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人生哲理(共7篇)
生活中的那些烦恼,不是把谁伤的如此深刻,真正伤人的是我们抱住烦恼不放或者焦虑。生活里学会放手那些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别让困惑纠缠了自己的心,打破自己的固执,活出生命的和气,真诚而坦率,不必要追逐结果。
生活的所有提醒,无非是让人充满勇气直面生活,不必要把烦恼看得如此沉重,找到自己客观的人生定位,用一种坦然和舒缓去对待那些生活的矛盾,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接纳,自己心地的就是自己的世界,用内心的温和去化解这心地的纷争,善待与呵护,你懂世界,世界便宽。
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用一种温和去解读生活,就想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早晨,送远那些过往的伤痛与纠缠,铅华洗尽,这世界又崭新的在眼前。睁开眼能看见这生活的清新,就是生命的又一次破茧而出,生活里注定要经历重重艰难,世事总变迁,一切都在向好。
生活的那些烦恼匆匆而去,不要让它留在生活里作为你障碍,更不要成为心口的伤口,生活向前,需要准备足够的内心空间和余地去经过下一个路口,遇见下一段风景,生活的崭新才是生活的美好,感恩曾经的经过,消除内心的壁垒,用最简单的和气去对生活表达感激,尊重而且喜悦。
内心的和气恰恰是对生活的勇气,在那些困惑中突破,活好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无论生活里经历什么,都不要盲从于伤感和悲情,那些积极乐观,喜悦从容,才是对生活真正的尊重和致敬。
生活处处都在提醒,能不能用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去迈出对生活的创新,更不必要埋怨经历的故事是如何伤人,或者是对经历的故事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把生活当做知心的朋友,人生别矫情,以免矫情绵绵无绝期。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用对生命的理解,去治愈那些悲观与不安,就算心头受过伤,也要清楚的呵护它如何治愈,就算心头有些残存纠缠,观察它如何沉浮不定,化作尘埃,活出生活心平气和。
日, 定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俾、牛驴, 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0章1-17节)
当信仰不复存在, 人们抛开了这些诫命, 毫无畏惧, 无所顾忌地犯罪,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无比可怕的, 这是拉金内心所担忧的, 他想传达的正是教堂的代表含义。“教堂, 去了”也正是说精神信仰的“去了”。由此, 《去教堂》的翻译没有《教堂, 去了》这个翻译贴切含义深厚。
1 (2) 拉金的读者观拉金对读者的观点是读者可以毫不困难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所经历的一切, 使读者能够通过作8
品与自己很容易的达到一种共鸣效果。
Church Going作于二战后, 拉金用其诗歌表现英国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迷惘。“他们生活于战前与战后的断层中, 遭受到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思想成长的束缚, 并经历了宗教信仰散失的重创。” (李喜蕊, 2009) 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和上帝, 这一背景下, 拉金写下这首诗, 诗歌本意是对宗教信仰衰落的担忧, 更是传达给读者他诗中这一“教堂去了”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本诗歌的理解, 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诗中强烈的担忧之情。
(3) Church Going内容分析
诗中暗示了教堂的颓废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到六节写诗人站在教堂里的主观所思:将来教堂废而无用了, 如果我们只保持几座定期开放, 展出锁在陈列柜里的各种圣物, 而听任其余的被风吹雨淋, 被羊群糟蹋, 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曹现青, 2011) 教堂已经去了, 内容也仍然是强调教堂的离去, 《教堂, 去了》比《去教堂》更适合诗的本意。拉金是一位英国本土诗人, 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担当起复兴英国本土诗歌的重任, 他的Church Going中对个人所经历事情的描述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想象, 一步步深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在他的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时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战对此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 这首诗歌的高度不
麻将, 起源于唐朝,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普及率较高的娱乐活动。提起麻将人们不免将其与赌博联系在一起。然而, 谭恩美却在《喜福会》中赋予麻将全新的色彩及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喜福会》中的麻将完全脱离了赌博的层面, 它仅仅是四个女人用以寻求快乐与运气的手段。吴素愿在桂林创立了第一个喜福会又名麻将会,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的桂林, 街上躺着一排排男女老少, 活像砧板上刚宰杀的鲜血”, 为了摆脱烦恼苦痛与对战争的恐惧, 她创立了“喜福会”, 四个女人用打麻将打发难捱的时光, 在一次次和牌中增添快乐及对未来的希望。打完麻将, 她们秉烛夜谈, 彼此慰藉, 回忆她们幸福的过去, 憧憬美好的未来。喜福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亦是心怀感恩的, 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个暂时的居所不受战争的波及, 是她们的“喜”亦是她们的“福”。然而, 作为精神寄托的喜福会终究不是一生的避难所, 很快素愿也经历了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了家庭、丈夫、孩子以及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几经辗转, 她来到了美国, 再次为人妻为人母, 生活总算安定, 却在异国他乡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他者”, 于是她与同样来自中国的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说着蹩脚英语的苏安梅、钟林冬、顾映映再一次创立喜福会, 在喜福会上她们打着麻将, 吃着美食。在麻将中探讨人生哲理、赚钱之道。麻将于她们仍然无关输赢, 只是她们告别祖国大陆到达新环境后一种寻求自我的手段;是她们用以弥补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沦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的一种方式;是她们娱乐消遣, 学习美国处世之道,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聚会;更是她们感悟人生道理, 传授女儿人生经验的重要场所。
