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精选8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网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教育部相关规定,以及我校的办学宗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二条 学校全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标代码:10701。办学类型:普通高等教育。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证书种类:本科学历颁发普通
高校本科毕业证书。第三条 学校北校区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邮
编:710071)学校南校区地址:西安市西沣路兴隆
段266号(邮编:710126)学校网址: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保送生。第三章 招生机构第六条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的本科招生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校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纪检监察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招生、考试过程中各项政策和法规的落实情况,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第四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规则第八条 学校招生计划根据各省高考报名人数情况,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及各省生源质量,综合分析、确定本校来源计划编制原则和办法。具体分省分专业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少量预留计划主要用来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第九条 学校按照不超过在各省(市、区)招生计划数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首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录取满额时,不予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报考未满额,则按比例调阅非第一志愿考生档案,择优录取。执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区),学校按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投档顺序,择优录取。第十条 学校采用投档成绩调取考生档案,在已调档的考生中,采用总分优先的原则确定考生专业。对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如排序后未能按其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则投档成绩降2分后按其填报的第二专业志愿排序;如仍未被录取,则不再降分,依次按其填报的后续专业志愿排序。如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被录取,且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安排其他未满额专业;如仍未能录取或不服从调剂,则予以退档。对于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按英语科目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若英语科目成绩仍相同,则按数学科目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对于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在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未录取满额的专业中采用前述原则确定专业。对于江苏省考生报考我校普通类专业,要求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选测AB以上,必测4C以上,技术科目合格。采用投档分调取考生档案,考生进档后采用“先分数(即投档分)后等级”的原则排序确定考生专业。若投档分相同,则按英语科目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仍相同,则按选测科目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还相同,则按4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门必测科目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第十一条 学校各专业招生无男女比例限制(国防生除外)。第十二条 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要求其高考外语科目为英语;报考日语专业的考生,要求其高考外语科目为非日语。第十三条 对于在高中阶段获得学科竞赛奖的学生、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以及优秀体育运动员等特殊考生,按考生所在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加分标准与考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相加所得分数排序,择优录取。第十四条 所有录取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要求。第十五条 学校招收国防生,招生对象为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至当年八月三十一日)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政审、体检、面试合格后,按军队院校招生条件和标准,择优录取。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即计算为工作时间,享受军队干部住房补贴等待遇,并享受由军队支付的国防奖学金,每人每学年10000元。第十六条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通过所在省份艺术类相关专业统考(联考),并取得合格证,其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艺术类同批次录取控制线。对于陕西省考生,按照专业联考成绩从高到低排队,择优录取;对于陕西省外考生,按其高考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排队,择优录取。江苏省艺术类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其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D级不得超过3门。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有与教育部、各省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不一致的地方,以教育部、各省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为准。第十七条 我校为教育部批准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院校,相关政策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办法》为准。第十八条 我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报考我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考生须通过我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取得我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合格证书,其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市、区)同级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控制线后,按其在我校专业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排队,择优录取。第十九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要求,招收一定数量的保送生。第二十条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我校与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市、区)同级录取控制线后,择优录取。在校学习期间,法国教师来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华授课,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后可获得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颁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获得在法国综合理工集团攻读工程师学位或硕士学位的资格。第二十一条 报考我校的考生可以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查询方式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也可以登陆我校招生信息网http://zsb.xidian.edu.cn查询。第五章 新生入学第二十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将予以退回。第二十三条 我校本科办学地点在学校南校区(校区地址参见本章程第三条)。第二十四条 我校本科新生宿舍为4人标准间,住宿费每人每年1200元。第二十五条 我校各招生专业学制4年,本科层次。学费一类专业6000元/年,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二类专业5500元/年,包括: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依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费标准,软件工程专业学费为一、二年级6000元/年,三、四年级14000元/年;其他理工类专业4950元/年。文史类专业3850元/年。艺术类专业9900元/年。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52000元/年。第二十六条 学校通过各种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学生补助、组织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完成学业,具体情况见我校报考指南。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 我校招生咨询联系电话:029-88202335;传真:029-88204236;电子邮箱:zsb@mail.xidian.edu.cn;招生信息网址:http://zsb.xidian.edu.cn。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点专业: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景地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年分数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考指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计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气校友:
