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精选8篇)

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1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

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51|评论(4)求助知友

小龟奴 |五级采纳率24% 擅长领域:学习帮助文化/艺术娱乐休闲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太有帮助了!!推荐答案

2010-12-14 21:07热心网友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3|评论(2)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5条

2010-12-14 21:10呆呆00七|四级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篇三: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电机小学四年级二班的薛悦麟。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

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四: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过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再过几天,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舟”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质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篇五: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2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内在生命的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提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 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 它关乎全民族的共同记忆, 使中华民族具有了特定的身份与意义。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仅仅靠经济实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文化自主性, 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祖父传之, 子孙继之”的文化传统。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当代中国人民在与西方国家平等竞争而非屈辱服从的过程中, 开始意识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糟粕, 但优秀的成分更多, 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 但经过仔细甄别和创造性转化, 仍然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社会矛盾增多, 国内外冲突加剧,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日益显现,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成为促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前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还能够团结海外华人及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 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一切可争取的资源, 这是任何物质力量都无法替代的软实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精髓,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就是中国人民既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列宁说过:“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 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起点。这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 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文化战略方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毛泽东也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 不仅仅指近代以来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同样包含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又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其生长点和结合点。早在1938年, 毛泽东就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 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当然, 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的特性”“中国的特点”主要指当时的中国革命实践。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中华文化为基础,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这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坚定文化自信,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文化自信, 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 是对自身文化身份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是对其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 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一方面, 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 我们所秉持的文化自信, 是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要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寻求这些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的有益启发,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要积极贡献彰显中华文化独特价值理念的中国方案。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 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D].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3

摘 要:快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这种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同时也使我们丧失了主题意识。这种“快餐文化”在其他领域的滥用需引起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对“兰客”餐盒的包装计中本文有意识地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图案与文字,尽可能将中国古典美学及本土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出来。旨在通过对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快餐传统文化的研究,引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关键词:快餐;快餐文化;“兰客”;美学价值

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餐”进入中国,一股追求“快捷”的风尚席卷了整个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逐渐成为国人行事的总则。在此语境内,以快速、短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逐渐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中。当下,“快餐文化”逐步被推广到了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1 快餐与“快餐文化”膨胀式的发展

“快餐”作为当今社会一种快节奏、快时尚的生活方式,已经彻底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80年代,“快餐”一词随着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传入中国,因其方便快捷、新鲜时尚的特点,很快就被华人所接受。到了21世纪,肯德基、必胜客等一系列快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快餐”迅速成为国内时尚人群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与追赶的潮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快餐饮食的概念已被推广到了其他领域。当下,所谓的“快餐文化”已被推广到了医疗、文艺、教育等众多领域,出现了类似于快餐学习、快餐周刊、快餐医疗、快餐服装等一系列的快餐形式。“快餐”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公共艺术公共性的丧失,媒体行业的“快餐化”等。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麻痹我们的神经,吞噬我们的思想。

2 “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解析

“兰客”是一个快餐盒的品牌,笔者希望通过对“兰客”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的探讨引起读者的反思,面对本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前面我们谈到了“快餐”,也涉及了“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问题,笔者在开篇也提到本文只是提出此观点,希望引发读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我们都知道,商家在对快餐盒的选择上大多都是采用一次性塑料口袋、塑料饭盒为主,“兰客”作为快餐盒同以往的快餐盒的区别在哪里呢?

