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1

第一条 为适应全市林业园林和城乡绿化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各区(市)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根据《 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要求,结合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依据《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第四条,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行属地管理的办法。

第三条 市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的保护管理职责:

(一)负责对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

(二)建立完整的全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信息档案;

(三)制定全市性质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四)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有益成果;

(五)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培训。

第四条 区(市)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的保护管理职责:

(一)负责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二)负责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建立档案、设置标志;根据古树名木生长需要和有关规定,划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档案;

(三)建立完善相应保护管理规定,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生长和管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明确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管护责任人,与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对管护责任单位和管护责任人予以管护技术指导,确保每株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五)对辖区内濒危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抢救,修筑古树名木保护设施;

(六)对本辖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组织评比表彰。

第五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应严格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并履行下列管护职责:

(一)确定或者委托专门人员负责对古树名木进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管理;

(二)及时向当地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按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救治和复壮;

(三)对损害、损坏古树名木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及时向当地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管护责任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管护责任转移手续。

第六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指导、督促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每年根据所管古树名木的实际状况,制定日常养护管理计划,落实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措施,做好日常养护管理记录。

第七条 区(市)县古树名木行主政管部门应建立古树名木的巡查制度,分片指派古树名木巡查员。

第八条 古树名木巡查员应当定期对所负责片区内的每株古树名木进行走访巡查,具体巡查时间和周期由各区(市)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门根据其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情况拟定。

第九条 古树名木巡查内容包括:了解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含健康状况、生长环境变化)和设施运行情况,观察病虫害危害和治理情况,发现险情隐患,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管护责任单位和管护责任人进行养护管理。

第十条 古树名木巡查员应对每次走访巡查情况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并上报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存档。对古树名木发生的各类险情、出现病虫危害、长势异常等情况,古树名木巡查员应及时以书面记录形式上报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勘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排出险情,科学救治。

第十一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对古树名木存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病虫枝、过重枝等应及时组织修剪。对古树名木存在树体空洞、树皮损伤等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

古树名木修枝应当由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向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批准后由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专业的绿化管护单位实施修剪。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对古树名木进行修枝。

第十二条 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和周边环境,合理修建树池花台,采取增设围栏、搭建支架、栽植地被等措施,强化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定期对古树名木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三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书面的古树名木灾害防范和险患处理预案,并逐层落实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灾害防范和险患处理备案制度,对灾害和险患的发生时间、地点、内容、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存档。

第十五条 古树名木长势衰弱、濒危及死亡的,管护责任单位或管护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专家(林业、园林工程师以上级别)进行查勘、鉴定、查明原因,及时对长势衰弱、濒危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救治;确系死亡的查清死因,出具古树名木死亡鉴定意见书,确定责任后,予以注销。对死亡且危及安全必须砍伐的古树名木,由区(市)县林业资源相关部门按法定程序报批,批准后方可处理。

对死亡古树名木建立档案长期保存,并报市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古树后备资源备案制度,确保和实现全市古树科学有序的补充和保护。

第十七条 经测定树龄在50年至1之间的各类树木均纳入古树后备资源进行备案。

备案登记内容包括:树种、树龄、分布、生长势等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古树名木建立真实、规范、齐全的档案资料。

古树名木档案内容包括古树名木每木信息表及照片,保护管理责任书,巡查记录及照片,日常养护管理计划和记录,防灾抢险记录、报告及照片,保护复壮相关方案、记录、施工资料及照片,古树名木申报和注销材料,树体标本,古树名木管理工作计划、总结,古树名木后备资源信息等保护管理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 各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检查。

检查工作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进行。

市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市)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抽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区(市)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抽查每年不少于二次。

第二十条 检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日常养护管理情况及记录、复壮救治、设施维护、应急抢险、后备资源建档和档案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由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负责解释。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2

一、解决土壤的透气性。土壤透气性是影响根部生长的因素之一。密实的土壤造成树木扎根和呼吸困难,生长受到影响,树势会逐年减弱。解决的方法一是在树冠投影的范围内,加设与古典建筑相协调的各种栏杆进行保护;经常疏松表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以利于根系的呼吸和不断萌发新根。二是在践踏严重的地方,于树冠外围埋树枝、树叶,是土质疏松,诱根深扎,如是人们的必经之路,需铺设透气砖。三是在古树周围栽种草皮,禁止践踏。

二、增加土壤养分。一株古树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在一个地方,使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缺失的养分又没有及时补充,因此要采取一下措施:一是隔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二是往根部适量施复合肥;三是结合病虫害防治往叶片上喷肥。

三、病虫害防治。古树由于趋向衰老容易招致病虫的危害,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修复古建筑和大搞旅游服务设施,运进大批木材的同时带来不少病虫害。因此,除禁止在古树周围堆放和加工木材外,可用物候研究来预测预报虫害,做到防重于治。一是尽量利用生物防治,培养天敌来消灭害虫。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灰雀等;二是虫口密度大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药效期长的药剂防治。

