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共8篇)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 篇1

安全标准化体系完善计划

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个新途径。如何完善我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我公司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1.建立安全标准体系的一般要件

1.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首先应程力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如: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制定各自相应的职责,负责开展各项具体安全工作。

1.2 确保安全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

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安排工作、听取报告、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组织、指挥、落实、监督、奖惩的权利,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1.3 建立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如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为基础,建立并实施整合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各类支持性文件,从管理体系和制度上,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

1.4 建立规范的安全培训制度。

首先,应该严格落实员工的生产教育,公司培训应开展

到位。同时,针对公司内的不同工种制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从企业员工中培养一批师资力量。同时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安全管理领域各方面的专家,到企业,对员工进行专项讲座、培训,以提升员工职业安全素养、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知识。最后、公司还要定期举行全员的培训,在提升员工安全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突出了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保护,体现了我公司的安全文化精神。但是公司内的员工,对运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展开方式还较模糊。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公司应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其他各部门创建和运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其次,要对各部门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推行安全标准化对提高企业安全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对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增加其对推行安全标准化的积极性。重点应做到:

2.1 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公司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细化、改进。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应与实际结合,增强对应性,以做到各项工作和作业都能够有制度依据为目标。

2.2 加强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了解。

特别是对一线员工。要使员工了解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

度,不能出现违章后任认为企业未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公司应利用安全例会等形式,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同时应将文件以纸质形式下发到个人。并建立文件发放。学习记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传达给员工,得到严格落实。

2.3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应作细、做实、做全。使公司每一个岗位都能准确了解各自的安全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明确企业的安全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一员工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要全员参与,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履责,人人都是安全主角,人人都是安全员,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局面。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不断推进安全标准化进程,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和生产。从根本上减少、控制隐患的产生,实现防范事故发生的目的。

2.4 安全培训应更加重视培训效果。

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能否吸收、贯通,是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问题。在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员工态度的端正和心理的调整。避免灌输式教育,运用互动和多媒体等形式,提升员工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加强公司安全文化推广,树立“大安全观”。

推行安全标准化,首先要求员工按标准作业,必须改变

作业习惯,习惯领导,习惯管理。要做到这点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态度。长期以往形成的东西,要想转变起来也相当困难的,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服从、同化、内化过程,使之从道理上懂,从习惯上改。一切管理方式和制度相对于员工个体来说,都是外界因素。外界因素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其目的也是员工的内在因素收到影响,并达成共鸣。如果员工的内在因素未得到提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此,应注意对员工内在因素的影响,大力推行公司安全文化,树立“大安全观”。使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安全的,养成服从管理、执行安全规范的习惯,从根本上达到安全的目的。

2.6 落实各级检查制度。

日常的安全检查应逐级贯彻,检查的各项表格、资料应规范,包括:检查计划、检查表、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等,并由专人负责检查档案的管理。

2.7 推广安全答卷的形式。

通过安全答卷对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规章制度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员工的安全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实施“亲情化”管理

将安全理念的推动,不止针对员工个人,而是员工的家庭。运用“亲情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员工的“小家庭”与公司的“大家庭”,共同对员工的安全进行监督。用家庭的温暖,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总结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 篇2

随着钢铁企业发展、整合的步伐加快, 钢铁企业进入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宝钢现代化管理模式在梅钢不断深入, 给梅钢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理念, “713”职工素质工程三年推进计划已经进行了两年多, 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梅钢运输部承担着梅钢公司原料进厂、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运输生产业务。作业点多、面广、线长, 铁路和码头作业技术管理分别归属于国家相关部门, 牵涉极深, 不同于钢铁主体的管理, 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封闭性, 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在宝钢、梅钢的员工培训大纲里, 很难找到运输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针对这种情况, 梅钢运输部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相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归纳为“多向互动搞活全盘”, 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依托大环境, 托高员工职业规划平台

2005年4月, 梅钢第一批点检员持证上岗, 见习检修工———检修作业熟练工———设备检修高技能人才———设备点检员———高级设备管理员或设备检修带教人员, 点检员职业生涯规划开始为大家所熟悉。管理技术“双通道”开始浮出水面, 渐渐进入梅钢人的视野。普操、主操、高操、首操, 以及对应的技术、管理概念的引入, 让管理、技术、操作所有岗位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而绘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致轮廓。2006年9月, 《新近大学生职业发展培养管理办法》出台, 正式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了梅钢管理范畴, 而《办法》中充分肯定了培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在这种大环境下, 梅钢运输部将职工素质工程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党政工团合力推进培训工作, 以有效的培训托高运输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截至2005年年底, 运输部职工总数为655人, (长工伤、病假8人) , 其中管理人员57人, 技术业务人员79人, 操作维护人员519人。具体数据见下列图表。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运输部职工素质的基础较低, 培训工作力度还要不断加大, 运输部职工的整体技能和学历结构还需加以优化。为了加强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工作考核。运输部积极贯彻落实公司713高技能人才推进会精神, 制定了职工素质工程三年规划。为确保运输部职工素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运输部把各项目标进行了分解, 明确各车间“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 把对应分解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车间 (科室) 中层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之中。对未完成本车间培训指标的车间中层管理人员扣业绩分, 对影响运输部培训指标完成的加倍扣分, 通过这种培训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业绩考核相挂钩的形式, 旨在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成为托高运输部员工的职业规划平台的有效保证。

