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笔记总结版(通用4篇)
8、怎样正确处理不同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
(1)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的关系: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总原则是,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和保障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开展自治活动。(2)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1、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构成?
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依赖于政府的扶持。
2.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本身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3.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与实践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民主化
3、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按照社区有关法律规定,居委会有权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产权人和使用人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和决定是否解除聘用。处理二者关系,一定要按照职责分明,依法活动的标准进行。
4、正确处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都实行的是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法
2、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社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5)社区是不断变迁的。除此之外,社区还具有管理上自治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管辖上的区域性等其它特征。
具有如下功能:(1)政治功能;(2)文化功能;(3)维系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维系,另一方面是社会维系;(4)服务功能,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什么是社区管理: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
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4、社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体利益原则。第二,自治和自助原则。第三,组织和教育原则。第四,协调性原则。第五,前瞻性原则。第六,系统管理原则。第七,法制管理原则。第八,渐进创新原则。
5、简述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社区管理学是以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管理活动。
基本内容具体包括:1.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2.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5.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6.社区治安管理。7.社区服务。8.社区保障管理。9.社区物业管理。10.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11.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
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
1.什么是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体制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2、我国社区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
(二)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
(三)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3、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
(一)“重心下移,立足基层”
(二)“条块结合,以块
为主”
(三)“党政督导,各方参与”
(四)“管理与服务结合”
4.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
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5.社区管理组织有哪些主要功能?
(1)满足需求功能(2)管理功能(3)组织功能(4)协调功能(5)稳定功能
6、社区管理的基本特征:社区性、地域性、双重性。
7、社区管理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社区党组织
(二)街道办事处(乡政政
府)
(三)居民会议(村民大会)
(四)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五)社区中介组织
(六)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律关系和经济关系。
9.怎样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处理二者关系,一定要按照职责分明,依法活动的标准进行。居委会和物业公
司要做到权责分明,不可超越本职范畴,越俎代庖。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没有物业公司,居委会做了很多实质上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委会应该把这些工作退还给物业公司。相反,物业公司也应该把不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交还给居委会。只有这样,二者的发展才能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的。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逐步明确的分工也是有利于社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10、你如何理解单位制?
(1)单位制的功能: 1.政治动员。2.经济发展。3.社会控制
(2)单位制的后果:单位制造成的后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形成了“总体性社会”;二是就社会的个体而言,产生了依赖性人格。
11.简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及趋势。(1)我国社区管理体制
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
2、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
3、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需要。
(2)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后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将有如下发展趋势: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更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都将更加进步
12、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2)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4)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5)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
第三章社区管理模式
1.社区管理模式有哪些构成要素?
一是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包含宏观社会环境、社区性质与类型、社区居民构成与年龄结构、社会价值观与制度环境等。二是党的领导和政府职能,包括社区党建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管理体制。三是市场作用与影响,包含市场机制作用与影响,有计划变迁与社区规划等。四是以社区为基础民间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互助组织状况。五是社区工作者作用与角色,包括社区工作者性别与年龄结构、受教育和专业化程度,社区工作目标与方法。六是社区服务对
象、服务内容和范围,包括弱势与劣势群体、普通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过程等。七是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包括各式各样社会资源分布与资金筹集渠道。
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即社区发展模式、社区计划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社区发展模式适合社区居民同构型较高,或意见比较一致时;社区行动模式适合于当各团体之间矛盾突出,不容易协调各方利益时;社区计划模式适合于社区问题较为复杂,非一般社区民众所能自行应付时。
2.国外社区管理的模式有哪些?对我们有何启示?(1)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
导模式。(2)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3)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3.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高度的理论概括。
二、相对的稳定性。
三、相当大的代表性。
四、强烈的排他性和有效的区分性。
10、社区发展的模式包括哪些,各有何特点?
社区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 1.创新改革模式。该模式强调,社区变迁的过程是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2.改变习俗模式。该模式强调变迁的推动者或社区工作者同社区工作对象、社区或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3.行为改变模式。该模式以心理学理论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他们所居住的社会的规范、组织或制度。4.过程取向模式。该模式强调社区发展工作者同社区居民间的沟通,通过教育及组织过程,改变居民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更好地参4.江汉模式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江汉模式最鲜明的特点是转变政府职、自我革命。首先是理顺关系、下放权力,将本该由社区支配而不适当集中到政府手中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其次是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的工作机制,改变过去只做事而无权、更无费用的被动状态,从而创造出城市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5、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走自治区模式道路
(二)走多元化模式道路
(三)走开放模式道路
(四)走法制化模式道路
(五)走量化管理模式道路
第四章社区管理方法
1、社区管理方法的含义
社区的管理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管理方法一般指除传统上常用的一些非技术性的社区管理方法,有时仅指传统方法中通过行政上下层级的命令服从关系而起作用的行政手段。广义的社区管理方法是指社区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正确、有效的方法,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的科学体系。
2、社区管理方法的作用:
(一)社区管理方法是社区管理思想转变为社区管理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二).社区管理方法是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三)社区管理方法是提高社区组织工作效率的关键。
(四).社区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社区管理的现代化。
3、社区管理方法的特点:历史性、系统性、开放性、操作性。
4、什么是社区行政管理方法?
