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培训班
录入时间:2017-06-01 15:46:47
作者:文斌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6月1日,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尹世勇带队的政策宣传团,深入物茂乡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培训会,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包单位共9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主讲尹世勇副县长绕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讲话和战略思想,给与会人员从重要政策解读和脱贫攻坚目标、考核退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我县脱贫攻坚面临的严峻形势 ;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责任;脱贫攻坚需要抓好的几项工作等四个方面,给与人员作了专题辅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培训会上尹副县长提出要求,扶贫先扶志,教育宣传要主导,通过干部们对政策的解读,要在全乡营造宣讲氛围,由乡、村干部们将扶贫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让大家真正了解扶贫的目的和意义,不要照搬照抄,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不要讲大道理和框框条条。
一要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二要突出思想教育这个有效方式,注重典型引路,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素养。
三要改进帮扶方式,各类帮扶项目和扶贫措施都要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来进行,扩大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把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等要尽可能多的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市场,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内生动力。特别是要突出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合理选择农业规模经营、经济林木、养殖、旅游、家庭手工和外出务工等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经营,更好更有效对接市场,更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市场,增加家庭收入。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四要大力加强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引导乡村本土人才回流,积极营造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社会环境,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章康华在讲话中指出,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要以对党、对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战的各项部署,真心实意地把工作做实做细。
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总经理肖柳南现场演示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全省扶贫对象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既是管理的平台、服务的平台,也是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一、突出中心,强化职业培训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的关键是“断穷根”。据平桂区扶贫办数据统计,2016年平桂区有贫困户13599户5952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387户。通过调查,绝大多数扶贫移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创业和就业可选空间小,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为有效解决扶贫移民就近创业就业,平桂区人社局以开展扶贫移民职业培训为突破口,让扶贫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创业就业的空间,增强就业创业资本。
2015年底,平桂区扶贫移民培训拉开序幕。为满足扶贫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平桂区人社局组织力量认真统计扶贫移民底数,了解劳动力状况和就业意向,同时调查了解平桂管理区现有企业用工需求底数,综合分析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与趋势,将扶贫移民和市场的需求有效融合,精准开设相应的工种进行培训,力促主观需要与客观需求实现“双赢”。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平桂区共开展扶贫移民培训班18期,开设的叉车、钳工、维修电工、摩托车维修、厨师、育婴员等培训工种适用性广,参训学员1310人,推荐到本地企业就业的学员463人,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567人。
二、找准抓手,助力脱贫攻坚
(一)创办农民工创业园聚拢就业
平桂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项目落户的契机,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选址于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规划范围内的优势,围绕“农民工+贫困户+老乡家园”三大特点,加大力度开展岗石生产加工“订单式”培训,以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就地创业,同时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并吸收安排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吸收扶贫移民就业达到35%以上的企业,平桂区在贷款贴息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截至11月中旬,农民工创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家,其中农民工创办(合股)企业有6家,建成开工投产的企业有8家,企业开工投产率为61.5%,吸纳就业人数960名,其中农民工有586名,占园区内就业总人数的61%。
(二)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达1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二是鼓励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凡能人创办的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按规定给予两年期限小额担保贷款并予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按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三是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截至11月中旬,平桂区人社局已完成创业扶贫小额担保贷款465万元,贴息20万元。
(三)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管理区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平桂区就业服务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意向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建立就业援助常态化机制。在辖区内常态化开展送就业、送援助服务活动,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土企业就近就业。
三、强化措施,狠抓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协调
平桂区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移民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初,成立了局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局党组的部署,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认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宣传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鼓励移民贫困劳动力进行“实践+理论”订单式培训,努力提高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平桂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动向,积极组织移民、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沟通,明确移民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工种和专业,解决企业技能劳动力紧缺和移民的就业问题。
(二)整合培训资金
为努力提高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平桂区以“生活有保障,工作有保障”为目标,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等部门培训经费,根据培训内容、人数补贴贫困户因参加培训产生的部分误工、交通、伙食等费用。A类工种,财政补贴约4800元/人;B类工种,财政补贴约3700元/人;C类工种,财政补贴约2200元/人。免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贫困户能够安心培训,努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出台四大优惠政策
平桂区人社局在平桂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细化补贴标准,狠抓政策落实,出台扶贫移民培训四大优惠政策,以广西贺州职业学院等培训机构为依托,深入组织开展扶贫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免费培训。学员享受免费职业培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由平桂区财政承担。二是享受补助。学员的交通费一次性补助100元/人, A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1200元/人,B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800元/人,C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400元/人。培训结束后学员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平桂区扶贫办再按政策一次性给予A类工种奖励1000元/人,B类工种奖励800元/人,C类工种奖励600元/人。三是就业优先。学员培训结束后,择优推荐到平桂区相关企业就业,工资待遇优厚。四是购房优先。学员享受平桂区扶贫移民新城购房优先选房待遇。