当被问及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不同时, 晶美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完全不同的玩法, 犹太人玩麻将, 他们只盯着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打。中国人玩麻将一定要用脑袋, 动心眼。你必须盯着别人出什么牌, 并且记在脑子里。”中国麻将要求玩麻将者做到看上家, 盯下家, 防对家;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无非是中国古代《孙子·谋攻》中的“知己知彼”战略。将对手的一切了然于心, 熟谙故里, 方可百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正是晶美母亲经常教育她的:“怎样才能不露声色, 把想法隐藏在深处, 在暗中掌握优势;怎样了解自己的价值, 并且发挥出来, 别把它当成不值钱的戒指到处炫耀”。中国麻将也不像其他游戏那样, 为达胜利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它是以“和”为终局, 不是将对手打败, 而是看谁首先将自己的十四张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为贵, 忍为高”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思想, 这也正体现了喜福会参与者的反战思想, 她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渴望和平。
在麻将中, 如若想“和”, 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位牌者手中只有十三张牌, 还不到总牌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周围人有什么牌, 会给出什么牌, 自己下一张又会摸到什么牌都无从知晓, 全凭猜测。恰如生活中我们无从知晓周围环境会发生怎样变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 命运的起初我们很幸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遭的变化、生活会越来越不如意。《喜福会》中吴素愿的一生就好像一把麻将牌, 起初上天给了她一手人人羡慕的好牌:她出身好, 丈夫是国民党军官, 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她却摸到了一张名为“战争”的牌, 随即丈夫阵亡, 自己逃亡, 逃亡途中不幸染病, 迫不得已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路边祈求可以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未曾想自己在奄奄一息中被红十字会救起, 可从此却与女儿失散。历经坎坷, 来到美国, 却在白人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四十年后, 终于重获失散女儿的消息, 可在还没来得及庆幸的时候便病逝。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个不走运的牌者:本来有一手不错的牌, 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可以让自己听牌的那一张, 以至于无法和牌, 终是遗憾退场。
一场牌局, 中途有人离开, 要使游戏进行下去, 必须有人接替离开人的位置, 所以在《喜福会》的开篇是由晶美代替她母亲打麻将,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女儿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要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实现母亲的心愿。所以最后, 大家用喜福会的麻将钱为晶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晶美为母亲去寻找失散四十多年的双胞胎女儿。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 替母亲和了那把她一生想和却终究没能和的麻将牌。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韦利
对《论语》第一篇的
翻译策略
□张中华何大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 从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出发, 对韦利英译《论语》第一篇进行分析, 探讨在阐释学的四个步骤中, 译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翻译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论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智慧的语录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孔子及其《论语》, 有关《论语》研究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很多中外译者对《论语》都进行过翻译, 英国汉学家韦利英译的《论语》是深受国内外欢迎的译作之一。这就是本文作者选择原作和该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1斯坦纳和他的翻译阐释学
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英国翻译家斯坦纳将阐释的重点落实在翻译上。他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把翻译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信赖 (Trust) , 即译者认为原作品有翻译价值。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但至关重要。第二步, 侵入 (Aggression) , 在这一阶段,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进行“侵入”, 即理解原作。第三步, 吸收 (Incorporation) , 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予以吸收,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体现了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第四步, 补偿 (Compensation) , 是指对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流失的东西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 斯坦纳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进入的行为, 必须维持形式和意义上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 本文从这四个步骤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York:Putnam, 1989.
