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共10篇)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1

商务部于近日正式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秋季)》(下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形势。《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不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同时,中国外贸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前三季度外贸运行六大特点

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中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0.6%。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有以下六大特点: 1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以人民币计价,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8.3和1.3个百分点。进出口回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信心,激发了进出口企业的活力。(2)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需求有所回升,带动进口量增加。(3)国际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在波动中温和回升,对进口额增长拉动明显。从月度数据看,8、9月份进口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2 外贸新动能不断积聚

一般贸易发展好于整体,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6.0%,较2015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54万亿元,增长0.1%,占出口总额的55.0%,比2015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进口4.28万亿元,增长0.2%,占进口总额的57.3%,比2015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延续负增长态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正成为外贸新增长点。3 民营企业成出口主力军

中国民营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努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国外贸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表1.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情况 4 迈向“优进优出”步伐加快

中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效带动了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中国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扩大进口和优化进口结构的政策效应明显。表2.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5 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

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不仅节约了外汇支出,而且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表3.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6 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

前三季度,中国对传统市场贸易情况明显分化。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下降3.3%,对其出口下降1.9%;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增长2.7%和2.9%,对其出口分别增长1.8%和0.5%;与东盟双边贸易下降0.8%,对其出口下降1.9%。前三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比重分别为2.9%和1.8%,均较2015年同期扩大了0.3个百分点。图2.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及所占比重

展望第四季度,出口方面,四季度是外贸旺季,圣诞、元旦都将集中出货,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回稳向好。进口方面,主要进口产品整体价格回升,对进口形成一定支撑。但受加工贸易进口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进口增速总体仍将在低位运行。全球经济依然低迷,“逆全球化”恶化贸易投资环境

报告称,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然低迷,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呈增长低、通胀低、贸易与投资增速低、负债高的“三低一高”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较2015年低0.1个百分点,连续第五年低于3.7%的长期(1990-2007年)均值。发达经济体将仅增长1.6%,低于2015年2.1%的增速。发展中国家结构调整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部分国家增速放缓,巴西、俄罗斯经济仍未走出衰退。全球贸易下滑趋势严重,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期也下调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至1.7%,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放缓。2016年,美国经济开局不利,通胀未达 2%的预期目标,就业数据波动性较大,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欧洲经济微弱复苏。且由于英国脱欧,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欧元区动荡,可能会拖累经济和贸易增长,不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2016 年以来,日本经济主要指标表现疲弱。表4.2014-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新兴经济体经济缓中趋稳、分化加剧。2016 年,得益于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资本外流减少,汇率总体趋于稳定。但中东国家仍需应对石油价格低迷以及国内冲突和恐怖主义造成的困难形势。中欧、东南欧、西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近期,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再次贬值,市场动荡有所加剧。从政经因素来看,展望2017年,《报告》认为,“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兴起、美国大选走向都表明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思潮盛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倾向愈发严重。首先,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世贸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 2009年世贸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新一轮谈判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果。与WTO非歧视原则不同,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区外经济体存在被歧视和边缘化的风险。最后,不少政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了争取选票,不惜把攻击矛头对准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混乱现象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构成威胁。新旧交替时代

进入第四季度,《报告》认为,进出口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如果展望2017年,结论是,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2

日前,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春季)》。报告回顾了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2016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累计有所下降,但3月份以来出现向好迹象,贸易条件继续改善。

报告认为,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一是外部需求总体依然偏弱;二是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加凸显。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同时要看到,国家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外贸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有效提振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接单能力。

报告指出,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中国政府将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巩固提升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动能。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3

沈丹阳是在当天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如是表述的。沈丹阳指出,中国吸引外资形势的稳定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宏观政策调整及时有效,综合引资优势逐步提升。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继2月份出现正增长之后,中国3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再次同比增长5.65%,达124.2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吸收外资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份,除2012年5月出现微增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连续数月的负增长也造成了去年中国吸引外资出现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对此,沈丹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跨国直接投资总量偏紧等方面的原因。但他强调,对于利用外资形势,中国更看重的是利用外资水平是否得到提升,而不仅仅是看实际到资金额是增长还是下降。而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中国利用外资继续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的方向在发展。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0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了29.3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了5.63%;分销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了32.79%,运输服务业增长了57.2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6.2%;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则下降了6.32%。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4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经济明显受到打击,形势低迷,甚至IMF发表文章称2009年将是二战后经济发展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深的一年。由于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前三大伙伴国,它们经济形势的低迷甚至衰退将给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总的来说,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出口受阻,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下降。

根据海关对我国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数据统计显示

月份

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20090

11417.8

-29.1

20090

21249.1

520090

31619.9

-20.9

20090

41707.3

-22.8

200905

1641.2

-25.9

注:数据来自中国海关官方网站

1.1受金融危机所累,国外消费市场疲软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危机中都遭受打击,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经济衰退现象,虽然各国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经济已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是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使它们的消费方式有所改变,再加上对经济预期不乐观,进而导致各国对进口消费疲软。这样的结果将直接致使我国商品缺乏国际消费市场,出口萎缩,许多从事加工业的企业破产倒闭。

