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力量 教案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呼吸的力量 教案(共10篇)

呼吸的力量 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呼吸的力量》这项拓展训练,通过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和队员之间信息的有效传达,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沟通能力,体验不同形式的沟通,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处理同学,家人之间的沟通,建立高效的学习节奏和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执行,团队合作和凝聚力。教学目标:

1、通过领导组、指挥组、执行组的相互配合,搭建呼吸机的框架,最终完成呼吸机的搭建。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2、通过集体呼气来试验呼吸机是否成功,将呼吸机顶端的气球吹爆。体验活动的趣味性、成就感。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地心态和高度的责任感,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的示范个讲解,使学生配合完成呼吸机的搭建以及试验呼吸机是否成功。教学难点:

完成呼吸机搭建,将呼吸机顶端气球吹爆。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活动导入:

欢迎同学们来体验《呼吸的力量》拓展项目,之前没有体验过的同学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应该但觉到特别的陌生,接下来让我来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项拓展课程。我们的同学分为若干个小队。每个小队分为两组,指挥组和执行组。首先是制造呼吸机,制造呼吸机是有一张专门的图纸,图纸只能被指挥组的同学看到,然后向执行组组员描述,指挥执行组用PVC管、三通、弯管等搭建好呼吸机。然后有十个进气孔大家一起吹气,另外一个出气口套上气球,大家一起吹爆气球,展现呼吸的力量,最快完成的小组最终获胜。活动过程:

1、学生迅速组合,十人一小队。每队分为指挥组和执行组,指挥组随机抽取图纸。

2、听到哨声后由每队的指挥组,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指挥执行组,制造图纸所示的呼吸机。

呼吸的力量 教案 篇2

细数历史, 我们会发现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战火要来的更为猛烈。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在雅典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然后是六世纪的时候, 东罗马拜占庭发生鼠疫;接下来是十二、十三世纪的时候, 欧洲又兴起一个麻风;到了十四世纪的时候, 欧洲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鼠疫, 也称为黑死病, 当时整个欧洲流行鼠疫, 死亡了两千万人, 造成非常恐怖的一种景象。

1918年, 在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美国士兵中, 流感开始肆虐, 而这些士兵又将病毒带到了欧洲战场。随着战时人员的频繁流动, 以及战后士兵们纷纷返乡, 一场可怕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它夺去了2000~4000万人的生命, 远远超过一战和二战中阵亡人数的总和!

当然, 这决不是第一次由战争与人口流动引发的瘟疫爆发。在伤寒疫苗发明之前, 几乎每次战争都会有大量士兵死于伤寒, 而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战争也都在被征服地留下了致命的病毒。

事实上, 包括战争、贸易、传教活动等造成的人口流动正是促进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六世纪中叶, 天花跟随朝鲜佛教传教活动来到日本, 使日本陷入恐怖的“瘟疫时代”;中世纪的东西方贸易, 把丝绸和鼠疫一起由中国带到了欧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更将天花、鼠疫、流感、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传播到美洲大陆——消灭掉上千万印第安人的首要元凶正是这些瘟疫, 而不是殖民者的枪炮。

走进20世纪, 疾病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陈出新”, 从“世纪绝症”艾滋病、“非洲魔鬼”埃博拉、疯牛病到2003年的非典, 无不令全世界人心惶惶。

因为科学, 我们连战连捷

建国以来, 我们国家也发生过大的流感, 1957年有一次非常大的流行, 到了1968年又有一次, 到1998年又有一次, 都是大范围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看上去是一种很平常的疾病, 但在流行中夺去人命最多的恰恰正是它。

很多人认为, 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狂妄和贪婪的报复。

的确, 当今的人类居住集中、流动频繁、交往密切, 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不断增多, 这一切都让病毒在传播媒介和速度具备的综合效果下, 具有了迅速变成大规模传染病的可能;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自然法则的藐视, 更使新型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 人类曾一度相信, 人类文明终将彻底战胜瘟疫;但事实是, 我们的确可以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控制某些瘟疫, 但同时却要面对更多的新威胁, 它们有的是令人束手无策的新型传染病, 有的是旧传染病的新变种。也许, 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将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成为一种“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进化战争, 我们永远也没有高枕无忧的那一天。