2 多方联系, 充分准备师资力量

在企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 在岗职工人数被严格控制, 增产不增人的后果是岗位人员非常紧张, 这给职工培训工作也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兼职教师大多是现场的技术人员, 日常繁忙的工作就让他们感觉到很辛苦, 十分繁重的生产任务, 使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培训, 又可能使现场工作人手不足, 工作与学习二者双管齐下, 使任务愈显繁重不堪。运输部与梅钢其他单位相比较, 兼职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职工素质相对较低, 职工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 业务技能参差不齐, 这给开展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视同仁, 因水平不一, 不现实。实行区别对待, 重点人重点辅导, 单凭有限的兼职教师队伍, 力量有限, 当员工业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且工作达到其一定标准后, 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一问题上, 还缺乏相应具体的培训方式、方法, 也就是职业规划的梯次问题相对突出, 长期的发展规划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往往是阶段性的培训工作各自为政, 不能保证员工循序渐进的职业人生规划顺利实施。培训必须立足于组织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要为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以达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

梅钢运输部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创新思维方式, 开拓新的方法, 完成员工的培训任务。一方面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之前, 首先积极组织担任兼职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适应性培训, 进行系统学习, 使之牢固掌握, 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 使兼职教师始终站在企业高新技术的前沿, 掌握当前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中的科技发展方向, 进而在具体工作的运用中,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紧密结合现场实践, 在广大职工中及时将最新、最快、最实用的先进生产经验传授到相关岗位的职工当中, 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一个有利于培训开展的大环境。把职工教育纳入各车间部门的综合考评当中, 使各级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具体工作上, 为开展教学活动尽量提供便利。在计划、布置、安排各项生产任务当中, 为培训工作的开展留有一定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 依托培训中心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师资力量雄厚的单位, 走联合技术开发、联合办班的途径, 与上述单位合办机电专业中专班和物流高职大专班, 机电中专班运输部共有12人在读, 物流高职大专班运输部共有45人在读。

3 学以致用, 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在职业人生规划中, 培训是基础, 是手段;规划中的某一部分得以实现才是动力, 是目标, 是使职业人生规划实现与再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梅钢运输部乘生产工艺调整之机, 在人员优化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给正在培训的员工以岗位实习的机会, 对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越级提拔重用。近年来, 物流高职大专班就读的45名员工每人利用业余时间, 在运输部调度室、铁路站工艺值班室、铁路站普铁值班室等要害部门轮流实习, 每处人均一个星期。在此期间, 精心安排技术业务骨干讲解辅导, 使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运输部生产协调的重要性, 以及每一位员工在运输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在这些实习生中, 有四位员工表现优异, 获得了6个月的延长实习期;最终有两位员工留在了运输部调度岗位上, 分别在工艺和普铁两个作业区域负责生产组织, 在新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4 以点带面, 树立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梅钢运输部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发掘和培养现场操作人员和新进厂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使之能够起到旗帜的作用, 让有类似条件或类似经历的其它员工有所警示有所启发。运输部优秀青年羌焕东、宋建波就是两个很好的典型。运输部设备车间职工宋建波是车间唯一的硕士区域工程师, 主要负责国产GK1型、DF5D型以及先进的美国TM型机车的技术管理及科技攻关工作。正是因为有了梅钢运输部为之创造的在职硕士进修条件, 还有充分表现的舞台, 他才能很好地消化美方技术图纸, 攻克一个又一个TM大修及技术改进难题。他这种忘我的工作境界, 撼动了知情的每个人, 连外方专家都连声赞叹:中国优秀工程师原来是这样炼成的。羌焕东则是现场工人中的青年岗位能手, 在工作中以身作则,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刻苦学习设备技术知识。梅钢运输部不计较他的学历起点低, 充分肯定他朴实肯钻的学习态度, 在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计算机集中联锁项目中, 给他安排了重要位置。最终, 该项目一举成功,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奖项, 在中国铁路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而羌焕东也因此被梅钢公司授予钢花奖银奖。正是身边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例, 将梅钢运输部的培训工作和员工职业人生规划带入了高潮。

5“写而知不足”

2007年2月15日, 梅钢公司正式签发《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带动新一轮的职工学习高潮。实际上, 2006年度, 梅钢运输部依托现有工装设备技术, 发起过全员合理化建议活动, 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给予重奖。在活动中, 由于要求负责人亲力亲为, 很多合理化建议最终形成成果, 也有相当多的建议由于提出人的原因没有进行成果发表。究其原因, 有理论知识不足, 有相关知识不足, 有学历过低, 语言文字能力不足, 不能形成纸质文件等等。同是好的建议, 待遇决然不同, 使原来不注意强化自身修养和知识结构, 不注重职业人生规划的员工叫苦不迭。更多的人则是悄悄的关注梅钢公司培训计划, 或是就读于培训中心, 或是就近找雨花党校、“板高”之类的再教育机构进修去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同感, 萌发了接受培训再教育的想法, 促进一个再充电的小高潮。

