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精选10篇)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1

转眼间,心理委员的培训活动就要结束了。培训时间虽不算长,但给我的启发却不少。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敲醒了我们心理委员平时应时刻关注身边同学心理变化的警钟。

以前,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那就是健康,但近年来却常常听到说某某心理压力过大自杀了,这些人除了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的社会青年外,学生也占了大部分。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感情上出了问题,有的是生活上遇到困难,还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自杀的,为此我认为在这些学生出现自杀前兆及时地辨别,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是十分必要的。于是,肖星老师在第一节培训课就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性。当我们听到自杀这两个字时,无不为之一颤!深感作为一个心理委员,对于那些有轻生或厌世的同学,一定要及时将他们的情况如实上报给我们,防止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帮助该同学解决遇到的问题,打消他们轻生的念头。与他们交谈生命的可贵,亲人对他的爱,朋友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以及他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下去的激情。

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紧张、退缩、惧怕的心理。也有一大部分人是因为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视对自信心的培养。多鼓动那些同学上台发言,邀请他们参加每一次团体活动。当他们取得哪怕小小的成功时,也要抱以最热烈的掌声。让他们感觉自己在集体中也是一位必不可少的角色,这样才能大大地增强他们自信心,变得活跃起来。

与遇到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同学交谈时,我们要始终以对方为中心,要学会倾听,不可以中途打断他们的想法和思路。还要善于与其共情,说话尽量言简意赅,绝不夸张,做到坦诚相对。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与他人交谈下去。

在心理培训的第三讲中,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朋辈关系的处理。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善于倾听,给对方适应的反应,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位诚实和值得信赖的听众。交谈中尽量保留自己的意见。绝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还要学会用肢体语言与对方沟通,让对方感觉交往气氛的亲切和融洽。

在此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校方聘请华师研究生给我们的培训。这是一次轻松的快乐合作培训,强调我们的团体合作精神。第一环节是解人锁,通过这个游戏让互不相识的我们有了初步的沟通。第二环节,让我们自我介绍,并要记住前面所有人的介绍,一轮下来,我们竟记住了大部分人的名字!第三、四环节,分别是纸杯传水和协力砸气球,培养的是我们协作精神。这一培训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可能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出到社会,如果没有了团结与合作,我们办事情将会变得困难许多。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团结,在合作中凝聚深厚的友谊,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2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需要, 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其中, 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三级心理健康网络中一线人员,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学生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 在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尽早发现周围学生心理危机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班级心理委员自2004年在天津大学率先成立以来, 调查显示, 我国61.8%的部属院校设置了班级心理委员。[1]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经历了近十年的实践发展, 在选拔、工作职责、培训和考核等方面不断得以总结优化, 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对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和选拔标准、工作职责、培训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界定。例如, 李海洲等人采用问卷研究法对班级心理委员胜任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班级心理胜任特征结构包括自我概念、心理特质、动机、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七个因素。[2]姚小燕从心理委员的胜任力视角展开讨论, 对提高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提出了建议, 该研究认为不同专业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咨询技能也存在差别, 高校心理教育机构应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系列培训。[3]本文将在以往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讨校园心理剧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概念与培训现状

班级心理委员是指在一定的工作原则下, 在院系心理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心理学知识, 积极主动地在班级同学中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传递班级同学心理危机状况、帮助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烦恼的同学解决心理困扰, 积极组织、参与并发动班级同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或者学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班级学生干部。[4]班级心理委员通常是通过学生自愿申请或班级推荐产生的学生, 一般具有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观察敏锐、沟通能力强、责任感强和心理素质较高的品质, 但是由于班级心理委员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 普遍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以切实开展相关工作;同时, 班级心理委员也是大学生中的一名, 在自我的成长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和烦恼, 因此, 对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是充分发挥心理委员重要作用的前提。

以往研究文献表明,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心理委员培训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陈铎对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目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存在形式化且效果不佳, 培训模式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却忽视了班级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5]鞠晓辉、何召祥指出当前培训大都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 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其结果是心理委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工作目标模糊, 工作胜任感不强。[6]

