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6篇)
学校:
班级:
姓名:
联系电话:
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是总书记所作的,是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上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这样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为建成一个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现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有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的凝聚起对待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了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行伟大医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彰显着目标的宏伟、前景的壮阔,历程的艰辛、使命的光荣。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的道德基础。伟大斗争需要众志成城,伟大工程需要坚定一致,伟大事业需要聚力推进,伟大梦想需要同心共筑,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种观念碰撞激荡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以西为美”,“唯西是从”,淡化乃至放弃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死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对此更冷静的思考:缺少了技术人才的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注定没有后劲;缺少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支撑, 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注定会乏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职教不能缺位, 而且要提早站位, 提早培养和储备人才, 尤其是培育青年人的职业精神是重中之重。
一、发展职业教育, 培育职业精神
当前, 中国经济走到了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战略机遇期, 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意义显得尤为巨大。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现实需求;是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必然之举。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选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推进跨越式发展,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少年走向成功成才的重要捷径,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保障。
二、培育职业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 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工业革命挑战的共同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造经济升级版, 促进高质量就业, 亟需职业教育提前转型升级。打造升级版的现代职业教育, 既是经济又是民生, 既是发展又是稳定, 既关乎农村又涉及城市, 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因此,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
1. 青年职业精神教育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全社会、全程监督保障体制, 设置中央和地方两级职业精神教育专门机构, 在机构、人员、经费方面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专门研究、指导与监督青年职业精神教育工作。再者, 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职业精神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职业精神, 让部分基本的职业精神法制化。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极就业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 更好地保障我国积极就业政策长期有效的运行和实施, 以使青年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2. 教育部门、共青团、社区等部门要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
首先要确定对象, 处于青年前期的即将择业者、初次择业者和职业初期的磨合者尤其需要得到职业精神指导。这些青年正处于懵懵懂懂时期, 不成熟性突出。因此青年价值观帮扶重点对象框定为中学生, 这个阶段的青年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 有利于良好职业精神形成。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中学阶段, 把教育对象重点定为中学生可以使未来的绝大部分青年就业者在就业之前普遍都能得到一定指导。
3. 树立基层就业的职业精神。
当前, 我国青年人就业形势严峻, 一方面城市待就业的青年人数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大量基层地区、基层单位人才严重匮乏, 一些偏远地区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失衡的状态给社会稳定和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也不利于青年的自身发展, 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因此, 青年到基层就业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4. 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
每个青年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各不相同的,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业兴趣、能力和人格特质。良好而稳定的职业兴趣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 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青年人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某种职业, 兴趣就会变成巨大的个人积极性, 促使自己在职业生活中做出成就;反之, 如果对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 就会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难以从职业生活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 希望找一个满意的职业, 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 只有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才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三、结语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步伐走得越快, 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大、要求越高。所有这些, 对职教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职教只有及时跟进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才能更有作为。
摘要: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人才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提高自身素质,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关键词:职业精神,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十八大;思想道德;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形态、社会关系、个人道德三个层面,分别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被赋予新时期时代内涵的雷锋精神,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夯实思想基础、把握践行关键等有效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夯实基础,增强践行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要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保障,更要从思想上加深认识,从而夯实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思想基础。
(一)弘扬雷锋精神是立身做人的人格需要。纵观中外历史,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都离不开人的劳动,离不开人的智慧,更离不开爱国勤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人格保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历史证明,雷锋精神所展示的崇高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不仅适应于计划经济时代助人为乐的精神需要、更没有落伍于市场经济运作中诚实信用规则的品质需求,做人需要雷锋精神,市场需要雷锋精神,发展更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尤其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更需要优秀的诚实信用人格来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建立良好的信誉氛围。
(二)弘扬雷锋精神是反腐倡廉的道德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损公肥私、见利忘义、行贿受贿的丑恶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侵害着党的肌体。雷锋精神的道德修养正是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基础,以艰苦奋斗为准则的精神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能不能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此,只有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信念,才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弘扬雷锋精神是执政为民的事业需要。执政为民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旨体现。热爱人民群众、事事处处体贴人民群众的持之以恒的雷锋精神,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精神状态和崇高的世界观。正是因为有了以雷锋为典型代表的敬业为民的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才使我们党历经艰辛而不断壮大,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坎坷的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真实代表,成为我们搞建设谋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员干部应当倍加珍惜这种精神,倍加发扬这种精神,倍加传承这种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才能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