社区管理行政方法,是指社区管理主体,特别是社区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社区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5、社区管理行政方法按照性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定性的社区管理行政方
法和定量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其中每一类又包括多种管理方法,如定性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行为激励等;定量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包括数学规划、随机理论、决策分析理论、预测研究理论、系统分析、网络规划、戴明循环等。
6、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
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指社区管理主体为实现社区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社区生活的目的,在社区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所采纳的各种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7、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归纳起来有六个环节:
1、社区问题分析
2、建立关
系
3、资料收集
4、制定社区规划
5、社区行动
6、效果评估
8、试论社区媒体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
社区工作者通过传媒这个桥梁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让外面的世界了解社区和组织的状况,确立组织形象。社区可以借助传媒的优势让公众了解自己,支持和响应活动的号召,促成事件的改变。良好的社区媒体形象能够激励和鼓舞社区成员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
9、社区管理工作的三大模式是什么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与社区建设。
第五章社区环境
1. 社区环境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社区环境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社区环境的基本特征是:1.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境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相互依存。2.社区环境的易遭污染性。3.社区环境的广泛性。4.社区环境的复杂性。5.社区环境的差异性。6.社区环境的动态性。
2. 构成社区环境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社区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1.社区环境的空间要素2.社区环境的生态要素
3.社区环境的管理要素4.社区环境的人文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 我国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1.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随建设年代不同存在着差距2.城市社区建设的“老化”问题3.城市社区环境污染严重
4. 如何解决我们城市社区环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针对我国社区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改善社区管理的角度看,应该着重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顺城市社区环境管理机制,明确社区环境整治责任2.制定城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立城市社区环境保护目标3.结合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企业技术改造,为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创造条件4.积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5.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治污染能力6.疏通、拓宽资金渠道,扩大城市社区环境建设的资金来源7.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健全监督执法队伍8.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发展社区环境教育9.实现“政社分开”,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第六章社区参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1.社区民主政治参与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对社区范围内公共生活的参加与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程。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1.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3.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深度4.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目标取向
2.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有哪几种形式
主要有:
1、城市居民委员会
2、业主管理委员会
3、志愿者协会组织
4、文化体育类社团
5、村民委员会
3.当前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自治制度行政化趋势亟待变革
2、社区公民民主意识亟待提高
3、社区社团自治作用亟待加强
4.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1、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选举制度
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开拓民意表达渠道
3、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规范管理工作程序
4、积极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4、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一)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2)提供综合性服务(3)
是一种连续性服务(4)进行协调性服务(5)提供可及性服务
5、试述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谈谈如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第一,从医生的角度看,应处理以下几个关系:处理好病人、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第二,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角度看,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社区卫生管理。其次,发展和完善全科医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重点是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再次,积极进行教育引导,争取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6、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
(二)有利于改革我国的卫生5.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1)理顺政府与居委会关系(2)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转换职能(3)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4)理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6.如何实现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1.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2.推进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的管理创新3.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程度的管理创新4.加快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
第七章社区文化管理
1. 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
2. 社区文化的构成要素
四要素说:1.文化载体 2.文化方式3.文化制度4.文化精神
六要素说:1.精神要素2.物质要素3.语言、文字要素4.规范体系5.社会关系6.社区组织
3. 社区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区文化的基本特征是:1.社区文化的区域性2.社区文化的继承性3.社区文化的融合性4.社区文化的共享性5.社区文化的普遍性6.社区文化的渗透性7.社区文化的多样性
5. 试述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二)规范社区教育管理
(三)进行社区教育创新,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
6、社区文化的功能:(1)社会沟通功能(2)心里凝聚功能(3)价值导向功能(4)
行为规范功能(5)文化传承功能(6)协调发展功能
7、社区教育: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区域内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社会大教育。
8、我国社区管理完善的途径: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2)规范社区教育管理(3)进行社区教育创新,不断拓宽教育领域
第八章社区卫生与体育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精神到心理上的医疗服务方式。
2、社区卫生服务包括以下服务内容:
(一)社区疾病预防服务
(二)社区医疗服务
(三)社区保健服务
(四)社区康复服务
(五)社区健康教育服务
(六)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3、制约我国社区卫生发展的因素
第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一是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状态,二是卫生资源流向不合理;第二,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第三,我国社区卫生管理存在管理权限不顺畅、个人医疗帐户不完善、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差等现实问题;第四,传统观念的束缚。
服务的体系
(三)有利于促进“预防为主”卫生医疗目标的实现
(四)有利于克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弊端
(五)有利于增强政府对社区卫生事业的责任意识
(六)有利于强化全科医疗服务观念
(七)有利于促进 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参与
7、如何理解社区体育在现代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社区体育是指在城市街道办事处或乡村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社区体育是国外城市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大型体育
设施和社区体育娱乐、健身、康复及体育商业服务已被认为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要求,社区体育已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这对人们的生活、行为、身体、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社区体育是伴随我国社会体育的深入发展而逐步兴盛起来的,它在我国城市出现的历史不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许多特性和作用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九章社区治安管理
1.简述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与原则。
第一,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社区治安管理是一项地域性的综合治理工作,是
社会治安的一部分。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全职性,包含全方位、全负责、全天候三项要求。(2)区域性,社区治安是一定范围或地域内的治安活动。(3)群众性,群众是社区治安的主体力量;社区群众满意是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和评价一个社区治安状况的标准;群众互动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重要保
证,也是衡量社区风气好坏的晴雨表;提高群众自觉的治安防范意识,是减少社区治安事件发生的重要条件。(4)长期性,社区治安不是一个短暂的社区治理过程,而是一个需长期治理的系统工程。(5)社会性,社区治安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所决定的,是社会各类矛盾和消极现象在社区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关系失调的一种表现。
第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1)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2)专群
结合、群防群治原则,(3)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2.简述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根据社区治安管理的对象,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
(1)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2)防范灾害事故发生;(3)加强社区内的道德风尚与社会风气建设
第二,根据社区治安管理业务,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
(1)社区秩序管理;(2)群众性治安事件管理;(3)民用危险物品管理;(4)
特种行业管理;(5)消防管理;(6)交通道路管理;(7)户口管理;(8)水上治安管理;(9)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
第三,根据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要达到的目的,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发展壮大治安防范
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2)强化社区治安责任制建设。(3)拓宽社区治安的领域。(4)加强重点部位和特殊人员的管理,维护社区稳定。(5)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等。(6)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不断增强社区成员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参与社区治安管理,促进社区治安管理环境的良性运行。
3.试述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
我国社区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法制化与产业化时期 4.简要说明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观念滞后2社区服务体制不顺,缺乏总体的计划性 3经费投入不足 4资源整合不利5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6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 7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5 如何解决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加快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1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2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 3加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4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5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管理6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7进一步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性及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方向8加强社区行(1)地方努力将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安管理的措施、规定和要求,通过制定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形式逐步加以完善,最终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使之更具权威性。(2)将社区治安管理的制约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3)坚持将居民自治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法制化的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设。
(1)明确界定政府治安管理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权利关系;(2)完善治安警力
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强化社区警务建设(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治安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
区治安综合网络。
第四、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安管理环境。第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智能化社区建设步伐,提高科技防范
能力。
第十章 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及其属性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人员及其他民政对象的福利服务和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便民利民服务和为驻社区单位提供后勤服务等。
社区服务的一般属性: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福利性、社会性和综合性。2.简要说明社区服务的内容及功能。
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1公益性服务 2特殊照顾服务 3便民服务4社区就业和创业服务5社区保障服务6为驻区单位提供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功能:1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1)社区服务的保障功能(2)社区服务的便民服务功能(3)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服务功能。2社区服务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特殊功能:(1)在政治领域,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2)在经济领域,具有整合、调节功能(3)在社会领域,具有培养良好社会公德的功能。3.简要说明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
社区服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社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方面,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人问题、残疾人问题、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业余文化、体育、社交、旅游以及饮食、商业、卫生和家庭服务等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些新问题,有些必须由政府出面解决,但政府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于是近三十年来,一些国家逐步把由政府负担的高度集中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转向由政府与社会分担,分散于社区,建立起群众自治、自我服务的小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
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9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第十一章社区社会保障
1. 社区社会保障
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中的一种,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从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到社会福利等诸多社会保障内容
2. 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联系是什么
社会保障包含了社区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前者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为各个阶层所提供的包括医疗、失业、养老及福利在内的保障;后者则通过社区这样一个区域概念来具体体现社会保障的内容和运行方式 3. 试述发展我国社区再就业工程的意义
1.从社会改革角度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由各项社会改革推动的社会职能调整的必然要求
2.从城市社区本身来看,城市社区再就业是城市社区功能得以发挥,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从原动力角度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市社区再就业开拓了广阔空间
第十二章 社区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主要特性是什么?
1.契约性2.社会性3.专业性4.经营性
5、规范性 2.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有哪些?
