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10篇)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100头肉牛养殖场建设投资规划预算

1:每栋牛舍长60米、宽10米、中间过道1.5米,双面牛槽,槽宽60厘米、高75厘米、槽深25厘米,每头牛间隔1.1-1、2米,地面斜坡15度,要求通风好。

2:一排肉牛舍600平方米可以饲养100头牛。根据今年最新物价,建设一排一般的肉牛棚需要投资5万元。

一、肉牛养殖场建设

基本结构:

1.地基与墙体 基深8-100厘米,砖墙厚24厘米,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L0--3.5米。牛舍内墙的下部没墙围,防止水气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保温性。

2.门窗 门高2.1-2.2米,宽2--2.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封闭式的窗应大一些,高1.5米,宽1.5米,窗台高距地面1.2米为宜。

3.场地面积 肉牛生产,肉牛养殖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O平方米。

4.屋顶 最常用的是双坡式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各类牛群。这种屋顶既经济,保温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

5.牛床和饲槽 肉牛场多为群饲通槽喂养。牛床一般要求是长1.6-1.8米,宽1.0-1.2米。牛床坡度为1.5%,牛槽端位置高。饲槽设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其上宽0.6一O.8米,底宽0.35-0.40米,呈弧形,楕内缘高0.35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0.6--0.8米(靠走道一侧)。为操作简便,节约劳力,应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为好。即槽外缘和通道在一个水平面上。

6.通道和粪尿沟 对头式饲养的双列牛舍,中间通道宽1.4--1.8米。通宽度应以送料车能通过为原米,深0.15一O.3米,倾斜度1:50-1:100。

二:饲料棚建设用地(每100头牛)

1:需长30米、宽8米、高4.5米。共计240平方米的饲料棚,要求通风好。

2:需求资金约15000元左右

三:粪便池

1:每百头肉牛需1亩左右

2:牛粪可以用来做沼气,种植蘑菇等菌类。

3:肉牛粪可以和肥料同等价值,农作物施肥。

四:买肉牛成本

1:短期育肥:如买400—500斤肉牛,饲养4—5个月。每头肉牛需成本4500—6000元肉牛款。

2:长期催肥:如买250—350斤小肉牛,饲养7—8个月。每头肉牛需成本2600—4000元肉牛款。

五:饲料分析

1:粗饲料 每头肉牛从出生到出栏平均每天需干草6—10斤,如果鲜草12—20斤。

2:精料 按照肉牛体重的比例添加,也就是说500斤的牛每天两次共计5斤精料。800斤的牛每天两次共计8斤精料。

3:精料的配比 60%玉米面,25%麸皮,15%棉豆簸或菜籽饼,5%豆簸。每斤精料预计1.2元左右。

4:每30头肉牛每天使用食盐1斤,如果使用酒糟养牛需加少量苏打粉、酵母粉。

六:人工、水电

每百头小肉牛2名饲养员,1名管理员月工资每人在1500元左右。水电因地适宜。

七:市场行情分析

1:目前肉牛成牛1000斤以上的活牛毛重价格北方在12元/斤左右,南方13.6元/斤左右。根据市场行情,专家分析3—5年内将会稳步上涨不会下滑。

八:效益概况分析

1:每百头肉牛短期育肥需牛款投资45万—60万元

2:每百头肉牛长期育肥需牛款投资25万—40万元

综上所述,100头肉牛如短期育肥需求牛款成本在45—60万元,需求饲料、人工、水电费在35万元左右。总计70-90万元。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2008年,重庆丰都县委、县政府做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肉牛之乡”的决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肉牛产业成为丰都现代农业的特色骨干产业, 丰都也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佼佼者,初步具备了中国肉牛之都的雏形,这要求我们继续把肉牛产业抓好,靠“牛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让丰都人民行进在“牵着牛儿奔小康”的大路上。

1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饲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赖草业资源,放牧饲养配合舍饲的模式;二是种草养牛模式;三是农户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饲养。专家们经过科学对比统计发现,肉牛养殖育肥采用种草养牛+开发利用秸秆养牛+补饲精料的模式效益更高,比单纯放牧+补饲精料缩短了育肥期,比单纯种草养牛+ 补饲精料育肥经济效益提高30%。

目前,丰都县有耕地面积7.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4亿公斤;天然草地面积10.6万公顷,9块3000公顷以上面积的成片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9.6万公顷,理论载畜量达12万个黄牛单位。丰都还有大面积的人工草地,人工种草保留面积l万公顷,以每亩产鲜草6000公斤计算,理论上载畜量达10万个黄牛单位;现丰都县另一种肉牛饲料农作物秸秆的产量3.3亿公斤,如果按照85%的利用率来计算,可载畜17万个黄牛单位。合计这三项将可载畜39万个黄牛单位。 而丰都现存栏肉牛26.84万头,距离饱和量39万黄牛单位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发展空间极大。我县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对全县肉牛产业饲养合理布局:围绕恒都高家镇核心区在养殖规划布局上形成不同层次,全县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实行稳万头、 布千头、拓百头、重点发展二三十头的思路。稳万头即打造高镇、社坛等能繁母牛万头基地乡镇;布千头即在沿江借三峡后续工作布局千头养牛场,50个千头能繁母牛养殖村;拓展百头是在重点区域、乡镇发展新增10个500头标准化场,200个百头能繁母牛养殖社; 重点发展二三十头是庭院牧场一万户,5000个十头能繁母牛养殖户,打造3万户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户。

2养殖模式创新多样

在我国,农区的肉牛主要养殖模式主要有三个, 一是农户个体分散型模式,二是农户个体集中模式, 三是中小规模的专业化模式的肉牛育肥。近年来,我县经过多年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肉牛养殖模式。

(1)母牛“领养”模式。为了将肉牛产业发展成果真正普惠于民,一方面鼓励、引导有条件农户通过自己购买牛犊的方式从事母牛养殖和肉牛育肥,另一方面,针对贫困户大力推行“企业买牛、农户喂养、母牛回购、犊牛属户”的母牛领养模式。在此模式中,政府不仅向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而且为农户母牛饲养给予了保险补贴。

(2)肉牛“托养”模式。公司主动与农户合作,建立 “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机制,创造性推行“春天赊牛、秋冬还账、赊瘦还肥、赊小还大”的肉牛托养模式。政府实行“一建二补三免”办法扶持:即政府全额出资建牛场;政府对养牛农户给予饲养劳务补贴和牧草种植补贴;政府对养牛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 免费疫病防控,免费营销指导。

(3)家庭饲养模式。这种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为便于管理常常将养牛规模控制在20~50头,在高山草甸地区,农户采取以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生产犊牛和架子牛,农区农户则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饲养。庭院牧场的肉牛育肥和母牛养殖可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4)专业养殖大户(场)。据调查,专业养牛户(场) 饲养具有规模较大、肉牛年出栏量较多(300~1000头左右)、饲养经营较集约、投入大量的饲料和疫病防治等费用、需要雇用劳动力等特点;专业养殖大户(场) 的肉牛育肥出栏后销售渠道一般为屠宰加工企业,有的养殖大户与企业签订协议,直接成为企业的养殖基地,按照企业的要求生产肉牛;养牛大户一般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肉牛育肥,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养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经验及一定资金,这类养殖大户大多希望解决养殖场地,扩大规模,获取规模养殖效益。