四、支架支撑。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常出现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其它物支撑。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龙爪槐就是用棚架式支撑。

五、设避雷针。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遭到雷击,严重影响树势,有的在雷击后未采取补救措施,及至很快死亡。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遭受雷击,应立即把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泰州;WebGIS;古树名木;定位;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S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441-02

江苏省泰州市主城区共有古树名木25种85株,其中银杏17株(20%)、黄杨14株(16.47%)、紫薇6株(7.06%)、构骨6株(7.06%),分布较分散。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虽然各地都十分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但管理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1-2]。现有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也只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查询,实用性不强。因此,设计效率高、适用性强的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电子信息系统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泰州市古树名木管理现状,通过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进行核查,将其空间及基础属性数据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利用WebGIS强大的检索、查询、分析、共享等功能,初步建成古树名木的定位与管理系统,旨在为实现古树名木高效管理打下基础。

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利用GPS接收器采集古树名木的空间信息,采用C#语言、VS2010工具开发B/S结构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利用Java语言、Eclipse平台开发C/S结构的移动客户端应用,实现古树名木信息的高效动态管理。

1.1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如下几点:以多种数据形式存储古树名木的基本属性、空间、养护等信息;开发安卓手机客户端应用,用于养护者管理、养护信息录入、市民学习与评价;人性化、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1.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地图操作、信息管理、养护管理、学习评价五大模块[3],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2.1系统管理

此功能的实现是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性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系统管理员可在后台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的基础信息增、删、改、查以及不同用户权限的设定。

1.2.2基础信息管理

此功能包含对古树地理信息、身份信息(树龄、品种)、生长情况等信息的储存、加工与管理。根据树木编号进行查询、管理,也可根据树龄、品种等信息进行城市古树名木的多条件组合查询与统计。

1.2.3养护管理

养护人员对古树定期进行检查与养护,并

通过安卓应用软件将每次养护管理的信息录入数据库。

1.2.4学习评价

群众应该了解相关树木知识,参与到管理与养护工作中来,既扩展了市民的知识面,又有利于管理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1.2.5地图操作

实现地图的缩放及拖动,确保用户更加便捷地对古树位置进行判断与查询。

1.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MySQL软件作为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平台。数据库设计要经过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設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等几个阶段。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本系统的实现需要WebGIS、动态网页制作、数据库、安卓软件开发等技术的支持。

2.1WebGIS

Web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与Internet结合的产物,是对GIS功能的扩展,用户可以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使用GIS,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本系统采用百度地图API快速获取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城市地图[4-5]。百度地图API使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可以轻松实现地图创建、缩放、拖动等功能,代码如图2所示。

2.2管理信息系统

本系统具备面向管理、人机结合、辅助决策、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看,它有以下功能。

2.2.1信息传递与处理

该系统传递与处理的信息包括树木基本信息、养护信息、评价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传递,在服务器端处理、加工,以便于信息维护、市民学习、辅助决策。

2.2.2控制功能

根据古树养护单位与养护人提供的数据,对养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2.2.3辅助决策功能

根据古树养护数据,结合市民评价、建议及专家意见,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帮助。

2.3安卓软件开发

安卓系统是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手机端应用软件采用C/S架构、Eclipse平台进行编程[6]。本系统中安卓客户端负责扫描古树标识,为市民学习古树知识与发表评论提供界面。服务器负责提供数据交换接口、访问数据、发送数据,数据库负责存取数据。

2.4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本系统中市民学习与评价、养护信息录入2个功能需要利用二维码对古树进行身份识别,印有二维码的古树名木标牌设计如图3所示。

3结论

本系统通过WebGIS实现对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的检索与统计,通过VS2010+MySQL开发B/S架构的动态网页实现对古树名木各类信息的管理,通过开发安卓软件客户端应用实现养护管理及知识普及与市民评价。其中,知识普及与市民评价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陈菁菁.基于GIS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2]聂凯,韩宁,燕飞.基于WebGIS的古树名木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农业科学,2008(2):143-145.

[3]武小军,刘行波,范娟娟.城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城市勘测,2010(增刊):46-48.

[4]孙迪,李沛鸿.百度地图API在WebGIS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22):165-166.

[5]杜传明.百度地图API在小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2):152-153,156.