有以下几种模式: 1.以房管所为主的管理模式2.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管理模式3.以街道为主的三结合模式4.市场型专业化管理模式 3.如何理解社区物业管理中的政府责任?
社区物业管理是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体制改革而引进的新制度。我国计划经济下的房屋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活动,现在的社区物业管理与传统的房屋管理相比尽管有许多新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将完全退出这一管理领域,这只是个角色转换的问题。一方面,社区物业管理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形势下的新兴行业,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必然涉及对社区物业管理的管理。另一方面,对社区物业管理行业本身而言,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直接管理,这是因为社区物业管理行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疑难或者突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者不适宜由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或者一时难以确立合适的监管主体,这时就需要政府的管理。更重要的是,社区物业管理活动不仅涉及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利益,而且涉及城市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共利益等重要领域,需要综合治理,与房屋管理相比,社区物业管理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简述社区物业管理纠纷的特点、类型及发生原因
特点:1.纠纷的多发性2.纠纷的群体性3.纠纷的多样性4.纠纷处理的复
杂性
类型:1.管理权纠纷2.管理费纠纷3.管理责任纠纷4.代收代缴纠纷
5.其他纠纷
原因 :1.有关物业管理配套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是物业管理纠纷不断增多的根本原因2.建管不分的管理体制,是引发物业管理纠纷的根源3.物业管理公司角色错位,行为不规范4.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第十三章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
1.社区智能化
智能化社区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由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通信接入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和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来支持实现。社区智能化就是对这一类社区的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新
8、国内外社区管理创新的趋势是什么。
社区管理创新的国际趋势:
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
2、社区经济管理区趋于市场化、多元化。
3、社区管理日趋法治化、规范化。
4、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
5、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
6、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强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
4、有助于促进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5、有助于形成有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
7、如何理解社区管理创新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就是对原有社区管理体系的新的创造,是对旧的社区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和管理理论的全面的质的突破。
内容: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过程创新和管理理论创
2.简述社区智能化建设的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原则2.适用性、先进性、兼容性原则3.可
扩展性原则4.可操作性、安全性原则 3.简述社区智能化的功能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家庭报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巡更巡逻系统、背景音响系统、车辆出入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社区一卡通系统
4.简述智能化社区软件建设的内容
社区软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计算计划:
1、物业管理计算机软件模块(房产资料管理模块、户主/业主管理模块、物业收费管理模块、检修维修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环卫绿化管理模块、投诉管理模块、文档资料管理模块、人事管理系统模块)
2、社区信息平台软件开发——网站建设 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
1、简述社区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社区发展是指在政府、居民和有关的社区组织努力下,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增加居民社区归属感、培育参与意识和互助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建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全民推进社区进步的过程。
特征:
1、合作性
2、全面性
3、目的性
2、简述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特点:
1、社区组织体系完整
2、社区设施比较完备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4、依法管理社区
3、如何理解我国社区发展的趋势。
趋势:1 社区发展模式个性化和社区边界模糊化
2、社区管理主体职业化和专业化
3、社区管理手段法治化和德治化相辅相成
4、如合理解社区中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社区中介组织是指社区内居民基于娱乐性、互助性、服务性、学习性而自发建立起来的组织。
特征:正规性、独立性、非营利性、公众利益性
5、社区中介组织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
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区中介组织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2、社区中介组织为社区发展提供最直接具体和富有人性的服务
3、社区中介组织为社区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社区志愿者
6、简述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含义及其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志愿服务是一种没有待遇和非责任的工作,以有组织的方式来提供有利于他人的服务,其范围可以是组织或整个社会。
作用:
1、有助于推动社区开展各项活动
2、有助于融洽社区人际关系
3、有助于增
管理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管理实质: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手段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 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 管理有效性衡量;效率、效益 效率:投入产出比 效益:目标达成度
什么事情该做,取决于价值观和目标定位 如何做好,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
如何做好对的事:科学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人性假设:受雇人-会说话的工具,严加管理、经纪人-利益至上、社会人-管理要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管理人-企业活动由各种科学决策组成 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 分权以发挥潜能 自我实现的人:理论基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管理需要建立新的机制允许工人实现价值-授权机制产生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分工 权责利 以能授权、效益原理-效益为中心的理念 经济社会 短期长期 局部整体、人本原理-尊重 依靠 发展 为了
管理的方法:经济 行政 法律 心理学和社会学 管理学:按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分类
第二章:管理者的职责 第一节: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
操作者(为自己工作负责)和管理者(为他人工作负责)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做什么:管理者的职能是围绕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并激励员工有效达成目标。所以管理者要让下属知道目标是什么还有做事的方法 2.管理者的类型
类型:高层 中层 基层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有不同层次的想法及观念 3.管理者的角色
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一个组织 管理管理者 管理工人和工作
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人际关系)
信息角色(信息传递)
决策角色(决策制定)4.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组织规模大小对管理者各角色重要性有影响
管理层次不同管理者角色不同1.(职能角度)层次越低从事领导时间越多 2.(管理者角色角度)层次越高决策角色侧重大,人际关系侧重越小
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管理者角色不同:一般管理者、成功管理者(晋升速度)、有效管理者(工作成绩)第二节 管理者的素质
1.管理者的工作决定了组织的成败,任何有成就的管理者都离不开其优良素质
2.帕金森定律-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3.管理者基本素质
品德 知识与经验 智商与情商 基本技能 体能素质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 1.早期国内管理思想 2.早期国外管理思想: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并论述劳动分工
柏拉图-《理想国》-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 3.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管理萌芽)-解决分工协作问题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经纪人假设-《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专业化分工导致效率提升:熟练度、工作承接、新机械
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工人是人,而不是机器(重视人的作用,后发展为行为管理思想,人事管理之父)
查尔斯·巴贝奇:作业研究-研究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报酬制度 –生产率贡献的大小-固定工资、利润、奖金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提高效率 1.“管理运动“的产生 2.科学管理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生铁搬运实验(泰罗制的核心)、铲料试验 关注:1.管理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2.工作定额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标准化原理 5.差别计件工资制
6.职能化原理:职能工长制 7.例外原则 8.精神革命
亨利·甘特:计件奖励工资制、甘特图,同样关注和谐问题
吉尔布雷斯夫妇:省略砌砖动作的研究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3.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关注:经营管理问题(经营管理的活动、职能和原则)
1.工业经营活动分为六方面: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2.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人员遵循十四条原则
4.管理能力可通过教育获得-建立管理理论 4.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关注:1.权力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适宜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负责人(决策)、行政管理人员(执行上级决策)、一般工作人员(做实际工作)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 1.人际关系学说(早起)梅奥-霍桑实验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结论:照明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与某种因素有关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结论: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职工的情绪有车间环境,及车间的人群关系决定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结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工作和待遇环境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结论:大部分员工都自行限制产量,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 1.经纪人-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团体
3.新型领导提高满足度-增加士气-提高效率 4.工人最初对新环境的好奇会提高效率 2.行为科学理论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激励与个性》《良好精神管理》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贡献:为心理学第三思潮奠定基础,确定了人本心理学的地位 麦克雷戈:X-Y理论-《企业的人性方面》 X理论(传统的管理观点):人性假设:经纪人
管理方式:胡萝卜加大棒 Y理论:人性假设: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
管理方式:相信员工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
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两类因素:保健因素(工作环境、工作关系)、激励因素(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第四节:现代管理思想 1.管理理论论丛(11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孔茨、奥·唐纳
管理职能划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协调为本质)基本方法:职能分析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巴纳德
主要观点:1.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共同的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2.组织继续生存取决于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是否是成员如愿达到个人的目的
3.经理人员职能三条:建立和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善于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贡献、确定组织目标
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等 主要观点:1.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
2.组织由各系统子要素组成
3.子系统间相互依存
4.组织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管理科学学派:定量管理、运作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
第四章:管理的职能—计划 第一节:概述
计划的概念:确定目标和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计划的内容-5W1H 计划的特点:首要性、目的性、创造性、效率性、普遍性 计理: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承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内容体系:从具体到抽象 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
机会评估-确定目标-方案寻拟和评估-方案选定-拟定引伸计划-用预算量化
第三节:战略性计划
概念: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间(通常是五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一般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性计划 内容: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2.战略环境分析-知天(一般环境)知地(行业环境)知利危,识彼(竞争对手)识己(企业内部)识长短,深谙顾客
3.战略计划选择:基本战略、成长战略、防御战略 第四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1.目标管理(MBO):目标设定法: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绩效反馈 2.滚动计划法 3.甘特图 4.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章:管理的职能—组织 第一节:组织的概念
管理学中有两方面含义:实体的组织、涉及活动过程的组织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活动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基本框架,划成图就是组织框架图 第二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对组织非常重要 组织的主要功能:1.明确个人的工作