[2]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关键词】时代 个性 人生 哲理
从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作文的命题源于现实,源于时代的变化,很好地担负了它所应当担负的责任——既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生命,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一、紧贴社会现实,与时代脉搏共振
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中大多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联系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等语句,命题在这些方面均做了有益的引导。
200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以“品味时尚”为题。命题紧扣时代脉搏,旨在引导学生开阔眼界,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人生,关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关注国家与人类的命运。这个题目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贴近生活,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让考生有话可说;注意激活思维,让考生调动生活积淀和知识积累;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并且关注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
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题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人人都能写,写好不容易。题目为动宾结构的词组,“品味”作动词讲的意思是仔细体会、玩味,“时尚”的含义是当时的或者时兴的风尚;举凡物质、精神等方面,都可以纳入“时尚”的品味视野。指向性很明确,如果你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特别是善于将目光投向时代潮流,相信你的作文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
江西考题,“以“兽首”拍卖为话题,抓住社会争议性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国宝的命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醒学生在读书之余,一定要拓展视野、关注时局、关注社会。
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2008年到2009年,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或悲或喜的大事,这些事不同程度的都成了历史的见证,例如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们国力的日渐强盛,金融危机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了山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回归等,此外像三鹿奶粉事件,今年流行的网络用语,例如“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我是北京来的”“宅男宅女”等或许都是我们民族心理或意识形态发展的某种见证。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2009年辽宁卷高考作文,从明星承担社会责任谈起。反映了责任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另外和中华民族美德以及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向善从善的主题非常吻合,也有利于考生选材;三是难易适中。和往年的所谓“深刻”相比,侧重于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道德考察。
上海作文题的内核就是敢于突破别人,坚信自己,创新自己。从理论的层面上讲,这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生命自我确认的问题。
二、抒写情感心灵,彰显个性色彩
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重视写作个性化,激发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照应考生的生活环境,体现中学教育的理念,所以很大程度上给考生营造了一个写作的个性空间。
2009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继续延续了近三年高考作文出题的思路,谈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才的培养,怎么认识人的特长,扬长避短的话题,命题贴近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又和我们国家社会的实际息息相关,命题的开放性和含蓄性都确保了学生们有话可说,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半命题作文介于全命题与话题作文之间,既有“命题”部分所体现的限制;又具有话题作文的部分开放特征。但在高考作文中却长期被人们冷落。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今年终于和湖北省一道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一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这也称得上是2009年福建语文卷的最大亮点。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这正是福建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出发点。
“这也是一种……”透明、简单,体现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作文落点低,几乎不设审题门槛,写作空间较大,有利于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视野、生活积累。马上给考生以自信心和写作的欲望,容易进入角色,说喜欢说的话,写熟悉的事,抒真诚的情,回归作文的本原,突出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考生们的写作“风向标”,是一道值得肯定的作文题。
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与福建卷一样,也是一个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
“门口”,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门”。有家门、校门等具体的“门”;有理想之门、历史之门、国之门、数学之门、18岁之门、牛年之门等抽象义的“门”。有高中基本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的考生,在“门口”的前面,补充上有修饰意义的限制词语,并不困难。由于是“门”这样熟悉的事物或平时就有过的熟悉感悟,命题与2008年的“举手投足之间”一样,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考生作文切入一般应该可以比较顺手的从极细微处切入,不会流于假大空,不需要靠宿构拼凑。
“站在”这个动词是动作,是行为状态,有探究性,有入世欲望,充满了进取精神。站在了门口,是一个近距离的体验,是一个亲密化的认知起点,表达了义无反顾的信念,或者更深刻领悟的感恩状态,熔许多远距离的、许多太抽象的积累、涵咏、感悟于一炉。
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或者命题作文,都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这有利于激活考生的思维、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考察考生的文化积淀。
如重庆考题《我与故事》,考生既可以写经典故事,也可以写身边故事,还可以创作故事。从故事中提炼出动人的人文情怀、精神风貌、智者风采。
一个人长到十七八岁,谁没有故事呢,谁没有获得过“故事”耳濡目染的发蒙浸润与潜移默化的启迪教诲呢?写这个题目,一是写考生自己,二是说故事。要先拎出一个故事来,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各种故事刊物上看到,还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但这个故事也不是信手拈来即可,还要进行过滤。要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人感悟,让人感动,获得启示,获得启迪的故事来。
重庆作文题貌似简单,其实仍包含一些思考玄机,这是一个好像小学课堂的命题作文,但作为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的精彩度,却是考生首先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审题时不光要抓住关键词“故事”,还要突出写作主体“我”的地位。准确的写作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在考场上迅速调动平时的积淀积累,表达在自我人生或阅读他人故事中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或记叙自己真实经历,讲一些自己的亲历故事,讲一些在成长中影响自己最深的故事,抒发真实情感,反思剖析自我,感恩引导人生,从而引发阅卷老师共鸣;或讲虚拟生活的故事,放飞隐性的翅膀,表达生活理想和良好的愿望;或写他人的故事对我的感动,展现动人的人文情怀、精神风貌、智者风采。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注意放飞想象,让学生抒写真情。
这道作文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写。几乎每个考生都熟悉《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这首歌的立意也符合高考生的心理特点——处于青春岁月的他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有成功,也有迷茫。他们身上蕴含着无限的潜力,有一股强大的、潜在的力量使他们冲破迷惘的牢笼。在高考这道人生的“坎”面前,有多少考生都挖掘过、或是思考着挖掘自身的潜能。他们一次次地与自我对话,也是一次次在为创作这个作文题打好了“腹稿”。长于说理的同学,可写议论文;长于叙事的同学,可写记叙文;长于抒情的同学,可写散文等。
北京高考作文题还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围绕主题无限发散。每个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对“隐形的翅膀”寄予的希望也不一样。这样的题目和要求充分尊重个性,突出了学生的个人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篇源自于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的命题作文,选择的是考生耳熟能详的材料,考查的是考生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感悟和真情。
2009年天津卷作文题,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符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作文考试方向。让90后的考生们解答这样的题,说明命题人是想让考生了解自己所身处的这个群体,先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这与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生活、“有事可写有感可抒”的传统相吻合。
三、引领感恩感动,倡导健康人生
注重引导考生对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发展与幸福进行深刻的思考;引导考生重视品德修养,进行自我反思;使考生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追求完美的生活。这样的命题思想在近年的命题中多有体现。
2009年浙江考题“绿叶对根的情意”,要求考生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感同身受的故事或评论。这样的话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命的进程中,始终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亲人、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社会。这些话题,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养成的阶段。诚实、善良、感恩等美好的传统品行值得传承与发扬,海南、宁夏同一个考题《诚实善良》,就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杜绝谎言、杜绝欺骗。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地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年的海南的高考作文题是《诚信和善良》。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像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湖南卷的《踮起脚尖》那么新颖,但这个题目还是不错的,它好就好在常识,好就好在“诚信和善良”是我们不能再退的道德底线。
有人问孔子:兵、粮、信,这三样,假如非得去掉两样的话,你认为应该去掉哪两样呢?孔子说,非要去掉的话,那就是兵和粮,但诚信是不能去掉的!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警告: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兵,甚至可以没有粮,惟一不能少的就是信。今天当我们为社会诚信危机而感慨,是否愧见古人?
