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共8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1

(1)有价证券。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有价证券的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其他收入。

(2)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

例题1:某行政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购买设备,价值是10 000元,货到付款,采购发生运费1 000元,差旅费8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已安装正常使用,验收合格,财务部门收到发票以后,开出转账支票支付货款。『分析提示』

借:经费支出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借:固定资产

000 贷:固定基金

000 例题2:某行政单位经批准,报废旧的汽车一辆,账面价值180 000元,残料的收入是9 000元,支付清理费300元。分析提示:

借:固定基金

180 000 贷:固定资产

180 000 借:银行存款000 贷:其他收入000 借:经费支出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2.事业单位的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事业单位的资产与企业单位的资产比较类似,通常包括四大类: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财政授权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1)存货

事业单位的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记账。

事业单位购入自用材料,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即购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材料的入账价值。购入非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分两种情况进行核算: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含增值税)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按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实际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不含增值税)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2)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首先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以及投资的安全性等进行测算和分析,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实行集体审议。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2

资产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预算年度内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收支计划,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因此,资产预算的编制应与财政资金预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财政预算。但是,资产预算又不等同于财政资金预算,其侧重点在于它是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的决策方案,因此,主要体现的是作为资金物化形式而存在的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计划。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实践中,我国某些地区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资产预算体系,但其体系在预算编制、预算实施以及事后考核等环节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资产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预算编制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事前缺乏对预算项目的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就随意编制预算;其次,预算编制严重脱离实际。许多单位由于没有进行前期调研,根本不了解单位的资产现状,在编制预算时无视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的匹配关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重复建设严重。比如,有些单位在更新固定资产时,完全无视现有资产的折旧和使用状况,盲目编制资产购置预算,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三是预算内容不够细化,一些单位预算编制没有具体项目和详细说明,预算透明度不高。除此之外,许多单位无法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导致预算内容与项目实际情况发生脱节。

2、资产预算约束力偏弱

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只重形式预算而轻管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由于缺乏预算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偏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变动或调整相当随意。比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发现项目开支可能会超过预算标准时,往往不顾预算计划而是强行突破追加预算,购置费用得不到及时控制,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可控性。

3、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考核

预算执行缺乏分析和考核,预算项目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的分析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意识,许多单位对“预算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资产购置是否科学,资产配置或处置是否合理”等预算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预算应有作用被削弱。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单位的确存在相应的预算效果考核评价环节,但其考核形式远大于内容,普遍存在着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的经济责任相挂钩等问题。

二、完善资产预算管理的对策

为解决资产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及外部监督上着手加强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事前控制,科学编制资产预算

科学编制预算内容,关键是要正确把握资产预算的编制依据。增量资产配置应当建立在存量资产的使用和利用上,因此,合理的预算编制依据应当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预算编制部门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方面,预算编制部门要改变增量资产配置和存量资产使用无关的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掌握包括各类资产的数量、分布、使用和利用状况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预算编制部门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最后,预算编制部门将存量资产使用状况与资产配置标准进行合理匹配后,提出增量资产的配置方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各单位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结果。实践中,对资产不能满足其需要的部门,可以增加预算支出保证其履行职责;对存量资产较多但却有闲置或浪费现象的部门,应减少或不予安排预算支出,促使其调整和激活存量资产,努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2、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

如前所述,预算编制部门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工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资产配置标准,是指对资产配置的数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等的设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虽然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相关规定,但根据以往实践经验以及合理配置资产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制定资产配置标准需要把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首先要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归类,分别制订相应的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通用资产统一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标准。通用资产,指的是为满足各单位一般办公需要配备的资产,比如办公与业务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的大部分通用资产有一定共性,只是在资产数量上有所差别。因此,同一地区,相同性质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的部分通用资产,应由主管部门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制定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各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必定会有差别,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有特殊的资产需要,比如公安机关所需公务用车的配置要求,这类专用资产应根据单位职能需要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配置标准;第二,制定配置标准时,重要资产的配置标准要细化。要特别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以及办公设备等重要规定资产制定具体细致的标准;第三,制定资产配置标准需考虑地域的差异性,不同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应有所区别。实践中,可以将中央一级和地方标准分开制定。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状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技术水平及资产普及程度等因素制定地域性的资产配置标准。