1.2企业成本上升,削弱我国产品竞争优势

从2007年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资料、消费品价格经历了一轮价格上涨,虽然近期CPI指数和PPI指数连续下降,但是这并没能冲抵其他方面原因引起的生产成本上涨。比如,我国颁布新的劳动法,提高劳动者工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呆坏账使银行惜贷,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加;等等。这一系列因素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减了我国产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从而出口难度增加。

1.3人民币升值,冲击以美元为核心的结算体系

众所周知,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绝大部分的交易结算货币都采用美元,但是美国自身受金融冲击严重,经济低迷,同时国内财政赤字扩大,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加印美元,致使美元贬值、走弱的态势明显;同时,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再加上外贸持续顺差,推动人民币升值。根据一价定律可知,以美元标价的中国产品价格上涨,进而阻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

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得以优化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特征就是以廉价的低端产品比如纺织品、玩具等换取价格昂贵的进口品比如飞机、机器设备、特种钢材等。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我国提倡产业升级已经数年,但是虽初有成效但是成效不大,但是在2009年我们借助金融危机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放弃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同时积极扶植密集型、集约型、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并主动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自2008年底广东省率先提出“腾笼换鸟”的思维之后,我国产业升级逐渐加快,科技兴贸战略使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成果明显。2009年前5个月的对外贸易显示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电子、家电、汽车配件、纺织品等,传统的以纺织品、鞋类和玩具等为主的传统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下降。

3、中国加快FDI步伐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各经济体普遍出现“差钱”现象,不少国家的公司财务紧张。面对这种局势,中国以自己拥有的雄厚外汇储备的优势全球“抄底”,购买矿产、石油等战略资源,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铝入主力拓和五矿加盟OZ,一方面改善我国资源短缺现象,另一方面加大我国对国际资源市场定价的话语权。随着中国经济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资源瓶颈渐现,限制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给中国国民财富带来损失。与其坐观外汇缩水,不如抛出外汇到国际市场上购买中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和技术。于是,以大型国企为代表的先行军就开始加速了其全球对外投资步伐。尽管中铝以国企身份入主力拓的计划最终被澳大利亚否决,但并不阻碍以“山西煤炭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私募基金的对外投资海外试水。

危机本身就寓含着风险和机遇,金融危机对我国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固然产生了冲击,但是更是给我们了机会,一个加快科技兴贸步伐的机会。一方面我们把出口受阻的产品转为内销,开发国内市场,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另一方面积极“腾笼换鸟”,发展过去由西方把持的设计、物流、金融等行业。我们不惧怕产业转变,更不要担心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只有这样,我国的对外贸易才有望在2009年接下来的半年内得以恢复、重振,并持续合理、健康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http://.cn2010年01月10日 17:28来源:中国政府网字号:大 中 小海关总署10日发布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进出口总值2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环比增长16.7%;其中出口1307.3亿美元,为历史上月度出口值的第四高位,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5%;进口1122.9亿美元,创造了月度进口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9%,环比增长18.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经历了自2008年11月以来的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回升,8月份回升趋势基本确立,1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开始增长,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环比也呈现大幅增长,月度进口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月度出口值也列历史第四高位,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在加速复苏。同时,进口的大幅增长,说明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需比较强劲,这也有利于拉动世界经济的恢

复。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2009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640.9亿美元,下降14.5%。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982.6亿美元,下降10.6%。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288.5亿美元,同比下降14.2%。

从国内来看,各地积极稳外需、促出口。据海关统计,12月份,广东省出口39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环比增长15.2%;江苏、上海和浙江月出口均过百亿美元,分别出口203.5亿、152.1亿和13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6%、23.8%和14.3%,环比分别增长

4.5%、13.1%和20.3%。同期,山东、福建和北京分别出口80.9亿、57.1亿和5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3%、23.2%和6.5%,环比分别增长7.4%、20.6%和10.1%。

据海关统计,在2009年出口商品中,我国自2008年8月份起连续7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合计出口6760.2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其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同期总体出口降幅16%的水平,为保民生、促就业作出积极贡献。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2月份出口形势喜人。当月机电产品出口78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纺织品出口62.2亿美元,增长25.2%;家具出口30.9亿美元,增长10.8%;玩具出口6.2亿美元,增长4.4%;箱包出口14.8亿美元,增长1.9%。同期,鞋类出口28.2亿美元,下降2.2%;服装出口105.7亿美元,下降4.8%。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5

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

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6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

B.价值

C.货币

D.使用价值

2.为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我国还本付息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出口收汇的()。

A.20%

B.15%

C.10%

D.25%

3.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4.“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

A.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B.创汇农业的发展

C.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D.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5.对外贸易价格最基本的职能是()。A.调节市场供求 B.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C.表现商品价值

D.进行经济核算

6.我国积极争取借用的国外资金是()。

A.国际银团贷款

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外国政府贷款

D.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7.反映外贸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是()。

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B.出口收汇额

C.社会贡献率

D.社会积累率

8.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

A.社会劳动的节约

B.使用价值的转换

C.事物形态的平衡 D.国内价值的增值 9.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

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10.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

A.15%

B.30%

C.55%

D.40%

11.我国借用国外资金主要用于()。

A.房地产业的开发

B.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C.中小型企业的扩建和改造

D.旅游设施的建设

12.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的()职能。

A.协调

B.行政管理 C.服务 D.监督指导 13.美国一直对我国输美的所谓敏感性商品采取进口限制,其中限制最严的是()。

A.农产品

B.纺织品

C.机电产品

D.矿产品

14.1991—1993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

A.实行政企分开

B.推行股份制

C.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16.我国外贸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实行()。