从思想导向上看,高考作文一直强调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湖南作文“踮起脚尖”的思想内涵也不例外,“但已经不再钟情于对纯精神世界的抒写,而是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思想上、文本上都返璞归真。”虽然作文彰显的是个性,但过于飘渺的情感与文字,难受青睐,对生活拥有从容、热情、踏实、平常心态的学生,将更容易应付这样的高考作文。
四、关注人文素养,引导哲理思辨
重视哲理思辨能力。从写作角度看,思维的广阔性可以表现为多角度构思和丰富的联想;对事理的深刻分析,表现在对事物、现象追本求源上的思索和分析。如2003年由《智子疑邻》故事引发出“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思考。又如2005年由“几块锈铁对话”所引发出的“位置与价值”的探讨。这些二元关系型话题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命题思想,而这种命题更能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2009年广东的高考题作文命题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也就是说,命题者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范围,学生只要在话题范围内作文便是符合题意。和去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作文题相较,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难度显然有所降低。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常识”即普通知识。“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材料以“常识”为核心,对人们关于“常识”的态度稍作点拨,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只要紧紧抓住材料中两个点拨性的句子“有时,常识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深入理解,即可立意行文。
中国社会普遍是一个常识比较缺乏的社会,或是把常识变成高大的真理,或是熟视无睹。命题者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常识有种平常心,对常识有个尊重的语境,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面,经常会忽视常识或者是把常识当作一个不可及的真理来宣传,比如说过去教育孩子时,会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这样去做的,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分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特别指出;官员不应该贪污,这是常识,可是经常见到宣传某个官员很廉洁、不贪污……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是需要回到常识、回到尊重常识。常识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遗忘掉,不注重离自己最近的、当下的事务,反而只注重一些很遥远的事情。我想这或许就是命题者的指导思想吧。
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的。从文题内容来看,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没有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含而不露。
今年的作文,由材料引发思考和感悟,并根据思考和感悟拟出题目,写出文章。表面看有一定的自由度,实际上考查了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发挥,又不能走得太远。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学生在分析所给材料时,可能有许多关联事件跳入脑海,有的是有所感悟,有的仅是一个影子,似是而非。一般将“弯道”与人生的“困难”嫁接后,所感所悟倾泄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条分缕析,筛选有用信息,选好角度,将较为成熟的思考与感悟找出来。这时人们的习惯性思维肯定是围绕“面对弯道,把握机会,超越弯道”这方面来写,不错,大方向正确,但你是否将“在人生的弯道中是不是就一定要超越,”“你凭什么去超越,”“对人生弯道所持的态度如何”等等揉入其中呢?这是作文取胜的一个关键点。
近年的高考文题都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也可以说是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这就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文章的情感、深度取决于这个环节。
从今年作文要求看,“弯道超越”这一术语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命题已经由注重事物之间的平行关系的考量,转化到主从关系与交叉关系等等的考量;并且,由对事件的单一线索的平面思考转化到对事件的诸多过程的纵深思考。也就是说,命题已经转向引导学生对复杂事件之间的思量。这就更要求教育要真正回归人本,回归生活,让学生有切实的人生体验。
文体的选择也比往年的命题有了更大的灵活度,既可以写记叙性的文章,也可以些议论性的文章,还可以写散文,甚至写诗歌等。可以预见,今年安徽省语文高考会涌现大量的个性鲜明而形式多样的优秀考场作文。
全国卷Ⅱ作文题谈的是,矛盾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出现探求。生活中本身蕴藏着诸多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不善于发现罢了,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世界将还给你一个奇迹。考生可引出机遇与创新(创造),观察和思考等系列话题。
