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秋兴李咸用,秋兴的意思,秋兴赏析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兴,秋兴李咸用,秋兴的意思,秋兴赏析

秋兴,秋兴李咸用,秋兴的意思,秋兴赏析 篇1

第一首诗是全组诗的序曲。此首为杜甫在白帝城外舟居而作。作者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的形象描绘,烘托出一个兼天波涌、接地风急、阴沉萧森、 动荡不安的氛围。使人感到夔府峡山、 秋景萧条、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和孤独抑郁的感情。抒情写景,风云激荡,晦暗萧森,不仅仅是写巫山峡江秋景,而且影射了唐王朝政局残破, 人民颠沛流离。丛菊孤舟、目见其状;刀尺暮砧,耳闻其声;故园之思,一心常系。第二首,写诗人身处夔州孤城,从落日坐到深宵,翘首北望,京华不可见,徒听猿声而怅随虚槎长夜难寐,伏枕闻笳,起视夜色于州前。“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是八首中之精髓,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强烈的思念。第三首诗写朝晖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曰登江楼之上,坐望群山翠微,江色宁静,信宿渔者,还泛舟于江中;清秋燕雀,故意翱翔于水上,令旅人徒添烦恼。忆及汉之匡衡,刘向经历,对比个人从政生涯,却是屡遭贬斥,壮志难酬。而旧时同学诸生,俱已富贵,轻裘肥马游于五陵之上。

第四首是这组诗中的过渡,前三首抑郁不安的心情,步步紧逼,此时,望京华,念长安;长安政局像“弈棋”一样,你争我夺,历经战火频烧。王侯宅第易主, 文武衣冠易服,朝局之变幻,边境之侵逼;身居故国,退而思之,深感国运远非昔日。平居有所思;又引领下面四首。第五首写唐王朝强盛时,筑蓬莱宫于终南山北,置承露盘于霄汉之间;宫殿的巍峨瑰丽,早朝场面的壮丽肃穆;天子驾临,西望瑶池,疑王母之欲降;东瞻函谷,迓紫气之方盛。宫扇开乎雉尾,月色印于龙鳞。杜时为小吏,曾于早朝得识圣天子之容颜,不胜欣慰;晚年卧病沧江,曾几次梦回于青琐宫门,晨点朝班之上,空怀故国之思。第六首遥念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由于人主沉湎于游乐引来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百年“帝王州”。瞿峡曲江, 地隔万里,风烟遥接,同感萧森。曲江歌舞场,回首已逝去。第七首忆及昆明池, 展示唐王朝昔日国力昌盛,景物绮丽, 物产富饶。昆明池本汉时所开,汉武帝演练水师之处。后遭遇“安史之乱”,宫阙残破零乱,菰米莲房,皆漂坠于波中, 无人收拾。关塞阻隔,明皇避乱奔蜀,诗人漂泊无依,如渔翁泛舟于江中。第八首再现了诗人当年在长安昆吾、御宿, 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昔时何其壮,如今何其疲惫,诗人此时已声泪俱尽,“头垂扶不起,老眼泪难干”。

这八首诗一气贯注,内容毗连,谨有次第,但又互为始终,彼此联络,首尾照应,构成了一个可分可合,开放的环状结构。于此,前人有所论述,略引征如下:

王嗣奭《杜月意》卷八;《秋兴八首》 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启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首不得。