2.1 “兰客”餐盒的材质选取

“兰客”餐盒不同于以往的餐盒主要在于其对材质的选择上,“兰客”没有选择与普通餐盒一样的一次性塑料材质,而将材质选定为竹制。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因此,“兰客”在选择材质方面特此选择了具有文人气质的竹子,从形式方面更加贴近文人墨客的审美形式。

2.2 “兰客”餐盒的外观设计

在外观设计上,“兰客”以兰花作为主要图案。配合中国传统的万字纹、寿字纹,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样式相结合,全方位凸显中国文化。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喜爱。

2.3 “兰客”餐盒的文化寓意和美学指向

“空谷生幽兰”,“幽”是兰最令人倾倒之处,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華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之处,只适宜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因此,“兰客”从形制到图示的选择都是为了接近古代文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

3 “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独特的设计理念

“兰客”餐盒在包装设计中,采用了系列化的包装设计理念,涉及艺术学、消费心理学、空间展示等多个学科,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实例,结合我国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了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的创新理念探索。以商标为主体,将同一商标统辖下的所有商品,在形象、色彩、图案和文字等方面采取共同性设计,使之与竞争企业的商品产生差异,更易识别。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了国内快餐食品系列包装现存的几方面问题。第一,快餐食品的包装没有从整体形态去构思设计;第二,在餐盒的设计中缺乏文化价值形态的体现;第三,包装形式过于单一,材质的选择手法大同小异。因此,“兰客”在包装设计中将企业产品价值和文化价值尽可能做到有机统一,既促进产品销售又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是品牌信息的载体,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快餐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快餐文化”也在逐步消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笔者希望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兰客”餐盒在外观包装设计中之所以选择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意义的兰花一则是出于对“兰客”品牌概念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一种反“快餐文化”,反“快节奏”生活的理念。当然,囿于个人能力和时间,本文的探讨也只能以点带面,浮光掠影,更多的是基于一名包装设计者的角度对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的一些探索思考,最后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期望有更多的设计师继续做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思.中国当代餐具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宋瑞波,郑蕾.中式快餐产品包装设计的定位分析[J].包装工程,2012(12):129-132.

[3]张建民,富浩.“快餐文化”对我国社会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44-47.

[4]罗兵.快餐包装设计的诉求与发展[J].包装工程,2015(14):28-32.

[5]涂代恽.当前快餐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解读[J].艺术科技,2015(05):293.

关于传统与创新的演讲稿 篇4

重大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抓住重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报告提出,到20xx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合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相关部门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财政、发展改革、工信、税务等部门加强协作,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带动民间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幅提高。

各地区加强分工与协作。各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细化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承担责任。以本地科技需求为导向组织自主创新,引领与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建成创新型地区。

关于企业文化的演讲 篇5

在百年中行历经风雨,再启新篇的航程里,和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事一起交流如何弘扬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是我___,一个才进入中行工作3年的普通员工,最大的荣幸和最大的自豪!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自我,实现自我,积累财富,推进文明的过程。一个民族要发达、要振兴、要强大,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银行企业文化决定着银行的公众形象、社会定位及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说,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它是企业发展强劲的动力!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知,重在行。那么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企业文化呢?那就是人人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人人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员工。所谓“精品服务”:“精”,就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创造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的服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中行人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中行人“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冀,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三年以前,我就怀揣着梦想进入了中行,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理财经理。理财经理的是一支新生力量,中行为理财经理提供了梦想的平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欣逢盛世,当有所作为。我选择了这一岗位,我的梦想那就是与中行一起飞翔。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在工作中,我毫无怨言,勇敢地经受着每一次营销中的困难和压力,以坚定的意志,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工作,一切会在意料之中。

乘长风,破万里浪!各位前辈、各位同事,就让我们一起高举“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旗帜,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我做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百年中行再添风采!

演讲稿关于文化[模版] 篇6

诚信,是一面镜子,有残酷的现实,也有美丽的瞬间。责任,是一曲旋律,有沉郁的顿挫,也有动听的乐章。创新,像一首赞歌,有举步维艰的沉痛,也有激流勇进的激昂。奉献,像一个舞台,有搏击潮头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提炼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中的所有人员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需要企业中的每个人用行动去诠释。

诚信——企业的立足之本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所以,企业中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必须要做到诚信:对同事诚信,与同事共同合作的事情不能反悔;对上司诚信,对上司保证完成的工作不能拖延;对客户诚信,向客户严谨保证的事情不能食言。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综观古今,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故而要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做到了诚信,企业才能够长远发展。

