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精选9篇)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1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经济效益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益。而影响经济效益的条件和因素有很多,集中体现在资源、资金、技术、生态等硬件条件和体制、制度、市场等软环境因素诸方面。解决三农问题无疑是一项长期国策,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破各项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三农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要走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得弄农业之路。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将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问题仍很严峻。

(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少,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水土流

失严重,土地资源受到破坏,耕地逐年减少。

(2)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不高,很多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困

难,农村人口增长快,文化水平低,农业剩余劳动力多。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

有较大波动。

(4)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例大,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成本大。

(5)农业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秩序,价格不合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6)农业污染日愈严重,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地退化严重,自然

灾害频繁。

(7)农业资金投入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

(8)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再有中国农村经济地域上极不平衡,农村生态形势严峻。

(9)农业人口比重大,国民受教育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普及率及利用

率低。

鉴于以上的压力与挑战,《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粮食生产与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追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对策有:

(1)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农业

和农村管理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行动;并将其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涉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进行评估调整;开展多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试验工作;建立和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2)加强食物安全与预警系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立粮食生产

基地;建立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与食物安全预警系统;掌握国内市场动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食物余缺。

(3)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发

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

(4)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水利建设投入,推广机械使用,扩大化肥生产能力,增加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

(5)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环境管理

体系和农业环境检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库,实现全国农林牧副渔业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与信息传递。

(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提高农业投入物质利用效

率高的技术,提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油、电的利用效率;从财政、设备和试验手段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7)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加强乡镇企业规划、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产业结构,是乡镇企业走上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制定农村企业发展建设规划,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村乡镇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软性要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农建设,关键是从人的方面彻底改变农村传统、落后、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基层干部有能力为村民提供完整、高效的公共服务;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能够具备现代企业家的风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与标准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农民能够进行科学种田、现代化养殖,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并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追求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实现三农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2

1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

1.1 生产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化工安全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 国内对化工的需求也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态势。为此, 很多地方的化工企业, 都引进了一系列的先进生产技术, 将化工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 保证其符合社会居民的需求, 而不是一味的在某些指标上不断提升。就现有的工作而言,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 在整个化工安全生产当中, 保持贯穿始终的状态。 (1) 每一项生产技术在应用时, 都会确保其是安全可靠的, 会针对生产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了解, 观察其是否能够与现阶段的需求相符合, 在安全指标上是否达到标准等。 (2) 在化工安全生产工作中, 想要将各项制度、条文有效的落实, 单纯依靠主观上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在客观工作上做出系列的改变, 最好的捷径, 就是依赖于生产技术管理的进步, 完成良性循环的改变。

1.2 生产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与一般的行业有很大不同, 化工行业所面临的危险因素较多, 任何一个方面的危险因素被触发后, 都将在化工厂区内部引起极大的威胁和灾害, 甚至是造成大范围的化工污染情况, 从而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下的化工安全生产, 已经在国内形成了硬性的标准, 所有工作的安全性必须达到较高水平。通过落实有效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可以更好的协调工作内容, 保持各部门工作的稳步开展, 将安全隐患在本质上彻底的消除。 (1) 生产技术管理, 会在不同的时间段, 安排相应的技术来完成生产工作, 实现对外部条件的良好利用, 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抵触。 (2)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 会充分考虑到较多的影响因素作用, 包括化工产品本身的特点、安全生产的内容、后续工作的开展等等, 由此来保持技术之间减少冲突和矛盾, 操作者可以按时完成工作。

2 加强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 很多地方的化工生产都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 国家分派的工作任务,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减少各方面的隐患和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的关注较高, 同时也想要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促使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日后, 应针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措施积极的研究和强化, 创造出较大的价值。

2.1 提高安全意识

现今, 化工生产所应用的材料、技术、内容、模式等, 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 出现问题和隐患的概率并不高。但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 所有的工作都会有人工参与, 无论是化工设备的操作, 还是化工产品的组合, 都离不开各方面的工作人员作用。为此, 在今后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 需通过系列的方法和手段, 将安全意识充分的提升。 (1) 必须针对所有的化工人员开展安全培训, 保持安全理论的健全。要求化工人员必须参与相关安全资质的培训工作, 具有正规机构的认证资质, 才能从事化工生产工作。 (2) 阶段性的针对化工人员安全能力进行考核, 例如组织火灾演练、急救等等, 观察化工人员能否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安全的选择, 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 根据最终的评定结果, 观察化工人员是否可以继续从事工作。 (3) 在提高安全意识的过程中, 针对所有态度恶劣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人员, 实施全面培训和教育, 如果依然达不到理想效果, 则必须将其从化工生产队伍中调离, 否则很有可能对后续工作造成威胁。