A.规模经营

B.资产经营

C.多种经营

D.集约经营

17.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

A.4000亿美元 B.8000亿美元 C.5000亿美元 D.6000亿美元

18.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是()。

A.基础设施

B.基础工业

C.高科技工业

D.农业

19.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主要是()。

A.由国家计划定价

B.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定价

C.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D.根据国内生产成本定价

20.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由国家垄断经营

B.以计划管理为主

C.以法律调控为主

D.由国家统负盈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1.出口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资基础,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2.目前我国对外贸经营实行自由经营制度。

()3.20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4.我国对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

()5.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指主要靠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商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6.祖国大陆同台湾省的贸易性质属于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视同国内贸易对待。()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是,技术引进主要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转向为新建企业服务。

()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两个方面实现的。

()9.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10.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建国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的进出口企业采取了________政策。

2.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应把握的原则是:扩大引进软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引进后要努力消化、吸收和创新。

3.我国要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即对外资企业实行________。

4.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两头在外”,是指把________和________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________地位。

6.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的对台经贸工作总方针是:积极主动,________,互利互补,________。

7.目前我国最大总的出口商品是________。

8.正确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政策,是指对国家鼓励的、投资规模大的________项目和________项目让出部分国内市场。

9.新中国成立以后,于________年扭转了对外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10.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主要有成本因素、________因素、________因素、竞争性因素,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中各种具体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

3.“以进养出”业务

4.对外贸易体制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

2.简述我国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义。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六、论述题(14分)

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1.AD2.A3.AC4.ABCD5.C

6.BC7.BCD8.AD9.B10.D

11.B12.AC13.B14.C15.CD

16.B17.B18.ABCD19.BC20.ABD

三、填空题

1.没收

2.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避免重复引进

3.国民待遇

4.原材料、销售市场

5.辅助

6.发挥优势、共同发展

7.机电产品

8.技术密集项目、高新技术项目

9.1956年

10.供求关系、政策性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价格通常是指国际集散中心的市场价格或输出入国家和地区当地市场的国际贸易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和贫富应当一律平等,在贸易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愿望,注意符合双方的需要和照顾到双方的可能,以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反对把对外贸易作为控制和掠夺别国的工具。

3.“以进养出”业务包括进口原材料加工产品出口,进口主件或零配件,加工装配出口;

以国产原料为主,进口辅料加工成成品出口;进口饲料、肥料、种子、种畜等养殖种植农副土特畜产品出口。

4.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五、简答题

1.从历史上看,许多后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日本等。从理论上看,后进国家具有后发优势。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2)是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

“以量取胜”不但造成资源和社会劳动的低效率,而且难以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对我国设限和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如不改变“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很难保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3.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表现为我国实行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逐步推进的方针。

1992年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表现为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又决定进一步开放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开放陆地边境城镇、开放内陆省会(首府)城市。

六、论述题

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7

1 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1.1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经济危机的爆发, 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极端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不仅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还包括文化、宗教因素等交织, 这些新的问题、新的因素, 又加大了不确定性。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虽然经济危机出现了种种复苏迹象, 但是经济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仍有一些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虚拟经济的不确定性、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刺激经济政策进退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 而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 不是短期内所能够解决的。以美国为例, 美国长期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应向中国出口其有显著优势的服务产品、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 而从我国进口劳动密集产品。然而, 美国的决策者只允许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产品, 拒绝向中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这样, 必然产生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然而美国掌握着贸易的主动权, 中国趋于被动。

1.2 中国对外依存度过高

中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说明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也足以证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彼此支撑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贸易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已经不可避免。然而, 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已给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乃至威胁。首先, 被国外所垄断的重要战略物资如铁矿石以及钢材等价格上涨, 引起国内物价普遍、持续上涨, 已给中国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中国政府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屡屡陷入“任人宰割”的情景。其次, 由于上游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 不仅导致了消费领域的压力增大, 也使得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又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

战略资源产品的对外依存度, 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若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者一些国际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 包括强权国家对于中国的垄断性封锁以及所谓的反倾销制裁, 就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难以预测的冲击, 甚至直接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1.3 中国出口主导产业附加值低

中国出口主导产业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例如纺织服装行业等。随着资本及技术比较优势的上升,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水平开始下降, 加之政策扶持弱化, 国际竞争对手迅速成长等一系列压力, 产业前景越来越不明朗, 尤其在当前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背景下, 我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举步艰难, 在经济危机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外资撤离、出口滑坡情况。另一方面, 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还不能大规模地生产出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

虽然早在2008年初国务院就提出通过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对外贸易方式,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形成已久, 加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在认清我国产业机构现状、研究转变对策的基础上进行。

1.4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此起彼伏

中国刚刚加入世界经贸组织时, 由于对国际市场规则不了解和对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的惧怕心理, 我国企业对国外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应诉率很低。据统计资料显示, 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中, 有一半企业是由于没有积极应诉而导致败诉的, 反倾销案件因无人应诉而导致的败诉比重在1/3以上。面对严重的国际反倾销局面, 中国企业法律意识欠缺, 应诉不力, 致使贸易利益受到损害。无人应诉除造成大量的外汇损失、使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国际市场损失惨重外, 还使申诉方形成了中国企业软弱可欺的思维定式, 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倾销诉讼。