2.明确个人的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
3.维持所实施各项活动的相互关系
4.明确组织中各部门岗位的权力
有效组织的要求:强调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权责利统一的组织结构等。
第三节: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 工作划分-工作归类-管理层次-职权关系 第四节: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标明确原则 权责利对等原则 层级合理原则 合理授权原则 弹性结构原则
第五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直线型组织 职能制组织 直线职能制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
第五章:管理的职能—领导 第一节:领导概念的理解 内涵:领导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权利向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过程 基础:下属的追随与服从 手段:指挥、激励、沟通
领导者: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指具有一名以上下属的各级主管 作用:指挥 协调 激励
管理与领导区别:管理范围大于领导 第二节: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目标 基本特征:拥有权力
权力划分:强权力(内在权力)、弱权力(组织权力)--责任是第一位的
第三节:领导者品质理论 早期研究:先天说-伟人说 后期理论:后天说 第四节: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的四种假设:经济人(胡萝卜加大棒)、社会人(关心体贴)、自我实现人(提供内在激励)、复杂人(因人而定)
X、Y理论
超Y理论:莫尔斯和洛希 不能一概而论 第五节:领导方式理论 勒温划分领导者行为方式:专职式、民主式、放任式
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从独裁式领导到放任式领导之间存在多
种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庸之道型、团队型
第六节:领导权变理论 S=f(L,F,E)
S是领导方式
L是领导者
F是追随者
E是环境 菲德勒模型:两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
三种情境因素:上下级权力、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结论: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景和非常不利的情景工作更好,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则在中度环境工作的更好
第七章:管理的职能—控制 第一节:控制的含义
含义:是监督活动的过程,确保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并能够纠正各种重要的偏差
常见方法:市场控制法(利用外部市场机制)
层级控制法(利用行政管理和等级机制)
同族控制法(利用共同标准)第二节: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过程: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可采取的管理行动:不采取行动、纠正实际业绩、修改标准 第四节:控制的类型
前馈式预测、同步式控制、反馈式控制 第四节:控制对管理者的意义 1.有效的控制系统的十个特征 2.设计控制系统时应考虑的权变因素 第五节:控制失调问题
控制系统没有灵活性或控制目标缺乏现实性,所产生的问题比它要防止的问题还要严重
第六节:当代控制问题
D.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
2.关于行政赔偿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的过错行为B.存在损害事实
C.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D.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
3.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自收到设立保险公司的正式申请文件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A.一个月B.三个月C.六个月D.一年 4.行政处罚只能()。A.由公安机关执行
B.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5.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复议并由复议机关作最终裁决的,如果当事人既提起诉讼又申请复议,且法院和复议机关同时收到有关材料的,应如何确定有管辖权的机关?()A.由复议机关管辖 B.由法院管辖
C.由法院与复议机关协商确定管辖的机关 D.由当事人选择管辖的机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这一主题来贯穿的。A.发展B.改革C.与时俱进D.党的先进性
7.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 9.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10.假象是指()。
A.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D 6.A 7.B 8.A 9.C 10.A
第二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
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臵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2)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臵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3)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4)陈述呈请性文件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臵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4)陈述呈请情文件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5)商洽性工作
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5、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
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记、抄送机关、注释、印发说明等。
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
6、公文格式排版规定 保密等级:“绝密”“机密”“秘密”标注后,加“★”,必要时加期限(如机密★5年),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级下一行,字号字体同保密等级。
发文字号:位于文头下方,居中;如有签发人,居左,两者排一行,3号或4号仿宋字。
签发人:发文字号右侧,空一格,字号字体同发文字号。标题:标题由作事、事由、文种组成(可省),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除出现法规、规章的标题外,不用书名号;具体形式有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号形,公文如经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的,应加题注,即用圆括号居中
附件:附件应标明标题、件数、份数。在正文以下日期以上,排出附件号。
注释:注释排在日期下方,用4号或小4号仿宋体。
7、公文的稿本
(1)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记。
(2)定稿。具备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
(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
(4)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5)暂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6)副本。正本复份(与正本同时印刷)在外形上与正本没有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为复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件)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注“副本”字样标记。
(7)修订本。可以标题结尾处标作:“(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做题注,在圆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修订”。
8、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9、行文规则
可以采用越级行文方式的情况: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有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不涉及被越过的机关职权范围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
行政机关不能迳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迳向党的组织报告工作或请求指示或批准。
10、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公文语言的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练、严谨、规范。公文中需用历史年号时,要先标出公历年份,再注历史年号并加圆括号,如1912年(民国元年)。
数量表示时,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11、各种文种的撰写
(1)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公文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纲领”。
(2)决定。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3)决议。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别,特点在于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
(4)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5)通报。标题由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以及文种(通报)。
(6)批复。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批准”与否的态度。
(7)通告。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
(8)请示。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
(9)函。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动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复函。格式正规、郑得、涉及相对重要问题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涉及一般具体事项的是便函。
1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1)法制原则。指处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方法规化、制度化。(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技师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
13、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1)公文的收受与分流
签收。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
外收文登记。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
启封。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
内收文登记。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
分办。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
摘编。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
(2)办理收文
拟办。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臵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
批办。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臵意见。
承办。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臵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注办。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
组织传阅。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
催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
查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
(4)处臵办毕公文
包括: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
14、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1)文稿形成
拟稿。撰拟公文文稿。会商。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
核稿。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
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
(2)公文的制作
注发。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
缮印。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
(3)公文的对外传递
分装。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4)处臵办毕公文
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
15、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
销毁的主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
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获准后再行销毁。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第二部分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臵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臵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臵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臵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6、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7、国家机构的组成
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政府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
8、群众组织
群众组织亦称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包括各种依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三大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9、机构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状况以及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度,通过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以确定国家各类法定组织的职能范围、职责权限、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并进行调控和监督,以实现国家管理系统的精简、统一、高效。
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其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地理位臵或管理范围)、矢名(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10、政府机构设臵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臵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臵的合理性。
(2)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臵是完整统一的。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4)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臵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臵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臵原则
11、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1982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别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1988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1993年机构改革。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12、1998年机构改革目标与原则 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原则:一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13、垂直管理部门
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系统。
