均为选择题 (30题) 。选择题答对1题计1分, 答错或不答计0分。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的校医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 强调是不记名、不计分调查, 当场发卷, 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进行录入,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百分率计算、 χ2检验和t检验等。

2 结果

2.1 总知晓情况

2004-2006年学生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77.10%, 80.13%和81.91%, 呈逐年升高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3, P<0.05) 。

2.2 基础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 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6道题的总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会严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和不可治愈的知晓率较高, 而对目前是否有艾滋病疫苗和患性病是否可以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知晓率较低。

2.3 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由表2可见, 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 而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

2.4 预防方法知晓情况

由表3可见, 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见表4。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2.6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由表5可见, 男生3 a得分都高于女生, 但仅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山东省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目前整个社会都比较重视宣传的大环境有关, 尤其是近年来山东省比较重视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有效地巩固了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但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还不均衡,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但也存在薄弱环节, 如“共用牙刷”和“拔牙”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非传播途径部分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 应作为今后高校健康教育的重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艾滋病不必要恐慌, 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待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 加之思想不成熟, 应在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以及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知识教育的同时, 进行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恋爱观。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年龄特点使该群体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高, 社会责任感较强[2], 在大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琦, 张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生知识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5) :443-444.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3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国办发〔2006〕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国办发〔2001〕40号)精神,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疫情监测,积极推行行为干预措施,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等政策,逐步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但是,艾滋病在全国仍呈现低流行态势,在部分重点地区出现高流行趋势,而且疫情逐步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防治工作形势还相当严峻。为巩固成效,进一步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10年,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各省(区、市)、市(地)以及艾滋病和性病疫情严重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建成覆盖县级以上的国家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每个县(市)至少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8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的县(市)。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吸毒者500人以上的县(市),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3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7.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

8.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健全市级以上确证实验室网络。

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5%以上的县(市)。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吸毒者500人以上的县(市),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7.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每个县(市)建立一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8.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中央、省和市级主要媒体积极刊播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视媒体确保按一定比例播出。各重点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大中城市、县(市)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及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应做好相应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影剧院、青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并结合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乡镇、街道及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编制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加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安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有关培训机构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共青团等团体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高等学校要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

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要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要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工作网络优势,在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积极开展针对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并建立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深入细致的预防干预工作;利用同伴教育宣传员在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要在有关公共场所以及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在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2.提高阿片类毒品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覆盖率,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吸食阿片类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要加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同时开展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未开设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地区,要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降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3.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三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作用,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积极倡导并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2.完善血站、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对所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检测。要积极推进单采血浆站GMP(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新开设的单采血浆站必须符合GMP标准。要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建立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生产审核报告制度,加强对原料血浆的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要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四)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措施,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救助。

1.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高可及性。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制定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经费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按规定对相关人员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支持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服务。设区的市要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就医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切实保障合理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支出。

2.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和耐药监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人员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测。要建立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耐药艾滋病病毒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各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政策,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要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的合作机制,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4.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各地区要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落实孤儿安置和免费入学的政策措施。要将生活困难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和孤老、孤儿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规定予以救助和妥善安置。

5.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五)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完善艾滋病检测监测网络。

1.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强调自愿和保密原则,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要建立和完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承担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机构,要提供检测前后咨询、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自愿咨询服务,并通过转诊服务由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提供艾滋病检测。

2.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低流行地区要建立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网络,中、高流行地区要建立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根据有关规定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要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有艾滋病检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合理规划和建设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艾滋病检测和筛查任务较重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抗病毒治疗任务较重的县(市)应具备辅助性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逐步开展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

4.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能力验证和质量考核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配置,并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控制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和考核;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能力验证电子化回报系统。在省属检验检疫局确证中心实验室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5.建立部门间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多部门间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并建立监测结果发布制度,定期向公众公布艾滋病疫情。