(四)弘扬雷锋精神是深化改革发展的作风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的看见老人摔倒不敢扶、看见孩子被碾压没人管等社会怪圈现象,这与普遍忽视道德作风建设、与部分民众缺失其忧患意识甚至缺失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不竭动力,深化改革发展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刻苦学习的自我超越精神,这种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甚至为人民为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群体精神,无疑是值得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今天大力倡导的,这也是当前我们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作风保障。
二、把握关键,提高践行效果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在增强“四性”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社会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遵循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切实增强学习弘扬活动的实践性、群众性、长期性和有效性:
(一)增强实践性。学习雷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不是一个高深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人人参与并能有所作为的实践课题。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并不在于领导作了多少指示、机关发了多少文件、专家写了多少文章,而在于雷锋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踏实足迹。因此,必须把实践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贯穿到学习培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增强群众性。“一个人先进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这一至理名言,正是我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的要义。学习培育活动不是某个组织、某个行业、某个社会成员的单独行为,而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到雷锋并不遥远、原来就在身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高深、完全可做可为,从而把组织倡导的活动变为人们群众自觉参与、躬身践行的行动。
(三)增强长期性。用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需要建立一套社会认可、群众接受、操作性强的常态化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行业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中、小学主阵地作用,把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开展学习践行活动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把学习建设活动同普通群众的日常善举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形成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题鲜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一个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纲领性文献,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作为党员教师,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党员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实践,彻底转变我们的教育行为,必须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当今,国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能够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乐于学、勤于教、善于思,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科学的创造,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观念 “忠诚”是共产党员人最可贵的政治本色!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讲台就是我们体现忠诚的阵地,耕耘是我们实现价值的途径。教书育人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是我们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是一名党员永葆先进性的伟大精神。我们必须时刻要求自己用一颗忠诚之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
三、立足岗位,做好表率 时刻牢记“入党干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把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四、淡泊名利,平静从宽 要有正确的心态,保持坦荡的心胸,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个人得失所缚,既要有勇挑重担、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素质准备,又要有甘于平凡,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不一定要建丰伟业,轰轰烈烈,只要无愧于党员的身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就能平静从容的在本职工作中有所奉献、有所建树。
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价值体系是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但一旦形成之后,它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适应新时期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了详细阐述,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可知,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科学的完善的思想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首要观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境界。
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认为,要立足民政工作自身特点,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丰富的民政工作精神。“孺子牛”精神所体现的一往无前、踏实苦干、不图名利、勇于献身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最能充分展示民政工作者亲民爱民的情怀理念和勤勉敬业、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正是广大民政工作者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政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作为以“民”字打头的部门,民政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直接体现。切实加强民政工作是时代所需、民众所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关乎到国计民生,关乎到长治久安,民政工作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基层群众解愁,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都应该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这就要求民政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政治上具备为民之德;情感上包含为民之情;工作上具有为民之能。适应为民履职需要,培养职业情感、掌握业务知识、探索内在规律、坚持与时俱进、讲求工作方法。
二、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民政工作是面向最基层的居民需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要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将民政工作做到实处。
三、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
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邹书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最引人注目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直到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都没有变。
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19大发生了变化呢?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因为我国目前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表述的变化〃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启。
重新定义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变迁的把握〃但归根到底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只想过好咱普通百姓的小日子〃感同身受的是生活质量芝麻开花节节高〃小饭桌是想吃啥有啥〃穿的是越来越漂亮高档和舒适〃用的东西越来越讲究材质〃居住房屋是越来越好〃居住环境越来越干净漂亮〃交通越来越便捷〃交通工具越来越高档〃完全超越了80年代现代化的表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荐阅读:
学习十九大精神10-09
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10-06
十九大精神学习竞赛05-30
十九大精神学习党员11-06
学习十九大精神测试卷10-12
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宪法10-20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12-03
2024年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05-28
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12-16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