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精选9篇)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1

设计背景: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常乐处在城乡结合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城或外出打工。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当他们出现心理困惑、遭遇学习困境、面临生活困难时,能否得到父母的帮助?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存在那些主要困难,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认识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留守儿童教育寻找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教学时间:90分钟

课前准备:“友情链接”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因为孩子们的缘分,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学校培训,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首先,我对各位家长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关于“留守儿童”或“准留守儿童”的问题。“准留守儿童”是我根据我们常乐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我在这里先对“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儿童”做简单的解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以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还有一些孩子的家长工作地离家不远,每天都能回家,但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早上上班很早,晚上下班很晚。晚上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早上上班时孩子还没有醒来,也是和孩子没有时间交流,这些孩子我就定为“准留守儿童”。

承转: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话题,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家庭教育不能忽视

★友情链接:(大屏幕展示)

“曾经,我是多么熟悉父亲的这双手!曾经,这双手给我洗尿布;曾经,这双手把我高高举起放在他的肩膀上;曾经,这双手牵着我从幼儿园到小学;曾经,这双手送我上中学;曾经,这双手将我抱在他温暖的怀抱里,抵挡冬夜的寒冷;曾经,这双手给饥饿的我喂饭;曾经,这双手为我擦干泪水;曾经,这双手„„因为我,这双手布满老茧,皲裂成沟,而我却肆意挥霍着他的爱„„我知道,唯有努力学习,早日成材,才能抚平这双手上满布的创伤。让这双手捧起我成功的奖杯,让这双手端起我专为他做的饭菜,让这双手„„”

——摘自学生作文《父亲》

“母亲,您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灯,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虽然这路很长,但在您的陪伴下,我并不感到孤独!

母亲,您就像一棵大树,为我挡住烈日的骄阳,在您的树荫下,我会健康地成长!

母亲,您就像那后浪,为我推开前进的方向,在您的帮助下,我会很快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一位学生给母亲的信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其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你的孩子受益终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家庭教育的感召性、权威性、针对性、渗透性、长效性,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不能取代家庭,尤其不可能取代母亲”。美国人格心理学家赫根汉认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抚育儿童,教育子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的影响比学校起着更大的作用,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任何教育都变得苍白无力。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一)您的孩子在接受何种家庭教育的方式

1.隔代教育。由祖辈负责抚养教育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你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照看吗?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如何?存在什么弊端?请看大屏幕:(屏幕展示案例1)

案例1.小军在付村镇某小学五年级就读。7岁时,他的父母为了生计及一些别的因素双双赴外地打工,一去3年,最近一年均未回过一次家。父母外出时,小华被托付给外公外婆照管。两位老人对小外孙非常的溺爱,非常迁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的性格。由于缺少最直接的父母的亲情关爱,小华从小就对人十分冷漠,在学校时也常调皮捣蛋。老师找他去谈心,他却置若罔闻,学习成绩总是在后面“赶鸭子”,课堂作业更是很少按时完成。

不是所有的隔代教育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我们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2.亲友教育。是指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教育抚养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您的孩子是由亲朋好友教育抚养吗?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屏幕展示案例2)

案例2.有这样一个儿童,很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把她留在家交给姨妈看管,由于父母不能照顾她,沟通较少,只能在金钱上满足她,随着时间这个女孩有什么想法都不告诉父母,她和她的父母就像两家人,越是这样沟通就越少,形成了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可能我们的孩子问题比这些更严重,也可能有幸我们的孩子能得到较好的教育,但是亲友教育的隐患我们必须清楚,并努力让这种弊端降到最低!

3.自我监护。这种孩子既没有祖辈的看护,也没有亲友的照看,独自留在家中。大多数是几个孩子,孩子中至少有一个上初中了,由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4.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这种家庭监护人的压力很大,他们既要承担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压力,这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这一点我们常乐的很多家长都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座的家长中有一大部分是由母亲承担孩子的监护任务,同时,我们还要种地,照顾老人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在教育子女上力不从心。

(二)您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组统计对比数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图”。

对比分析:

总结:图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出留守儿童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远大于非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这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友情链接:(大屏幕展示)

思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给家长时间讨论、思考)总结:

1.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① 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

② 祖辈们对于孙辈们过于随便。

③ 祖辈们的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④ 祖辈们和孙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