(5)肉牛养殖小区。肉牛养殖小区特色鲜明,实用性强,其棚舍一般以当地政府划拨土地,由政府、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育肥户租用棚圈的方式入驻小区进行养殖,原则上小区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统一管理,如: 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养牛小区搭建了技术、管理、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肉牛实现集约化养殖,提高了经济效益。

(6)养殖合作组织。我县首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三合街道峰顶村成立以来,养牛合作组织数大幅攀升,而且多为农牧民自发组建,大多养牛合作组织由于组建不久,处于探索阶段,在经营、管理、 资金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提升养牛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养殖水平的功能难以发挥,但在带动农牧民收入增长方面作用明显。

3存在问题及建议

(1)饲养方式方法比较落后。我县肉牛规模养殖比重约占28.05%,很大部分仍是农户散户饲养,肉牛养殖存在许多缺点:一是由于农村农户知识水平不高,饲养方式仍沿用老方法,饲养方法落后;二是农户的防疫观念不强,防疫、防病措施不到位,甚至没有作任何防疫措施;三是由于管理方式较粗放,造成养殖周期长,成本高。许多养殖户有犊牛早期饲养阶段吊架子现象,这将对犊牛的生长极端不利,会导致犊牛早期生长不良,对后期甚至是中后期育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县肉牛产业化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县政府牵头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还将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术水平高超的基层专业技术队伍,深入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保证肉牛饲养标准化,防疫制度化,产品规格化,助推我县肉牛产业朝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这是做大做强丰都县肉牛产业的根本保障。

(2)牛舍设计建设不尽合理。我县部分建好使用和正在建设中的牛舍存在设计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是在设计上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我县的牛舍建设多是由政府或项目投资建设,建造者为了接受项目验收或获得政策补贴,牛舍建设往往赶形势,赶进度,匆忙布局规划,选址、设计考虑不周全;二是牛舍建设达标率低。牛舍建设由于诸多原因很多都是面子工程,往往是外部美观,而内部情况却差强人意,甚至无法达到标准,如食槽过高,通风口过高过小,采光不够,窗户、窗台的建造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缺少甚至没有合理的粪污处理设施等。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牛的健康生长。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花较少的资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牛舍建设应把握科学原则。一是为牛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要符合生产要求,保证养殖得以顺利进行,方便畜牧防疫技术措施得以实施。二是牛场内建筑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便于保障安全等,做到整齐、紧凑,土地利用率高和节约投资。三是牛舍修建应经济实用。

(3)牛粪污染处理成为难题。不少庭院牧场场地狭小,人牛紧密接触,牛粪污水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很多甚至将牛粪露天堆放。在一些没有规划养殖区域的农村遍地牛粪,一到雨天污水横流,牛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雨水沟或渗入地下,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养牛大户、养牛场或养殖小区,饲养量较大,环境承受力不够,养殖户处理又不及时,往往造成牛粪积压,形成堆积如山的场面,恶臭肆意,随之而来的就是蚊蝇滋生,极易传播病毒,土壤、水源污染严重,环境难以承受。粪污处理越来越成为养牛业的难题和巨大包袱,影响到我县肉牛产业的腾飞,尤其是农区和城郊养牛业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建议:首先,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对养殖业污染防治制定有效政策,比如建设更多的牛粪加工处理厂。其次是发展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比如针对肉牛养殖户,可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或将牛粪进行发酵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林果业生产。在规模养牛场可试推广生态发酵床养牛技术,可有效解决养牛影响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摘要:文章对重庆丰都县的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助推丰都县打造中国肉牛之乡,使肉牛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消毒方法 篇3

1、预防性消毒。是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各种消毒方法在生产区和牛群中进行的消毒。主要包括:日常定期对栏舍、道路、牛群的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药等:人员、车辆出入栏舍、生产区内的消毒等:饲料、饮用水乃至空气等的消毒;医疗器械,诸如体温计、注射器等的消毒。

2、随时消毒。牛群中个别牛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其所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牛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3、终末消毒。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主要用于全进全出系统中空栏后或烈性传染病流行初期,以及疫病平息后准备解除封锁前均应进行消毒。

二、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机械清扫刷洗、高压水冲洗、通风换气、高温高热(灼烧、煮沸、烘烤、焚烧等)和干燥、光照(目光、紫外线照射等)。

2、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是消毒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考虑病原体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以及消毒剂的杀菌谱、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消毒对象及环境温度等。

3、生物学消毒法。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垃圾及杂草等利用生物发酵热能杀灭病原体,有条件的可将固液体分开,固体为高效有机肥,液体用于渔业养殖。同时,可在牛场内适度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三、消毒设施和设备

消毒设施,主要包括养殖场和生产区大门的大型消毒池、牛舍入口的小型消毒池、人员进入生产区的更衣消毒室及消毒通道、消毒处理病死牛尸体坑以及粪污发酵场、发酵池等。常用的消毒设备有:喷雾器、高压清洗机、高压灭毒器、煮沸消毒器、火焰消毒器等。

四、消毒程序

根据消毒种类、对象、气温、疫病流行的规律,将多种消毒方法科学合理地加以组合而进行的消毒过程,称为消毒程序。例如,全进全出系统中的空栏大消毒的消毒程序可分为以下一些步骤: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牛群。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l.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肃州区丰乐乡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地点:肃州区丰乐乡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按照《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建设养殖小区10个,标准化圈舍200座;调引优质种羊600只、种牛400头;建设肉牛冻精改良点5个,肉羊温精受配点5个,及设备购置等。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预算总投资699万元,其中:标准化暖棚圈舍修建560万元,优质种羊、种牛调引120万元,其他建设费用19万元。

项目预算总投资699万元,其中乡镇及养殖户自筹资金539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前期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60万元,用于标准化暖棚圈舍修建、肉羊新品种引进、改良点建设及设备购置等。1.2项目区基本情况

丰乐乡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南部,祁连山北麓,距酒泉市区63km,地理坐标为东经99°00′、北纬39°00′~39°30′之间。东临清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水镇,南屏祁连山,北望下河清乡,西接金佛寺镇,南北长14.7km,东西宽11.2km,总面积118.3km2,全乡辖5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2789亩,人均4.2亩,总人口7724人,乡政府所在地是连接沿山各乡镇的枢纽和中转站。

近年来,丰乐乡坚持转变观念,不断调整养殖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养殖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人畜分离、生态养殖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区域发展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稳定存栏、主攻出栏、提高品质的发展思路。对我区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2010年养殖业实现规模扩张,建成丰乐乡中心科技养殖园和大庄、前所2个养殖小区,修建高标准圈舍32座,扶持建成3个规模养殖场,贮草3800吨;全乡畜禽饲养总量突破了19万头只,发展万元规模养殖户514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104户。冻配肉牛3916头,温精受配肉羊4800只,三元杂交肉牛300头,建成2个三元杂交示范点,调引优质肉羊85只,牛羊品种改良全面提速。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全乡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9万头只,肉牛存栏达到7210头,出栏5957头,肉羊存栏达到49014只,出栏27843只。1.3项目效益