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切实帮助心理委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过程并获得自身的成长, 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来燕等人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7], 陈蒂丝探讨了团体辅导在培养高职院校心理委员中的应用[8], 刘静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9], 然而, 在心理委员的培训中引入校园心理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之一, 能够有效帮助班级心理委员在安全的环境中呈现大学生的各种典型心理问题, 促进心理委员对各种典型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并学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咨询技能, 同时, 还能帮助心理委员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扰, 获得自我成长。

二、校园心理剧的概述

(一) 校园心理剧的起源

心理剧起源于奥地利精神科医生Jacob Levy Moreno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方法, 将心理剧应用于治疗层面便发展成为一种戏剧形式的团体治疗方法, 是由当事人或当事人邀请其他团体成员扮演自己的某种角色, 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呈现在舞台上, 自发性、创造性地演出他们的思想、感受、人际关系或者梦想, 以达到宣泄情绪, 消除压力, 增强信心, 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校园心理剧则是受到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 校园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 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 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 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从而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又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利用心理剧的形式培养心理委员, 能有效促进心理委员的自我成长, 帮助他们进一步将心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提高工作成效。

(二) 心理剧的基本要素

心理剧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舞台、导演、主角、辅角与观众五个要素。舞台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指定一个固定区域作为舞台, 有空间分界线, 也可以使用灯光来加强效果;另一种是将舞台设于观众中间, 由主角在房间中任意选择一个地点作为舞台, 然后观众相应调整座位。导演是指在剧中使用心理剧方法来引导主角探究问题的人, 导演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及心理剧导演学识, 在团体的结构中, 依据心理剧治疗的规则与技巧来创建一个安全的氛围, 以引导主角探索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 进行心理治疗的活动。主角是指在心理剧中扮演最主要角色演出的人, 一般是指内心冲突最剧烈的人, 可以让其他团体成员透过主角来处理自己的问题。辅角是指扮演主角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或者主角自身某一部分的任意团体成员。观众是指那些参加了团体活动, 但未直接参加心理剧演出的人。

(三) 校园心理剧的操作流程

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的过程, 其实就是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督导的过程, 创作的内容可以包括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委员自我成长以及在朋辈咨询中产生的各种困扰。具体来说, 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一般包括暖身、演出和分享三个阶段。

暖身阶段主要是建立正式的团体准则和规范, 通过设计一些团体活动促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熟悉, 建立团体信任感和凝聚力, 并确定心理剧的主角和主角希望呈现的剧情。针对不同的内容, 心理剧的创作形式不同。当主角选择的主题属于自我成长的内容, 此时, 演出不需要剧本, 而是在导演的引导下, 主角自发性、即兴演出, 凭借主角或辅角的肢体语言、行动等表达方式将主角想要探索的具体事件、梦境、幻想或身体的感觉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当主角选择呈现的主题是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 需要团体成员进一步搜集素材、共同确立主题、设置主题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剧情和人物、撰写剧本内容等五个环节。导演根据剧本内容选择相应的辅角, 指导剧本剧情的排练和呈现。

演出阶段, 通过呈现相应的主题让主角再次进入事件发生时的场景, 重新体会、重新领悟, 学会用新的观点或态度来对待旧的事物, 从而走出困境。在分享阶段, 对于自我成长类主题的团队, 导演鼓励团体成员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 与主角在表演中所呈现的类似的经验与感受, 在过程中, 让主角得以休息、恢复和沉淀。这个时候, 主角呈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后, 颇为敏感和脆弱, 需要获得团体其他成员对他的支持和认同, 获得更多的能量。

分享阶段, 需要团体成员共同遵守一些原则, 即不批评、不建议、不否定主角在剧中的作为和决定, 不分析主角的剧情, 而只能分享自己内心被剧情所触动的经验与感觉。对于呈现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类的心理剧, 团体除了分享自己类似的感受和经历外, 大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作为一名班级心理委员, 如何更好地处理好相关问题。