学校建设有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 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70万册。现有各类学生3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及通信工程学院等15个学院,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2,“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6,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 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1个本科专业,1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建设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4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61人,硕士生导师4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光华科技奖获得者26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5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近几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476项。1996年以来,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建设有3个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16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先后承担了“863”、“973”、国防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学校先后与IBM、HP、Tl、Inte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31个联合共建实验室;成立产业集团,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创新性项目的研究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建校七十多年来,学校始终站在民族复兴的潮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投身于民族电子工业振兴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0余名院士,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以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等。
历史沿革: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特色: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4000余亩,现有沙河、清水河两个校区,沙河校区积淀了学校50余年办学的文化气息;清水河校区作为我校办学的主体,将是“一所厚重、典雅、大气的大学, 所传承成电特色风格的大学,一所生态化、园林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大学,一所体现我校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体现一校三体办学体制特色的大学”。
全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25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0余人。
师资力量:全校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委员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学科科研: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9个。
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四川省和国内大中型企业委托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年度科技经费“十五”期间以平均26%速度递增。2007年达到5亿元。
教学优势:学校在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4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教育部一微软、教育部-IBM品课程5门,四川省精品课程56门;建成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子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电子科大是全国培养IT人才最多的学校,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IT领域。学校学风优良,学生立志“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其良好的素质和出色的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数学建模队在2003年美国大学生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并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2005年我校学生名列全国高校第二,2007年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生辩论队获得200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拓进取 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二、学校发展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 创造一流学科 发展创新产业
以部省共建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校跨越式追赶型发展
科技为导 教育为本 育人为旨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高新技术源头创新人才基地
内求凝聚力外扩知名度
育世纪英才创一流大学
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振兴我国信息产业
领导嘉宾朋友角度:
欢迎您,尊敬的领导、嘉宾和朋友!
电子科技大学盛情欢迎您的到来!
电子科技大学的腾飞离不开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校友:
欢迎您,昔日的校友!
常回家看看母校是您起航的港湾
鹏程万里展宏图寸心报得母校情
万水千山一杯酒赤子深情祝母校
让我们为母校45岁生日干杯!
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紧紧相连
45个春华秋实母校留下您深深的足迹
三、校庆
热烈庆祝电子科大建校45周年
淳淳人文情怀烘托簇新校园欢乐海洋
郁郁科教气息描绘美好未来锦绣前程
热烈庆祝电子科技大学校庆45周年
星分蜀水地接天府浩浩锦江聚精华
电逐瀚空光掣浩宇悠悠成电庆华诞
欢迎您,尊敬的领导、嘉宾和校友!
星光溢彩映衬辉煌历程
明月流辉装点金色华诞
星光绚烂拓辉煌
丽日清辉载光华
丹桂传香喜奉八方嘉宾
秋菊溢金笑迎四海友朋
放眼未来紧跟世界科技前沿
胸怀祖国振兴民族信息产业
热烈庆祝电子科技大学建校45周年
鹏程万里展宏图 寸心报得母校情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把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胸怀祖国 放眼未来 紧跟世界科技前沿 振兴民族信息产业
架起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继承民族美德 弘扬时代精神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西部热土 千帆竞发 扬志振翮 大显身手 选择西部 把智慧奉献给这一片热土
信息大潮 波浪壮阔 迎接挑战 拨浪前行
四、道德宣传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28米*1.5米 讲师德 尽师责 塑师表 铸师魂 做文明大学生 读民族复兴书 做文明师生 建一流校风 继承民族美德 弘扬时代精神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献身教育事业 勇攀学术高峰
求真务实 科学严谨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以师德建设为龙头 促进学校道德水平的提高
坚持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
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坚定信心、励精图治,为实现我校本科教育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以改革求质量 以改革促发展 育人为本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质量为本 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确立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建设若干一流品牌专业,一批一流精品课程 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是走向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 求真务实、健康向上、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努力创建以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办学为模式的开放式办学体系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 修身 养性 治国平天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 爱我中华 建我中华 强我中华
