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精选8篇)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1

【发布文号】国发〔2014〕8号 【发布日期】2014-02-21 【生效日期】2014-0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任务目标

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等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

六、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目前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八、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基金管理和运营

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各地要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基层经办力量,做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要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地方人民政府要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省市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各地要在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整合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2

会议指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 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 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给予50% 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会议要求,要整合资源,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 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改进管理服务,做到方便利民。要严格基金监管, 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亿万老年人心中有底、基本生活无忧。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3

《意见》全文如下: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任务目标

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等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

六、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

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目前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nlc202309041238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八、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基金管理和运营

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各地要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基层经办力量,做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要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地方人民政府要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省市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各地要在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整合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4

马年开头最重要的事,中国人有望成为身份一致的国民,享受统一的国民待遇。

2014年2月7日,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持续60年的城乡区别,从基础制度层面破冰。城乡樊篱的基础经济制度被打破,发生在八年之内。取消农业税是第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制度是第二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12月29日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中国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不再是农业与农民,中国经济从农村走向市场;建立城乡统一养老制度,意味着中国人逐渐成为统一的国民,城乡分隔体制、劳动力流动的樊篱逐渐被打破。以往以保甲户籍制度人为区城乡,分为城乡之间的贵族与贱民,是不人道不文明的野蛮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

基础制度改革总会受到指责。有人认为,目前统一的是最低层级的养老保障,只能勉强保证年过60岁的老人不饿死;也有人认为,中国养老制度分成并不公平,分成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与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五大层级,本次合并的是保障程度最低的后两者,没有解决养老体制的不公平。不仅如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与四线城市养老保障差异极大,即使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也无法保证户籍自由流动,不值得大唱赞歌。指责城乡统一居民养老保险的理由不充分。因为已经存在的历史不公,而指责明显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制度改革,属于逻辑混乱。恰恰相反,只有基础制度改革,才能打破原有的不公,才能逐步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先有鸡才有蛋。

城乡居民统一养老保险可以视作中国式的联邦退休金制度,即政府建立起统一的最低标准的国民基础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每个中国人拥有伴随终身的社保帐号,帐户中托底的就是统一养老金,走到哪里都可以使用。这是体现中国统一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民体制的扎实努力。想靠基础养老金过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是个遥不可及的构想,连美、加等国都做不到,何况中国?

改革沿袭先易后难的做法,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统一,而后是企业单位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关轨,最难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会放在最后,等到这一批老人退休老去,现在事业单位员工95%为聘用制,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水到渠成,这是一贯的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以减少改革过程中既得利益的阻力。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制度是块容易啃的骨头。城乡居民养老水平低,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仅81元,财政补贴支出不多,中央、地方财政千亿元左右。为了节约行政成本,不劳中央政府费心,各省份已逐步实行城乡居民养老并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今年1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已有15个省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了建立最高层级的“中央”保险制度,如果各个省份依然画地为牢禁止他省劳动力进入,就失去了建立统一保险制度的根本意义。

困难之处在于各个省份贫富不均,城乡统一养老保险水准各不相同,导致“中央”保险制度崎岖不平,劳动力仍然难以流动。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2年年末,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37亿人,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其中个人缴费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0%,除去个人缴费之外的财政补贴1235亿元,基金累计结存2302亿元。另据人社部最新数据,2013年1月到11月,全国城乡居民为4.9454亿人,基金收入1823.2亿元。

与全国平均的每月81元相比,富裕地区水平高出一大截。2011年北京基础养老金标准就达到每人每月280

元,自2011年起,还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今年1月29日是第五次调整待遇标准,本次调整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40元。成都等地的城乡基础养老平均水准也高于全国两到三倍。要让国人成为自由流动的统一国民,基础养老帐户必须收归中央政府实现全国一盘棋,避免碎片化管理导致国内一个个行政区成为一个个画地为牢的封建城邦。此次改革做到的是各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如成都、北京、上海内部实现城乡国民待遇,离全国统一的国民待遇、劳动力自由流动,还有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5

国发〔1997〕26号

【内容分类】 养老保险

【分类细目】 基本制度

【时 效 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97.07.16

【实施日期】 1997.07.16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标题】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发文号】 国发〔1997〕26号