2009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熟悉”,鼓励写作有创新。要发散思维,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发挥想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赞美你熟悉的人,也可以由一个熟悉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发挥逆向思维,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反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发挥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动性。这一点跟广东卷“常识也需要再思考”“常识中也有许多悖谬”的命题立意很类似。
文章不是无情物,无论你选择哪种文体,无论你是选择什么题材,你都必须真情投入,注意把每一段都写得流畅、自然,文意清晰,使文章紧贴时代脉搏,写出个性、情感、意蕴,写出大气、健康、独到、深刻。这样,你的文章也就有了一种厚度——哲理的厚度,一种姿态——生命的姿态,一种境界——灵魂的崇高境界。
人生就像一张从理论上来讲永远平衡的财务报表。
我们所有的原始资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原始资本来自父母的馈赠,被父母无对价地转换成我们的所有者权益,我们的资本有多少,我们对父母的负债就有多少。
而成长也是我们不断积累资本的过程,我们长身体、增知识、培品德、养能力、固心智,是不断增厚资本的过程,而负债的一端却是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朋友的相助,社会的宽容与奉献等等。当然,资本增厚的过程,主要是我们每个人付出汗水、泪水后凝结而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真实且负责任的人生应该是一张左右平衡、互相对称的报表,而一张虚假的报表,尽管维持表面的平衡,但做过假账的人自己知道,虚假的平衡总有做不下去的时候,当这种虚假被揭穿的时候,资产缩水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而当真到资不抵债时,破产便是不二之选。我们这个社会该破产的人实在不少。
如今的世道,太多人过于关注自己的资产,却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负债,更遑论去探究自己的所有者权益的来源,要么浑然不晓,要么装聋作哑。勤于收拾和炫耀资产,怠于梳理和偿还负债,他们那贪婪的眼睛总盯着自己资产的规模,却不去算自己的净资产,只关注自己的应收账款,而不理会自己的应付账款。由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挥霍掉未必属于他们的财富,肆无忌惮,忘却了父母的投入,忽略了朋友的解囊之助,抛弃了责任,迷失了信用,透支了未必属于他们的红利,苟且着,偷安着,浑噩着,混世着,且过且骗着。
有太多的人不计后果或者佯装不知后果地负债,心安理得地计入自己的资产,而负债从一开始便被束之高阁成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数字。表现在生活上便是永远的索取,无休止的伸手,对父母,对兄弟,对朋友,甚至素不相识者,腆着并不光彩的脸,从来都是“拿来主义”,你看他们的报表时,一目了然,资产等于负债,他们没有所有者权益,尽管当初父母曾经给过,长期的负债却不经营,也许这时所有者权益早已为负数,问问那些不务正业者吧,看看那些好吃懒做者吧,哪一家不是心酸的数字,不忍卒读的报表!也许他们的报表中应该加上一个科目,“终身负债”。
也有一些人可能从未认真的填报过自己的报表,他们要么对数字不敏感,要么从根本上不敢看自己的报表,于是躺在别人的科目上,并上自己的数字,在父母的报表中是长期投资,在兄弟的报表中是永远的应收账款,在朋友的报表中也许是其他应收款,对社会则永远是零申报,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有盈利的那一天。
而自私的报表者则是另一番景象,隐匿自己的资产,夸大自己的.负债,或者相反,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解读,最终逃避所有的责任,赖掉所有的义务,这种人推掉所有的责任或义务,那看似平衡的报表却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为负债没了,资产也终归清零了。无效的资产等同于虚无的所有者权益,无意义的平衡终将成为枯井止水,行将干涸。这种人我们也不鲜见,看看那些不孝之子们便知道了,当然也包括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资产代表权利,负债代表义务,尽管不是完全正确的譬喻,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负责任的填报好自己人生中的报表,通过增加自己的所有者权益来做大资产规模,而不是一味地靠负债,同时我们拥有了任何的资产,应首先想到其实我们也负有许多的债,哪怕这种债并不真实的存在。
我们并不带着资产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又怎能带着资产离开这个世界。
终归要清零的一张表,这是宿命,不同在于,制作这张表的过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而我们该做的是千方百计地填上严实、诚实、详实的数字,让自己的生活真实、殷实、充实,让自己对父母、亲人、朋友,对社会,切实、忠实、笃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贴实、踏实、盈实地付出该有的关爱与情怀。
人生这张报表,平衡并不容易,原因在于我们所欠太多、所欲太多、所取太多。
人生这张报表,平衡也很容易,只要我们知道感恩、懂得回报、舍得付出。
人生不可能不负债,但人生又不能过度地负债,这也许就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
1.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2.谁是谁老公?都他妈临时工!
3.人不可以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5.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和暴力
6.拥有一颗知足的心,知足者常乐。若想得到快乐,就别让自己过得无精打采,想要获得快乐,不是增加财富,而是降低欲望。
7.找一个你爱聊的人结婚,因为当年龄大了以后,你会发觉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
8.只要锄头舞的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9.在你头上拉屎的未必是敌人把你从屎堆拉出来的未必是朋友
10.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
11.别总拿你那老百姓的身份给我讲述那B社会的故事!你再**百度咋搜索不到你呢?你再有劲你能憋住尿吗?