2.父母与孩子缺少交流,造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① 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淡薄。

② 情感的缺乏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托管人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顾虑。

四、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1.家长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2.参加家长学校等渠道,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友情链接:(大屏幕展示)

家庭教育6项任务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人格的脊梁,是成长的动力。最好方法是

尊重孩子和无条件地爱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鼓励,有了“我能行”的信念,孩子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有责任才能够成长。

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要让孩子从小有一种信念,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人把学习当做有兴趣的事儿还是痛苦的事儿,主要取决于他童年的学习经验。家长不妨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日常行为决定他的成就。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智力背景”。教育孩子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接受教育已日益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们一生的命运,正所谓“父母吃九年(或更多)苦,子女享一生福”。在学习上,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关键是学生学不学的问题,任何一个同学只要想学习好,都能成功,学生学不学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爱不爱学习,思想能不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个终身学习的观念,除了学校教育外,同时也需要家长来给学生灌输。可以说学生读书的好坏,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作为学生,在学校进行灵魂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友情链接:(大屏幕展示)

自古以来,我国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做作不能尽如家长之意。董进宇博士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早晨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家长的正确做法是,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

另外,我特别强调一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能你的孩子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希望你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引导帮助你的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分析失败的原因,多鼓舞,多激励。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信心,要对你的孩子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以便提高你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你孩子的学习信心,从而最终使你的孩子“乐学、善学、会学”。

4.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

我希望各位家长能正确引导教育你的孩子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引导你的孩子迈好初中学习的第一步,顺利完成小升初后的学习环境过渡、学习动机过渡、学习方法过渡、心理过渡,帮助孩子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你的孩子坚持学习,认真学习,享受学习,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5.加强与托管人的联系。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性格发展,自尊心增强,逆反心理较重,我希望各位家长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你的孩子,与你的托管人之间密切联系。学会理解你的孩子、尊重你的孩子、欣赏你的孩子,情理交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少打骂,多讲道理;希望你们能正确引导,规范你孩子的日常行为,切实做到遵纪守法、尊亲敬长、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注意安全,杜绝赌博、上网吧,同学之间尤其是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尤其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你孩子的不良苗头,第一时间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交流、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董进宇博士的原创诗歌《原谅》把父母对孩子的爱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读了这首诗以后,心里有很多感动,似乎一下子就懂得了孩子的世界,一定要做一个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原谅》。

★友情链接:(大屏幕展示):《原 谅 》,配乐诗朗诵《原谅》

作者:董进宇(被誉为“中国关系第一人”)

“孩子,原谅我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却没能给你真正的爱,因为我误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我用冷漠与无情,把你年幼的生命抛进了爱的沙漠。

孩子, 原谅我的冷酷和自私,曾经把无助的你丢给电视和别人,而我却沉溺在无意义的应酬和无聊的娱乐之中,我在事业的高尚名义下,让初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你遭受无边的孤独和恐惧!

孩子,原谅我的无知和愚蠢,曾经那么粗暴地打骂你,而我还理直气壮地认为都是为你好,我在爱的美丽旗帜下,残酷地摧毁了你娇嫩的生命花蕾。

孩子,原谅我的私心和专横,曾经那么不通情理地逼你学习,让最美好的学习留给你的全是痛苦的记忆,我用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虚荣,剥夺了你童年的欢乐,压垮了你柔弱的臂膀。

孩子,原谅我的任性和顽固,在你哀求的目光下我仍不肯做出改变,因为我把过时的教育理念当成了真理,我固执地用拙劣的教育方法,让你幼小的心灵,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屈辱!

孩子,原谅我的一切过错吧!因为那些都不是我的初衷和心愿,在我痛苦的胸膛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爱你的心,为了你,为了你的未来,我必须学习改变和成长,今后我要用行动来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

结束课程: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2

当今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身上大体存在如下问题:生活依赖性强, 学习成绩滑坡, 厌学现象严重, 且大部分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自信, 有的则脾气暴躁, 易冲动, 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他们是一个更需要班主任特别关注的人群。要想真正做到关爱留守儿童, 我认为班主任需要在留守儿童面前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留守儿童品德的塑造者