该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成功打造出丰乐牛羊肉品牌。项目建成后,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可辐射带动1200多户农户发展优质肉牛、肉羊养殖,占全乡总农户的63%,带动周边清水、下河清、金佛寺等乡镇发展设施养殖,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1)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2)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一件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5)其他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5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于丰乐乡建设与市场相对接的现代畜牧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丰乐乡有着广阔的饲草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牛羊肉销售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优质、味美的产品,丰乐乡肉制品已在市场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饲草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资源的利用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切合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区农业产业开发总体规划,为发展丰乐乡具有区域特色的养殖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能形成优势产业,有示范带头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实施条件具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由来

养殖业是丰乐乡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丰乐乡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富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全乡肉牛、肉羊饲养数量逐年加大,面积较广,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但长期以来,群众基本上以饲养当地品种为主,品种落后、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农户养殖上不了规模,畜产品上不了档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农村的优势产业。为了切实提高丰乐乡肉牛、肉羊生产科技水平,完善良种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畜牧养殖方式转变及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建设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项目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成功打造出丰乐牛羊肉品牌。对加快推进区乡畜牧业发展,提高本乡镇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1.2资源优势显著

肃州区丰乐乡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全乡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789亩,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7224人。2010年养殖业实现规模扩张,建成丰乐乡中心科技养殖园和大庄、前所2个养殖小区,修建高标准圈舍32座,扶持建成3个规模养殖场,贮草3800吨;全乡畜禽饲养总量突破了19万头只,发展万元规模养殖户514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104户。冻配肉牛3916头,温精受配肉羊4800只,三元杂交肉牛300头,建成2个三元杂交示范点,调引优质肉羊85只,牛羊品种改良全面提速。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全乡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9万头只,肉牛存栏达到7210头,出栏5957头,肉羊存栏达到49014只,出栏27843只。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该项目建设符合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肉牛、肉羊产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2008开展牛羊大县创建,养殖基地建设符合我区畜牧业发展规划。2.2.2丰富的饲草资源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全乡草地面积893亩,耕地面积32789亩,年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1650吨,各类秸秆5.9万吨,丰富的饲草资源不但能够满足目前我乡草食畜发展的需要,而且为今后我乡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可加大秸秆饲草的利用率,减少农民烧草、弃草,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2.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农民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是导致农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安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本项目实行“林果草畜”一体化种植,同时,还能通过包装、运输等间接就业机会,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助于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村社会安定,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2.2.4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可以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提高本乡镇的畜禽饲养总量,打造出丰乐乡牛羊肉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3.1.3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耕地面积32789亩,人均4.2亩,全乡辖5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24人,乡政府所在地教育、卫生、金融、邮电、文化、餐饮、娱乐设施齐全。201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同比增长21%;村级集体积累达到1302万元,增加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15元,增长12%,达到6632元。农副产品以园麦、玉米、制种、洋葱、苹果、梨为主,畜牧产品以猪、牛、羊等为主,畜牧业总收入达到3997.95万元。2010年养殖业实现规模扩张,建成丰乐乡中心科技养殖园和大庄、前所2个养殖小区,修建高标准圈舍32座,扶持建成3个规模养殖场,贮草3800吨;全乡畜禽饲养总量突破了19万头只,发展万元规模养殖户514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104户。冻配肉牛3916头,温精受配肉羊4800只,三元杂交肉牛300头,建成2个三元杂交示范点,调引优质肉羊85只,牛羊品种改良全面提速。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全乡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9万头只,肉牛存栏达到7210头,出栏5957头,肉羊存栏达到49014只,出栏27843只。

3.2项目建设优劣性分析 3.2.1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2.1.1政策环境较好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产业发展的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优惠政策。中央就已相继出台了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意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重点扶持。3.2.1.2科技开发能力较强

丰乐乡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力量雄厚。目前已形成以技术人员为骨干,以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疫病防治、流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肉牛、肉羊改良繁育体系日趋完善,网络健全。冻配改良网点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现在的2个,服务范围辐射全乡,具有实施项目的基础条件。

丰乐乡牛羊养殖数量大,杂种牛、普通肉羊比例高,饲草料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市场潜力大,技术力量强,以西杂、夏杂为主的杂交肉牛比例已达到80%,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优良的品种资源。3.2.1.3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本项目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组织实施。该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所属区域内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原料及产品运输方便,有较为完善的水电、通讯等公用工程设施。

项目区当地农民具有一定的肉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节约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可缩短技术培训时间,加快基地工期建设、节省投资,更好的发挥国民经济的作用。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2.2.1主要障碍因素

资金不足:肃州区丰乐乡地处沿山,经济基础薄弱,全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原料供应:由于饲草产量受季节及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原料供应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不能满足贮藏需要。可见,若管理不当,会给本项目饲草供应带来隐患。3.2.2.2解决方案

资金方面:一方面利用现有力量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建议上级部门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原料方面:大力建设饲草基地,和农户签订种植计划,确定种植品种和比例。由畜牧站提供种苗和技术,派专门的技术员在田间服务,确保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和基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保证收购数量和收购价格,确保农民受益的稳定。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收购点的布局,扩大定点收购范围,提高收购原料的品质。

0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化发展,全面提升牛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1.2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丰乐乡以建设牛羊大乡、畜牧业强乡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和牛羊肉销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比重日渐增大,实施的“2+2”富民增收工程,养殖小区建设,新品种调引等工程的实施,优良种畜的占有比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优质的畜种进入广大农户中是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丰乐乡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把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但当前畜牧业经济仍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的初级阶段,畜群结构比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大力调整阶段,优质畜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很大。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导向以发展集约型养殖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转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向,发展优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是集约畜牧业,这对于拥有大面积饲草料种植基地和玉米制种基地的丰乐乡来说,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2经济效益分析

在养殖业中,所产生的效益,必须有时间限制,没有时间的过程也就产生不出什么效益。

养牛效益:如果购买改良杂交肉牛,发情期300天开始发情,配

213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充足,最好用深层地下水。圈舍场地要开阔整齐,交通便利,并与主要公路干线保持500米以上的卫生间距。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及新鲜清洁的空气,禁用毒性杀虫、灭菌、防腐药物。羊场污水及排污处理达标。

饲料配制:牛羊养殖要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和某些中毒现象与肉、蛋、奶中的抗菌素、激素和其他合成药物的残留有关。由于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会导致饲草原料中化肥和农药较高的残留量,进而导致羊肉中药物残留的增加,因此,牛羊养殖的饲料原料必须来自于无公害的草场和种植基地。

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牛羊肉应尽量引用可替代抗生素、促生长激素的新型生物制剂,如益生素、酸化剂、酶制剂、中草药、寡糖、腐植酸等纯天然物资。在生产中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安全性较高、无药物残留的动物专用抗生素。严禁使用禁用药物添加剂,严格控制各种激素、抗生素、化学合成促生长素、化学防腐剂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资,以保证产品质量。

肃州区丰乐乡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丰乐乡人民政府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项目建设地环境现状

项目建设地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场址用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周围无大型化工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从无重大疫情发生。6.2项目实施对环境污染分析