三、校园心理剧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

(一) 促进心理委员自我成长

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干部中心理学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学生, 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 但是, 心理委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情绪、情感的困扰、自我意识发展不足、自信心不足等问题。通过校园心理剧这一载体, 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心理委员在表演或在分享的过程中, 增强自我觉察能力, 获得自我成长。通过团体其他成员的分享, 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同感, 更好地接纳自我, 增加自信心。

(二) 有助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性

校园心理剧与传统讲授法相比, 形式新颖, 参与性强, 更能激发心理委员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心理剧将心理委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表达出来, 激发心理委员的学习兴趣, 主动搜索和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同时, 在心理剧的分享阶段可以针对表演的内容进行现场讲解, 对正确的处理方法和相关的咨询技能进行演示和模拟, 让心理委员在情景模拟中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心理学知识, 并学会应用于现实工作中。

(三) 促进心理委员合理地宣泄情绪

心理委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具有更容易与同辈群体产生共鸣的优势, 但是也存在自身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比较肤浅的劣势。在实际工作中, 心理委员在帮助同学处理心理问题时, 受到内外心理因素的影响, 极易产生负面情绪, 给自己带来困扰,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校园心理剧为心理委员宣泄不良情绪提供安全的环境, 在导演的引导和辅角的积极配合下, 主角很容易进入状态, 发泄情绪, 探索内心深处的症结和压抑的情绪情感, 及时平复情绪。避免这些负面情绪对心理委员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 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四) 提高心理委员团体凝聚力

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 通过编排、表演校园心理剧, 心理委员和心理咨询老师以及心理委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多, 内容更加深入, 彼此更加了解。同时, 通过团体成员的分享, 心理委员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信任、温暖和支持, 可以有效帮助其消除内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增强内心安全感和归属感, 体会到作为心理委员的价值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心理委员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大有利于心理委员工作成效的提高, 更好、更多的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

参考文献

[1]杜芬娥.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09 (4) :36-38.

[2]李海州, 杨盈, 丁芳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胜任特征实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11, 28 (4) :51-56.

[3]姚小燕.基于胜任力视角下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6) :170-171.

[4]李晓波, 谢钢.高校心理委员培训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2月:15-19.

[5]陈铎.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问题与建议[J].高校讲坛, 2011 (9) :118.

[6]鞠晓辉, 何召祥.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0) :124-125.

[7]来燕, 李海滨, 刘曼曼.案例教学在班级心理委员培养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3) :86-87.

[8]陈蒂丝.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培养中的应用[J].高职教育, 2013 (283) :54-56.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3

广东阳江市两阳中学是广东阳江市最早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从同伴心理互助角度人手,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学生骨干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教师指导下为有心结的同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同伴心理互助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提供积极的帮助及干预。它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对遭遇困难的同伴的安慰、支持、鼓励,对处于迷茫矛盾阶段的同伴的开导、启发,对同伴不良心理反应与不当行为意向及表现的察觉、劝说、制止、干预等。

学校从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人手,促进学生同伴心理互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关

考虑到高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性别差异,学校在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在班主任宣传发动、在学生自我推荐的基础上,心理委员以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参选学生的条件为:(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具有较好的亲和力。(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5)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能定期接受学校的培训。

2.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与职责

学校印发《广东两阳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引》,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与职责。心理委员的工作宗旨是: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有:(1)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2)工作中实事求是,摒弃个人的好恶,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3)注意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4)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5)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7)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3.加强培训与指导

心理委员设立之初,学生对心理服务工作热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指导。在培训中,学校针对心理委员的职责和日常工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卫生常识、心理问题的识别、观察倾听的技巧、交谈劝说的技巧、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要注意的问题等。培训内容突出实用、简易的特点,学校鼓励心理委员,只要能让同学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4.指定心理教师挂点各年级组

为了加强个别指导,让心理委员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制订了《广东两阳中学各年级心理委员挂点教师职责》,指定专(兼)职心理教师挂点各年级组,指导本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挂点教师的职责为:(1)结合本年级实际,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2)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心理委员编写印发心理调适技巧等宣传资料。(3)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个别指导。(4)定期召开本年级心理委员会议,收集本年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了解危机事件并积极干预,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反馈情况,避免恶性事件发生。(5)组织心理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活动,并指导他们撰写调查或访谈报告,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5.实行心理委员月报制度和紧急约见制度

