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精选14篇)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1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和宏观经济都深陷“猪周期”的限制发展。猪肉价格的涨幅趋势,都影响着未来生猪养殖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受成本增加、环保约束、疫病频发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生猪供给将受影响,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减弱,未来猪价中长期将呈上升趋势,生猪养殖毛利率正走出生猪养殖产业长期曲线的低谷,掉头转向上运行,未来3年多,我国生猪龙头企业产能的复合增速有望达30%。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生猪养殖深陷“三重门”影响,但未来生猪养殖业发展前景看好。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导致养殖热情减退。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这导致大量生猪散养户退出,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对生猪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影响。2000年以后,我国生猪散养户以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退出,在最近几年更有加速之势,尽管每户养殖的生猪数量不多,但总加起来的数量相当大。

我国生猪养殖还面临环保制约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开始对大规模养猪进行限制。我国台湾地区对环境污染、集约化养猪采取

了新的税制,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与农田种植规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德国和法国原来是生猪养殖大国,因为采取了环保因素的限制而退出养猪大国的行列,让位给荷兰。荷兰对环保措施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欧洲的生猪养殖业开始向东欧国家转移。

我国生猪养殖也受到近年来疫病频繁发生的影响,近来年生猪养殖重大疫病在我国时常发生,每年损失的金额约1000亿元。2006年蔓延全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了生猪生产下降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去年的疫病则对今年的生猪供给造成了很大影响。散养户生猪养殖越养病越多,很多人被迫选择退出。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2

1 生猪产业现状

近年来, 阳春市规模化养猪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规模化养殖占养猪总量已超过50%, 但主要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目前, 全市母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68个。而引进投产的大型养猪企业有两个, 分别是广东大洋食品有限公司和华农温氏集团阳春分公司。其中, 广东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规模为:存栏母猪2700头, 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约54000头, 能繁母猪占全市存栏母猪总量的2%。而华农温氏集团阳春分公司的规模为:存栏母猪21000头, 占全市存栏母猪总量的16.1%, 年出栏猪苗约42万头。这两个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猪, 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的养猪企业还只是单纯进行养猪生产, 没有进行加工一条龙。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 阳春市养猪业散养较多的现状将会逐步减少, 集中养猪的趋势逐渐明朗。

2 发展大型生猪养殖场的意义

2.1 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包括4个方面: (1) 可以促进养猪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健全和延伸产业链, 优化县域经济结构; (2) 可以解决失业农民的再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新农村建设; (3) 利用丰富的猪肉资源, 进行屠宰冷冻外销, 或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增加税收和就业,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4) 由于实行标准化生产, 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 能极大地促进食品安全。

2.2 有利于稳定肉食供应

大型养猪场生产规模大, 投产后能迅速提供大量生猪及肉食品, 对稳定肉食品市场供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大型养殖企业在成本控制, 加工销售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基本能保持养殖规模, 稳定地为市场提供肉食品, 受市场因素影响的机率较低。

2.3 有利于品种改良和防疫管理

散养户品种良莠不齐, 很难做到集中管理, 不利于品种改良。另外, 零星养殖使动物防疫管理事倍功半,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防疫工作难于到位, 存在免疫死角, 形成疫病隐患。而大型养猪企业能很容易就解决这些问题。

2.4 有利于推动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阳春市是“中国猪苗之乡”, 通过规模养殖, 利用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方法, 提高科技应用推进标准化养殖, 改善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开展深加工产业, 扩充生猪产品销售渠道, 能快速推进阳春市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3 引进大型养猪企业的负面影响

3.1 增加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

大型养猪场目前对税收增加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甚至一些养猪场是没有税收的。而养猪业要的行政管理成本又较高, 如动物防疫成本、养猪补贴等, 增加政府负担。例如去年中央出台生猪优惠扶政策, 要求地方财政要补贴大量资金。

3.2 对促进农村增效和农民增收没有明显作用

如果引进的大型养猪场是全进全出独立型的, 其生产高度隔离, 养猪场对当地第三产业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由于猪场工人也要一定技术, 养猪场很少招用本地农民, 因此这些养猪场不能明显促进本地农民增收 (华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生产的除外) 。

3.3 增加环境污染压力

大型养猪场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 粪水污染会增加地方环境污染的压力。

4 对策建议

引进大型养猪场, 要结合阳春市养猪业的特色优势, 有选择性地引进, 引进后要利用大型企业科技和资金雄厚的实力, 实行标准化、清洁型养殖, 健全养猪产业体系, 开展饲料、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生产。具体建议如下:

4.1 有选择地引进大型养猪企业

以“公司+农户”或“公司+养殖小区”模式发展养猪生产。

4.2 引导大企业完善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功能

引导大企业迅速健全产业链, 快速形成体系, 从而扩充养猪经济规模, 增加地方税收, 同时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4.3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阳春市缺乏具有的这两类种猪场, 通过引进培育优良种猪原种场和扩繁场, 提高适销对路和性能优良的生猪品种培育能力, 健全阳春市生猪良繁体系, 完善养猪体系的塔顶建设。