(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地离居民居住地较远,施工期机械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工程在进行土建项目的施工时,土方的开挖、回填、装卸等会产生扬尘。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有圈舍的冲洗水及生活污水,养殖小区生产中牛羊代谢产生的粪便,牛羊粪尿产生的臭气及办公、生活垃圾和生产中的其它废弃物等。这些污染物如处理不当,会使畜禽粪便在空气中暴露和散失,蚊蝇孳生,疾病传播等一系列问题。6.3环境保护措施

(1)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措施

扬尘主要来自土方开挖、回填、堆放、运输、装卸以及道路扬尘,其产生量随着天气条件、施工期不同变化较大。只要施工过程中土方及时回填,注意作业面洒水,可有效防止扬尘。

(2)牲畜粪便处理

2012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报告 篇5

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表示,近年来,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得到重视,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包括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投资项目、肉牛良种补贴、秸秆养牛投资项目等。同时,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当地肉牛产业战略转型,如四川省年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牛肉年产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的品质要求显著提升,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在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2010年我国冷冻牛肉的进口量达2。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67。4%,揭示了我国牛肉市场需求的庞大潜力。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肉牛业发展空间无限广阔,是扩量提质的关键转型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肉牛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肉牛存栏数持续下滑、农民养牛经济效益低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小规模低水平的散养方式比重较大、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薄弱、非法走私现象严重;同时,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肉牛业的发展形成严重束缚,这些不利因素也成为了摆在中国肉牛业面前的严峻挑战,是“十二五”时期亟须解决的课题。

2009-2012中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投资分析

尽管上世纪90年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较快,但是近年来我国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玉米、豆粕的价格涨幅较大,导致牛的饲养成本上升,农户养牛的收益下降,养牛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此外农户传统养牛主要役用兼肉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养殖迅速减少。2000年到2010年世界活牛存栏量上升了8。67%,而同期我国活牛存栏量从12,353。2万头下降到10,626。4万头,下降比例为13。98%。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牛荒”。

①牛肉的总体供给情况

2000年至2010年我国牛肉年产量增长了140余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也上升到8。24%,但是牛肉产量的增长并不是来源于活牛饲养数量的增长,而是来自于屠宰出栏速度的提高。2000年到2010年我国活牛的出栏量由3,806万头上升到4,700万头,出栏速度远高于同期存栏增长速度;同期出栏率由29。98%上升到43。82%,严重超出25%的世界平均安全出栏水平。出栏速度的不合理提高,虽然短期内可以增加牛肉供给,但是长期而言则加速了我国活牛存栏量的下降,损害了牛肉产业发展的根基——牛源,从而限制了我国未来牛肉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牛肉产量一直徘徊在600万吨—650万吨之间,活牛养殖情况的恶化导致了牛肉产量增长明显乏力,牛肉后续供给潜力不足。

②中档牛肉的市场供给状况

中档牛肉或优质牛肉的供给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先进、卫生条件好、具有完整屠宰设备的正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根据中研普华数据,2008年国内牛肉加工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而正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总产值约为400亿元,保守判断正规屠宰企业的牛肉产量占牛肉总产量的20%左右。正规的肉牛屠宰企业通常没有自己的养殖场或养殖场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屠宰需求,其活牛主要来源于外购。因此,生产优质牛肉的大型屠宰企业同样面临“牛荒”问题,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2008-2009年我国肉牛业研究报告》,2008年接受调研的大型屠宰企业屠宰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在20%左右。在此背景下,优质牛肉生产企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档牛肉市场需求,超市等现代销售渠道的优质牛肉断货现象经常发生,市场上中档优质牛肉的供给偏紧甚至不足。

③高档牛肉的市场供给状况

全国牛肉供给增长乏力的同时,高档牛肉的市场供应更为紧张。除国产高档牛肉外,我国高端牛肉市场上还有国外进口高档牛肉以及部分走私牛肉。长期以来,我国对牛肉的进口贸易有着严格的控制,实施牛肉进口许可证制度,行业内只有少数企业获准进口牛肉及牛肉制品。从疫情控制的角度,我国始终严格禁止从疫区国家进口活牛或牛肉,特别是国外相关国家一旦有口蹄疫、疯牛病等传染性疾病案例出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部门立即发布禁止从此类国家进口牛肉等相关产品的公告,如2010年4月发布的《关于防止日本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公告》。尽管2010年我国有条件地恢复对部分国家的牛肉进口,但也设定了严格的检验条件和进口条件。国家严格的牛肉进口控制政策导致了我国一直以来牛肉进口量很小(不足2万吨),获准入境的进口牛肉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几个国家,进口牛肉对我国高档牛肉市场供给影响有限。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高档牛肉的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高档肉牛的存栏量和出栏量较少,只有大连雪龙、大地肉牛、恒阳牛业、吉林黑牛等少数企业具备生产高档牛肉的能力。国产高档牛肉的产量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各主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都较小。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国外主要牛肉生产国家不断爆发疯牛病、口蹄疫等疫情,我国对从这些国家的牛肉进口时有限制,并且不断加大打击走私牛肉的力度,走私牛肉逐渐减少,导致高档牛肉产品更为紧俏。

2012-2016年产能趋势预测1、2012年我国牛肉产量预测

牛羊肉是我国除猪肉外的主要消费肉类产品,目前,我国牛羊肉需求快速增长趋势。在我国实施生态保护和禁牧还草政策以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分析,2010年我国养殖业变动剧烈,其中肉牛养殖开始进入缓慢恢复进程;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牛肉产量530万吨,同比下降9%。2010年我国肉羊存栏基本恢复,羊肉产量410万吨,同比上升5%。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7公斤左右,这和世界人均消费量约10公斤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约1倍的差距。这是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将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我国牛肉产量648万吨,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预计2012年末我国牛肉产量将接近700万吨。

2、2012年全球牛肉产量预测

2012年世界牛肉总产量趋势预测将保持相对不变,大约会生产5680万吨(胴体重)的牛肉。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消息,在世界畜牧业和禽业的市场交易中,印度、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增量将会抵消美国牛肉生产的减少量。

由于牧草场环境的改善和草料供应的增加,澳大利亚生产商已开始利用季节的优势来重建牧场。尽管2012年牛只胴体重可能会轻微下降,但由于高产量,澳洲牛肉产量趋势预测将会同比增长2%,达220万吨胴体重。

由于育成牛供应紧张以及小牛数量持续走低导致美国牛肉产量趋势预测将会同比下降5%,达1150万吨。但美国牛肉减少的产量将会由印度(增加7%,至330万吨),巴西(增加2%,至920万吨)和阿根廷(增加4%,至250万吨)等国家的增量来弥补。

在全球强烈需求的带动下,尤其东南亚、中东和北美的需求,牛肉生产总量在2012年趋势预测会增加5%,达820万吨(胴体重)。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由于印度牛肉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印度(出口128万吨)将会占据2012年全球出口增量的一半左右。

尽管有着相对强劲的澳元汇率和强烈的国内需求,但澳洲牛肉产量的增加使其牛肉出口趋势预测在2012年也会适度增加,将出口大约138万吨(胴体重)的牛肉。巴西牛肉出口在2012年将会达137。5万吨,而美国将出口125万吨(胴体重)的牛肉。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6