14、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1)第一阶段1984-11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这一阶段主要以研究、草拟、修改公务员法规为重点,以克服传统人事行政弊端为背景,以实现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脚点。
第一阶段可分为如下三个小阶段:1982-1986年,制定《国家行政槎 作人员条例》;1986-19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分别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
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人事部、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法规;1989-1993年,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的精神,先后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环保局、税务局、统计局、建材局6个部门和深圳、哈尔滨两个市进行试点,并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颁布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第二阶段以全面施行、分步推进、不断完善各项配套的法规为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为背景,以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为落脚点。1993-1996年,根据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务员制度。
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1)同西方文官制度比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同传统人事制度比较: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比较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16、国家公务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已在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国家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务员队伍学风: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民主研讨,求真务实。当前在业务精通方面普遍缺乏敬业乐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高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与道德品质上的高境界;理论素养与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勤政建设上的高风尚、高效率;业务上的精通;身心上的健康。
专业化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为身份职业化、职业专门化、知识与能力专业化,其内涵主要包括: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
17、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18、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录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上述几个原则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一,公开是竞争的前提,平等是竞争的保证,择优是竞争的目的,考度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基本竞争方式。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应接受培训;省以上政府工作部门按照特殊规定录用无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当安排在基层工作一至二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可以原岗位上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半年,也可调换岗位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9个月,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19、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办法
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党内严重警告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定评语不定等次。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公务员,可以参加考核,但在其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相应按上述办法处理。
20、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其具体的权限为: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21、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及种类
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依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适用行政纪律一律平等;行政处分的轻重与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相适应;惩前毙后,治病救人,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种。根据违纪行为的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区别对待:对于违反行政纪律情节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任现职的,给予撤职;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在政府任国家公务员的,给予开除。
22、公务员处分的权限
(1)给予国务院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和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须报国务院批准。
(2)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的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须先由本级人大罢免或人大常委会免职,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在罢免和免职前,国务院认为必要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职务。
(3)给予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任命的正副司局长包括相当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由本部门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4)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报国务院备案,给予这些国家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先由本级人大常委员免职,再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23、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一年;撤职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两年。被处分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24、公务员培训的根据、原则和类型 根据: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职位的需要。其原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公务员培训类型主要有:
(1)新录用人员培训。在试用期间进行,不少于10天。(2)晋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3)专门业务培训。
(4)更新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7天。
25、国家公务员辞退制度
有五种情形之一的: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编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应当辞退。
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低于国家办事员最低工资、高于社会救济”的辞退费,工作连续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发三个月;连续满四年,发四个月;连续满两年以上,每增一年增发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辞职的公务员不能领这部分费用。
2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4)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分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27、非领导职务指数的限制
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4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7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臵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3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50%。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臵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臵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50%。
28、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
(1)在近两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3)晋升处级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任职的经历,晋升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职务的,需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4)晋升科级正副职,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晋升副处级到正司级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9、行政决策转向科学决策的标志(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3)“谋”与“断”的相对分离。(4)“断”与“行”的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30、行政执行基本知识
行政决策执行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编制行政执行计划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工作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
行政执行通过确定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对决策执行进行控制。
31、行政协调的分类
(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
(2)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低头不语,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即适应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结构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动态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沟通性的行政协调。
(3)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高层协调,中层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与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
32、行政监督
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指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向监察机关提出的申诉,它不包括不服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的申诉,也不包括不服原处理决定而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诉。同时,人大、政协、工青女等单位所属的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而的申诉,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范围。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33、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规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范围为: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监督、监所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的形式有: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信访监督;新闻宣传,舆论曝光;民主协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邓小平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和平与发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
A.教育 B.知识
C.技术 D.人才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效率 B.公平
C.和谐 D.发展
6.鸡蛋一般不能洗了以后存放,是因为()。
A.易被细菌侵入变坏 B.易破
C.易变软 D.会带走鸡蛋中的养分
7.夜晚看星星,会感觉星星一闪一闪的,这是因为()。
A.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 B.星星所在的距离产生变化
C.大气遮挡透明度是变化的 D.宇宙中的遮挡物变化所致
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建的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所指的三江源是下列哪三条江河的源头?()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长江、黄河、珠江
C.长江、黄河、松花江 D.长江、淮河、珠江
9.远程电力传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
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
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
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的破坏
10.在一些嘈杂的场所,经常看到一些用玻璃制作的电话间,其隔音效果很好。这是因为()。
A.声音在玻璃中不能传播
B.电话间内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太少了
C.电话间内打电话者与电话间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反射了
D.电话间内打电话者与电话间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吸收了
11.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是最大的市场主体。
A.政府 B.居民
C.企业 D.学校
12.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财政手段
13.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对受灾农民的补偿资金属于()。
A.扩大再生产资金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
C.社会物资储备资金 D.公共消费资金
14.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而“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以下不属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C.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开支 D.增加财政补贴规模
1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人民审判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1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C.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17.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解释一经通过,应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18.根据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藏、水流专属于国家所有
B.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专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并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适当的补偿
1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0.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21.根据宪法,下列不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2.根据宪法和法律,哪一选项不正确?()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23.依据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务权限内的具体事项?()