4.4 提高养猪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能力

通过引进大企业并利用其雄厚的实力, 发展具有现代先进养猪生产的合理模式, 使阳春市养猪业突破瓶颈, 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4.5 根据本地资源和环境的要求适度引进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3

1.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据2011年底数据统计,洮北区生猪发展达到16.8万头,出栏9.6万头,猪肉产量4370吨;规模饲养户307家,年出栏生猪6.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达2.2亿元,占牧业总产值12.2亿元的18%。洮北区生猪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洮北区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等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推动了全区生猪生产发展;二是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牧业发展3年攻坚战使全区生猪养殖由千家万户的散养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特别是2011年年初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全区现有生猪备案养殖场34家;三是生猪品种实现了良种化,优质肉猪比重增加。洮北区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化工程,改良推广使用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优良猪品种,提高生产性能,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30%以上;四是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农户投身生猪产业,同时,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生猪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养殖户通常一年出栏2~2.5批肥猪,大大提高了出栏率和商品率。

2.市场需求情况

市区市场日均销售生猪290头,其中:自产60头,外进230头,外地生猪进入洮北区市场销售占有率79.3%,主要来源于华正、雨润、汇昌等大型生猪养殖场的白条猪。全区年出栏生猪中,用于自食5.6万头,上市销售11.2万头。

3. 未来发展空间

猪肉是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大宗副食品,生猪生产也是“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洮北区位于蒙、吉、黑三省交界处,是白城市区所在地,城乡人口总数50.9万,猪肉消费需求空间大。2011年洮北区被国家确定为半农半牧区,省政府2012年启动现代畜牧业4年提升计划,为畜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洮北区农业生产的强项在畜牧业、优势在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在畜牧业。目前,地产生猪在全区市场销售占有率仅为20.7%,由此可见,发展生猪产业是大有可为的。要充分利用洮北区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抢占本地猪肉销售市场,“十二五”期间生猪年发展数力争达到26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努力实现生猪生产由本地自给型向外销扩展型方向的跨越。

4.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4.1疫病种类繁杂,防控形势严峻 近几年来,洮北区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再则,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存在着外疫传入风险,对全区动物疫病防控形成严重危胁,防控难度加大。

4.2规模养殖发展不快,标准化程度不高 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数量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全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4.3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 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生猪产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洮北区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区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4.4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养殖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全区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4.5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指导生产工作能力。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防疫、检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部分養殖户科学养猪水平低,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污染控制等技术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管理混乱、防疫不规范、档案不齐全,饲养条件及养殖设施差,效益不高。

4.6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畜牧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洮北区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全区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飙升,给养殖场(户)造成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损害。

5. 发展生猪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5.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禽养殖生产安全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充实加强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贯彻“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全民参与的防疫机制,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5.2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 规模化饲养是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从而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小门小户的生猪散养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快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实施规模化养殖,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建议政府部门搞好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选址,强化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建设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净化养殖环境,达到养殖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为规模化养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整合资源,配套相关项目,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示范典型,引领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逐步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5.3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 政府部门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帮助解决规模养殖资金周转困难,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有效降低生猪养殖风险。

5.4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 一是积极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开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品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和经纪人,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5.5加大科技推广工作力度,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区畜牧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养殖专业户的培训,提高基层兽医素质和服务能力以及养殖场(户)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强化良种推广,提高三元雜交猪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重点推广良种良法养猪技术、猪病综合防控、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等技术,提高生猪养殖科技含量。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4

(调研报告)

近年来,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小农户散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进行转变,在这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提升养殖水平、稳固养殖规模、预防动物疫病、防治养殖污染、抗击市场风险等就成为了加快养殖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县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以实施XX县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和优质生猪“七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化纳入了政府确立的重点建设项目,必将全面提高我县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全力实现绿色品牌战略,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在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在基层工作的经验,通过与农村现实情况相联系,认为: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把生猪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应该说,这找到了提高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有效突破口,能全力打造国家优质畜产品战略保障基地县,并可以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促使畜禽数量、质量和养殖方式进一步提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和必然的途径。

一 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意义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县生猪养殖速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对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生猪产业是促进畜牧业优势地位的重要途径。建设生猪养殖小区是畜牧业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牧业行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XX镇生猪养殖为例,近年来,全镇生猪数量、质量和养殖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大户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生猪养殖大户达到80余户,全镇2009年出栏生猪56000头。根据当前全镇畜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把生猪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是提高全镇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增大户饲养规模,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养猪业比较效益,可以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有利于加快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良好的养殖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生猪产品,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 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基本要求

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可以在规划区域纳入相当数量有适度规模的养殖户,要求其生猪养殖应达到年出栏育肥猪150头以上或母猪存栏20头以上,标准化圈舍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