【主题词】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要求,制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促进了养老保险新机制的形成,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这项改革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还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为此,国务院在总结近几年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如下决定:

一、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要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等原则,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的发放,积极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三、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帐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

四、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五、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认真抓好落实。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具体办法,由劳动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并指导实施。

六、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也要逐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缴费比例和待遇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决定精神确定。

七、抓紧制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条例,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八、为有利于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和加强宏观调控,要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或省授权的地区统筹过渡。待全国基本实现省级统筹后,原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统筹的企业,参加所在地区的社会统筹。

九、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各级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改进和完善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十、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原则上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养老保险具有资金规模大、计划周期长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的重点工作。

1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及效果

目前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宏观领域,如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若干规律,实现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及探讨全球社会养老保障发展趋势,这对我国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尝试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更多的引入到微观层面如养老基金的筹资机制、管理体制、养老资金的运行机制等研究,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国内进一步从微观上研究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基础性,不可缺少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自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以来, 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05年12 月, 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放力度、范围、计发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办法, 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障的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建立基础养老金的激励机制、让养老金与物价变动挂钩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举措,被称为“新制度”。但是, 该制度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对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巨额隐性负债如何偿还;二是如何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的问题;四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 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

在各地先行试点的基础上, 我国2009 年开始全面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最低发放标准不会低于每年1800 元的低保平均水平, 而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还会不断提高。新型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要点: 一是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 能在不同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二是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降低农民参保门槛, 提高保障水平。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 降低门槛, 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 以政府投资为主, 低水平起步, 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坚持政府统一管理,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 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 参保人员预期领取的最低养老金水平可与农村低保水平衔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险种。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就有一个如何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全体城乡居民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目标。

2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1现行制度缺陷要求深化当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1.1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缴费基数与领取基数的问题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基金运作状况,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目前,不管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严重的地区,还是收支有结余的地区,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跑、冒、滴、漏现象,主要表现在缴费基数不实。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缴费基数就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6个部分。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保险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不实,严重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从企业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对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意义认识明确,能够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自觉为职工参保。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对交纳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回避缴费义务,漏报、瞒报的问题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劳动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职工收入形式多样化,给缴费基数确认的准确性、真实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1.2“统账结合”制度运行中的个人空账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模式转轨。“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社会统筹依然保持现收现付制。从养老保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只要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成份转轨,都无法回避隐性债务问题。这是因为改革前参保人员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也就没有相应的基金积累,但是,他们在以前的现收现付制下又已经积累了未来的养老金权益。这意味着在转轨过程中这部分养老金权益,即原制度下的全部或部分隐性债务将变得显性化。转轨时刻显性化的隐性债务实质上就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原则上,国家要想办法筹措资金来解决这部分显性化的隐性债务。

从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具体实践看,国家承认参保人员在改革前所积累的养老金权益,但是,无论是国务院1997 年26 号文件, 还是后来的国务院2005 年38 号文都规定这部分养老金权益由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也就是说,政府是想利用新加入者的缴费来偿还这部分显性化的隐性债务,即转轨成本。改革后,各地为了保证当期养老金的顺利发放,借助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不断透支个人账户,使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迅速扩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05 年底,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8000 亿元。如果个人账户“空账”规模持续扩大,那么,我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改革模式必将以失败告终。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国务院2005 年38 号文件规定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提高到20 % ,并且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强了缴费和养老金收益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些措施能够使社会统筹基金在未来年份收大于支,那么,目前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就不会继续扩大下去,个人账户“空账”就变成一个存量概念。8000 亿的空账规模分摊在未来年份逐步解决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对未来年份社会统筹基金的收支状况进行测算将有助于我们分析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变化趋势,理顺改革思路。

