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8篇)
4、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化学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初三共有8个班,约有学生450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15%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在做实验时有的放矢,每人都能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他们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从已有经验出发,在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中丰富和完善自我。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他们对不明白的地方,总是大胆假设,并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交流、合作、讨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养成了认真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实验后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70%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也很感兴趣,基本能按照实验的要求完成实验,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他们实验时操作认真,并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做好记录,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但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实验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多,约占全体学生的15%。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进行探究。他们的实验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对实验成功的信心,因此,做实验时总是瞅着好同学做,而自己却不敢动手或懒于动手。因此实验能力较差。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缩小与优生和中程生的差距。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入新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 演示实验更为重要。例如:在讲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等这些知识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不必先讲解方法, 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自己得出方法。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 讲到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时, 学生会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为什么用碳酸钙而不是用碳酸钠?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稀硫酸?在课堂上我就增加了两组对比实验: (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固体, 然后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石灰石颗粒, 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观察两组试验现象, 得出问题的答案, 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深刻记忆, 同时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我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改进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四分之一。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家庭小实验的开展能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
第一次家庭小实验, 我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 学生只有小部分回家做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这些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 侃侃而谈, 其他没有做的学生流露出了崇拜的眼神。第二次, 我让学生回家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图, 以家里的玻璃杯、水盆、蜡烛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明显开始产生了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回家动手做了实验, 而大多都没有成功。第二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经过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 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该实验, 且成功率高, 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以后每当我做演示实验时, 学生都会问:“老师, 这个实验我在家里能做吗?”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 我还会补充一些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关系密切, 且在家中容易找到材料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优化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演示实验中, 验证性实验有15个。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大多以旁观为主, 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对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这一重点时, 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实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课本和资料, 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方案。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不法商贩贩卖假黄金”、“米汤冒充牛奶”、“石灰石冒充氮肥”等社会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揭穿。让学生组成科研小组, 自行寻找样品、设计方案、检测样品、书写报告。笔者认为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些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四、试验教学与考试相结合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设计适合于中考要求的探究环节,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后续实验, 增加探究的问题。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首先把结论告诉学生: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然后把探究性试验改成验证性试验。在完成书本探究的两组实验后, 再让学生探究其他两组试验。探索结论:一、二两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第三组和第四组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顿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 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而使质量减少, 第四组实验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而使生成物质的量增加。进一步启发:怎样防止第三组中的气体跑掉呢?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之后得出:在锥形瓶中套上气球或塑料袋, 或塞上橡皮塞。接着学生按改进后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学生还得出了第四组实验的改进方法:将燃着的镁条罩上罩。通过这样的启发、设疑、探索, 学生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铁钉生锈的实验中, 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的基础上, 为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 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索热情猛增, 我因势利导, 让学生设计实验, 拟出实验报告, 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 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进而顺利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能力, 可以肯定学生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 化学实验并不只是做来看的, 而是要把它彻彻底底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上有所收获, 能力上得到发展, 素养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2]胡胜利, 常艳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入新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演示实验更为重要。例如:在讲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酸碱中和
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等这些知识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教师不必先讲解方法,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自己得出方法。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讲到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时,学生会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为什么用碳酸钙而不是用碳酸钠?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稀硫酸?在课堂上我就增加了两组对比实验:①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固体,然后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②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石灰石颗粒,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观察两组试验现象,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深刻记忆,同时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我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改进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四分之一。
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家庭小实验的开展能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
第一次家庭小实验,我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学生只有小部分回家做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这些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侃侃而谈,其他没有做的学生流露出了崇拜的眼神。第二次,我让学生回家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图,以家里的玻璃杯、水盆、蜡烛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明显开始产生了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回家动手做了实验,而大多都没有成功。第二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过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该实验,且成功率高,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以后每当我做演示实验时,学生都会问:“老师,这个实验我在家里能做吗?”