其圈舍规范,外观统一,采光良好,通风及保温系统完善,具有自动采食和自动饮水功能,粪污排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齐全,场内整洁,环境优美。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在环保、防疫、管理方面做到有环保设施、有反应程序、有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在养殖技术上做到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在生态建设上做到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贮粪池;母子分离,配套建设保育栏、隔热顶;料水分离,配套自动喂料箱、饮水器;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隔离舍。

三 对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的引导

对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要实施正确引导、优先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人畜分离、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环污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分步实施。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建立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要科学、规范地做好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生产规模和养殖品种、饲料供应、防疫制度、粪污处理等方面工作,减少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家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对饲养小区的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或综合利用,防止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应将(沼气)生产、有机肥料生产和养殖业污染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和沼肥生产,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养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桑)”、“猪-沼-菜”、“猪-沼-鱼”等循环经济模式。同时,要搞好小区绿化、美化。在小区内造林种林,美化环境,做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同时形成一个防护屏障,有利于防疫。严格免疫程序,定期注射疫苗,定期进行消毒和检疫,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发现病死畜禽及时隔离或无害化处理,有疫情及时报兽医人员。小区内应饲养优质瘦肉型猪种,生产优质商品仔猪和育肥猪,要控制药物添加剂,要加强饲养管理,推行种猪、仔猪和有肥猪分段饲养,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实现良好的养殖方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畜禽养殖场是畜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通过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优先发展一批生猪生产基地,使之形成规模优势,对于提高养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先发展一批现代畜禽生产基地,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争创品牌优势,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近几年的农民增收来源构成看,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增大饲养规模,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养猪业比较效益,就可以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良好的养殖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生猪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相对独立的养殖小区,也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净化了农村的生

活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幸福家园”的建设。

生态猪养殖技术及未来发展论文 篇5

3.1放养与种养的结合

对于生态猪的养殖方式,科学、合理的就是放养与种养,将其放养在草地中,所食用的饲料都是较为新鲜的,生态猪的健康有所保障。同时,在生态猪放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相互贴合,使生态猪能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同时,要想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就要促进自然有机生产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保证生态猪的健康,还要重视环境的绿化,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生态猪生长情况,还能有效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3.2信息化养殖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开始发展,很多养殖专业户也是在利用远程程序对生态猪进行观察,针对生态猪的实际生活情况,建立专业性的数据库,在观察其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保证能够根据生态猪生长数据实施管理工作。同时,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对其生长状态加以监督,及时的发现生态猪生长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不仅保证了生态猪肉质鲜美,还能提升生态猪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3立体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合同 篇6

甲方: 乙方: 丙方:

为稳步推进胡族铺镇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脱贫目标,经甲、乙、丙三方协商同意,特订立本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甲方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切块资金以及使用过程享有知情权;

2、甲方对乙方、丙方出现生猪饲养管理不善或未经允许私屠出售等情况的,有权认定乙方、丙方所提供贫困户已获得了本次养殖收益。

(二)义务

1、甲方需保证资金按时到位以便乙方履行帮扶丙方贫困户的义务;

2、甲方负责督促丙方提供相关被帮扶贫困户信息;

3、对于乙方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甲方有责任组织丙方进行妥善协调处理。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切块资金有权自主使用,对于生猪养殖项目有权自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饲养;

2、乙方对贫困户自主养殖的生猪同等价位下有权进行优先收购,乙方对于贫困户寄养和收购贫困户自养的生猪可选择通过市场自行销售;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对甲方提供的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对于生猪苗提供和养殖过程应按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卫生和疾病防疫等检查检测,饲养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费用由乙方自行负责;

2、乙方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甲方和丙方报告生猪饲养情况,出现生猪疫情时须及时主动组织治疗,并尽快报告丙方;

3、未经甲方和丙方同意,乙方不得对贫困户寄养的生猪进行私屠或出售;

4、对于部分选择寄养的贫困户,乙方出售其寄养的生猪后,应及时将收益返还给贫困户;

5、对非正常死亡或未经卫生防疫等或销售部门许可的生猪,乙方不得私自出售或食用。乙方因私自屠宰或销售未经卫生防疫等部门检测的生猪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6、乙方须配合甲方、丙方做好相关扶贫档案资料的登记工作。

三、丙方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

1、丙方对乙方在使用甲方所提供的切块资金的使用过程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2、丙方有权要求自己饲养的贫困户按乙方提供的方法科学饲养,以保证其收益;

(二)义务

1、丙方受甲方委托对乙方实施的项目全过程实行跟踪、监督,做好相关记录和登记工作;

2、丙方须协助乙方做好生猪的科学饲养、卫生疾病防疫等服务工作。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和扶贫办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生猪养殖,供求关系,产销平稳

近期国内生猪市场可谓是逆势上扬, 春节前迎来了开门红, 节前多地生猪价格直逼18元/kg。2013年7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格突破20元/kg, 同比增长2.93%, 多地出现连续八周上涨。今年3月份发生的“黄浦江死猪事件”, 把养猪业再一次地推到了大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需求旺季过后, 供求关系发生调整, 猪肉价没有下降的趋势, 散户则处于保本边缘, 大型养猪户稍有盈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0年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已经接近65%, 规模化养殖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这一趋势表明生猪的散养户由于养殖效益低下选择退出市场。2012年底生猪存栏47492万头, 同比增长1.6%。春节过后, 猪肉也随之进入消费淡季, 猪价出现大幅下跌, 养殖户因担心损失更大而集中抛售。