大多留守儿童是由祖父祖母监护, 接受的是隔代教育, 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在某些价值观、人生观上常常存在偏执的认识, 表现得比较自私、任性、散漫。班主任应该结合留守儿童的这些特点, 把教他们学会做人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育儿童做个自尊自爱的人, 做个有公德的人, 做个自律的人, 做个坚强的人, 做个大写的“人”。比如有个孩子, 由祖父母监护, 父母在外打工, 收入还不错, 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这个孩子每天的零花钱用不完, 有时竟然用零花钱来找人替他做作业。对这样的孩子, 老师应该询问他父母的情况, 引导他体会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祖父母在家照顾的不容易, 逐步引导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儿童的世界里, 我们不是一个裁决者, 而是一个“第三者”, 引领他们认识生活, 了解生活, 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当一个睿智的长者, 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点”一下, 让他们知道责任, 了解爱心, 学会宽容。这样, 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点灯的人, 点亮自己的灯, 点亮别人的灯。

二、留守儿童生活的指导者

在农村小学的一些班级中, 常常会看到一些看起来脏兮兮, 穿着不合时令, 衣服颜色搭配不协调的孩子。一问起来, 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他们缺乏生活上的有效监护。对于这种现象,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加以指责, 毕竟是隔代监护,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价值观、认识观往往与下辈人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老辈人的眼中, 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了。针对这种现象, 班主任应该在生活上对留守儿童做更多的指导照顾, 帮助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逐步脱离对父辈的依赖, 培养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主任应该向学生讲清生活自理和劳动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他们从小就不依赖父母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形成他们的劳动观点, 端正他们的劳动态度, 培养他们的劳动品质, 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还应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生理知识教育, 使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及生理机能。如宣传合理的进餐、督促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指导学生合理的安排作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三、留守儿童学习的帮助者

监护留守儿童的大多是老年人, 他们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为主, 在学习上, 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 所以在学习方面, 家庭教育和辅导环节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这时, 老师又需要承担起帮助孩子学习的重任。比如有这样一个孩子, 作业本上尽是错别字, 算术也摸不着头脑。每次考试, 他都是班上的倒数。同学们看不起他, 还经常嘲笑他。对于这类成绩落后又无人辅导的孩子, 老师首先要有爱心, 在学习、生活上“偏爱”他, 用爱心去滋润他健康成长。还要勤鼓励, 多表扬, 培养自信, 使他们走出黑暗的困境, 找到光明的前途。同时, 还要有意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目标, 让他们踮足可及。这样, 学生学习成绩跟上了, 心情愉悦了, 就能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 渐渐地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 进步就会更快更大。

四、留守儿童心灵的引领者

资料显示,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 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 精神上缺少必要的关爱, 加上常受周围孩子的歧视和欺侮等, 表现出冷漠、孤僻的个性特征。长此以往, 会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班主任应及时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用爱的指挥棒引领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还可以用班级中情况特殊的榜样力量树立儿童的自信心。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这些儿童的特长, 以此来帮助其树立信心。还要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使留守儿童的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结语

对于留守儿童, 我们班主任只有以多样的角色, 以师者的尊严、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 懒惰时给予鞭策, 出错时给予点拨, 成功时给予喝彩, 才能挖掘他们的潜能, 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为留守儿童们点上一盏星星之灯, 照亮儿童今后的人生路程!

参考文献

[1]吴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4 (10) .

[2]岳丽芬.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J].教育, 2016 (1) .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养成道德心理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影响发展的因素包含以下四种原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练习与经验以及社会性发展。练习和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获得的同样多,从那里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合同型性。如果缺乏儿童的主动同化作用,这种社会化作用将没有效果。儿童心灵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建设时段,他们希望父母给予更多的的关照和疼爱,这是留在家中的长辈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最大的问题所在,也就难以确保满足孩子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所需要的。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成了人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教育者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一矛盾予以解决。

一、 留守儿童心理逆向发展特点及原因

(一) 内心封闭,缺乏自信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这部分留守儿童还处于前习俗阶段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为免受惩罚或者想获得奖励,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与自己切身关系关系不密切便不过多参与。这些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相对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长时间的不稳定的生活,造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遇到问题没人交流沟通,长此以往,造成内心孤僻,自信心缺乏。