学校设计了《广东两阳中学学生心理晴雨表》,让心理委员就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学生心理动向、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及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问题,收集意见及情况,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挂点教师汇报。此外,学校实行紧急约见制度,心理委员可及时向专职心理教师反映紧急情况。

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成效

1.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单一的“师→生”基础上增加了“生→生”模式,实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两条腿走路”

心理委员直接与班内同学交往,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他们的心声。他们有的互相说心里话,缓解内心压力。有的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心理个案和调适技巧知识,提高学生参与心理调适的兴趣。有的编印“向网瘾宣战”、“赌徒的心路”、“书包里的玫瑰该不该盛开”等宣传册子,向同学宣传心理知识。有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小组,结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开展各种专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初中时散漫惯了的高一学生小李,进入高中后也没能克服以前的不良习惯,因而多次受到教师的批评,于是他多次旷课,成了教师“盯”的对象。由于他的父母远在深圳,爷爷奶奶眼花耳聋,因此他的苦恼无处倾诉,逐渐迷恋上玩游戏机和看小说,并一度想辍学。班里设立心理委员后,心理委员主动和他交上了朋友,真诚地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进步,并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将他希望进步的心声转达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使班主任和教师改变了教育策略;同时,心理委员也组织本班热心的同学和他坦诚沟通,逐渐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现在,小李不旷课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不良行为也减少了。

2.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定期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学校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报告,及时把握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动态。这样,心理教师上团体辅导课、做心理讲座及班主任确定阶段性德育工作重心就有了依据,这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更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目前,学校通过心理委员的调查反馈,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初步形成高一以“适应高中新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高二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信心”为主要内容,高三以“缓解学习压力,科学备考应试”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在教师和心理委员的努力推动下,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运作逐步走向常规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了“学校——班主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三级体系

原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教师、班主任及挂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构成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两个层级的体系,现在新增了班级心理委员这一层级。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体系的最基层。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及时反馈,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教师能及时介入进行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问题探讨

两阳中学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第一,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心理委员往往得投入大量的热情、时间与精力。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心理委员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持久的兴趣与热情。如何使心理委员保持恒心、爱心、热心?笔者认为,可考虑将班级心理委员一职纳入学生干部建制,与其他学生干部同等对待,同时引导心理委员在助人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自豪等正面情感,实现自我激励。另外,受助者积极的反馈,也能给予心理委员正面的精神鼓励。

第二,心理委员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且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学校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心理委员?笔者认为,学校要充分考虑心理委员的学习任务与压力,对其要求不宜过高。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知道什么问题该由专业人员处理,同时,要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心理委员的归属感。

第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开始时,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树立他们的威信,引导并鼓励学生找他们谈心,为他们开展同伴心理互助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4

时间过得真快,四期的心理委员培训就这样告落一段尾声了。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充满了快乐,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此时正在电脑桌前打着这篇“心理委员培训心得”的我却将目光久久的盯在那不断闪动的光标上,脑海中回忆起了在学校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每周五晚去那儿的心理培训中心的事儿。

第一次去那儿,10月27日,记得那一天很早的就到了那间不起眼的教室,一排排经过心协会的学长学姐们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座椅,头上一盏盏发着白色灯光的5wLED灯泡把这间教室照的格外明亮。教室的前面的笔记本里放着一首音乐,声音不大,却很好听,同学们的心也跟着这抒情的音乐变得放松下来。随着到来的同学越来越多,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讲课。这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心理委员的职责和权益以及心理委员这个看似虚设的职位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快,就到了第二个周五,这堂课的气氛很活跃,同学们互相介绍着自己,在活动中寻找着快乐。然后,有一个活动将我分到了由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同学组成的小组,但,很快随着语言的交换,12位组员彼此间就很熟悉了。同时,也为第三次活动打好了基础。