有了“多向互动搞活全盘”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相结合的思路, 梅钢运输部在职工素质工程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6年底, 运输部技师17人, 占操作维护人员比例为3.2%, 高级工178人, 占操作维护人员比例为35.6%, 中级工211人, 占操作维护人员比例为42.2%, 初级工及以下95人, 占操作维护人员比例为19.0%, 现在运输部中级工及以上职工占操作维护人员比例已达81.0%。通过联合办学和其他形式的学历提高途径。梅钢运输部在读本科的有23人, 大专的有53人, 高中、中专的有61人。在2007年底将有20%以上的职工学历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人员结构接近正态分布, 为运输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数据如下

从上列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 梅钢运输部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相结合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多向互动搞活全盘”的思路可以更好的找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的契合点。

摘要:每个社会人都要面临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准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行动的企业才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走得更远。本文通过介绍梅钢运输部将培训作为与员工共同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契合点的经验, 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实际上是“总分”、“大小”、“长短”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多向互动搞活全盘”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职业生涯,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铁水车防溜器、调车棚及隔离车盘型制动技术.山东冶金2006年第6期

刍议交通运输企业纳税筹划 篇3

关键词:交运企业 纳税筹划 问题 现状

一、交通运输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须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也是其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中,税收筹划应服从和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很多税收筹划方案并不具有实际可行性,仅是在理论上具有能使企业达到节省成本开支和少缴税金的目的,但实际中无法达到此效果。追其原因,很多方案并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在筹划和选取税收方案时,一味追求税收低成本,而无视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由此带来的其他成本费用的增加,交运企业的最终受益也因此而减少。因此,“成本—效益”原则是交运企业在税收筹划之前需要着重把握的一项原则。

(二)须注意防范税收筹划风险

在当前社会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企业所处的综合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有风险,税收筹划也不例外。而且,税收筹划的收益与风险,同市场风险、税制变化风险、债务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等紧密相连。对此,作为纳税人的交运企业应在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未来经济形势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税制变化风险、债务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等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根据这种影响,衡量和分析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權衡其收益与风险,选择最合宜的税收筹划方案,以保证交运企业真正取得财务利益。

(三)须从交运企业总体上综合把握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交运企业取得最大化的企业整体利益。因此,在分析和选取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目光仅放于某一期间纳税最少的方案。而是在综合把握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选择最能增加企业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方案,以企业的整体、长远利益为重。

二、交通运输企业纳税筹划的当前现状

(一)缺乏专业人才专门负责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一项需要高层次和高智力、技术含量很高的财务管理活动。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计划,无论事中还是事后,一旦发生将无法再改变和补救。也正因为此,税收筹划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颇高,且极为严格。实际操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会计、税收、财务等专业知识,而且尤其要精通税法,对税收政策的变化能够随时掌握,此外,还应当是熟悉企业整个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复合型高智力人才。能够综合考虑企业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做出最恰当税务筹划方案,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开支提高收益。然而,当前大多数交运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性人才。很多交运企业通过第三方代理机构外聘的形式,将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交给税务代理人员。但是社会上的税务代理人员普遍人员性质偏杂、人员年龄偏老,专业技能陈旧、文化素质偏低,无法从根本上为交运企业解决纳税筹划问题。

(二)交运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税收筹划风险

当前,我国交运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作为纳税人的企业一方在自行进行税务筹划或由第三方税务代理服务机构进行税务筹划时,都普遍认为,税收筹划只要进行,就能为企业节省成本开支,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收益。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收益原则一旦打破,税务筹划中就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将直接危害企业。实际上,税收筹划作为一种需要在事前进行计划的决策方法,本身就存有风险。

(三)交运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带有明显主观性

实际上,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的选择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主要包括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税收筹划中这种明显的主观性判断,使得税收筹划方案在具体选择中的正确性难以保证。而且,税务筹划方案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导致其实施之后的成效和对企业的影响。倘若税务筹划方案失败,对于作为纳税人的企业来说,将直接意味着风险。

(四)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定存在差异

税收筹划实际上并非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税务筹划是企业一种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只是这种管理手段的合法性需要或经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当前,税务行政机关与企业对税务筹划存在一定的认定差异。税务行政机关在确认税务筹划方案合法性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执法偏差。这给企业在实际进行税务筹划时带来一定风险。

在我国,税务行政机关对具体的税收事项拥有“自由裁量权”。且其实际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一,对税法理解不同,在客观上促使执法偏差的产生成为可能。因此,即使税收筹划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却可能会因执法偏差而无法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或者实际应用之后被税务行政机关认为是违法行为而被查处。最终使得企业不但无法获得节税收益,还会因此而加重纳税成本。