借款申请人X X X因改扩建 * * * 肉牛养殖场,购置西门塔尔种牛200头,向本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50万元。根据公司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10年X月 X日我行信贷部派员前往借款申请人的养殖场,对借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情况及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借款申请人基本情况

借款申请人X X X,男,现年XX岁,身份证号码 51***************,重庆市 ** 区人,家住重庆市**区** 路**号1幢20一3。多年以来,X X X一直从事民用建筑、公路、桥梁及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其工程质量均为合格以上,在 ** 建筑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为了支援家乡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他描准家乡肉业产业发展,于2009年初开始在 ** 区养牛基地的XX镇XX村3组承包租用土地开办了肉牛养殖场。

二、借款申请人信用状况

据调查,借款申请人在** 区已是一位比较知名的人士,享有较好的社会信誉,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银行借款不良记录,无违法、民事、刑事案件记录,社会信用相对较好。1

三、借款申请人经营状况

据调查,借款申请人X X X从事民用建筑、公路、桥梁及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多年,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经营能力,经济效益较好。随着** 区肉牛产业的发展,给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想转型升级的X X X带来了商机,2009年他毅然决定在** 区养牛基地的X X镇X X村3组承包租用土地开办了一小型肉牛养殖场。目前,借款申请人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拟将养殖场扩大到年出栏500头肉牛的养殖规模。为此,向我行提出贷款150万元的申请。

四、借款申请原因及用途

借款申请人因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拟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250头,形成年出栏育肥肉牛500头的养殖规模。

该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总投资200万元,其中:购买架子公牛各250头,投资150万元。改扩建拱棚式牛舍、青贮池、消毒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目前,借款申请人已自筹资金50万元,其余款项向本行申请贷款150万元。

五、借款申请人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调查

初步测算,该项目完成后,借款申请人可实现年育肥出栏肉牛500头(年出栏四批育肥肉牛,每批150多头左右)的养殖规模;年销售收入425.00万元;生产总成本273.00万元,其中:饲养成本220.00万元,财务费用31.00万

元、管理费用22.00万元,年利润总额152.00万元。因此,如不遇其他不利因素发生,本笔贷款在1年内就可收回投资,再加上借款申请人在建筑业上仍有较好的收益,因此其还款来源应该有保障。

六、担保﹙抵押﹚情况调查

借款申请人此笔贷款由重庆XX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抵押物评估价值为310万元(其中:机器设备等评估值160万元,土地使用权评估值150万元),抵押率为48.39﹪,其抵押足值。与此同时,重庆X X 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为本笔贷款提供了信用担保。

七、贷款风险分析

本项目年育肥出栏500头肉牛,是依据农业发展需求,立足于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借款申请人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提出,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建设地点的条件较好,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借款申请人具有建设的人才、技术、生产等基本条件和迫切的愿望,有实施本项目的能力,且有重庆XX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和重庆XX农业开发公司提供信誉担保。经初步测算和调查了解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还款来源也是相对可靠的,风险相对较小。

八、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借款申请人的此笔借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借款用途真实、合规,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较好,有重庆XX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固定资产作抵押和重庆XX农业开发公司提供信誉担保,且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好。因此,本笔贷款符合本行贷款条件,同意对借款申请人X X X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贷款期限12个月,按月利率*‰执行。

调查人:XXX

XXX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1.1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养牛业历史悠久, 可真正开始做商品牛肉却比较晚。在历史上我国的牛肉一般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牛才会宰了做牛肉, 这样一来, 牛肉的质量很差, 档次很低[1]。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牛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到1998年,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 肉牛产业也成为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的重要产业。下面就我国肉牛生产现状做一简要的分析。

1.1.1 肉牛的生产近几年不断下降

近几十年来, 我国的肉牛产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牛肉的生产和消费也保持着稳定, 但是,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的存栏数量和出栏数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

1.1.2 主产区和饲养方式的转变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 我国肉牛业传统的主产区是西部的草原牧区, 但随着肉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粮食资源丰富, 我国的肉牛业主产区逐渐转向农区。而农区的粮食资源丰富, 大多以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作为主要的饲料, 由此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也由传统的放牧转变为圈养[3]。

1.1.3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于我国肉牛业的日益发展, 农区散养户的肉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 随着养牛效益的不断增加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大规模的饲养将成为我国养牛业的主导。

1.2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高质量肉牛品种

至今为止, 我国肉牛的品种还很单调, 而大多数的牛都是用做耕种和使役, 这样一来, 牛肉的质量较差, 无法与国际上的牛肉相比较, 使得养殖户收益不好, 影响了肉牛业的进一步发展。

1.2.2 肉牛的生产条件较差

因为我国的肉牛大多是农户散养和一些小规模的饲养, 所以会有资金量少, 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缺点, 这样一来肉牛的成长环境和生产条件都比较差。因为农区资金不足, 所以追求低成本, 养殖的水平也较低, 导致牛肉的质量较差, 不够档次。长期以来中国的高档牛肉多为外国进口, 这样一来, 更加不利于我国肉牛业的发展。

2 不同的养殖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2.1 散养与规模养殖的比较

2.1.1 散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饲养数量少、圈舍简陋、投资小;无雇工;以粗饲料为主, 一般不使用优质饲料;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圈养还处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 农户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农户散养和小规模饲养逐渐向中、大规模饲养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2.1.2 规模养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肉牛的存栏和出栏数量较大;饲养方式相对较先进, 会使用优质饲料育肥, 成本高;以雇工作为主要劳动力;经济纯效益较高。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早已不再满足于温饱的程度, 更多人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圈养生产的牛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 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 以提高国际上的竞争力。

2.1.3 两者的成本收益比较

从平均出栏来看, 大规模饲养的肉牛单产水平要比散养户高;从成本项目来看, 大规模的饲养户可以自己加工饲料, 成本相对于需要购买饲料的散养户来说, 就相对较低了[4]。

2.2 农区养殖与牧区养殖的比较

2.2.1 农区养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规模较小, 不集中, 相对较个体;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废料, 带动当地的农民经济, 更加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 但是整体效益较低;农区人口密度更大, 对牛肉的需求大, 利于发展。

农区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 我国肉牛产业正在逐渐从传统的牧区向农区转移, 农区也即将成为我国牛肉的主要产区。

2.2.2 牧区养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地域辽阔, 养殖规模大;牧区的草原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处于偏远地区, 不发达, 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牧区多以自由放牧为主, 不会采用优质的饲料育肥, 牛肉的口感不够好。

牧区先天条件比较好, 目前仍然是主产区, 但长远看来, 牧区受地域条件的限制, 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2.2.3 农区养殖和牧区养殖的成本收益比较

从总收入上来看, 平均出栏一头肉牛, 农区的总收入要高于牧区;从总成本上来看, 农区的平均总成本是牧区的3倍;从纯收益来看, 由于农区的总成本较高, 所以牧区的纯收益要高于农区。

3 结论

我国牧区的肉牛产业受到地域限制, 难以引进先进的技术, 就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 如今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 使牧区的生产难以实现。而农区却刚好相反, 农区代替牧区将成为必然趋势。虽然目前牧区仍然是主产区, 但从长远看来, 牧区不利于肉牛产业今后的发展。

同时, 由于散养户的纯收益低于规模户, 甚至多数为亏损状态, 所以规模的扩大化更加有利于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发达, 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对牛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我国的肉牛业也由此发展迅速。由于我国的肉牛业还处于初期阶段, 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肉牛业的发展。通过一些典型地区的养殖状况及成本收益, 研究不同的养殖模式之间的区别, 找到成本较低而纯收益水平较高的养殖模式, 由此来推动我国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不同的养殖模式,成本收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微, 朱跃明, 赵兴友, 等.不同肉牛生产规模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9) .