2 我国猪价震荡将保持向上的总体态势

2.1 供方市场

影响生猪养殖供方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猪价急跌打击了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 当价格大幅下降时养殖户选择抛售, 收购方趁机实行压价策略进行收购。二是养殖户减少,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我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外出打工人员增多, 农村人口越来越少, 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孩子。相比之下, 大型生猪养殖场在规模化生产和劳动生产率上的优势明显。

2.2 需方市场

猪肉在我国消费者主要的肉类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 生猪养殖是一个需求巨大的行业, 中国每年消耗70万吨肉, 超过美国猪肉消费的一倍。牛羊鸡鸭肉对猪肉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出现小幅下滑, 但是下滑空间不大。我国未来猪价走势取决于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的博弈, 但生猪价格总体走势为震荡向上。

3 完善生猪产销平稳发展长效机制的对策

生猪养殖市场除了受到供求因素影响, 此外与我国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物流业不发达也有直接关系。目前, 我国养猪业是一个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 生猪养殖业应建立生产和销售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 保持生猪价格在可以小幅变动的前提下相对稳定, 防止出现猪肉供应市场上肉价大起大落的现象。

3.1 构建稳定、持续的财政保障支持体系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各项财政补贴和扶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 明确各方投资主体对生猪养殖预期。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生猪生产和流通的长效机制, 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 积极发展我国物流业, 保障各地区的猪肉供应, 当区域价格差异较大或者遇到哄抬市价的情况出现时, 可以有效地通过完善的物流体系进行调拨, 平抑区域价格差。

3.2 多模式探索式发展, 保证养殖户获利

多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业,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超市”和“批发市场+农户”的形式, 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养殖, 带动养猪户提质与增收, 避免“肉贵伤民”的情况出现, 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春丽, 肖洪安.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数量波动与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13, 12:3-7.

[2]谢宪良.农村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J].养殖技术顾问, 2013, 06:260.

[3]李明全.农区生猪养殖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北方牧业, 2013, 11:13:18.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8

险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户收入不稳定,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生猪保险的推广得到了四川省内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从2007年开展试点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对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经纪、社会效益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对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旨在对生猪养殖保险多年发展情况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生猪养殖保险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问题分析 探索

一、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现状

1.1 四川生猪养殖特点

四川是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16%,居全国第一,而生猪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间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长期居全国首位,且外销出口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养猪大省。

全省着力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寄养”、“订单”、“期货”等多种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使养殖户“存栏有订单,出栏有市场”。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6053.1万头;出栏肉猪9014.3万头;猪肉产量652.12万吨。无论是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人均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生猪产业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已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业经济的半边天”。

1.2四川生猪养殖保险特征

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实行的是政府制定统一的收费、补贴制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适合公司的微调,农民以自愿原则进行投保。(如图1)

而针对于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府具有不同的补贴方式目前,主要承包生猪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和中航安盟财险公司。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2.1 社会福利的提升

农业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肉价格的稳定,在排除粮食(以玉米为主)等因素的影响后,猪肉价格波动较为稳定(如图6),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猪肉的价格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而这与农业保险的实施密不可分。从微观上看,在笔者调查的贾家镇以及邛崃市中,农民普遍表示,在国家实行农业保险后,他们更加愿意去饲养生猪,因为生猪的死亡有所保障,他们投资失败的损失大大减小;同时,出于降低生猪死亡风险的目的,国家和保险公司都会自主为农户提供技术的支持、免费的疫苗,降低了农户损失的风险,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对于社会而言,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猪肉的供给,平抑了物价,为整个社会带来福利;此外,除了带来价格的相对稳定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进了四川省猪肉市场的规范化,提高了民众购买的猪肉质量。在笔者的调查中,不少农户提到,在以前猪只死亡没有任何的赔偿时,农户为了降低他们自身所受的损失,会选择将死猪出售给非法市场,再流向社会大众,严重降低了民众所食用的猪肉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落实,也提高了政府在民众中的知信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与社会两方面的社会福利,在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其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2.2 经济效益的改善

随着四川生猪保险的推行,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微观上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初,保险公司的发展处于一种艰难的摸索状态中,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农民进行参保,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而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后,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又多打开了一扇门,虽然农业保险现在的盈利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其提升的保险公司形象使得附带的农村保险(农村其他寿险、财险)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对于农户而言,该政策鼓励了农民更多的投入到养殖业,为农民自身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实现了多元化的农村建设。

从宏观上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农业保险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参与进来,因此,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GDP的增长(如图7)。为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转增添了一份力。就笔者调查的邛崃市显示,农业保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使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都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增加了由养猪业所带来的收益,带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村的建设,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及问题分析:

政策性生猪保险是一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保险。政策性生猪保险有效的防范了农业风险,为农户放心养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农户理性的选择。从农户的角度看,农业保险是急需的、必要的,它不仅为农户的损失提供了保障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政策性生猪保险是在WTO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也提升了保险公司的形象,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并使得其附带的农村保险(农村其他寿险、财险)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的角度看,发展生猪保险是实现生猪生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需要,同时它也提高了政府的知信度。

生猪养殖办证流程 篇9

(一)申请人的书面申请;

(二)所在乡镇出具该养殖场未在规划区的相关证明;

(三)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手续;

(四)技术人员、兽医师及其资格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请备齐上述材料后向区农业局申办。

二、通过电话与您取得联系,得知您属于退耕还林户,根据雨城区退耕还林畜牧后续项目实施方案,您可以进行生猪圈舍改造配套沼气池建设,具体政策请咨询区农业局产业发展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

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发改办农经[2010]380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办):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今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具体标准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见附件一)执行。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2007—2009年已安排中央补助投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再安排。

二、项目建设内容

要按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中央投资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剩余资金可适当安排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分省建设任务及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各省(区、市)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按照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规模养殖情况等综合确定,具体规模详见附件二。应严格按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和项目补助标准向国家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不得擅自调整项目补助标准。

各类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为:

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10000头四个档次予以补助,1万头以上不再安排补助投资。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000—1000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考虑到云南、贵州、重庆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重庆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重点户),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为10万元。

中央补助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的规模大小,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项目组织申报程序和要求

项目申报采取以下方式:

按照本通知要求,省级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总体安排方案后,省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的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有关市、县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后,按程序联合上报省级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汇总提出审查意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各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并确认项目无争议后,才能编制上报项目可研报告。

根据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附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于3月10日前联合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要明确各档次小区(场)建设个数、补助标准等。逾期不报的,国家将不予安排投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抓紧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附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原的条件差别,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信贷支持生猪养殖(改) 篇10

今年以来,为维护我市生猪价格稳定,积极支持两区生猪产业链发展,遂州联社在市人民银行的帮助指导下,坚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以开展生猪行业监测为契机,加大信贷投入,完善信贷措施,围绕饲料生产、种猪繁育、规模养殖、猪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冷链物流6个环节,全力支持生猪产业链建设,以此作为支持“三农”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良好成效。重点支持了生猪规模养殖大户以及南大食品、通霸饲料、佳泰牧业等生猪产业链龙头企业。1-5月我社累计发放生猪行业贷款5860万元,5月末投向生猪产业链贷款余额18860万元。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做好统计监测。以人行发起的四川省生猪行业监测为契机,联社发动全辖信贷客户经理对船山、安居两区生猪规模养殖大户、生猪加工企业发放监测问卷,对生猪产业现状进行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掌握生猪生产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情况,全面掌握生猪养殖户,企业等的生产管理能力、成本控制和养殖卫生、防疫水平等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生猪生产发展中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及时开展评级授信,扩大授信额度。玉丰、新桥、凤台、唐家信用社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与乡主要领导充分协商,共谋发展对策,创建了金龟村、鸡头寺村和唐家三坝两个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通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对生猪养殖农户扩大 授信额度并通过自然人保证、存单质押等担保方式满足专业养殖户相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努力解决阻碍其实现规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对生猪养殖大户信用贷款额度由2万元扩大至5万元。对生猪发展产业链企业,根据综合经营能力及管理水平,扩大授信额度,将遂宁南大食品有限公司综合授信额度由1980万元扩大至3000万元,增加授信1020万元。截止5月末,我社为82户生猪生产养殖户授信1150万元,8户产业链企业授信8500万元。信贷支持生猪养殖100头及以上大户,累计发放贷款126万元,现有余额295万元。

二是明确支持重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良种猪繁育和生猪养殖大户,生猪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对享受国家补贴、保险、公司+基地+农户的客户优先支持。在加大对生猪良种繁育、养殖、屠宰、流通、储备等产业链支持的同时,还加大对本地饲料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南大食品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辐射带动133户生猪养殖农户实现规模养殖,并加强对农户技术培训,使生猪养殖农户实现科学养殖致富。截止5月末,联社向南大食品公司共发放贷款1780万元、通霸饲料有限公司发放贷款890万元。如:玉丰镇3村6社,唐军生猪养殖,养猪场占地面积15亩,有员工5人,共投入200余万元,其中圈舍投入110万元,建有圈舍面积4000多平方米,生猪存栏1000多头,其中:母猪300头,仔猪300头,育肥猪400头,月出栏肥猪35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头左右,年产值100万元,利润35余万元。玉丰分社对该户累计贷款35万元,现有余额25万元。四是专门配臵信贷计划,实施政策倾斜。按照人民银行贷款合意度的监管要求,遂州联社2012年度信贷净投放额度5亿元,1-5月已实现贷款净投放3.2亿元,后7个月贷款净投放可供利用的额度仅有1.8亿元。针对目前猪肉波动较大的实际,为稳定生猪市场,确保市场供给,在货币信贷计划从紧的情况下,对生猪生产实行信贷倾斜政策,下半年,联社专门匹配3000万元的信贷计划,优先安排生猪生产类客户,保证贷款及时足额到位。