(五)交运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对反避税措施较为忽视

税务筹划对企业而言实际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依靠该手段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通过减税行为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行政税务机关对此只能依靠立法采取反避税措施调整税法,比如增加反避税条款。当前,交运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大多只注意税法中规定的优惠条件或存在的漏洞,对反避税措施利用较少。现举例说明,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关联企业与纳税企业在日常业务往来之中,应按独立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业务往来之间的费用结算和款项收取。倘若纳税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未按照此相关规定执行,税务机关有权对其做出合理调整。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该条款的设立实际就是针对纳税企业利用关联方进行成本转移或减少收入的一种反避税措施。很多交运企业对此并未能进行良好的注意和把握。

三、交通运输企业未来应当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在其设立时都会面对如何选择组织形式。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企业可以选择的组织形式众多。但是,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不同。不同的组织形式下,企业承担着不同的税收负担。对此,笔者认为,交运企业可以在税收筹划的措施下,选择税收负担尽可能轻的企业组织形式。另外,倘若随着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交运企业需要设立部分分支机构,那么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方式直接取决于分支机构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倘若分支机构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那么分支机构应作为独立的纳税主体申报企业所得税;反之,倘若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那么属于分支机构应缴纳的那部分企业所得税应由总机构汇总计算一并缴纳。交运企业可以利用分支机构不同的盈亏情况和所处地区等原因而造成的差别税率,决定分支机构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二)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延期纳税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运输企业和交通施工企业内,倘若机械设备、车辆船舶等常年处于超强度使用的状态,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可对其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可以采用快速折旧法。交运企业应对其加以利用。该方法其实等于变相帮助交运企业将利润延期纳税,不仅减轻了企业缺少流通资金的压力,而且还相当于获得了国家财政无(贴)息贷款。

(三)选择最优的费用分摊方法

无论何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一定会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福利费用等相关支出,交运企业也不例外。通常,这些费用支出都是按期分摊,计入各期的产品成本。在分摊时可以选取的方法有多种,如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分摊;平均至各期统一进行分摊;不规则分摊等。分摊方法的选取不同,对企业期末利润的影响不同,继而对其所纳税金的影响也不同。对此,笔者认为,交运企业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各类费用分摊方法的特点,利用费用分摊方法认真进行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高学好,陈景东.浅议铁路运输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

[2]王丽娅,万一军.企业税收策划在理财活动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5

[3]李荣瑾.浅议企业的税收策划[J].时代金融,2011;2

[4]潘志芳,陈淑杰.纳税会计践行税收策划功能的操作技术[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14

[5]许亚娟.谈企业税收策划策略[J].现代商业,2009;23

[6]陈志娟,李学军,李宇.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例[J].企业家天地,2010;7

[7]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策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1

[8]罗红霞.企业税收策划的风险及防范[J].铜业工程,2010;3

交通企业冬季防寒潮工作计划 篇4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穿到交通运输行业之中,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职能作用,动员全行业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冬春火灾防控责任制,严厉查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着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完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切实提高火灾防控的能力,努力预防和减少亡人火灾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维护全行业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职责及内容

按照行业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局办公室、局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机关(单位)的冬春火灾防控工作;

局属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领域的冬春火灾防控督促指导工作。

(一)开展风险研判,抓好重点领域预防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1.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逐个行业、逐个区域、逐个场所开展排查,分别摸清单位内消防设施状况及消防安全管理等情况,并建立隐患及整改台账。

2.逐级压实火灾防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各单位对排查出的火灾易发点位或场所,根据规模、区域等特点,逐一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实行属地网格化管理。推动各部门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逐级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形成组织健全、责任明晰、力量整合、巡查有力的消防安全管理新机制。

3.逐一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各单位要按职责分工,督促人员密集单位、场所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火灾防控责任人、管理人职责,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日常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用火用电管理、清理柴草杂物、配备灭火器材。提高专业处置能力,加强早期火灾的可视监测和电气火灾的智能化处置,积极组织人员开展逃生自救演练。

(二)深入推进火灾防控专项治理

4.强化消防教育和培训。20底前,相关单位要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火灾防范管控能力,对交通运输行业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加强安排部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5.突出重点、针对性开展消防安全治理。元旦、春节前在辖区内开展拉网式检查,集中排查整治电气火灾隐患,全面开展交通运行业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办公区域用电取暖、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设置微型消防站等综合治理。二是强化道路运输领域营运车辆、公交车辆火灾防控工作,按规定足额配备灭火器材、应急锤等设施设备,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强化驾驶员火灾应急技能培训。重点是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火灾防控工作,严格遵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等规定要求,抓源头、重防范、强管控、严处罚,确保运输环节安全可靠。三是强化汽车客运站、公交枢纽站等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严格进站人员和行包安检,配备沙箱等设施设备,确保消防设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落实各项消防工作制度。四是强化交通建设项目(含涉林区)特别是绵茂公司要加强对工地动火、用电,驻地生活区的消防安全管理,落实防火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紧盯施工动火用电各项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公路管理所、路政管理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涉林区防火道路的隐患排查,持续开展涉林沿途居民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不断提高安全用火意识。