[2]王明利, 孟庆翔.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及未来走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09 (08) .

[3]王明利, 王济民, 孟庆翔, 等.肉牛产业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J].中国畜牧杂志, 2008 (10) .

肉牛养殖场建设规范 篇8

来源:畜牧公司 作者:金圣柱

一、产地环境

1、场址选择

(1)示范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2)示范区周围1000米以内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屠宰场、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及养殖场500米以上。

2、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5027-2001的规定。

3、空气

场区和舍内空气质量符合GB/T18403、-2001的规定。

二、建筑要求

1、规范布局

(1)场区周围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2)示范区内管理区、生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分设。养殖区应位于管理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无害化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

(3)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2、设施设备

(1)牛场入口设有消毒池,长度为进场大型车车轮周长的一周半,宽与门相适应,消毒液的深度能保证入场车辆所有车轮外沿充分浸在消毒液中。生产区入口设有更衣室、消毒室。

(2)牛舍应通风干燥、采光良好,牛舍地面便于清洗消毒。

(3)设有粪便等废弃物处理设施。

三、饲养管理

1、品种

饲养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晋南牛、西门塔尔牛等肉牛品种。

2、饲料

(1)青绿饲料、干粗饲料应有该品种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嗅。

(2)外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来自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审查登记证的单位,产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3)自配饲料所用的原料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不得使用除蛋、乳制品外的动物源性饲料、抗生素滤渣、激素、激素类产品及其他违禁药物。

(4)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5127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3、兽药

(1)兽药来自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2)兽药应按照NY5125规定的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使用,并严格执行停药期。

(3)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禁止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规定的药物。

4、技术规范

(1)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结合本场实际,制定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并按照规程严格实施。

(2)按肉牛的体重、性别、年龄和强弱分群饲养,观察牛群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消灭蚊蝇、老鼠,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兽药,并做到无害化处理。

5、消毒

(1)消毒池内消毒液要及时更换,并保持一定深度和浓度。

(2)车辆进入需经消毒池,并对车身进行喷雾消毒。车辆进入生产区应对车轮和车身进行彻底的消毒。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并消毒,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4)定期在牛舍内进行带牛消毒,每批牛只调出后应实施清洗和消毒。

(5)牛舍周围、场内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及饲喂用具、饲料车要定期消毒。

6、人员管理

(1)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出诊,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牛的配种工作。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

7、规章制度

具有较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四、防疫和检疫

1、防疫

(1)疫苗

疫苗必须来自当地畜牧部门指定的供应点,必须具有批准文号。

(2)免疫程序

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3)免疫耳标

所有肉牛必须佩戴免疫耳标。

(4)疫情监测

认真做好免疫前的监测和免疫后的效果监测,常规监测的疫病为口蹄疫、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等。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等综合防治措施,重大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

机构报告。

2、检疫

(1)引进(购入)牛只检疫

引进(购入)肉牛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15天,经动物检疫人员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生产群。

(2)牛只出场检疫

肉牛出场前3天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动物检疫员按照《畜禽产地检疫技术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对检疫合格的肉牛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监督场方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并出具《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五、无害化处理

1、病、死牛处理确认为炭疽、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结核病、中毒性痢疾、布鲁氏菌病等病牛或死牛焚烧、深埋。

2、粪尿处理

实行发酵、堆肥方法处理。

3、废弃物处理饲养管理人员生活废弃物、防疫注射及治疗用药废弃物、饲料残渣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档案记录

1、档案记录完整、可靠,并分类归档。

(1)建立牛只基本情况档案?熏内容包括牛只来源、耳标号、出生(购入)时间、出场时间及去向等。

(2)建立并保存免疫接种记录,包括疫苗种类、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剂量、批号、生产单位等。

(3)建立并保存牛只疾病预防和治疗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预防或治疗用药的经过、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治疗效果等。

(4)建立并保存免疫监测记录,包括监测疫病的种类,监测时间、监测单位、检测结果等。

(5)建立并保存消毒记录,包括消毒范围、消毒剂的品种、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等。

(6)建立并保存饲料使用记录、包括所用饲料原料种类、外购饲料及添加剂的供应商、生产厂家等。

2、以上档案资料应保存两年以上。

七、销售

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并有购销合同。

八、规模

肉羊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9

肉羊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10月全省推进规模健康养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会议期间刘维佳指出,我省将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千园万场”、壮大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基地县等措施,在全省构建生猪、肉牛、羊等六大畜牧业经济板块;要进一步注重规模健康养殖、优质饲草和饲用玉米种植以及畜产品加工业等要素的耦合,构建起农牧耦合和结构创新的大平台。我县也随之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想使农民迅速致富,而对于一个深深热爱故土的我来说,民生也无疑成为我最关心的事。目前,我县有着纯朴的人民群众和绿色的原生态环境,为发展养殖业、生产绿色肉食品提供了充足条件,可以说在未来内,养殖业将会在永和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而肉羊养殖业将成为永和养殖业的主力军。创先争优,创业富民,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带头为全县的农民群众走出一条以肉羊养殖、加工绿色肉类食品的产业化道路。希望领导们给予宝贵的意见和支持,谢谢!

一、肉羊养殖场概况

养殖场建于镇的上罢骨村,场地周围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在这个村租了100亩土地用于种植喂养的饲料,刚开始由于资金有限规模不大,先计划用90只当地奶羊做母本与10只布尔山羊做父本进行杂交,秸秆粉碎机5台约5000元,饲料加工机5台约10000元,配套的料槽、水槽30个,三轮车1辆约14000元,场地建设费约15万元,供需资金约45—5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经购买了奶羊40只和布尔山羊2只,加上场地建设费等

基础性设施建设,自筹万元,还需资金35万元。

二、产品介绍

由于永和地处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当中,使得当地的畜牧业主要以放养为主,而羊的品种主要是绒山羊及为数不多的奶羊,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得绝大部分的绒山羊都被直接宰杀或是卖到外地,只有少部分的绒山羊被圈养起来,这样以来大多数的奶羊也便随着绒山羊被卖掉,目前永和只有为数不多的奶羊,经过翻阅资料、实地考察,向有经验的乡亲取经,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决定用当地土奶羊做母本,用肉质好、体型大的布尔山羊做父本进行杂交。布尔山羊肉质好、体型大,奶羊产崽多、母乳多、成活率高,通过杂交,我们有信心培育出体型大、肉质好、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种肉羊,为广大市场提供放心的鲜羊肉。

