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教学专题

2025-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咏物诗教学专题(通用5篇)

咏物诗教学专题 篇1

——咏物诗鉴赏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技巧。

一、猜猜诗中所咏为何物?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二、鉴赏两首咏柳诗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①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①一树:满树。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①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解:懂得。

(1)这两首诗中的柳树各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自借柳抒发了什么感情?

三、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①金络脑:贵重的鞍具。

(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概括这首词中鹰的形象。(3分)

咏物诗——《菊花》 篇2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作者简介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奚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菊花》简介

咏物诗——《咏蟹》 篇3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鉴赏

作者:佚名

螃蟹,素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咏蟹》中却赋以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在这首

中,诗人热情地赞扬了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抗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

诗的首句带出蟹在海洋中的名声,下句指它的肉上生骨,长相奇特(因蟹属甲壳动物,其胸、背、脚均为硬壳,如 骨头般)。余二句咏蟹本无心肠,故无所顾忌,浑身是胆,在海龙王处横行。既突出横行无忌的性格,又与首句互相呼应。蟹的横行本为人所鄙,但此诗的蟹敢于海 龙王处横行,则属敢作敢为的精神 。

这首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作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是多侧面的形象描写。首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是通过诗人久闻螃蟹大名,从远处来极写蟹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早”字,既显示了螃蟹所负盛名时间之久,又表现了诗人对螃蟹品格爱慕之日深。次句“有骨还从肉上生”,重在描写蟹的外形。“有骨”有甲壳,是蟹与无骨软体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诗人对螃蟹身有傲骨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是从心灵世界的角度为蟹敷彩。传说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海龙王是水族的主宰,雷电是天帝怒气的产物。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惧龙王的强权,即使在龙王的龙庭中,它也敢于“横行”。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镂刻,从而使螃蟹不畏强权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体感。

咏物诗教学专题 篇4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词作历史背景

建炎三年正月,因金兵南下,李清照乃逃离青州,于建炎二年(1128)春抵江宁。从此开始了后期南渡后的生涯。她平日植树观花,冒雪寻诗,似乎很悠闲;其实国土沦丧之悲,离乡背井之痛,时时郁结于怀,从而写下大量词作宣泄忧愁,其中咏物词达十来首,除了《山花子》咏桂花、《添字丑奴儿·芭蕉》咏芭蕉外,其余皆咏梅花。

李清照初到江宁的建炎二年至三年夫婿赵明诚逝世之前的两年,陆续写的《殢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河传·梅影》、《七娘子》、《诉衷情·枕畔闻残梅喷香》、《满庭芳· 残梅》等七八首咏梅词。

咏物诗教学专题 篇5

一、概念阐释: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注意: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咏物诗的内容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四、咏物诗的主旨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五、咏物诗的常用技法

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烘托、比喻、拟人等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六、咏物诗中的常见意象及一般寓意

1、梅花——坚贞高洁。

2、菊花——不屈不挠。

3、杨柳——惜别怀远。

4、翠竹——耿介正直。

5.荷花——品格高洁,不同流合污。

七、实例揣摩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八、小试牛刀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1、分析:蝉的特点是什么?表现手法是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特点: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于高树上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手法:托物言志

情感: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不同流合污;保持闲适,不慕富贵;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胜悲凄;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是清华人语。

2、拓展比较:请大家朗读《唐诗宋词选修》31页李商隐的《蝉》和32页的骆宾王的《咏蝉》,思考比较三首诗歌的不同点。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参考答案: 李商隐《蝉》:

6.青松——坚强不屈 7.秋蝉——高洁悲凉 8.梧桐——凄凉悲伤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芭蕉——孤独忧愁 11.乌鸦——衰败荒凉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的特点:餐风饮露,难求一饱;居高清雅,日夜哀鸣;碧树无情 作者自况: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家境清贫手法:借物喻人

情感:闻蝉已自警,同命相连,以蝉喻自身高洁,发怨恨之声,牢骚人语。骆宾王《咏蝉》:

蝉的特点: 将死,鸣声凄切;两鬓玄乌;露重难飞,风多响易沉

作者自况:囚徒思乡,惆怅悲戚;白头(年华易逝,壮志难酬);仕途受阻蹉跎难进;受谤太多,辩词无以传递。手法:借物喻人

情感: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是患难人语。

九、实战演练

1、阅读诗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4分)

答: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4分)

答: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2、阅读诗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3、阅读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4分)

答: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4、阅读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5、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首联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独”和“尽”,(1)“独”字写出了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还在开着,开得美丽、旺盛,(2)表现了梅花的独特、不畏严寒、与众不同、气质高洁;(1)“尽”写出了梅花的美丽,把小园的风情都占尽了,这两个字也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表达技巧)(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颔联正面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从动物对待梅花的态度中表现出梅花的高洁之美。(3)正侧结合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不凡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1)视觉、嗅觉相结合(多感官角度描写)(2)颔联上句写梅枝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是视觉描写;下句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3)视觉和嗅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梅花卓绝的姿态,淡淡的芬芳,清雅的品格,韵味独到,雅趣独具。(1)虚实结合,(2)颔联实写梅花的稀疏的姿态、水中美丽的倒影,月下丝丝缕缕的清香,颈联上句实写霜禽要飞落梅花枝头也要偷眼看看,表现梅花的神韵,颈联下句写粉蝶如知有这样的梅花也会断魂,是虚写,因为梅花开放时不会有粉蝶。(3)虚实结合,突出梅花卓绝的姿态,淡淡的芬芳,高洁的品格。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表达技巧)

上一篇:关于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下一篇:人大档案学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