2.2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 很多地方的化工企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短期的工作成果非常理想。但化工行业走的是长期路线, 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 仍然保持高水准的操作, 必须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积极的落实。 (1) 国家标准安全管理制度, 应作为化工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的基础标准, 每一项内容必须落实, 每一项指标必须达到。 (2) 当地的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的监督机构, 需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工作模式等, 与企业共同商讨进一步的安全管理制度, 由此来保持安全水平的巩固, 进一步的与当地化工生产相互匹配。有些化工企业在制度方面的工作中, 直接参照成功案例来实施, 与自身情况出入较大, 不仅对日常生产任务造成了不利影响, 同时在后续工作中出现矛盾, 日后需特别注意。本文认为,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要响应国家号召,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全面地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切实将管理制度落实下去, 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并进行安全知识的再次教育,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同类错误。

2.3 完善设备检修工作

化工企业需要在选择生产设备时, 按照本企业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取, 引进高质量设备, 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 保证员工操作设备的规范性, 减少设备的损耗率, 从而降低因设备损坏引起的安全事故。从过往的情况来看, 有很多的化工生产事故, 都是由于设备隐患所造成的, 出现小问题时并没有特别的在意, 在后续工作中则演变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在今后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方面, 对设备检修工作进行充分的完善。 (1) 所有的化工设备, 必须每日记录其工作情况, 及时上报各种问题, 通过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解决。 (2) 阶段性的淘汰老旧设备, 引入先进设备, 逐步完成生产线的更新换代, 在安全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3) 化工设备的检修应按照标准方法来实施, 全方位的排查问题, 减少表面化工作。

3 总结

本文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展开讨论, 当前的大部分化工企业, 在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 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 达到了超额完成的目标, 并且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日后, 应在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方面深入研究, 健全工作体系。

摘要:在现代化的建设和生产任务中, 化工行业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化工生产涉及到很多的行业加工, 对居民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比较大。为此, 必须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将安全工作水平充分的提升, 减少过往工作的各项问题, 巩固工作水平的同时, 减少隐患。本文针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化工,生产,管理,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5, 02:126~127.

[2]龙才.探究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J].化工管理, 2015, 31:120.

[3]范伟中, 戴泉力.浅谈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01:225.

[4]范良.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探讨[J].化工管理, 2014, 17:66.

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 篇3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4

1、各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在了解工程规模、特点、技术要求、劳动组织、作业环境、施工期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施工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安全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

3、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施工部署和方案,总进度计划、总平面图的安排,制订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对施工中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措施。

4、对于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要制定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安全。编制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调度平衡计划,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以提高工效、设备利用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5、工程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脚手架、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起重吊装等均要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式,文字要求及其安全操作规程。

6、各种不同气候条件和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篇5

一、生产计划、生产管理方面

㈠ 根据公司要求,负责编制年、季、月度的生产计划,在厂长领导下召开生产会议,做好生产方面各个环节的联系工作。

㈡ 负责了解小麦品种,根据质量制订麦品搭配计划。

㈢检查、分析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对影响生产和市场供应等重大问题,及时向厂长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

㈣ 制定机械设备、电气动力设备的保养、检修、管理制度,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安全运转率。

㈤ 负责日常生产报表的汇总工作,并负责生产统计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二、技术管理方面

㈠ 对生产车间进行技术指导,协助解决生产工艺上的问题。

㈡ 根据市场信息与面粉供应情况,提出工艺技术上的应变措施。

㈢ 做好制粉工艺的技术数据测定工作,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㈣ 负责编制更新改造项目和设备大修理项目的计划及有关施工管理工作,负责上述项目的设计工作。

㈤ 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和修订各技术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三、其它方面

㈠ 负责节电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节能、环保、食品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

㈡ 负责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的审定,会同有关部门鉴定技术成果、组织实施和制定奖励制度。