五、其它:
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
实现我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 创一流学科 建一流基地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全面推动学校各项改革事业(通信大楼门口)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建设一流师资 培养创新人才
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人才基地 高新技术源头(211楼门口)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逐步实现办学国际化 求真务实 健康向上 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成竹在胸操胜算 长剑出鞘护平安(保卫处用)实行教师岗位聘任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把我校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甲方:×××××
乙方:×××××
甲乙两方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情况下,合作完成“××××××”项目。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具体协议分工及利益分配如下:
1、甲方:×××××
1)负责整个项目的整体规划;
2)负责研制×××、××××系统平台。
提供本项目前期研发所需的实验或试验仪器及场地;
2、乙方:××××
1)负责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部分;
2)协助甲方完成××××部分;
3)配合甲方进行研究项目的性能测试与示范应用,并提供技术支持。
3、甲方将根据项目研发过程中乙方做出的贡献或资源投入的情况支付适当的项目经费给乙
方。在申请项目获得的资助经费中,甲方管理获得科技经费的×%,乙方管理获得科技经费的×%。
5、根据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方。
6、其它未尽事宜,甲、乙两方可另行协商处理。
7、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两方各执贰份。
甲方:×××××乙方:××××××
女,1956年6月出生,1985年3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主讲的课程包括:集成电路CAD,近代网络理论, 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导论,VLSI设计导论、EDA技术等;指导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射频集成电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国际合作等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有2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级和部省级专家技术鉴定或验收,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近年已在电子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兼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IFIP中国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等。
查丽斌
女,1964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副教授。1991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曾主讲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原理及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等课程。指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数十人,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的开发。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了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柴曙华
男,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实验师。197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80年先后和同事们完成了电工实验室的筹建、教材编写、实验项目改革的任务。2000年后参与完成了下沙校区电工、电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室筹建、扩建等工作。先后从事〈〈电工学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路电子学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线路实习〉〉、〈〈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实验〉〉、〈〈电机修理〉〉、〈〈中国竹笛〉〉等课程教学。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陈瑾
女,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负责人。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讲《通信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和《电子测量》等课程,并指导《电子线路CAD》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曾负责校级“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课题中《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建设,制作并完成该课程的网上辅导系统、答疑系统及题库的建设等。有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教学效果优良,曾在原三分院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中第一名,03年在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参与完成1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编著并由浙大出版社出版25万字教材《电子测量自学指导书》。
程知群
男,1964年3月出生。1986年和1995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获所长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01年8月和2002年8月分别在清华大学微波专业进修“微波集成电路和射频子系统设计”专题;2003年10月在法国巴黎UMS 公司进修“MMIC设计与制造工艺”专题;2004年2月到2006年8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研究所研究员,电路与系统方向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先后从事半导体器件(如GaAs和GaNHEMT等)研究、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已在国家一级期刊、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60 余篇论文,发明专利3项。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射频单片集成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压控振荡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新型半导体器件(如:基于GaN材料的PHENT器件)的大信号建模建库研究,特殊应用的超宽带电路研究,射频收发前端的系统集成研究。
高惠芳
女,1965年8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天津大学自动化系读研究生,获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电子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主持和参加校级、浙江省科技厅、横向课题多项,在《电子技术应用》、《仪表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研究方向为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子设计技术等,2006年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明煜
1963年生,男,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系统集成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浙江赛区专家组副组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学科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浙江省电源学会理事。曾主持研究开发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面上科技攻关项目4项,另外为企业研制的横向课题10多项,目前致力于汽车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系统集成等应用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车辆行驶综合信息系统、车载多功能GPS导航器、车载D类功率放器、汽车前照灯控制系统等项目,2007年实到科研经费近100万元。讲授的专业课程有:《电子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集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