反倾销的现象一方面说明我国出口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达标, 满足不了国家市场的需求, 企业在产品质量上还要加大研发投入, 生产质量上乘的产品。另一方面, 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得到完全承认。

2 对策探讨

国内提出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外贸也要转变增长方式, 才能形成开创外贸的良好局面。我国目前的外贸增长模式很落后。我们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 在巨大的“剪刀差”中, 我们处于劣势地位, 只能赚取很低的利润, 我们的对外加工贸易包括吸收外资等, 都是把污染引入国内, 把他国淘汰的落后的产业引入国内。我们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 缺乏相应的品牌, 缺乏相应的渠道, 这都是现实情况。这个情况是中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是经济发展中必然要走的阶段。那么, 面对前面提到的问题以及这些现实状况,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2.1 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形势, 认清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现状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 中国与世界密不可分,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一方面,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们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 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认识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应该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 密切关注外部的变化。

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努力争取一个较好的国际经贸环境;在遵循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 合理运用有关机制, 妥善解决贸易磨擦, 规范出口秩序, 积极扩大出口。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贸易顺差减少或出现一定逆差是难免的, 我国所具有的外汇储备能够应对贸易逆差, 所以不必过分担忧。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不必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 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2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结构, 促进贸易结构改善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必须转变增长方式的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促进贸易结构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重要结合点, 是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新趋势、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国内外市场需求, 紧紧依靠科技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善我国现有的产业体系机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 那么出口贸易的结构才有可能调整。出口行业应当改变经营思路, 从低附加值、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向使用新能源、新材料、创造高附加值的现代化生产, 加快产品的升级, 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力度, 逐步摆脱产业链中利润较低的加工环节, 向高水准的设计、生产、品牌、服务、营销等经营模式看齐,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加工贸易出口额中的比重, 从而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3 制定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我国制定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理应有所不同, 经历了经济危机后, 我们逐渐意识到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诸多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问题, 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国家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一方面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不能好高骛远, 设定无法完成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国际经济发展现状, 紧跟国际经济发展步伐。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于推动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促进高科技产业贸易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推动世界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 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发展中时期, 因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能加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应该大力推进创新的步伐, 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推动高科技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2) 积极寻求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开辟贸易增长的蓝海。我国长期和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 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密切关注。然而, 发达经济体市场已经渐趋饱和, 利润率越来越低已成事实, 若一味留念发达国家市场, 必将铩羽而归。相反, 一些发展中国家里的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的环境也比较好、市场潜力巨大, 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和大力开拓的地区;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 我们应该学会培养市场, 引导当地人民消费, 开发自己的忠实客户群, 这样领先对手一步, 就有可能成为贸易增长的持久动力。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对外贸易因其特殊性, 有着不同的需求。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退税机制问题。我国目前的欠退税规模和欠退税现象不断扩大, 已有的出口退税机制已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产业化结构的要求。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管理, 做到应退尽退。

正如前面提到的, 我国现在外贸出口企业面临较严重的反倾销应诉。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间不长, 根本不懂反倾销, 不了解其后果, 同时还存在企业在立案时不听动员, 怕麻烦怕花钱的短视行为, 因而出现了许多败诉案件。中央政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平等地位, 地方政府应该在中央政府无法顾及的地方有所作为, 例如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 对于参加应诉的企业给予资金、技术上面的支持, 同时还应利用已有资源对广大企业进行反倾销知识培训、普及宣传。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我们应该在认真研究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适时提出对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庆文.解读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外经贸形势及未来走势[J].中国改革论坛, 2008, (10) .

[2]王颖.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9, (1) .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8

王俊文会长表示,“格格旗袍”作为新中式服装的倡导者,多年来不懈努力,在产品研发、制作工艺等方面均取得喜人成绩,作为中国文化标志的中式服装理应得到世界的认可,让更多的人接纳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是对“格格”最大的挑战,将国际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式服装、认识格格品牌。

张忠军秘书长也谈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旨在扶持大中型企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品牌跃居国际舞台,此次与格格的合作,会为格格品牌带来更多机遇,并将在多方面提供扶持。

各国贵宾被格格服装精湛的工艺及诚信精神所震撼,对与格格公司合作开发国际市场表示很有信心,随后将与格格公司进行深入沟通。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纳入了以全球为背景的国际发展舞台。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社会大量需要既具英语应用能力,又有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情况

众所周知,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广泛的需求,同时商务英语人才素质的复合性,使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为了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我们就潍坊、青岛、济南等地外贸公司做了一些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信息,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1)就业集中于私营企业或者合资企业;2)就业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单证、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助理和文员或教师;3)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外贸专业知识,市场营销,公关礼仪,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听说写等技能。

二、我系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从就业统计来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有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在某高专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29%选择公务员、23%选择公司经理,其次是企业家和商人。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在公务员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真正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相当低。在理想职业的背后,毕业生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私人企业和学生进入涉外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进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职业需求的变化。当前潍坊及周边地区私人企业、涉外企业不断发展,为大量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吸引了许多学生。

