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和报告(精选8篇)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察效率和质量,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系统,其方法是首先确定行业相对风险度,再计算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据此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监察力量和监察计划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进行分级监察,为实行集约型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作 者:刘铁民 周建新 任智刚 李群 LIU Tie-min ZHOU Jian-xin REN Zhi-gang Li Qun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4) 分类号:X924.1 关键词:事故 风险 分级 安全监察★ 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 体育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 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 浅谈火灾现场勘查中的常见问题与防范对策
★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腿, 全国各地的经济建没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矿山、道路、建筑、工厂无不表现出勃勃生机。但是, 就在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全国各地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发生, 并呈上升的势头,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安全意识不强, 制度形同虚设
2003年11月1口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法律法规, 它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是我国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的标志。
近年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以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些与《安全生产法》配合实施的法律法规。例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交通部发布的《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建设部颁发的《建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使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的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就是在这么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的过程中, 我国各地的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 先是盂南庄煤矿的瓦斯爆炸, 造成厂62人命丧黄泉;接着是黑龙江省鸡西特大矿难, 造成115人踏上不归之路。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发生踩踏事故, 造成37人死广;同日, 山西灵石煤矿又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2月15日下午, 浙江海宁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39人死亡, 同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又发生特大火灾, 造成53人死亡, 71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这一系列的血案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事故原因, 就是有法不依, 有章不循。在有些事故的现场, 规章制度、安全标语随处可见, 操作规程制定了一大堆, 但在执行中都成了摆设, 领导把规章制度当成了儿戏, 工人一问三不知。
2 流于形式、安于现状, 造成安全隐患处处可见
安全管理会议大开、小开, 安全管理的组织上建下建, 但真正实干的太少, 要么资金措施不到位, 要么人员制度不到位;总之,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安全管理名存实亡。每当有上级部门来参观、检查、达标升级验收时, 企业领导就大张旗鼓的抓一阵子安全, 对职工考核严上加严。还郑重声明, 谁影响了达标升级和考评, 就砸谁的饭碗。可是, 检查一过, 又是一切照旧。有的企业安全生产刚刚取得一些成绩, 就自以为安全管理的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 于是管理者从真抓实干到一般号召, 职工也由高度警惕到慢慢放松和忽视, 认为只要生产正常了, 一切就都安全了, 结果最后在大意中栽了根头, 造成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的双重损失。
3 粗心大意、违章冒险, 检查不细、整改不严;造成事故频繁发生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一瞬间的疏忽中, 这归根结底还是预防意识不够。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才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减少粗心大意、违章冒险造成的伤害, 这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 整改不严, 检查不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检查要么什么问题也没有检查出来, 要么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不积极加以整改, 安全措施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大海捞针还难, 但请客送礼却挥金如土, 结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最终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尚有许多原因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总结。要想真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下去, 总结各地的经验和教驯, 我认为必须要认真确立以下几个观念。
4 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要确立几个观念
4.1 预防观。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命的大事, 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悲剧。有道是:“事未至而预图, 则处之常有余;事即至而后计, 则应之常不足”,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亡羊补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羊”毕竟丢了, 且“补牢”是以“亡羊”为代价的。因此我认为:一切事故都源于隐患, 唯有加强源头预防, 才是根除隐患的治本之策。
4.2 基础观。
安全生产无小事, 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 离不开基础工作。从近些年来《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看, 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实行, 致使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 置安全于不顾, 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 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 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 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还在生产经营, 最终酿成事故,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 要实现安全生产, 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4.3 责任观。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主要领导要负起责任。《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起安全责任制, 形成对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4.4 落实观。
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 必须要严格管理、狠抓落实, 特别是安全隐患的整改要抓实, 安全基础工作要夯实, 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一、为什么说生产经营单位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主体?