[6]毛林,程涛,成维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机端追溯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15-18,22.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1以上的树木。凡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499-300年的为二级古树;树龄在299-100年的为三级古树。

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 古树名木保护实行专业保护与社会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捐资人、认养人可以根据捐资保护或认养约定在古树名木标牌中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

第七条 市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市、区(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城乡规划、住房保障和房产、农牧、水务、国土资源、行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八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经费、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第九条 市、区(县)绿化委员会应当对保护古树名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十条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拍照,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鉴定、确认和统一编号,建立资源档案。古树名木实行动态管理,档案每五年更新一次。

第十一条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古树名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牌,标明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树木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对有特殊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应当有文字说明。

第十二条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的需要,划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第十三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

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寺院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管护;

(二)铁路、公路、水库和河道用地管理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分别由铁路、公路和水利部门管护;

(三)城市规划区内公园、游园、道路、街巷、公共绿地的古树名木由林业(园林)管理单位管护;

(四)居住小区内或者城镇居民院内非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由街道办事处或物业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五)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委会指定专人管护;

(六)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由所有者个人管护。

第十四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应当与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管护责任书,并履行下列管护职责:

(一)确定或者委托专门人员负责管护;

(二)按照技术规范管护古树名木;

(三)古树名木长势衰弱或濒危时,及时报告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治理和复壮。

管护责任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向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管护责任转移手续。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管护责任人提供管护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第十五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不得擅自处理死亡的古树名木。对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及时报告区(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查明原因、确定责任并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处理。

第十六条 古树名木管护费用由管护责任人承担。抢救、复壮费用,管护责任人负担确有困难的,可向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费补助。

第十七条 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攀树折枝,剥损树皮;

(二)借树搭棚或做支撑物;

(三)在树上挂物、刻划、钉钉、缠绕绳索;

(四)在树冠垂直投影3米范围内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倾倒废水、污物,堆放物料、兴建永久性或临时建筑、埋设地下管线;

(五)其他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

第十八条 对影响和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生产、生活设施,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和危害。

第十九条 征用土地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保护和避让方案并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办理征用土地、规划、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市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竣工验收时进行检查,发现古树名木有被损伤或造成死亡的,依法追究建设单位的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砍伐和擅自迁移古树名木。

因特殊需要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移植保护方案。移植一、二级古树名木的,按自治区规定程序报批;移植三级古树名木的,应经市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迁移古树名木的,应委托专业绿化作业单位按照批准的移植保护方案实施移植,移植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损害古树名木及其附属设施情形之一的,由行政综合执法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并可处以损失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

(一)攀树折枝,剥损树皮;

(二)借树搭棚或做支撑物;

(三)在树上挂物、刻划、钉钉、缠绕绳索;

(四)在树冠垂直投影3米范围内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倾倒废水、污物,堆放物料、兴建永久性或临时建筑、埋设地下管线;

(五)损坏古树名木标识及其他附属设施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篇5

树种

生长地点

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

有着“将军”头衔的这两株古柏位于景山公园观德殿前面,种植于公元9世纪。两株高高的古柏树干苍劲挺拔,枝杈宛若龙爪,树高30余米,就像一对雄姿威武、气宇轩昂的哨兵比肩而立,守卫着观德殿。

古树名木迁移申请表(填表说明) 篇6

(必填内容1):填写申请者的法人名称、申请日期、法人单位公章;如申请人为自然人,直接填写姓名,姓名写法需与身份证明一致;

(内容2-1与内容2-2):申请者为法人单位的要如实填写本单位法人代表姓名及联系方式;

(必填内容3):填写申请单位具体负责人员的姓名;

(必填内容4):填写申请单位具体负责人员的联系方式,便于主管部门审核、询问、告之;

(必填内容5):古树名木的详细位置;

(必填内容6):填写所涉及古树名木具体管护责任单位名称或管护责任人姓名;

(必填内容7):填写所涉及古树规范的中文名称;

(必填内容8): 填写所涉及古树由主管部门确定的级别;

(必填内容9): 填写所涉及古树由主管部门确定的规范编号;(必填内容10):填写迁移古树的原因;

(必填内容11):填写该株古树拟定被迁移栽种的详细位置;

(必填内容12):简明扼要填写为提高该株古树迁移后的成活,拟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必填内容13):填写该株古树管护责任人对迁移该株古树的意见。树木权利人为法人单位,要附盖单位公章;树木权利人为个人的,本人要签字。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7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渡过了千年百载, 历经风雨沧桑, 但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被誉为绿色的文物, 活着的化石, 它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是宝贵的森林资源,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一颗古树就是一部历史, 蕴藏着极为珍贵的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生态信息。古树千姿百态, 早晨的朝霞、傍晚的夕阳、春天的绿芽、秋天的彩叶、冬天的雪景,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 无不是一幅幅活着的画、一首首凝固的诗。古树以它苍劲、硕大、古拙、坚韧、顽强的精神催人奋进。古树作为活的文物, 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 以顽强的生命传达着古老的信息;古树是自然选择条件下保留的强者, 是生物物种中最优秀的基因库, 是宝贵的育种资源。保护珍贵的古树名木, 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1.1 古树名木资源