顾梅园
女,1979年12月出生,浙江普陀人。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硕士学位、讲师。曾经主讲过《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电路分析实验》和《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等课程。现负责全院的《电子技术仿真软件使用》短学期实践环节。曾荣获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数篇。至今在电子信息学院系统集成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数据通信。
官伯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主讲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器件与电路》、《微波技术基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矩量法》、《电磁场数值分析》、《高等微波网络》、《高等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系统工程》等课程。有26年高校教学经验,注重教学法研究和教材建设,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移动通信与微波通信技术、电磁孤子理论及其应用、超导电子技术等。
胡体玲
女,1977年5月生,河南潢川人,讲师。1998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教学活动。2004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毫米波精确探测与目标识别、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承担《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线性电子线路实验》的教学工作。
华柏兴
男,1952年6月出生,浙江省龙游县人, 高级实验师,现任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室主任,线性电子电路实验课程负责人。77年3月毕业于本校的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到至今。其中84年9月至87年7月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职就读电气工程专业,并于87年7月毕业。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31年,具有丰富且广泛的实践教学经验与技能,曾独立主讲和任教的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15门课程。还担任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专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主编并出版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等教材5部,参编教材一部。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以及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课题20项,其中有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6项,厅局级及以下的课题14项。在核心期刊或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篇。被学校评为2006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所主持的“电子电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项目荣获了2006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编的《线性电子电路实验》和参编的《电子线路实习指导教程》两部教材获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黄海云
男,硕士,讲师。曾主讲课程有“微电子概论”、“电子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指导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基金2项,主要参与省自然基金与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2005年被评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黄继业,男, 讲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主讲课程有:EDA技术、单片机、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SOPC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等;指导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工程训练;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竞赛;与潘松老师合著《EDA技术实用教程》、《现代DSP技术》、《SOPC技术实用教程》、《EDA技术与VHDL》、《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版)》;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加多项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多项企业项目,涉及遥测遥控、深海探测、航空电子、便携式或手持设备、光通信等方面。
胡冀
男,1977年7月出生,硕士,讲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研究方向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了数篇中、英文学术论文; 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已讲授课程:数字电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现代电子技术等课程。
李训根
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电路与系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十余篇论文。目前承担着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项、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一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项及多项横行课题等课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讲授的专业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路与电子学》、《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理论和算法》。
王光义
男,1957年生,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28年。现任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长期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讲模拟电子电路(线性或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还曾主讲通信电子电路(高频或非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近代网络理论(研究生)等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研究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几年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高教研究重点项目1项,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SCI、EI收录。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混沌电子学,混沌保密通信。主持“十一五军事预研”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多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研究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主审21世纪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参编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2篇,EI收录4篇。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曾宪梓高校教师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曾获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章雪挺
男,1978年1月出生,浙江省湖州人, 讲师。1996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应用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4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多门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2004年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国家首次环球科学考察,2006年主持863子课题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2007年带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并获赛区三等奖。开课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集成传感器与应用、电子设计、现代电子技术。
王勇佳