(六)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网络的分布,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性病诊疗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性病诊疗和咨询服务。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七)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与国际合作。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加强艾滋病检测试剂科研攻关,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水平。要开展艾滋病临床救治研究,总结中医诊治规律,完善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要加快艾滋病治疗药物及艾滋病疫苗研发,力争研制出一批有效的防治药品;加快抗病毒药物剂型、固定剂量组合、新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引进。要建设艾滋病研究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区,加快艾滋病防治技术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要注重艾滋病预防控制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提高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要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密切与各成员国的合作,降低艾滋病防治药品价格,保证药品供给。要通过与相邻国家的双边合作,共同加强边境地区的预防干预工作。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对外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各省(区、市)和疫情严重的市(地)及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或相应的协调机构,并设立办公室,配置专职工作人员。疫情严重的地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下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每季度要向上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四免一关怀”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问责;对隐瞒疫情、玩忽职守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政策和法制保障,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按政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击毒品犯罪、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临床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严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三)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

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和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咨询组织,居委会、村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边境和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各省(区、市)要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与评价方法的培训,提高政策制定与评价水平。要在医疗卫生行业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院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要探索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考试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四)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和疫情严重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家对企业和个人向艾滋病防治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五、督导与评估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行动计划》的检查评估指标和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检查评估指标和方案,逐年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作为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的内容,同时向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提交总结报告。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织对各地区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2008年初、2010年底进行《行动计划》的中期、终期评估。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4

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主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为做好我区“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防艾”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和关爱艾滋病人的良好氛围。本院联合XXXX于12月1日围绕宣传主题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宣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前筹划,认真组织安排落实。为了做好这次宣传活动,提高宣传力度,我院领导组织本单位人员认真学习《艾滋病防治条例》并制定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在世界艾滋病日当天,联合XXXX在本院门诊,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二、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我院通过横幅宣传活动主题,展出艾滋病防治知识展板,并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宣传单、画册以及现场讲解等形式,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活动中,工作人员热情积极,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宣传活动总共发放宣传单300余份,接受面对面咨询50余人,免费发放安全套300多个。

三、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对宣传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积极发现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突出了政府的决心,加强了群众防治艾滋病的意识,提高了民众知晓率。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今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我省为前期招募的“红丝带”志愿车队正式授旗,志愿车队现场宣誓:踊跃参与,积极宣传,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携手共抗艾滋。志愿车队将悬挂红丝带标识,深入到旅客、司机、市民、建筑工人等人群,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红丝带标识和健康礼包等形式进行宣传。

同日,除滨河体育中心主会场外,太原市还另设了富力城社区、地矿社区、老军营社区、朝阳街精品大厦等8个宣传点,向广大市民宣传普及艾滋病常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关注健康,关注艾滋,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关艾抗艾。

★ 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进医院总结

★ 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

★ 艾滋病防治条例

★ 乡镇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通用版

★ 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

★ 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艾滋病防治宣传

★ 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

★ 宣传活动简报范文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6

为进一步发挥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优势,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广泛、深入、持久地做好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和艾滋病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遏制我市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根据《关于推进健康**建设的决定》《“健康**2030”规划》《**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市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充分加强和利用宣传阵地和媒介载体建设优势,努力增强防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阳光和谐、健康舒适的新环境。

二、主要内容与工作原则

(一)重点宣传内容

1.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

2.艾滋病疫情趋势及社会危害;

3.《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刑法》及“四免一关怀”等国家政策法规。

(二)工作原则

1.党政统一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开展全民防艾宣传教育活动;

2.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与重要时段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防艾主题宣传教育与普法宣传、科普宣传、公民道德教育、禁毒宣传教育等相结合;

3.以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疫情严重地区为重点,以学校学生、农村中老年人等感染艾滋病病毒高风险人群、流动人群的为主要对象,广泛开展深入学校、工地、社区、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等地方的防艾宣传教育活动;

4.认真把握防艾宣传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政策性。

三、工作目标任务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宣传艾滋病核心知识点为重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85%以上,初中以上在校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达90%,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覆盖率达100%,知晓率达95%以上,住宿业、经营性娱乐场所100%张贴防艾宣传画、防治防艾宣传用品,农村地区100%开展入户宣传。加强艾滋病危害的警示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主要措施

(一)深入开展农村地区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

各级防艾办和党委宣传部要共同研究制定农村地区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措施,将农村地区作为我市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前沿阵地,进一步落实农村防艾宣传员职责,扎实开展入户宣传、重点人群宣传工作。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各类节庆、民俗、宗教活动日,结合地方戏曲、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将艾滋病警示性教育与传播正能量结合起来开展宣教活动。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扩大宣传覆盖面