镇巴县地处川、陕边境, 山大沟深,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树种资源十分丰富, 古树种类繁多。现存古树170处326株, 隶属15科17属19种。按树种分:柏木173株, 铁坚杉62株, 银杏43株, 七叶树7株, 五角枫5株, 香樟5株, 中槐4株, 楠木4株, 桂花4株, 巴山松3株, 皂荚3株, 秦岭槭3株, 杉木3株, 巴山冷杉2株, 女贞1株, 枫杨1株, 南紫薇1株, 刺楸1株, 大叶榉1株。按照《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划分等级:特级保护 (1000以上的) 10株;一级保护 (500~999年) 18株;二级保护 (300~499年) 173株;三级保护 (100~299年) 125株。按权属分:国有137株;集体111株;个人78株。

1.2 古树地域分布

镇巴县古树名木数量多, 分布广, 全县21个镇均有分布, 散生169处189株, 占42%, 群落分布1处137株, 占58%。城区机关院内10株, 占3%;镇区137株, 占42%, 农村179株, 占55%。农村古树主要分布在寺庙、祠堂、坟茔、学校等地。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2.1 查清了古树名木资源

1991年、2006年先后2次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 对全县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普查, 建立了《镇巴县古树名木登记卡》, 统一编号、详细记录了树名、别名、拉丁学名、生长地点、树龄、树高、胸围、冠幅、覆盖面积、生长势、生长环境、主要特征等基本情况, 并拍了照片, 为每株古建立了档案。

2.2 地方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为了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汉中市人民政府2007年出台了《汉中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7月29日第十一届十六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特别是《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这一地方法规的出台, 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并对古树分级进行了细化, 明确10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特级保护, 农村的古树名木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 城市规划区的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责保护管理。对损毁古树名木标志、保护设施、砍伐古树的行为明确了具体处罚标准。镇巴县人民政府下发《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通告》, 向社会公布了认定的古树名木, 并以县政府名义统一制作标牌, 标注树名、别名、学名、科属、树龄、名贵特点、管护责任单位、编号等信息, 落实了管护单位和责任人, 实行挂牌管理。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树生长千百年能够保存下来, 是树木中的寿星, 大多数古树生长健壮, 或枝蘩叶茂, 或果实累累。但是, 古树在生长的漫长岁月里要经过幼年期、中年期、成年期、衰老期直到最后枯死, 这是一切生物的固有规律。近年来, 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树体自身原因和人为因素, 导致古树资源逞逐年减少或濒临死亡的趋势。

3.1 机体衰老自然枯死

处于老龄阶段的古树, 由于机体功能减退, 难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 逐渐枯萎死亡。例如泾洋镇东岳村1株2000年铁坚杉, 高33m, 胸围5.95m, 于2004年自然枯死;简池镇李塘树1株500年铁坚杉, 于2000年枯死;赤南镇姚家坝小学1株2000年柏木, 于1997年枯死, 青水镇塔河村1株450年巴山松, 于2009年枯死。据2011年10月统计, 被收录到《陕西古树名木》一书中的古树已经自然枯死6株;还有简池、三元、青水、赤南、渔渡和县委党校的铁坚杉、杉木、柏木、银杏等特级、一级古树17株濒临死亡, 占古树的5%。

3.2 自然灾害袭击古树

风灾、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对古树的损伤威胁很大, 甚至使其死亡。老年古树由于长期受病虫害危害, 大多树干空腐, 形成巨大的空洞, 一但受到大风、雷雨天气, 便会造成毁损。例如赤南镇藏龙坪村的1株2000年银杏, 高35m, 胸围9m, 树冠覆盖650m2, 年产白果1000~2000kg, 被《定远厅志》誉为千年白果王, 远近闻名, 树干空腐可容纳数人戏玩, 2008年秋天在一场暴风雨中主干被雷击断。巴庙镇马头岭村1株1500年的铁坚杉1995年被雷击断主干。简池镇李塘村1株500年铁坚杉曾2次被雷击断树冠, 1/2的枝垭已枯死。黎坝镇关门组1株600年柏木, 胸围7m, 高45m, 1978年雷击失去了部分树冠, 但仍然生长健壮。据统计, 全县被雷击、大风等自然灾害损伤的古树有10株, 占3%。

3.3 人为因素砍伐摧残

人为原因毁损古树最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 泾洋镇东岳村组织村民砍伐庙梁组一株7人合抱的铁坚杉, 拟用修建公房, 终因树木太大, 伐木工具落后, 多人砍伐数日, 只好放弃, 现今枯木尚存。1995年和1999年个别木材商贩勾结相关人员砍伐长岭镇后沟村、赤南镇姚家坝村1000年柏木古树3株, 成为全省砍伐古树大案,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古树因其硕大雄壮, 浓荫蔽日, 村民相信古树能“逢凶化吉, 祛病除邪”, 把古树当作“神灵”来敬奉。如杨家河三湾村、口泉河村、县委党校等处给古树搭红、焚香、烧纸、放火炮, 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烟火燎绕, 严重引影响古树的生长。还有的村民保护古树意识淡薄, 在古树上钉钉、剔枝、悬挂物品, 或在树下搭建圈舍、堆放秸杆、柴草, 是火灾和病虫害的隐患。