2.1.3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

企业职工退休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之间,由于是两套体制,所以衔接相当困难,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过低。从2005年开始,中央连续七年提高了企业的养老保险待遇,但是仍然能听到企业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存在意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要统一建立一个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这在国际上已有先例,美国和日本均在上世纪80年代实行了类似改革,最近还有一些欧洲国家,都把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起来,目前看来效果比较好。2.1.4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及基金监管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是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保障,并且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顺利进行的保障。老龄化的到来给我们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更多的关注,毫无疑问,监管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挤占挪用等违法现象、监管模式混杂不清、监管立法不健全且过分依赖行政监管、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职责不清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对于法律法规,政府行政监管行为,监管独立体系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依靠和有所所建树的循环体系,能够对于监管形成合力。

2.2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 2.2.1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基金积累的需要

针对于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状况,我们有必要加强改革。保护好老百姓的保命钱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体系还是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是随着2010年10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的通过,我国的立法机构会逐渐的完善。另外在养老保险基金的模式上会对监管部门的独 立性会逐渐的体现出来。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提高基金投资效益,使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得到保值、增值,以应对我国提前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其“稳压器”、“调节器”、“减震器”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养老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

2.2.2维护社会公正,“一体化”的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不仅可以为人民生活一视同仁地公平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他们倾斜,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3.1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的性质、政府责任和基本国情考虑,提出了12字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既是建立健全这两项制度的基本思路,也是工作要求。

3.1.1.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中国未来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应当是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职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在内的三层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路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1)完善城镇保障制度与探索农村保障制度相结合,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城镇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的重大转变。在城镇,继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注意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城镇没有参保的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无工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总之,要把全部从业人员和居民逐步纳入覆盖范围,做到城乡各类人群都有制度上的安排,实现制度全覆盖,工作上可以逐步推进。注意把握城乡统筹不是城乡统—,城乡居民在保障项目和待遇标准上应有所区别。

(2)制度建设与管理监督相结合,形成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精减高效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社会保障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切实纠正重制度轻落实、重政策轻管理、重资金轻服务等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切实加强基金管理,基金监督要贯穿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不能有特殊和例外,使社会保险基金成为“阳光基金”、放心基金。

(3)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当前,坚持把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加强扩面征缴工作,着力解决待遇差距过大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着眼长远,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待遇水平,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提高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例,建立转制成本的财政清偿机制。通过明确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基金长期平衡,实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4)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构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改变目前主要依靠基本保险、保障形式单一的局面,按照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市场投资运营、政府加强监管的原则,积极发展企业年金,支持发展商业保险,提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5)改革探索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将养老保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应总结20多年的改革实践,把成熟的政策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定社会保险法以及养老保险条例、基金监督条例、企业年金条例等配套法规,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法律政策体系,使养老保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可靠的保证。

(6)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理论和战略研究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科学的理论能够增强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的.战略能明确目标和方向。要总结我国社会保障的生动实践,充分认识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保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实现社会保障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实践。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条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条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通过理论和战略研究,解决制约社会保障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3.1.2.深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是保基本。就是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免除贫困为政策目标,使保障标准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及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实行城乡居民均等享有的、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养老金与能满足参保人个性化需求的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并建立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缴费补贴和待遇调整机制,使全体国民生活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

二是广覆盖。就是要调动单位和个人参保的积极性,明确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最大可能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普惠、可靠的公共保障服务,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是有弹性。就是要在人人能享有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实行政府分级、分类定额补贴的激励机制与参保最低缴费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建立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群体、不同个人能力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可选择、有效率、精细化的保障制度,使制度既可根据每个人的风险收益偏好、家庭结构、整个人 生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来进行相应地匹配和安排,又能适应人口、经济、社会的可能变革。

四是能转移。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内在要求,通过建立以个人帐户为主的制度模式和新型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参保人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维护参保人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五是可持续。就是要在缴费阶段建立国家、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险责任分担机制;在基金投资管理阶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在待遇给付阶段建立财政供给约束型的待遇调整机制,全过程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3.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3.2.1、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

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一般以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定比例为缴费标准。具体标准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按精算平衡原则和预期领取标准测算并公布,可确定不同的缴费档次,最低缴费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参保人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需求,选择相应的缴费标准。参保人可选择在户籍所在地或临时居住地缴费,可选择按年、季、月缴费或补缴,也可一次性大额缴纳。缴费有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可由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补贴进行代缴。