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我还会补充一些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关系密切,且在家中容易找到材料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优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整个初三化学的演示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有15个。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大多以旁观为主,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对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这一重点时,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实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课本和资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方案。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不法商贩贩卖假黄金”、“米汤冒充牛奶”、“石灰石冒充氮肥”等社会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揭穿。让学生组成科研小组,自行寻找样品、设计方案、检测样品、书写报告。笔者认为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些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四、试验教学与考试相结合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适合于中考要求的探究环节,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后续实验,增加探究的问题。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首先把结论告诉学生: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然后把探究性试验改成验证性试验。在完成书本探究的两组实验后,再让学生探究其他两组试验。探索结论:一、二两组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第三组和第四组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顿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组实验仪器的微小差异、实验现象的不同,讨论得出:第三组实验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而使质量减少,第四组实验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而使生成物质的量增加。进一步启发:怎样防止第三组中的气体跑掉呢?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之后得出:在锥形瓶中套上气球或塑料袋,或塞上橡皮塞。接着学生按改进后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学生还得出了第四组实验的改进方法:将燃着的镁条罩上罩。通过这样的启发、设疑、探索,学生很容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可忽视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了知识。
铁钉生锈的实验中,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的基础上,为强化学生继续探究的意识,我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索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进而顺利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能力,可以肯定学生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化学实验并不只是做来看的,而是要把它彻彻底底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能力上得到发展,素养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胡胜利,常艳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3]文庆城.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周军军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必须以观察试验为基础”。这就为化学教学规定了一种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本学期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实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这样,观察和试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环节。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但要具体落实课标,还必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是:①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②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③特别注重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强调这三方面的效果,都应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实验能力的培养 : 实验能力士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今年本人任教初三化学6、7班课,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成绩不好。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提高。总体情景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本事、计算本事、实验操作本事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本事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本事弱。
根据以上情景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欢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本事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本事,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资料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本事,还能够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本事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本事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本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我动手操作和本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本事。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本事。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实施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构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所以要异常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经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构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本事。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比较。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比较,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比较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到达“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忙学生构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本事,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景。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剩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一样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以下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景酌情、灵活调整。
根据2014年中考化学考试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中考方向,提高教学法效率,特制定化学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标》为指导,紧紧围绕益阳市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全面落实和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上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考能力;争取在2015年中考中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我带的学生共2个班,其中158班整体成绩较好,而157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很差,后进生有好大一部分。两个班整体及格率约为55%,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约为15%.这还只考到了第八单元,后面越来越难,特别学到下册时,不及格的会更多,所以要想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压力很大,困难重重。
(二)、教学状况分析
1、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完全没有基础,教学进度不能太快,今年这学期时间较长,要求学到下册第二个单元,根本没有复习时间,会影响教学效果,给总复习带来了压力。
2、明年上学期时间短,只有3个多月,新课还有三个单元,《酸碱盐》的知识是学生最难学的,所以总复习时间也不是很多。
三、教学目标
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己的智慧,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上升五个名次。
四、复习时间安排
我们制定的中考复习计划,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4月中旬到5月中旬(争取在4月上旬前完成新课的教学)
第二轮复习:5月中旬到5月底
第三轮复习:6月上旬~中考前
第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让学生先熟读教材,抓实基础。每一单元,按照“学生看书—考试—讲评”三步骤进行复习,估计每个单元要3节课。估计用一个月时间。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准备分元素化合物,计算,化学用语,实验与探究,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热点题型等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用2课时,共用12课时。