精准帮扶”
基本经验及我县推行意见
今年以来,X县结合脱贫攻坚三年滚动规划和建档立卡数据信息“两完善”工作,立足县情实际,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将贫困户划分为有能户、弱能户、失能户,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初步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新路径。
依据8月22日全市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及全市关于X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经验推广应用工作要求,现将X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基本经验及我县推广应用工作说明建议如下:
一、关于X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基本经验
X县以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库为基础,将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能户,即家庭成员身体基本健康、劳动力充足、有稳定脱贫产业的贫困户,再把已达标的确定为有能放心户,一项以上没有达标的确定为有能缺项户。对有能户重点是产业帮扶,每户规划两个以上长短产业。第二类是弱能户,即家庭成员中有疾病、残疾、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再把经帮扶可达标脱贫的确定为弱能可脱户,当年不能脱贫的确定为弱能沉底户。对弱能户重点是就业帮扶,或扶持发展产业,或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岗位、专岗,或安排到扶贫工厂(车间)就业。第三类是失能户,即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再把达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确定为
特困供养户,不够条件的确定为失能低保户。失能户重点是政策帮扶,除政策兜底外,主要解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失能低保户的安全饮水、住房和生活用电,确保其按期达标脱贫。X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经验受到国务院、省、市扶贫办的充分肯定,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二、我县推广应用建议
(一)开展进村入户,全面摸排清家底。以现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户)数据库为基础,逐村逐户对贫困户基本信息进行再次核实补正。一是全面摸底。由各镇办牵头,组织“四支队伍”以村为单位,对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身体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产业发展、各项收入、政策落实、脱贫达标等情况,逐项核实核准,完善基本档案信息台账。二是据实认定。对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生活困难,没有整户识别而纳入贫困户的老年贫困户,合理界定,分类处置。对生活确实困难,与子女分户独居,群众一致认同的老年贫困户,采取五户以上群众证言,村两委会研究审定,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备案认定为“备案老年贫困户”。在“备案老年贫困户”中,一方面,对因子女外嫁、上门、外出务工等原因失联2年以上,老人实际无依无靠的,经群众证明其子女实际失联,把够失能条件的直接纳入失能低保户,不够失能条件的按一般贫困户重点帮扶,正常退出;另一方面,对子女能够联系的,组织“四支队伍”逐户上门教育引导,或由司法部门强制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定期提供赡养费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确保稳定脱贫。
(二)围绕“户分三类”,据实判定明重点。依据贫困户的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发展潜能、变化趋势等,把贫困户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能户,把家庭成员身体基本健康、劳动力充足、有稳定脱贫产业的贫困户确定为有能户,然后再对照户脱贫五条标准,把已经达标的确定为有能放心户,一项以上没有达标的确定为有能缺项户。在帮扶措施上,对有能户重点是产业帮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为每户贫困户规划两个以上长短产业。对有能放心户,重点是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促其稳定脱贫;对有能缺项户,重点是列出缺项清单,制定补短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按期脱贫。第二类是弱能户,把家庭成员中有疾病、残疾、劳动力弱的贫困户确定为弱能户,然后再把弱能户中,经过帮扶可以达标脱贫的确定为弱能可脱户,当年不能脱贫的确定为弱能沉底户。在帮扶措施上,对弱能户重点是就业帮扶,对弱能户中有部分劳动能力、不宜外出务工的,有条件发展产业的扶持发展产业,没有条件发展产业的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岗位、专岗,或安排到扶贫工厂(车间)就业。对弱能可脱户,重点是充分用好各项扶贫政策,逐人制定帮扶措施,穷尽全力帮其脱贫;对弱能沉底户,重点是制定帮扶计划,依据家庭情况明确脱贫时限,通过持续帮扶,逐年实现脱贫。第三类是失能户,把家庭成员全部因病、因残、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定为失能户,然后再把失能户中,达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确定为特困供养(五保)户,不够特困条件的确定为失能低保户。在帮扶措施上,失能户重点是政策帮扶,除政策兜底外,主要解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失能低保户的安全饮水、住房和生活用电,确保其按期达标脱贫。对特困供养(五保)户,重点是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进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实现政策脱贫;对失能低保户,重点是落实
A类低保,补齐缺项短板,实现兜底脱贫。
(三)对标脱贫退出,综合施策补短板。依据贫困户三种类型,对照脱贫标准,按照缺啥补啥,需啥帮啥的原则,逐户逐人制定措施。一是按致贫原因施策。对照11种致贫原因,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逐项制定帮扶措施,比如,对因病致贫的,重点是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因学致贫的,重点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救助和捐助政策;对因残致贫的,重点落实残疾人补助和就业创业政策;对缺资金致贫的,重点落实小额信贷和互助资金贷款;对缺技术致贫的,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等。二是按达标缺项施策。对交通条件落后和安全住房不达标的,重点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确保按期入住;对安全饮水不达标的,重点是新建和改建供水设施,确保水质达标;对生活用电不达标的,重点是新架杆线和农网改造,确保户户通;对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容村貌不达标的,重点是新建和整修通村路、村卫生室,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注:“户分三类”台账填写说明
关于“户分三类”。一是有能户,家庭成员身体基本健康、劳动力充足(完全劳动力人口必须占家庭成员一半以上)、有稳定脱贫产业的贫困户确定为有能户;二是弱能户,家庭成员中有疾病、有残疾、劳动力弱的贫困户确定为弱能户;三是失能户,家庭成员全部因病、因残、因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定为失能户。
一、健康状况
(一)根据家庭成员身体状况据实填写健康、残疾、长期慢性病、患大病四种类型。
1.健康。据实填写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劳动力、无劳动力,不受年龄限制。(例:健康,普通劳动力)
2.残疾。据实填写某类几级残,比如肢体一级残;同时对应填写丧失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弱劳动力、无劳动力;技能劳动力指残疾人从事按摩、修理等技能工作。(例:肢体一级残疾,丧失劳动力)
3.长期慢性病。写清17种慢病病种:尿毒症、恶性肿瘤放(化)疗、各类器官移植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病、癫痫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脑梗塞及脑出血后遗症、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写清级别)、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矽(尘)肺(写清级别)。(例:尿毒症,无劳动力)
4.患大病。写清11种大病病种: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例: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无劳动力)。
(二)劳动力
1.技能劳动力是指:一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经过技术等级考试合格后,获得人社部统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二是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技能培训证书的人员;三是在加工业、运输、管理、餐饮、服务、建筑等行业长年从事技能性工作。
2.弱劳动力是指:一是因病、因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二是因其他原因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例如:自闭症患者、痴呆症患者、体弱、因病、因残未经相关部门认定等);三是年龄在60岁(含60岁)以上,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
3.丧失劳动力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因病、因残实际失去劳动能力的。
4.无劳动力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5.普通劳动力是指:除以上四种情况以外的,均为普通劳动力。
(三)其他
1.家庭成员为学生的:健康状况据实填写;其中健康的,16岁以上为普通劳动力,16岁以下为无劳动力。(例:学生张三21岁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填写为健康,普通劳动力)
2.家庭成员为60岁(含60岁)以上的:据实填写无劳动力、弱劳动力。研判为退出户的据实填写为弱劳动力;研判为失能户和沉底户填写为无劳动力。
二、从业情况
根据家庭成员实际从业情况据实填写,不受年龄等其它情况限制。从业情况分为:
1.务农。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经营活动。