责任——企业的发展之道

说起责任,就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可以分为两层: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子女有孝敬年迈长辈的责任;公民有遵纪守法的责任。而在一个企业中,每个成员都有在自己岗位上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经理要管理好企业的日常运作,对企业的人员进行调度。企业的策划小组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策划,将新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要对整个市场销售活动进行全面的掌控,及时收集到最新的销售信息,以反馈给管理层做出新的决策。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他应该肩负的责任。

创新——企业的动力之源

都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可见,创新是多么的重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及时将新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运作中去,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地改变进取。敢于向陈旧的、束缚企业发展的规章和制度说“不”!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有了创新,企业“闯”的魄力会更大,“抢”的意识会更强,“争”的劲头会更猛,“拼”的勇气会更足。

奉献——企业的久立之机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矛盾的,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呢?所以在一个企业

中,秉着“我为人人”的奉献理念,才会有企业的不断前进,从长远发展来看,不断的奉献能够给一个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果说汉字是‘一字千金’的话,这也是需要通过至理名言来表现的。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出永恒的真理和智慧,这种奉献对于人类来讲就是永久的精神财富。

演讲稿二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咱们的90后也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了,这也就使得不少企业开始出现这样的分层:70后一层,80后一层,90后一层。这样的企业员工组合可谓是无比有意思,传统思想与新潮思想的碰撞,保守派与大胆派的冲击。而作为其中一名80后,便想客观地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70后比较中规中矩,秉承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因为父辈们是被国家耽搁的一代人,10年动荡,很多人没有机会读书,做事受束缚,所以70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父辈们失去的社会价值,他们渴望成功,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进步来弥补上代人所没能得到的价值体现。80后是迷茫的一代,他们在老一辈人的传统教育下成长,遇到的社会变革很多,进入社会却发现现实的格格不入。他们其中不乏认同旧的社会价值的人,但同时又谨慎地接受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他们在新旧思想交锋中苟延残喘,在东西文化冲突中挣扎生存。迷茫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而当他们不再迷茫之时,他们也就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了。如果说8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第一代人,那么70后就是伴随着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只是这代人的个性特征并不像80后一代那么明显而已。

其实,可以这样说,70后与80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极为相似的,而90后却是与二者截然不同,他们是新的一代,接受这改革开放后的新潮思想的影响,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90后的思想理念与70后、80后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对于90后来说,初到工作单位是很难适应的。90后多是从无忧无虑的生活中过来的人,对于突然要面临的工作、生存问题,处理起来就不如70后、80后那般得心应手了。90后的生活环境比70后和80后都优越许多,他们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因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90后只和父母关系比较亲近,亲情观相对淡薄,比之前的几代人稍显孤僻。同时,90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70后、80后有很大的差别。所以,70后、80后会与90后产生一定的隔阂,这是必然的。

同时,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与金钱息息相关脱离不了金钱。而70后、80后所接受的教育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70后做事的态度是最踏实的,他们通过中规中矩的工作去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80后其次,他们偶尔会走一点点捷径,用稍微简便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任务;90后却就显得有点儿急功近利了。他们急于通过短暂的努力去获取别人花费长时间获取的成果。最为明显的差别就是在做事的思想理念上。70后的身上还保留有中国传统思想的痕迹,他们做事相对来说会比较保守一些;而80后有接受一定的教育,在思想上比之70后来说要更为开放一点,所以做事的时候也就没有80后那样保守;但90后这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秉承着开放的思想,做事大胆,敢于挑战,与70后形成了天壤之别。

70后一直是一个比较正统的群体,中规中矩走到现在。而80后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炮轰与非议。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慢慢变好,得到了平反。如今90后也成长起来,同样遭到了人们的议论纷纷。这种议论在与80后的对比中逐渐升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又会重新理智地审视90后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了。