各防艾委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主动融入日常工作中,利用各部门服务平台,结合部门工作职责,针对本部门各类服务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保持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日报社、**广播电视台要加大艾滋病公益宣传频次,开展常态化艾滋病宣传教育;教育系统在全市所有中学开展防艾警示性教育宣传活动;公安、司法部门对羁押在管人员开展防艾知识宣传;科技部门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交通运输管理局在车站、码头设置防艾宣传广告;住建部门开展防艾知识进工地宣传活动;各级党校将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纳入领导干部的培训计划;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商、旅游、文新广电、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在酒店、宾馆、娱乐场所内100%放置艾滋病宣传品。

(三)加强重点时节、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和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以村镇、社区、学校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加强警示性宣传,全面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期间,采取文艺汇演、悬挂横幅、版报及LED播放、微信平台宣传等各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防艾禁毒宣传;村委组织返乡农民工和留守老人等重点人群观看《曙光》教育片。

四、具体职责分工

(一)各级防艾办和党委宣传部要将农村地区作为重要防艾宣传前沿阵地,将防艾宣传与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下乡、科普下乡、电影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活动相结合,播放《曙光》防艾宣传片,防艾宣传员100%开展入户宣传。

(二)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当地电视台在固定频道每周播放卫计部门提供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或公益广告2次以上,协调本级报纸、广播、新闻网站等主要新闻媒体每周刊播卫计部门提供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或公益广告2次以上。

(三)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根据每年的宣传主题统一制作相关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培训率应达100%,开展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四)市人社局、市委党校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新录用公务员、科级干部、处级领导任职前培训内容,确保学员在校期间接受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在**年所办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班次中将艾滋病内容纳入培训课程;

(五)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全市初中、高中(中职)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全市初中以上学校将防治艾滋病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并达到课时要求。确保初中以上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全区初中及以上学校设立防治艾滋病宣传栏,公共卫生间张贴防治艾滋病宣传画。高中段教育以上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青少年防艾宣传片《生命的断层》。

(六)公安部门负责结合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和禁毒工作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每年对新入监管场所(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开展防艾知识宣传教育。

(七)科技局负责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八)司法部门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监狱等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向被监管人员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品。

(九)工商部门负责在住宿业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旅店和招待所等)的房间放置安全套及防艾宣传资料,在上述公共场所张贴防艾宣传画。

(十)住建部门负责在建筑工地举办防艾知识讲座,制作防艾宣传板报,发放防艾宣传品,在建筑工地外墙张贴有防艾公益广告。

(十一)文化新闻广电部门负责组织经营性娱乐场所的防艾宣传,歌舞厅、卡拉OK、酒吧、桑拿、保健/洗脚店等娱乐场所在大堂、走道等醒目地方张贴(设置)防艾宣传画(警示牌)。

(十二)**日报社、**广播电视台负责开展常态化艾滋病宣传教育。以《新闻现场》栏目滚动走字形式播出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新闻综合频道20:00首播、23:15及次日7:20重播,全年播出105天以上;每日19:50在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后、20:15在公共频道《新闻现场》前,每天共播出2

次30秒预防艾滋病宣传短片;另外全年在西江传媒网、**日报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各105次。

(十三)旅游发展部门负责加强对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有关工作的管理,结合旅游信息印制防艾宣传资料,组织全市星级饭店在大堂、客房、走道等场所张贴防艾宣传画。

(十四)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督促车站经营者、管理者在全市汽车停靠站(点)等显著位置设置防治艾滋病公益广告牌或宣传专栏,在汽车客运站卫生间张贴防艾宣传画。

其他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本系统干部职工防艾知识培训的同时,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结合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统一领导,负责防艾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落实。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配合、按照工作方案,组织本单位人员主动参与到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活动当中,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发挥履行好防治艾滋病宣传责任,确保全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经费保障。在**年市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预算中明确130.9万元作为宣传经费(贵财追〔**〕122号),为组织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工程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信息报送。坚持和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管理机制,各部门12月20日前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总结报送市委宣传部。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7

各街道办事处:

2006年5月14日至5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五届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为认真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活动,区建设节水型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决定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在全区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现将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宣传活动的意义和主题

通过宣传活动,使全体市民充分认识到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人们的节水观念和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自觉执行节约用水法律、法规,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建设节水型乌鲁木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依法节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宣传主题:推进循环用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二、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世英