2.本地打零工(每月没有固定的打工场所,经常性变换打工地点,才属打零工);
3.稳定务工。在本地或外地长期稳定务工。如,在某建筑工地务工;在本村产业基地、产业园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务工等;(写明工种)
4.公益性岗位或公益专岗。(包括17类,护林员、护路员、护草员、护水员、护边员、护理员、保洁员、扶贫信息员、治安巡防员、绿化员、水电员、协管员、气象员、地质灾害检测员、污染巡防员、乡风文明宣传员、社会管理协调员)。
5.在校生。写清在校状况(包括15类,学前教育、小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中职一年级、中职二年级、中职三年级、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高职三年级、大专及以上)。如:小学三年级,西安交通大学二年级。
6.健康状况为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力,从业情况不用填写。
三、致贫原因
根据国家确定的11种致贫原因(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按照家庭目前实际情况,逐户进行研判,从主到次逐项排列,排在第一的为主要致贫原因,第二以后为次要致贫原因,有几种写几种,不受个数限制,不受户分类影响。居住在高山偏远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经研判第一致贫原因可为交通条件落后;路边交通便利的搬迁户,交通条件落后不能列为第一致贫原因。
四、帮扶措施
对照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按致贫原因顺序,逐项据实填写帮扶措施。
五、家庭收入
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受户分类影响,按已有长短产业项目和实际收入情况据实填写(当难以核定时,可参照当地同类产品市场实际价格确定),生产经营性收入分为短期产业收入和长期产业收入。失能户无工资性收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集中)不填写家庭收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分散)据实填写生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六、政策落实情况
对照帮扶措施一一填写政策落实情况。
七、关于退出达标情况
对照户脱贫5条标准逐项研判据实填写。
八、户分类不受是否享受低保、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的限制。
九、备注栏填写
1.备案贫困户必须在备注栏中标明;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必须在备注栏中标明是集中或分散;
3.其他需要备注的情况。
培训材料一
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
(2018年8月26日)
一、贫困退出分类
贫困退出分为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三类,重点解读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
二、贫困退出主要政策依据
1.省脱贫攻坚指挥部《陕西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2017年8月15日陕脱贫发〔2017〕21号);
2.《陕西省脱贫退出政策导引》(2017年10月16日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3.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退出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18年4月28日
陕脱贫发〔2018〕13号);
4.全省2018年贫困退出业务培训班解读贫困退出电力入户、动力电入村等指标认定标准及程序(2018年8月20日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三、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
(一)贫困户退出标准
贫困户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人均纯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共5项指标,均为一票否决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省级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2500元)。指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调查现价扶贫标准。(由扶贫部门核算认定,每年动态调整时完成,基本上就是9月到10月份)
国家第三方评估部分量化指标:不愁吃----主要核查农户基本口粮是否有保障、蛋白质等必要营养物(如肉、蛋、奶、豆制品等)的摄入情况、饮水安全等。不愁穿----主要核查农户是否有日常的换洗衣服和四季的换季衣物、衣物的主要来源等。
国家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2300元,2013年现价2736元,2014年现价2800元,2015年现价2855元,2016年现价2952元。
陕西省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2500元,2013年现价2875元,2014年现价2950元,2015年现价3015元,2016年现价3070元。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家庭人口
(1)工资性收入:①外出务工工资(扣减30%费用);②本地打零工工资;③护林员工资;④公益岗位补贴(城镇公岗、特设公岗、公益专岗)等。(就业创业、生态补偿)
(2)家庭经营性收入:即一、二、三产收入,主要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等方面收入。贫困户要达到稳定脱贫,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要高。(产业发展)
(3)财产性收入:①利息、股息、入股分红;②土地流转费、征用补偿;③房屋租金等。
(4)转移性收入:目前计入收入的主要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龄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退耕还林金、公益林补贴、计划生育金,赡养费(要有赡养协议)等。(兜底保障、生态补偿)
以下需计入家庭收入中:贫困户家中有现役军人(士官或军官),其收入应计入家庭工资性收入;高龄补贴、征地补偿款计入贫困户收入。
以下不计入家庭收入中:在贫困县摘帽前,低保金(包括五保金)均不计入家庭收入,贫困县退出当年,低保金均计入家庭收入;贫困户脱贫退出收入测算时,基础养老金不计入纯收入;不允许把项目投入、预期收入、建房补助、临时性补贴和救助金(包括抚恤金)算成当年实际收入;当年扶持贫困户的资金,如果给予的是现金资助,不纳入当年收入。
兜底保障对象认定范围:(1)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力,没有发展能力,到2020年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困难家庭,按条件和程序审核审批后纳入农村低保,给予兜底保障;(2)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求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即农村五保供养:①60周岁以上的“三无”人员;②智力或精神一、二级,肢体一级“三无”人员;③未满16周岁的孤儿)。
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残疾证号=居民身份证号+残疾类别+残疾等级
残疾类别代码:1视力,2听力,3言语,4肢体,5智力,6精神,7多重。
残疾等级代码:1一级,2二级,3三级,4四级。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补贴范围为2016年在册建档立卡户;补贴标准为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100元/人•月,18周岁以上60元/人•月。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贴范围为(1)年满65周岁纯言语或纯听力一、二级残疾人,多残家庭中有言语或听力一、二级的;(2)其它类别一、二级重度残疾人;(3)补贴标准为一级120元/人•月,二级80元/人•月。
其它社会兜底保障标准:
(1)农村低保标准:2018年保障补助标准3470元/人年,A类289元/人•月,B类245元/人•月(年人均2940元),C类130元/人•月(年人均1560元)。另外,电价补贴5元/户•月。
①分类救助(增发A类%):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8元(20%);14岁以下儿童、轻度残疾(言语、听力、肢体三级以上)、单亲未成年人父母离异87元(30%);重度残疾(肢体一级、精神、智力、盲人)、重病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单亲未成年人父母一方去世145元(50%),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前、高中、大学)173元(60%);哺乳期妇女(孩子满一周岁期间)202元(70%)。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按最高一项补助,不累加。
②“渐退帮扶”政策:对实现就业或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且已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实行“渐退帮扶”政策。农村的可按原政策给予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期间可不复核家庭经济状况。帮扶期满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家庭退出最低生活保障,同时3年内不得再次享受“渐退帮扶”政策。如我县2018年二季度审批“渐退帮扶”对象294户947人.(2)农村五保标准:集中供养6000元/人•年(现金5800元,200元实物),分散供养5500元/人•年(1325元/季度,200元实物)。
(3)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60-70周岁,85元/人•月;71-80周岁,95元/人•月;81-90周岁,105元/人•月;90周岁以上,115元/人•月。
(4)高龄补贴标准:70-79周岁,50元/人•月;80-89周岁,100元/人•月;90-99周岁,200元/人•月;100周岁及以上,300元/人•月。
(5)生态补偿标准:①生态护林员:600元/月。②退耕还林金:原来退耕还林125元/亩•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600元,其中种苗费400元,补助到户1200元,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逐年验收进行兑现。
③公益林补贴:国家13元/亩•年,省级4.75元/亩•年。
2.有安全住房。指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安全住房。(由国土部门和住建部门分别认定,每年9月底前完成)(易地搬迁、危房改造)
易地扶贫搬迁采取集中安置的,要达到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并已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房面积以户为单位人均不得超过25㎡。2016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涉及超面积(人均不超过3㎡)的搬迁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可采取共有产权方式进行整改,2017年及以后实施搬迁的必须严格按照以户为单位人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25㎡的规定执行。