五是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坚持“小额、分散、支农”的服务“三农”信贷原则,极推行“两小”贷款“一户一证”贷款办法以及“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小额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开辟生猪贷款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放贷提高办贷效率。对生猪生产类客户的贷款申请在坚持现有信贷管理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减少贷款环节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贷款优先安排资金计划。

六是综合运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村中小微企业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信贷产品为生猪生产提供信贷支持。引导饲料生产企业或者养殖大户与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将信贷支持辐射到养殖、加工等环节,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如:我社玉丰分社累计向四川佳泰牧业种畜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现有贷款余额400万元。该公司是一家集种畜养殖及销售、种畜精液采集及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资民营规模型养殖企业,为遂宁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合作的经营模式,现有DLY祖代母猪600头,DLY祖代公猪50头,目前生猪存栏3500头,2011年销售收入1250万元,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已带动养殖生猪30头以上的农户80户,助农增收400万元。同时解决34名农民工就业,月均工资2000余元。真正的实现了支持一个点,牵动一条链,带动一连片。

联社作为我市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支持“三农”,服务县域经济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将继续加大对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贷款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为两区生猪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作出努力。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11

1 以普及养殖档案为着力点, 加强生猪规模养殖管理

发展规模养殖的意义在于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 在于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障。为此我市坚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养殖档案的发放与使用。从2007年开始, 我市在全省率先对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发放养殖档案, 到2009年11月, 共发放养殖档案8 000本。我市在推广使用养殖档案过程中, 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如将养殖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列入各县市区的重要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在防疫检查和大户补贴考察过程中, 养殖档案是个重要的参照, 对记录不全和不清楚的规模户进行一定的警告甚至惩戒,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养殖档案的推广。通过养殖档案记录的重要信息, 我们派出技术员现场对养殖户动物防疫、质量安全、饲养水平进行现场指导和全面评估, 提高了我市生猪养殖水平, 也为我市动物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详实资料, 对搞好生猪质量安全跟踪和追溯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突出贯彻实施《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为强化对规模猪场管理, 我们对《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整合, 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 于2008年7月经市政府颁布正式实施。办法对猪场建设条件、排污处理、引种管理、饲料与饲养、动物防疫、养殖档案等各个环节做了严格要求, 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为切实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我们将《株洲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行为的通告》与养殖档案一起印装, 发放到养殖户手中。2009年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全市展开了声势浩大执法专项行动, 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起, 处罚23人, 处罚金额3.8万元, 并对一批猪场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通过贯彻落实管理办法, 我市规模猪场实现了五个“百分之百”, 即养殖档案发放使用率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规模猪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证率100%;供应种猪单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率100%;生猪外销产地检疫合格率100%。规模猪场的管理登上了新台阶, 由传统生产“数量的扩张”转型为“质量的提升”。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入健康、安全发展的“快车道”。

2 以狠抓“百区千户”工程为着力点, 促进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2008年, 我市启动“百区千户工程”, 力争用3年时间, 在全市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1 000户出栏千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 规模养殖出栏比重提高到70%, 出栏生猪良种率提高到85%。围绕这项工程, 我们紧扣四个“字”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转”字, 注重规模猪场合理布局。城区内适度限养, 规模养猪场由城区逐渐向各县市区转移, 城区现有的传统规模猪场向休闲养殖过渡。市区有12个传统规模猪场转向“农家乐”, 经营休闲垂钓。二是“带”字,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带动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支持唐人神集团在全省实施“千万头生猪产业链工程”, 在全市建成年出栏生猪5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个, 出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5个, 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支持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龙秋华, 兴建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养猪场, 已完成前期投资4 800万元, 建成近2万平米现代化栏舍, 已投入生产。支持湘州食品集团投资6 000万元兴建年屠宰30万头的生产线和原种猪扩繁场, 通过公司加协会加农户的方式, 带动25家外销规模猪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在唐人神、湘州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规模养殖户自繁自养, 科学饲喂, 降低了养殖成本, 与企业合作也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增加了养殖效益。三是“扶”字, 在项目与资金上扶持规模猪场做大做强。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 下达了养殖项目。我市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将政策与项目落到实处, 扶持了数百家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改造和种猪引进。四是“引”字, 通过科技推广引导农户提高规模养殖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水平, 我们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传帮带, 跟班学”方式, 培养了一批养殖能手。引导大中型猪场与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建立产学研新型模式, 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提升规模猪场科技水平。帮助11家规模猪场兴办了养猪学校, 定期请专家教授讲课。我们还与广播电视大学合作, 开展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活动, 并派出专家组进行系统授课, 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 已培养农村大学生200余名。