(二) 内心脆弱,逆反心理

小学里留守儿童年龄都在12岁一下,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其父母大多都是八零后,较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出去工作,爷爷奶奶更是加倍疼爱孩子,宠爱有加而管教不足,再苦不能苦孩子。即便是平凡家庭下的孩子,也生长在温室里。身心发展的特点加上家庭教育的弊端,加深了这一逆反心理。稍加批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却又不足够支撑。造成打不得骂不得,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三) 学习无意识,缺乏主体性

结合前两点,散漫的学习氛围,对布置的非书面性作业视而不见,听而任之。缺乏合作的学习态度,缺乏思考,对《课课练》等参考书的过度依赖,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形成思维的碰撞,经验的交流和情感的分享。

二、 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策略

(一) 突出教师引导地位,有规律的成长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小学里,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年龄的特殊性,榜样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以身作则,模范牵引。同时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发展也要注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性的原则,《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艾斯奎斯老师结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制定了本班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让孩子潜移默化中成长,避免了揠苗助长,降低孩子成长时心理的抗拒感。

(二) 帮助学生建立档案机制,观察孩子的成长情况

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许多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里都要待在学校当中,这时候学校也便成了这些孩子的第二家园,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就是孩子的家长,就要担任起照看和监护孩子的义务,每位教师在工作的闲余还有必要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心理、成长等多方面的情况,老师可以轮流,针对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完整和周密的档案,对学生基本的信息要进行了解。档案机制也能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直观地看到孩子近期的状态,对家校互通也有大的便利性,此外学生的档案机制还应该包含孩子家庭基本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所在,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多维度结合,让家长也能参与学生成长建设中来。

(三) 营造良好的班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小学里孩子大多都是天真无邪,不必过分担心班级歧视的问题,但也要适当引导,许多留守儿童心理还是较为敏感。维护好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的关系,让留守儿童投身到班级建设当中,学生互帮互助,多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让留守儿童参与进来,给每个留守儿童成就感、荣誉感。

(四) 注重“即时”教学,学以致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4

摘 要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却又薄弱的一个环节。在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亲子情感交流欠缺,教育方向不正确,隔辈监护,给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道德问题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管共抓:家庭方面应该弥补亲情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家校沟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积极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I

目 录

I摘 要.................................................................一、引言...............................................................1(一)留守儿童概述.....................................................1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1.父母关爱缺失.....................................................1 2.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2 3.家庭教育方向不正确..............................................2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应...........................3(一)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3(二)家庭内部情感问题................................................4(三)心理问题........................................................4

(四)学习问题........................................................4

(五)道德问题........................................................5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5(一)家庭方面........................................................5 1.父母改变双双外出打工的方式......................................5 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6(二)学校方面........................................................6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6 2.举办家长学校....................................................6(三)政府及社会方面..................................................7

四、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II 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一)留守儿童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成为转型期社会的一大特征。据统计,全国现有劳动人口I已超过1.3亿。如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批未成年孩子留守家中。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留守儿童生活在亲情缺失的家庭中,亲子之间缺乏沟通,缺乏亲情关爱,成了“有家的孤儿”。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李天燕在其《家庭教育学》中则指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互相影响的相互教育”。儿童生活在父母共同构成的家庭关系中,家庭存在的客观方式构成了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力。家庭中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心理、人际关系氛围,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种教育环境。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面对面”为条件展开亲子互动。而与其他儿童群体相比较,留守儿童的特点是“留守”,而“留守”即“空间距离上远离父母,未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离散的情况下,这种教育影响力又是如何产生,又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父母关爱缺失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着出门挣钱,对孩子只管生养,不管教育。几乎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道德行为和心理问题。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不与学

1-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是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据访谈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大多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甚至更久才回一次家。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关爱,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因为手里有足够的钱,一些孩子会进出网吧,KTV等,从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沾染上许多恶习。这足以表明,家长所采取的物质补偿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分散学习的注意力,玩物丧志,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阻碍孩子的发展。“物质补偿”最终害了孩子。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正常的家庭生活状态下,父母与子女间情感交流活动十分密切,子女对于父母的依恋、安全等情感体验与血缘认同感、家庭利益感交织,成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亲子心理场,这种家庭情感氛围正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5]。父母之爱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有的代理监护人非常关爱孩子,但始终无法代替他们的父母。孩子的内心依然渴望来自父母的爱,依然表现出对父母情感的强烈需要。但是父母从空间上远离家庭,失去了经常与孩子发生面对面的互动,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但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有效和有力的监管,极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的道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在生活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衣食无忧,由于家人疏于管教,部分孩子会大手大脚地花钱,养成奢侈攀比的坏习惯。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照顾,部分孩子营养不良,部分孩子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有时甚至会面临生命的威胁。