时间是真的过得很快,一会儿又一个周五就来了,还是那组同学,虽然有两位同学因为什么原因来不了,但是还是保持着很好的氛围。开始,老师带着我们围成了内外两个圈,唱着歌曲停下来的时候和对面的同学打招呼,互相介绍自己,又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热情。随后,老师安排了我们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困扰,和其他的小组的成员互换,并且帮助他们解答他们想要的问题。虽然有的问题很浮夸,有的回答答非所问,但让我们懂得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是一件比较开心的事。随后的一个“同舟共济”小游戏又让我们了解了团结合信任的重要性。

这次心理委员的培训课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意义非凡。老师的精彩演讲把我们引进了心理学的殿堂,让我们深入的了解到什么是心理健康,老师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新生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心理等问题。同时,老师也给予一些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经过这次培训,我们了解到了我们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以及主要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和我们心理委员身上的担子,我们以后会更有针对性地去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心里班会和辅导活动等。同时,这次心里培训还指导了我们以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班会,以促进学生心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为我们以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加强与同学的交流,提高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提供跟多同学所喜闻乐见,对同学有益的活动来。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心理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在这个阳春三月里,我已经参加了五次心理委员培训。培训的五个项目当中,有三次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一次团体训练;一次讨论会。从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工作中免不了有挫折缺陷,但我也在尽力做好每件事。

从肖星老师主讲的《心理危机事件的辨别》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郁闷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一些表现等。戒除抑郁习性的第一原则也是我喜欢的一句话:保持忙碌,忧虑的人必须往忘我地忙碌,才不致于深陷绝望之中。

从练崇权老师主讲的《人际交往》中,我认识到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意到的问题和要乐于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从李惠红老师主讲的《朋辈关系》中,我知道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发端与发展。朋辈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倾听、尊重、真诚、通情达理等。明白了倾听的意义,如何倾听,倾听的技巧,倾听的注意事项等。也学会了一般心理问题的援助策略。从华师研究生主持的《快乐合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心情。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不是一个人生活,而是一群人。合作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也是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是否能成功的关键。一句话说得很好:要想走得快,你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等我一起走。

在陈少烽主持的《培训体会与工作经验交流》中,我们这些心理委员互相交流了各自的体会。对之前的培训也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从这次交流中,我们取精去粕,对以后更好地工作对了准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工作,以及各位同学的帮助配合,对于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我已大概了解。心委的责任就是守护花开的声音。我们就是心灵的守护者。我知道,心理健康的辅导员是一个微笑的践行者,冷静的观察者,无私的帮助者,聪明的引渡者。我也知道,我现在做的不够好,但我会努力做的。

在同学当中,我们是朋辈关系。在师生间,我们充当桥梁。我们尽自已的力量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帮助同学健康成长。看到培训老师自信而充满笑容的脸庞,我知道心理委员就是让笑容常挂在每个同学脸上的使者。能让同学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我们的职责,能让每个同学笑口常开是我们的荣幸。

本学期,作为心理委员,我都按时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及时了解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措施以及政策。自从参加培训后,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加懂得如何做好一个心理委员。之前会犯的常识毛病在这几次培训过后,也会跟着改进。在培训过程中,我更清楚心委该要有那些素质与素养。哪些情况的人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要及时上报辅导员。另外,注意事项必须重视。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每两个星期,我都写心理情况周记交给心理辅导站,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里的整个集体的心理状况。我想,这样能更好地让辅导员及时了解我们的心理状况。

在上了培训课后,我发现自己存在许多的不足,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还不够,人文关怀还有待提高。自己感觉工作相对来说还有些慌乱,不够有序,也说明经验不足,阅历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争取做更好。文章简介:《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1.选拔心理委员,每班男、女生各一名。2.召开预备会:填写“心理委员申报表”,暂定学生负责人,安

《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文章《心理委员工作计划》正文开始>> 1.选拔心理委员,每班男、女生各一名。