3.2.2、合理确定补助、补贴的标准与方式

村集体、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可根据其财力对其参保人实行定额或一定比例的补助。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计入个人帐户,实行完全积累,实帐管理。各级政府根据财力对参保人给予定额或一定比例的补贴,参保补贴的一定比例计入个人帐户,其余计入储备调剂帐户,主要用于防范基金风险和养老金待遇的调整。

3.2.3、合理确定保险费收缴方式

在自愿的前提下,城乡居民个人缴费可由街道或乡(镇)劳动保障部门代收,开具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有条件的地区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收,也可采取其他符合参保人意愿的缴费方式。具体收缴办法由各地制定。地方各级财政要在个人缴费到位后,及时下拨补贴资金。不得弄虚作假,套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一旦发现要严肃查处。

3.2.4、合理确定计息标准和计发标准

个人账户基金按实际缴费时间和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实行分段计息,高于计息标准的收益计入专项调剂金。个人账户基金计息利率按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实行同步动态调整。

按照精算平衡原则和平均预期余命,确定计发标准。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标准的月领取额,为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3.2.5、合理确定领取年龄

原则上,参保人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后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特殊情况下,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提前1—5年领取养老金,每提前一年减发1.5%的养老金。鼓励推迟领取,每推迟一年增发1.5%的养老金。不满领取养老金年龄或领取不足10年去世的,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余额,并及时为养老金领取者办理注销登记等相关手续。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3.2.6、建立待遇调整机制

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养老金计发标准要根据物价指数定期调整。中央政府负责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地方政府负责个人帐户养老金调整。

3.2.7、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加强基金的内审稽核、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督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筹集、使用、投资运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对事关基金安全的事项及时进行处置;同时,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建立基金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对运用不正当手段多领、冒领养老金的,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3.2.8、建立基金分层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要专户专管,封闭运营。基金在以县级为核算平衡单位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省、市、县分级管理办法。县级难以保值增值的,应将基金上解到设区市或省级管理;逐步实行业务经办和基金管理分开,基金管理和基金监督分开。基金要全部进入经办机构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设的“新型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对已经进入’当地财政管理的基金,要按照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定,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保值增值、定期结息。基金投资管理的具体办法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建立基金帐户管理系统,选择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的帐户管理人和托管人。规范业务程序,逐步推广和运用新型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发放社会保险卡,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个人保险编号、缴费、给付情况等基本要素的完整准确。把新型养老保险管理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网络为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好帐户管理、政策咨询、查询服务、养老金支付等工作。

3.2.9、拓展个人帐户服务和发展功能

参保人原则上不允许退保,但允许其在发生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绝症难以支付医疗费、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突发意外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可以借支部分或全部保险费积累余额。到期确实无力归还借款的,可以按正常退保处理。创新城乡金融,探索通过金融机构用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方式,给参保人发放小额贷款,解决其生产、生活面临的资金困难,把帐户做实做活,增强制度吸引力,支持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部分条件具备的地区对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我国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指日可待,国内学者应在借鉴国外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1] 丁开杰,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268~293。

[2] 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运作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9~103。

[3]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102~138。

[4] 杨宜静、吕学静,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99~125。

[5]魏加宁,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197~296。

[6]张新梅,国际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的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08期:35~37。

[7]许浩、孟繁峰,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经济论坛,2005年,22期:20~21。

[8]王伟,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与中国养老保险立法探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期:5~8。

[9]边恕、穆怀中,对我国养老金名义个人账户制及其财务可持续性的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5期:22~26。

[10] 阮儒雅,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特区经济,2005年,07期:34~35。

[11]赵志伟,也谈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经济论坛,2005年,12期:12~14。

[12] 孙永勇、李珍,养老金个人账户与现收现付定要非此即彼吗,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18~20。

[13]宋朝新,养老保险之国际比较及借鉴,财会月刊,2005年,12期:10~ 13。

[14]张瑞辉,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商业经济,2005年,04期:18~20。

[15]段曼丽、梁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及解决方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29~32。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7

一、建湖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07年该县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农保制度,2010年该县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与新农保同步推进。2012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享受统一的政府补贴和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填补了长期以来该县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空白。截至目前,该县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18.63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14.2万人。