当然, 纵观历史, 就单种传染病而言, 人类征服瘟疫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科学家们会找到征服包括非典在内的各种新型传染病的法宝。因为, 当人类文明遭遇瘟疫挑战的时候, 我们或许无法完全赢得这场战争, 却能够打赢一场又一场的战役,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因为科学, 我们从粗暴走向文明

截至7月5日, 我国内地共报告10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已治愈出院756例, 280例在院接受治疗, 3例居家隔离治疗, 1例意外猝死。

不光是在西方, 在我们国家, 也很早就出现利用隔离的办法来阻止传染病的扩散。最早一次是1910年在哈尔滨周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鼠疫, 大批人员死亡, 当时皇帝就发圣旨给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医学专家伍连德。派他到东北作为医官去消灭鼠疫, 而且授予他非常大的权利, 他可以隔断交通, 可以随便地隔离病人, 还可以焚烧尸体。随即, 他就把装死人的棺材, 约为二十二堆, 长一公里, 全部烧掉。因为当时发生鼠疫时, 如果把感染者的尸体埋在地下, 老鼠就会食尸, 进而传播更厉害。当时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全部消灭了。

由于隔离, 一些病被治好了, 尽管不知道病源和病因, 但是把病人隔离起来, 不跟别的人接触, 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后来的发展。首先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那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他最早研究葡萄酒腐败变酸的问题, 他说葡萄酒可以变酸、腐败, 跟人得传染病死是不是有点关联。正好那时候法国南部蚕大批死亡, 他就去观察, 他把疫区的蚕和蚕叶都拿来看, 在显微镜底下, 他发现很多小的颗粒, 所以他就想这个蚕的病可能跟这个小颗粒有关系, 他就把疫区的蚕连桑叶全部烧掉, 果然传染病就被制止住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以及关于预防传染病的种种长效机制的制订, 我们现在的隔离更加科学和人性。

先进的隔离服, 以面具为例, 面具的鼻子非常长, 里面放的海绵, 海绵被丁香、肉桂浸的醋所浸透, 那么呼吸的时候, 就能防止不干净的东西吸进去, 从而防止传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提升在预防传染病的实施中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因为我们有了更为科学的判断与精确的测定, 以前那种“宁可错杀一千, 决不放过一个”的血腥隔离场面只能通过历史书让后人了解了。

今天回顾传染病的历史, 特别是人类在跟传染病斗争的过程当中, 我们逐渐取得了胜利,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因为科学, 我们可以与时间赛跑

从今年4月27日墨西哥东部韦拉克鲁斯州佩罗特镇一名5岁男孩是墨西哥首例确诊甲型H1N1病例, 到世界卫生组织6月11日宣布, 将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的最高级别。这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开始全球大爆发。全球的空气日渐凝结。

但是“全民口罩”的令人窒息的气氛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了。

由华兰生物生产的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6月22日正式下线, 在经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实验和临床实验后, 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上市。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蓓表示, 下线后的疫苗仍需经过约14天的生物、生化实验, 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 于7月进入临床观察。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药品批准文号后, 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正式上市。

从6月3日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率先拿得世卫组织认可的毒株, 到6月22日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下线, 仅仅19天时间, 人间地狱至天堂的切换, 19天后我们看到了久违的笑容, 也许是被口罩遮掩了太久, 张张笑脸显得格外灿烂, 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 我们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也许你压根儿就想不到, 在流感疫苗的具体研制过程中, 科技成了一大功臣。

首先, 科研人员需要从鸡蛋中提取7日龄的鸡胚, 把毒株种到鸡胚中, 并将鸡胚放入密闭、无菌、恒温35℃的孵化箱中, 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给毒株提供一个适宜的存活和发育的环境。3天后, 发育好的病毒就可以从鸡胚中抽出来了, 在经过福尔马林的灭活之后, 毒株中的感染性就被去掉了。

