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共17篇)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1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学到了非常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的学科教学很有帮助。

一、科技在进步,教育在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支持。

二、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运用声音、图像等先进手段来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现代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已是必然。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而非理论型课程,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 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 具体操作, 反复练习。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呢?

一、转变好师生关系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发挥各自的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坐在电脑前, 老师通过终端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边记笔记边体会。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 不断进行体验、创新、感悟,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去“如何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二、创设好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和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营造目标分级达成的任务情境,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为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富有创意的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完成实践任务。

创设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信息技术知识的问题化, 二是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化。前者要求对本节课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设想一个能全面覆盖这些知识点的递进式问题。后者要求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阅历联系起来, 为生活化问题的产生提供背景。比如, 我曾经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班上准备了一组歌曲串烧, 但是歌曲伴奏应该如何剪辑呢? 学生一看这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密切, 便十分感兴趣, 学起来也认真。学了音频处理软件Gold Wave的基本操作后, 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搜歌曲伴奏, 下载后就开始试着剪辑。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如何设置歌曲的淡入淡出效果, 如何从VCD、DVD或其他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等。通过这些体验操作, 学生认识了很多视频格式, 也基本掌握了音频剪辑方法。

三、指导好学生操作

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指导他们完成既定目标, 会比完全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 在我的一节Flash课上, 要讲“元件”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在Flash中非常重要, 但是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会感兴趣。因此我就先制作了很多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 学生看后觉得好玩而且简单, 便跃跃欲试。我也就抓住契机, 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运动渐变动画, 但结果是小组很努力, 就是不能制作成功。当学生们提出疑问: “我为什么不行呢? 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出来呢?”这时, 我提出了元件的概念, 并告诉他们必须把要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可以。后来学生们按照我说的方法, 又通过组间合作, 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总的来说, 这节课学生的体验仅仅停留在制作过程中, 并没有让学生在新情景中形成新的观念, 也没有经过再反思, 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但这让我悟出了体验式学习策略的运用之妙, 让学生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 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育结果学生终生难忘。

四、实施好主题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生体验式学习,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让学生上机体验操作, 体现任务驱动, 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从而达成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任务的不同, 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

在不同的任务当中, 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我们教师在评价时, 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在《设计胸卡》这一任务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评价的主题就可以是: 1哪一张胸卡的款型最吸引你, 为什么? 2哪一张胸卡色彩搭配最合理, 上面的填写项目设计最全面? 3胸卡制作进行了哪些操作, 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等等。也可以通过把这些问题形成评价量表的细目来让学生自己填写。

运用信息技术体验英语学习之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认知与获取 表达与交际能力

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是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draw their attention”——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先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我在教学生各种动物的英语名称时,就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动物园,由教师充当导游,让学生来当游客。当动物形象一个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时,再配合之动物的声音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仿佛他们身临其境一样。与此同时,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在单词的consolidation时,通过课件中的猜动物特征游戏,让学生将正确的动物图片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并亲自用粉笔把单词写出来,学生们表现的都很积极。我相信效果一定比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把动物名字写出来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苏教版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但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形。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辅助教材手段来呈现教材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

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卡通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簡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例如,在教学 Happy New Year 这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首先利用主人公 Helen和Mik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通过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起想象。接着,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doll, car, kite, ball, balloon, swing等。接着妈妈拿出新年卡片,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然后,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同时响起 “Happy New Year”的歌曲,营造氛围,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教学生学习shopping的时候,就把自己设计成为一个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要求学生到我的店来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当电脑中出现我站在百货商店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过来了,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与“售货员”的对话当中来。因为画面的生动形象,以及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学生在这样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能充分地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的空间,还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

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信息技术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同时给学生进行交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交际机会,有效地延续了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坚著.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2]张际平.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热点和研究的问题.