2.召开预备会:填写“心理委员申报表”,暂定学生负责人,安排布置“实验中学班级心理委员聘任暨培训会”相关准备工作。

3.召开实验中学班级心理委员聘任暨培训会。内容为:如何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什么是心理健康、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异常行为的发现与及时报告、日常工作等。

4.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立。培养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团队。培养方式: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辅导、社会公益活动等。

5.开展业务培训:逐步形成独具实验中学特色的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上岗制度。

6.协助心理辅导室开展日常工作。

7.筹备、编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8.以心理委员为骨干,策划、编辑心理小报---《心声报》。

9.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创新活动,为解决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划策。

一:定期的在班的博客上面宣传心理知识

二:定期做一份趣味心理测试

三:定期做一次心理调查问卷

四:定期做一次有助于创建和谐班级的活动

五:帮助部分同学戒除网瘾游戏瘾。

六: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要,多主动与同学们谈心,接触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

七:针对应试提一些建议,介绍一些减压方法,关注同学们的考前心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我也会多找一些好的心理书籍,以供某些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最后,我想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心理委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岗位,我当上以后确实这么觉得了。心理委员要处理的问题很敏感很棘手也很必不可少。但只要是我能力范围的,我都希望做好。有一些确实不是我能力范围内的我只能说尽力,也希望大家给我时间成长和锻炼。

在就职期间,我会先从自己做起,不断完善自我,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更多地关注同学们的意见与想法,并主动及时进行适当的沟通,从而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会努力引导大家用最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希望我所作的一切能使同学们拥有更完满更充实的大学生活。

心理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心理健康协是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指导,在学校相关组织的帮助下成立的群众性组织。通过组织系列的心理活动能够起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的作用的同时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带领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探索人类奥秘的内心世界,帮助同学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改变自我,它为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个学期,我仅仅只在班上举办过一次心理沙龙活动,并且也没能落实一些心协的具体工作,因此感到很惭愧,这次经过心协的培训,使我对心协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对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责任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啊,现在我对上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思考和总结,对这学期的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新的思路,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一、首先全面了解班上同学的近况,尽量和班上同学搞好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

二、身边有些同学对心协还不够了解,不能接受甚至有些抵触心理问题,所以我会着重宣传心协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心里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心协多举办大型的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7

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我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已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 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 产生不良的结果。因此, 江苏省海门市冠今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从2011 年开始就尝试建立了心理咨询辅导站, 开始了学生的心理专业辅导工作。在班级层面, 创新性地设立班级学生“心理委员”一职, 坚持“以学生影响学生, 以氛围感染学生”的管理理念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 面对学生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心理问题, 深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想法, 把自己多年来对“心理委员”一职的认识诉诸笔端, 以抛砖引玉。

一、心理委员是学校的“能量传导体”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尚未被广大师生所了解。近年来, 我校把班级“心理委员”这个团体作为抓手, 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法, 目的是培养一支懂心理知识、爱心理研究, 能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健康小帮手队伍, 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应用和普及凝聚了力量。学校坚持每月设置一天心理健康教育日, 针对社会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心理话题开展讨论, 参加完集中培训的心理委员交流心得体会并到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

二、心理委员是学校的“问题感应器”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心理委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不管是个体问题抑或群体问题, 他们时刻保持着警惕。班级中“特殊关爱对象”和“准关爱对象”是他们感应的焦点, 除了学习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疏导外, 一旦有异常倾向, 及时向班主任和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反映情况。根据学生中阶段性的敏感问题, “心理委员”配合学校和班级召开了“守护花季”系列主题班会, 布置了《珍爱生命》等黑板报、“心语”宣传橱窗、优秀网络心灵电台展播, 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心理委员是学校的“心灵鸡汤煲”

学校设立了心语话吧, 因为心理咨询对咨询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学校目前安排专业教师值班, “心理委员”也忙得不亦乐乎。每学期初学校都会针对六类特殊学生 (即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或孤儿、学困生、贫困生和心理问题生) 作专项调查, 然后针对特殊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 有师生配对, 也有生生配对。学生小钢, 高一刚入学时就找过心理辅导老师, 因担心自己相貌平平而迟迟未能融入新集体。心理老师对小钢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 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安排了小赵作为他的“伙伴”, 在伙伴的帮助下, 小钢消除了顾虑, 甩掉了心理上的包袱, 很快融入了集体, 后来变得非常阳光、自信。这样的结对帮扶的例子在学校中还有许多, 我们看到虽然每位“心理委员”的力量是微小的, 但他们的默默付出却是无价的。