必须强调的是,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一旦制定颁布后,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主管部门应对其资产配置情况加强监督和管理。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应有所调整,以适应其单位履行职能所需物质条件或手段的变化。

3、细化预算内容

编制资产预算时,要尽可能的细化预算内容,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预算编制部门应对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各单位资产预算的具体内容和计划。资产预算应包括资产项目的具体技术参数,如各项资产规模、类型、构建或处置方式、资金来源等。以资产购置方案为例,预算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购置项目提出的具体依据;资产购置数量、规模及型号;资产购置项目的支出规模和资金来源等具体项目。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有其他配置或处置方式,如租用或部门调剂等,资产预算内容还应包括欲购置或租用资产的性能、价格及其运转、维护费用等因素分析,部门间资产调配的可能性分析等。

4、严格进行事中控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和落实。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资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必须严格遵照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预算单位要接受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及时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改变资产用途,或者挪用资产购置资金的,应立即减少或停止财政拨款,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预算执行内容一般不得随意调整,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单位职能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有时也需要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预算的科学性。预算调整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一般而言,预算单位需要调整或追加国有资产预算的,应提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按程序调整或追加预算。

5、加强预算考核和事后绩效评估

资产预算执行结束后,主管部门应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考核。预算结果考核既是对此次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总结,也为此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申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管部门应参照预算对资产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察是否存在预算超支或结余,并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资产运行情况和配置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要分析原因,是预算编制不科学还是预算执行不到位。同时,为了督促单位各部门认真对待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应指明责任单位或个人与其业绩进行挂钩。

参考文献

[1]、方虹,刘春平,牛晓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

[2]、张岩,张军连.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2,(4).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经费支出时列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使得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的不健全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存在一种重需求,轻效益的思想;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也没有严格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大量的流失和损失浪费;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存在制度不严,管理水平低下,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普遍性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根据规定固定资产在核算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但却设置了固定基金,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归属。根据固定资产的属性,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年限、自然损耗以及資产不知等因素引起价值减损。在固定资产发生减损时,在会计的核算中将不予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要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或其他一些外在的方法才能予以体现。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核算成本,使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导致各部门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只考虑到本单位的需要,极少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导致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使大量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事业单位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的计提方法提取折旧。单位可以按照资产大类提取折旧。对一些价值较大,技术含量教高,更新速度较快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取相应的折旧,为了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部分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提取资产的减值准备。对一些较特殊的固定资产,例如文物、陈列品和图书,该资产的使用一般不会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发生大幅度的损耗,对该资产事业单位可以不提折旧,一些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不计提折旧;从而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准确的成本核算。

二、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不利于对单位重要资产的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基本原有物质行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核算得过细,范围过大,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利于对重要资产使用中的监督管理。一方面使单位既不能严格地管理和核算属于本单位为自身的事业运行投入的重要资产,也忽视了对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价值低分批耗用,难以保持实物形态的部分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登记混乱,账目不清,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对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应列于固定资产范围之外,既能较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淡薄

第一,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计划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盲目购置。为一个项目购置了一批专有设备,直至该项目结束,这些设备一直未使用。有的单位一味追求性能好,技术先进,没有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导致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量的浪费。第二,一些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确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随意性大,毁坏丢失情况严重,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第三,一些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年度终了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工作。但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只有在上级部门布置盘点工作时才会进行清查盘点。平时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模糊不清,有些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第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使用固定资产随意性较大,在使用中对资产的维护、修缮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甚至无法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第五,固定资产后续监督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有些单位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单位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单位上下级应加强沟通,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购置单位实际需要的设备。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单位应组织人员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规范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资产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办理申报,并履行审批手续,如实进行资产核销。同时外部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不足,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一般为有限金额,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对于一些单位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单位在建设大型固定资产时不能及时的筹集资金,导致项目的工程款不能及时的支付,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的登记入账,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的流失,有的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数年,仍为登记入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尤其是基建项目,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单位的财政拨款,大力支持单位是基本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购置相应的固定资产,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最大程度的满足项目购建的需要。在购建项目前,应合理的编制预算情况表,在实际购建时应严格按照预算报表的规定执行。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及时登记入账。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建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制度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变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作者单位:浙江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2]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05).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4