危房改造(C、D级)要求:选址安全,地基坚实,基础牢靠,结构稳定,强度满足要求;抗震构造措施齐全、符合规定、连接牢固;建筑材料质量合格,经竣工验收合格且已具备入住条件,经核实已实际入住。C级危房修缮加固的,不核查房屋面积。D级危房重建的,1至3人户建房面积40-60平米,3人已上户人均建房面积不低于13平米、不高于18平米。厨房、卫生间、杂物间等附属用房不计入建房面积。2017D级危改户中涉及超面积的,可采取共有产权方式进行整改;2018实施的D级危改严格按照危改住房面积规定执行。
省脱贫退出导引明确,将大额负债纳入贫困户退出指标。对农户因易地扶贫搬迁负债人均超过2500元的或因危房改造发生大额负债的,不能作为脱贫处理。
3.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指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家庭贫困不能入学或辍学
(因病休学和因残疾、智障而不能上学、辍学、休学的除外)。(由教育部门认定,县级核查认定每年9月15日前完成)(教育扶贫)
认定内容: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落实情况、建档立卡户子女入学及就学情况、学籍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情况。
年满6周岁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休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当地镇(办)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因残疾、智障不能上学或休学一年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教育部门落实“送教上门”。
4.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指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由卫计部门认定,每年9月底前完成)(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四重保障、“一降两提三免”、“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等。
健康扶贫宣传:参合有补贴,报销比例高,住院无押金,出院一单结。
5.有安全饮水。指贫困户家庭饮用水达到安全饮水的标准。(由水利部门和卫计部门认定,每年9月底前完成)
安全饮水标准:(1)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居民生活用水量达到每人每天20升以上;(3)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4)供水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以上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不达标均视为饮水不安全。
(二)贫困户退出程序
贫困户的退出,在收入、教育、健康、住房等指标全部达标,经群众签字认可后,按照民主评议、交叉检查、公示公告、抽样核查的程序进行,由镇(办)政府负责批准退出。
四、贫困村退出标准和程序
贫困村退出对象为镇村改革后的行政村(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准),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共7项指标,均为一票否决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
(一)贫困村退出标准
1.贫困发生率低于3%。指全村年末剩余贫困人口占全村农村户籍总人口数的比例。年末剩余贫困人口数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确认的数据为准。全村农村户籍人口数以2014年末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确认数据为准。(由扶贫部门认定,每年动态调整后完成)
贫困发生率=退出年末贫困人口数÷2014年末农村户籍人口数×100%。
2.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扶贫部门结合统计部门全县数据计算,10月底前完成)
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退出村中全部脱贫户家庭年纯收入合计÷退出村中全部脱贫户家庭在册全部人口合计贫困村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周期为上年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按自然年计算。我县2017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60元。
3.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指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或有各类性质的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之一,且正常开展业务活动。(农业部门、扶贫部门认定,10月底前完成)
县级农业部门认定:(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由县级农业部门登记,依托集体资产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2)合作组织,指由村集体牵头领办或参与兴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制度暂时无法打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认定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县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负责登记发证,获得唯一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其登记成立需满足以下条件:(1)集体资产权属清晰;(2)成员边界清晰;(3)组织机构健全;(4)股权设置明确。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省正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短时间之内无法印制到位,现阶段各县区暂时无法打印发放正式证书。省农业厅建议各县区农业部门先行审核并发放贫困退出村的临时登记证书。待省厅登记证书到位后,再行换领正式证书。
县级扶贫部门即时认定:互助资金组织,指在贫困村建立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周转使用、滚动发展、民管民用的互助合作组织。
互助资金组织认定内容:(1)会员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通过协会章程;(2)协会正式成立3个月内要正常开展收、放款业务,成立1年以上的互助资金协会,放款率达到60%以上,按期回收率达到80%以上;(3)在扶贫、财政等部门监管下规范工作。
4.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指沥青(水泥)路通至行政村的某个公共活动、服务场所。
(交通部门认定,10月底前完成)
路面技术标准:行政村沥青(水泥)路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2010年前修建的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深度贫困村中30户以上自然村路面宽度为3.5米,对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在原有路面基础上进行改造。
5.有安全饮水。指行政村全部农户生活用水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安全饮水标准同贫困户退出标准。(水利部门和卫计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6.电力入户率达到100%。指行政村全部农户接通并正常使用生活用电。(由发改部门认定,10月底前完成)。
建设标准为:220伏线路(即照明用电)送电到户(或偏远地区独立光伏发电的送电入户工程),确保居民照明、家用电器可以使用,采用
“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但需要说明的是,早期已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又自行回迁至老宅的贫困户,不计入核查范围。
7.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卫计部门认定,10月底前完成)。
标准化村卫生室:指建设规模不少于60平方米;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且“四室分离”;卫生室原则上配备1名或1名以上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不具备医生配备条件的,由乡镇卫生院选派医生定点服务。经县级卫计部门认定,相邻两个贫困行政村,总人口不超过1000人,服务半径不足5公里的,原则上联合设置卫生室;距离乡镇中心医院5公里以内贫困村(行政村),原则上可以不设村级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代为服务。
(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贫困村退出按照民主评议、交叉检查、公示公告、抽样核查的程序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退出。
五、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
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因素,共7项指标,均为一票否决指标。核心是“三率一度”及各级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贫困县退出标准
1.贫困发生率低于3%。(扶贫部门认定,每年动态调整后)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扶贫部门结合统计部门数据计算)
3.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7%。(交通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由水利部门和卫计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5.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动力电入村。(发改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6.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7.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达到100%。(卫计部门认定,9月底前完成)。
(二)贫困县退出程序
贫困县退出核查县级自查、市级初审、省级审核、国家评估的程序进行,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退出。
(三)贫困县退出申报条件
1.“两率一度”评估结果达标。群众满意度在90%
(含90%)
以上,且错退率不得高于2%、漏评率不得高于2%。
2.90%以上的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
3.单项指标达到省级认定标准。
以上三类情况有一项未达标,县级不得申报,市级不组织初审。
(四)贫困县退出评估
1.贫困县退出评估内容
(1)“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
(2)