(二)家庭内部情感问题

由于经济、时间等各方面原因,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家次数很少。这在一定程度

3-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关怀较多 , 对其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 , 对社会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 ,有的留守儿童好逸恶劳 , 奢侈浪费 , 摆阔气 , 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 , 只要孩子不犯大错误 ,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会过问 ,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 , 不遵守规章制度 , 出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现象 , 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 , 极个别的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父母改变双双外出打工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增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信心,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无法专心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对子女成长起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才有利于子女身心全面的发展,同时,养育子女也是父母的责任。在父母方面,要意识到孩子与父母分离会对孩子的心理、学习、个性、行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挣钱养家固然重要,自己打工是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本意是好,但是他们也必须意识到儿童留守潜在的问题。不能认为把孩子交给长辈和学校就万事大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孩子未成年期间尽量留在家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即使要外出务工,也要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或到离家较近的城市务工,保证家庭的完整。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

养育、教育孩子是法律赋予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在孩子行为、习惯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身为父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5-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三)政府和社会方面

政府应采取一些专项的、直接性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要为农民工儿童进城就近入学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免除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使多数留守孩子能够成为进城学习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所在的乡镇、村组、妇联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重视起来,建立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育,组织镇、村的教育资源,发动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来担当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广大热心的教育工作者和热衷于农村教育的人士可以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适当地建立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站、儿童乐园等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给留守儿童以生活、学习和心理上更多的关爱,以此补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总而言之,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孩子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各司其职,紧密合作,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幸福蓝天,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7-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5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早期问题行为发现量表对470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的.留守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存在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较为严重,其次为学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适应;男生容易出现学习不适应问题,女生较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问题;年级差异上,四年级、六年级和初三留守儿童学习争情绪问题较其他年级更严重;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时间、外出距离、回家频率、代养人类别及教养方式、留守儿童性别及年级是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作 者:陈旭 谢玉兰 CHEN Xu XIE Yulan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36(1) 分类号:B844.3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行为   影响因素   代养人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6

——基于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摘要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西部向东部及沿海地区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48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石柱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石柱县是一个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于一体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全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8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现有中小学27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85831人,其中小学生50413名,初中生24951名。全县外出务工11万人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4万多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约3.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7%。综上所述说明,石柱县在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我以石柱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通过一次或到一个地方一调查就能发现所有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三种模式,即王家小学的“三导三心托管模式”(“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教师精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南宾中学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和冷水小学的“4+1培养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我县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表明,石柱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健康问题:

1.情绪消极。经过观察与分析,发现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对石柱县十所农村小学近400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研究显示,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2.性格孤僻。父母双方外出后,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调查显示: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据石柱县冷水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内心失衡,价值观受影响。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4.认知水平较差。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功利思想严重。调查表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的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都要好。

5.焦虑与自卑。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在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容易出现异常。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以及自认为不如别人等消极心理。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倾向。留守儿童自尊较低,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

6.嫉妒与憎恨、仇视。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在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住和相处。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心理,有的还出现暴力化倾向。

7.人生观出现转变或偏移。在石柱县的广大农村,“读书”曾经是许多家庭对子女改变生活水平和

社会地位的唯一期望,认为通过读书、考学、参加工作脱离农村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但是,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打工者虽然没有文凭,甚至个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的现象,再加上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打工潮”带来的冲击力是强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数打工者回乡过年时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的初中生。部分留守儿童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于是就在学校里混日子。

8.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上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儿童今后的发展。缺失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社会化进程缓慢。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疑虑、主动性与内疚、勤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善与绝望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与家庭和家庭教育有关,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温暖,他们就难以形成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因而性格容易变得孤僻。