3.4 保护管理资金未落实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经费做保障。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在古树保护方面只挂了保护牌, 落实了保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日常养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瀕临死亡亟待抢救的古树也无法救治。

3.5 后备资源不断减少

镇巴县目前只登记了知明度较高的古树, 没有登记纳入保护管理的古树资源还很多, 60~90年的后备古树资源也不少。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周边县市相继创建园林绿化城市, 而大树又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造景主体, 近3年来镇巴采挖出境的银杏、七叶树、桂花等大树170株, 这些都是古树后备资源, 而群众只是换取了廉价的劳务收入。

4 保护管理措施

4.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画册、黑板报、讲坐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价值和重大意义, 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使其自觉养成爱护古树名木的习惯, 形成人人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风气。

4.2 落实保护责任, 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保护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实行政府负责制, 在县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城镇和农村的古树名木, 分别归口城建和林业部门管理, 分别与相关管护责任单位或管护责任人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 切实落实保护管理责任, 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具体负责古树名木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 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责任不落实造成古树名木损害的, 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于破坏古树的案件, 要严查处理。

4.3 设立专项基金, 加大保护经费投入

古树名木是社会的共同财富, 因经费紧缺, 严重影响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建议广开融资渠道。一是争取各级财政投入, 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鼓励单位、个人资助、捐资保护古树名木和认养古树;三是古树是天然林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可从天然林管护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迫切需要设置围栏、搭设支撑、病虫害防治、改善土壤条件等工作, 抢救濒临死亡的古树。

4.4 依靠科学技术, 做好古树复壮工作

科学技术是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手段, 林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抗衰老、防治病虫害、修复洞孔、复壮等研究工作;对已腐心、枯梢、露根、倾斜的古树, 要及时进行支撑加固、培土施肥、去除枯枝、病虫防治及安装避雷针等保护措施, 使其尽快恢复;同时定期监测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势、保护状况, 跟踪管理, 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5 采取有力措施, 培育后备古树资源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 篇8

这些年随着松阳“生态立县”战略地位的确立,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前不久,松阳县组织力量,对全县1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逐一进行了普查。经普查松阳县古树名木共有2515株,隶属36科、62属、89种。普查结果表明松阳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特点主要有:一是树种较多,但数量不匀。分布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的有金缕梅科枫香属的枫香402株;壳斗科栲属的苦槠330株,杉科柳杉属的柳杉314株;松科松属的马尾松251株;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南方红豆杉249株;樟科樟属的樟树248株,仅6个树种就有1794株,占总量的71.33%。二是区域分布广,但分布不均。农村多,城市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明显。玉岩、新处等8个乡镇,共有古树2000株,占总量的79.52%。三是生长环境大多是在农村的村旁、路旁,作为风景林、“风水树”被保护了下来,以防护林为主。四是散生占优势,全县散生的有1878株,群生的较少,全县仅有20群637株。松阳县古树名木资源在1990年前后遭受过一些破坏,尤其是柳杉古树。1996年以后,破坏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古树名木资源呈稳中有增趋势。由于保护对象的标准明确,列入保护的古树名木大量增加。1996年5月一12月,松阳县林业局组织力量对重点地方的古树进行了核查和补充调查,调查结果为:古树331株,隶属34科、84种、古树群10个。最近的这次普查与1996年相比,调查范围更扩大至全县各乡镇行政村,调查结果列入保护的古树名木、古树群大大增加。古树名木从331株增加至2515株,古树群从10个增加至20个。随着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保护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还有一大批树龄在八、九十年的树木,将陆续进入古树保护对象之列,全县古树名木资源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通过多年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松阳县有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前提。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在同类树木中,它们树龄大,是经历了百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风雨沧桑的“老寿星”,成为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见证,是有生命的文物,应严禁采伐。遭受风折、雪压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古树名木,要按法定程序报批后,方可采伐清理。几年来松阳县有关部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

二、明文公告、挂牌保护,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保护效果。1997年经松阳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告的首批31 1株古树名木,实施挂牌,明令保护,至今除少数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毁坏外,绝大多数状况良好。

三、政府重视,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基础。古树名木资源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山村,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几年,政府通过实施村村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林,划分公益林区块,开发笋竹高效林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增加了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有效地缓解了保护古树名木与发展经济的矛盾。

四、依法保护、严格执法,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保证。几年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大对破坏古树名木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地保护了古树名木。如今,许多古树群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松阳县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与保养问题

目前树龄较大的古树名木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与创伤,主要是腐心、枯梢、露根、倾斜、折断、撕裂以及病虫危害等。如何对这些古树名木进行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当前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2)随意损害问题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虽然经过宣传为百姓所重视,但在人为活动频繁地段,少数法制淡薄的人,为达到某种利益,对古树名木随意进行采枝、剥皮、挖根甚至采伐。如何进一步落实措施,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也是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重要问题。

(3)保护经费问题

没有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难以开展古树名木的日常保护工作,难以开始古树名木复壮养护等技术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由于资金缺乏,也难以实施。