12.在任何状况下,不能玩弄别人,玩人必被人玩。你再有心眼,也不是最厉害的那个。
13.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14.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15.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想的不想,请专心致志的打你的酱油
16.男人的谎言可以欺骗女人一夜女人的谎言可以欺骗男人一生
17.如果可能的话,更强一些,宁可强的让人羡慕,也不能弱得让人可怜!
18.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龄!
19.虽然我不在江湖,但是江湖却有我的传说
20.大起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2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大家要爱护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我,所以大家也要爱护我!
22.有钱不一定有道、敢摸不一定敢草。
23.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24.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名花有主,锄头无情...
25.向新朋友介绍女友时,请搂着她的腰,而不是站在一旁用手指点
26.走的最快的是最美的风景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27.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在于你得不到或者失去的,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28.长大后之所以这么努力、只是因为小时候吹过的**!
29.所谓成功的女人就是白天特NB,晚上B特N
30.假如有个人愿在自己身边,就算没有任何语言只是在身边,我也觉得是一种幸福,即使失去了一切,只要停下脚步看一下四周,一定会有某个人在你看得见的地方。请别伤心、不要绝望,无论如何也请别忘记,自己决不是孤单一人的.
31.现在女人真伟大。不知不觉肚子大、有了孩子没有爸!
32.小时候我们把玩具当朋友、长大了朋友拿我们当玩具。
33.你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因为不一定所有的都是人。
34.人生就象卫生纸、没事尽量少扯!
35.有老公怎么的?有守门员球还进呢!
36.我不能做到我所希望的一切,但是我应该做好我可以做到的一切.
37.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一起感悟人生)!
38.踏遍青楼人未老,请用汇仁肾宝
39.至今为止,地球仍在我的脚下.
40.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41.不要相信接吻时从不闭眼的伴侣。
42.最好的关系存在于对别人的爱胜于对别人的索求之上。
近些年来,社会进步,物质需求大幅度提高,新鲜活力源源不断的冲击着年轻人的头脑,世界充满了寻宝发达的渴望和梦想。但是为什么那样发达又那样的令人失望和一次次痴首驻足呢?然而又是为什么人们再一次为职业和职称奋力打拼而茫然不顾呢?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试想现在的眼前的所过的日子是幸福还是危机,是更加怀念还是容易淡忘,是坦荡还是复杂呢?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想问题,做事情,也就是说人生匆匆如过眼烟云,浮生若梦,情何以堪。那么在一个有限的时空里,为何我们不去努力的好好地爱,好好地活一回,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说不,不是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潮起潮落,春去秋来,我们喜闻乐见的是什么?耳闻目睹的又是什么?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被逆流浪头所击中,沉没了;有的人被生活的琐事缠绕,几乎无法脱身;有的人大起大伏,悲喜不已;还有的人呼风唤雨,宦海浮沉。简而言之,简简单单就是快乐的,开开心心就是幸福的。
平凡有平凡的活法,高贵有高贵的追求。事实上道理都是一回事,关键的是看你的打算和出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顺其自然。不卑不亢,奋斗富有,这是坚持到底。处变不惊,泰然自若,这是修为淡定。随机应变,居安思危,这是与时俱进。最可贵的是我们能够掌握未来,准确定位,承担社会应有的角色,把自己的呼吸与时代的发展紧紧地联系起来。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个聪明人不喜不惧,敢于摸打滚爬,一个聪明人能以先锋之姿,不懈打拼。一个聪明人最看重的.是才艺双馨,公德信令。我们知道,世人分两种--忠和奸;世事分两种--善和恶;然而这世道大抵亦分两种--做学问的一心一意求学修身,将来治学钻研,还有一种就是经营为官之道,所谓升官发财,满心欢喜。如此以来,世事难料,人生多磨难。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功了,分享快乐。失败了,就要吸取教训,争取获得成功。这样,不气馁,不被困难所吓倒,继续勇往直前。
关键词:人生哲理 诗性寓言 迟子建 《采浆果的人》
中圖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类文化符号的符号形式,“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它不是对实在的摹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以卡西尔的艺术哲学观来考察文学这一语言符号的艺术,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就是这样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
一
《采浆果的人》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在一个叫做金井的小农庄,人们倚赖土地为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是这一年,随着一个以现金高价收购浆果的人的到来,那本来像根缜密结实的绳子般的一年一度的秋收,却被生生地截断了。人们抵挡不住一天几十块现金收入的诱惑,纷纷扔下手中的农具,搁置下秋收,奔向森林河谷,去采摘经了霜的、分外甘甜的、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的浆果。只有弱智的双胞胎兄妹大鲁和二鲁,恪守着父母临终时的遗训,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秋收。一个星期后,一场大雪在人们熟睡之时不期而至,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在转眼之间全都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曾经禁不住收浆果的人的鼓动而相信秋菜长在地里晚收一天也飞不了的人们,此刻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他们的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懊悔得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只有大鲁二鲁这对惟一收获了庄稼的兄妹,眺望着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的山峦,相视而笑了。其实,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火红的野刺莓,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穿成项链挂在脖颈上。