男,硕士学位,讲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毕业于原信息产业部第十三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到杭电工作。曾经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电路及其CAD。曾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原电子部(现信息产业部)的科研成果鉴定,在各级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若干篇。因健康原因,现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过《低频电子线路》,《电子技术》,《电路与电子学》,《光纤通信》,《电路CAD》等课程。有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方志华
男,1976年7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助教,现为电子信息学院天线与微波技术研究所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研究生结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9月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学方面主要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科研方面主要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微波电路等方向;主讲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电路》,《电磁场与微波实验》。
孔庆鹏
男,讲师,1972年出生。2006年12月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波纹补偿器、电梯控制系统、振动信号分析、虚拟仪器等。曾参加沈阳市科学技术攻关、浙江省科技厅产业化、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曾获得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其中国家一级期刊三篇,其中二篇EI检索。主讲课程有《模拟电子电路》、《线性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
李金新
男,副教授。曾经主讲过本科生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电子技术”,“线性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讲授研究生的“高等电磁场”,“电磁场数值分析”,“光子学基础”等课程,有数年高校教学经验。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电和光纤通信工程的技术开发,组网。
李芸
女,1977年8月生,江西赣州人,讲师。2004年3月在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电路设计与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主讲课程有:《EDA技术与VHDL语言》、《脉冲与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等。
梁亚平
女,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1996年7月至1999年9月,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从事微波电路CAD设计工作;1999年9月在美国继续深造,于2004年6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于2007年9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7年10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所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射频微机电器件与电路的研究;相控阵雷达的研究;射频、微波及毫米波器件及电路、系统的研究。
林弥
女,讲师。2004年4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路与系统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在多个高级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主讲《通行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编写了《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材》。
刘纯虎
男,讲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从事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参与和主持10余项课题。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
刘公致
男,副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曾参与多项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负责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讲过单片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带通信电路实验,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和省级奖多项。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单片机系统开发,电子电路设计。
刘国华
男,1975年5月出生,河南淮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路实验课程负责人。1997年7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电信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电路设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要承担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和MATLAB及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参与国家和省级各项研究课题3项。自编通信电路实验讲义两本。
刘建岚
女,1964年3月出生,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曾主讲:《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线性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和《电子线路CAD》等多门课程。参与编写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有二十多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经验,教学作风严谨,已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
刘敬彪
男,硕士,1964年4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遥测遥控、海洋电子设备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现场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浙江省科技计划和中国大洋课题6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近1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主讲过本科《信号与系统》、《数据采集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等课程;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6年获杭电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2-05学年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3-04学年获:“省教育工会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2006获:“信息产业部先进个人”;2006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刘圆圆
女,1978年9月出生,讲师。2004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所海洋电子研究室,同时承担“模拟电子电路”理论及实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曾在电子学报和浙大学报(工学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卢山鹰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讲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光波导理论》等。主要从事于集成光学、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对集成光开关、光耦合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集成光波导器件仿真算法研究和硅纳米线波导器件。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
吕伟锋
男,1977年11月生,浙江桐乡人,讲师。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与系统、逻辑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近10篇,被EI收录2篇。参与的项目有省科技计划项目,省精品课程项目,国家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及其他教学研究项目。合著出版精品课程教材一部。为本科生开设电路分析、电子测量等理论课程、开设实验课程有信号与系统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等。
吕幼华
男,1959年10月出生,浙江省杭州人,电路与系统专业副教授,《电路分析》课程负责人。1994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无线电物理硕士。毕业后在电工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现主讲《电路分析》、《电路与电子学》、《线性模拟电路》、《MSP430单片机》等课程,有14年高校教学经验。主持完成6项科研项目。主持《电路分析双语教学》教学科研项目,参加完成《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教学科研项目, 获得院和省级奖两次。在国家一级学刊上发表3篇论文,核心学刊发表6篇论文。