王夫之 《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这八首诗循环往返,一唱三叹。从夔州到长安,又从京华到巫山,抚今思昔,孤凄冷峻,盛世奢靡,反复映衬,喜中含悲,泪中含情。《秋兴八首》中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组诗中纲是“每依北斗望京华”;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国忧民,种种复杂情感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 如第一首从眼前丛菊开放,追忆“故园”,沉思被白帝城黄昏几处砧声打断, 这是从夔州到故园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州的一次反复;第二首由夔州孤城按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 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二次往复;联翩的回想,又被山城的悲茄唤醒,这是第三次往返;第三首从在山城坐看到遥想,主要抒发抑郁不平之气,最后“五陵衣马”,又是一次从夔州到长安的往复, 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多年来的动乱, 一写昔日京城宫阙之盛况,都是从长安的追忆开始,最后两句回到夔州(“秋江冷”、“沧江惊”);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眼前的万里风烟到过去的歌舞升平,又是一次反复;第七首从回想盛唐时武功,回到眼前“关山极天惟鸟道”的冷落,仍是一往复;第八首从昆吾、御宿、渼陂,最后归结到“白头今望” 的现实,都是往复。由此可见,循环往复是《秋兴八首》表达感情的基本手法和艺术特色。诗人感慨国家残破、黎民涂炭的忧思,并非他一时一地的偶发,而是自历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丧世感情的集中体现。

秋兴,秋兴李咸用,秋兴的意思,秋兴赏析 篇2

一、《秋兴八首(其一)》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的内容往往被解释为对景色的描写,但是在教师用书的“整体把握”中,对于前两联的解释却存在着矛盾之处。“整体把握”认为,首联中“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颔联承上展开: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如果“玉露凋伤枫树林”真的意在描写红枫白霜的富丽景色,那么就与“气萧森”的萧瑟阴森不相符,而将“气萧森”解释为“涵盖江山万象”也略显牵强;对于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也只是按照诗句内容进行翻译,并解释为对巫山巫峡景色的描写。但是如此一来诗人对于景色的描写就与诗的后两联表达的感情脱节,富丽雄浑的景色与凄苦之情、思乡之意无法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对于意象的理解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详细阐述了关于艺术品和情感的关系。艺术品即表现性的形式,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情感并不是再现出来的,而是由全部幻象,即由艺术符号排列组合起来的幻象表现出来。”诗歌的艺术符号就是意象,意象并不具体指向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而是作者表达情感的符号。根据朗格的观点,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下诗歌教学中的问题,即把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当做事实的再现,认为诗句中的景物是真实存在,而忽略了诗歌中的意象都是作者情感的表现符号,都是作者为了表达情感而创造出来的,它们不具有真实实在性。当然,部分诗歌中的意象也许是作者亲眼所见、现实存在的,但是当它们被写进诗歌中之后,它们就是表达情感的符号,不再具有现实物质性。因此,仅仅将诗歌中的意象解释为对真实景物的描写是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会使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出现偏差,无法完全发掘出诗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而且在当下的诗歌教学中,对于诗歌的解释就是多个意象的简单累加,并没有意识到意象之间的内在结构。在诗歌中,每个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结构。这个形式结构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生命感受有相同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式样,通过隐喻的、象征的方法来表现情感与生命感受。单纯解释文本含义而割裂了其中的结构形式,或者仅仅关注内容而忽略意象象征的情感,对于诗歌的解读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秋兴八首(其一)》的理解,不仅要把握意象的情感符号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诗歌的内部结构。

三、对《秋兴八首(其一)》意象和结构的重读

“玉露凋伤枫树林”,枫树的凋零、残伤是秋天万物开始衰败的表现,但作为意象,它表现的不是枫树凋敝的景象,而是诗人的生存状态,是诗人生命逐渐消逝的象征,并非“红枫白霜的富丽景色”。正因为生命走向了消逝,诗人才会觉得巫山巫峡“气萧森”。如果说前一句是诗人的生存状态,那么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生命感受,诗人因生命的脆弱和凋敝,感到萧索、肃杀、森然。“江间波浪兼天涌”中,主要的意象就是“水”,而“水”正是诗歌常用的意象,如“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等。因为水不会因人的意愿而停留,所以历代诗人都以“水”为意象,来抒发“时光飞逝”、“忧愁”等情绪。本诗“江间波浪兼天涌”中的波浪滔天也不能作为真实的景物描写来看待,它表现的是诗人的生存状态,即时间的飞逝和不可抗拒。首联中诗人已经感受到生命的衰败和凋敝,而时间又如滔滔江水滚滚而去,不肯为诗人稍作停留,二者生发出浓厚的凄怆与悲哀。因此“塞上风云接地阴”中乌云压地的阴沉实际上是诗人自身对外部世界的内在感受,即沉重、压抑、和苍茫,那片乌云就是压在诗人心头的惆怅和悲凉。