三.市场调研与分析

1、在资源紧缺、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后永恒的主题,而放牧给新农村建设、自然资源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解决散养放牧与新农村建设、动物疫病防控、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进行规模化圈养。而以奶羊为母本的肉羊养殖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由于奶羊的生理特征,使得它只适合在平坦的地区活动,即使我们把奶羊放养,它也不会上山,因此它对山上植被的破坏度可以说是0%。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我县95%的绒山羊被卖出永和,永和需要发展,而永和又靠什么发展,广大的农民群众又靠什么致富?以农业来说,永和县是一个靠天吃的县城,如果一年风调雨顺,那么农民朋友还会所有收入,反之农民朋友就会连种子、肥料钱都收不回;以经济林来说,永和县的主要经济林是枣树和核桃树,但是它们都需要因地制宜,如枣树大多数分布在黄河畔边,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所有

地方的农民朋友都有条件种植;以旅游业来说,目前永和的旅游业主要是以永和关、乾坤湾、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楼山为主线,我相信它的确可以带动永和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普惠农民群众还有一段距离;以养殖业来说,以家庭为个体,以合作社为整体的养殖模式可以普及到每一村、每一户,因此它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最佳选择。可以说在未来内,养殖业将会在永和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而肉羊养殖业将会成为永和养殖业的主力军,首先羊与其它动物不同,它是食草性动物,不会和人抢粮食,而农村广阔的大地上有大量的秸秆、水源以及闲置的土地;其次,它投入小、见效快,因为是本地奶羊改良过来的种养,因而它适应当地环境及抗病能力都强,而且由于它的生活习性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倘若用肉羊养殖代替了全部绒山羊养殖的话,它还会为我县的生态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

2、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局限在食用单一的肉类上,肉的种类不断增多,尤其是羊肉因肉质鲜美、口味好、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周边城市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我坚信永和发展成为“道口”经济的那一天,也将是我们为永和锦上添花的那一天。

3、肉羊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羊具有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特点。饲养肉羊投资少、周转快、效益稳、回报率高。近年来,国内外羊肉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羊肉生产正成为一个黄金产业。在国内,由于肉猪、肉鸡生长速度过快,其肉适口性变差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一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了激素和药物,激素和药物残留超标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寻找“放心肉”,除野味、地方品种外,羊肉因在养殖过程中以饲草为

主,很少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而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安全的替代品。羊肉的消费量和出口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肉羊饲养效益稳定,肉羊饲养因生产成本低而在我国有较高的效益。从近的养殖市场分析,猪、鸡等的行情均不稳定,价格经常大起大落,而肉羊则在销路看好,价格稳中有升。

4、对于养羊所产生的羊粪以及污水,可用于施肥,这也是收益之一。另外,也可用于沼气池,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

四、生产与经营计划

1、制定生产计划。依据生产计划指挥和组织生产,使各生产环节协调运转,顺利完成生产任务。

2、羊群周转计划。养殖场规模和经营活动决定羊群周转,根据羊群周转计划组织饲料供应,制定劳动力计划、建设棚圈计划、物质采购计划。羊群周转计划是做到有计划生产的保证。编制羊群周转计划的依据: 羊群结构。由生产规模确定年内羊群数

量的变动情况,如羊群存栏只数、淘汰羊只数、分娩羊只数等等。羊群繁殖情况。羊群繁殖情况与羊群结构紧密联系。根据参加配种羊只数,计算分娩母羊数和羊羔数。基础母羊使用年限。根据体质和繁殖性能,决定基础母羊使用年限和淘汰羊只数。同时,决定育成母羊的预留比例,这也与羊群结构互为联系。

五、人员和组织管理

1、建立机构。为保证肉羊养殖场生产有秩序的进行,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行使决策权,来有效地组织生产,协调有序的工作。养殖场由场长负责制,目前由于资金短缺,我场规模小,只有我和技术人员3名员工,饲养羊的工作由我们全权负责。

2、当羊只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会雇佣周围村庄有经验的村民进行养殖,工资低且能留得住,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3、当羊场扩大以后,进一步聘用畜牧

业专家进行指导以及进一步培养优良肉种羊,并招聘畜牧专业的高材生来进行科学养殖。

六、成长发展规划

1、我们目标是随着养殖场规模的扩大,资金的宽裕,会进一步发展肉羊屠宰加工厂等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肉类产品加工链条,把产业做强做大。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0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养牛业在中国畜牧业中异军突起,到2005年年底,全国存栏牛达1.41亿头,当年出栏数超过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越居世界第一位[1]。但由于我国肉牛业起步较晚,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生产管理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牛肉产品的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缺乏完整的繁育、饲养、迁徙、防疫、治疗等环节的信息,使得我国牛肉生产难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化的要求。加上国际市场对中国畜牧产品安全性不断设置绿色技术壁垒,使得原本具有优势的畜牧业处境尴尬[2]。同时,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畜产品生产的工业化,牛肉产品生产与消费日益分离,复杂的供给体系使得消费者对获取所消费产品的安全信息变得相当困难,如果没有生产信息的有效传递,消费者将很难从最终产品了解其安全性。

为此,国内外学者对构建牛肉生产全过程的安全体系框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可追溯系统是促进生产信息透明化,提高肉牛健康和牛肉产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作为牛肉质量追溯系统有效组成部分的肉牛养殖环节的质量追溯,畜体标识是实现肉牛养殖可追溯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学者应用条码技术识别畜体的方法,对肉牛、肉鸡、生猪等实现了养殖的可追溯系性,但由于条码的识读效率低、识读操作困难、无法重用等缺点使得这些追溯系统的预期性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选用重用率高、识读效率高、识读操作方便又满足养殖过程数字化管理要求的个体标识是实现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的关键。同时根据我国肉牛养殖的特点,设计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是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实现的又一个关键。

1 系统总体框架

由于肉牛养殖周期较长的特殊性(一般为2年左右)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许多肉牛养殖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公司+农户”为主,即从农户手中收购架子牛进行规模化养殖与育肥。这种经营模式在让农户和企业双赢的同时,也对肉牛养殖信息在活牛流通过程中的有效传递形成了相当的难度,对实现牛肉质量可追溯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本研究根据我国养殖场的业务流程,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由图1可知,养殖场在肉牛进场时,可通过该牛的基本养殖信息,为其制作方便识别与存储养殖信息的RFID耳标。其中,手持机是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与肉牛、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主要信息工具。

为了方便系统的维护与使用,本系统采用了基于B/S的软件架构体系。系统的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负责Web站点的管理与信息发布。客户端可为Windows 2000以上的任何版本中的一种。网络数据库系统为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端编程语言选用C# 2.0,并使用ASP.NET 2.0作为开发工具[3]。

2 系统模块与功能

2.1 软件体系结构

系统总体上是一个多层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基于.NET平台,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及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等通过应用层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层的数据访问类来实现。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平衡网络负载,而且当数据库或者应用服务器的业务逻辑改变时,客户端并不需要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模块的复用性,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维护费用。

2.2 系统功能模块

1) 肉牛养殖管理

根据肉牛养殖过程设计的肉牛养殖管理模块主要涉及进牛、个体识别、免疫消毒、肉牛转群、饲料投喂、肉牛治疗、肉牛出栏、饲料管理、药品管理等九个业务处理模块。分别对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饲料、药品的出入库进行了档案记录和数字化管理。在此过程中,系统将根据养殖标准库内的休药期、违禁药物名录、肉牛养殖作业规范等内容预设预警参数,从而实现对养殖违规现象进行预警。本模块与肉牛养殖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持设备系统可以实现同步。图2展示了养殖管理功能的肉牛进场登记与耳标初始化界面。