马金龙
男,1965年12月出生,浙江省上虞市人,副教授,1989年5月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天线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开关电容网络、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教学上主要从事《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电机与控制》等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完成7项科研,出版《电机与控制自学指导书》、《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学习与考研辅导》等教材。曾获分院和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和省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秦会斌
男,1961年生于山东,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集成化电子器件、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1997年6月前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元器件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显微学实验室主任。1997年6月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理事、半导体学报理事、传感器技术学报编委、微纳电子技术理事、电子与封装技术编委。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国家电子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先后在国际、国内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的论文中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次。成果获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2005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郑梁
男,1981年出生于浙江,硕士,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集成化电子器件、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周继军
男,1962年出生于山东,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目前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陕西省电子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任兵
男,硕士学位,讲师职称,近二十年来在电子信息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工作,一直从事基础课教学,曾先后主讲《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与电子学》、《电子技术》、《现代电子学》等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辅导。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注重启发式教育,效果良好。期间曾参与全国《脉冲与数字电路》试题库的编题以及《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近年来参加了电子技术课程群建设和实验课程CAI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若干篇。
盛庆华
男,讲师。2003年4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电路》和《EDA技术》。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研究方向为视频图像压缩,深海探测。
汪洁
女,江西九江人,讲师。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攻读电路与系统的博士。参与了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被EI收录;主讲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路与电子学》,《现代电子技术》。
王宛苹
女,1957年5月出生,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主讲《电路分析基础》、《电路与电子学》、《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有近十年部级研究所科研开发的经验和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效果良好。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9项。其中二项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分别排名二、三。参与一项军事电子预研项目。主持的电路原理CAI系统曾获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主要参加的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加的信号与系统课件制作获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8篇,参与编著的教材5部,近期主编的一部教材已与国防工业出版社签约。曾获院级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校十佳教师。
吴爱婷 女,电路于系统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在读,讲师。曾主讲《电磁场与电磁波》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理论课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通信,先后参与了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项目。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中、英文论文数篇。
游彬
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2004年在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2004年到2005年在UT斯达康公司任职。主要从事射频/微波电路及射频/微波有源、无源器件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被SCI、EI索引。
于海滨
1979年出生与辽宁大连,2007 年9月获得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并行处理以及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曾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车辆视频测速系统”、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客流统计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扫描三维激光成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等。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 篇。
曾毓
男,1979年11月出生,江西省宁都县人, 助教,高级程序员。2001年6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电子信息学院任助教。研究方向:嵌入式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教学科研工作方面承担EDA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单片机课程设计等课程指导。参与浙江省科技厅科研课题多项,登记有6项软件著作权,参编教材1部。
张海峰
男,1961年7月出生,浙江省台州路桥人,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热物理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8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主开设课程:单片机与智能控制,脉冲与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长期专业从事智能仪器设备的开发,项目有:半导体器件筛选设备的设计开发、噪声振动测试仪、智能流量计、远程控制智能流量计、远程控制电磁流量计、TM碰触卡读写器、IC卡门锁、RFID读卡器、等科研项目涉及和开发。研究方向为集成控制系统开发设计、智能测试控制系统开发设计、嵌入式智能测试系统开发设计、IC卡应用开发设计等。
张海鹏
男,1973年11月生,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中之重开放基金资助等多项科研工作,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已被EI/ISTP收录10余篇,境外期刊3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1部。主讲课程:电路与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器件,电路原理,集成电路原理。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张文超