副 组 长:朱晓建 陈 明

工作人员:王晓波 王培萍 朱江环 潘晓丽

三、宣传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一)5月14日至5月20日,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实 际在辖区主要街道、繁华地段和人流聚集地区,设置节水宣传咨询台,悬挂节水横幅,发放节水宣传资料(5月13日前各街道办事处在沙区节水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取节水宣传资料),并通过广播向市民播放《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答市民对节水知识的咨询,大张旗鼓的开展节水咨询、让市民了解水资源利用现状,切实提高居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自觉性。

(二)建设节水型沙区领导小组将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的主会场分别设在友好南街道办事处和八一街道办事处辖区,要求相关办事处做好活动筹备工作,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要动员社区居委会做好入户宣传,5月14日,要求辖区各用水大户和小区要在显著位置悬挂节水宣传横幅和张贴节水标语,制做节水宣传专栏,也可通过社区文化广场的系列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切实使节水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要加大对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设立浪费水资源的举报和投诉电话。

(五)组织节水知识竞赛。

根据市建设节水型领导小组的安排,在节水宣传周期间(初定为5月20日),我市将组织以节约用水法规、政策、标准和节水知识为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我区将按要求组队参加。经区节水领导小组研究、筛选,决定由长江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和炉院街道办事处各精选一名选手组队,代表沙区参加比赛。(参赛选手名单4月30日12:00前报沙区节水办公室并领取知识竞赛题)

四、宣传活动的要求

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要精心策划,严密部署,力争使宣传工作做好做细。建设节水型沙区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我区各街道办事处节水宣传活动的筹备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望各街道办事处充分做好此次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宣传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宣传活动有组织、按计划进行。

2、参加竞赛的三个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节水宣传活动,认真挑选文化素质高、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的人员,做好竞赛准备工作,确保竞赛活动的质量。

3、认真及时报送节水宣传活动安排、小结,及时反馈宣传动态信息,并于5月18日前报到沙区建设节水型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创建验收考核。

五、2006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推荐宣传口号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2、推进循环用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4、创建节水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5、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

6、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7、大力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益

8、节约水资源,保持水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9、加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供水安全

10、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

11、严格节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1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13、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水的行为

邮箱:

联系电话:4504026(办)6139869(传真)

联系人:潘晓丽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8

2013年,我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及省、州、县防艾办的指示精神,与各相关部密切配合,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形成了以卫生为主导,政府社会齐抓共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新局面;对全乡防治艾滋病知识进行仔细的安排和布置,营造了参与、关爱、平等和自我保护的良好防艾氛围,开展“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的系列宣教活动,现将今年我乡开展防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防艾工作的领导,落实相关责任,确保我乡各项防艾工作的开展。调整充实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我部门的职责,把防艾工作落到实处。

(二)宣传教育

一是利用乡党委、政府开会的时机,通过授课、看录像、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全乡干部、职工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培训1期,参加培训62人。二是对中学生368人进行了防治艾滋病知识讲座。三是利用乡村医生集中的时机,对全乡16名乡村医生进行防艾知识培训1期。四是利用各种下乡的机会,采取形式多样,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农村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农民工防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民族街天、“6.26”国际禁毒日,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禁毒、防艾教育片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防艾知识知晓率。营造一种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检测工作

认真抓好婚姻登记人群,孕妇HIV筛查工作,全年完成婚姻登记人群HIV筛查56例,孕产妇HIV筛查189例。加强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农村农民的素质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力困难,经费短缺,严重制约防艾工作的健康向前发展。

(二)部分部门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协调配合的主动性不强,互通信息不到位。

(三)由于农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分散,宣传工作较困难,只能由乡村医生和村干部进行宣传,范围受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提高全社会艾滋病防治知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二)、广泛开展全民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增进群众防病意识。采取形式多样,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三)、加强对艾滋病的检测工作,认真做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专业人员培训、结婚登记人群、孕产妇HIV筛查,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四)、做好临床治疗工作。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并完成管辖区内人员的培训工作。

戈奎乡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9

为进一步加强稼依华侨管理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完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管理区的传播蔓延,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管理区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完善管理区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符合管理区实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长效机制,降低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率、控制艾滋病、性病发病率,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少艾滋病、性病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和其他健康人群的危害。