“丛菊两开他日泪”描写的依然是作者的生存状态,短暂的稳定后又继续漂泊了两年,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一直想念着家乡。在这一联中,“丛菊”与“孤舟”两个意象是相对的,丛菊生长在土地上,年复一年不会远离,而小舟却要漂泊于江河之上,茫茫江面更衬得小舟无依无靠,无所适从。这小舟就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它象征着诗人的身不由己,孤苦无依,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孤舟”的原因。“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冬季将至,人们都在赶制冬衣,这是诗人的生存状态。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写,但是重点确是在“催”和“急”,它们并不仅仅意味着赶制冬衣和急促的捣衣声,更是象征着诗人的生命感受。此时的诗人年老体弱,居无定所,一身宏图壮志无法施展,“催”与“急”表现的是诗人因“生命的衰败和时光的飞逝”而感到的急迫和压力,一阵阵急促的捣衣声仿佛就是时间在催促着生命消逝的脚步,让人急切难安,意绪难平,一种浓厚的悲怆和无力感油然而生。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诗歌的结构。诗歌每一联的两句间都具有因果关系,前一句表现的是诗人的生存状态,后一句则表现了诗人的生命感受。生存状态是因,生命感受是果。作者通过创造这样一种结构来表达自己在晚年面对生命的流逝、颠沛流离、时间飞逝时深深的悲怆、孤苦、无力之感。意象是表意之象,是诗人内部世界的对象化,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象不是孤立的,诗歌的意味是在意象构成的结构中得到体现的,只有把握意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通过对意象及其结构的解读,我们既能够把握诗歌整体的意义,也能够理解每一联、每一个意象的意义,内容与情感结合紧密,更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杨朴,杨旸.中学语文名篇新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杜甫《秋兴·其一》赏析 篇3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4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

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翻译

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如今我们(明朝将要灭亡)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赏析

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指南宋崖山海战之事)

如今我们(明朝将要灭亡)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这一句不太确定)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翻译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秋杜甫于唐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秋兴八首·其四》(即本诗)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后人评诗」

《后村诗话》:公诗叙乱离,多百韵,或五十韵,或三十韵,惟此篇最简而切也。

《瀛奎律髓》:广德元年癸卯冬十月,、吐蕃入长安,代宗幸陕。安、史死久矣,而又有此事,故曰“奕棋”。然旨篇有云:“巫山巫峡气萧森”,即大历初诗也。

《杜臆》:遂及国家之变。则长安一破于禄山,再乱于朱泚,三陷于吐蕃,如奕棋之迭为胜负,而百年世事,有不胜悲者。

《姜斋诗话》:至若“故国平居有所思”,“有所”二字,虚笼喝起,以下曲江、蓬莱、昆明、紫阁,皆所思者,此自《大雅》来。

《唐诗评选》:末句连下四首,为作提纲,章法奇绝。

《钱注杜诗》:肃宗收京已后,中外多故。公不以移官僻远,憋置君国之忧,殆欲以沧江遗老,奋袖屈指,覆定百年举棋之局,非徒悲伤晼晚,如昔人愿得人帝城而已。

《杜诗解》:“闻道”妙。不忍直言之也,也不敢遽信之也。二字贯全解。世事可悲,加“百年”二字妙。正见先生满肚真才实学,非腐儒呴吁腹诽迂论(“闻道长安”二句下)。“迟”上用“羽书”妙。羽书最急,而复迟迟,想见当时世事(“征西车马”句下)。“故国”下用“平居”字妙。我自思我之平居尔,岂敢于故国有所怨讪哉(“故国平居”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三、四紧承“似奕棋”,若如评语,则首句反无着落。冯舒:历看选家,自南宋以来,万历以上,不知何以只选此首?冯班:何以只选一首,好大胆!纪昀:八首取一、便减多少神采。此等去取,可谓庸妄至极!