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3)干部群众对扶贫脱贫的认可情况;
(4)脱贫稳定性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2.贫困县退出评估方法
(1)评估指标
主要指标:综合贫困发生率。
参考指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群众认可度。
(2)评估信息获取
访谈座谈法(县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乡镇负责人、各级人大政协代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等)、政策落实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
(3)评估数据核查
3.贫困县退出评估机制
(1)评估回避机制;
(2)问题沟通机制;
(3)清单管理机制;
(4)责任追究机制。
培训材料三
X县对标核查有关指标解释
一、数据来源。本次核查的预脱贫村、预脱贫户名单是从省办信息系统标注信息提取,各村个别预脱贫户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实现脱贫的,可以在本村个别调换,但不能用2019年计划的异地搬迁户(危改户)替换,要保证脱贫规模,保证年末贫困发生率不受影响。
二、赋分说明。户脱贫五条、村退出七条指标必须全部达标,有一项不达标即不能退出,“八个一批”政策落实核查时,贫困户没有涉及该项扶贫政策的,该项分值得满分,但需注意预脱贫户必须要发展产业。
三、中长线产业指:①周期三年以上的第一产业,包括:果业、茶业、蚕桑、苗木、多年生中草药等种植业和种畜禽、奶畜等养殖业;②发展相对稳定的二三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小手工业等;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农机、植保等农业服务业,物流、家政、农家乐、小作坊等其他服务业;③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产业,包括:县域内产业链完整,且形成一定聚集度的产业;贫困户具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技术保障和稳定销售渠道的产业;贫困户连续经营三年以上,且效益显著的产业;贫困户嵌入经营主体产业发展链条,并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
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镇办、村、农林牧等部门举办的农村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不含人社部门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
四、公益特岗、公益专岗、生态护林员无人岗不符指聘用人员不能造假,不能出现非贫困户冒名顶替,不能出现家庭成员聘用甲,上岗乙,规避合同规定。
五、易地搬迁无超面积、超自筹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房面积以户为单位人均不得超过25㎡。2016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涉及超面积(人均不超过3㎡)的搬迁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可采取共有产权方式进行整改;2017年及以后实施搬迁的必须严格按照以户为单位人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25㎡的规定执行。以户为单位人均自筹资金不得超过2500元、户均自筹不得超过1万元。
六、危改无超面积、超自筹指C级危房修缮加固的,不核查房屋面积。D级危房重建的,原则上1至3人户建房面积控制在40-60平米,3人以上户人均建房面积不低于13平米、不高于18平米。厨房、卫生间、杂物间等附属用房不计入建房面积,现场核查建房面积是否符合要求。超自筹指因搬迁发生大额负债(参照移民搬迁标准)
七、应享受教育帮扶政策学生全部享受帮扶政策,资助符合标准。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六周岁(8月31日前出生,因身体状况延缓入学可推迟至七周岁)的儿童、少年均应入学接受并完成九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落实了学前一年幼儿,免除保教费,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750元;小学和初中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住校生补助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并发放国家助学金,特困生每生每年2500元,贫困生每生每年1500元;贫困中职在校学生,全日制正式学籍、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发放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高职在校学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大学生,可享受
“四重资助”,即第一重是入学资助。
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路费和入校后的短期生活费(省内院校500元,省外院校1000元)第二重是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贷8000元,大学在校期间国家给予贴息。第三重是高校救助。凡在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就读的(省内公办高校),可以享受每生每年6000元的精准资助。第四重是申请社会资助。
八、健康扶贫问题。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
2.家庭医师签约按照分级分类实施签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一是对患有11种大病的贫困人口由县医院签约医生每季度随访一次,建立相应档案并及时记录相应服务信息。二是对我县发病率排位靠前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老慢支(慢阻肺)、乙肝、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放化疗等10种慢性病的贫困人员由镇办卫生院组建的“1+3+1”(每个团队由1名县级医生(指导医生),镇级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担任队长)、公卫人员、护士或者医技人员各1名,村医1名)县镇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每季度随访不少于1次;对患其他疾病的贫困户每半年随访1次。三是
对所签约的除因病致贫原因以外的贫困人口全年入户随访2次(对长期不在家居住等特殊情况可电话随访),服务内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应要求。
3.11种大病集中救治管理工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对筛查确定的11种大病救治对象,夯实定点医院(县医院)救治责任,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实行“一人一档,一病一方”集中救治。救治率要达到90%以上,落实“四重保障”政策后,11种大病患者平均实际报销比例达90%。
九、低保户落实分类施保指农村低保户家中以下七类人,对个人增发低保金①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增发20%;②儿童每月增发30%;③重度残疾人,每月增发50%;对言语、听力、肢体残疾三级以上的残疾人,每月增发30%;④重病患者,每月增发50%低保金;⑤父母离异的单亲未成年人,每月增发30%低保金;父母一方去世的增发50%;⑥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内每月增发70%;⑦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月增发60%。同时符合多项增发条件的,按最高一项补助,不累加。
十、符合残疾人条件的残疾人及时办理了残疾证指贫困户家中有残疾人的,帮扶干部要尊重家庭成员和本人意愿,愿意办证的要协助办理残疾证,享受残疾人优惠政策。
十一、帮扶措施与实际帮扶措施一致。指明白卡、纪实簿填写的对贫困户的“八个一批”扶持措施和群众实际享受的帮扶一致,不能把没有发展的产业、没有享受的帮扶措施写入纪实簿、明白卡。
2020脱贫攻坚普查培训会党员发言稿800字
按照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小康路上不挪下一人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精准扶贫力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资金、资源,一大批项目、资金落户贫困地区,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正风反腐呈“高气压”“强气场”,为何还有“蝇贪”“硕鼠”肆无忌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蝇贪”“硕鼠”地处基层,怀抱侥幸心理,总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上面九级风浪,下面风平浪静”,觉得反腐风暴刮不到自己身边;再加之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对国家扶贫政策不清楚,对干部的话言听计从,好糊弄,于是胆子便大起来了,有的甚至肆无忌惮,公然向贫困户索要好处费、跑处费、协调费等,严重侵蚀群众获得感。
笔者认为,当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审计、纪检等部门一定要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向扶贫领域“微腐败”亮剑,无“微”不治,重点聚焦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履责不力、帮扶工作不实、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等问题,铁面执纪、铁腕问责,对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让少数基层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贫困群众的“奶酪”,“奶酪”到了贫困户,才是真扶贫、扶真贫。
2020脱贫攻坚普查培训会党员发言稿800字二
传说,古时候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满五百岁后,它们就搭起香木自焚,然后又从死灰中重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去。
这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这个流传千古的美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得到重生。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必然有新的要求、新的作为、新的气象。我们每个人,包括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要想成为新时代的跟随者或弄潮儿,必须具备新时代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和素质。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些条件和素质?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呢?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下了一盘大棋,并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脱贫攻坚战!
于是有人会问,既然是战争,那敌人是谁呢?