演讲稿三

有些人仰望星空,是在探询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坐标,比如曼德拉。有些人仰望星空,是因为他是个喝高了的诗人,比如马拉多纳。有些人仰望星空,是因为他其实并非足球人,而是一个占星师,比如多梅内克。而有些人仰望星空,只是因为坐井观天,就以为能吃到最大的蛋糕。当然,后者是谁,我也不太清楚,青蛙虽然枯瘦,但它至少有权利把自己吹成一只蛤蟆。经常仰望星空的人,目光深邃,心胸广大,目标高远。在工作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只有看到远方的人,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才会有胸怀世界和宇宙的魄力与眼光。他不惧困难,他不畏艰险,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不会迷路,因为他能经常审视自己的轨迹,他能随时校正自己的航向。仰望星空,能让我们感受渺小与浩瀚,能让我们把握现在和未来!

仰望星空,是一种方向;脚踏实地,则是走向方向的行动与能力。

脚踏实地,让我们有所依托,让我们心有落点。只有有基础,才能起高楼;只有去前进,有能有进步。脚踏实地,是我们向前方的所有归结点和行动的落脚点。是我们所有的梦想基于现实的考量与拥有与否的决断。空中楼阁,经不起丝毫的碰触;刻舟求剑,追不回遗失的宝贝。

仰望星空,能够时时刻刻给自己以定位,能够给自己一个合适又合理的象限。在自己合适的象限内,可以自由的舒展,翱翔,而不至于折戟沉沙,头破血流。脚踏实地,能够给自己充足的动力,能够给自己前进的脚步。在脚步的轮回中,可以一点点缩减自己离方向和梦想的距离,可以逐渐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可以为自己的下一个高度和远方积蓄应有的力量。无头的苍蝇,瞎碰乱撞,终不得其门,是因为它没有自己前进的方向。空想的鸵鸟,埋头于沙土,到底免不了危险的逼近。动物们的种种行为,又何其的相似于我们人类的某些行动。但动物们血淋淋的生命代价,依然唤不醒我们对自身的反思与警醒。在工作的时候,不仅要适时地仰望星空,看看,到底,和自己的目标之间,距离还有多远;同时,也不要忘了低下头来,继续走自己的路,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顾仰望星空,而走向了错误的街口。

多少人,熬白了双鬓,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让多少才华随着岁月流失殆尽;多少人,空想无数,依然梦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遇。岁月荏苒,斗转星移,有多少人类的悲欢离合在在璀璨的星空下轮回上演,又有多少老泪纵横的辛酸在世人的眼中与心底一次次重播„„“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有着很强的时事背景,寄托着温总理对当代青年的期望,诠释着青年一代应有的价值观。有人说,星空太遥远,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有人说,现实太无奈,磨去了我的所有棱角。我说,这是借口,任何事物都有它消极的一面,但那不是全部,甚至连很小的一

部分都不是。我们要做的,是应该看到他们宏观的一面,主要的一面,而不是将其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限地放大,放大到能阻碍我们前进的程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话语穿越千古,尤有余音;“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一位为民操劳的总理,又寄予了我们多么深厚的希望。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仰望星空的审时度势,我们的时代同样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奋力前行!

演讲稿四

人这一生,不管你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成就,就在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梦想和追求。梦想的神奇在于人的不断奋斗追寻,世上再没有比梦想更奇妙的东西了。时光倾城而下,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已来到龙烟一月有余,花开无形,叶落无声,正是有了繁星的点缀,星空才如此灿烂;正是有了绿叶的呵护,鲜花才这么美丽,同样,我们的未来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我们有梦想,我们有信念。

人是靠梦想活着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梦想就如同鸟儿折断了翅膀;人的一生是“贪得无厌”的一生,一个梦想实现了,又会产生新的梦想,不断堆积的梦想,就像过冬的柴禾,一摞摞堆积在生命的走廊上,为寒冷的人生火添暖。直到那一天,你用洞穿的眼神无力地注视着走廊的尽头,面对这一摞摞堆积如山的梦想,或许,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或许,是无奈的遗憾;或许,只剩下淡然的目光。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梦想,有了梦想,你才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没有梦想的人犹如无头苍蝇,到处乱窜,终一事无成。胯下韩信之所以能成为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正是怀有吾必有以重报母的理想,才能成就大汉江山雨飘摇,萧何月下追韩信,暗度陈仓定三秦,沈沙决水斩龙且,破燕灭赵收华夏,十面埋伏败霸主的美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若不是以造福百姓为己志,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反观方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如果能接受后天的教育,必有所作为,但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终泯然众人矣,可悲可恨!