(二)具体目标

1、管理区工作人员,各社区、行政村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有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培训。

2、全区15-49岁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80%以上,流动人口达90%以上,各类高危人群达90%以上。

3、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达90%以上,娱乐场所干预措施覆盖率达90%以上,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85%以上。

4、社区、村小组15-60岁群众艾滋病自愿咨询比例达20%以上,其中:吸毒者、性工作者、跨国婚姻人群、外籍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群达85%以上,进一步减少社区、连队群众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

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间年传播率控制在1%以下。16、梅毒年报告感染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

二、工作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进一步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政府 “一把手”负责制。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充分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各社区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积极调查摸排,掌握辖区内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充分依托疾控、社区卫生、计生、团委、妇联等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任务。

(二)健康教育

提高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充分利用既有的宣传平台和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在不同人群,不同场所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防护意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

1、领导干部培训

加强各成员单位领导干部开发力度,特别是针对换届和新任重点部门及各社区、行政村负责人的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各级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组织开展重点部门艾滋病防治政策及基本知识专题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艾滋病防护知识,防止职业暴露事件发生

2、大众人群宣传

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覆盖面优势,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心理。各社区、行政村要继续巩固原有的宣传阵地,每个行政村室外上墙的艾滋病宣传固定标语

要求达到6条以上,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宣传栏中要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并做到一季一换。

管理区妇联要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将艾滋病防治工作融入妇联各种品牌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社区、各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要求每季度均能开展1次集中的“面对面”宣传活动。

计生部门要紧密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全区育龄妇女及外来婚嫁女的艾滋病防治宣传,通过专题讲座、入户宣传等各种形式,结合安全套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防艾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艾滋病知识宣传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本着为学生,为社会的明天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初中及以上学校要求将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开课率要求达到100%。为保证课程质量,疾控部门要加强与各学校的合作,共同做好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新生入学前,初、高中学校对每位入学新生要求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各校图书馆、阅览室均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科普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各校均要求设置健康宣传栏,并有防艾宣传的内容。

切实做好“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禁毒日”期间的主题宣传活动,各社区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现场咨询、画板巡展、入户宣传、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4、重点人群宣传

通过艾滋病专题监测显示,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已经对我管理区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各社区、行政村要高度重视外来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工作,及时掌握辖区内外来民工流入、流出情况,外来民工相对集中的社区、村,要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

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外来人口办理临时居住证契机,利用分发宣传资料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把住流动人口宣传的第一道关口。疾控部门要加强与各船舶修造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与艾滋病防治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有效提高宣传覆盖面和效果。

根据《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卫生、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文化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管理区各宾馆、旅店的客房及歌舞娱乐、桑拿浴室、按摩足浴等营业性娱乐休闲场所的显著位置均须摆放供客人自取的艾滋病宣传资料,上述公共场所同时要求张贴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牌。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检查指导,保证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危行为干预

1、暗娼及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干预

暗娼及娱乐场所服务人员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向普通人群蔓延的桥梁人群。随着我管理区娱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艾滋病经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危险性逐步增加,尤其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几个社区,由外地输入的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经桥梁人群向本地人群扩散的隐患,我们在严厉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加强对暗娼及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的宣传干预,有效切断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成为我管理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关键。疾控部门要继续抓好宣传干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专职干预人员作用,重点加强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场所服务人员及暗娼人群的宣传及安全套推广工作,同时要积极在目标人群中发展同伴宣传员队伍,通过同伴间相互宣传教育的方式,将干预工作做深做细。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计生、妇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劳务输出人群干预

有劳务输出的人群是我镇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各社区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劳务输出人群出国归国情况,落实出国前宣传,归国后动员参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措施,切实建立长效的劳务输出人群宣传干预机制。

3、吸毒人群干预

疾控与公安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掌握我镇吸毒人员分布情况,做好美沙酮替代治疗的推广及转介服务。对辖区内有吸毒史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要积极动员其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团委、妇联、公安部门要加强合作,继续开展社区吸毒人员帮教活动。

5、推广使用安全套

管理区各饭店、旅馆、招待所等提供住宿的场所所有客房均须放置安全套;歌舞娱乐、桑拿浴室、按摩足浴、美容美发(休闲洗头)等营业性休闲娱乐场所在服务台放置安全套或在场所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卫生监督、旅游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推广工作的检查指导。计生部门要继续抓好育龄人群,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安全套免费发放工作。疾控部门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及安全套发放工作,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的二次传播。