㈢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技术图纸、技术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㈣ 会同人事科做好技术工种人员的培训、考工、升级工作。

生产技术管理 篇6

一、技术开发

广义的技术开发是指将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狭义的技术开发是指生产技术的改造、创新、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生产技术改造是在不改变原生产技术原理和结构的前提下,按先进技术标准,对生产技术的局部性革新或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是按新科学技术原理创造的新技术;生产技术运用是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技术开发的成果。

1、技术开发对象与开发目的

技术开发对象主要包括:能源与原材料、设备与工具、生产工艺、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能源与原材料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代替紧缺能源与材料为主要目的;设备与工具和生产工艺开发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系数及降低能源、材料耗费,节约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技术开发以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保障及防止职业病为主要目的。

2、技术开发途径

技术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开发、成果引进、联合开发三种。自行开发是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由企业投资经费,组织研发人才开展的研发活动;成果引进是通过移植、嫁接、插条形式引进技术成果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目的活动。移植是指引进全套的成熟技术。嫁接是指外部新技术同企业技术的混合运用。插条是指在外部技术基础上的继续升级;联合开发是企业同外部单位就共同利益,以协作或插条形式进行的新技术开发活动。

3、技术开发方式

技术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延伸开发、综合开发。延伸开发是针对单项技术的功能、效率、密度等先进性进行的升级开发;综合开发是通过联合多项技术实现的技术开发,分为组合开发、兼容开发。组合开发是通过各项技术有机搭配,构成新组合式技术体系而加以运用的开发方式;兼容开发是多种技术综合创造新技术成果的开发方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需要来选择技术开发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开发成本(研制成本、运用成本等),又要考虑开发价值(经济效益、长远性、实用性等)。

二、新产品研发

新产品研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性能、品质、款式、功能、色调、包装、材质或口味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新产品研发方式

同技术开发一样,新产品研发方式主要包括:自行研发、成果引进、联合研发三种。自行研发是由企业组建研发队伍,配备研发设备,进行的产品改进和创新。自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独创性的产品研发成果还应向国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引进是指购买科研单位或外单位的新产品成果。引进的成果应严格审核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评审报告,通常应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引进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还有必要对成果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并签订好成果转让手续,明确好双方的转让或合作关系;联合研发是利用互补资源,企业同外单位共同进行的新产品研制。联合研发应注意划分双方责权,界定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尤其要善于协调研发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2、新产品研发类型

新产品研发类型主要包括:创新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创新型研发是全新产品的研发。要求企业拥有专业性强的研发人才,且具备较强的成果推广实力;改进型研发是针对企业产品进行的局部改造,涉及产品:功能、颜色、形状、材料、规格、品质等方方面面。可以通过模仿进行产品改进,但要强调的是模仿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和学习,而不是照办照套,并要避免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3、新产品研发程序

新产品研发程序主要包括:研发设想、研发立项、研发筹备、产品研制、产品试验与鉴定五个阶段。

研发设想是根据市场技术环境进行的产品创意和构思。研发设想的依据是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针对公司涉入的行业,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研发设想寻找灵感的过程。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包括:问卷、问答、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实地考察,通过多看、多摸、多问、多想、多比较来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具体方式包括:拜访经销商、巡视专业卖场、询问消费者,还可以到专业卖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去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可直接购买一些具有时代感或独特风格的产品作为样品,通过研究其特点、构造和功能等,为研发设想提供指导和思路。

研发立项是根据研发设想制定研发方案,并对研发方案进行论证、申报、审批的过程。研发方案论证的侧重点包括:市场需求、公司战略、公司资源、赢利空间、产品技术特点、生命周期、国家产业政策等。针对市场需求主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标准及市场将形成的竞争状况;针对公司战略主要评价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公司战略要求,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产品,公司要嘛放弃,要嘛重新调整战略;针对公司资源主要是评价公司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基础条件。企业研发或推广能力外的产品,再有市场,也不能立项,否则就会失去控制,增加投资风险;针对赢利空间主要是预算研发成本,并评估研发项目的经济价值;针对产品技术特点主要评价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研发产品的技术要求;针对产品周期主要是评价产品的生命力,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针对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了解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避免研发的项目同国家的政策产生冲突,尤其是要强调产品的环保性能与对人体健康保障的安全系数,凡是同国家政策有冲突的研发项目必须放弃。通过初步论证,符合公司研发条件的项目,就可由研发部门拟定“产品研发立项报告”,呈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产品研发立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研发构思、研发项目选择、研发产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研发预算、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效益评估、投资风险预测等。