梦想是风,它以优雅的姿态触摸你,将所有的惊喜都散发在温暖的憧憬中;梦想是灯,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使人们在黑暗的深渊中,点燃对光明的向往。梦想犹如日月高悬,使人们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使人们透过黑暗见光明,拨开云雾见青天。尽管,有时梦想很朦胧,很飘渺,但它却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光辉,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返顾地射向那辽阔美丽的长天,正是心中有了梦想,才会折射出七彩的人生。

没有梦想生活容易疲乏,生命欠缺光彩,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行死走肉,生命的游魂,过一天是一天,度一年算一年,生命已无意义,生命已失价值。让一个美梦,永远的做下去,不要醒。闪出自己的光点,亮出自己的招牌。永远没心没肺的炫耀下去,不让黑暗占据自己角落。渴望阳光,渴望自由。伴随梦想一起飞,撑起一双梦想的翅膀,让风儿带着自己飞。身边的白鸽,活的如此的快活。心中有什么,就做。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说出自己梦想的人,就会比没有梦想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梦想。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实现你的梦想吧,美好的希望向你招手!如果没有梦想,就好好的想想,让自己有个梦想吧,有了梦,你就觉得生活更会有意义。

关于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探究 篇7

一、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概述

跨文化传播的涵义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或者文化交往活动可以将跨文化传播看作是一种特殊文化情境,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对文化情境的制约和指引功能的复杂性, 且指引方向具有多向性的特点。由于跨文化传播的多向性指引同时发挥作用, 各种碰撞不可避免, 有时甚至产生对立性的差异。但是人总要生存在社会中, 而且必须处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中生活, 随时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指引, 实际就是文化伦理对人的约束和监督。因此, 我们思考跨文化传播的重点就是分析其文化伦理对文化传播的影响[1]。

二 、构建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空间的重要意义

(一)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往欲望越来越强, 这些交往促使人们要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面对面的交流, 这些直接或间接的互动带来了文化的传播, 但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差异性可能使得交往的发生不和谐的插曲。全球范围内不同人群间社会交往每天都在进行, 因此, 迫切的要求全人类建立共有全球的意识, 改变彼此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

(二) 文化伦理空间构建的重要意义

亨廷顿在提出“文明冲突论”时, 曾经对文化伦理的做出这样的论述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化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正如他所说, 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窄小空间里, 出现矛盾、冲突和灾难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这时建立起文化伦理必须遵守的准则, 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往就能和谐的进行。因此文化伦理空间构建成为全球不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跨文化传播已经慢慢成为全球文化生态的表征, 标志着未来人类文化交往和发展将有共有性伦理的约束。

三、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空间

“视天下犹一家”是跨文化传播的美好愿景, 而文化伦理空间建立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基础, 构建文化伦理空间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本文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 制定共同的规则

全球文化对话建立必须遵循的规则并逐步推广, 用平等的对话引导广泛的参与, 注重伦理普遍性的品格, 比如文化交流中奉行平等、宽容的态度。跨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应该建立起相互承认的态度, 换位思考, 用对方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传统, 才能在拥有共同信念的基础上相互学习,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

(二) 承认和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

我们要从全球不同文化系统中为文化伦理空间构建寻找有益的灵感, 承认、尊重不同种族文化是一切的基础。要尊重并承认其价值观念和伦理准则, 融合文化的各种要素成为共有的价值观, 将其作为不可取消并有约束力的标准, 不同种族间要达成基本的共识。

