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丰富了对角的直观认识,空间观念有所提高。3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活动角、角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从常见的物品引出角。
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请来了一个老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可是它被调皮的纸片挡住了一部分,聪明的孩子们,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为什么是三角形呢?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猜的吗?
回答的这么有理有据,一起来看看。真是三角形。大家刚才在猜的过程中都关注了图形上的角。今天这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大家指的非常正确,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角。我们让这些物品藏起来。现在,大屏幕上一共有3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观察归纳,总结角的基本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那么大家好好观察观察,什么样的是角?角长什么样?先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线)
这些角都是尖的。每个角都有尖尖的地方吗?这个尖尖的点,我们数学上称作角的顶点。除了一个顶点以为,角没有其它东西了吗?两条线(边)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吗?(两条边)。谁来说一说被我们称作的角的这种图形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来介绍一下这个角。这是一个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注意动作)谁来像我这样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判断角,完善角的特征。
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们判断起角来就会很方便。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判断,看第一小题,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打√,不是的打×。把我们刚刚学的知识用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同桌两个都完成了,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见,你为什么这样判断。(生判断并交流)
生汇报。跟这个小朋友一样的举手,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谁能讲讲理由呢?
(1)
一个顶点两条边。
(2)
没有顶点。两个点要碰在一起,这个顶点是两条边公共的。
(3)
旋转后还是角吗?为什么一直是?虽然位置在变化但一个顶点两条边没有变。
(4)
找不到顶点,边不直。被我们称作角的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的。(板书)
()
一个顶点两条边。
(6)
没有两条直的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2做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会画角了,接下来,咱们动手做一个角,怎么样?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试试吧!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角。这是一个角,他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注意手势)看到大家制作了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咱们来做个游戏关于角的游戏怎么样?游戏的名字是比比谁的角大?谁要第一个到前面来和冯老师比一比。怎样比呢?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老师前两次角大,让学生体会角张口大角就大。现在你知道如何让角变得更大了,那我们再比一比。教师输。诀窍都让你们学走了,要想角大,我们就要让角的张口变大。那现在请每个人准备好你的角,现在我们都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角小。动手比一比吧!
看到大家制作了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让咱们来场比赛怎么样?同桌两个人比一比,谁的角大?生动手比,师巡视。哪一桌同学到前面来比一比。你是怎么赢的?他是怎样获胜的?
有没有人敢和我比一比?师生分别出角比试,体会角的张口大,角就大。再比小。
都会比大小了,那快点来帮帮我吧!我有两个角,他们都认为自己大,你们来当裁判到底谁大谁小呀?体会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系,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我们一起认识了角,接下来,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是如何画角的。师画角学生观察。谁来说一说,老师是如何画角的?我们画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听了他的提醒,你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吗?动笔画画吧!画完的同学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角。
【设计意图:在画角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堂小结
孩子们,一节的时间,我们一起认识了角这种图形,现在,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关于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的知识,既有利于巩固新知,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用数学眼光找生活中的角
其实角,不只存在在数学里,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许多角,赶快,用我们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去找一找。
大家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厉害。下后,再去找一找,我们的教室外,还有哪些地方有角的影子,好不好?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并在充满趣味的实验教学中有所发现,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能力, 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技能。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 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前人的认识过程, 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在数次的磨课过程中, 我深切地体会到:像“角的初步认识”这样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 给老师的挑战, 不是对教材的理解, 不是教法的设计, 也不是学法的探讨,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上。
【课例】“比较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儿有两块形状相同的三角尺,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先把这两块三角尺摆在一起。 (课件依次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2个角, (课件演示) 猜猜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要知道是不是大小相等, 直观观察行不通了, 怎么办呢?
师:你们看是不是这样操作?动画演示。 (课件依次出示)
组织活动:学生动手操作, 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 边与边重合。
师:说说你比较的结果。
生:两个角一样大。
【反思】学生课前需要熟悉照样子摆放, 需要养成倾听和按要求操作的习惯。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深度参与学习, 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升。缺少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因此, 这样的课成败就在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于学生是否紧紧随着自己的猜想一起去探讨, 更在于学生内在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
二、操作指向的灵活把握———在形象中发展抽象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一些准确、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 顺利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 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化与形象化, 便于掌握及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不仅能让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丰满, 也会让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 富有新奇感。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 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 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这时, 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 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指向性, 这是决定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让实验教学洋溢灿烂光芒。
【课例】在立体图形上摸角导入“角”。
师:继续看纸工袋, 老师示范摸角:这是一个角, 这也是一个角, 第3个, 第4个……小朋友, 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 摸出纸工袋面上的角吗? (生摸一摸三角尺上面的角)
师:钟面上也有一个角, 在哪里?