然后, 过滤掉毒株中过多的蛋白质, 就可以获得对免疫有用的抗原, 再通过稀释, 添加佐剂, 疫苗就制成了。

科技就是有这种魔力, 平日餐桌上的食品如今竟成为拯救人类的妙药良方。科技就是拥有如此神力, 它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 亦可让高峡之上平湖出。

南瓜的力量教案 篇3

南瓜的力量

——陈淑娟

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成功背后都曾有无数个困境,很多名人都有过失败的经历。任何伟大的成功,都要归功于坎坷之路,任何坦途都难以创造奇迹。

二、活动前准备:准备水杯一个,回形针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齐看书---南瓜的生长过程 2.讲述实验过程:

(1)同学们估计南瓜能承受多少压力?(四人小组讨论)(2)讨论后完成P.38 的有关填空。(3)讲述整个实验过程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五百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五百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一千五百磅的压力,并且当它承受到两千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五千磅的压力后才产生瓜皮破裂。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

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八万英,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的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管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4)、小实验:一杯水的容量

将200毫升的小水杯装满水(满到不能再满的程度)。往水杯里加入回形针,水杯里的回形针越来越多,水会溢出来吗?

注:实验前先估计可以放多少个回形针(5)听小故事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边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一位空手道教练。只见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回答。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

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4、教师总结: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感受小瑞恩的善良,懂得关爱别人,做事要有目标、执著的态度。

2、知识目标:读懂文章,认识一些词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关于非洲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1教师伴书“梦想”。

2请同学谈谈什么是“梦想”。

3你的梦想是什么?

4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完成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指读阅读提示

2结合阅读提示读文。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理解课文

1解决阅读提示的两个问题。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交流:

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教师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立起来。

畅谈体会

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还可以扩展开去。

领悟文章表达方式。

放手让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读文。

回答:本文主要写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的事。

坚强意志的力量(教案)(模版) 篇5

教材分析: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意志”或“坚强意志”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但真的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又让初一学生易于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材回避意志的定义而只讲它的表现和作用。本目一开始先提供了冼星海的材料,让学生明白坚强意志能使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然后引出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接着,用四个事例来加深对这四种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坚强意志的表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坚强意志的表现。

学生分析:意志与坚强学生早已了解,但因其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坚强意志的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也难以真正理解,要想使学生学以致用,必须以生动的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与理论。

综合设计思路:

1、坚强故事(如蜘蛛织网)导入话题。

2、体验坚强:①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等——坚强的典型故事 ②列举身边的坚强故事——从生活学习中体念真实的坚强

3、寻求坚强:从坚强的事迹中分析并归纳出坚强意志的4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并利用教材中的4个事例加以深化。

三年级社会《集体的力量》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集体的力量”这一主题活动所隐含的内容是:集体活动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失去的成功的关键。

二、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年龄特征,所选取一下学习方法。课前多准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观察、讨论、体验活动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集体的力量是我们做事成功的保证。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集体活动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

2.教学难点: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要珍爱集体,把自己融入集体中。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集体活动庆祝方面的图片。有关名人名言。

2.学生准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团结就是力量”的各种录像。图片等。

六、学习方法:

采用观察.讨论.体验等各种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课题《集体的力量》

1、学生看书14页呈现主题活动——“集体的力量”.(1)说说图上画的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讲解,画面展示了同学们为例班级荣誉积极训练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好的成绩是靠集体的力量来取得的。

教师明确“集体的力量”所隐含的内容:集体活动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

2、学习15页呈现的是师生共同召开“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庆功会”的场景。(1)学生观图,小组讨论图上内容,然后以组为单位回报讨论结果。(2)教师补充。(3)学生独立完成“成功的启示”。(4)教师巡视。(5)学生谈谈自己的启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学习16页内容。(1)教师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听后观图。(2)然后谈体会,组内交流,然后汇报交流结果。(3)教师总结:集体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是一种伟大的,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