2.2008年我系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概况

我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计104人,从各组各地的调研结果看,我系学生绝大部分因表现优秀,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重用;其中部分毕业生升本或考取了公务员。我们发现08届毕业生多数从事的是外贸、商务、管理、教学、文秘等工作,说明我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口径越来越宽泛,同时这也顺应了日新月异的社会潮流。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系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单位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商务英语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考虑到现实社会的需求情况。但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觉得无所适从,比较迷茫,从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少部分学生通过讲座或座谈会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多希望能举办更多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以得到更加详细的指导。再者就是在现如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缺乏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思考和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情况,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何立足社会

1.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高职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三年制高职教育要学习和掌握包罗万象的英语知识与面面俱到的商务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都十分重要。语言与商务两个元素的学习融为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在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当中,商务专业内容是主线,英语是媒介,教学的目的是融商务学习与语言学习为一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根据该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技能与实践课”四大板块构建。高职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

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2.毕业生对自己合理定位

学校缺乏实质性的社会活动的锻炼,从某种程度讲是把应试教育累积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全都交给了企业,而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激励方式以价值创造为前提。于是在职业介入期间,许多应届生不是正确的考虑如何转变思维和生活方式,为职业化道路奠定基础,而是相互攀比收入水平,并将其作为唯一的价值评判标准,出现了价值去想严重偏差。

应届毕业生由于初次接触社会,并不是很清楚究竟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考虑到毕业生的这种心态,在确定岗位前,提供为其岗位轮换的机会。毕业生有了“改变工作谈判”的动机,可以加速企业与其的磨合。同时工作中适当分派些具有挑战性的独立工作,让其在工作中成长,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培训”机制,增强了毕业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3.加强与企业和校友的联系

今后我们将更加强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联系,对于进一步摸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调整我们的专业目标和计划,明确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挖掘校友资源,利用校友的特殊关系,实现为系部建设与发展服务。目前,系里应确定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联系校友,特别是优秀校友。在生源、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主动加强校友联系,利用校友资源,如编印优秀校友资料、征集优秀校友寄语,请优秀校友作报告,整合校友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校友关系开拓挖掘就业市场等。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10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交流;电视剧艺术;艺术创作;艺术生产;对外文化贸易;电视剧产业贸易;逆差路线图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对我国文化工作者发出的遵信动员令。

2012-2013我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就斐然。然而从整体来看,相对于美欧与韩日的电视剧行业,我国电视剧行业的文化影响力,主题适应性,运营市场化,题材多样性、电视剧制作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突破瓶颈,开创崭新局面。

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现状

电视剧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具有行政许可的垄断行业。对外,外资涉足影视行业的形式只有联合摄制、协作摄制、委托摄制三种。而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从整体来看,电视剧行业的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产量丰富,市场需求广阔。

(一)电视剧制作企业数量众多

截至2013年,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已达6175家。《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俗称“甲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俗称“乙证”)两种,乙证由具备制作电视剧申请资格的上述机构按管辖权范围向广电总局或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请并批准取得,其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80日。目前,国内持有“乙证”的大大小小电视剧制作机构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6部以上单本剧或3部以上连续剧(3集以上/部)的,可向广电总局申请并批准取得甲证,甲证有效期为2年,期内对持证机构制作的所有电视剧均有效,期满持证机构可以申请延期。

一般业内认为,只有取得“甲证”的公司才有可能是致力于行业深耕的专业户,而不是出于投机、洗钱、捧人、玩票等目的进场的“游资”、“混混”和“票友”。由此可见,虽然持有甲证数量的机构在不断增多,但就总量而言,在电视剧领域真正具备资质和企图心的专业机构其实并不多,增长也日渐趋缓。

(二)行业产量连年增长

从电视剧制作量来看,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产量创纪录地达到17000万集。这一数据较之2011年国产电视剧14942集的数量继续增长13.77%。事实上,自2003年起,国产剧年产量已过万集,产量之大,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从电视剧发行量来看,2012年,中国电视剧总发行部数大幅增加,达到612部,同比增加50部;总发行集数达到19659集,同比增加2941集。同期,中国国产电视剧发行部数为506部(占比82.68%),同比增加37部;发行集数为17703集,同比增长18.48%。2006-2012年发行的国产电视剧中,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从27.58集增加到34.99集。

(三)交易额与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相关政策放宽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出台,电视剧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2010年,中国电视剧交易额从48.5亿元增长到5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只有5.11%。

2011年,中国实现电视剧交易总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8.37%。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交易额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44.74%。在这110亿元中,电视剧播出版权交易额为80亿元,电视剧网络版权交易额为30亿元。2011-2012年中国电视剧交易额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售价较高的精品剧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网络渠道的强势崛起。

但从市场前景看,虽然国内市场巨大,但行业天花板已然初现。新近崛起的视频网站和传统的实体音像制品能够提供一定的发行,但现阶段电视剧发行渠道90%以上靠电视台,而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与相应的电视剧容纳量相对固定,其中珍贵的黄金档更加有限。同时,已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电视网络覆盖、寡头式竞争与对外出口乏力,已基本封杀了行业新增量的可能。

(四)产能过剩,存在泡沫化趋势

从整体看,我国电视剧产量虽高,但出于各种原因,质量表现参差不齐,存量更是惊人,国家广电总局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3年来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10:1,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

同时,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源、房地产领域的收缩,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电视剧行业。煤老板、房地产老板转身投资电视剧行业的例子,屡屡见诸报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游资涌入,一方面加剧了行业的泡沫,另一方面也导致行业的利润不增反降。