[摘要]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完善,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给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隐患,同时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本文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 管理

当前我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比如,我们在对镇本级及所属单位的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资产存量不清。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因未能正确核算,因而长期被隐满、借用、侵占。影响着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是也成为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2、账外物资比比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已具有

多样性,除了按预算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等,按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必须登记入账。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

3、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4、会计记录不正确。一是账务体系及入账单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二是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又如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三是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四是会计信息记录不完整,存在账外资产。五是会计科目处理错误,固定资产取得或处置后,没有相应改变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等科目余额。

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妥产生的原因

1、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二是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观念淡薄。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同志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搞成本核算,也无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己不谋私利,反正都是国家的。因而产权清不清,权证齐不齐,使用当不当,账物符不符等等,都与已关系不大。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管理混乱。也由于不规范的管理状况,才有可能导致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对固定资产的变化进行正确的财务处理,导致帐面无法反映实际单位固定资产状况.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制定一套完善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要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 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

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 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3、合理配置、使用及处置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审批后,必须采取政府采购方式进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由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组织验收。同时,应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举办经济实体。也不得以固定资产对外担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审批。事业单位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行政单位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必须合法化。资产处置是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引发特权、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依法操作。第一,呈报批准。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资产处置,必须事先报请有权部门(财政或国资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实施资产处置行为。第二,资产评估。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必须委托有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资产评估,以合理确定其资产价值。第三,必须采取公开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以实现其资产价值。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对固定资产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管理。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使用的借方科目为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款购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购入),贷方科目为银行存款。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余额。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所减少固定资产的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帐外资产)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借“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有的单位不顾会计制度的规定,因上述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造成这些固定资产长期游离于账外,甚至于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占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先按暂估价入账,待峻工决算后,再根据审计报告单所确定的价值入账。现在,大部分单位对这部分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只等峻工决算后再入账。有的一等就是十几年,加上单位领导人和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换或调动,账物不能一一对应,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各类资产不仅要有总账,还要设立明细账,对其分布和使用状况还必须设置相关台账,并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各单位资产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为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刻不容缓。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各单位主要领导人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广大财会人员更要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业务素质,按财会制度的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使之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2006 年5 月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Abstract: The all levels administrationbusiness unit and the management section, should insist to unify the policy and unify the leadership, the ratings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to person, thing to the management and usages of the fixed assets to the utmost the principle that it use, and pass the establishment perfect manage the system with finance and transact the fixed assets that automation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management the software system, the norm fixed assets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tocktaking and handle etc.measure, make th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rigid to turn, attain solid hour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purpose that rigidity control.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fixed assets management;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金额增长迅猛,到2000年底,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约达1 529亿元,规模庞大,种类繁多。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于近年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需要有相应的会计体系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政府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完善,以满足政府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时项目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因历史原因违规购建固定资产,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2 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3 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等。闲置固

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内部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政府部门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后资产的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因历史违规行为产生的闲置。最明显的例子,如无定编车辆、违规购建房产,因产权问题无法解决而闲置存在于账外。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占用了国家大量资金,有些资产已无法使用但只要不报废就可每年得到财政的拨款,所以,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预算单位曾在2001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2001年和2005年开展了清产核资检查,相当于在全国进行了全面摸清预算单位“家底”的工作,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源于多年的历史原因,并未得到全面的解决。近年来,随着“责任政府”的建设及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任期业绩评价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3.1 实施电算化管理,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分类

由于近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增长迅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固定管理系统将有助于政府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建议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固定资产科目设定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在对房屋及建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的分类中一般不容易产生差异,但在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的分类中则产生了不少的差异。两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分类,一个为行政机关单位,一个为事业单位(学校),从科目编码上就有不同,各个单位对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对某些单位是专用设备,对另一些单位又属一般设备,如幻灯机,在学校为专用教学设备,在大部分行政单位为一般办公设备。另外,单位自己分类明细,编码也多有重复,电脑与电脑微机就在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中重复出现。