3 以种猪场建设为着力点, 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为了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我们认真贯彻《畜牧法》, 加强种猪场发证管理, 积极引进新品种, 种猪品质不断提升, 生猪出栏良种率从5年前的43%提升到80%。全市有种猪场30家, 其中原种猪场1个, 原种猪扩繁场9个, 年供应种猪能力超过10万头。有人工授精点112个, 人工授精达20万胎次, 外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占总出栏的80%。2008年唐人神集团投资1.3亿元, 与美国威特先育种公司成立中美合资美神种猪场, 该种猪场从美国一次引入曾祖代种猪650头, 并全部采用美方设备和技术, 成为国内乃至亚州顶尖级种猪场。2009年10月14日美国国家NSR育种体系技术总监克林顿先生亲临美神种猪场, 为该种猪场授牌, 确认美神种猪场有着与美国本土种猪场同样的良种基因、同样的育种技术、同样的种猪系谱卡, 这是美国NSR育种体系给在美国本以外唯一的种猪场授牌。省畜牧水产局召集有关专家论证后正式批复, 一次从该猪场引种300头, 将视为直接从美国引入原种猪。通过加大种猪场的建设力度, 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得到完善, 实现了数量的增加、质量的跨跃。

4 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着力点,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生猪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养殖业污染治理迫在眉捷。我们按照“明确目标、加大投入、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多管齐下, 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一是明确目标。为了配合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我市计划两年之内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要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今年存栏2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加大投入。市政府出台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1 000万元, 将对所有排污达标的规模猪场按存栏数每头50元标准进行奖励。三是科技创新。突出养殖污染治理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普及有机肥加工技术。重点扶持发展株洲市志鲲有机肥厂, 该厂年处理粪便5万t以上, 污染治理和资源再利用在这里得到良好的循环, 该厂在为周边规模养殖场处理大量猪尿粪等污染物的同时, 也获取了良好经济效益, 并有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引起了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很多地市前来该厂参观学习。目前该厂已与周边省市多个规模猪场合资兴办了有机肥加工厂。普及沼气综合利用技术。针对传统沼气池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 派出考察组远赴外省学习, 并指导我市网岭铭德规模猪场投资300万元实施沼气综合利用工程, 全场均用沼气照明、保温和发电灌溉, 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通过“树典型、抓样板”的方式, 全市兴建生物发酵床5万m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因地制宜, 抓好生态养殖建设。合理规划养殖场规模与布局, 科学设计畜禽栏舍, 做到减排与治理相结合, 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污染。在规划中把养殖场与果园、农田、鱼塘一并规划, 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渔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粪污-沼气-果园”、“粪污-沼气-菜地”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生态养猪业。为确保目标实现, 我们加强了畜牧、环保、工商、公安、规划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信息共享, 工作联动, 形成了合力。

5 以拓宽融资渠道为着力点, 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多元化投入力度

生猪养殖规范指导工作意见 篇12

一、合理规划布局,严格界定养殖区域

二、严格审批程序,严控猪场批建

1.严把准入关口。今后凡兴建养殖场必须报县政府审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在任何区域新建、扩建和改建生猪养殖场。

2.规范审批程序。凡在可养区内需新(扩、改)建生猪养殖场的,须向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场、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初审,并经乡镇(场、街道办)政府审核同意后,再报环保主管部门环评审批和县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审查通过后,再由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审核审批手续,需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的报县林业局审批。最后报县政府审核批准。凡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批的生猪养殖场,不得开工建设。凡获批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及时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核发排污许可证明,验收不合格的,立即停产整顿。

三、加大整治力度,全面规范养殖行为

1.开展全面整治。对正在擅自动工兴建的生猪养殖场立即停建,并不得进行养殖。对属于禁养区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必须在年内停止养猪行为,限期自行拆除。对按规定必须关停和拆除的猪场,不听劝阻,拒不关停和拆除的,县供电部门不供电,县动物防疫部门不签发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政府有关部门禁止各类项目立项审批。

3.加大执法力度。对未达标排放、限期未整改到位的,未经县环保局审批和未进行环评的生猪养殖场,由县环保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加倍征收排污费;对未经审批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养殖用地,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生猪养殖场非法占用林地的,由县林业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处罚。

4.加大技术推广。要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养殖业规范发展,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在生猪养殖场推广普及沼气池建设,加快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实行养殖场零排放。加大有机肥运用力度,对购买有机肥实行适度财政补贴。

范文网

四、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属地负责制

1.实行包干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县领导负责督促挂点乡镇场(街道)的工作。乡镇场(街道)党委(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由乡镇场(街道)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包村规范生猪养殖工作,村支部书记要具体包干到场(户)。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示范作用,严格按照规范生猪养殖的整治要求进行整治规范到位,科级以上干部兴办或参与的一年内整治规范到位,其他党员干部二年内整治规范到位。

2.推行属地管理重点突破。对规范生猪养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包干。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充分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对各自管辖内的猪场提前整顿到位。乡镇场(街道)要有重点的选择1个污染较严重、猪栏建设较泛滥的行政村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拒不整改到位的,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场(街道)进行严格执法。对一些扰乱执法的人员,将追究刑事责任。