师:你还能在哪些物品的面上找到角, 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我们到小明和小红做手工的现场看一看。
【反思】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中的角, 明确的操作要求, 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具操作使数学知识变得有本有源。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知识迁移获得的。
三、操作方法的有效选择———在“领悟”中寻找正确的方法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检验自己一切猜想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思维的“偏差”, 让实验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 也要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 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精当的学具并予以科学示范, 逐步引导, 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探索。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 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案例】感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2根纸条, 怎样做出一个角?
生:把一头 (顶点) 固定。
师:有道理。 (课件当场做角)
师:你们看, 一个角做成了。 (指顶点和边) 老师想让角变大一点, 怎么办?
生:把边掰开点。
师:老师理解你的意思。是把角的两边张开一点。
师:我们用两手捏住两条边,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两条边张开一点了,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角大了吗? (课件演示) 再张开一点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变大了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变大了。
师:能把角变小吗?
生:把边合拢一点。
……
师:同学们玩了这么多次, 你有没有发现把角的两条边怎么样, 角就能变大变小?
生:边张开、边合拢。
师:同学们既看到了边的变化, 又观察到了角的变化,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师:通过观察活动角,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反思】学生操作与课件科学演示, 有助于学生规范操作, 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有序组织与适度开放, 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手、脑、口并用, 使操作和讨论有效结合,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实中的“角”高度地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 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上的乐趣。
四、操作价值的适度提炼———在探求中达成真实的高度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 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但是, 过多的价值期望, “欲速则不达”, 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考。
数学实验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提供素材, 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与储备, 提升数学素养提供有效的训练方式。适度的提炼可以明确探索的方向, 让思考逐步明晰。但如果在教学效果上过度求快求多, 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 “眉毛胡子一把抓”, 造成死学知识, 难以变通。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 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摘要:实验操作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活动, 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思考”是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信息, 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能力, 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有效的实验操作, 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氛围 数学 认识角 目标
【中图分类号】G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57-02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从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一、营造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学学习主体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二、数学目标定位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生活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图形的“角”的整个过程,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完全学会画角。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根据提示找角
师: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根据红线的提示快找找吧!
学生说到一个,就用课件演示把这个角拖到空白的一边来,并及时表扬!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这么多角,真了不起!仔细看,这些美丽的形状就是角.
分析: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他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对它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的美丽……学生最初思维里不知道角是什么样子,在这里,学生根据提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角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美丽图形角的兴趣.
四、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五、巧设生活情景
情境教学一向是大家所推崇的。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如能设置有趣的游戏,从游戏中引出“角”,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建立起新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学生对角从陌生到不陌生,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也就有了。从“摸角”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画角”都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是深刻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六、注重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节教学中,学生从始到终都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在学生的体验探索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学生的知识库。从“找角”——“指角”——“画角”——“做角”等过程中,学生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体验。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探究数学的体验中去。在这过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通过体验探究,学生进一步体了解角的本质特征。
七、注重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在整个系统中,每一个独立知识点也都是一个小的系统。在本节教学中,从游戏中把角引入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找角,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接着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然后再通过画角,总结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的。最后再通过做角来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如此教学注意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特点,虽然教学内容很简单,却渗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隐含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系统性使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以内,而是使教学无形中扩展了广阔的空间。
八、培养动手能力立足学生发展.
对比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后发现,数学操作方面的能力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需从学生实际从发,怎样操作,为什么这样操作,以动辅思,以思促动。本节课上,学生刚刚建立了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为了巩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知识及各部分的特征,设计了“创新折角”这一环节,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去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先辅垫,然后创新,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做到了知其所以然。
总之,要使小学生在数学的角的认识中得到均衡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性的去学习数学角知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庆丰.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匡正[J]科教新报,2000(28).
[2] 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01(7).