《唐宋诗醇》:陈廷敬曰:末句犹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目前。”此结本章以起下数章。

《读杜心解》:四章正写“望京华”,又是总领。为前后大关键。“奕棋”、“世事”不专指京师屡陷,观三、四,单以“第宅”、“衣冠”言可见……“故国思”缴本首之“长安”,应前首之“望京”,起前后之分写,通身锁钥。

《杜诗集评》:似极力言之,仍自悠然不尽。

《杜诗镜铨》:三、四言朝局之变更,五、六言边境之多事。当此时而穷老荒江,了无施其变化飞腾之术,此所以回忆故国,追念平居而不胜慨然也。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

秋兴八首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及注释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连天。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催刀尺:指赶裁新衣。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连天。

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

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赏析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赏析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 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八首》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八首》就是明证。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

秋兴八首

杜甫〔唐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老子骑牛西去。记得当年朝上,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秋已渐深。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注释: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兼天涌:波浪滔天。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故园:此处当指长安。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京华:指长安。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山楼:白帝城楼。翠微:青山。信宿:再宿。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轻肥:即轻裘肥马。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百年:指代一生。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蓬莱宫阙:指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南山:即终南山。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圣颜:天子的容貌。一:一自,自从。卧沧江:指卧病夔州。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此二句慨叹自己晚年远离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歌舞地:指曲江池苑。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莲房:即莲蓬。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中二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关塞:此指夔州山川。极天:指极高。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渔翁:杜甫自比。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逶迤:道路曲折的样子。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此句为倒装语序。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同上句一样,是倒装语序。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干气象:喻指自己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白头:指年老。望:望京华。

赏析:

《秋而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运,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而”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而。这而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而”的“而”(在不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而赋》,也是一篇感秋寄而之作。但《秋而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而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而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而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而赋》所可比拟。

《秋而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不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运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不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运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落人感到秋运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运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不与愿违。第不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不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不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而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运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秋而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不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不、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而八首》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运。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而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而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而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而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而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而八首》就是明证。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公元7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赏析文、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尾联在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

2、结合上一个问题,总结一下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感发或者说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得老大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的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心”。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其他艺术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这首诗来说,颔联中的“兼”“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最为杰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有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向东归故园,然而新院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如将“他日”解作“将来”,则更有归乡后痛定思痛,为今日之流离失所伤心再三的意味。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旨归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样语意双关。此二字既上承故园的思念之心一直牵系于此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启航,顺流东下。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互文见义:“丛菊两开”谓花开有时,“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两开”见出时光流走,“一系”见出人迹淹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秋兴八首经典教案 篇6

一、导入

二、作者;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好似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生平:

诗内容:

名句:

诗:

三、背诵

四、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会死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解文: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是个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题目,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夔州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呈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的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属经历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结束,余意绵绵。问题1: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兴”就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即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问题2:诗句的字面意思

明确: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故园情怀。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问题3:找出诗歌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意象有: 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波,塞上秋风,阴云,菊花,孤舟,泪,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等,特点:凄凉,萧瑟,阴沉,萧条、残败等。问题4: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明确: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3)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4)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5)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问题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诗人家国之悲,羁旅之愁,思乡之情。问题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1)对偶 颔联 颈联。

[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2)借景抒情

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5、齐读或背诵。

四、作业:

1、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1)小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明确: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结合,营造了一个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杜甫秋兴 篇7