研发筹备是指研发前期的工作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研发小组、招聘研发人才、职责分工、筹集研发资金、规划研发场地、购置研发仪器和设备、拟定研发计划等。

产品研制是指根据技术要求,按研发计划组织开展的整个研发活动。大致包括:基础阶段研发、核心技术研发、研发组合三个阶段。基础阶段研发主要指针对配件、外壳、架构等产品基础部件进行的研制过程;核心技术研发主要指针对产品核心技术部位进行的研制过程。这个环节是研发的重点,技术原理复杂且参数标准要求较高的产品,应聘请专家参与、指导或者委托科研单位替代研发;研发组合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将研制的产品部件进行组装,实现产品综合功能的过程。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研发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及研讨论证,并应作好研发记录,建立好研发档案。

产品试验与鉴定是对新产品性能、质量等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研发项目,还需要报相关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检测和鉴定,并需申领成果鉴定书。通常,新产品研制成功,企业应小批量的生产,通过局部市场的推广来论证产品的功能及经济效益,以利于及时弥补新产品的不足,同时为产品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数据。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家科委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符合科技创新条件的科研项目,企业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资金支持。

三、日常技术管理

日常技术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环境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

技术标准是产品设计、研制、应用环节所遵守的统一指标和要求,是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总结形成,经主管机关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加以公布的各类标准。技术标准化管理是指制定、发布和贯彻实施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分为:工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是指为统一产品规格、质量、性能,由国家主管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企业标准化包括企业作业标准化和产品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生产操作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和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化是对企业产品性能、规格及检验方法作出的相关规定。推行技术标准化可以使社会实现协作化生产,增强社会组织间生产的互换性、通用性,促进社会组织生产的专业化,降低耗费,同时有利于对技术实现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组织;按国家标准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强员工技术标准培训;定期技术指导、检查、考评;实现科研、运用环节的技术标准管理两结合。

技术档案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规程及原始记录等技术文件,是企业开展技术活动的依据和历史资料。技术档案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柜,委派责任人分类建档;技术档案的借阅、销毁应界定权限,并作好记录;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核查;遗失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弥补等。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煤矿采煤,防尘管理,技术措施,防尘设备

随着煤炭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煤尘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轻型放顶煤工艺在我国的全面推广, 在给我国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使采煤面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 特别是煤尘的含量急速增加。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煤尘密布的工作环境, 轻则引起呼吸道疾病, 重则会引起身体发生癌变。而且, 如果煤尘浓度过高还会引起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严重威胁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鉴于此, 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做好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 将采煤面的煤尘含量降到最低, 减少煤尘对工作人员的威胁。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组织与监督, 然后分析了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安全技术管理。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能够让读者对我国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组织与监督

1.1 建立完善的防尘职能机构

煤矿企业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令法规, 建立起完善的防尘管理职能机构, 专门负责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对于煤矿企业, 必须要设置专门的防尘机构, 统管各项防尘技术工作;对于采区井, 必须设立防尘段队, 负责矿井采煤的防尘工作。

1.2 建立专业的防尘管理队伍

煤矿企业要做好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 还必须要建立起专业的防尘管理队伍。在防尘队伍建设中, 必须要配备防尘技术主管, 防尘技术工程师, 另外还不能缺少防尘电工、防尘管钳工、测尘员、防尘保安工等人员。

1.3 建立健全的防尘管理制度

鉴于防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必须要将防尘工作纳入企业的安全考核范围, 实施防尘目标管理, 建立起防尘工作的责任制, 使防尘管理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很多部门, 因此, 要做好防尘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求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将防尘工作与各部门人员的薪资挂钩, 将防尘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头上, 以此强化各部门人员在防尘工作中的参与度。防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料管理制度和常规管理制度两方面。

1.4 严格执行防尘监督工作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应该借鉴瓦斯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强化防尘工作的监督力度, 将防尘工作的监督工作纳入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范围, 确保煤矿企业的各项防尘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1.5 开展全面的防尘技术培训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必须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保证防尘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 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对防尘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尤其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提高防尘管理人员技能水平。加强对防尘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对防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增强其防尘意识, 调动防尘管理人员治理尘害的积极性。