(三) 制止贬低、忽略和损害各自文化的行为

在跨文化传播中要特别注意贬低、忽略和损害各自文化、民族的言行, 任何人没有权利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品头论足, 尤其注意杜绝置换其他民族文化和思想中用于现代化进程的核心要素, 完整保留其他民族在国家治理上的独立选择。文化伦理要为人类普遍的伦理规范服务, 并不是忽略和抹杀异族的文化。

四、中国文化伦理对世界的影响

在18世纪时, 中国的儒家思想被很多欧洲学者视为一套规范的伦理体系, 伏尔泰、莱布尼茨等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都曾经狂热的崇拜中国文化伦理和思想观念, 他们亲切地称儒家思想为“天赐的礼物”或者“道德的楷模”, 整个欧洲社会几乎要将中国的精神移植到欧洲大陆。儒家思想在国外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演变, 传播范围几乎遍布全球, 孔子学院扎根于很多国家, 建立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 在21世纪的今天, 孔子学院的学生多达150万人, 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人民价值观, 成为全世界奉行的道德伦理规范。

结束语:

促进全球沟通和交流, 控制种族冲突, 通过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是各民族文化传承的首要任务, 也是当代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如何创建一个多种族文化共处的文化伦理空间, 实现世界人民的和平共处, 是未来跨文化传播工作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信通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未来全球性的伦理规范将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2 (01) .

[2]齐格蒙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0) .

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0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传承优秀文化,推进社会文明,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全民道德建设的决心和举措。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对这一使命理解偏差、认识不到位,过分突出实践技能,忽视素质养成和培育,造成了部分高职学生的“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势必影响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

1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对山东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和访问,重点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与此同时,还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或通过参加专业发展研讨会,了解到了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反映。综合调查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当前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堪忧,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1.1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深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的所学内容。例如,了解庄子、朱熹、王充、王夫之等古代哲学家的生平、主要思想的占1/3,读过其著作的只有不足10%。又如,了解《论语》及其主要思想的基本达到100%,而真正完整读过《论语》的只有10%不到,能背诵其中几个章节的更是少之又少。再如,真正读过《红楼梦》的只有15%,能说全金陵十二钗的只有3%:能背诵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名言、励志警句并能准确把握其意思的只有20%。认识是践行的前提和基础,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深、理解不透,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1.2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高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或基本没有兴趣的有近两成半,他们的购书意向主要集中在科普读物、考试辅导书籍、杂志期刊等方面,有购买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只有20%,近期有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不足40%,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发展意义重要的占30%,喜欢通过电视节目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明显高于研读原著的比例。调查还了解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通识课的兴趣不高,认为没有意思或没有意义的大有人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热情不高,这是造成他们传统文化缺失的内因。

1.3传统文化道德缺失调查还表明,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传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责任感缺失。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大多习惯于按时上班、到点下班,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在维护单位声誉、承担分外工作方面的责任感明显不足。诚信缺失,认为恶意拖欠学费、考试作弊、旷课等不文明现象可耻的不到一半,学生求职简历弄虚作假、个人鉴定与实际工作能力不符的现象存在很多。同时,用人单位还反映,一些高职学生存在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不强;与人共事、和谐相处的能力不够等现象。

2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探究

2.1社会原因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文革”期间,特别是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过分强调传统文化封建糟粕、消极影响的一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基本持全盘否定的观点,对其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方面,导致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继承传扬的断层,致使那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清、理解不明,一味排斥和否定,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失去了其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左”的指导思想下,大批的文献著作遭到破坏和遗失,一批传统文化学者遭到了排挤和冷落。在那一代人的思想意识里,对传统文化基本一片空白,对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无意识。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增,而纯粹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人才则大多不受重视,一定程度上主导和影响了人们的求知成才取向,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左”的思想得到了根本纠正,但由于历史遗留和思想惯性的影响,缺乏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