从表面上讲,我们攻克的是物质上的贫穷,是相对富裕而言的贫困;从深层次来说,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贫穷则是埋藏在我们头脑里面贫瘠、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思想,这是最难打败的敌人。
如果说,毛泽东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使中国人民的肉体得以解放,邓小平利用改革开放和解放生产力使中国人民的物质得以丰富,那么新时代的习近平,就是要借脱贫攻坚战这个抓手和突破口,让中国人民的思想实现脱胎换骨,为新的伟大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虽然我们每个时代、亦或每年都在号召解放思想,但遗留在许多人骨子里的一些毒瘤和顽疾并未彻底清除。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新长征,必须彻底拔掉这些毒瘤、攻克这些顽疾、丢弃这些破铜烂铁,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涅槃。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脱贫攻坚战,干部是主力军,尤其是基层干部和深入基层帮扶的干部,不仅是主力军,也是责任主体。
一是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涅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了更好地将政策落实到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纷纷选派得力干部充实贫困村(社区)担当第一书记,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作为帮扶工作队成员进村入户,配合当地镇村干部推进战役顺利开展。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三支力量,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先锋队。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斗能否取胜,先锋的作用举足轻重。也许他们中有些人压根没在农村生活、工作过而顾虑重重,有些人对离开城市、走出机关、抛妻离子有点不情愿,有些人对整日泡在村组农户、加班加点不太习惯,有些人对自己虽是村干部、但本身并不富裕、却不能评上贫困户心存怨言,但作为先锋部队,攻关拔寨、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纷飞的表格逼着他们入户逐个调查摸底、采集填报,群众渴望致富的目光催促他们挨家挨户设计谋划、确定脱贫方案,上级不停的抽调检查、督导考核迫使他们不断优化完善、夜以继日。“走读”成了奢望,“驻村”变为常态,农民攀上“富”亲戚,干部个个勤务员。经过“磨难”和洗礼,一批批干部得到历练,一个个“战斗英雄”受到奖励和重用。于是,一支斗志昂扬、无坚不摧的队伍产生了,活跃在中国的各个阶层。
二是非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涅槃。脱贫攻坚是全党的大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承若必须完成的大事。作为党的政策执行者、落实者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责无旁贷,是当前和今后几年最紧最大的工作任务。各单位没有抽调奔赴脱贫攻坚前沿阵地先锋队的人员,是替补队员和后勤保障力量。古人云,“粮谷,军之要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见后勤保障对战役的重要性。每个单位都要高度统一思想,围绕脱贫攻坚思考工作、谋划要点,领导安排工作要把脱贫攻坚放在首位和重点,干部落实任务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为第一时间完成的要务。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推诿扯皮、冷嘲热讽等思想,毫不吝惜的丢进烈火中燃烧化尽,精诚团结、全力以赴、毫不保留的提供精神鼓励和人力物力支撑,确保走活一盘棋,取得全面彻底胜利。
群众通过脱贫攻坚得以涅槃。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需要通过脱贫攻坚改变的主要对象。
一是未脱贫群众通过脱贫攻坚得以涅槃。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方面,而实际据基层干部和帮扶人员普片反应,除客观自然条件和不可抗拒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来于群众自身,在于一些人的懒惰、消极、进取心不强和等、靠、要、索思想的作崇支配。主观决定客观,思想驾驭行动。思想的贫穷和落后,是最可怕、最难改变的。愚公移山之所以感动天神,就是因为他不畏年老体弱、自力更生、主动进取、敢于战天斗地。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山西人在绝壁上开凿的红旗渠、河北省塞罕坝翻天覆地的巨变,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就是要通过脱贫攻坚,使贫困者找准病因、对照差距、树立信心,像洗淋浴一样冲掉身上的污垢,像炼钢一样融化骨子里的顽疾,走出大山、冲出重围,奔赴小康之路。
二是脱贫者通过脱贫攻坚实现涅槃。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总量,不到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举全国、全民之力,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最让人担心害怕的是脱贫质量的不高和脱贫者的大量返贫。贫穷和富有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一定的数字衡量标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简单的吃饱穿暖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基本目的,物质、精神双丰收下的优越幸福感则是人们盼望实现的最终目标。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是人们实现最终目标的拦路虎,也是一部分脱贫者返贫的根本原因。要通过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轰轰烈烈的斗争中得到教育,真正认识到贫困耻辱、致富光荣的道理,不等不靠、只争朝夕,自觉赴汤蹈火、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是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再塑新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并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身自由和民族解放,党成为人民解放的大救星。新时代,要消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脱贫攻坚是头等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任务,是必须全面取胜的战役。要通过脱贫攻坚战,实现优胜劣汰,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锻造出一批素质高、本领强的优秀分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成为党的中坚力量和领导者,从而使我党成为唯一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富裕梦的大福星,成为唯一能够消除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胜利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唯一领导者。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后盾和强大依靠,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服务下,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每个人都能有求必应、有所作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支点和方向。
2020脱贫攻坚普查培训会党员发言稿800字三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2020脱贫攻坚普查培训会党员发言稿800字四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2020脱贫攻坚普查培训会党员发言稿800字五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让全国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从中学出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来,自觉对标对表,把准“再监督”的职责定位,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确保党的领导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保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聚焦专项治理 护航民生“奶酪”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大惩处力度,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到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力度不减,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走向严紧硬。今年以来,融安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工作。强化“靶向”监督,实行“1+1”蹲点督导机制、“2+1”主题监督机制和“1+N”民主监督机制,确保监督紧跟形势任务,方向不偏、焦点不散。把脱贫攻坚纳入巡察重点内容,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围绕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精准巡察助推精准扶贫。将专项治理与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中央通报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整改等工作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扶贫领域“百日攻坚行动”、“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扶贫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专项治理、扶贫领域专项治理能力提升年活动及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今年1月至11月,共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08件,立案62件,结案5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人,诫勉谈话14人。
严管厚爱并存 激发干事热情
基层工作不容易,广大基层干部长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扶贫干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涉及到关爱基层扶贫干部的就有15段论述。我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建立健全干部担当履职容错免责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一方面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精准把握政策界限,对一般性失误和轻微违规违纪并且没有造成实际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给政策、给机会、给出路,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为其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让他们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为负责者担当、为担当者负责。对受到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查清事实、作出结论,并通过适当方式,第一时间为其公开澄清,消除顾虑、消除影响。今年,融安县纪委监委对一起在推动金桔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因无心之失造成财政产业奖补错补的案件,启动容错纠错程序,对4名工作人员予以免责处理,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信心,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发展。
2,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3,扶贫开发,利国利民。
4,社会兜底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5,一户一策,脱贫致富。
6,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
7,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8,勤劳可致富,扶贫来帮助。
9,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0,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11,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12,扎实推进精准脱贫 保障打赢青河脱贫摘帽攻坚战
13,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家。
14,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15,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16,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贫困户。
17,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18,只要努力就能脱贫 只有努力才能致富。
19,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20,一户一策 目标明确
21,把村民组织起来、让民主自治起来、使发展和谐起来。
2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23,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24,只有努力才能改变 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25,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26,精准脱贫 不落一人
27,消除贫困,同步小康。
2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29,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30,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门路。
31,弘扬中华美德 援手扶贫帮困
32,创新机制抓脱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33,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 积极推进民族大团结