4、学习17页内容。

(1)学生自读小博士的一段真实文字资料。

(2)教师点拨文字内容:说明集体力量的伟大。

(3)让学生独立完成资料卡。

(4)教师巡视。

(5)指名回答所填内容。

5、教师指导读以下名言,使学生懂的要珍爱集体,把自己融入集体中。

(二)知识延伸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集体活动图片。

2、学生观后结合实际谈感想。(体会集体的而力量大,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3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名言警句、图片等。互相展示谈体会(集体活动只有靠集体的力量采取的成功)。

(三)达标作业

1、一年来,你们班获得什么荣誉?说说这些荣誉是怎么得来的?

2、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你能举例说明吗?

八、板书设计:

集体的力量

健康教案 人的呼吸 篇7

活动目标:

一、教育幼儿懂得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知道与人体呼吸有关的主要器官和他们的名称。

二、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人体呼吸器官。

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图书《人的呼吸》

(一)、(二)、(三)、(四)、(五)。

二、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用塑料袋做实验

(一)幼儿用嘴向塑料袋里吹气。

“谁知道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袋中有气)

(二)塑料袋里的气又是从哪里来的?身体里为什么有气?

教师指导幼儿吸气,呼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嘴闭紧,用鼻子深深的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再将气呼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启发幼儿说说呼吸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请幼儿拿出图书,翻到图

(一),引导幼儿观察呼吸器官图,教师结合图向幼儿介绍。

人体需要氧气,通过吸气,空气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在这里氧气被吸收了;身体内的废气也在这里被替代出来经过呼吸器官排出体外,呼出的气就是人体中的废气。

(二)让幼儿捏紧鼻子,闭上嘴巴,感觉不能呼吸时的难受,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启发幼儿讨论呼吸器官有病时,人感到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引导幼儿说出:感冒时会鼻塞,会咳嗽,咽喉痛,生肺炎时人会发烧,呼吸急、喘,人很难受。

三、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书内容

(二)、(三)、(四)、(五),使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四、活动延伸

(一)在带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让幼儿感知人由于加大运动呼吸也会急促,以及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

呼吸的力量 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图像、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 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呼吸的力量 教案 篇9

认知目标:

1、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磁能。

2、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和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好奇心,产生探索欲望。

4、通过对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6、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材料:

双入电池盒、电池(电池属于公共材料,之后每节课都会用到留下或下次带两个新的)

铁钉、回形针2、鳄鱼夹2、漆包线

教师材料:

同上、两块磁铁

实验步骤:

1、将鳄鱼夹穿在电池盒导线上

2、将鳄鱼夹与导线相连

3、用砂纸将漆包线两端打磨好

4、将漆包线如图缠绕在钉子上

5、用鳄鱼夹夹住漆包线被打磨的地方

6、安装电池,用钉子吸引曲别针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儿歌:小小磁铁真神奇,喜欢就把你抱起。磁铁磁铁碰一起,请你分清南北极。

2、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磁铁到底喜欢什么?幼儿开放性思考并回答,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磁铁都喜欢。

3、什么是磁铁的南北极。

(通过试验引导幼儿验证磁铁的南北极。用有标明两极的磁铁,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判断。用绳子绑住条形磁铁中端悬挂起来,静止时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因为地理的南北极是地磁的北南极)。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引导幼儿怎样使铁钉产生磁力?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办法让铁钉产生磁力?认识各种材料,并进行说明。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和自主探究使铁钉产生磁力。了解铁钉通电能产生磁力。

(2)巩固电池正负极知识,并进行安装。(我们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正极和负极安装正确才能发电。)

(3)怎样使钉子通电,引导幼儿组装串联电路,(利用串联知识:串联电路。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教师组装步骤:先将铜丝缠绕在铁钉上,然后将铜丝两端各穿入鳄鱼夹,两个鳄鱼夹分别与将装有电池的电池组两端连接,用通电的铁钉吸引回形针进行试验。

(2)将通电的铁钉试一试,观察铁钉是否具有磁力。

(3)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幼儿一起来感受电能产生磁的科学知识。

(4)幼儿自由探索,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三)互动课堂

1、根据互动课堂问题进行提问:

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面哪种情况可以抓到莱克。(幼儿观察画面,根据串联电路的知识找出正确答案。)

2、游戏: 小能手

幼儿制作的小磁钉可以吸起哪些物品?在教室自由寻找,自由试验。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能吸上更多的曲别针?