男,1955年3月出生,山东维坊人,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教授。1991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学位),2003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博士学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0多年,主讲过《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基础》、《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与智能控制》等本科课程。主讲过《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研究生课程。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近期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仪器。2000年以来发表《基因扩增分析仪器温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CAN总线的生命科学仪器硬件系统设计》和《超声波电动机步进特性和定位控制技术》等论文23篇。参加和主持过《单光子计数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激光诱导控制器的研制(上海市2002科技攻关项目)》、《荧光实时定量基因扩增分析(PCR)仪的研制》和《实时荧光分析仪研制开发》等20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励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张显飞
男,1980年5月出生,安徽安庆人,讲师,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主讲课程:《电路与电子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等。研究方向:EDA、IC设计等。参与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省信息产业厅重点项目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张晓红
女,1977年11月出生,江苏省丰县人,工程师。2002年6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通信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在CAD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主要从事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电子类本科生电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践、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5门课程。张珣
男,副教授,硕士导师,浙江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脉冲与数字电路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浙江省杭州湾环境与资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会员。
教学上主讲过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现代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智能控制、智能仪器与微机接口、神经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单片机和现代DSP技术等十多门课程,历任多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内专家和校内竞赛组委会副组长,有十多年本科教学经验。
科研上,主要从事医疗电子、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先进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擅长多领域交叉学科研究,有丰富的DSP以及多系列微控制器的产品开发经验,曾承担或参加85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军事预研等省部级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发了十多个电子产品开发,拥有多项专利。
张亚君,女,1956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电路与系统硕士生导师,高级实验师,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1978年毕业于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了脉冲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路与电子学等理论课教学以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教材2部,在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①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识别与跟踪系统研发;②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手表式心电监测仪;③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平台与共享机制的建设;④主持校级精品课程――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⑤主持校高教研究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获奖情况: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个人;②《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校教学成果一等奖;③2005优秀学习指导教师。
陈 龙,男,1979年7月出生,山东宁阳人,硕士,讲师。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脉冲与数字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等理论课教学以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0余人。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的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目前主持和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①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大容量数码存储系统中的BCH码纠错算法研究;②主持校科研基金项目――基于PIC指令系统的16位RISC CPU IP核的设计;③参与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识别与跟踪系统研发;④参与国际合作项目――SOC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设计;参与教学改革类的项目5项。
获奖情况:①浙江省高等学校第四届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教坛新秀”称号;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练组教练,指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组。
牛小燕,女,1978年7月出生,硕士,助理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从事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的研究。2004年起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担任过《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系统》、《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章坚民
男,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工程”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信息集成与数据服务、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主讲课程:《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电子测量》、《电子技术》、《电子行业法规》等,研究生主讲课程:《电子信息集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导论》等。198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发电厂工程工学硕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教授;1991年受水利部公派留学印度2年,在印度卢凯伊大学(UNIV.OF ROORKEE)获第二硕士学位。先后主持承担过《三峡-葛洲坝梯级日运行优化方式研究》、《浙江电网水电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水电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实用软件开发》《浙江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技术研究》《浙江省地方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等部、省级项目,两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第二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出版一部电力信息化培训教材;合作专著“电网故障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入选首届国家原创科技著作一百本;在各级重要刊物《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水利学报》《水文》《水电能源科学》等发表了35余篇论文,被EI收录8篇。
郑立
男,1972年,高级工程师。曾主讲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VLSI系统设计与实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ASIC设计、IP复用技术。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九五军事预研项目(3项,已通过信息产业部/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参与的教学项目有“EDA课程群建设”。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排名4)。在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
郑雪峰