在《条例》所明确的相关主体中,生产经营单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条例》共六章四十六条,其中与生产经营单位直接相关的内容就有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17条的规定。因此,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划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 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条例》还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等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事故报告及补报的时限与程序。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三条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报告的内容。第十二条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报告的要求。第四条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四、《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有哪些规定?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条两条的内容。如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事故的处置中要注意保护现场。如第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五、《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等条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配合、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如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组织事故调查。如第十九条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接受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如第三十三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4)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第三十四条规定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六、《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有关规定要承担哪些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规定中。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看:
(一)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有以下十五种情况之一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可能被处于以下处罚:
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三种情况之一。即(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
至80%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資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 00%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即《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主要有六条: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的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此外,有上述情况,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以事故发生单位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与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有关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第三十六条六种情况之一的(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 OO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三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 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歉:(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
七、《条例》中有关规定所说的“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负有责任”主要是指哪些情况?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责任”,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操作规程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未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及相关证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2、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的。
3、没有建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4、未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
5、不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6、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及矿山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安全的资格。
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或者未按规定审批、验收,擅自组织施工和生产的。
8、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证照、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9、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1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允许从业人员上岗,致使违章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证书而上岗的。
12、制造、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
13、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经营,拒不执行有关部门整改指令的。
1 4、拒绝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
1 5、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和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
1 6、生产经营单位没按规定对生产安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定期检测并确保正常运行的。
1 7、不按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制定应急措施及监控的。
18、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出口通道情况。
1 9、生产经营单位对爆破、吊装与交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20、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监督使用不到位的。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不到位的。
22、对承包租赁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没有专门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对安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
23、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管理、演练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24、不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规程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员工伤亡事故及与监理工程有关的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员工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公司各监理项目处发生员工伤亡事故及与监理工作有关的安全事故,应按监理员、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法人顺序逐级口头或电话上报;公司其它部门发生员工伤亡事故,按报告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法人顺序逐级口头或电话上报;每级上报时间均不得超过15分钟。
第三条事故的对外报告由公司法人负责,其它人在未得到公司法人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对外报告。
第四条事故的调查视事故发生性质分别由项目处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法人负责组织。
1、发生轻伤事故时,项目处员工由总监理工程师,其它部门员工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组织调查。
2、发生重伤事故时,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组织有关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3、发生死亡或有重大影响的事故时,由公司法人组织有关人员亲临现场,配合相关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4、发生与监理工程有关的安全事故时,由项目处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人员,调查;情况重大的,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组织。
第五条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按“ 查思想、查领导、查制度、查纪律”的“四查”方式,对事故发生的经过情况准确调查,分析原因,明确事故性质和相关责任人。
第六条事故调查完成后,应形成有所有调查人员签字的调查报告,交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公司依法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的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理。经安全生产领导认定为工作事故的,由公司综合部负责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季报表制度,每季度末月30日前交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公司汇总后报省通信管理局。
贵阳通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关于学习和贯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
处理条例》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7年4月9日颁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条例》,规范建设系统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是全面、系统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强化事故责任追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条例》明确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体制、原则、主体、内容和程序,分了事故等级,同时还规定了违反《条例》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在生产经营单位所有制形式日趋多元化以及部分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严峻的新形势下,《条例》必将对进一步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理工作、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发挥关键作用。各地要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依法做好事故报告
-1- 和调查处理工作,继续加大各项措施力度,推动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认真组织学习和宣贯《条例》
各地要组织本地区建设系统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条例》全面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把对《条例》的宣贯作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与《刑法修正案(六)》、《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学习、培训和宣贯,使从业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条例》的基本原则、事故报告的具体规定、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方法以及违反《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切实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三、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事故报告工作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事故报告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限上报事故,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于1小时之内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每级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二是建设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继续通过“建设系统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快报系统”上报,事故应当一起一报,不得采用将一段时间的事故集中上报的方式;对于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通过电话和传真上报。三是要规范事故 -2- 报告内容,根据《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快报表单》的要求,详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工程名称、企业名称和资质资格情况以及事故简要经过。四是要坚决避免瞒报事故行为,对于瞒报事故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依照《刑法修正案(六)》和《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事故调查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可以由有关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于有关人民政府授权或者委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筑安全事故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做好有关工作。一是要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组织事故调查组,并且履行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五项职责。二是要及时提交和报送事故调查报告,并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规范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尤其是要客观、合理地确定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和廉洁自律要求,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诚信公正、恪尽职守,严格遵守纪律和保守秘密。对其他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并提出有利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建议,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促其按规定时间结案。