总体而言,我国虽然是名符其实的电视剧大国,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可以说是“大而不强”。对内,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对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失为解决供需失衡的一种选择。

二、电视剧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贸易逆差大

电视剧的对外贸易是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政策保障层面不断加强,但我国电视剧的对外贸易领域“西强我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无可否认,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生产、消费电视剧最多的国家。然而,虽然有如此庞大的产量和市场,我国电视剧进出口情况却常年呈现贸易逆差。

由表3可见,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年对外出口额度都徘徊在1个亿左右,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更是暴跌至三千余万。与此相对的,进口量却稳定维持在2亿、3亿元,达到出口量的2.5倍甚至3倍,贸易逆差虽然在逐年缩小,但仍相当严重。

横向比较美、日、韩等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中国电视剧的输出量和影响力更是相形见绌。以2008年为例,我国电视剧出口总额约7525万元,这仅与韩剧出口到中国的金额基本持平,而当年韩国电视剧出口总额达1.05亿美元。近几年,国产剧输出有所提升,2011年我国出口电视剧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但同年韩国的电视剧出口额高达2.52亿美元。

2012年以来,国产电视剧集中涌现出一批精品,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从根本上讲,我国电视剧贸易逆差、出口乏力等重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二)合拍片一冷一热

近年来,为了确保节目的制作质量与文化元素具有对跨国受众的吸引力,并在产品的发行环节可以获得外国政府制定的支持性政策,近几年中外合拍电视剧成了海外市场拓展的新方式。比如上海新文化传媒投资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情陷巴塞罗那》,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与日本NHK合作拍摄的《苍穹之昴》,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与俄罗斯RENTV合作拍摄的《猎人笔记之谜》等作品,都是中国电视机构与非华语区主流传媒机构深度合作的结晶。其中《苍穹之昴》更是在日本取得空前成功,并斩获亚洲彩虹奖。

但是,由于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合拍剧将不能进入黄金档播出,这种“保护政策”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近几年,纯粹意义上的“合拍片”已经不太多见,海外合作多以剧本引进或导演、演员单个加盟的形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台湾、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电视剧在符合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各项政策与内地制作的剧集同等对待,这意味着黄金档将为陆港、陆台合拍剧敞开大门,享受与内地剧的“同等待遇”。政策松绑之下,合拍剧持续升温,电视剧领域的各个环节,台湾、香港等地区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都已常态化,资源配置与优势互补值得期待。

(三)行业传统难题有所突破

曾经有人笑言,国产电视剧出口一直“卖的是白菜价”、“播的是东南亚”、“影响是巴掌大”。但现如今,这三大传统问题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亚太地区占我国电视剧出口比例的2/3,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出口地区仍在与我们文化背景接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市场更广但是文化相差较大的欧美地区我们的市场比例不大。但是就在2013年,中国电视剧海外市场可谓亮点频出:《媳妇的美好时代》红遍非洲,《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缅甸热播,《甄�传》《还珠格格》将亮相美国主流电视台。价格方面,《甄�传》更有望打破低价格局,在美国的卖价会比国内卫视首轮播出的价格高得多。与热播剧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海外号召力的演员、导演,无疑为后续产品的海外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出口主体格局与发行模式有所变化

影视节目出口主体企业有了明显变化。除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出口数量和金额上依然发挥着主渠道优势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民营影视机构,上升优势逐渐显现。2009年数据显示,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公司在出口总量上分别占6.1%和5.1%。

2010年上市的华策影视公司被业内誉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其盈利模式恰恰在于将电视剧制作的中间种种环节全部交给市场,重点放在剧本与发行两头。其“左手发行优势,右手海外资源”的海外发行模式,开创了一条影视产业“走出去”的新路。

(五)出口题材偏窄,但正趋向于多元化

由于中华文化的辐射,我国向境外输出的剧种曾经以古装剧为主,包括武侠剧、历史剧和名著改编剧等,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是最早出口海外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国产剧,随后,《三国演义》《红楼梦》《雍正王朝》《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先后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引发收视热潮。

近几年,走出国门的电视剧题材更加多样化,涵盖了都市剧、家庭伦理剧、话题剧等。《蜗居》《杜拉拉升职记》《裸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反映中国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都市剧,不仅使国外的电视观众更加了解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追求,而且与古装剧版权售出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

(六)新媒体渠道崛起

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是我国电视剧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好途径,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目前,随着国产剧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外出现了不少中国电视剧的忠实粉丝,甚至在论坛中建立了专门讨论中剧的版块。由于语言障碍,必须进行翻译。国外目前有一些类似国内“字幕组”一样的专门志愿者为大家做义务翻译。

但是,由于这些翻译都是义务工作,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进度更是难以保障,仅靠这样的国外民间力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同时,由于版权问题,海外的观众观看中剧往往只能选择“翻墙”,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中剧在海外的发展,特别是影响经济效益。

三、我国电视剧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政策设计与市场取向

政策问题无疑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过去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基础”到“决定”二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就电视剧行业而言,既然承认电视剧市场化、承认电视剧也是一种商品,那么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一样,我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转变,在政府的管理上也要尽量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与产业发展的规律,尽量不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等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除了管得太多,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帮扶不够。韩国政府补贴支持韩国电视剧出口,随后利用市场机制取得长线效应的做法无疑值得借鉴。