3.严格责任追究。凡没有整治到位或仍有擅自兴建猪栏的,将追究乡镇场(街道)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责任。对监管不力,瞒报或漏报擅自建猪栏的村支部书记停职或撤职处理。对引起非法上访、信访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有关责任人。

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监督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13

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在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 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数量大幅增加, 规模养殖比重快速提高。2013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超过25.5万个, 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40.8%, 比2007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养殖场抵抗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成为稳定猪肉市场供给的中坚力量, 2013年全国猪肉产量5493万吨, 比2007年增长28%, 年均增长3%。

生猪生产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 各级畜牧部门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示范效应, 持续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生猪规模养殖场改扩建力度加大, 饲养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 全国生猪出栏率达到了151%, 比2007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母猪生产能力和饲料转化效率也明显提高。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猪养殖一 篇14

(一)职业技术学校农牧工程部

第一节 农户养猪的基本措施

怎样养猪才快、无病或少病,经济效益高,这是广大农村养猪户的追求。因此要把科学养猪的技术向广大农户传授,使他们不但学到养猪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相信了科学技术,懂得高投入高产出的道理,敢于、也舍得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来养猪,如选养高质量的猪苗,喂高效、质量好的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定期给猪打预防针、驱虫、洗刷、消毒;猪舍、猪身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舒适,冬天不寒冷,夏天不受热。要做到这些,当然要投入一定资金(成本),但产出(得到的回报)往往大大超过投入。所以“四改一添”是农家养猪基本措施。

一、改品种,选养杂交猪

养猪学认为“养猪快大三关键,一种、二料、三管理。”猪种是第一关键,是养猪快大的基础。同一饲养水平(条件),猪种好,饲养起来大得快、效益高;相反,猪种不好,大得慢、效益低。因此,在增加收入为主的养猪生产中,必须利用具有产肉性能好、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体重、瘦肉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两品种杂交猪(二元猪)比纯种猪多增重15-20%;三品种杂交猪(三元猪)比二品种杂交猪好,比纯种猪更好,增重率提高30%以上。因此,农户养猪以三品种杂交猪效益最好。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二、改圈舍,创环境

要有良好的猪生长环境,关键在于猪舍的结构与饲养设备。科学技术包含着设施。所以要做好猪舍的改造,增加设备设施,保持通风干燥,做到夏季能降温,冬季能保暖。猪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26℃,低于20℃增重慢,仔猪低于4℃就容易得胃肠道的疾病;高于26℃,增重也慢;超过37℃,不但不增重,体重还要下降;超过39℃,生命就有危险。实践证明,猪舍最好是座北朝南,偏东16°,屋顶最好用4层(瓦片、隔热层、保温层、木板),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猪舍内还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创良好环境,提高养猪效益。

三、改饲料,应用饲养标准

饲料是养猪学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作用于饲养成本,因此只有科学地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广大农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单一饲料”这套古老的方法来养猪,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配合饲料,但是饲养者都没有实行标准化饲养,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所谓猪的饲养标: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为使其达到某一生产水平,每日必须供给每头猪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数量。饲养瘦肉型猪,可选用美国的NRC和英国的ARC标准。1983年我国制订了中国的≤猪的饲养标准≥,属肉脂型猪使用,无论选择何种饲养标准,都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因为各地、各场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不灵活应用就不能达到效果。

四、改饲喂方法,实行新的养猪技术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旧的饲喂方法是指“单一饲料、稀食熟喂”来养猪。因此,往往一头猪养一周年还不能出售。原因是:饲料太稀,干物质少,营养当然不够,猪就长得慢,尽管猪吃得饱,可是吃进去的是一肚水,拉几次尿,什么都没有了;吃进水分过多,冲淡胃液,压迫胃壁,饲料停留短,影响消化,排尿过多,还要消耗大量能量,也影响猪的生长;饲料太稀,猪不用咀嚼,具有消化作用的唾液(口水)分泌减少,消化酶也少,因此,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降低;饲料经过久煮之后,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蛋白质等被破坏;饲料单纯、营养不佳,猪肯定长不大。所以,必须树立新观念,实行新方法养猪,才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新的养猪技术是:应用饲养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采用干料喂养。仔猪和生长期肉猪自由采食,肥育后期合理限食(即降低饲粮营养浓度和人不限量投料)。种猪在饲养标准范围内限量投料。

五、添加饲料预混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按照猪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一定要添加饲料预混料,预混料是饲料的精华,它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抗病物质等。这些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有非常微妙的作用,缺少它,轻者长不大,重者患病甚至死亡。饲料预混料是近代新兴的饲料工业产品,是配合饲料的心脏和灵魂。饲料预混料以少量、微量成分添加于饲料内,经喂猪后,猪长得快,长得大,产肉率明显提高,又可以节约饲料,提高和改善猪肉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少发病、不发病、成活率提高,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三字经》作者及新旧《三字经》版本下一篇:(市)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