二、该县目前城乡居保的主要政策

今年初,该县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增设了缴费档次

新制度的个人缴费档次增加到15个,分别为每年1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15个档次,其中500元档次为标准档。100元标准只适用于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二)提高了缴费补贴

为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参保,县财政对各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作了调整,最高补贴标准从50元增加到90元。具体为:选择1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选择300--4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40元;选择500--9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选择1000--12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80元;选择1500元及以上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90元。对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等缴费困难群体,县财政为其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

(三)新设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

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做法,对参保人员死亡的,一次性给予丧葬补助金,标准为1300元。

(四)新设了“缴费年限养老金”

现行的国家、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员60周岁后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今年建湖县尝试设立了缴费年限养老金,规定参保人员按500元标准档或以上档次缴费达到15年以上的,在其年满60周岁领取待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性补助,即按2元/年的标准发放缴费年限养老金。

三、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分标准测算情况

以最低缴费年限15年为例,按15个缴费档次分别进行测算,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领取待遇年龄(60周岁)待遇标准具体如下:缴费1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为129元;缴费3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151.7元;缴费500元标准档的,领取待遇约205.4元;缴费1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261.5元;缴费1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16.6元;缴费2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70.5元;缴费2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24.5元;缴费3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78.5元。

以上测算均未考虑个人账户利息积累及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以及丧葬补助金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缴费档次普遍较低

城乡居保采取的是自愿投保,该县参保缴费的人员中,年缴费选择100-200元的占36.6%,选择300-400元的占33.7%,500元以上的占29.7%。由此可见,选择缴费档次为100-200元的成了参保缴费“主流”。

(二)参保缴费年龄结构偏大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平均每年参(续)保人数为16万人左右,其中45-60岁的参保缴费人数为10.5万人左右,占总参保人数的65.6%;45岁以下的参保缴费人数为5.5万人左右,仅占总参保人数的34.4%。

(三)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平偏低

从测算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的领取待遇水平普遍偏低,与苏南等地区的差距较大,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之间差距较大。

(四)村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完全到位

目前全县大部分村(居)没有专职保障协理员,多数由村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且没有正常的工作经费,不能很好的满足参保人员缴费、查询、领取等方面的需要。

五、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保参保的强制性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二)建立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建议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常调资做法,每年按10-15%的幅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同时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三)逐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建立逐年增加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参保人员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参保人员的续接缴费积极性。

(四)逐年提高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

建议调整缴费年限养老金补贴标准,对参保者选择500元及以上标准,正常缴费15年以上,每缴费一年养老金每月增加至5元。以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可适当调整。

(五)进一步加大基层平台建设投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篇8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意见》(青政字[2010]10号)(以下简称《意见》)已发布施行,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实施范围及参保条件

(一)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试点,总体上按照国家新农保试点步骤逐步推开,2010年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和已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的城阳区、即墨市实施。其他区、市将在取得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面推开,实现对我市城乡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参保对象条件为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具有本市试点区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未按月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

二、参保登记

(一)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居民养老保险,需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重度残疾人还需携带《残疾人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到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二)居民养老保险相关申请表格(包括《参保登记表》、《补缴申请表》、《注销登记表》等)需本人填写,本人无法填写的,可委托他人代填,但须本人在表格上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三)符合参保条件的外地或本市户籍人员迁入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区、市的,可从户籍迁入的次月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四)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⑴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⑵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⑶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三、参保缴费

(一)居民养老保险按自然年度缴费,采取银行代扣代缴的方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参保人员制发《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银行存折》(以下简称“银行存折”),参保人员应按市、区(市)社保机构规定的时间将当年应缴纳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未按规定时间将应缴纳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造成银行无法为其代扣代缴的,视同本人当年不参保缴费。

(二)试点区、市可在国家目前设定年缴费档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基础上,根据本区、市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缴费档次。纳入市级统筹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统一增设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四个缴费档次,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

(三)参保人员首次参保登记选定缴费档次后,每年缴费由指定银行按参保人员选定的缴费档次代扣代缴当年的保险费。缴费档次每年可以变更,变更时需到所在地社保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年度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与普通年份一样都按1整年征缴。