2.2教育导向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基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导向,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在突出工学结合、加大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课程设置更加紧张,传统文化课程开设少、效果差。再加之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写体会、写心得等形式,学生大多无情无感,无病呻吟,拷贝抄袭现象大量存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教育导向造成了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人文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缺乏。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较多,高素质、高文化的教师相对不足,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完善,过分看重技能培养,忽视文理融合。三是现行教育制度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证书认可度较高,处于就业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之外,还把课余时间用在了计算机、英语学习上,无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手捧英语词典,案放考证书籍,不见《四书》《五经》”的现象。

2.3多元文化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规则和价值取向。比如,学习的功利化,认为学习只是为了生存、就业,只看重眼下,不着眼长远,过分注重技能,忽视素质培养。又如,课余时间沉溺于网络、恋爱、影视厅,不能较好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再比如,过分的崇洋。目前,高职学生中,洋风洋气十分盛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他们过得津津有味:而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却感觉没

有意思。比萨、汉堡、寿司,他们吃得有滋有味,对传统的菜品,他们却没有胃口。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2.4信息时代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不利影响。学生利用网络的机会大大提高,认为什么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不用读书,用时在网络上查找就行了,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再如,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各种电视片、专题片、科教节目相继推出传统文化教育节目,兴起了“国学热”,表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另一个反映是高职学生只想通过这些节目了解传统文化大意,而不愿深读原著,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像理工科的具体公式、精确测量那样直观具体,也不像小说、话剧等文艺作品那样易读活泼,大多兴趣一时、不能持久,只知皮毛、不领深意,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敬而生畏、望而却步”。

3离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方法

3.1提高认识,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层面要提高认识,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途径,出台制度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应对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渗透,开设通识课或文化讲座,增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要提高认识,唤醒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3.2理性对待,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两面性。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存在家长专制、军权神授、等级观念、唯古是法等与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背离和不符的因素。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坚持辩证的文化观,采取批判继承的精神,更好地汲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摒弃无用的、消极的成分,警惕和避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3.3强化素质,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敬业、中和、共处等传统美德。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动教材,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中和”为美、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态度,“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健全人格、砥砺品格方面,都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4创新载体,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保证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应努力创新教育载体,着手实施“六个一”教育。

3.4.1重视一个纳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其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诸多契合点:一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大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其中既包含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产生的过程,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党的重要理论成果。二是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做到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将会更加丰富思政课内容,育人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三是思政课课堂形式比较自由灵活,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为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港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思政课也要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贴近学生上重点用力,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真正起到育人、塑人、成人的应有作用。

3.4.2建设一支队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建设一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教师队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影响最大,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他们去引导和灌输。一定程度上讲,教师传统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好坏。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三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如能利用生动的课堂形式,融专业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感恩、中和等思想;在《管理学》的授课时,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管理思想等,必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提高。

3.4.3开设一些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开设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优化课程设是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可以分年级、分阶段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概论、哲学精神、名篇名著导读、历史精神、风土人情、民族风貌、民间习俗、诗词鉴赏等方面的通识课。与此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与思政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等必修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规定必修学分,使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加大《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方面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加大课程考试的改革力度,重点放在掌握程度、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建议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遗址、纪念馆,发挥其教化育人的作用:鼓励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和义务室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3.4.4做到一个结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讲授传统文化与学生课外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学习传统文化与学习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注重课外这个课堂,通过开列传统文化名篇诵读书目、开展优秀文化电影展播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3.4.5优化一种环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对大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品格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跟职业化人才培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精神品质和道德意识,努力营造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学生“软实力”。一是加强校园静态文化建设。主要道路、休读点和景观的命名,主题雕塑、校园文化景观石的设立,都要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以直观实物影响学生的修身和言行。二是加强动态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读书协会、传统文化协会、书法协会等文化类学生社团,通过举办读书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立传统文化书架,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提升素养。三是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实体相结合,校训、校风、校歌、校园精神等高职院校核心价值理念,要自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四是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宣传平台,制作传统文化网站、刊发传统文化名篇、组织传统文化征文、选播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展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学生。

上一篇:运输公司劳务合同下一篇:那一次,我真后悔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