2) 养殖场管理

其集成了ERP系统思想,在肉牛进出栏管理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分别通过员工管理、牛舍管理、肉牛档案、采购管理、订单管理、成本核算等六个子模块来实现。通过本系统模块,养殖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所有在栏肉牛的生长情况以及肉牛市场的供需状况,从而根据市场供需来调节最佳的肉牛养殖数量与肥牛的出栏时间。同时,在肥牛出栏时,养殖企业能够通过本系统模块根据肉牛养殖管理模块中产生的饲养记录而自动生成肉牛个体档案,为客户提供符合出口要求的肉牛饲养追溯档案。

3) 数据管理

其主要有两大功能:

(1) 实现手持设备内含的应用系统与主系统中肉牛养殖管理模块的同步功能、手持设备对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上传功能。由于肉牛在养殖过程中,所有的饲养作业与部分养殖场管理操作都是通过手持机来完成的,所以实现手持设备内含的应用系统与主系统中肉牛养殖管理模块的同步,以适应手持设备对系统数据库批量上传数据是系统实现应用RFID技术对肉牛进行个体管理的重要途径。系统与手持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是驻场兽医、饲养员和养殖场管理员在对肉牛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操作记录(如图3所示)。

(2) 实现养殖数据的备份操作与数据挖掘功能。养殖企业长年的肉牛养殖记录与肉牛进出栏记录,多数养殖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都不能很好地把它们利用到经营当中去。本系统模块通过对这些离散数据的深入挖掘,将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决策依据。

4) 系统管理

其功能主要是系统用户的权限管理和外挂设备的参数设置。系统用户的权限管理的设计思想是:针对企业内不同的员工角色,对其在系统上的权限进行不同的分配,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而对于外挂设备参数设置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对肉牛养殖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多个手持设备的有效管理。

3 数据库设计

良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而要实现肉牛养殖质量的可追溯,饲养期的源头信息获取是建立数据库对象的重要支撑。本系统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R模型。本文应用Er-win软件建立肉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图4为系统主要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相应的关系模式,可获得系统数据库中的表结构。表1-表5是根据上述数据流程及数据库关系为本系统设计的主要数据表的数据字典。

4 基于RFID的追溯单元识别

追溯单元(TRU)作为追溯系统中具有唯一特征的实体,可以是一个集合体,也可以是一个非集合体。集合体追溯单元不保留原始实体任何标识信息,非集合体追溯单元在追溯系统中保留原始实体的识别信息。

肉牛养殖的时间跨度较长,为了实现质量可追溯,每一个可追溯单元应是惟一的,也就是指每个TRU都是不同的、不等价的。在追溯过程中,每个TRU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属性。在连续的投入品处理过程中,每个TRU的定义有所不同。TRU可能由投入品或饲养育肥过程中的环境变量所决定,依据不同的活动与环境变量生成不同的TRU。本节设计了以架子牛个体为核心的肉牛养殖过程的TRU体系(如表6所示),并应用RFID技术对每个追溯单元实现自动识别。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技术。目前在制造业和肉产品的屠宰加工环节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以肉牛个体的识别为例,对本系统基于RFID的追溯单元数据采集功能作详细说明。本研究针对肉牛识别管理的特性和肉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频率为13.56M的RFID标签设计了一款可循环利用的扣式耳标。本系统所采用的牛耳标由封装有RFID标签的耳钉扣和耳钉组成(如图5所示)。

系统对耳标的读写主要通过手持设备和固定读写器完成。

肉牛入场时,饲养员将根据每头牛的初始信息,使用固定读写器统一对牛耳标进行信息写入。写入的信息包括按系统预设而自动生成的肉牛唯一耳标号、该肉牛的原产地、免疫信息和治疗记录等重要的肉牛个体信息。

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饲养员每对一头肉牛进行一次操作,即可使用手持机读取耳标号,以此记录下针对该头牛进行的所有具体操作,同时在牛耳标内写入如免疫、治疗等直接关系肉牛质量安全的重要信息。每天完成操作后,通过手持机与计算机的串口的通信,系统将自动把每头肉牛的饲养记录存入到系统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形成饲养日志。在肉牛出栏时,系统通过对这些饲养日志的整理,形成对每头肉牛的养殖追溯信息。

由于一般RFID标签的读写次数均在10万次以上,所以成牛出栏进入屠宰环节后,封装有RFID标签的耳标扣经消毒和信息清空处理后,由养殖场对其循环使用。

5 结束语

畜产品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的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本文对肉牛养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个体识别、养殖数据的交互传输,以及设计实现基于此的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示范企业进行了系统的试运行。

1)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对影响肉牛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监控缺位是造成日后引发牛肉质量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系统在示范企业试运行期间,通过追溯系统对肉牛养殖管理的数字化,实现了本来应由饲养员完成的繁杂而又易疏漏的对肉牛养殖环境和肉牛健康状况的监控。分别对肉牛养殖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预警:(1)对养殖作业和管理的预警;(2)在消毒、防疫、治疗过程中对使用药品进行预警;(3)在休药期内,对肉牛出栏的预警。

运行结果表明,由于本系统对养殖环境的有效监控,不但提高了所养肉牛的牛肉品质,降低了养殖企业因肉牛淘汰率过高而产生的经营风险,而且还形成了针对每头肉牛的可靠而准确的产品质量追溯信息。

2) 研究发现,在肉牛养殖环节上进行的牛肉质量可追溯必须建立在顺利采集每头肉牛的养殖数据的基础上。而当质量追溯系统完全融入到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时,才能充分保证质量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对RFID硬件设备的技术改造,克服了RFID技术在生物体上应用会产生的各种局限性,使得RFID技术在肉牛识别上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在企业不损失任何生产效率的同时,采集到了精确到每头肉牛的养殖数据,确保了整个追溯系统的可用性和真实性。

3) 肉牛养殖数据因肉牛的迁徙而产生的数据断层是实现我国牛肉质量可追溯的关键障碍之一。因此,国家必须建立统一的肉牛养殖数据交流的网络平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记录规范有效的肉牛养殖数据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长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6):1-3.

[2]昝林森,郑同超,申光磊,等.牛肉安全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研发[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83-2088.

[3]谢菊芳,陆昌华,李保明.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5):218-220.

[4]白云峰,陆昌华,李秉柏.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J].食品科学,2005,26(8):473-477.

[5]刘禹,曾隽芳,田利梅.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24):201-203,210.

[6]祝胜林,黄显会,张守全.大型猪场基于RFID的信息平台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7(3):63-64.

[7]陈一天.RFID及其在动物识别与跟踪中的应用[J].金卡工程,2005(7):39-42.

[8]Regattieri A,Gamberi M,Manzini R.Traceability of food products: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1):347-356.

[9]Massimo Bertolini,Maurizio Bevilacqua,Roberto Massini.FMECA ap-proach to product traceability in the food industry[J].Food Control,2006(17):137-145.

[10]Colin G Brown,John W Longworth,Scott Waldron.Food safe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ef industry in China[J].Food Policy,2002(27):269-284.

上一篇:急诊科护士工作感悟下一篇:开业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