作者认为,在实务中要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根据GB/T14885-94摘编整理)作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的分类依据更为可行。因该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1)房屋及构筑物类;(2)交通运输工具类;(3)通用设备类;(4)专用设备类。每大类的分类非常细致清楚,比人为分类更科学、合理。由其对容易造成差异的分类项进行了明细分类,对专用设备更是按行业类别分为医疗卫生类、广播电视类、科研类、文化体育类、新闻出版、公安政法及其他类。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固定资产软件的编码就是以此为依据的。另外,按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的另一大好处即是可自动导出清产核资数据,因日常就按此分类与代码做账,清查时就可事半功倍。如无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则根据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建立会计科目与之对应,也会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3.2 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办公业务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本文仅以会计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为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功能,不同部门人员和同一部门人员,经常会发生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需要对某项事务进行合作处理。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而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主要功能应包括:财产采购、财产登记、财产处置、安全控制等功能。但如何实现两个系统的结合及数据的交换,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实际应用的方案来予以解决。

将所有资产的验收、登记、领用、查询数据工作均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完成。在资产验收保存时直接生成领用单并登记财产附件、图片等资料,并进行验收单据、标签、卡片打印。在办公自动系统中可以按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时间、资产状况进行组合查询。资产分配给各使用部门、使用人员,以便相关的资产负责人可以随时查阅当前资产使用的状况。包括资产的借用、部门间资产的调拨、资产赠送等详细记录。同时,财产管理软件增加导入模块: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导入财产管理软件前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六条关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及其他的规定标准条件,自动将资产数据分成固定资产数据及材料、低值易耗品数据两部分,并提供数据结构导入至财产管理软件中。财产管理软件中进行变动数据的审核、登记或更新财产卡片、自动编制分录、结账、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打印财产数据、查询财产数据、资产盘点等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财产管理软件的分功能管理,资产数据根据既定的软件程序和规则自动生成资产卡片、会计凭证、报表等,会计人员只需要维护相应的分类和汇总机制,就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输出的全部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基础工作量。资产数据通过导入时的划分,进行了资产的分类,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就可分重点、分层次的管理。

资产数据通过一次录入的数据同时被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财产管理软件所共享,完成了几个系统的数据收集和规范,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数据来源一致,划分口径统一,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数据采集能够实现与交易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真正达到实时反映资产的实际状态。

3.3 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下:各预算单位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设立监督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由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责任人审计的重要一项等。

3.4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章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所以,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领导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进行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

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结论

本文在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完善与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规范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等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篇6

第一条

管理部门。局办公室负责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计划、报批、采购、验收、台账、使用、保管、调配、处置等工作。待遇保障和医药管理股负责做好资产配置预算、费用支付、固定资产建账、核算等工作。

第二条

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厉行节约、节能环保、调剂优先、共享共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资产存量与增量挂钩的原则,科学、有计划地进行配置。

2、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规定,统筹合理安排本单位通用设备、家具的配置,不得超标准、超数量配置。

3、局办公室负责对单位的资产配置进行计划和统计;财务部门根据计划编制上报资产配置预算,凡未列入配置计划的资产,不得编入资产配置预算。

4、纳入计划并预算的资产配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

第二条

管理使用。凡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坚持领用登记制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不遗失、不损坏,尽量延长使用寿命。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或退休,一律不准带走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禁止形成账外资产。

第三条

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按程序向财政局国资管理部门报告,在取得财政部门核准处置的批复后,方可实施资产处理;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经局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实施,并报财政局备案。所有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第四条

资产清查。每年年底应当开展资产清查。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财产清查、资产核实等。年中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五条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值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值

会计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资产负债表日, 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以达到准确确认和计量的目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利弊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一)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行核算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按照: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 按照取得和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帐作为确认固定资产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中,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除外)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资产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在处置时, 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 按所减少固定资产的原价处理。