[3]杜志娴.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4

通过本次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学到了非常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的学科教学很有帮助。

一、科技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中学的教学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支持,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运用声音、图像等先进手段来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现代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已是必然。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时,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四、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的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5

郭卫平

感谢国家每年的远程培训,让我们教师的知识与时俱进,每年都得到新的知识补充,为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国新的血液,让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做国如下总结。

一、信息技术培训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当前,我们教师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多就是用了微课。之前自己也做过微课,但还没把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本次培训,我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白板,slideidea等新的软件出现,让微课制作变得out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习,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的上课模式,变成我们目前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家就可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更或可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则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时间上,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

1、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

2、传统的教学,学生缺席,就相当于漏掉一部分的知识。然而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太现实。但掌握了某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可以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情况。

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继教网平台能在培训后持续开放让老师登录,让教师能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信息技术的难题能够来平台找到答案,学到技术。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6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一: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此次课程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XX年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二: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的体验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验教学,对策

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 中国古训中有“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活动和实践。“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 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 获得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知识经验, 发展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同时, 真正实现有效甚至于高效学习呢?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 大量使用了“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等刻画教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 就是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 体验思维的发展过程, 体验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体验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多数资源能为教育所用, 如:教育网站、教育论坛、电子书籍和期刊、网络数据库、各类音视频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扩充教学容量, 培养学生获取、提炼、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 实现教材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实现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的动态和生成。比如, 我在学校听课时, 发现有位教师在讲《黄山奇松》时, 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从抽象化的文字阅读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等媒体共同展现的阅读, 也即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在课件中教师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日出”、“雪景”等景象, 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 把学生带进黄山的真实场景中, 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感知课文、研读理解课文。同时, 结合学生们搜集到关于黄山的“赞美诗篇、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资料, 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加深学生对黄山的印象。整节课讲完后, 即使没有去过黄山的学生, 也会因此对黄山有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这种“超媒体”的阅读方式, 使阅读与感受、研讨与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 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 便于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2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进行体验教学

这种体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实现对海量知识的内化。该教学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如:让学生制定暑假旅游计划, 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 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 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 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 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 最后用演示文稿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 完成学习任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以为该形式的整合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 如:Word文档可以整理资料进行写作;Excel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图表;Power Point可以制作演示文稿;Front Page可以制作个人网站;Photoshop可以处理与学习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则要密切注意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3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体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体验教学, 就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 利有网络中的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 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活动, 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互动交流, 共享合作成果。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体验, 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撑。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相比更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也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们可以利用博客、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环境, 突破时空限制, 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性学习活动。这种体验教学, 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融合, 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交流和互动, 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协作式学习方式, 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与信息的交流, 又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多向交流。比如, 空中课堂、视频聊天、电子信箱、论坛研讨、博客互动等都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 是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变革, 体现了人与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是一种尝试, 也是一种超越和突破。

总之, 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教学任重而道远。一方面, 体验教学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另一方面体验教学需要有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者缺一不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蒋家傅.论情境学习活动的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5年05期.

[2]叶力汉.“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 1997年02期.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8

RMS工作原理

作为Microsoft数字版权管理(RMS)的一个组成部分,IRM成为其在Office办公套件中的具体应用形式。为了深入了解IRM实现文档保护的具体过程,我们首先来看看RMS的工作流程。

具体的版权保护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支持版权管理的客户端软件(例如,Office 2003)创建相应的文档,并为之定义相关的版权管理策略; 然后,该客户端软件会向RMS服务器发送一个未签名的发布许可证,在接收到该许可证后,RMS服务器对其进行数字签名并返回给客户端,文档作者即可发布该文档。

而接收者使用同样支持版权管理的应用程序打开该文档后,该程序会将当前用户的信息通过RMS服务器进行核对,在确认了用户身份及要求的合法性之后,自动生成用户许可证书,并返回到用户手中,用户即可打开该文档并应用版权限制功能。