古树名木的共同标志是具有较高的树龄,其自身生理机能下降,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减弱,越来越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生长需要,导致内部生理失去平衡,部分树枝逐渐枯萎、败落。还有一些古树生长在村旁、路旁、田旁、墓地等地段,水土流失严重,营养面积少,加上自然灾害等影响,往往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而枯衰。有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生长环境恶化、病虫危害,从而更加剧了古树的衰弱和死亡。针对上述情况宜采取下列措施:

(1)保护复壮措施

树龄的老化及自身生理机能的下降是古树衰弱的内因,而自然灾害、生长环境恶化、病虫害侵蚀和人为损伤则是外因。因此,外因是保护复壮古树的重点。

在保护措施上: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上作的领导,要从优化生态和环境这一战略地位提高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县政府,特别是林业部门要有专门的保护力量和领导机构。

其次要应用普查成果,利用GPS卫星定位先进技术和已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古树名木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对古树名木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对资源变化情况要进行监测登记,对达到古树标准的树木要及时进行收录归档。

第三要制定政策、建立组织。根据国家、省级制定的古树保护法律、法规,县里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保护处理实施办法,并成立古树名木管理组织。乡、村制定保护古树名木的乡规民约。乡镇林业工作站、重点村应建立管护小组,确定专职人员管护。

在复壮措施上:

一是要砌坎保土、复根培土,改善立地条件,增加营养面积。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加强土、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二是要注重树体修复。古树由于年代久远,树体往往有积蓄下的伤残,例如主干中空、主枝枯死等现象,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树势衰弱,极易引起病虫害。应采取补救措施,如可视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伤口、修补树洞、设置护栏、树体加固等。

(2)落实古树名木管理责任制。对古树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养护。在普查的基础上,建档立卡、挂牌管理。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场所的古树,由城建园林部门管执单位、私人庭院内的古树,由本单位、个人负责养护;乡、村的古树,由县人民政府指定单位或个人负责养护。积极建立和推行古树名木由社会上单位和个人领养制度。乡、村管护小组负责领导、督查、督促本地区古树的养护工作。具体负责人和管护人,要经常检查和汇报养护情况,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设立专项资金,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4)加强珍贵稀有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以扩大古树名木资源的总量。

古树名木的主要复壮措施 篇9

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技术,修复

古树名木主要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 具有文化和科研价值、珍贵稀有并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1]。古树名木是祖先留下的一种宝贵遗产, 是当代社会比较珍稀的自然资源及历史文物,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 我国的古树名木生存现状比较堪忧, 大部分的古树名木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如土壤改良、树洞修补、树体损伤处理、树体加固等。

1 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

公园或者景区的古树名木大多位于铺装区域内, 人为活动频繁, 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者板结的地面是导致古树名木出现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 需要更换透水通气性好的硬质铺装, 可以用烧制的青砖、镂空的铁筛盖、倒梯形砖, 带孔的水泥砖、生态砖、网格砖 (内植草皮) 等。具体方法为先清除掉原铺装、垫层及地面的杂物, 平整场地内的地形, 在土面上铺设砂垫层, 砂垫层上再铺设透气砖, 砖缝用细沙进行填补。还可以在古树名木根部上方的吸收营养区域打孔挖穴, 增加气体交换, 还原生长环境的原生态。还可以埋设通气管, 进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并可作为古树名木的灌溉及施肥设施, 如使用直径为10~15 cm的PVC管作为通气管, 在其周身进行打孔, 管口有加带孔的铁盖进行封盖, 在古树四周均匀进行布点, 利用机械或者人工打孔机单独打孔进行竖埋。

2 树体损失处理

对于古树名木损伤的树干及根系要及时进行处理, 活组织要做到促使伤口愈合, 死组织要能够预防腐烂, 保持应用的景观效果。对于损伤的大树根系和枝干要先清理伤口, 进行消毒, 涂抹愈合剂, 最后用消过毒的麻袋片进行包扎。受损比较轻微的古树名木可以在树干处输营养液。对于裂缝或者凹陷, 要及时清理树体损伤表面的腐烂物及残渣, 并进行消毒, 在比较容易存水的地方用胶进行封填。倒伏后不能够进行抢救的古树名木, 要及时进行处理。

3 树洞修补

树洞修补主要包括堵洞修补和洞壁修补。对洞内腐朽物质湿度比较大、通风差、水分不易排出的树木应进行堵洞修补, 对树体多洞或树洞开裂、干燥的树木应进行洞壁修补[3]。具体措施如下:清理腐朽中空的树洞, 在洞内喷药杀虫杀菌, 进行防腐处理, 刷桐油;在洞内用钢筋或干燥柏木杆做支架, 钉木板, 围住树洞, 注入发泡剂。树洞封口及造型应采取铁丝网或无纺布封堵, 无纺布上面涂一层防水胶, 用干燥硬质木料制作成原树干的外形, 与无纺布粘牢, 在粘接时预留一定的空间。