2 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安全技术管理

2.1 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安全技术管理的要求与措施分类

2.1.1 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安全管理的要求

(1) 在煤尘产生的源头做好煤尘处理措施。

(2) 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进行除尘。

(3) 充分利用水的抑尘作用。

(4) 良好的通风环境对除尘有显著效果。

(5) 必须要将各种防尘措施综合使用。

(6) 充分利用各种防尘、降尘、除尘、捕尘工具。

2.1.2 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技术的管理措施

(1) 防尘安全管理措施, 防尘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减少浮游煤尘出现的消尘措施以及对已出现的浮游煤尘的降尘措施和捕尘措施。

(2) 防爆安全管理措施, 防爆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防止因为煤尘浓度过高而引起煤尘爆炸的各种措施。

(3) 隔爆安全管理措施, 隔爆安全管理措施是指将已经发生的煤尘爆炸截住, 将爆炸范围限制在爆炸源附近, 防止爆炸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措施。

2.2 坚持综合防尘措施, 建立防范煤尘爆炸的技术对策

2.2.1 坚持综合防尘措施

煤矿企业要做好防尘工作, 必须要坚持选择切实可行的防尘措施。推行全面综合的防尘技术措施, 必须要做到“五个同时”, 即在研究煤矿生产的同时研究煤矿防尘措施;在制定煤矿生产计划的同时制定煤矿生产防尘计划;在布置煤矿生产任务的同时严格要求防尘;在检查煤矿生产状况的同时检查煤矿生产中防尘工作的执行情况;在总结煤矿生产情况的同时总结煤矿生产中防尘工作的情况。

2.2.2 建立防范煤尘爆炸的技术对策

要消除煤尘爆炸的条件, 就必须要对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开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层时, 必须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对策限制煤尘爆炸的发生。关于建立防煤尘爆炸的安全技术对策,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矿井防尘管路系统, 确保防尘洒水系统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各项防尘设备必须要正常的发挥效用;其次, 在煤矿采掘面进行采煤工作时,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2.2.3 强化防尘技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防尘技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防尘管理图纸、报表、记录以及牌板等方面。根据煤矿采煤生产中综合防尘管理标准的要求, 矿井必须要具备完整、合理、科学的防尘系统图纸, 必须安置防尘设施牌板, 必须要做好防尘记录工作。其中, 矿井防尘系统图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直接关系着矿井防尘工作的顺利开展。防尘系统图主要包括防尘系统平面图以及防尘系统平面示意图两类。

3 结语

总而言之, 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直接关系着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关系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 必须要做好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苏登云.山浪煤矿通风与防灭火系统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 (19) :40.

[2]南锦玉, 路则星, 俞建廷, 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研究[C]//山东煤炭学会2011年工作会议暨薄煤层开采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1:165-167.

[3]赵瑞祥.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在邢东矿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7) :207-208.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8

摘要:建库与制图的数据一体化早已实现了电子绘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加快了电子制图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相关工程的生产。这种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生产的模式为电子制图的管理测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数据库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做出更新,数据库的信息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建库与制图数据一定要因地制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建库与制图数据结合发展为管理测量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建库数据;制图数据;数据更新;管理测量

前言: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主要应用于地理测绘,地理信息的录入量是十分庞大的,其涉及范围极广。通过建库与制图数据可以更快捷的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腾飞,社会蓬勃发展的整体局面,地理信息不断更新。经济建设特别快的地方都可以达到一天一个新模样。这给地理信息的测绘带来了新的难题,需要及时进行测绘的地区数量庞大,需要进行修改的地理信息增多,测绘人员工作量加大等问题推动了建库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

1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的特点

中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是由建库和制图数据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这两种模式在人们的实际应用中大多时候都是被割裂开来的,人们普遍采用先建库后制图的模式。

1.1建库数据的特点

建库数据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地理要素建立的,建库数据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基本的建库数据的建立是在实际地形地基础上制定最适合的建库数据。建库数据是在实际地形点、线、面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数据的采集需要保持其完整性、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1]。数据库的建立注重于空间的信息和自身属性的特点。以前人们制作绘制地理信息图时一般是先实地采集信息,建立信息库。