显然,迟子建在这篇小说中有意简化故事情节,并且着力凸显情节的突转以及“秋收/放弃秋收”与“殷实的收获/一无所获”、“幸福/痛苦”、“快乐/悲哀”等对立性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能指”系统,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小说启示人们:物欲就像深秋季节缀满枝头的甜美浆果,令人垂涎,令人迷醉。像大多数金井人那样,面对物欲诱惑不顾一切追逐的人,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默饮自酿的人生苦酒;而像大鲁二鲁那样,超然于外物的诱惑,只以超功利的情怀适度取之作为平常生活的美丽点缀,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享有殷实的幸福人生。在小说中,迟子建对那些贪图眼前利益、舍本求末的人提出了警告,对人
性中的贪念奢欲、自以为是、怨天尤人等弱点进行了温和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本真人性的追问和思考。
二
小说中被以现金高价收购的“浆果”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暗喻着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巨大物质诱惑。以此为焦点,不同人物所做出的不同聚焦行为,显示了面对物欲诱惑人类的精神操守或溃败或坚持的种种可能,从而将采摘浆果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事件上升到“人应该如何生存”这一人生哲理的高度,并通过不同人物符号的创造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对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品味和深思。
1 王一五父子:错位与回归的苦乐人生
在迟子建的笔下,王一五是个手形秀气,十指修长柔韧得连女人的手都自愧弗如的男人。他身为农民却不爱种地,下田时脸上总是挂着霜;平时爱飞针走线做些看起来只有精灵鬼怪才能穿的巴掌大的小衣裳,却把缝补破衣裳和袜子视为羞辱,为此常遭到老婆牛桂丽的叱骂。他的儿子豆芽瘦小枯黄,作为劳动力不及别的男孩一半,却喜欢用铅笔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画完了拈着画儿四处走。这对不爱农事或力所不逮的父子俩却都喜欢采摘浆果。他们进了林中如鱼得水,采的浆果最多,拿到的钱也最多,从而得到牛桂丽的犒劳。王一五父子的故事显然是有寓意的。他们那艺术家的天性、禀赋与其农民的身份及其生活环境相龃龉,使其理想与现实错位了的人生充满了无法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饱受讥笑、嘲讽的悲哀。而一旦生活赐予其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他们就会有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作为,就会获得自身价值得到证明的巨大快乐。可以说,王一五和豆芽父子的快乐并非来自于采摘浆果带来的现金收益,而在于采摘浆果这一过程本身,因为这种采集活动比秋收劳动更能契合他们的天性,使他们自由自在如“一双花蝴蝶”,从而使他们得以回归自己的人生本位。迟子建以这样两个人物符号的创造表明:人在世上生存,惟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曹大平夫妇:被欲望所累的悲凉人生
在采浆果的人中,曹大平夫妇的命运最为凄凉。在独享了一片隐藏在河谷转弯处的浆果后,他们为了把还有富余的竹篮装满,竟然不顾水深流急,冒险渡河。结果不仅二人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了,而且曹大平因受惊和着凉一病不起,他的女人不得不整天守着他,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夫妻二人除了憎恨青鱼河、憎恨河对岸的果实、憎恨手中握着大把大把钞票的收浆果的人,剩下的只有凄苦和无奈。显然,在曹大平夫妇身上体现了迟子建对人性中自私狭隘、贪婪无度、怨天尤人、缺乏反思性与自省性等弱点的批判。曹大平夫妇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在惹人同情令人垂怜之余,更加发人深省: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应警惕的是,欲望过多的人就会变得贪婪,而贪欲正是导致种种人生悲剧的祸根。生活中总有一些如曹大平夫妻一样自以为精明的人,他们的一生都被各种欲望吸引着,马不停蹄、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这些欲望的“浆果”,结果反被欲望所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被欲望所吞噬、埋葬。作为寓言化叙述的承载物,曹大平夫妇身上的道德训诫意味和劝喻性特征颇为明显。
3 苍苍婆:以诗意和迷醉化解苦难的智慧人生
苍苍婆是迟子建在《采浆果的人》中着墨最多、描写得最为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苍苍婆的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生活的艰辛使她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因而被人们唤作苍苍婆。但是,在如暴风雨般骤然而降的人生苦难面前,苍苍婆没有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自哀自怜、在痛苦中消沉,而是勇敢、坚强、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沧桑,并且学会了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人生的苦难。“雨雾天气中别人都死气沉沉的,她却兴味盎然地在雾中雨中穿行,有时还放声歌唱着。她从不用雨衣,任雨水把她打湿,好像她是一条鱼,与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她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发现星星“一个个跟刚出壳的鸡雏似的,毛茸茸的、黄莹莹的,新鲜而可爱极了”。