4 树体支撑

树体加固主要包括硬支撑、活体支撑、软支撑、螺纹杆支撑及铁箍加固等[4]。当树体主干或主枝倾斜度比较大可能发生倒伏时, 要采取硬支撑;当树体主干或主枝倾斜度小且附近有附着物时, 要采取软支撑;树体主干或主枝破损、劈裂时, 要采取螺纹杆或铁箍加固。硬支撑需要采取直径10~15 cm的镀锌管或者铁管进行支撑, 然后涂防腐漆。软支撑需要采取钢丝绳等, 选好牵引点。在对树体进行加固后要定期对支柱、螺纹杆、拉绳、铁箍等检查, 并及时维修。

5 结语

要真正做好古树名木修复工作, 要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财力支持,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 力求能够找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古树名木复壮的最佳方法, 增强古树名木树势, 延缓其衰老, 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古树名木这一珍稀资源。

参考文献

[1]苗积广, 田松, 龚莉茜.中山公园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 2013 (5) :551-554.

[2]赵慈良, 欧丹燕, 胡军飞, 等.普陀山古树名木复壮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 2009 (5) :126-128.

[3]胡莉娟.济南古树名木保护及其复壮技术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 2016 (11) :129-130.

庆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篇10

1 调查区概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 习称“陇东”。地处东经106°20′~108°45′与北纬35°15′~37°10′之间, 属中温带亚干旱区, 年均温9.5~10.7℃, 最高温36.7℃, 最低温-27.7℃;年降雨量480.3mm, 其中7、8、9月3个月占年降水的一半以上;年日照2213.4~2540.4h, 太阳总辐射量125~145kcal/m2, 地面年平均蒸发量为1520mm, 年均无霜期为140~180d。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地形北高南低, 地带性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 p H值8.0~8.4。地带性植被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向亚干旱区荒漠植被过渡。

2 调查范围、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包括西峰区、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共7县1区的古树名木, 包括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群。重点区域是四旁、古寺庙、游览景区等地。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014年12月。

2.2 调查内容

采用每木调查法, 即深入到每一棵古树名木生长地进行实地测量, 采集图片、数据, 核定树种。具体内容包括:树种、株数、胸围、树高、冠幅、土壤环境、长势、生长位置、生存环境、树龄、权属、特殊情况描述以及传说记载等。

2.3 调查方法

树高用皮尺和测高器测定;胸围、冠幅用皮尺测定;海拔以及GPS信息用GPS卫星定位仪测定;生长势、土壤状况、树木生长环境、树木特殊状况描述、古树保护现状以及建议等则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确定;古树历史传说或名木来历主要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来确定。文字记载力求详尽无误, 且对调查对象拍照记录。

树龄主要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来确定, 结合每个种类树木生长量确定树龄。

3 调查结果

3.1 古树名木树种构成

庆阳市共有古树名木745株, 隶属于18科、25属、30种 (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株数最多的为侧柏, 306株, 占41.1%;其次是枣树, 185株, 占24.8%;再次是国槐66株, 占8.9%;另外数量较多的还有柳树和柿树均为33株, 占4.4%;核桃26株, 占3.5%;小叶杨23株, 占3.1%, 油松19株, 占2.6%, 以上8个树种共计692株, 占此次调查总数的92.9%, 处主导地位。从系统分类角度分析, 裸子植物 (主要是常绿针叶树种) 有5种328株, 隶属2科4属, 分别占该区古树科、属、种和株数的11.1%、16.0%、16.7%、44.0%;被子植物有25种417株, 隶属16科21属, 分别占该区古树科、属、种、株数的88.9%、84.0%、83.3%、56.0%。

3.2 古树名木地域分布

调查显示, 庆阳市现有古树名木745株, 其中古树群8个。古树名木在各县 (区) 分布不均, 各县 (区) 间差异较大, 古树最多的是宁县358株, 其次是镇原县121株, 其它依次是:正宁县66株, 庆城县65株, 华池县55株, 环县37株, 西峰区22株, 合水县21株。宁县和镇原县的古树名木占全市古树名木总量的64.3%, 比例相对较大, 古树群主要分布在宁县5个, 镇原县1个, 庆城县1个, 华池县1个。

3.3 古树名木位置分布

全市古树名木共745株, 主要分布在农田、山坡、公园、宅旁和路旁, 合计695株, 占总量的93.2%, 其中农田、山坡、公园分布占44.5%、19.3%、13.4%。