1.2制图数据的特点

制图数据的输入是建立在建库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制图数据是建库数据进一步加工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的最终端表现。其信息是通过比例尺、特殊符号、颜色划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地理信息为了方便人们的阅读,增加人们对实际地形的判断能力使制图数据形成分散化不连贯的表现形式。图形符号是制图数据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制图数据是测绘工作者对建库数据的精加工,其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信息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GPS定位系统就是制图数据融入人们生活的最重要表现。

2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的实际应用

2.1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的联系

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分开使用的传统测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测会工作了,测绘的实际操作推动了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体化应用。

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之间存着联系,这两种数据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测绘工作者不能将两者视为互不相关的独立个体。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加快测绘工作的进度[3]。利用建库与数据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及时对数据图库进行更新,适时的做出变动如图1。a中的小黑点代表水井位置,当现实中的地理信心发生变化时水井被向东北方向移动,就可以运用建库与数据一体化将小黑点的位置移动到b图中的位置。将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可以最快速的进行信息的更新。

图1:建库数据随制图数据联动

2.2山东省对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综合应用

山东省的测绘制图行业十分发达,山东省的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综合应用也走在全国的最前端。

2015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展开测绘援疆调研工作,先后到达岳普湖县、麦盖提县等地实地考察测绘。通过该项目的山东省建库制图数据应用一体化技术有了新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该次测绘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基础测绘工作的现状和需求,确定该活动主要的测绘范围、面积、进一步了解了该地的地形布局、制定了相宜比例尺下的成图方法。山东省具有大量的高水平测绘技术人员,储备了一些尖端的测绘技术设备。该省的测绘活动规划合理,行动组织能力强。帮助受援助地区建立基础控制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山东省的测绘具有极高高精度和现势性。山东省整体测绘能力走在了该领域的前端,具有独立完成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重点项目测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测绘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山东省进一步落实全省地理信息的更新活动和推动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大型测绘工作的进行山东省的测绘水平有了整体的稳步的提升,真正做到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运动的趋势解决问题。

3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对管理测量技术推动

建库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绘图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者相结合的综合工作模式有利于推动测量技术的管理。

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形成了一种新模式,使二者可以运用一个工同的版面進行操作,改版面就是MapStore基础测绘版。该系统可已将众多复杂的问题放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处理,真正的做到了将建库与制图数据相结合。二者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便于制图者的实际操作,操作流程大致如图2。

该种制图模式可以有效的管理数据信息,将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可以使平面的数据模型改变成立体的三维看数据模型,可以根据基本的模板对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多方面的考虑具体的环境问题。这种模式方便了测绘资料的共享,简化了数据信息的应用[4]。该模式推动了测绘的管理测量技术的发展,管理测量技术由以前的平面化检测变成了立体直观检测,各种基本的数据信息在成图中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管理测量的工作效率。将测绘与制图同步大大提高了制图的工作效率。

图2:图库数据一体化更新生产流程

通过新方式构建的三维的立体图形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准确性,对管理测量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结论: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应用解决了以前的测绘工作者割裂开来看问题的弊端。制图数据本身就是建立在建库数据的基础上的,其是对建库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制作出便于人们携带和查看的成图。二者会为表里、相互印证,一体化的应用方便了制图者对测绘制作的图纸进行管理。测绘管理的这种新方式一定程度上体高了制图者的工作效率,方便制图者发现测绘失误,提高了制图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吴燕平,田超,谢露蓉等.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与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科学,2011,06(21):224-226.

[2]吴燕平,张新利,赵敏等.制图与建库数据一体化更新技术研究[J].测绘标准化,2012,01(34):24-27.

[3]王东华,商瑶玲,刘建军等.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快速制图技术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2,02(15):6-9.