34,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35,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36,聚力脱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37,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38,以积极态度、得力措施,扎实作风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39,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40,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41,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42,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43,提升素质,当地就业。
44,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45,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46,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47,集众智 聚群力 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
48,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49,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50,先富帮后富 同奔小康路。
51,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52,安贫可耻 脱贫关荣 团结一心 共奔小康
53,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54,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55,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56,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57,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58,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59,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60,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61,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6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63,创新脱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64,大力开发,整村推进。
65,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66,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015年以来,横峰县严格按照习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实策”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全力攻坚,扶贫攻坚取得新的进展。
横峰县2015年度脱贫5240人,全部通过省级评估100%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至18864人,贫困发生率从13.12%下降到10.26%。
11月21日至22日,由阿里巴巴集团和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精准扶贫——河南光山羽绒产业阿里展会”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西溪园区和滨江园区举行。这是我国服装产业第一次将T台搬进阿里总部。国家级贫困县光山县的当地10家知名羽绒服装企业在阿里园区进行线下展示、线上销售,在两天共4个小时活动中,仅网络直播一项,初步统计就收获超过46万点赞,在线人数最高时近两万。
在2016年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在全国率先提出“金融扶贫”理念的兰考县又有创新:雏鹰农牧与合作方联合发起设立中证中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首个由上市公司主导的产业扶贫基金正式落户兰考。基金将投资于贫困县、片、区,聚焦于大农业、大旅游、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这是继今年3月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政府合作实施了“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通过保险托底,让脱贫户不致因灾因病返贫举措后,该县脱贫攻坚的又一大手笔。
这些都是河南省今年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脱贫攻坚战役中,“河南方法”总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兰考首创“上保险”的金融扶贫,还是在嵩县率先打响旅游扶贫,不断创新而且细化的扶贫方法,让河南精准扶贫“滴灌”得更加有效。
政策护航 合力攻坚
“十三五”时期,是扶贫开发工作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时期,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确的举措抓工作。河南省决策者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全省三大攻坚战之首,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聚焦精准扶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河南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等高规格会议,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从省直机关选派53名优秀正处级干部,到53个贫困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举办全省扶贫开发与精准脱贫专题研讨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并由1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授课,对53个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市县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充实强化了扶贫机构队伍。结合党委换届,乡镇配备一名专抓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明确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基层一线扶贫力量得到加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河南打出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探索脱贫攻坚河南路径的“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贯彻实施〈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制定了“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形成了 “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着眼于扶贫工作精准管理,制定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管理、脱贫成效考核、贫困退出“五个办法”。着眼于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制定了转移就业脱贫、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特殊救助脱贫“五个方案”。着眼于脱贫攻坚基础保障,制定了教育脱贫、交通脱贫、医疗脱贫、水利脱贫、电力脱贫“五个专项方案”。“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经过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筹划、参与、推动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完善,被干部群众称为具有河南特色的脱贫政策大全、解答基层实践困惑的脱贫工作指南、含金量很高的脱贫红包大单,可谓“全方位覆盖”。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化“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实施了一揽子接地气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精准扶贫深入推进。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于实。河南省建立健全三大推进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联系帮扶机制方面,省委、省政府制定《省级领导干部和部分省直单位联系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37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直主要部门联系15个省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不脱贫不脱钩。省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到“三山一滩”地区及所联系县调研指导,并召开分片座谈会研究部署。其他省级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也纷纷到所联系县深入调研摸实情、出谋划策引路子、想方设法解难题。各市县也分别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贫困乡、村、户制度,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组织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派驻1.2万名第一书记,对每个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
河南省的常态督导机制可谓组织严密,明确10名厅级干部任组长,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期5年的常态化督导,今年已进行5轮。省级督导以暗访为主,采取“4个100、1个50”抽查法,即每个督导组一年内必须抽查100个贫困户、100个低保户、100个驻村第一书记、100个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50个扶贫项目,确保摸到实情、找准问题;每次督导后,向各地党委、政府原汁原味反馈意见、原汁原味通报点评,建立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实效。各市县也都建立了督导、督查机制,全省共派出近700个督导组进行拉网式、不间断的督导检查。
扶贫考核机制可谓是“指挥棒”。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暨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实地核查的步骤,引入第三方评估,对贫困县年度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分A、B、C、D四个等次通报全省。出台《河南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从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等四个方面,每年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党委政府脱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
脱贫攻坚既然是一场攻坚战,就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切实发挥行业扶贫的支撑作用。
河南省教育厅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投资245.56亿元,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前三年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计划投资1570亿元,到2019年建成“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交通运输网络。
河南省卫计委也开始实施医疗卫生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河南省住建厅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计划,完成1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核实、录入、标注工作。
河南省国土厅则在贫困地区开展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省内交易,全省交易指标5783.7万亩,为贫困地区筹资8.8亿元。
河南省林业厅计划安排10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6万人脱贫。
…………
打牢基础 精准识别
“家里住着楼房,开着轿车,这能叫贫困户吗?第一次摸底的时候发现一些是‘关系户而不是真的贫困户。”在贫困村采访时,一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
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条件,其目的就是要明白“扶持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对象精准被放在了首位。
谁贫?谁不贫?现有贫困户是啥样?“真贫困”的是否被落下?精准识别,就像靶心,锁定扶贫对象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用好“炮弹”。
根据今年6月出台的《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为解决“扶持谁”,河南要求做到“26365”: “2”是识别标准“两条杠”:一条是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比如2015年是2855元;另一条是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
“6”是识别六步工作法,即“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一进就是进户摸底;二看是看房子和设施,对有轿车的、高档家电的要慎重识别;三算,要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算出支出帐、算清明白账;四比,就是和左邻右舍比生活质量;五议,就是要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确定,乡镇党委核定。
“3”是识别程序三步走:即初选对象、乡镇审核、县级复审。
“6”是要六签字:即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签字。
“5”是建档立卡五步骤:即数据录入、数据核查、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和明白卡。
濮阳市在电视、报纸等媒体连续报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程序,力求家喻户晓;引入智慧扶贫大数据甄别系统,完善建档立卡档案管理,确保了识别精准度。内黄县由包乡镇的县级干部带队,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村两委干部,逐村逐家逐户走访调查,确保精准识别全覆盖。平顶山市采取“市抽查、县督导、乡镇推磨检查”的方式,推动再核实工作。上蔡县、确山县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精准识别进行考察评估。通过“回头看、再核实”,全省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准度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为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利用1个多月时间,全面开展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进一步做细识别工作,确保应进则进、该退则退,不漏一人、不错一户。