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识整合程度上、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以专题复习,系统培养学生专项解题的能力,紧密收集信息,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第三轮复习:分析研究模拟考卷,全面提高应试水平。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复习模拟考卷,达到使学生看到试卷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培养学生的中考应试能力,努力从考试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去全面提高学生。
考前让学生回归书本,查漏补缺。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放下包袱,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考好。
2、用好三本书。重视《指导丛书》,把握《课标》和教材,做好相关练习题。研究好中考试题。
对于《指导丛书》,教师要细心研读,明确考试的要求,对于《指导丛书》中的样题,要认真推敲,明确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和难易程度。把握《课程标准》,积极贯彻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对于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要精讲精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5、立足“双基”,提高运用能力,努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成绩。
我相信,只要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2015年的我们化学科的中考是一定能打胜仗。
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各种方式的配合和运用, 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 在这我想谈谈演示及分组实验的教学。
一、完成“双基”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多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有股内在的学习动力,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状态, 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 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更为重要, 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和发生的现象, 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使其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进而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点, 对于刚接触到化学课的学生尤为突出。
在教学实践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演示实验对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及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演示实验并做好演示实验, 对于低年级的化学教学更为重要, 通过演示实验,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 而且教师示范也会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它要求课堂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准确, 操作规范化, 还要求新颖、生动、有趣。在演示过程中要仔细地教会学生实验操作方法, 启发学生观察重要的实验现象,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最终形成化学概念。
二、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普遍规律, 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 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 作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 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学生的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 又往往是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完成。
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其中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才能使学生主动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 掌握知识, 真正收到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知识.实践.个性化教学设计.实践作业
1.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有这么一则实例,说的是我们的老师到美国学校去调研,听了一节自然课,上课的老师弄来了一堆蚯蚓,他要求每个学生捉一条蚯蚓,然后观察,再交流。刚开始的15分钟,因为孩子小,而且没捉过蚯蚓,教室里乱了好一阵子,老师却不管,我们的老师问,上课的教师是这么解释的:“如果这些孩子连一条蚯蚓都捉不了,那我们的课还有什么价值。”
就化学教学来讲,现在的学生喜欢纸上考试,懒于实践行动,如果没把实践所需的材料给他们准备好,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这跟家长过分顶替子女的工作有关,了跟教育过分强调书面考试有关,还跟老师重视知识的结论和结论运用,轻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有关。现在的教学因为要出成绩,老师的这和学生的学习都像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一般,直奔知识的结论去了。
美国有200多家儿童博物院里写着“请动手”,因为有好多东西,若不亲手摸一摸就没有体验,若不亲手试一试就不会形成能力,只有亲历知识与技能产生的过程,才能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轻实践重理论,教育制度.教师评价体系都不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用嘴巴能做的事,难让学生参加考试,何必动手动脚夫呢?最轻松的事谁不乐意呀?用实践来教育学生,需要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教师必须有一个简单的理念:学生只能在行为中学会行为,教师不要自编自演,学生不是观众。如果这两方面的觉悟你都具备了,那么可以从以下两面入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一个是校内的教学极可能地采用直观教学,另一个是加强校外的实践作业。
2.1直观教学的特点
(一)举例说明:以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为例
教学步骤一:引入
比较烧纸张和撕纸张有哪些区别。要求思考并回答。
教学步骤二
观察蜡烛,了解蜡烛有哪些先天特征;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分析蜡烛燃烧现象,区分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的变化。要求把有关蜡烛的一些属性找出来,写在纸上,越多越好,不必计较其中存在的失误。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实验的,可以跟邻近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讨论后,觉得自己还没做完的,可以继续做,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写在后面;
上交材料,教师审阅,点评。
教学止步骤三;教师讲析
教学止步骤四;发给学生如下一张材料,
(二)直观教学的特点:
直观教学有助于理解领会专业概念:概念是比较专业化的,领会是有些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会想点招来解释这些概念,绘制图表,利用模型,利用原有的概念等等。直观的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老师领着学生进入创设的实践情境中,并在里面停留一阵子,学生就可以体验这些概念的自然产生,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概念有多难理解,而是这个概念的专业名称让学生感到别扭,进而不想认识他们罢了。
直观教学适用初三化学的初学者:以模仿为主,所探究的对象,学生们必须比较熟悉,而且探究的难度要小,这样才有可能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
2.2直观教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对古代教育的批判,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当代教育怎么能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般经验的抽象总结,当它在生活中再次出现时,必然呈现出千姿百态,因此应当打开校门,打开课堂的“窗户”,让知识回到生活和自然界中,并让学生看一看生活和自然界中知识的另一番模样,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真实有效。读万卷书应当和行万里路相结合,没有实践作业,学生的教学能如何成长?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加热碳酸氢铵,学生用啤酒盖和瓷片等做容器,用蜡烛火。煤气。酒精灯,柴火等做火源,现象是有区别的。再举个例子吧——浊水净化,把一杯浊水变成一杯清水,怎么样?从字面上看,不怎么样!没有区别啊!但是课前让学生做一个过滤装置,然后在课堂上检验过滤效果简直跟娃哈哈纯净水一个样,大家会给予“哇哇”声的。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相当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一次,这和在岸上看热闹能一样吗?
2.3实践家庭作业是直观教学的延伸
实践理必须的,因为有些实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等,当然实践作业的布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保证学生能主动完成作业,它也需要适当的设计。一个让学生想去完成的实践作业至少要考虑到这么几个方面:一.安全;二.实践项目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如加热碳酸氢铵,在农村开展是相当便利的,种田人的家里即使一时没有,别家可能有,毕竟只要一点点,能够装满啤酒盖就可以了。城市嘛?可以是可以麻烦点,为了保证学生去实践,还是老师提供药品和实验场所,毕竟氨气是够呛的;三.实践项目必须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要我们做的都挺有趣的。”有了这种认识,学生的实践就有动力。如一根插在泥土上的棍子有一只燃着的蜡烛,用一个玻璃瓶从上往下罩住蜡烛,蜡烛会怎么样?(熄灭)然后马上提玻璃瓶,蜡烛又会怎么样?(燃烧)这是为呢?四.必须有一定的空间。如小瓶瓶装饮料用水的区别在哪里?从标签寻找答案。有紫山天然矿泉水.农夫山泉水.康师傅矿物质水.娃哈哈纯净水,从商标中学生不仅是区分了饮用水,他们还知道各种水的价值,知道喝什么样的水对身体有益。五.难度适中。有较高难度的,在课堂上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把难度降下来。如铁的生锈的条件,按照教材的实验设计安排,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麻烦一大堆,能坚持到最后的同学是不多的,改良实验是必须的,这样的实验连演示实验都没有实际价值。在一块小刀片上用铅笔画出四个圈,每个圈设定如下的四种环境,半天观察和记录一次,二天就能出效果,该实验简单.实用,学生能轻松完成。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初三学年化学教学计划06-27
免费初三化学教学案例09-13
初三化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07-04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07-14
初三化学论文09-21
初三化学复习方法07-13
初三化学期末考10-03
初三化学寒假复习10-05
初三化学实验室作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