男,1973年生,浙江杭州人,讲师,1996年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数字电路》、《MATLAB语言》《集成传感器与应用》。参加国家863项目:VDSM互连建模技术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射频集成电路cad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篇;参加编写《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一书;主要研究方向: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钟文华
女,1979年7月生,广西合浦人,助教。2006年8月毕业于丹麦Aalborg University,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讲授《线性电子电路》。
1999年学校为了加强本科生数学和物理课基础, 全面建设“科研教学型”综合大学, 将原数学系和物理系合并成立为理学院。理学院设有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 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重要基础课和专业课, 并开设全校博士生、研究生的数学和物理类课程, 学院具有一支较强的数理教师队伍。数学学科:现有“应用数学”博士点;“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3个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 (陕西省名牌专业) ”和“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科: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无线电物理”和“光学”2个博士点;“无线电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应用化学”4个硕士点;“应用物理 (陕西省名牌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陕西省名牌专业) ”和“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理学院在编教师150余人, 师资力量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全院在编教师中有教授18人, 副教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 硕士生导师3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20%。学院科研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防科工委”和“横向”, 年科研经费500余万元。
源自———www.xidian.edu.cn
活动简介
“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启明学院的科技教育资源,通过安排营员们分组参与5类探索项目,让营员们分别在启明学院各创新团队体验科研与实践,加深营员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营员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鼓励他们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 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教授作了主题为《华中大的创新人才培养——让大学生活过得不一样》的专题讲座。她以“什么是人才”、“在座各位是人才吗”等问题引导营员们深入思考。然后指出,启明学院需要的是有好奇心,能主动走向困难,愿意为改变他人命运而奋斗、不服输的人才。
第二阶段 分5个团队分别开展活动。由各团队辅导教师先为营员们讲解本项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各团队营员们进行分组研讨、自主设计、动手制作并完成实验样品组装与调试;之后各团队内部进行成果展示或比赛,选出本团队的优秀实验作品。
第三阶段 优秀作品展示与表彰会。各团队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团队成员代表在会上介绍本团队实验的原理与创新实验过程,并交流参与特色活动的经验、体会与收获。主办单位为优秀实验作品创作组成员颁发奖品。
活动内容
“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设计了5类创新探索实验项目,内容涉及机械制造、光电子科学、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等。
萝卜头机器人
由机械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指导同学们将机械结构、传感器模块等进行手动搭建,组合成机器人本体,并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任务。让营员了解、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营员良好的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导师首先用生动的PPT讲解机器人分类。人形机器人组的任务是组装大白机器人,组装好的大白机器人可以随着指令跳舞、讲故事,很是有趣;乐高积木组是组装一辆会随指令向前移动的小车,由马达驱动,因为小车连接有光敏材料,营员们用灯光一照,小车就会迅速自动停下来。
Wi-Fi智能小车
由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结合目前火热的智能硬件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各组成员在完成小车组装的基础上,使之能用手机通过Wi-Fi进行控制避障。
40名营员首先参观了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随后分为8组动手组装Wi-Fi智能小车。创新基地人员从电路的广泛应用价值、开源电子原型平台Arduino、电路安装及组装时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讲解。营员们制作与调试过程中,创新基地人员及科学营志愿者为营员们提供悉心指导和出谋划策。为了检测8个小组的小车性能,调试完成后营员们还开展了主题为“奔跑吧,旋风冲锋号!”的比赛。
LED显示屏的秘密
由Dian团队项目导师指导。营员通过参与该项目,学习、掌握LED点阵的基本原理,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辨识、测量LED阵列的方法;学习LED阵列的显示原理,利用小引脚数单片机在一块8×8 LED阵列上完成图案的显示。
辅导教师先介绍了LED显示屏原理、电路与应用、LED技术的优缺点、数码管与LED阵列等。然后指导营员们观察元器件,利用导线测试出每一坐标的二极管所对应的两个引脚、记录编号。之后辅导教师继续讲解有关控制二极管发光的编程,并具体指导营员们设计出自己的LED显示画面。营员们利用自己学过的物理、数学知识,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最后各组成功亮起了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美妙图案。
趣味电子小制作
由电子电工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导师指导营员通过手工制作一个带有蓝牙输入的音频功放电路,实现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声音通过蓝牙功能播放。其中蓝牙接收部分采用现成的模块,功放部分则需手工设计制作完成。
导师先是向营员介绍电工基地,然后带领营员认识各种电子元件,当经历手工绘制电路图、洗板、打孔等多道工序后,悠扬的歌声从喇叭里响起时,大家脸上都有了掩饰不住的欣喜。
基于Unity的移动开发
由GNG团队项目导师指导营员利用Unity 3D开发工具开发一款可以运行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游戏,使营员们熟悉Unity开发工具的安装、基本使用和游戏部署。
上午,导师首先介绍了关于Unity软件的知识,营员们了解了Unity界面和基本操作,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场景。下午的重点就是设计制作一款完整的游戏,有“绿色沼泽”、“飞机大战”、“Flappy Bird”、“对对碰”4款游戏可供选择,当然也鼓励大家完全创新独立的操作。建立游戏项目基础构架、添加角色、添加脚本都是完成游戏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大部分营员都对这个接地气的项目充满兴趣,极个别对游戏操作不太熟悉的女生也在助教的帮助下完成了游戏制作。
活动总结
本次“光电子及自动化探索实验”活动,通过各项目组成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探索与动手实验,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增强了营员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初步培养了营员们严谨求实与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打破区域界线、根据营员兴趣进行实验分组,使营员们有更多与外校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看到营员们兴奋地用手机拍下实验过程还有自己参与完成的作品,相信这必是他们宝贵而又难忘的科学创新体验。
“LED的编程更是让我觉得成就感剧增,刘玉教授的Dian团队不用过多介绍,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而我们要完成的LED的编程正是Dian团队的主导课程。在经历了用掉脑细胞和草稿纸之后,终于成功地将二进制数字转化成十六进制数字,又将十六进制的数字转化成二进制数字,编好了一大长串的程序,让我们的LED显示屏上出现了我们想要得到的滚动字幕。我和张诗贺最终做成的字幕是“Bliss HUST”。Bliss是“天赐的幸福”,HUST是华科大的英语简称,合在一起就是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华科大和华科大的所有营员及志愿者们。”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推荐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封面07-13
电子科技大学开题报告06-04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09-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10-30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创新学分 实验课10-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工作计划书09-18
电子科技协会活动总结10-25
日照电子商务科技园06-20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接受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06-27
武汉科技大学期末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