3.4 古树名木生长特征

3.4.1 生长状况。

经测量计算, 庆阳市古树名木平均胸围为189.3cm, 胸围最为集中的区段在100~199cm之间, 有548棵, 占73.6%;小于100cm的有3棵, 占0.4%, 数量最少;在200~299cm之间的有81棵, 占10.9%;在300~399cm之间的有53棵, 占7.1%;在400~499cm之间的有39棵, 占5.2%;大于500cm的有21棵, 占2.8%, 胸围最大的是宁县湘乐镇小坳村1棵古唐槐, 达823.0cm。平均树高为13.4m, 树高大于30m的仅有2棵, 占总株数的0.3%, 在10~15m之间的有554棵, 在15~20m之间的有73棵, 树高20~25m的有42棵, 树高25~30m的有14棵。树高最大的是宁县盘克乡武洛村的1棵小叶杨, 高达33.0m。平均冠幅88.9m2, 小于100m2的株数最多, 578棵, 占总数的77.6%, 冠幅最大的是正宁县永正乡佛堂村的1棵国槐, 冠幅达754 m2 (详见表2) 。

从表3 (按树种株数排序列举了前16种树种) 可以看出, 国槐、小叶杨、柳树、榆树等乔木树种的树高、胸围、冠幅等数值相对较大;柿树、枣树、文冠果等树种的树高、胸围、冠幅等数值相对较小。

3.4.2 生存现状评价。

将生存现状划分为4个等级, 分别是: (1) 旺盛:树干圆满完整, 枝叶茂密, 树冠完好, 无或少病虫害等; (2) 一般:树势基本正常, 树干局部有空洞, 枝叶较稀, 有少量枯梢, 但树冠尚完整, 病虫害较轻等; (3) 较差 (衰弱) :树干大量空腐, 枝叶较稀, 树冠不完整, 病虫害较严重的; (4) 濒死:仅存残干残枝, 无顶、枯梢且枝叶零落, 几乎无新梢生长的评为濒死株。

依据此评价标准,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全市745株古树名木中, 生长旺盛的622株, 占总量的83.5%, 生长一般的98株, 占总量的13.2%, 长势较差的17株, 占总量的2.2%, 濒临死亡的8株, 仅仅占总量的1.1%。

3.5 古树名木级别和树龄特征

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树龄在500年以上为一级保护树木, 树龄在300~499年的为二级保护树木, 树龄在100~299年的为三级保护树木。庆阳市大多数古树树龄在100~299年之间。全市一级古树46棵, 占6.2%;二级古树145棵, 占19.5%;三级古树554棵 (含3棵小于100年的名木) , 占74.3%。古树平均树龄为230年, 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有6棵, 分别是:宁县侧柏2棵, 皂角1棵, 均为2000年, 镇原侧柏2棵, 均为1800年, 正宁县侧柏1棵, 1700年。

4 庆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4.1 挂牌保护

制作统一规格的古树名木保护牌, 并将其一一对应悬挂在树上, 保护牌应标明该树学名、树种、科属、保护级别、管护单位、挂牌单位、时间等。部分古树名木还需要标明由谁人栽植或认养等。

4.2 依法保护

出台了《庆阳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 该《办法》共五章三十条, 明确了管理责任、法律责任和日常养护责任等, 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4.3 增强保护意识

在广泛宣传的同时,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如古树名木的认养、公开招标古树名木的专题科研等等。这样在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 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同时, 可增强保护意识。

4.4 加强技术管理

古树名木多为树龄较长的成过熟林木, 加之分布零散, 环境及立地条件不同, 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必须加强古树名木的技术管理, 包括改善外部环境及立地条件, 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补洞填充, 抗旱, 复壮, 进行必要的防雷措施, 以及深入、系统地开展古树名木技术管理的研究等, 以促进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5 结语

综合各项调查结果可知, 庆阳市范围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以侧柏、枣树、国槐最为丰富, 树种构成极富地方特色, 其地理分布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庆阳市的建设历史及人文发展过程, 许多古树树形奇特, 苍劲古老, 生长年代久远, 既是一本活的历史文物, 又是乡土风景资源的典型代表, 同时, 古树的生长和地带的分布也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活见证, 对于探索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植物区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体现古代人工栽培引种驯化等科学技术发展的珍贵标本。在旅游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 古树名木以其古朴典雅的姿态, 吸引人们去游览, 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庆阳市8县 (区) 的古树名木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庆阳市现有古树名木745株, 隶属于18科、25属、30种;其中, 侧柏、枣树和国槐的数量相对较多;从地域分布来看, 宁县和镇原县古树名木相对较多, 占64.3%;古树生长旺盛占83.5%;一级古树46棵, 二级古树145棵, 三级古树554棵。

关键词:庆阳,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晨舒, 林大伟, 刘剑秋.福州市古树名木多样性及其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34) :16664-16666

[2]董务闯, 谢春平, 徐元元等.苏州市吴中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8 (3) :108-111

[3]余建荣, 程建慧.衢州市柯城区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1:189-191

[4]叶广荣, 何世庆, 陈莹等.广州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 2014, 34 (3) :87-91

[5]焦传兵, 臧德奎, 任莹.崂山古树名木调查、评价及分级保护[J].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 (1) :80-85

【古树名木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上一篇:的社会实践锻炼总结下一篇:三年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