(五)总结延伸

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有关。(用4节和8节电池试试看。)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保护并发扬儿童好奇、好探索的天性,不仅给儿童一个富于童心、童真和童趣的童年生活,还要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回忆。

绳子力量大详细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重力的性质。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活动准备:

1、塑料筐12个

2、单张纸巾人均5-9张3、2.5升装满水的牛奶桶没人一个,装满水的5升色拉油桶两个

4、手绘哭脸、笑脸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纸巾“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总结:这是纸巾,它软软的,平时我们用它来擦鼻涕,擦嘴巴。

2、玩过纸巾吗?想不想再玩一次?

二、探索操作

1、谁能把纸巾搓成一条小绳?(在1号框中取纸巾请个别幼儿演示)

2、绳子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3、试一试(每位孩子搓一个纸绳去拎一拎装满水的牛奶桶)

4、请成功和暂时没成功的孩子分开站,同样的餐巾纸做的纸绳,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水桶,有的不能?

5、教师分别找成功与没成功的小朋友提问:你成功了吗?为什么?

三、提出问题,实验验证

1、老师取各取一张成功和没成功的纸绳,请孩子们坐回位置将纸绳放回3号筐。

2、揭秘为什么有的会不成功。把有力量的纸和暂时没里拎起水桶的纸分别打开展示在黑板上。

3、请小朋友上来撕暂时没成功的纸(容易往下撕)撕成功的有力量的纸(不容易往下撕)

4、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原来餐巾纸的秘密就藏在这。

5、教师示范:

(1)这个方向容易往下撕吗?(不容易)这样我做成的纸绳很紧,不容易拉断。

(2)换个方向,容易往下撕,这样搓成的纸绳很容易断。

6、教师总结:所以刚才你们用同样的餐巾纸做成的纸绳,有的做出来有力量,有的做出来力量不够。

7、现在你们会做有力量的纸绳了吗?(请个别幼儿上来边看边撕一下边搓纸绳,做好了去拎一拎水桶。

四、再次实验

1、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下,做好的直接去实验。

2、有不成功的,取纸再次实验。

3、总结:有很多小朋友成功了,但还有小朋友没成功,大家一起帮你解决,找原因。(原来拧纸绳的时候没有拧紧,拧的越紧它的力量越大。

五、尝试更难的实验

1、餐巾纸做成的纸绳可神气啦!他现在很有信心了,它像拎起更重的水桶。(出示色拉油桶,请幼儿去试一试,增加难度,抖一抖,走一圈)(第一次失败了)

2、小绳很不服气!有什么好办法,谁来想一想?(两条绳子一起来,成功了!)

3、增加难度,拎两桶水(引导用四条绳子,成功啦)

4、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不大?它现在更神气了!想不想用它来拎更重的东西?拎什么?

5、我有一个好主意,拎小朋友

教师示范:可是xx小朋友的手一抓,绳子太短了,我就没地方拎了,大家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6、教师总结;做一根又长又有力量的绳子。

六、全班小朋友合作做一条又长又有力量的绳子,完成实验。

1、两位小朋友一组完成一条纸绳(从2号筐中取餐巾纸来做)

2、做好的纸绳交给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一根又长又粗又有力量的绳子。

3、先请一位体重稍轻,老师站到椅子上拎,成功啦!再请体重较重的,两位老师一起拎,也成功啦!

上一篇:教师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杰出工程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