五、依法严肃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
-3-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人民政府的事故结案批复,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一是要根据《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法律法规及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对负有责任的单位要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负有责任的个人要依法暂停或者暂扣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二是要严格按照事故处理权限进行处理。建设部负责特级、一级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注册执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等的处罚工作;各地应向建设部提出对上述范围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但不得越级处理。三是要自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禁替有关单位和人员开脱和说情。四是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向社会公布,加大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度。
六、加快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和文件
根据《条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我部将组织修订《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各地要对照《条例》的规定检查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调整和修改与《条例》相抵触的内容,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实际制定细则和规程,促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七、切实采取措施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4-
各地要坚持“四不放过”和“惩防并举"的原则,督促事故发生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同时要对其落实防范整改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认真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根据历年事故情况找出事故发生规律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措施。要严密监控安全生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一、多项选择题(漏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 起施行。
A.2007年3月28日 B.2007年5月1日C.2007年6月1日D.2007年6月10日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等级:
A.1个 B.2个C.3个 D.4个
4、根据条例,事故具体可分为。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别重大事故 D.重大事故
5、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3 5000 B.1 5000 C.3 3000 D.1 30006、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 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1 市级 B.2 市级C.1 县级 D.2 县级
7、事故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可对事故发生单位处 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 至100%的罚款。
A.100万元 30% B.100万元 60%C.50 万元 30% D.50 万元 60%
8、根据条例,若发生单位对事故负有责任,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
A.10万元 30% B.5万元 30%C.15万元40% D.10万元 40%
9、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B.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C.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D.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10、事故调查组应由 组成。
A.公安机关及工会; B.监察机关C.有关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C、事故的简要经过;
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1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2年B、3年C、4年 D、5年
13、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B、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C、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D|、借机打击报复的。
14、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人民团体D、企业
15、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 指定。
A、人民政府B、安全生产监督部门C、监察部门D、公安部门
16、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日。
A、30 60 B、60 30 C、30 30 D、60 6017、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18、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A、县级B、市级C、省级D、区级
19、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
A.迟报 B.漏报 C.谎报 D.瞒报
20、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 部门决定。
A、安全生产监督 B、工会C、监察D、公安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2、事故调查组应邀请检察院派人参加。
3、事故单位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以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5、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6、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7、事故等级是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经济损失来划分的。
8、根据条例,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并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9、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0、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2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1、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12、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5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13、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14、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5、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6、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7、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18、事故调查组应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不过, 该负责人也承认, 在应对引发福岛核事故类似的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时, 我国核设施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国家已制定了短、中、长期计划, 要求和督促各民用核设施按期完成相应改进工作。目前, 一些短期项目已完成, 中长期项目正在进行中。
据悉, 去年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和地震局对全国41台运行、在建核电机组, 3台待建核电机组及各民用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核设施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在建核电厂的建造质量、多种极端自然事件叠加事故的预防和环保措施等11个方面。
该负责人说, 本次核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深度基本与国际社会在福岛核事故后开展的检查保持一致。此外, 国务院已审议及原则通过了综合安全检查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我国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5台, 迄今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 (INES) 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 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事件。”该负责人说, 据世界核运营者组织 (WANO) 主要性能指标, 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水平较高, 普遍处于国际较好水平, 部分机组达国际先进水平, 有些机组名列前茅。如秦山第三核电厂两台机组在WANO排名中已连续多次位列第一, 连续六年达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以来, 大亚湾核电厂在法国同类型机组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 获27项次第一名。
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 全球人均辐射剂量为2.8毫希沃特/年, 其中天然辐射为2.4毫希沃特/年, 人工照射为0.4毫希沃特/年 (主要是医疗照射) 。我国标准规定, 人类核活动对公众所造成的附加剂量限值为1毫希沃特/年。
多年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核设施周边辐射剂量及放射性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废液排放不到排放限值的1%, 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量仅为设计值的几分之一。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对周围公众个人最大年有效剂量是国家标准的万分之几, 不到天然本底辐射水平的万分之一。
关键词: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06-01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意外事件。也有事故发生时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险肇事故是很危险的,如果再次发生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危险各不相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存在着差异。对大量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事故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掌握和研究这些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 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 事故分析
事故大多属于事先没有预料的偶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因此,事故致因研究,不能在直接观察下进行,而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后,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正确分析确定事故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防、控制事故的重要复发。但是,事故发生的机理往往很复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时一起事故往往有多种原因,而各种原因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联。因此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时,应先从直接原因入手,再分析找出事故的全部原因,从全部原因中分晳找出起主导作用的事故原因,即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是间接导致事故的原因。即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技术和投计上的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3)事故主要原因,指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属于下列情况者为主要原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光线不足或工作地点及通道生产(施工)环境不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有错误;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不懂操作技术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2]。
3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追究责任。
4 事故处理
4.1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作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也是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论。事故的结论正确与否,对后续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事故调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2)“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自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挽回事故的影响。
4.2 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区分
调查处理职工伤亡事故,要分清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主要调查处理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或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因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无法预测而发生的事故。
4.3 事故处理程序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4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谈明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J].青海电力,2003(4).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和报告】推荐阅读: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05-25
学校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0-27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0-13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管理规定05-24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处理12-06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11-04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编06-07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笔录07-15
安全生产事故类别09-16
生产安全事故考核办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