(四)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自愿一次性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达不到15年的也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也可补缴。

四、集体补助

(一)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所属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确定。集体补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街道(镇)保障中心”)提交《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社保机构指定账户。

五、政府补贴

(一)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自愿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 46-59周岁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达到60周岁时可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人员,应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达到60周岁时也可补缴,但不享受相应补缴年限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

(二)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保的,由市、区(市)两级财政按《意见》规定的50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其代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在享受政府代缴保险费的同时,享受政府每人每年30元缴费补贴。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的重度残疾人,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46-59周岁的,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达到60周岁时一次性补齐15年;已经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5年的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

六、个人账户管理

(一)社保机构按照参保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

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参保人员转入居民养老保险时,可将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年内单利计息,逐年复利计息,年内新增缴费按一年期零存整取利率计息,历年结余资金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年度。

参保人员中断缴费的,社保机构应按照规定封存其个人账 户,封存期间的个人账户不间断按月计息。

(三)对于出现出国(境)定居、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登记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四)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

七、待遇领取

(一)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村(居)委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居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按规定要求将相关材料逐级上报审批。

(二)每月20日为基准日,20日前办理参保登记并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从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有下列情形的,按以下要求办理: 1、2009年12月31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登记的,从2010年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 2、2010年《意见》启动当年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参保登记的,可从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 3、2010年12月31日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2011年1月1日之后办理参保登记的,从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起领取养老金,以前不予补发。

(三)户籍由外地迁入我市并已达到或超过领取待遇年龄的人员,从具有我市户籍并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

(四)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55元,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加发1%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其中70周岁及以上缴费的,计发月数按56执行。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不足时,由统筹金支付。

(五)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符合领取条件已年满60周岁人员,可不选择补缴保险费,从办理参保登记和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按标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均应按规定参保缴费。

(六)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遇领取额有异议,提出重新核定申请的,社保机构应对待遇领取标准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书面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七)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居)委会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在法院判决的次月20日前提请市或区(市)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八)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其死亡后6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居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向区、市社保机构(市级统筹地区向市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九)市、区(市)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年度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待遇,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十)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社保机构每月20 日前应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于每月20日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等指定账户,同时向社保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社保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每月月末前,社保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

八、制度衔接

(一)对于已经领取原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人员,在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之上,加发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满60周岁已领取原老农保待遇的,可继续领取原待遇,待达到60周岁时,再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可停止领取原待遇,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已参加原老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应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

(二)对于已经领取原地方新农保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及以上人员,继续享受原待遇,同时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今后其待遇水平的调整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不满60周岁已领取原地方新农保养老保险待遇的,可继续领取原待遇,待达到60周岁时,再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可停止领取原待遇,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缴费年限累加计算。

已参加原地方新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应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缴费年限累加计算。

(三)根据国家、省规定和我市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计发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具体调整方案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后,又实现就业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停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

(五)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九、关系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缴费期间在本市试点区、市之间转移的,转出地社保机构应将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二)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居民养老保险地区的,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

(三)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市、区(市)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十、经办管理

(一)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区市管理、分级经办。全市实行统一制度和政策、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和相关业务流程、统一编制和实施预算、统一待遇调整、统一基金管理。

(二)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由市及区(市)社保机构、街道(镇)保障中心具体经办,村居协办员协助办理。

(三)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帐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市级社保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各级社保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协调财政补贴资金及时划拨;依据经办规程制定本地区业务经办管理办法、参与制定基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内控和稽核制度;开展内控和稽核工作;规范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管理工作;编制、汇总、上报本级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参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区、市社保机构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制发卡证、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并对街道(镇)保障中心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

街道(镇)保障中心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居协办员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

(四)居民养老保险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五)各级社保机构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社保机构每年应会同街道(镇)保障中心和村(居)委会协办员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对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社保机构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市、区(市)社保机构应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六)加强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健全机构,增加人员,补充经费,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通知施行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反映上报。如遇上级新规定,按上级新规定执行。

上一篇: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下一篇:2021教师申请转正自我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