[3]郭凤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4(33)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正确画角。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生找出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足球框上面也有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小朋友们,刚
才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生活中处处有角,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扇子、吸管、水管让学生找出角)
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把三种图形的背景逐渐褪下去)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总结: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PPT同步演示)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让学生摸摸数学书上的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展示:演示角存在的位置及表示的方法。(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PPT演示角的记录方法)
3、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4、认识角的大小
(1)课件展示:出示红角和蓝角,猜一猜,哪个角大?(2)课件对话:
红角和蓝角争大小的对话过程,蓝角说他们是一样大的,是真的吗?(3)课件演示比的过程:蓝角慢慢向红角靠近。红角才相信他们真的是一样大,原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确实没有关系的。
(4)动画演示活动角的变化过程:顶点和绿边不动,红边围着顶点转,让学生感受角在不停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
(5)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6)PPT示本节课知识点儿歌,生加强记忆
5、画角
(1)生讨论怎样画角
(2)师引导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智力闯关: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判断。生积极抢答。
2、找出图片中的角。生上台用小手比划角的位置。(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再课件演示。)
3、欣赏生活中的角观看生活中的图片,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生活因为有了角更美好。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欣赏)
4、小组讨论:把三角形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我们坊内老师对任教班级的前测,发现学生基本上对于角都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偏向生活化,比如他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存在角,如书桌、课本、门、国旗、红领巾等有角,然让其指出角在哪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指向角的顶点处,由此可见对角的定义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角的辨识。
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也充满了激情与冲劲,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然实际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运用了课件与实物投影,但效果仍是不错的,尤其是课件中角的动画演示,形象而生动,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认、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去丰富知识,掌握角的定义与特点,并指导角的特性。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因为课的内容较多,也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导致动笔练习内容比较少。再则,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稍显贫乏,使得课程的呈现稍有不足。但坊内老师的反响倒是不错,认为在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上抓住了关键,也让学生建立了对角的认识,形成了表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和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画角。
3.通过观察、操作, 培养空间观念。
4.增强合作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画角。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 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电脑、视频展示台、多功能投影仪, 教学软件;三角尺、两条硬纸、一个图钉、纸片、小棒。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快乐的校园 (第38页) 。
请同学们在快乐的校园里找一找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后, 用课件逐步抽拉出教室、三角板、苗剪、足球网、足球场与小三角旗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 闪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师:同学们, 屏幕上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这种图形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图形——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 找角。
屏幕显示红领巾、剪刀、吸管、自来水管道图。
师:同学们, 上面四种物体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面哪里有角, 请你们找一找。
教师拿出红领巾让学生看看它哪里有角, 并提问:“红领巾是什么形状?”
(三角形)
师: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好好学习, 长大为祖国作贡献。
接着老师拿出剪刀、吸管、自来水管道等实物, 让学生在它们上面找角。
师: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指一指角在哪里。
2. 折角。
师:请大家拿出纸片自己试一试折一个角。不会折的同学请小组同学帮助。 (学生折角, 老师个别辅导。) 如果要得到一个更小的角, 怎么办呢? (再对折一次。)
(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折给大家看。)
师:触摸自己折出的角, 你发现了什么? (角有一个尖, 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认识图形
1. 抽象图形。
电脑演示从红领巾、剪刀、吸管、自来水管道等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2. 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角, 想一想,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一个“尖”和两条平直的线。)
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选出几个同学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 电脑边闪烁每个角的顶点及角边。)
说明:角尖尖的“地方”, 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 从角的顶点发出的两条直直的线, 叫做角的“边”。
3. 阅读。
引导学生看课本 (教材相应的部分) , 从中找一找、看一看角是由几部分组成, 并记住它们的名称。
4. 数一数。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1个) 几条边? (2条)
(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 两条边。)
四、巩固练习
1.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 判断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在图下的括号里打×或√) 。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判断的情况, 再指名回答, 并及时在屏幕上显示答案, 让学生说说各自判断的理由。)
2. 看下面各图, 左边的三角形有几个角?右边的四边形有几个角? (第42页练习八第2题)
学生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再指一名学生把书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指给大家看看, 集体评议。
五、学生画角
1. 试一试。如果要把角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 应怎么画呢?教师巡视, 对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的画法给予指导。
2. 看一看。针对学生画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用三角尺画角, 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画的。
3. 说一说。组织学生自学课本上画角的方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画角的步骤。
4. 画一画。在教师指导下画一个角, 教师巡视并及时辅导, 把学生画出的角在视频上展示出来, 集体评议。
学生自己独立再画一个角。
六、制作活动角
1. 让学生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做不好的, 可以请学习小组的同学帮忙。
评讲:请大家把做好的活动角举起来, 让老师、同学看一看, 评一评谁做得又快又好。
2. 要让角大一些, 应该怎么办?要让角小一点, 又应该怎么办?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试一试。
从实际操作可以看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七、用小棒摆角
1. 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先让学生自己摆, 再请一名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摆给大家看。
2. 用两根小棒能摆出几个角?
八、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纵观本节课, 在新课的引入、探索新知、练习设计、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给人以启迪。
1.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 学到了数学知识, 培养了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 用纸折出不同的角, 用硬纸条做活动角 (可以变换大小不同的角) , 画角与用小棒摆角等活动, 在教师不作任何演示和提示的情况下, 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尤其是画角, 这是个难点。开始, 教师不讲如何画角, 而是鼓励学生自己画, 学生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画法:有的没有顶点, 有的边不直, 有的比着现在的角描绘……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互帮互学, 把握画角的要领。最后, 在总结同学们画法的基础上, 教师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从一点起, 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这样把学生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 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2. 构思新颖巧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伊始,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富有童趣的“快乐的校园”情境, 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已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再通过学生熟知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两条邻边组成的图形引出新内容——角的学习, 体现了“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的理念, 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 自然过渡。
3. 练习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引入课题。(课件演示:把学生已熟悉的正方形延长一组对边成为长方形,在长方形中引一对角线,去掉长方形的相邻两边成为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成为一个角。)
上课开始,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由于出示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是学生熟知的图形,学生可以顺利回答出问题。当画面上出现角时,问:认识这个图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运用动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角)。
①课件出示五角星和三角形。猜猜为什么他们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有5个角和3个角。)
它们的角在哪儿呢?先让学生说,然后课件闪现五角星和三角形中的角。
②能在这些物体中找出角吗?