6.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消防安保工作。紧盯元旦、春节、元宵节前后和全国、全省、全市“两会”及“进博会”期间的火灾防范工作,要全面、深入、细致的消防安全检查,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三、时间安排

(一)部署发动阶段(年12月20日前)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火灾防控方案,作出部署,广泛发动,逐级动员到位,将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2月21日至全国“两会”结束)

各单位按照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定期研判调度,组织联合督查检查、分析通报火灾隐患问题,曝光重大火灾隐患,针对突出风险召开约谈会,重点落实严管严控措施,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冬春火灾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全国“两会”结束至3月底)

各单位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火灾防控管理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冬春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管理股,具体负责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单位也要成立冬春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会商研判、联合防范等工作机制,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责任,主动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监管协作。各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冬春火灾防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

要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按照“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原则,切实将火灾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要将行业消防安全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抄告有关管理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在检查或日常工作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及时做好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要组织力量开展火灾排查整治,全面参与消防安全创建活动。

(三)严格督导问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将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冬春火灾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通报情况,督促整治措施。对发生较大及以上亡人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从严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 篇5

为了提高我矿机电各专业业务技术水平,减少各类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及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彩屯煤业有限公司机电运输培训计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机电科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强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机电先行的理念”,全面落实矿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操作规程,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机电业务技能水平,有效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二、奋斗目标

鉴于我矿现状,井上下新设备效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因此,全年的培训将侧重于四大机械及变频绞车、井下电钳工专业的培训。

1、要熟知本矿供电系统。

2、要熟知各类型开关的操作及原理。

3、要熟知井下供电的检漏、过流、风电、瓦斯电闭锁及信号照明综保等保护的应用。

4、要能熟练的掌握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

5、要能具备清晰讲出各类故障现象和基本能力。

三、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培训管理工作。

组长:朱贵廷

副组长:李恩波、何爱民

成员:何爱民、宋宝胜、张云宏、张广吉、杨春雨、邱明发、李坤及所使用开关厂家服务人员

四、培训方案

1、大力推行矿井机电工作的综合管理,把理论培训、现场操作、使用、维护、检查的各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2、授课人员要认真授课,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按照要求对各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培训指导。

3、培训以岗位理论知识、专业完好标准、实践操作技能、设备故障排查为主要内容。

4、受培训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参加岗位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岗位专业技能。

5、每月最后一周五进行理论考核,理论学习在机电科学习室进行,每月末在地面检修厂进行一次实践操作培训,内容以QJZ及QBZ系列开关接线、信号组装、开关故障排查等为主,在培训小结的时候进行技术竞赛。

6、培训学习记录各人认真保管好,领导小组成员均为专业知识培训教员。

7、要求参加人员要认真学习,做好记录,建立专用学习资料档案,随时查阅学习记录及现场实践操作考核状况,以便进行综合评定。

五、具体规定

1、每月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评出优秀,其中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并将考核评分结果公示。

2、培训学习建立点名册,严格执行学习点名制度,严禁迟到、早退、缺课,每天无故旷工罚款20元,迟到、早退罚款10元。

3、凡在理论与实践考核中,成绩不合格者,将给予补考(补考费50元),补考

仍达不到要求的,则停止工作继续培训。

2011交通运输工作计划 篇6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对“十二五”期间拟安排的各项主要工作尽早启动、大力推进,对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保持交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省交通建设,在重点项目安排上,突出抓好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改善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分工负责、合力推进,能快则快,对于“十二五”拟开工的项目,今年都要启动前期工作并加快推进,其中,拟今年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要争取在上半年完成。

(二)大力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水平。

稳步提升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一是落实政策。研究细化我省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政策,分解发展目标,完善考核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和多级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二是增加供给。指导各市、县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加强公交站场、保养场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新辟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新增和更新节能环保的公交客运车辆。研究建立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和监测指标体系,合理控制出租车总量,稳步安排新增运力,结合公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一批出租车服务区。三是提高质量。加强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完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大力打击非法营运。积极研究加强地铁营运管理的有效举措。加强城市客运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地铁“一卡通”,并加快市域联网、区域联网进程;推进城市公交运营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出租汽车调度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广 “电召车”经验。

加大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力度。对未通达班车的行政村实施重点攻坚,配套改造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站营运管理,确保年底前全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6%以上。制订出台镇村公交发展实施办法,加强政策引导和鼓励,对列入今年计划开通镇村公交的18个县(市、区)优先安排与镇村公交线网相吻合的农村公路、桥梁及撤渡建桥等项目,确保年内新增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100个以上。

(三)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大力提升运输产业发展层次。

积极推动港口物流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实现连云港港多式联运的新突破。二是实现太仓港集卡“双重运输”的新突破。三是实现南京港物流园区建设的新突破。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建设。年内重点推进15个交通物流基地的建设。鼓励运输企业充分利用交通物流站场、农资配送中心等与邮政方面加强合作,继续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扶持品牌交通物流企业。建立龙头企业评价和政企共同推进机制,年内在全省形成6家交通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交通物流相关经营人加快发展。