四、心理委员是学校的“健康形象使”

每年3 月, 由部分心理委员和几名在学校里属于“特殊关爱对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都会来到当地儿童福利院慰问, 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手工, 举行“大手牵小手”等各种活动。这些身患各种疾病却快乐成长着的孩子们, 无不触动着每位志愿者的心。和福利院的孩子相比, 他们深知拥有健全的身体就更要有颗健康、自信、阳光的心灵。每年5 月18 日成人仪式中课本剧展演活动, 心理剧尤为出彩, 这些都离不开“心理委员”们的精心策划和辛苦付出。其中有一个《圆梦》节目, 剧情尤为感人, 表演相当成功。故事描述了双目失明的“晓梦”, 因为学校老师和同学给她不断的支持和鼓励, 让她克服内心的自卑和失落, 最后成功登上自己梦想的舞台。故事中传达的“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终会走向成功”的主题感动了现场观看的师生。通过志愿者活动、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形式, “心理委员”们让心理健康之花更灿烂地在学生们的心头绽放。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得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朋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3-0243-02

长期以来,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朋辈辅导是心理辅导开展方式的新探索,心理委员制度是朋辈咨询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形式。为了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在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防止心理问题严重化,克服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完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等困难,在学生发展不同阶段设立工作侧重点不同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一、班级心理委员设立“双阶段模式”的意义

(一)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据统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郑日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对几个大城市进行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之势。[1]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在青少年阶段普遍存在。因此,从小学到大学设立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心理委员,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及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

(二)及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并适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预防学生心理建康问题的出现。心理委员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同学朝夕相处,年龄相仿,因此跟同学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同性大,互动性高。[2]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的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避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3]

(三)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班级心理委员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促进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四)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力量,不仅弥补了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减小了咨询教师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惑,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也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工作,逐渐建立了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

二、班级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的职能分类

根据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心理发展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中学低年级为第一个阶段,中学高年级和大学为第二个阶段,相应地,可以将心理委员分为两类:第一阶段着重于观察汇报的心理委员,第二阶段着重于朋辈辅导的心理委员。

(一)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观察汇报进行心理援助

据调查,目前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中1/3是在儿童、青少年期间发病。北京心理协会秘书长甄中科教授和其他心理医生在心理门诊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情况。关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热切关注的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为了防止学生从小就埋下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中小学设立心理委员不仅能够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能及时预防和阻止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然而,由于小学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成功地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朋辈辅导,因此,中小学心理委员着重于观察汇报。心理委员在与同学进行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据西安青少年性格与行为研究所调查,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中有很多孩子都存在多动、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问题,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有助于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将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

(二)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朋辈辅导进行心理援助

所谓的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支持和鼓励的过程,是由有一定训练或辅导经验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4]鉴于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和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机制。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因此,在高年级设立的心理委员主要通过朋辈辅导的形式来为受助学生提供支持、鼓励和各种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各种问题。由于心理委员与同学通常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当学生有了心事或难言之隐,他们往往会选择跟同龄人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而不是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阶段设立以朋辈辅导为主要援助形式的心理委员,可以更好地深入身边学生内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思维,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不同阶段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由于不同阶段心理委员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在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上也有所不同。

(一)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主要以观察汇报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因此,在制定第一阶段心理委员职责和选拔第一阶段心理委员时,考虑到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状况,以及此阶段心理委员心理援助方式的特殊性,综合性地从以下方面制定心理委员职责和规定选拔条件。

1、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

(1)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

(3)收集和传递信息,应定期向心理咨询老师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

(4)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

(5)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保守秘密。

2、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

(1)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

(2)有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对心理学感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性格乐观、开朗,乐于助人;