她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感受着生活中的美:不小心跌倒在地后,本来能立刻爬起来的,可她发现“镶嵌着星星的夜空就像一床蓝地黄花的缎子被盖在她身上,令她无比陶醉,她就索性多躺了一会儿”。然而,天真的童心和浪漫的情怀毕竟只能在某一瞬间淡化(或只是掩盖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而无法真正消解掉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苍凉。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及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不禁推物及人,顾影自怜。于是,平日里爱以酒买醉的苍苍婆,又犯了年轻时的毛病,沉浸在都柿果带来的迷醉中不能自拔。有人说,苍苍婆代表的是一种自我放纵、及时行乐的人生方式。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因为,他们忽略了苍苍婆耽于迷醉的前提是对自身生命残缺的自怜,而她追求迷醉的目的也仅仅是“抑制一下满腔的悲凉”。实际上,苍苍婆善于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苦难的人生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韧性。小说中有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细节描写:苍苍婆与其他采浆果的人迥然不同的对金钱的淡漠态度及其拒绝接受收浆果人金钱施舍的“清高”被豆芽看在眼里,这个声称人都是丑的、绝不能让人入画的孩子,终于画了一个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而所有人都认出那是旧时光中的苍苍婆。显然,这幅 “女人青春的遗像”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寄寓着作家对苍苍婆所代表的浸润着苦涩和无奈却充满温情、活力与生命智慧的诗意化生存方式的肯定、赞赏之情。
4 大鲁二鲁:坚守法则的笃定人生
小说中的大鲁二鲁是一对父母近亲结婚产下的“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质朴憨痴,没有精于算计的灵活头脑,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人生欲望。当人们都为了挣大钱而搁置下秋收去采摘浆果的时候,唯有他们不为物欲所动,严格恪守父母临终时的遗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秋收。然而,正是这对在别人眼里愚钝、不开窍的“傻瓜”,却因其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的严格遵循和对顺天道、应天时、尽人事的生活法则的笃定坚守,成了这个冬天金井惟一殷实的人家。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灵活的人,却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迟子建在小说中通过对比性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智与愚、得与失的相互悖逆与相互转化,同时启示人们:清心寡欲、顺天应时、摒弃机心、勤勉劳作的人,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拥有令人羡慕同时也足以令自己欣慰的幸福人生。而贪婪无度、利令智昏、违天逆时、投机取巧的人,则必将受到生活法则的惩罚,和泪吞咽自己种下的人生苦果。
三
结构主义者穆卡洛夫斯基认为:
“一部艺术品是一个审美结构,也是一个符号,……艺术符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个特定意义,而且要把感知者的注意力吸引在作品意义产生的整个过程”。
小说《采浆果的人》作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符号系统,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符号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意味,而且还能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
小说中的诗意、温情叙述俯拾即是。如开篇对大鲁二鲁以金井色彩变幻的山峦为日历的叙述。又如对与人一样各具秉性的浆果的介绍。尤其是对苍苍婆年轻时偷吃都柿醉卧山林的故事的叙述:
“后半夜时,果然在一片茂盛的都柿丛中发现了她。月光照映着她,给她酣睡的脸涂上一层宁静安详的白光。她背囊里只有一小捧湿漉漉颤巍巍的黑木耳,嘴唇已然被都柿染得一派青紫。她的衣裳还被扯开了一道口子,没有穿背心的她露出一只乳房,那乳房在月光下就像开在她胸脯上的一朵白色芍药花”。
而在叙述年迈的苍苍婆为了抑制因顾影自怜产生的满腔悲凉再次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的故事时,则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话语:
“秋天的阳光雪亮而干爽,像是一把刚晾晒好的麻线,无处不在地缠绕着她,让她有纳鞋底的欲望。苍苍婆在林中穿行的时候,一些干枯的树叶就被摇晃下来了,它们有的落到她的头上,有的则滑过她的肩头,回歸大地。苍苍婆披散着的干涩而苍白的头发上,就有了火红的鹅掌形的榛树叶、心形的金黄色的杨树叶,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像针一样细而短小的松树的针叶。它们簇拥在苍苍婆的头上,像是一群色彩明丽的鸟落在了雪野上。”
这段情思细腻、色彩斑斓的诗意化叙述,显然冲淡了前面苍苍婆因意识到自身生命的残缺而涌起的悲凉情绪,将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情感引向了她那以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沉醉化解人生苦难的诗意化的生存方式。
通览整篇小说,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使一个观念性很强的有关人生哲理的寓言化文本,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参考文献:
[1] [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家和万事兴人生哲理】推荐阅读:
品读人生哲理心得哲理故事07-16
人生哲理句06-21
哲理人生12-19
目标是人生的方向人生哲理10-11
人生处世的哲理06-02
精辟人生哲理语句06-15
盘点人生哲理语录07-04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07-11
人生的棋盘-哲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