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八大关键词解读(精选9篇)

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篇1

信丰县第六小学党支部

李定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86次出现“改革”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全文出现86次。2、145次出现“人民”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

3、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4、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5、“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6、“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7、“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9、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篇2

在我国, “司法体制”一词的出现源于司法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表述就毫无疑问地安排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部分 (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在第五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里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正确领会、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 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这个核心的关键词。

“中国特色”准确描绘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 科学规划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改革路线。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必须具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报告的这部分内容精辟地分析指出了“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 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可以说要在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彰显出“中国特色”就必须把中国新时期现阶段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贯彻到司法体制改革的全过程, 也只有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和体现这四大特色才是真正地坚持、彰显了中国特色。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中彰显“中国特色”, 这预示意味着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将坚持四大原则来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二、中国特色之一:“实践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启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实践特色”, 要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当代中国的“实践特色”, 关键在于要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从实际出发, 系统回顾总结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现状、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实际为根, 统筹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 科学制定出司法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改革日程表, 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扎实稳妥, 也更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 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是改革决定司法体制改革成败的根本, 不顾国情、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地进行改革从来就不会取得成功的。

三、中国特色之二:“理论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启示

现阶段,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是真正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征程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所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标志和必要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切事业都应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 包括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因此可以说“理论特色”宣告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任何脱离党的领导的改革都难以保证不失控, 更不用说保证成功了。

四、中国特色之三:“民族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启示

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 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 它们都对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有选择性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在司法体制改革中体现出“民族特色”, 最主要的就是要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文化成果, 做好“古为今用”这篇大文章, 特别是要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法律文化, 这也就鲜明地表明了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是要体现民族、立足国情、切合实际的, 绝对不会盲目照搬照抄, 更不会全盘西化。

五、中国特色之四:“时代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启示

在我国,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词, 改革与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不管是主题词还是主旋律, 始终昭示着一条真理—“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也需要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也必定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国家。因此, 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的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世界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影响, 闭门造车式的改革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自然如此, 无论是大书特写主题词还是高歌奏响主旋律,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征程中充分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是“时代特色”的鲜明要求和主要特征, 不可不为, 更不可偏废。

六、结语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 系统回顾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实践, 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 改革思路会更加清晰, 改革立场会更加坚定, 改革要求会更加明确。毋庸置疑的是,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下, 从本国实际出发、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法律文化, 并在充分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有规划、分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里的“十八大” 篇3

十八大报告全文共28734字,《小康》梳理报告中出现超过百次以上的关键词如下:社会(319次)、发展(301次)、党(236次)、建设(194处)、主义(191处)、社会主义(165次)、中国(148次)、人民(145次)、坚持(110次)、经济(104次)、制度(102次)。

在十二大以来的历届党代会报告中,这些关键词次序或有变化,主旨却一以贯之。“社会建设”这个词不仅是十八大频率最高的词,也是十七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更是一种鲜明的政治态度。与此相关联的则是“主义”一词,“社会主义”两词的组合一共出现了165次,而“主义”一词单独出现仅有26次。

看看十八大报告的主题,首句就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什么如此,报告里的回答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再比如紧随其后的关键词“中国”,一共出现148次,其中90次是“中国特色”,另有8次与“共产党”相组合,构成“中国共产党”,7次与“人民”相组合,构成“中国人民”。而“社会主义”与“中国”则82次重合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毫无疑问是中国最重要的命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报告全文301次出现“发展”一词,而其中27处指明要“科学发展”,16处重点阐释了“科学发展观”。

谁来领导中国的发展之路,报告中236处提到“党”的重要责任,其中“党中央”出现3次,而“全党”出现了29次。与之相关联的则是出现了194次的“建设”一词,十七大中的主题词“建设小康社会”在十八大上变成了“建成小康社会”,而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

“改革”出现了86次,其中,19次与“开放”相关联。“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什么?改革开放就是强大的力量。”国务院11月21日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人民”这个主语在报告中出现145次。尽管“经济”的重要性仍然不减以往,但一些出现频率上升的词语更引人关注。比如报告87次提到“文化”,9处提到“社会主义文化”,而且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

另外,报告中75处提到“国家”,52次提到“政治”,5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活跃在中间度的词语则是“体制”(52次),其中20处用来描述“体制改革”;科学(52处),其中27处与“发展”相关联。

十八大报告十个关键词 篇4

1、不走老路和邪路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GDP翻一番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6、反腐倡廉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7、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8、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0、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十八大报告解读 篇5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两个加快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个自信