“通过‘回头看,重新去核实、识别贫困户,目的就是对真正贫困的进行纳入,不贫困的一定要排除。对象更精准,扶贫脱贫更精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信心百倍。
“确保识别精准、信息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这是鲁山县所有扶贫干部融入骨子里的共识, “我们扶贫干部切实做到了脱贫有记录,攻坚留印记。”
“五个一批” 精准帮扶
“转、扶、搬、保、救”,这是河南精准扶贫的“五字真诀”。 “五个一批”工程,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脱贫的“河南方法”:即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变迁,正在中原各地不断上演。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上说,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贫困家庭的一个成员如果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就能带动全家脱贫。
通过转移就业,能再塑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让更多的劳动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33岁的曹光显是夏邑县曹集乡曹西村人,因为没技术,曾经养过猪,种过土豆、大葱,都赔了钱。自从他在县里“雨露计划”免费养殖培训班学到了养殖技术,养的猪再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家庭当年就实现了脱贫。48岁的闫永亮是太康县老冢镇刘寨村人,参加县里组织的建筑行业培训班后拉起了一支建筑队伍,就在家乡附近施工盖房,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30多个贫困家庭告别贫困。
在河南省,像曹光显、闫永亮这样通过政府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获得技能,进而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全部免费,同时侧重于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让贫困劳动力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学到实用技术。
革命老区新县群众有外出“打洋工”的基础,县里出台《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因势利导,通过技术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对接服务,依托当地、国内、国际三个市场,促进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县36万人中,持有护照的就有6万多人。“转移就业”,为新县脱贫摘帽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河南组织各地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采取不同的就业脱贫方式,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地吸纳一批,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台前县实施“百企万户”扶贫工程,今年在贫困村村头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113个,吸纳贫困户3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送企业到村、送项目到户、送岗位到人。平舆县综合采取巧媳妇工程安置、电子商务安置、户外藤编安置、防水防潮安置等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郸城县今年引回18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其中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文一返乡后,创建了以种植美国大樱桃为主的种植合作社,带动800多人脱贫。鹿邑县为贫困人口提供了1600个保洁岗位。截至9月底,今年河南省已对42.3万贫困人口实施了转移就业扶贫。
“认识你自己”,这是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当贫困地区选择脱贫产业时,这一问题依旧首当其冲。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战役中,河南省全力推进产业扶持脱贫,通过“造血工程”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正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跃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河南实际,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原则,确定了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轻纺制造业、农产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8个重点脱贫产业,组织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特色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持模式,灵活采取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模式来帮助贫困户。兰考县组织各乡镇围绕“一乡一业”和“多乡镇连片一业”,大力发展木制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基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风险保障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今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滑县打造产业扶贫就业基地306个,扶持5900多个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点141个,覆盖9891个贫困户;建设服装、家纺等加工点41个;整乡连片发展温室、拱棚瓜菜和果蔬种植5万余亩,直接带动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泌阳县在发展夏南牛养殖主导产业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扶贫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发放牛犊、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实施防疫、统一回收成牛”的扶贫带动方法,辐射带动4100多个贫困户。固始县明确产业集聚区65家企业对全县11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截至9月底,全省已有60.6万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按照全省的规划,到2020年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条稳固长效的产业扶持脱贫之路,正在中原大地拓展延伸。
“出门就翻山,一趟走半天。出行两条腿,种地靠老天。”“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姑娘往外跑,有哥没有嫂。”这些都是河南“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群众生活的生动写照。“山高谷深一线天,吃水用电行路难,危重病人干瞪眼,蹲山守穷一年年。”这曾是地处伏牛山山区部分农户的生活实景。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尤其是打赢“三山一滩”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难以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河南省坚持“政策鼓励、农民自愿、资金补贴、县市包干”的原则,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在搬迁安置上,要求各地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把分散的单家独户向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内集中安置,把需整村外迁的向乡镇或者有产业基础的园区、县城附近安置。在搬迁标准上,要求各地量力而行,防止建筑面积过大、建设标准过高、资金投入过多。在后续扶持上,要求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今年全省计划投资39.85亿元,建设搬迁安置点349个,搬迁9.74万人。卢氏县在搬迁工作中,实行分类搬迁、梯度安置、差异化奖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进县城、进园区、进集镇安置,对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引导其进中心村或就近安置;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将安置点建设用地由集体划拨土地变更为国有挂牌出让供地模式,破解农村建房无法办理房产证等难题;创新安置点社会管理模式,对搬迁人口大于500人的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统筹解决搬迁人口的户籍管理、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社会化管理难题。淅川县坚持“四个结合”,将扶贫搬迁与去库存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发展生态产业相结合,制定实施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三个规划”,在搬迁工作中广泛发动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10月中旬,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交流经验,加压推动。10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搬迁补助方式,原先由搬迁农户自筹的人均3000元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分担1000元,搬迁农户不再自筹资金。
在通过生态补偿脱贫方面,河南省今年已下达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生态护林员支持脱贫;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扶贫,使贫困人口参与重点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并为贫困地区营造“绿色银行”,为长期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扶贫,扩大森林保险规模和险种,减轻林农损失,间接增加林农收入。将8项中央财政林业资金、4项省级财政林业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将财政林业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支持贫困县精准扶贫。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河南省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另外,该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计划“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45.56亿元,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河南省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保险救助等扶贫措施,对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35.6万贫困人口实施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对那些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致贫或返贫的群众来说,特殊救助就是“及时雨”和“雪中炭”。河南省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4.8万因突发灾祸致贫返贫人口实施了特殊救助。
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补充,在中原大地,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近日,河南省扶贫基金会成立。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等单位和个人共出资2300万元,作为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新县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冠名的各类基金就有17项,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伊川农村商业银行不到2年向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400多万元;河南省开展的“扶贫日”“金秋助学”“爱心包裹”“同心康福”等扶贫活动,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热情响应……
把握标准 精准退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准退出是扶贫攻坚最后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数字脱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滚动计划》,设定时间表绘制了脱贫路线图。2016年,计划兰考县和滑县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7—2019年,计划分别有10个、28个、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6—2020年,计划分别有110万、100万、90万、70万、6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各市县分别制定脱贫滚动计划,将脱贫时间精准到村到人。为把好标准关,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精细化确定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统计摸底、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告公示、脱贫销号”的程序规范操作,严格实施脱贫验收,确保结果让群众认账、成效让群众买账。为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确保稳定脱贫,河南省留出缓冲期,明确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攻坚期内国家和省里现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工作队伍不撤。同时,对率先摘帽的贫困县仍给予一定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表示,自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以来,长期困扰扶贫工作的扶贫对象不精准、扶贫资源短缺、各种扶贫资源配置碎片化的局面,在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下全部改善。今年全省将对9.7万深石山区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12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县和滑县2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即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