A.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
B.实行出入境管制
C.对国际协议是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并作出初步决定
D.参与和香港有关的外交谈判
24.下列哪种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做出决定,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A.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 B.外贸的基本制度
C.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D.司法制度
25.下列有关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行为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
A.公司在股市上收购本公司股票一批,作为奖励派发给贡献突出的员工
B.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依法将其持有的某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另一公司
C.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时,回购本公司的股份
D.公司成立半年后,某发起人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卖给另一发起人
26.下列情况,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的是()。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以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27.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受法律保护。
A.行政行为 B.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
C.依法履行公务的行为 D.职务行为
28.公共行政的根本和唯一的目标在于追求()。
A.公共利益 B.国家利益
C.民族利益 D.个人利益
29.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来划分,行政组织可分为()。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 D.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30.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是指()。
A.行政组织法 B.行政行为法
C.行政法制监督法 D.行政救济法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只有将它们全部选出,涂在答题卡上,而不错选漏选,方能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是运动的
C.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33.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是()。
A.共同的语言 B.共同的地域
C.共同的经济生活 D.共同的心理素质
3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大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
35.天体物理学家对2006年9月发生的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6.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不包括()。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直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是()。
A.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唯一标准
C.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D.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38.“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A.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廓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关系
D.论证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39.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
A.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有利于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4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主要形式不能是()。
A.争取民主 B.农民运动
C.武装斗争 D.工人运动
42.生产的社会化包括()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投资的社会化
C.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D.产品的社会化
43.新技术的应用使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下列属于劳动资料的有()。
A.能源动力系统 B.信息传递系统
C.地下各种矿藏 D.仓储包装设备
44.宪政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是重要的现代民主制度。下列有关宪政的论述正确的是()。
A.宪政就是民主政治
B.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
C.一个存在宪法的国家必然存在宪政
D.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45.下列属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予以公开的事项的有()。
A.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C.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D.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46.下列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属于行政伦理的范畴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职业行为规范法制化的根本依据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要素
47.《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是()。
A.防止和纠正不正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B.防止和纠正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
C.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D.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48.劳动者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形是()。
A.退休 B.患病
C.生育 D.失业
49.对于下列个人所得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国债利息 B.劳动报酬
C.军人转业费 D.特许权使用费
50.张某在打工期间偷了李某的一台电视机,因故障送至王某处修理,王某不知该电视机为赃物,将电视机修好,但张某迟迟不支付修理费。该电视机在张某取走前被孙某偷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王某占有该电视机期间,王某对该电视机不享有留臵权
B.在王某占有该电视机期间,王某对该电视机享有留臵权
C.王某对孙某不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
D.王某对孙某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5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5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在社会资源配臵中
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5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7.田某在山上割猪草,遇见邻村的妇女范某赶集回来路过,便拿着镰刀欲对范某实施抢劫,范某见状把携带的财物扔了一地,并趁着田某弯腰拾捡东西时抓过镰刀向其头上猛砍一刀,当即将田某杀死。范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58.司法独立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59.X大楼维修,请行人注意安全,绕道而行,应发通报。()
60.三个及其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发文要有发文机关署名。()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一)、(二)、(三)为不定项选择题,即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1.此段文章的出处是()。
A.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B.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D.元朝文学家关汉卿的《望江亭》
62.对上文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63.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微斯人,吾谁与归
64.以下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解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的幸福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俗地讲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必然联系
D.只要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根除腐败
65.以下各项中,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出一辙的有()。
A.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B.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
C.先己后人,见利忘义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材料一:2005年10月1日,云南永德县公安局民警罗金勇同贩毒分子搏斗中身受重伤变成“植物人”,妻子罗映珍每天在病床前泣血呼唤、倾心呵护,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600多篇“情书”,以激发丈夫的生存意志。
材料二:(新闻联播2007年6月4日播出)连日来,云南省缉毒英雄罗金勇和他的妻子罗映珍的感人事迹经媒体集中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他们夫妻之间纯真的爱情表示赞扬和支持。
长春市民: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年轻的女人坚持了四年,从25岁到28岁,每天给老公写日记、读日记。读完日记,我想我找到了答案,罗映珍对丈夫的爱不仅仅是夫妻间的感情,还有责任和道义在里面。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该学习的。
合肥市民:他们两人都是我们社会需要的英雄,他们不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典型。
沈阳市民:正是有了这样的好警察,好警嫂,我们的社会才会这么稳定,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成都交警: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着中央台罗金勇事迹。这对我灵魂是一次洗礼,也对我的心灵也是一次震动。我觉得当一名人民警察,就意味着要奉献。
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公安部将号召180万人民警察,向罗金勇罗映珍同志学习,以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和人民的关心和厚爱。
材料三:2007年6月5日,不离不弃照顾昏迷缉毒英雄丈夫、写下600多篇爱的日记的好警嫂罗映珍,在昆明接受了云南省妇联代表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证书和奖章。
材料四:缉毒英雄罗金勇从云南转入北京宣武医院后,北京十多位权威医疗专家进行了集体会诊,并为其制定了康复计划。目前院方诊断其为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肺部感染基本控制,生命体征较平稳。
材料五:2007年6月26日下午,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来到宣武医院,亲切看望慰问了正在治疗的云南缉毒英雄罗金勇及家属,并代表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向罗金勇送去了30万元的康复治疗费。同时,第二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联名向罗金勇、罗映珍夫妇发来了慰问信。
66.以下关于生命体征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
B.正常成人脉搏为70~100次/分
C.正常儿童每分钟呼吸40~50次
D.血压的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18.7kPa,舒张压为8~12kPa
67.全国妇联向罗映珍颁发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证书和奖章的行为不属于()。
A.行政给付 B.国家赔偿
C.国家补偿 D.社会救济
68.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向罗金勇送去30万元康复治疗费的行为属于()。
A.行政奖励 B.行政给付
C.国家赔偿 D.国家补偿
69.罗金勇夫妇成为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典型,公安部号召180万人民警察向罗金勇罗映珍同志学习,说明了()。
A.榜样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不能实现统一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D.公务员的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70.关于慰问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慰问信是一种公文
B.慰问信是有关机关或者个人,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在他人处于特殊的情况下或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问候、关心的一种文章
C.如慰问信称谓涉及的对象过多,只需要写上主要对象的姓名或名称
D.慰问信不需要写标题
(三)材料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材料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71.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72.以下关于材料一中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思想可以理解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B.这些思想可以理解为只有顺民意,谋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C.这些思想否定了民众的作用
D.这些思想是就君民关系,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并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来讲民众的作用的
7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B.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74.党的群众路线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虚心向群众学习D.为人民服务
75.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我们必须做到()。
A.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B.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C.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D.坚持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的一致性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而形成和展开的。只有抓住了这个主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并进而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2.【答案】C。解析: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五大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后作出的历史性重大决策,表明全党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坚定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答案】D。解析: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答案】D。解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教育,核心是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5.【答案】D。解析:胡锦涛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6.【答案】A。解析:鸡蛋表面有许多小孔,没洗前有一层膜,是用来透气和防尘的。洗过之后那层膜就被洗掉了,鸡蛋内部与外面的接触就变了多,细菌便会乘虚而入,所以会容易变质。