实战IRM

上面的介绍多少有些抽象,接下来我们就将具体结合Office 2003亲身体验一下IRM的强大文档保护功能。假设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要在Office 2003中创建一个Word文档(注意: Office 2003的其他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也均支持IRM技术),且用户A对该文档享有完全的控制权。为了工作的需要,用户A要将该文档发送给用户B(yaocuilin@hotmail.com),且要求用户B只能读取该文档,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复制、编辑和打印,并且该文档只在当年有效。IRM在Word 2003中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安装Windows版权管理客户端软件(Windows Rights Management Client Software)。下载地址为: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6/6/6665c621-ed5a-40f5-8c74-4fced417d9d5/MSDRMClient.exe。该程序是应用版权管理功能的基础,由于Windows中没有内置版权管理功能,因此需要用户自行安装该程序。另外,用户也可以不手工下载该程序,因为在首次使用权限管理功能时,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该版权管理客户端。

2.打开Word 2003,创建或打开需要传递的文档。点击工具栏上的“权限”按钮(位于“保存”按钮的右边),首次使用时,系统会提示您创建一个版权管理证书。文档的权限与版权管理证书紧密相连,IRM就是通过证书来识别查看对象的。

获得版权管理证书的途径有2种: 如果企业中有RMS服务器,那么证书由RMS服务负责签发; 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Microsoft提供的免费测试用RMS服务,您可以从Microsoft获得一个证书,它基于Microsoft .NET Passport创建,用户可以通过申请Hotmail或MSN邮箱或者将目前所使用的邮箱注册为Passport认证邮箱来获得(本例中使用的是Microsoft的免费认证服务)。Word 2003会自动检测系统上是否有存在版权管理证书,如果没有,系统自动运行“Rights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Wizard”(版权管理证书管理向导,如图2所示),为用户下载并安装一份版权管理证书。

3.证书下载并安装完毕后,进入“权限”对话框(如图3所示)。0ffice 2003提供了3大类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一些附加选项,它们是“读取”、“更改”和“完全控制”。“读取”权限意味着对方只能读取该文档,但不能对其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和打印; “更改”权限表示用户可以自由地编辑和读取文档的内容,但不能进行打印,其附加权限还包括打印权、设置文档的失效期等; “完全控制”权限在默认情况下只有创建者才能拥有。

在“权限”对话框的“读取”项目中,选中该对话框中的“限制对此文档的权限”复选项,并在“读取”项目中输入用户B的Passport注册邮件地址,由于不赋予用户B更改文档的权力,因此将“更改”项目保持为空; 然后,单击“其他选项”按钮,进入图4对话框。

选中“此文档的到期日期为”复选项,然后指定该文档的到期日期(2003-12-31),实现对文档失效期的设定。如果用户B没有使用Office 2003,则无法打开该文档,这时您需要选中“允许使用Office早期版本的用户使用支持信息权限管理的浏览器进行浏览”复选项,这样对方就可以通过一个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打开该文档了。从图4还可看出,文档的创建者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在默认状况下拥有“完全控制”权限。

完成上述操作后,用户的认证信息与文档的权限信息将组合成一个“发布许可证”传送到Microsoft的RMS服务器上,并进行签名操作(注意,该过程不会传递整个文档),签名后该“许可证”会被返回,文档信息并不会保存在RMS服务器中。

版权文档查看

用户B要打开该文档时,需要通过Microsoft的RMS服务器来确认是否拥有查看文档的权限,因此用户B必须连接到Internet上。在获得了RMS签发的用户许可证后,用户B即可使用Word 2003打开该文档了。如果用户B安装的是低版本的Office套件,则可以通过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浏览该文档,但前提是要把该文档的扩展名改为.rmh。IE版权管理插件的下载地址为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8/b/9/8b9509d8-0ee9-438d-9b3e-92efddfb97ca/RMUSetup.exe。注意: 该插件仍然会要求用户到Microsoft RMS服务器或企业内部RMS服务器上进行认证(如图5所示)。

小结

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篇9

本次的达标学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也有的老师出现了因为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无意中拔高了要求,结果拔苗助长,急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很难产生教学实效。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态度积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细心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熟知整套教材的编写体系,明确各教学段之间的联系,明白自己所授教材的内容设置,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暑假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两三天的学习,虽然跑来跑去比较累,天气也比较炎热,但也很有收获。这种收获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重要是大家坐在一起集思广益、分析现状、探讨问题、共谋对策,是大家在一起分享快乐、交流感情……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收获:

第一天是信息中心李波主任的讲座,讲座上他以教育信息网的各类统计和搜索为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打打字、修修电脑之类的事,而更要合理发挥一个电脑老师的作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大家协同实现教育信息化。他说我区一直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大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大家要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去实现“一人一空间,一校一平台”,也就是让区里的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网站,这些都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李波主任的一番话,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是啊,虽然我现在是在农村,虽然目前看来我们农村小学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很难,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做,去完成,我们农村信息技术老师的每一个小小的努力都能给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提升,我们不要停滞不前,要积极推动,不要观望,要努力。

在李波主任说道关于不同部门下发的表格类型不一样给下面填报带来困难时,大家有的认为要统一制度,有的认为要统一软件,还有的认为要统一表格类型。李主任先是同意我们的看法,然后说道“设备、制度、软件等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人。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层次、平台、角度,决定了这个人的素养、修养。”是啊,关键在于人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工作中,总是有这样那样问题,而很多人都只是在解决当前问题,很少有人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全局的问题。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为全局着想,要为信息技术中心汇集智慧,做一个好的建言献策者,形成一个大的智囊团,去合力解决这些问题。

李波主任最后说,目前我们的现状中,所遇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投入与使用的不对称、彼此之间互不卖账、信息化本身难得进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老师深思。

在培训的第二天,区教研室为我们请来了原浏阳市教研员 潘勇老师,他为我们展现的是他曾经长期致力研究的“范例教学”。说实话,潘老师的这个讲座在今年上半年的长沙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我就听过,让我深受影响,此次的重逢,让我能再一次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潘老师讲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日常的课程中,要学会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并且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进行二次开发教材。听到这里,我想了想我们自己,想了想我们身边的很多同事,大多都是根据教材上课,教材上有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教材上没有就不讲,教材上好讲的就多讲,不好讲的就少讲。说实话,很多时候都没有想过如何去用教材,更不用说二次开发。当然在这种情况出所出现的就是知识传授不均衡,让学生在很多时候觉得学了教材跟没学一样,并不能体现出教材和实用性。我想长期下去,将会让学生觉得学了这门课跟没学是一样的,因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材里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当前的,教材的编写永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那怎么办呢?唯有的办法就是老师要自己下功夫,自己花时间,根据大纲、根据教材再去开发,从而让学生接受到新的、实用的知识。

关于范例教学,潘老师讲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方法,而“麻雀解剖法”正是他们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法找到突破口并深入下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范例都是值得深挖和开发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这方面用不用心,努不努力去实现。潘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做了出来,那就要肯定,同时要通过课堂去影响课外。在这里我想到了我有一次上区里的教研课,要试课的过程中,涉及到要把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我通过一直以来教材上所讲的方法,先插入,再图片,再来自文件,然后选择

图片这样一个流程给学生作了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照我教的方法做,包括我请上台演示的同学,他们直接是找到图片进行复制了过来。我当时很纳闷,不知道说学生是对还是错,然后听课的张样老师和彭主任告诉我,学生这样没有错,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是啊,不能让学生思想禁锢在自己所圈划的圈子里,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找到他们喜欢并且合适的方法,至于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完全不用限定,而更多的是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在这一点,我是深有感受,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件好事,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会把思想强加给他们,给他们留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11

在为期两天的IDF 2013上,Intel公司高级副总裁兼PC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Intel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Bryant)、Intel公司全球副总裁兼系统软件事业部总经理费道明(Doug Fisher)以及Intel公司首席技术官贾斯汀(Justin Rattner)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将终端形态的创新、感知计算的创新、云端智能的创新、应用体验的创新、未来用户体验等五个方面展开,探讨了Intel如何推动计算现代化,为用户带来非凡的新体验。

同时,Intel带来“Intel世界:交互式游乐园体验”的主题技术展示,为与会者提供交互式娱乐休闲环境,展示Intel技术将如何应用到端到端领域;Intel的其他展区还包括:行业解决方案展区、软件与服务展区、视觉体验展区、HTML5体验区等。赞助商和参赞商也将在数据中心、智能系统、软件生态系统、超高速USB、超极本生态系统等展区,展示其前沿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