(二)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行制度的利弊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核算办法的利在于简单、容易操作。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核算办法的弊在于因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可收回金额严重不符, 诸如电子产品, 房屋和建筑物、文物和陈列品等, 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 其实际价格已经与账面购置价格严重背离,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传递给上级领导、全社会的信息失去真实性, 影响所及从宏观面讲, 可能对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社会发展计划和经济政策起误导作用, 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从微观面讲, 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应单位的实际家底, 不利于单位领导在经济活动中科学管理决策, 也不利于上级部门完整准确地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及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状况。同时, 会计信息失真还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资产减值可行的理论依据及运用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是资产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 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是和资产计价相关的, 是对资产计价的一种调整。

(一) 企业资产减值的现行做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 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 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 否则将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也无法反映资产的价值。其结果是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 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 企业正确的做法是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二)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理论做法

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定义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行政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服务和管理社会带来利益的资源。同理, 它必须能够为服务和管理社会带来利益的流入, 如果资产不能够为服务和管理社会带来利益或者带来的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 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 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 否则就无法反映资产的价值, 无法体现会计的真实性。为了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质量,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需要利润的体现, 只需要反映资产负债的状况, 故不需要设置“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只需要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下设“原值”、“减值”、“出售”、“出售损失”等二级科目, 在出现减值和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中, 做相反分录抵消资产与基金项目即可。因资产在作减值处理与处置时, 会计的主观性很强, 所以应做相应的披露。

(三) 运用实例分析

1. 案例

××省××市××行政部门于2007年2月8日购入10台电脑。电脑原值每台10, 000元, 2007年由于电子产品升级换代, 12月评估确认每台电脑价值为6, 000元,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电脑价格大浮下跌, 12月评估确认每台电脑价值为3, 000元, 2009年2月1日, 由于精简机构, 该单位撤消, 该批电脑全部出售, 为每台价格1, 500元 (假设不考虑税金)

2. 相关会计处理

(1) 2007年2月8日, 取得固定资产

按照规定以取得和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帐作为确认固定资产和初始计量, 并同时增加固定基金。据此,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00, 000元, 同时固定基金增加100, 000元。

借:经费支出 (科目) 100, 000元贷:银行存款100, 000元

借:固定资产—原值100, 000元

贷:固定基金—原值100, 000元

(2) 2007年12月31日, 记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假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处理, 由于市场变化, 电子产品升级换代, 电脑价格永久性下跌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 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全部确认为当期资产损失, 即为40, 000〖 (10, 000-6, 000) *10〗。

借:固定基金—减值—市场原因40, 000元

贷:固定资产—减值—市场原因40, 000元

披露:由于市场变化, 电子产品升级换代, 电脑价格永久性下跌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 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全部确认为当期资产损失, 即为40, 000〖 (10, 000-6, 000) *10〗。

(3) 2008年12月31日, 记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假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处理, 由于社会变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电脑价格永久性下跌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 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全部确认为当期资产损失, 即为30, 000〖60, 000-30, 000) *10〗。

借:固定基金—减值—社会原因30, 000元

贷:固定资产—减值—社会原因30, 000元

披露:由于社会变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电脑价格永久性下跌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 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全部确认为当期资产损失, 即为30, 000〖 (60, 000-30, 000) *10〗。

(4) 2009年2月1日, 固定资产出售

借:固定基金—出售15, 000元

—出售损失15, 000元

贷:固定资产—出售30, 000元

借:银行存款15, 000元

贷:其他收入15, 000元

披露:2007年2月8日, 购入电脑10台, 以购置成本入帐为100, 000元;2007年12月31日, 由于市场变化, 电子产品升级换代, 10台电脑减值40, 000元;2007年12月31日, 由于社会变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10台电脑减值30, 000元;合计减值70, 000元。2009年2月1日, 由于精简机构, 将电脑出售, 出售价格为15, 000元, 出售时相比账面价值损失15, 000元。

3. 结论

资产减值方法的运用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全面体现, 能够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 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比较真实的会计信息, 同时可以防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滥用职权, 借资产的购进售出, 粉饰资产负债表, 或个别人借机中饱私囊, 为从制度上抑制腐败奠定基础。