7.【答案】C。解析: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原因星光必须先穿过好几公里的大气层才能到达人眼,就好像我们从游泳池底观看宇宙的情形一般。地球的大气层是动荡不安的,气流与涡流随时都在形成、扰动、与消散之中。这些流变就像透镜与棱镜一样,会让星光的位臵每秒钟改变好几次。但像月亮这么大的物体,这些偏移会平均掉(但若透过高倍望远镜,这些物体好像会闪闪发光)。反之,星星的距离要远得多,形同点光源,所以星光快速地左右偏移,亮度就会跟着闪烁不定。至于看起来很亮的行星如火星、金星与木星,距离地球就要近得多,从望远镜看来也像是个可以测量的圆盘。盘沿产生的闪烁也同样会平均掉,因此从这些星球发出的光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8.【答案】A。解析: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答案选A。
9.【答案】B。解析:远距离输电,主要是为了克服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问题。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如克服线损,距离越远线损越大,要求电压也越高。又可节约材料,因为载流越大,导线的截面积也大,用高压,降低了电流也降低了导线截面积。
10.【答案】C。解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便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玻璃表面比较平滑,声音遇到玻璃后反射方向比较同一,从而隔音效果明显。
11.【答案】C。解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由各市场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企业是最大的市场主体。
12.【答案】B。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如价格、税收、信贷等,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例如经济法、税法等法律的制定,有关部门对制假售假等破坏市场经济的违法行为的调查惩治等。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例如责令关闭污染严重、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小煤窑,就是使用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一般只在经济、法律手段调节无效,态势严峻的情况下作为短期的非常规的调节手段使用,决不可滥用。
13.【答案】C。解析:判断补偿资金属于物资储备还是公共消费,即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积累的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还是属于用于消费的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其关键是弄清这笔资金的用途。
许多自然灾害,是人们难于预测或难于防范、难于抗拒的,这就是国家为什么要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安排必要的社会物资储备(包括必要的物资储备资金和对应的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财政部紧急安排资金用于抗灾、救灾,不应属于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即在正常情况下(不是自然灾害的非常情况),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适当安排用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方面的社会保障资金。
简单地说,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是国民收入对正常情况的安排;属于积累的社会物资储备,是国民收入对非常情况的安排。这道题目涉及的情况属于后者。本题答案选C。
14.【答案】A。解析:提高存款利率,会吸引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提高贷款利率,会增加生产者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是收缩消费的措施,不仅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抑制需求。
15.【答案】D。解析:《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注意,此处是“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非“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B、C均错误。
本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本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D项正确。
16.【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享有选举权利,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中国公民;(2)年满十八周岁;(3)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据此,A选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五十条,国家不仅对华侨、归侨的权益保护,也对侨眷权益进行保护。据此,C项错误。宪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据此,B项错误。宪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条规定在宪法总纲,所以D选项正确。
17.【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6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本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18.【答案】B。解析:根据宪法规定,矿藏和水流都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了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C项和D项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19.【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的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所以,上述选项只有D是错误的。
20.【答案】D。解析:《宪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本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21.【答案】A。解析:《宪法》第92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本法第128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本法第133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22.【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本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本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本法第82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故答案是D。
23.【答案】C。解析:依《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七章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七章之规定,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务权限包括:(1)参加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2)在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发展对外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3)以适当形式参加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4)对国际协议是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5)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有权实行出入境管制;(6)经中央协助或授权,与各国或各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议;(7)可在外国设立官方或者半官方经济和贸易机构,报中央备案;(8)经中央批准,可允许外国在特别行政区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
本题中的A、B、D项分别对应上述的第(5)、(1)项权限,故不选。C选项并没有作出初步决定的权限,故C应选。
24.【答案】B。解析:《立法法》第8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
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第9条规定,本法第8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可以回购本公司的股份,因此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可以依法转让其持有股份,也可以购买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所以B选项符合规定;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时,可以回购本公司的股份,因此选项C正确;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因此D不符合规定,应选。
26.【答案】B。解析: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B项中组织对于个人取得额外成就后给予的奖金,除了物质激励外,也是对个人额外成就的一种表扬和认可,属于“激励因素”的体现。
27.【答案】B。解析:公务员法第九条规定:“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28.【答案】A。解析:公共行政的根本的和唯一的目标立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不应当有单独的利益,而应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
29.【答案】B。解析:完整制与分离制,是依据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来划分的。
30.【答案】B。解析:行政行为法是有关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解析: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答案】ABCD。解析:A、B、C、D四项分别对应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的观点、运动的规律性和可知论的观点,故均入选。
33.【答案】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标志。
34.【答案】ABC。解析: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大规律。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与细胞学说、进化论合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运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律。
35.【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新的科学发现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史和题干提供的科学事实都证明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如“现代空间技术”,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很大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而且是无止境的。但是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更不能预测一切,B项片面夸大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36.【答案】BCD。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已经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B项革命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项革命的基本性质没有变,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D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还是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根本标志。
37.【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重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为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B项,只有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是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实现仅仅为从根本上解放被
束缚的生产力创造条件,被束缚的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BC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38.【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题干所引用的这段话是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正确概括,即“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它们具有时间上承接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这种关系的言行都是错误的。A项是“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等观点的错误实质;C项否认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性质上的继承关系,因此AC项都不是对题干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39.【答案】BCD。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0.【答案】ABCD。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和监督;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便于保证少数民族参加国家管理。
41.【答案】ABD。解析: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AB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非武装斗争形式。
42.【答案】ACD。解析: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答案为ACD。
43.【答案】ABD。解析: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系统。包括生产工具、动力和能源、运输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44.【答案】ABD。解析:本题考的是宪政的含义和特征。宪政,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所产生的,以法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能够有效协调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现代民主制度。简言之,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故A项论述正确。宪政的主要特征为:(1)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宪法授予的,不得行
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并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故B项论述正确。(2)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当宪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时,国家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就有了坚实保障,宪政也就能最终建立起来。故D项论述正确。(3)宪政建立的基本途径在于宪法的实施和实现。宪法的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宪政建立的过程。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故C项论述错误。
45.【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46.【答案】ABC。解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
47.【答案】AB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8.【答案】ABCD。解析:《劳动争议解释》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
49.【答案】B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移所得;(十)偶然所得。
对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不包括国债利息收入,个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继续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正确答案为BD。
50.【答案】BD。解析:《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臵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虽然电视机为赃物,但是王某属于善意第三人,享有对电视机的留臵权。并且对孙某的侵权行为,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
三、判断题
51.【答案】B。52.【答案】B。53.【答案】A。54.【答案】B。55.【答案】B。
56.【答案】A。57.【答案】B。58.【答案】B。59.【答案】B。60.【答案】A。
四、综合分析题
61.【答案】B。
62.【答案】D。
63.【答案】C。
64.【答案】CD。
65.【答案】BD。
66【答案】AD。解析:正常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正常儿童每分钟呼吸30~40次。