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亲交流沟通少,使他们的心灵在流浪,甚至还可能受到外部不健康的心理影响。这时,如果父母亲不能很好地与留守在家的子女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励他们上进,以为给留守孩子买几件衣服,交清学杂费,寄回充足的生活费,就是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不注意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等,就会让一些留守儿童在心底对父母失望,认为父母的关爱是遥不可及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担任临时监护人。那些临时监护人则由于体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而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且隔代的老人大多对留守儿童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就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由于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极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也有不少监护人碍于情面,接受留守儿童家长的委托,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十分冷淡;有的监护人仅把监护责任视为受顾行为,漠视留守儿童交流思想的要求;有的对待孩子粗暴,对他们的过失采取谩骂、体罚等手段,致使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

2.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失。我们应该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功利化思想过于严重。当然,责任并不在学校,且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当前无法超越这种功利化的现实。但由此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功利思想严重的学校教育将造成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失。有的学校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却无力也没有顾及到留守儿童校外的管理;有的学校注重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关心”,而对成绩差或一般的学生管理冷淡;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对留守儿童也没有格外的关心与关注。还有一些学校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安排给专职人员,由他们专门照顾留守儿童,但这些专职人员并不能够完全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留守儿童可能产生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交际障碍等诸多障碍并未能完全了解并解决。尽管早已有研究表明,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可是至今,很少有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甚至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的心理本就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发展快,自我意识强,自我发展的需求增长和社会竞争过早介入导致他们产生各样的成长困惑,他们自己又不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些障碍就长久地累积起来,形成心中块垒。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缺陷得不到及时矫正,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教育不公平给部分留守儿童留下了心理阴影。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学生住房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教师收入低、发展空间不大,一些教师人心游移,或者为追求业绩,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些方面对学生的伤害很大,他们很难从学校体会到温暖。另外,如果学校管理特别注重追求教学成绩,留守儿童却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与精力照顾自己而可能耽误学习,这将更加使得留守儿童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歧视,从而给留守儿童心理留下一些阴影,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未来的希望。

4.落后的文化与狭窄的交际给留守儿童预留了“崎岖”的道路。农村文体设施缺乏,文化资源不足,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单一的文化媒介不能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求心理,所以只要一有文化活动,即使是迷信的,低俗的,他们也会不加辨析地全盘接受。网络的出现,的确能迎合他们的求知需求,但是农村的网络疏于管理,留守儿童一旦进入,就很容易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文化活动太少,一些喜新好动的留守儿童一旦闲着就会觉得无事可做,无聊之时便邀约成群,寻衅滋事,导致畸形心理进一步恶化。年龄大一些的留守儿童,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无人管束的自由,期望和社会接触,但他们辨别能力差,缺乏选择和判断能力,而校外正好有那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三不少年”(不上学、不就业、不做事),如果一旦联系上,时间一久,那些问题少年就会影响在校的同龄人。而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在中考的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被淘汰下来的这些孩子也成了“三不少年”,进而又影响其他的在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

(一)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

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加强对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长都是年迈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今年三月我校曾聘请专家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教育》的专题报告,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求家长对孩子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溺爱,严有“度”,爱有“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求教师除了自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外,专门请了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有效组织心理健康活动课

近几年来,我县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已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极大欢迎,它使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改观,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不过,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我县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方面,一是开展心理访谈,针对心理情感问题开展咨询辅导(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二是开通亲情电话,保证每个孩子每月与在外务工的父母通话2次以上;三是建立亲情聊天室,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四是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给学生提供向老师倾吐心声、答疑解惑的渠道;五是每个月开展一次“集体生日”活动,让孩子感到集体的“温暖”。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不能总是责怪留守儿童难管教,也不能一味责怪他们的父母外

出打工不管孩子。作为学校,应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参考文献

[1]严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Z].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2006

[2] 张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

[3]郑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11)

[4]李雪英,高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6(3)

[5]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干预策略研究[Z].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2008年

[6]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6)

[7]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8]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石柱县留守儿童调研组.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措施 篇7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存在弊端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而在目前,大量的农村留守家庭正在面临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许多儿童甚至好几年才能见上父母亲一面,因此根本谈不上得到父母的教育。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由其祖父母隔代监护,而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至于寄养在亲戚家里的,亲戚一般都疏于管理,放任自由。因此,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心理上、道德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管理不完善,教育缺乏针对性

学校负有培养人的特殊使命,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在整个受教育者中毕竟还是少数,但他们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许多的农村小学都没有寄宿条件,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学习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而且即便是有,其条件也是很差的,没有把寄宿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管理老师,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即使住校也无人管理,使他们有机会在社会上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三)社会成长环境管理滞后