(二)电视剧认知定位与产品制作

长期以来,我国影视界一致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电影是艺术,需要精心打造艺术精品,电视剧则是大众娱乐,不必那样呕心沥血;电影需要大投入,大制作,在编剧、配乐、服装道具、拍摄手法上必须由具有专业水准的团队来完成,电视剧则不需要大投入大制作,在编剧、配乐、服装道具、拍摄手法上可以降格以求。所以我国电视剧跟风之作多、粗制滥造的“神剧”多,一哄而上的抗战剧、脑残剧比比皆是,“非主流”、“洗剪吹”造型雷倒众生,以至于韩国观众经常吐槽中国电视剧服饰老土、演员不够美型。

从技术角度看,欧美市场电视剧采用大投入大制作方式,创作精良,拍摄技术精湛,有充足的成本保证每一集的电视剧制作的规模和质量。观众对影片质量也要求较高。因此,出口门槛高,我国电视剧技术不达标,也是造成出口不畅,市场乏力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价值与正能量诉求

要实现跨文化认同,电视剧的题材不是决定性的,类型也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如何表达,以及如何实现人性的共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重要的不是拍什么,而是怎么拍。拍得好了,即使是《甄�传》这样的“辫子戏”,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相当的现实感与人性的深度;拍得不好,即使所谓现实题材,也难免显得轻浮做作、不合时宜。

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人民日报》也曾刊文指出,同样是讲述女性成长的宫廷剧,《大长今》比《甄�传》的价值观正确。“甄�刚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之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而与之相对的,是大长今虽然同样在宫廷中受到了恶势力的破坏,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

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是长今始终如一的“正能量”,还是甄�异化蜕变的“血泪史”,绝大多数观众都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更需要探讨的一点,是电视剧作为一种传播意识形态的特殊商品,在满足观众心理需求之余是否需要倡导更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文化输出的时候,我们的艺术作品还肩负着向海外的观众传递国家价值、塑造国民形象的重大责任,这一问题就更应当严肃对待。

用文艺作品提升国家形象、实现政治诉求的做法其实早有先例,当年日韩关系紧张的时候,韩国就将热门剧《冬季恋歌》引到日本,极大地缓和了民间的对立情绪,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交流与亲善。

对于《甄�传》“比坏”的价值观问题,制片人曹平曾解释说:“《甄传》的成功,还是因为我们有批判主义色彩,揭露封建王权对社会和人性的摧残。很多年轻人看完电视剧都说不要回到从前,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拍戏的诉求。”但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剧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趋向的全球传播格局中,扮演着文化使者和商业赢利机器的双重角色,以经济波及效益和对国家形象的构建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政府偏好和经济效率偏好不谋而合。单从国家形象构建而言,相比较《大长今》给人留下的阳光、励志的形象,《甄�传》予人的感觉无疑是晦涩而阴暗的。

总而言之,《甄�传》无疑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难得的佳作,在很多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国内同行学习效仿。但就对外文化输出而言,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正面的价值观输出,也是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四、探索我国电视剧产业的走出去对策

(一)“制度帮扶+市场化运作”

目前我国电视剧营销方式还不够多元化,更多的还是依赖版权交易和少量的植入广告。笔者认为,邻国韩国通过制度帮扶支持电视剧出口,随后利用市场机制取得长线效应的做法值得借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韩国政府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迅速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开始向文化产业进军。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相应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就电视剧领域而言,韩国政府采取了强力干预与扶持政策,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立法对国内电视台播出进口剧目进行限制(主要针对日本电视剧);对出口电视剧实行补贴政策;设立产业振兴基金,通过政府出资、融资、社会团体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基金,形成官民共同合作的投融资运作方式等。就这样,通过立法保障、政策引导、资源协助三种方式管理,2003年,韩剧出口额已经达到3698万美元,成为韩国文化产业最大的输出品。而据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加上一些合拍剧、盗版等因素影响,韩剧的实际出口额现在已达数亿美元。其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一些经典剧目甚至还出口到俄罗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岛等地。

同时,韩剧中常重复出现饮食、旅游、时尚、服装、科技等类型的植入广告,比如《大长今》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韩国美食风,《想你》女主角尹恩惠的发型、衣饰,乃至唇膏颜色都成了潮流女生的效法对象,韩剧中反复出现的咖啡屋和汗蒸幕,成了韩剧迷必去的旅游胜地,甚至《冬季恋歌》中裴勇俊标志性的眼镜和短发,都成了当时亚洲女性的择偶标准。这些“韩流”现象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发展服务业、旅游业、时尚业产业链的一整套“组合拳”。

这种跨产业链的整合方式,国内近年来也多有尝试,比如电视剧《男人帮》,除了常见的广告植入、版权收入之外,还增加了后续产品开发的环节。赞助商也围绕着剧情和主演孙红雷的微博做了不少营销活动。但是在我国,这只是小范围内的盈利模式尝试,缺乏宏观环境的对接与整体性战略把控。

总之,若能通过恰当的制度帮扶和充分的市场化运作,使政府偏好和经济效率偏好不谋而合,使得二者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向前发展,最终完全可以达到共赢甚至事半功倍的局面。