67.【答案】ABCD。解析:“全国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女职工、女农民、女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妇女、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妇女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妇女的群众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的形式较为复杂,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安臵。即从工作、生活、居住上给予安排。
(2)补助。由民政部门依法对社会上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的物质帮助。
(3)抚恤。对特定死者的家属、伤残人员给予的物质帮助形式,含有慰问的性质。
(4)优待。给予被帮助人以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物质帮助形式。
(5)救灾扶贫。指在较大范围内对特殊情况下的公民进行的物质帮助形式。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奖励的内容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奖励行为赋予受奖励者的权益。根据我国有关行政奖励的法律规定,行政奖励的内容由下列三方面组成:(1)物质方面的权益;(2)精神方面的权益;(3)职务方面的权益。
行政奖励的形式主要有:(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68.【答案】B。
69.【答案】AC。
70.【答案】ACD。解析:慰问信是一种信件,不属于公文。如慰问信称谓涉及的对象过多,需一一列上所有对象的姓名或名称。慰问信的标题是不可缺少的,其结构为标题、称谓、正文、结束语、落款等几个部分。
71.【答案】ABCD。72.【答案】ABD。73.【答案】ABCD。74.【答案】AB。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包含以下六层含义: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组织,包括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管理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
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浊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
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不,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对组织的效果承
担重大责任。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员工
6.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
或消耗一定的资源。资源主要包括资金、物质和人员三个方面,因为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均为M,故人们也简称之“3M”。管理作为协调活动,无非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2、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照明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2.由于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太多,且难以控制,故照明对产量的景程无法准确测量。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1.无论各个因素如何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也没有特别的影响,2.似乎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工作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与调查: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相同,即“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试验:1.工人既不会充当“快手”,也不会成为“慢手”,他们会在“过得去”时自动松懈,2.“霍桑效应”: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足以导致较佳的成绩。
乔治.埃尔顿.梅奥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和效率
3、简述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运用所需要的知识、方法、技巧和设备的一种能力。
2.思维能力,是领导者认识自己的组织以及组织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能力。
3.人际关系能力,是指跟别人一起相处,或者说借助于别人去完成工和的一种能力,它包括激励、推动、协调。
4、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1.计划:为了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主管人员一定要努力使大家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也就是要让每个人理解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分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方法。
计划的内容:5W1H,what,why,when,where,who,how。
性质:一.目的性,二.主导性和基础性,三.普遍性与秩序性,四.效率性。
种类: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一.目的或使命,二.目标,三.战略,四.政策,五.程序,六.规则,七.规划,八.预算。
按组织管理职能分类:一.业务计划,二.财务计划,三.人事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一.长期计划,二.短期计划
计划编制的程序:一.估量机会,二.确定目标,三.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四.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五.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六.选择方案,七.拟订派生计划,八.编制预算。
现代计划方法:一.滚动计划法,二.网络计划技术(统筹法)
目标及目标管理:含义: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奋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况。
性质:一.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二.目标的多样性,三.目标的层次性,四.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五.伴随信息反馈性。
作用:一.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二.激励作用,三.凝聚作用,四.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目标确定的原则:一.先进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二.关键性原则,三.定量化原则,四.协调性原则,五.权变原则。
目标管理(MBO):是指组织根据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乃至每个迥工根据组织目标和上级要求自上而下制定分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特点:一.目标管理是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二.目标管理是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全面的管理系统,三.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一.制定目标,二.执行目标,三.评价成果,四.实行奖惩,五.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目标管理的优点:一.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二.能够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三.能够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四.能够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点:一.目标制定较为困难,二.目标的具体明确与环境多变的矛盾,三.目标一般是短期的,四.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五.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为完全一致,六.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存在而影响目标管理的实施。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导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预测则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
预测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为企业计划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二.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三.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预测的类型:按预测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按预测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按预测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标,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分析、评价预测结果,写出并提交预测报告。
预测的方法:
1.定性预测方法:一.专家会议法,二.德尔菲法:步骤a确定预测主题,b选择专家,C制定调查表D进行预测E作出预测结论。特点:匿名性,多轮反馈,统计性。
三.集合意见法
2.定量预测法:A时间序列法:一简单平均法,二移动平均法,三指数平滑法.B因果分析法
2.决策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了整个管理过程。狭义: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
广义:决策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组织决策的特点:A目标性,B可行性,C选择性D超前性,E过程性,F科学性
决策的地位:1.决策 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决策的类型,A按重要程度划分,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B从决策主体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C按重复程度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菲程序化决策,D按可靠程度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E从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分成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追踪决策的特点:1回溯分析,2菲零起点,3双重优化。
决策的原则:A满意原则,B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结合的原则,C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相结合的原则 决策的程序: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方案的比较和选择,5实施方案。六监督与评估。
决策分析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A头脑风暴法,B德尔菲法,C哥顿法,二定量决策方法:A确定型决策方法a盈亏平衡点法b经济批量法c线性规划法B风险型决策方法,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A冒险法(大中取大法或称乐观准则),B保守法(小中取大法或称悲观准则),C折中法,D后悔值法
3.组织:一般意义的组织,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是一个人为的系统,必须有特定目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必须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管理学意义的组织:在管理学中,组织既被看做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间关系的网络式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维持结构,并使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结构的含义:是组织中的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分三个方面来理解,A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B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C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组织目标。
组织设计的工作任务:1组织图,2职位说明书3组织手册。
组织工作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和精干高效原则4有效的管理幅度原则5统一指挥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外部环境,2战略A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B不同的经营领域C不同的竞争方式与所持的态度D不同的战略重点.3技术4人员素质5组织规模6组织的生命周期
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正确处理4个问题,职能的划分,管理层次的划分,部门的划分,职权的划分。层级分结构设计包括:1.管理幅度,是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指挥的下属成员的数目。影响因素有A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倾向性,B主管人员和下属的素质及工作能力,C工作本身的性质,D组织协调控制的状况,E下属空间分布的相似性,F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2.管理层次,指一个组织在纵向上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可分为上层,中层和基层。影响因素有A组织规模,B内部沟通C组织变革D组织效率。有扁平型组织结构和高耸型组织结构。
部门化结构设计:所谓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1.部门及部门结构的主要形式有,一按职能划分,二按产品划分,三按地区划分,四按服务对象划分,五按设备划分。
部门划分的原则:1.部门要精简,2.组织机构应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实现,4.各部门职务的任务均衡,5.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
职权结构设计:1.组织职权,即职务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实质就是决策的权力,即决定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的权力。.职权的种类:A直线职权,需遵循分级原则及职权等级原则。B参谋职权,C职能职权.2.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一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二集权与分权的衡量标志,三影响集权或分权程度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要求,组织规模,组织成长方式与发展战略,管理哲学,主管人中的数量和管理水平,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分权后的绩效,组织的动态特性,环境影响。四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五实现分权的途径,有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即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3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实质就是职权的流动。
授权的原则: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B权责明确C逐级授权D适度授权E适当控制F相互信赖.组织结构模式: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参谋制。
现代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等。了解各模式的优缺点。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提出组织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的未来企业理想形态。彼得.圣吉关于《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愿景,四团队学习,五系统思考
4.人事
5.领导
6.激励
7.控制
8.协调
9.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供应来源,引进新的组织形式五个方面。管理领域所说的创新,是指一种思想和原则,以及在这种思想和原则指导下,组织所从事的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
创新职能的内容:
1.观念创新
2.目标创新
3.技术创新
4.制度创新
5.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6.环境创新
7.文化创新
创业精神: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
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
3.知识素质
【药理学笔记总结版】推荐阅读:
自己总结的药理学重点10-15
执业医师药理部分经典总结05-28
药理学口诀记忆10-04
药理学多选题10-08
药理学习题集05-31
临床药理学期末试卷06-30
药理学名词解释07-17
药理学教学大纲106-22
苏州大学药理学题库07-26
药理学课程建设方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