由于农村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导致基层组织在对农村儿童管理上存在缺陷:农村文化市场环境、治安环境比较混乱;基层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传统户籍制度的束缚,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人口管理制度,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城里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第一,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已经落实的要完善政策,没有落实的要加快落实。增加财政投入,在农村的中小学建设寄宿学校,并且改善寄宿条件。第二,为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的学校开绿灯,取消借读费,鼓励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并积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第三,加大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差别,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进而其子女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二)完善学校教育功能

在农村要改变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向全日制寄宿教育制发展,对留守儿童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因材施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构建档案体系。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校园心理倾诉活动等,提供较多的心理倾诉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留守儿童体谅父母,对所有的监护者抱以感恩之心。

(三)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主动参与,积极承担责任。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解决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监管上出现的空白,设立专职人员跟踪留守儿童。健全社区娱乐场所,减少留守儿童在社会上的活动时间,让他们都能找到合适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已经辍学的青少年,应该劝其去学习技术,不应放任他们流入社会。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社会教育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建立家庭教育机制

父母要重视起儿童的教育,改变只要父母挣钱给儿童花就尽了父母责任的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增加与儿童的沟通机会,满足亲情的需要,健全亲子关系,负责教育孩子。如果不得不将儿童单独留守,也应该经常性地与监护人和孩子的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要保持通讯畅通,与学校和监护人建立长效的监护机制,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关爱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0-01

“留守儿童”,一个让人关注而担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在给社会建设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位,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恐惧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下,会有一种安全感。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不在身边,多由父母一方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甚至个别留守儿童是由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小一点的孩子,或者寄养在亲戚、朋友、邻居家,这种现象往往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恐惧或不安。这种心理往往使孩子不信任他人,不愿与外境交流,从而使孩子常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

2.抑郁心理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使得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大多数在外父母很少回家,与孩子的交流也仅限于电话或网络,谈话的内容也大多为一些关心生活、关心身体、关心学习的话题,很少谈及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孩子遇到一些难以言说的问题时,由于没有及时与孩子交流,从而使孩子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又无法自我调节,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愿与别人交流,会觉得越来越孤独。他们往往把苦恼、不满、怨恨都藏在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自卑心理

具有攀比心理和自豪感是大多数儿童的天性,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很大程度上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当看到其他同龄孩子与父母玩耍,在父母面前撒娇,其乐融融时,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

4.怯懦心理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祖父母往往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在心理和道德管束上引导较少。当孩子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因此遇事往往表现为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没有反抗精神产,产生怯懦胆小的心理。

5.冷漠心理

有92%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有极少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父亲或母亲照顾。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多都上了年纪,且家里还有许多农活要干,再加上又不懂孩子的心理状况,所以很难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寄养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由于是别人家的孩子,管理也存在诸多不便,对孩子进行的心理方面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那些寄养在学校里的孩子,得到的关爱更是少之又少。长期下来,孩子总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久而久之也不去重视他人,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都产生一种冷漠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6.叛逆心理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再加上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倾向,慢慢地延变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等心理。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管教,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早退、旷课、说谎、顶撞老师、欺负弱小同学、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行为。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对这一缺少关爱的特殊群体,若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1.多一些关爱

“爱”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由于留守儿童产生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很棘手的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往往在学校会有一些不合规矩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多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温暖。当然老师的关心不能是事无巨细,更多的应是心灵上的关爱。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排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校生活中。同时,教师的这种爱也会感染到学生,学生也会主动去关爱留守儿童,从而实现“爱心”传递。

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1)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2)要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定期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3)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寄宿制度。(4)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新家。(5)建立切实的家校合作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并使其常态化。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及时沟通,使三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使老师走出去,家长与社会人士走进来。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产生之初就得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力量来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外界环境。

我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篇9

正确的教育使孩子受益一生,错误的引导,可能毁了孩子的终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容忽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有一位男孩唐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读小学的时候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现在已经成了问题学生。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四、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部分学校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发放电话卡,开设了家长联系热线,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各中小学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个人成长过程的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并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工作。

六是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各中小学实行了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通过对留守学生的辅导、家访、谈心,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上一篇:简单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煤矿安全办公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