(二)中国电视剧“走出去”路线图

1.市场划分

严格按照地域或既有市场格局进行划分都是不科学的,按照文化要素可划分为五级市场。

(1)优势市场: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语国家和地区

划分依据:同文同种,不需要翻译;历史沿革、社会习俗、伦理结构比较类似,容易取得理解并唤起共鸣;大中华资源整合优势……

1999年本港台用《还珠格格》挽救收视率,从此陆续引进内地电视剧如《大宅门》《人间四月天》《康熙王朝》等;翡翠台也先后引进《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内地剧近年越来越抢眼,《步步惊心》在香港播出时被编排到夜间十点半,但收视率丝毫不受影响。曾有香港业内从业者评价道:“香港地方小、人又少,各方面非常安定,电视剧能做的大题材、时代背景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只有生活上的小品,题材选择上内地电视剧宽很多。内地电视剧的场景也丰富很多。”在台湾,从两岸合拍琼瑶剧开始,台湾观众已经开始注意大陆的演员和制作。近些年,台湾地区由于制作成本极度受挤压,只能拍小制作的青春偶像剧。而内地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少年天子》等电视剧开始凭借大时代、大场面、大演员“征服”了台湾观众,最极致的是《甄传》。这部戏去年4月在台湾开播,此后就不断被重播,和在大陆一样,“一开电视就是甄”的效果,现在已经快一年了,热度依旧。

(2)相似市场:东亚、东南亚等国家

划分依据:文化背景相似,受儒家文化影响,承接港剧影响力

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就电视剧的缅甸语版译制、推广及播出事宜达成协议。《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就是缅甸首部缅甸语配音的外国电视剧。《辣妈正传》也将陆续在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首播,展现中国新一代“辣妈”的风采。

(3)高地市场:欧美

划分依据:本土行业水平高,竞争激烈,并在全球具有主流话语权,存在一定文化隔膜。

(4)新兴市场:巴西、印度、俄罗斯、伊斯兰国家等

划分依据:人口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背景各异,市场潜力巨大。

(5)待开发市场:非洲等

划分依据:文化种族差异较大,但由于本土制作尚不成熟,政治关系稳定,所以并非全无机会。

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小兰告诉记者,去年末,在原国家广电总局牵头下,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联合到南非参加当地电视节,仅“五岸”一家收到的非洲各国“看剧意向”就有近20项。而且中国都市情感剧格外受宠。一些坦桑尼亚观众曾告诉中国记者,看《媳妇的美好时代》,不存在理解障碍,而且中国家庭的情感纠葛、婆媳关系等与非洲家庭故事有相似之处。

由此可见,非洲市场尚存极大潜力。

2.“走出去”路线图

巩固优势市场,主攻相似市场,洞察欧美市场,培育新兴市场,不忽视待开发市场。

对于优势市场,要发挥资本、制作等独到优势,同时兼收并蓄,注意吸收各地精华以为己用,构建一个影响力辐射整个华文世界的“大中华文化圈”。比如大卖东南亚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就集合了新加坡知名演员郭妃丽、陈秀丽,台湾知名演员苏有朋、贾静雯,内地实力演员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高圆圆,以及香港知名导演赖水清等等各路在亚洲范围内都极具号召力的明星大腕,为后续的出口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对于相似市场,要通过政府介入、国际合作等方式打破贸易壁垒,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召开推广会,同时运用市场化的宣发手段,推高人气实现突破。

对欧美市场,要学习其成熟经验。先投放地面频道投石问路,然后逐步让真正适合欧美观众口味的国产好剧落地。

新兴市场值得重视,但与俄罗斯、印度、伊斯兰国家文化差异的确较大,更多需要提高产品的多元化属性,以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

待开发市场的经济回报或许有限,但隐形收益和长久效益值得期待。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建议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力求将中剧原汁原味地传达给非洲观众。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文化要素分为五级市场格局之后,每一级市场的内部依然需要细分。因为地区的不同,老外的收视习惯、对于中国电视剧的喜好也不一样。

相对于美剧一周一集的“龟速”,还要苦等“冬休”,中国电视剧一股脑全部出完,博得了欧美粉丝的好感。所以虽然主流电视台引进中国电视剧的数量微乎其微,但欧美观众特别喜欢在网络上观看国产武侠剧、琼瑶剧。《步步惊心》《还珠格格》《甄�传》《仙剑奇侠传》《倾世皇妃》《天外飞仙》等以及金庸武侠剧的人气都很高。除了古装剧,琼瑶剧也有不少忠实的欧美粉丝,即使没有配音没有字幕,许多观众会被琼瑶剧里缠绵悱恻的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所以,国产剧若想成功逆袭欧美,网络是一个不错的缺口,若能有组织地翻译一些优秀的国产剧目放到论坛上,待引起较大反响时候,进入主流电视台就不是梦。

日本和韩国偏爱武侠剧或历史剧。日本对中国电视剧的一大引进方向是深具中国特色的武侠剧。尤其是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更是广受欢迎。日本引进中国电视剧的另一大方向是历史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明王朝》《孙子兵法》等也都拥有稳定的观众。《还珠格格》《情深深雨��》《包青天》《步步惊心》《宫》等在韩国也有大批的粉丝。

这一部分作品,国产剧目的优势显而易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最需要的是成熟公平的市场机制和专业的海外发行平台、发行团队。

上一篇:农业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中秋团拜会领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