大力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做好甩挂运输3个部级试点单位和5个省级试点单位的推进工作,年底前全省形成牵引车500辆、挂车1000辆的专业甩挂车队。推进旅游包车企业公司化经营。调整优化全省省、市际道路客运线网布局,鼓励和引导长途班线实行节点运输。

积极推动运输装备升级换代。推进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严禁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车辆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同时采用资金引导等措施,试点开展老旧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贯彻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标准,鼓励发展大中型高等级客车。联合汽车生产厂家,研制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适用、经济型乡村客车。加大整治低质量营运船舶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船舶。继续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

大力促进江苏民航产业发展。加大国际航线开辟力度。规划引导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通用航空企业拓展作业范围。

(四)加强市场监管,着力优化交通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立法和行政执法工作。

全面加强交通建设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的监管,将市场主体、现场从业行为与其信用评价、资质资格评定、市场准入、招投标有机结合,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各省辖市的省交通运输招标评标分中心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单位准入、行为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制度。探索建立我省交通建设劳务市场,促进工程分包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地方铁路、民航机场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开展工程质量品牌建设活动;加大从业单位行为规范和现场实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探索设计质量监管机制;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精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和信息化监管;加强市县质监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全面加强交通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以安全、节能减排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重点完善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推进机动车维修规范化达标和放心消费工作。抓紧完善港口收费体系和定价机制,继续整治内河码头经营市场,进一步规范内河港口经营行为。

加大治超工作力度。出台加强源头治超工作的意见,推进“运政治站、港政治港、路政治路、海事治航”综合治理格局的形成,构建多部门、跨区域的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省政府批准的治超站点建设,实现部、省、站信息联网,继续推进不停车检测和治超管理信息系统的试点与推广。

(五)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既有设施服务潜力。

做好干线公路迎国检冲刺工作。各地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不断加大迎检工作力度。要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专项督查,强化业务指导,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确保以最佳状态接受检查。积极推进养护决策科学化。加强路桥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切实加强国省干线交通调查、统计工作,完善公路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路桥基础技术状况和动态运行信息。构建公路综

合养护分析平台,研究制订符合江苏省情的路桥养护评价体系,定期编制道路、桥梁养护报告,辅助制订养护计划和方案。优先养护国家水运主通道、重要口门航道、重点港口集疏运航道、省际重要航道。推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船闸大修制,对所有航道船闸养护改善项目实施绩效考核。

提升养护机械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建立与机械化养护相匹配的公路保养定额体系与招投标管理,年内全省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养护机械化率分别达到100%和50%。重点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全面推进航标管理的自动化和遥控遥测,推进助航导航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

(六)扎实推进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保持交通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和谐。

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基础工作,推进标本兼治。以严格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动态监管为重点,推进“平安交通示范点”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机制,率先形成行业安全监管规范。以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立企业重点车辆GPS监管平台使用管理标准,以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为重点,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加强运输市场安全监管。加强对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港口的源头管理,继续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行为,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综合治理。理顺城市客运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指导城市客运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提高事故防范能力。重点强化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监管,开展内河港口危险货物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监管档案体系”和“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核验实施办法,形成港口设施保安工作长效机制。

强化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落实建设活动中各个管理环节、各个参与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工程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管理格局的形成,继续深入推进“平安工程”创建活动,保持公路水运建设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的态势。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建设。优化地方海事所布局,着力构建环苏“护城河”。强化源头监管,推进船检体制改革,提高船舶检验质量;加强船员管理,提高船员专业技术素质;进一步规范船舶登记和船舶签证行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动态监管,实行海巡艇和电子巡航相结合的低碳巡航模式,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区域合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世博会联动执法形成的长效机制,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合力。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强化船舶污染物送交跟踪监管。深入贯彻《江苏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继续推动省市县三级内河水上搜救网络建设;加强水上搜救多元治理模式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水上搜救。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加快构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

(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继续提升行业率先发展优势。

大力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监测感知体系。二是加强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三是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公共

交通、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江苏交通出行网”和96196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联网售票范围。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系统、交通信号公交优先、镇村公交信息化支撑技术等研究与应用推广。新建高速公路ETC专用车道216条、15个客服网点,新发展苏通卡客户10万个,客户总数翻一番。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一是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继续推进以泰州大桥工程为示范项目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全面开展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等五大专项科技攻关研究,力争取得一批行业领先成果。二是加强科技成果的共享与转化工作。编制发布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荐目录,强化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为依托,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三是重点加强城市客运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加强对公交、出租车、地铁等城市客运管理体制机制、服务质量、班线配置与运营调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提升城市客运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四是加强交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

扎实提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加强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并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制度和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并全面贯彻实施。落实“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工作。深入推进“节能驾驶”培训,率先开展“绿色汽修”创建工作。

(八)大力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切实加强行业统计工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把交通运输业统计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要加强与国内外咨询机构的合作,组织开展交通统计分析的顶层设计,改进运输量、交通量和交通服务业增加值等方面的统计方法和制度,对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口径统计和分析。