细雨霏微落树林,秋催落木尽萧森。

霜江远水翻沧浪,雾海长风卷朔阴。

飘泊情萦三宿梦,思乡魂寄九秋心。

云空渡雁归心急,陈巷刀环觅藁砧。

日暮轻烟柳影斜,南苑北圃结秋华。

半程催马寻归驿,千里行舟寄客槎。

对月徘徊愁醉酒,吟风辗转懒吹茄。

故苑黄菊今还在?梦里忧开昨日花。

晚霞脉脉映斜辉,遍野黄花落翠微。

驿马牵缰犹北走,征鸿捎信向南飞。

韩君画马功名就,楚客描蛇与愿违。

泪对糟糠幼子面,难为饫饱少甘肥。

世事无凭一局棋,红尘更替喜和悲。

经年堪叹雄心在,几许萦怀少壮时。

漂泊生涯思煮酒,寂寥羁旅梦翔驰。

烛光映泪吟长夜,空榻凄然掩卷思。

故人赏宴聚南山,幽谷林泉咫尺间。

壶煮相思歌一曲,杯斟寂寞叹三关。

时光易老潘安貌,岁月摧残宋玉颜。

莫道深秋霞照晚,疏星明月结诗班。

飞蓬白草满山头,漫野萧疏一幕秋。

雾锁三江千里棹,风摇五柳万枝愁。

枯藤老树鹰追兔,疏雨残荷鹭赶鸥。

犹盼春回江北岸,葱茏如绣绿幽州。

人生慕名又贪功,过眼烟云一梦中。

瘦马征鞍披暮雨,逆舟摇棹鼓晨风。

难寻高树流飞翠,忍看低枝洒落红。

满目烟尘迷去路,英雄空老访樵翁。

云闲雾暝起逶迤,无际长江万顷陂。

冷驿西风悲古道,昏鸦寒树号枯枝。

幽怀漫写难回首,绮思堪书更漏移。

重阳步韵杜甫秋兴 篇8

九月霜初步晚林,苍茫望眼叶森森。

荒唐岁月风华盛,凛冽江湖日月阴。

案牍池寒磨苦水,边陲夜涌伏丹心。

书斋白发经年忆,总尽秋怀垫旧砧。

字里行间悟正斜,何曾掷笔叹年华。

情浓夜静东篱菊,志决星稀北塞槎。

万里寒霜迁故土,一腔热血鼓边笳。

天涯纵马书生气,顾盼旋惊两鬓花。

秋来日短落余晖,惯照山川暖意微。

破院空场初雪降,荒村匝地暮鸦飞。

炊厨浩叹牛羊断,起坐惊呼米面违。

恶浪频翻无止境,沧桑苦盼岁丰肥。?

十月金秋摆战棋,长缨在手扫愁悲。

盘中怒喝擒魔尽,界上高歌举酒时。

草野欢心云水颂,豪雄仗剑电雷驰。

河山荡涤申民意,好教奸凶伏监思。

枫红四野映江山,气爽秋高海岳间。

富国强民开福路,疏流启闸闯雄关。

边陲水草翻新浪,腹地城乡换旧颜。

慰我炎黄威赫愿,昂胸猛进不师班。

舒心不忘寄舟头,手足常思陆外秋。

饮水思源珍骨气,偷天换日惹民愁。

铮言又送离心客,大义频昭近海鸥。

国贼名焚今古鉴,炎黄岂忍乱神州。

西疆秋冷字难功,岁暮欣怀静阁中。

菊盛鸿飞衷纸砚,星蒙月隐笑霜风。

和谐劲唱千山绿,锦绣精描万树红。

故地重游常入梦,江南酒醉草原翁。

天山伟岸岭冰迤,陡峭绵延挂绝陂。

昼夜风霜吹旧雪,夏秋沟涧润新枝。

草原水美牛羊壮,城镇楼高世事移。

【秋兴,秋兴李咸用,秋兴的意思,秋兴赏析】推荐阅读:

秋兴原文及翻译09-14

上一篇:介绍信如何写下一篇:英语作文之提纲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