生产与技术管理制度 篇9

文件编号:LT_ZY/KS-36

基层生产单位采矿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版 号:A/A1

拟制部门:生产指挥控制中心 审 核 人:魏 炳 批 准 人:吕向东

2009年1月发布 2009年1月1日实施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编号:2009-36 龙泰集团矿山公司专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LT_ZY/KS-36

2009年,针对基层生产单位采矿工艺技术管理的薄弱环节,执行采矿技术人员双向管理制度,即桦树沟作业区、黑沟作业区、运选作业区、火工作业区和工程一、二、三队主要生产单位设置专职采矿技术员,技术员由生产单位和生产指挥控制中心双向管理,以便于工艺技术标准的实施,采矿技术、质量、测量信息的反馈,临时技术措施的制定落实,进一步理顺技术质量与生产的关系,促进技术经济指标的稳定和提高。

1.基层单位专职采矿技术人员及其设置

1.1专职采矿技术人员为主要生产单位桦树沟作业区、黑沟作业区、运选作业区、火工作业区、工程一队、二队和三队的采矿技术员。1.2桦树沟作业区、黑沟作业区采矿技术员必须设置2人以上,负责本单位采矿技术、质量、测量和地质及其管理工作。

1.3工程一、二、三队采矿技术员必须设置1 人以上,并由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或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采矿技术、质量、测量和地质及其管理工作,保证技术综合素质的相对过硬。

1.4运选作业区、火工作业区各设置专职技术人员1名,分别负责运选工序和炸药生产工序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1.5各生产单位专职采矿技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2.基层单位采矿技术人员的管理

2.1专职技术人员在人事上由所在生产单位管理,在采矿工艺技术上主要由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管理。

2.2专职采矿技术人员除完成所在生产单位日常工作外,在采矿技术龙泰集团矿山公司专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LT_ZY/KS-36

管理上主要由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月考评、月兑现。3.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责

3.1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编制矿山技术质量工作计划,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

3.2负责基层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技术质量工作的监督与考核。3.3定期组织召开技术质量例会,总结技术质量工作,安排技术质量工作重点和措施。

3.4监督基层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落实技术质量计划。3.5监督技术人员落实技术管理制度及措施。

3.6协调技术创新项目工作,监督项目技术人员完成项目计划及目标。4.基层采矿技术人员的职责

4.1结合公司矿山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及要求,制订、修改、完善本单位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4.2针对本单位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质量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4.3认真落实当月生产指挥控制中心安排的技术质量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4严格采场技术管理中的“平行退采”、“难易兼采”工艺技术措施,杜绝不合理回采造成的矿石非正常损失。

4.5勤于现场,检查、分析、监督爆破质量,确保每排深孔、每次穿孔爆破的爆破质量,减少推排,杜绝悬顶和根底现象。

4.6严格按质量计划组织生产,实现高品位与低品位、低品位与高品龙泰集团矿山公司专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LT_ZY/KS-36

位的合理配矿,达到采出矿石质量的均衡与稳定。

4.7每月30日前完成采矿、采准和深孔推进线的上图工作,以便合理指导生产。

4.8每月30日前提交当月技术质量工作总结。

4.9妥善保存技术设计资料,技术质量基础统计台帐及相关资料。4.10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巩固和扩大技术攻关成果,积极组织本单位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4.11定期组织进行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本单位职工技术质量素质。

5.基层生产单位采矿技术人员的考核

5.1技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序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技术人员5分/项。

5.2针对本单位技术质量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制定技术质量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考核技术人员5分,措施制定不合理,考核技术人员3分/项。

5.3技术质量措施落实执行不到位,考核技术人员5分/次。5.4不按采场技术管理中的“平行退采”、“难易兼采”工艺技术标准回采矿石,造成矿石的非正常损失,执行采场技术管理办法中的考核条款。

5.5爆破质量检查、分析和监督不到位,考核技术人员3分/次。5.6不按质量计划组织生产,造成采出矿石质量和输出矿石质量波动时,执行产品质量管理相关考核条款。龙泰集团矿山公司专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LT_ZY/KS-36

5.7按时完不成推进线的上图工作,考核技术人员2分/次。5.8未按时提交当月技术质量工作总结,考核技术人员5分/人,技术质量工作总结数据有误、内容不符实际,考核技术人员3分/人。5.9技术质量基础资料保管不善,造成资料丢失的,考核技术人员3分/项。

5.10未积极推广技术攻关成果,组织合理化建议活动,考核技术人员2/人。

5.11不定期组织进行技术质量培训,考核技术人员3分/人。5.12炸药质量发生波动影响掘进和回采生产,考核火工作业区技术 人员5分/次。

上一篇:2024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