继续加强政策措施研究。重点在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运输结构、引导科技创新以及推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提升、促进物流和交通建设劳务市场发展等方面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力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大兴为民务实之风,细化具体举措,办好十件为民服务实事。大兴学习进取之风,促进学习型机关和单位、行业建设。大兴狠抓落实之风,深入一线抓落实,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以良好的作风推进交通运输改革新突破、发展新跨越。

全面加强交通运输执法基础建设。完成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在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通过制订规划和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厅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着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厅机关和厅属单位全面启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认真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继续推进《交通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推广应用工作,加快研发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

理暨电子监察系统。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电子监察功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察监控。探索建立“制度+科技”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政风、行风和作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建立检查考核制度,推进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整车物流运输计划优化模型研究 篇7

关键词:整车物流,运输计划,优化模型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近年来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汽车产业也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在国际汽车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 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 这对整车物流而言无论从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乘用车的整车物流量迅速增长。乘用车生产厂家根据全国客户的购车订单, 向物流公司下达运输乘用车到全国各地的任务, 物流公司则根据下达的任务制定运输计划并配送这批乘用车。为此, 物流公司首先要从他们当时可以调用的“轿运车”中选择出若干辆轿运车, 进而给出每一辆轿运车的乘用车装载方案以及目的地, 以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由于轿运车、乘用车有多种规格等原因, 目前物流公司在制定运输计划时主要依赖调度人员的经验, 而在面对复杂的运输任务时, 往往效率低下, 并且运输成本不尽理想。

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的数据, 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 研究乘用车物流的装载方案以及运输计划问题, 以达到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 降低整车物流配送成本的目的。

2 轿运车满载方案

轿运车规格和乘用车规格如下表所示:

通过计算可得轿运车1-1和1-2分别装载Ⅰ、Ⅱ、Ⅲ型乘运车的最大数量, 如表3所示:

注:轿运车1-1型上下层装载数量相等;轿运车1-2型上层装载是下层装载数量的2倍。

通过MATLAB软件编程, 使用穷举法列出1-1型和1-2型所有最优满载的组合情况, 如表4和表5所示 (由于数据很多, 所以表中只列出满载组合情况的一部分数据) 。即1-1型轿运车运输三种乘用车共有35种满载组合方式, 1-2型轿运车运输三种乘用车共有73种满载组合方式, 考虑到运输过程中乘用车装载不对称的情况会影响运输过程的稳定性, 故剔除四种不符合稳定性要求的满载的组合方式, 只保留了69种。

3 运输计划优化模型建立与求解

表6给出了运输各种乘用车到目的地的运输路线及需求量:

图1为运载乘用车的运输路线图, 其中各段长度:OD=160, DC=76, DA=200, DB=120, BE=104, AE=60, 在这里将运输路线设定为两条, 分别为:O→D→C为第一条运输路线;O→D→B→A为第二条运输路线, 由图1可看出两条路线的运输都经过O→D段。设h为第一条路线上在D点卸载的Ⅰ型乘用车的数量, 那么根据题意, 在第二条运输路线上在D点卸载的Ⅰ型乘用车的数量为41-h辆。

以完成4个目的地运输任务最少轿运车使用量为目标, 分别以Ⅰ型乘用车沿第一条运输路线被运输到目的地C、Ⅰ型乘用车沿第二条运输路线被运输到目的地D, B, A、Ⅱ型乘用车沿第一条运输路线被运输到目的地C、Ⅱ型乘用车沿第二条运输路线被运输到到目的地A、第一条和第二条运输路线上满足1-2型轿运车使用量不超过1-1轿运车使用量的20%为约束条件, 建立运输计划整数规划模型如下:

约束条件:

其中, 所有变量均为正整数;由于使用1-1型轿运车运输三种乘用车共有35种满载组合方式, 设第i种满载方式使用1-1型轿运车每辆车装Ⅰ、Ⅱ、Ⅲ型乘用车分别为ai、bi、ci辆;使用1-2型轿运车运输三种乘用车共有69种满载组合方式, 设第k种运载方式使用1-2型轿运车yk辆, 每辆车上装Ⅰ、Ⅱ、Ⅲ型乘用车分别为dk、ek、fk辆;x1i是第一条运输路线上1-1型轿运车满载组合方式中第i种运载方式需要的1-1型轿运车数量;x2i是第二条运输路线上1-1型轿运车满载组合方式中第i种运载方式需要的1-1型轿运车数量;y1j是第一条运输路线上1-2型轿运车满载组合方式中第i种运载方式需要的1-2型轿运车数量;y2j是第二条运输路线上1-2型轿运车满载组合方式中第i种运载方式需要的1-2型轿运车数量;h是在第一条路线上D点卸载的Ⅰ型乘用车的数量。

使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模型Ⅰ, 可得到41种优化方案, 当h=39、h=40和h=41时, 完成运输任务需1-1型与1-2型轿运车数量共25 (1-1型21, 1-2型4) 辆, h取1-38之间的数值时, 需求的轿运车总量大于25辆, 即轿运车最优调用数量为25辆。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 篇8