【报告原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个监督

【报告原文】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个意识 【报告原文】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八个坚持

【报告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清正清廉清明

【报告原文】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学习服务创新

【报告原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美丽中国

【报告原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化活力

十八大精神解读(一) 篇6

(一)十八大报告蕴含重要信息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四,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注:‚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小康‛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小康社会就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中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五,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注:人均不等于人人)

六,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七,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篇7

1 党建科学化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代表大会最主要就是三件事:大会报告、修改党章、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 而这三件大事中, 最重要、最核心的起统领灵魂作用的就是大会报告。报告做好了, 党章也能够修改好, 同时报告还决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 有什么样的报告, 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理论, 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工作部署, 也就确定了要选择什么样的领导集体来执行, 因此, 对大会报告的准确把握, 对于全面地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十八大报告全文分十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过去五年和十年全党工作的基本总结,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 则是重点论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这次十八大报告有一个大亮点, 就是对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非常好的谋篇布局, 提出“五位一体”, 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它是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来的, 现在是“五位一体”就讲全了。在布局上还要看到, 五大建设之外, 党的建设也提到了一个很核心的位置。当然, 五大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建设方面, 党的建设是执政党方面, 但五大建设离不开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龙头、是核心, 党的建设搞不好, 五大建设根本不可能展开, 这从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党的建设方面可以看出其极端重要性, 因此, 实际上是“五位一体”加“党的建设”, 就成了“六大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总格局。由此可见,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整个大会中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作了一个新的定位。十八大的主题,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这里, 科学发展观首次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 我们的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上,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 相互贯通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了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作的报告, 本身就是一个总结经验, 科学发展的报告。这五年、这十年最根本的经验, 核心就是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时也是指导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干出来的, 是我党的一个理论创新。总书记这次讲得很清楚, 这个科学发展观绝不是这五年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问题, 我们任何时候, 无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也绝不能够离开科学发展, 我们的观念也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去部署, 去谋划, 去好好搞我们各个方面的建设。十八大确立这个重大指导思想, 是今后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对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 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牢牢把握好党的建设主线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而党的关键在于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是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 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强调, 党的十八大主题, 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也是一个产生理论、总结理论、并且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过程。要加强党的建设, 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必须统筹全局, 整体推进,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事业能够在科学的轨道上纵深推进, 归功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归功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而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来的, 它们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践行和延展深化。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

纵观十八大报告,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 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了新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三型”执政党建设新目标, 这既是对党建经验的成功总结, 也是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党的建建设要全面科学化, 目标在哪里?毛泽东过去讲本领恐慌,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学习型政党, 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好好学习, 学习一些经典著作, 这次又提出能力性、先进性、纯洁性是个主线, 其实质就是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先进在哪儿?先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你和群众比先进不先进?如果连群众都不如, 我们有什么能力执政?如果我们和西方政党比较, 不如西方政党, 甚至不如国民党, 我们凭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时代在发展, 人民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世界在变化, 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 我们不能落后。这就带出了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强调,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 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要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执政能力, 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 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此次中纪委报告中提及的“三清理念, ”其实就是我们党反腐工作中所倡导的内容, 与以往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提法一致。十八大报告首提“政治清明”理念, 是令人鼓舞的一项内容, 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清正、清廉、清明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它的基本要求是党风正, 核心是政风清, 通过它们, 可以推进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党的建设主线的提出, 不但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同时也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 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凝聚党心民心,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党建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反腐倡廉保持党的纯洁性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 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水火不容。当前, 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上是好的, 但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2012年11月4日, 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 确认中央政治局今年分别做出的给予薄熙来、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直强调不论是谁, 不论职务有多高, 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 绝不手软。对薄熙来、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 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查办一直是反腐链条上关键一环。党员干部不管级别有多大, 威望有多高, 只要涉及腐败, 就坚决惩处, 这是一直贯穿在我们党反腐败的历程之中的, 这些年来相继落马的官员一再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只有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才可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2年是中央制定的反腐败“五年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十八大以后第二轮五年反腐规划即将开始。新的反腐规划, 将会延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于未来反腐败工作的走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中国的腐败问题正处于从有所遏制向全面遏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从易发多发期向稳定可控期转变的关键阶段, 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是从法律、政策、制度设计层面, 应该构建和完善什么样的制度体系, 来达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目的。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要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因此, 要注重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制度和机制只解决了他律的问题, 而反腐倡廉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 是自律的问题, 这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十八大在党建科学化方面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要求, 这是党建科学化的关键一环, 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体提出的自律要求。什么是党的纯洁性?纯洁是纯粹、干净、洁白、无污点的意思, 而党的纯洁性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要求。党的纯洁性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但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思想上要纯洁。要坚定政治立场, 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政治上要纯洁。要不断增强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立场上要纯洁。就是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保持纯洁的品德, 先进的行为。四是作风上要纯洁。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品德上的纯洁性、工作上的创新性、作风上的务实性、行为上的先进性。五是行动上要纯洁。就是要政治坚定, 始终保持党性纯洁、忠诚可靠, 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要保持党的纯洁性,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坚持党的宗旨意识。毛主席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 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宗旨意识就是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 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做人民的勤务员, 同时清除那些腐朽的思想意识。“清正、清廉、清明”的提法, 从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三个理念: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政治文明。因此, “清正、清廉、清明”是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向,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要为人民服务,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必然要求。