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等,让学生找角。
如果脱去这些物体的“花外衣”(把它们的形状画在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了。(课件演示,让学生反复感知“角”。)
观察这些角,把角的样子记在心里,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
③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你们在自己的周围找“角”,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折一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
学生思考回答、操作:这张纸上有角吗?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你能折出形状不同的角吗?
3.摸一摸。
请同学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平直的两边)问:这个尖尖的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称?(顶点)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边)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板书。)
接着再让学生指出课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角的顶点和边,进一步强化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4.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学具做活动角。并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顶点)、两边。
玩游戏:把角变大变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5.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角的?(先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再示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地掌握画角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找、折、摸、做、画”,让学生动手做、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逐步揭示角的本质属性。)
三、练习运用,拓展对角的认识
1.辨一辨。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数一数。
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摆一摆。
摆一个角需几根小棒?三根小棒能摆三个角吗?
4.剪一剪。
一张正方形纸上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也不同。)
四、小结。(略)
(设计思路: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拓展了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作者单位
蒙自县第二小学
一、体现了教学与知识的联系
上课时能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找角,到身边找角,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生活化。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和探究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折一折,摸一摸,体验到角的项点与边的特点,通过小组内比一比活动角,探究大小三角板各角的大小来为学生搭建了问题研究的舞台,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三、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本课教学中,我能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容中轻松的掌握了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了我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艺术。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从学习能动性,得到激发,在自己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东风小学
周辉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研究活动。首先是从教室找角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设计,注重了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角,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如第二部分:当学生成功地找出场景图中的角后,我抓住这一机会,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再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从而创造出了各种形状不同的角,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感知角的一般特征,为以后从本质上认识角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又问:“你们能把角画出来吗?说说你会怎么画?”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接着,我在教学完角的画法后,又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找到角,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 题 角的初步认识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经历学会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4、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尺子正确的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边
顶点
边
3、做一做
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老师也做了一个角(1),下面请和老师一起转动这条边,看看这个角(2)和刚才的角比较有了哪些不同?再这样转呢(3)?
你自己来做一做。
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做出了那么多的角。下面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角。
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角,贴到黑板上,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生和老师一起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认识了角,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角画到纸上好吗? 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角。(描、印、画)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画的也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师板演画角)你们想学习老师的方法吗?
回顾画角的方法。
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画角的?
强调: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画大小不同的几个角)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3、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4、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5、学生创作画。
修改意见:
备注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20月日
课 题 连加、连减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
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准备: 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
(出示口算卡片)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生读题说结果: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板书:
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
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
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www.xkb1.com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生汇报交流:
(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
2 8 6 2
+ 3 4 +2 3
6 2 8 5
2 8 2 8
+3 4 3 4
6 2 +2 3
+ 2 3 8 5
8 5
师:同学们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第三种象一座小塔,你喜欢哪一种呢?
3.收集了这么多的松果。小松鼠一家真高兴呀,瞧它们又忙着往洞里搬运松果了。出示信息条
爸爸运走29个,
妈妈运走27个
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
1)生独立解决问题
2)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
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过程。
4)你喜欢哪种方法?
4.师生小结
比较不同,小结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三、实际应用
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
48+25+17=
76-28-19=
同桌合作完成题目。
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
7+59+20= 72-6-40= 37+10-5= 81-7-70=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修改意见: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 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1):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们画的真漂亮!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活动一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剪刀 三角板
师: 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 角两边直直的生1: 角尖尖的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 边)《白板批注》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 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谁说的正确呢?大家仔细观察,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 画角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4.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5.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教学设计
6.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7.《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8.《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
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 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 点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
1、“摸一摸,猜一猜”(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不用眼睛只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2)每组派一位同学摸一次,说出摸得是什么图形。并运用已学的平面图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摸感知物体有几条边,几个尖尖的角就知道是手摸图形。)
2、揭示课题
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通过百度搜索各种带角的物体)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多媒体演示)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在角上画弧线)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什么? 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角。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板书画点)在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板书画两条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现在你脑子里有角的图形了吗?请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从学具盒中拿出做角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
(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有个问题了,小朋友们谁做的角最大呢?同桌互相比较下,看看都用什么方法比角大小的?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与两条边的张开度有关,张的越大角越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2)看书上85页第4题,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都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3.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是不是只有五个角?请同学找一找、指一指。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02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7-0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例3教案06-2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21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