三、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提高会计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 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也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 良好的业务素质前提。做资产减值处理不同于以一成不变的历史成本记价, 它的实质是引进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这些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资产评估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等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容易确定相应的减值额,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这主要依赖会计的主观性, 就要求会计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 会记帐做报表、具备一定的评估能力外, 同时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提倡和监督会计人员依法核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是提高资产减值准确的重要保障。

(二) 建立健全制度, 以制度管理代替以个人意志管理

一是将会计职能行业化, 适度推行会计委派制, 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上级机关, 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单位资产的减值事务。二是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用民间审计制度代替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三是在考核单位工作业绩时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支留存观, 同时注意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否与账面价值相符。

(三) 强化会计信息公开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相对于企业是没有强烈的商业对手竞争,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不宜在面上公开的, 即使是不宜在面上公开的, 相对一部分主体也是可以公开的, 因此就需要尽可能将部分会计信息公开化。在固定资产处置时, 不能仅披露减值后的价值, 还应该披露历次减值的时间、金额、确定可收回金额各关键假设及依据、减值的原因、累计减值金额及历史成本, 接受群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1998年2月6日财政部发布财预字<1998>49号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发布财预字<1997>288号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3]《企业会计准则 (2006) 》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4]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新思考, 中华会计网校, 2008-5-26;[5]实施新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中华会计网校, 2008-7-3。 (作者单位:武警西藏边防总队吉隆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1998年2月6日财政部发布财预字<1998>49号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发布财预字<1997>288号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

[3]《企业会计准则 (2006) 》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

[4]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新思考, 中华会计网校, 2008-5-26;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整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出台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清产核资工作。要求摸清各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国有资产的真正价值,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般特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所做的经济活动为公共事业,非营利性机构。决定了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实行预算管理,重在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环节,收益和成本配比不是主要考虑对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管理模式与企业不同,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对事业单位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由政府集中进行采购,资产购置回后,经过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等手续,最终在账务上反映为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就拿一般性的资产购置举例说明:

(固定资产增加,同时要增加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减少,同时要减少固定基金,一般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1.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用修购基金购置)

事业支出(用结余资金购置)

专款支出(用拨入专款购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从以上会计分录不难看出,现行资产管理办法实行量化管理,不能反映投入与产出,不能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固定资产不管以何种方式取得,在本质上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必然包含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能单纯的考虑其使用价值,还应重点考虑其价值。因此,无论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其他非营利组织所持有的资产,都存在折旧与减值问题。

二、现行资产管理办法弊端在那里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从制度规定与现实执行,不难看出两者是相背离的。

1.资产在持有期间因正常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有形磨损和无形的损耗,价值发生了贬值。由于不提折旧和不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原始价值)严重偏离,易造成虚增资产的现象,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

2.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在处置和报废时,处置金额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的问题上,主观意愿较大,容易造成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不符合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3.资产闲置现象严重和消耗殆尽或已不能再用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得不多,而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又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资产的价值,因此,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配置、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应该处置的资产,既不报废,也不更新,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4.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难以及时、准确把握,既不利于考评有关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现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还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对资产的价值管理重视不够。

三、未来的解决办法

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导向,重在实现权责发生制,逐步实行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减值准备。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的会计折旧与减值核算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合理确定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的单价、预计净残值、未来使用情况及减值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分别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折旧年限,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减值评估。通过学习其他先进经验,我认为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对行政单位和一般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

(1)固定资产清查时确定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2)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经费支出——计提折旧

事业支出——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期末结转。

借:固定基金

贷:经费支出——计提折旧

事业支出——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2.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取消“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科目。

(1)固定资产清查时确定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借:经营支出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每月计提的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成本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期末结转。

借:经营支出

贷:成本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四、实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值和计提折旧方法的优点

1.可以全面、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既能保证账实相符,避免虚增资产,又便于适时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适时、合理的价值补偿。

2.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要。实行折旧与减值核算,合理估计潜在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有利于明确各分管、使用部门的权利与责任,加强相应的绩效考核。此外,对科学预测与决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业务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见,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科学有效地搞好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国栋: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海事大学,2006

[2]郭元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8

上一篇:关于努力的励志演讲稿下一篇:春节短信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