(四)规范性病管理

卫生部门要加强性病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全镇的性病疫情资料,分析流行趋势,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辖区内能提供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规范开展性病诊疗服务,做好宣传干预及及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及转介服务。

(五)预防母婴传播

医疗机构要切实抓好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的艾滋病检测及宣传工作,把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口,同时要积极配合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对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的母婴阻断工作。

(六)监测与检测

砚山县医院要继续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规范开展医院术前检查人群、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的艾滋病检测工作。为及时掌握我镇艾滋病流行状况,疾控部门要重点抓好暗娼、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归国劳务输出渔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及性病主动监测工作。为提高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服务的可及性,疾控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依托性病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转介网络,同时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努力提高咨询检测服务人次,真正发挥咨询检测点的社会效益。

(七)预防医源性的感染

医疗机构要继续规范采血行为,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的比例要求达到100%。提供侵入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消毒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回收管理,强化落实各医疗机构的院感控制制度、消毒管理制度、安全注射制度及督导管理制度。

(八)医疗救助

疾控部门要继续强化对辖区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告知、随访、干预等工作,为阳性者配偶及性伴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艾滋病病人的治疗、随访工作,及时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转诊服务。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探索以资金、物品、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开展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病人家属的帮扶活动。

三、督导与考核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10

半年总结

为巩固艾滋病防治成效,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保护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特殊人群艾滋病预防管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我社区2018年以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社区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计划,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二)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治艾滋病重要性的认识,我社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一是健全社区婚前教育、计划生育宣传,有针对性地对已婚育龄居民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印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各种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小册子,发放社区、进家庭,使居民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知识。二是3月8日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全社区中心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三是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悬挂布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广泛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我社区共组织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预防毒品知识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1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1000多份,举办艾滋病防治培训人次67人。

(三)优化服务环境,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生殖健康服务 我社区加大了对服务网络建设的力度,改善服务环境,全力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生殖健康服务。

一是积极开展育龄妇女定期组织医学监护健康检查,为所有已婚育龄妇女建立生殖保健档案,确保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二是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作为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常规性的调查、预查、筛查和干预工作。三是结合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宣传安全套避孕和预防艾滋病的双重作用,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在我社区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部分群众防治艾滋病意识淡薄,总认为这件事情是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二)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知识不强。缺乏开展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的专职人员,工作繁重,多数人缺乏专业的艾滋病防治专业知识,影响基层开展艾滋病宣传咨询服务的质量。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度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有关部门的联动与协作,动员全社区居民,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同健全和完善管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机制。(二)发挥社区居委会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宣传教育的重点,对社区居民主要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知识;对居民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利用宣传教育贴近社区居民的有效宣传形式深入社区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2006年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篇11

工作总结

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为预防艾滋病在我村的孳生蔓延,村委会将此次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定期检查。在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及县防艾办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围绕《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云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加强特殊人群艾滋病预防管理,重点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围绕我村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的工作措施、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和主要工作成效,将我村2010以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如下: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村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计-1-

划,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崔国军任副组长,村两委班子及村组干部为成员的青菜村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村委会设置了四名艾滋病防治宣传干事,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二)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治艾滋病重要性的认识,我村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一是健全我村计划生育宣传阵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已婚育龄群众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印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各种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小册子,送到村组、进家庭,使群众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知识。二是积极邀请有关部门到村上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全村人民群众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三把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纳入计生培训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宣传图片、讲座等教学形式向村计生员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使我们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培训率达到了100%,合格率99%。四是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献血日、《献血法》纪念日等活动为契机,邀请计生、团乡委、妇联等部门进村宣传,通过悬挂布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广泛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三)优化服务环境,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生殖健康服

务我村加大了对服务网络建设的力度,改善服务环境,全力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生殖健康服务。一是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的“三查一服务”。根据育龄人群的不同需求,定期组织生殖健康检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义诊,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咨询和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服务。二是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作为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常规性的调查、预查、筛查和干预工作。三是结合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宣传安全套避孕和预防艾滋病的双重作用,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青菜村委会

上一篇:稳岗补贴申请下一篇:小学生幸福生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