(5)人际关系良好;

(6)善于倾听和表达。

(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和选拔

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着重以朋辈辅导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要综合性地考虑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趋近成熟的状况,以及此阶段心理委员以朋辈辅导作为主要心理援助方式的特殊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制定与第一阶段心理委员不尽相同的心理委员职责和相应选拔条件。

1、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职责

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职责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还应履行以下职责:

(1)积极主动地参加心理辅导培训,及时扩充心理学知识;

(2)能自主开展以体验和调试为主的活动;

(3)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从心理健康教育和行政两方面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

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职责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还有:

(1)有相对稳定的人格,能够及时处理自身问题;

(2)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对自身资源的不足进行补充。

四、班级心理委员“双阶段模式”探索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关于学校心理委员的设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以及没有足够的心理委员设立经验及实践,因此,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阶段划分的灵活性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心理委员的职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而不受年级高低的约束。

(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的心理委员,由于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心理学知识,因此,他们的工作主要以观察汇报为主,更多的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缺乏专业知识是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第二阶段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完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认真落实对心理委员的辅导和培训。[5]

(三)强化心理委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在班级心理委员的“双阶段模式”中,第二阶段的心理委员主要以朋辈辅导为主要的心理援助手段,由于朋辈辅导是由一定训练或辅导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因此进行朋辈辅导的心理委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他们在进行朋辈辅导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如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学习心理学专业以及咨询服务所需的有关知识,促进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援助的服务水平,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有心理困惑同学的个人隐私以及咨询问题保守秘密。

(四)心理委员要学会自我保护

两个阶段中的心理委员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是以朋辈辅导为主要援助手段的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可能会听到很多悲伤、沮丧、愤怒的故事,要保护好自己,这种保护使之在为求助者提供帮助时,能够全心投入到倾听之中,但是不能加入到对方的感情宣泄中,也不能让自己的观点受到对方情绪的左右,最重要的是不能将求助者的情绪带到自己的生活中。[6]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1.

[2]崔彬,曲晓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

[3]富安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7,(5).

[4]王自华.朋辈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5]胡宇,颜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1).

[6]张淑敏.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1).

“班级心理委员”职责标准 篇9

一、“班级心理委员”简介

(一)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分两个层面:

一是心理健康的层面,即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

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二)心理委员的职责

1.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班同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积极配合学院及学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定期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

4.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并有效地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5.在朋辈咨询工作中,遵守心理咨询的原则。在保密原则内对同学的信息保密,不得泄漏于其他同学,承担保守同学秘密的责任。

6.当本班同学中出现下列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辅导员、学部心理辅导老师、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因心理问题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因心理问题离校出走、离家出走;因心理问题有自残、自杀、伤害他人或其他过激行为的倾向。

二、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具体要求:

(1)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对心理学感兴趣。

(4)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解人意,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篇10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措施,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级,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好地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工作职责: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上传下达,关注身边同学的学习生活,密切同学与班主任、心理老师的联系。

2、工作目标:协助本班学生健康成长。

3、工作性质:心理健康的预防性、发展性。

二、班级心理委员选拔要求

学生心理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要求学生心理委员具有以下条件:

1、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乐观,善于倾听,人际关系和谐;

3、责任心强,能起到发挥心理委员联系学校、班级和学生的纽带作用;

4、学生心理委员还需接受专门的工作培训;

5、学习成绩也要保证在全班前1/2之内。

三、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办法

每班选派1名学生,以本人自愿为原则,可班主任推荐或班级选举为形式。

四、心理委员工作任务和基本要求

1、一旦成为班级心理委员不得随意更换。

2、班级心理委员要认真、及时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

3、班级心理委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工作例会,不得缺席。

4、帮助学校心理辅导员老师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信息反馈

1、信息保密工作,对同学辅导的内容中涉及隐私的进行保密;

2、信息报告工作,对班级同学们整体的心理状况和个别同学紧急的心理状况要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或心理老师。

德育处

上一篇:苏轼《定**》赏析下一篇:普通话考试说话:我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