总结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乎党的兴衰, 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进军号角。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它不但是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样也是党的建设的思想基础, 党的建设只有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这就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第一保证。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21119_940452.shtml, 2012-11-19.

[2]刘保民.新时期党建与党性修养概论[M].西安大学出版社, 2004.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4]学习型政党编写组.学习型政党干部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EB/OL].http://www.sx-dj.gov.cn/Html/2012-5-2/084116.Html, 2012-5-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07/c49151-19820424.html, 2009-07-03.

派去国外的“十八大精神解读团” 篇8

提问方是悉尼大学的校长及教授,回答问题的则是“中共友好代表团”——中国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的第一个“党代会精神解读团”。

这个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寶生带队,由6人组成的代表团承担了在十八大后赴外交流和解读十八大精神的任务。他们在12天的访问行程里走访了4个国家,进行了38场活动,最忙碌的一天活动达到6场。在悉尼大学,他们的行程只有半天,包括这顿“超长”午餐和媒体见面会。

陈宝生说,十八大期间,面对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最想告诉当今世界的就是这几个问题: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今后5~10年中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于改革的信心;中国是主张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政党——这也是中共派团赴海外的解读核心。

实际上,中共在党代会后派出中央宣讲团赴各地介绍大会精神的做法早已有之,但大多只是在国内;十七大后,中共开始派团赴包括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2年11月下旬和12月,在继续向社会主义国家派团的同时,中共还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由中联部牵头组团,由中央多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分别带队并参团,集中访问不同区域的多个国家,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澳洲,还有美国。

交流对象则主要面向政党政要、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同时也接受了海外主流媒体的采访。

至于为何十八大后开始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这些团组,中联部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华光介绍,很多国外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及此后的道路方向等问题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希望能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他特别强调说,一些媒体称这些团组为“宣讲团”,其实并不准确,更应该称之为解读团、交流团。

在这次海外访问中,各国学者和媒体没有回避任何敏感与尖锐问题,解读团成员也正面回答了此前在公开场合甚少提及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在新加坡期间,陈宝生先后谈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矛盾处理。

陈宝生说:“有些人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般来讲没错,我们确实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自己提出,不是任何人提出来。”但他同时强调改革不等于把现行制度改成另一种制度,改革与将房子“拆掉重建”是两回事。

悉尼大学副校长约翰·赫恩向记者表示,在这次座谈前,他对于十八大后中国在教育、贸易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很感兴趣。与解读团对话后,他认为陈宝生的演讲很好地解答了他的疑问,他说:“陈宝生传递出的信息是,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路线继续走下去,但同时,中国也将充分参与到全球政治中去。”

黄华光说,向他人展示自己,需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我们说‘全面小康’,国外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含义的,你要说经济上翻两番,政治上要成为民主中国,要建成文化中国,这样他们就很好理解。”

《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31日,原标题为《中共派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赴非社会主义国家》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 篇9

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关注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大会的主题中,科学发展观首次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

2、“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总结过去十年最重要的经验。

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的约束性指标,以及“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导向性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出了明确界定,并对三者的关系作出了辩证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6、“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8个“必须坚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7、“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对“四化”相互关系的深刻分析。

8、“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里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四个创新”。

9、“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点”、“战略基点”、“坚实基础”,这是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准确把握。

10、“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不仅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而且对实施这一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

11、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施芝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上一篇:人机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下一篇:销售部统计核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