【关键词】“营改增”  交通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所有企业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实施“营改增”可以改变企业的税负以及计税方式,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1]。

一、“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报表

“营改增”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上。第一,利润表:在实施“营改增”前,企业所纳的营业税是要列在利润表中的,并且在进行利润计算时,要将该项扣除。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缴纳增值税,并将其列入应交税这一项目中。这样一来,会降低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反之,利润就会有所提高。由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当企业没有对其服务、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销售量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销售收入减小,最终对利润的获得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实施“营改增”之后,当期购进固定资产的相关税额能够被抵扣,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和累计折旧会有所降低,这就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项目发生相应的变动。以长远的目光看,利润升高会使得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进而使得负债、资产总量升高;从短期来看,企业的负债、资产总量会呈现降低的趋势,然而流动性资产、负债的比值会有所增加。

(二)会计核算方式

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后,引起了某些核算税种的变化,从而致使会计核算方式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还未实施“营改增”时,交通运输企业主要采用营业税计征,与之有关成本的计提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的,将营业额和当期的税率进行相乘得出相应的应该缴纳的税额。然而,在用增值税替代了营业税后,因为进项、销项税额可以相互抵扣,所以成本、收入等的入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相应的税率扣除销项税额进行企业的收入确认,在企业成本计提中,应当按照适用的税率对进项税额进行相应的扣除。在核算进项、销项税额时,也应当利用应缴税费相关的科目来进行。很多实施“营改增”的企业属于混业经营,所以企业应当将业务性质进行详细分类,对各种业务明细进行仔细的核算,同时还要将其一一登记入账,从而减小企业的税负。

(三)将发票管理的形式统一起来,从而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延长

在实施“营改增”前,很多交通运输企业采用的是营业税计征方式,也就是说仅仅开具有关的税务发票就可以了。然而,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由于进项、销项可以进行相互的抵扣,所以发票的类型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对发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而言,可以按照适用范围将其分成普通、专用这两种增值税发票。当纳税人规模比较小时,仅需普通型的发票就可以了,并且管理方式基本上和未实施“营改增”时差不多。当企业中某些业务需要缴纳增值税时,就必须开具专用的增值税发票,这种发票是买卖双方进项、销项的主要凭证,此种纳税的方式紧密联系,可以促进税务部门的稽核管理工作、交易双方的相互监督等。税务部门可以利用对企业中发票接受方式的监管,来达到管理企业抵扣链条的税收。在交通运输业中实施“营改增”,可以把增值税抵扣链条进行合理的延长,进而降低税收对企业产生的压力。

(四)增加企业的税负,使得企业中服务、产品等的定价机制变得更加灵活

在交通运输业业中实施“营改增”,用增值税来代替营业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但是减小税负的目标却并未完全达成,有些企业的税负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进项税额的抵扣不足:实施“营改增”之后,燃料、机械设备、劳务等费用的进行税额能够抵扣,但是保险、路桥、房屋租赁、人力等费用是不能抵扣的,这些费用在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远远不能满足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增值税的税率偏高:“营改增”之前,交通运输业中营业税的税率是3%,“营改增”之后使用增值税征收,其税率是11%,要想维持企业税负不变或者降低,抵扣最少要升高至8%,但是我国当前交通运输业中抵扣不足这种现象非常普遍[2]。

二、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营改增”后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扩大抵扣范围

通过扩大抵扣的范围来解决抵扣不足的问题。比如上文中说到的路桥费用,加入把它加进进项抵扣项目中,那么就能够为企业减免这一税负,进而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利润。与此同时,还能对抵扣链条进行深入的完善。

(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采用差额计征方式来确定销售额

在开展联运业务时,小规模纳税人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使得运营资金降低。对于这一问题,实施“营改增”之前是通过差额计征来明确营业税的,税务部门可以根据这一做法,利用差额计征方式来确定销售额,来避免税负不公平的现象,进而为小规模纳税人顺利开展联运业务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还能促进企业运用资金的流入。

(三)利用降低价格的方法来解决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实施“营改增”之后,小规模企业的客源会会有所降低,这就直接引起了运营资金降低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利用降低价格的方法来解决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的问题。“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的计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规模企业的税负随之减小,这就使得降低服务价格成为可能。企业就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进一步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客源,促进生产和销售,并引进更多的运营资金,加快资金的运转,促进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四)理性投资,把握好进项税额抵扣与成本上升的矛盾

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当先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明确设备的购进数量以及更新等问题;之后再对投资决策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把握好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以防盲目购买新设备,却忽视了成本升高的问题[3]。

三、结语

将交通运输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营改增”内涵、加强自身的培训,企业也要对加强业务流程、发票、交通运输工具等管理,不断提高“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红艳.“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57+259.

[2]武鸿留.“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交通财会,2015,04:70-73.

上一篇:公积金使用流程下一篇:猴年春节给长辈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