本届IDF上,Intel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感知计算业务总经理邓慕理(Mooly Eden)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演讲,展示出新奇有趣的感知计算世界。

在过去的五年中,人机交互方式正逐步发生变革。键盘加鼠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输入方式——通过触摸屏幕或者语音,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电脑、手机等多种消费终端;非接触式手势控制也正在成为现实,用户已经可以摆脱操控杆,只要挥舞手臂即可完成指令下达。

而Intel立足更加宏观的技术蓝图,和更为长远的发展愿景,创造性地诠释了感知计算这一概念。Intel认为,感知计算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语音,甚至感情和情境等多重感官方式,让计算设备能够感知人类的意图,从而实现人与设备间更为自然的交互,重塑计算体验。

在Intel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动下,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将能够在超极本等多种设备上期待增强现实、语音智能、眼球追踪、生物识别等多种感知计算功能。如今我们所熟悉和了解的体验将全面升级,今天还无法想象的计算体验也将成为可能。

邓慕理用充满激情的现场体验揭示了感知计算领域的发展现状,现场展示了包括语音控制、面部识别、3D外设等技术下的感知计算全新体验,现场演示的内容包括Dragon Assistant(声龙助理)的语音命令操作、FastAccess Anywhere通过面部识别开机及密码保护、借助Creative 3D深度摄像头实现虚拟背景替换、虚拟协作、增强现实等功能。

特别值得我们欣喜的是邓慕理将感知计算的用户体验总结成Natural(自然)、Intuitive(直观)、Immersive(身临其境),而带给我们的感觉则是Highly(超乎想象)、Amazing(精彩纷呈)、Opportunity(机会无限),这些单词的缩写恰好组成了NII HAO,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随着Intel说出:感知计算,你好!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实践中我发现,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更易面向全体的特点。这与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完成对新知的研究和学习是相对应但又互补的。我在讲《幻境迷城》一课时, 就是从学生兴趣出发, 以制作自己的游戏为主题, 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特色的体验情境, 完成了幻灯片动作设置的学习。

教学过程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完成。

1. 体验作品,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具有动作效果的游戏, 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操作, 找到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激发学生完成作品创作的兴趣。

2. 分享交流, 达成新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个体间、组际间以及全班的交流过程中, 完成新知的传授, 使学生的体验得到共享。

3.创作作品, 体验成功

达成新知后, 教师为学生进一步制作提供体验的环境,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初步完成作品。

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作品的创作再一次创设体验环境, 并通过“展示作品, 体验创新”和“完成作品, 共享成功”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主动地完成作品的创作。

通过再次体验, 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而教师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逐步完成知识传授的。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运用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我们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1.体验式教学模式与教材的结合

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 所以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想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运用, 首先就要从教材的角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验环境。例如, 我所在学校在已开发的多套校本教材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了网页版的电子教材。同时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将教学环节做了细致的规划, 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体验的环节。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采用了如下环节:故事彩桥、零点起飞、牛刀小试、触类旁通、日积月累、单元评价等。体验式教学模式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教师和学生构建出体验的环境。

2.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知识的融合

相信很多教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知识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这里举个例子。

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会对程序设计很痴迷, 而这种痴迷会造成教师将个人的兴趣转嫁给学生, 这也就出现了程序设计授课中对学生要求过高的现象。

造成这样的问题, 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的深度把握不准。所以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校情、学情, 对教学内容作了细致的划分, 包括了知识的掌握和体验两个部分。对于体验性知识, 我们更多地强调学生能够简单理解、会应用。对知识的划分, 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传授的尺度, 真正达到了体验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的效果。

还是以程序设计为例, 将赋值语句、打印语句、简单的判断和循环语句, 作为掌握性知识, 而对于循环的嵌套等语句我们则把它定位为体验性知识。例如, 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的《找质数》一课中, 教学目标就定位于:了解程序运行的流程和原理;感知程序设计的用途和计算机运算的优势;能够利用程序判断出一个自然数是否为质数;体验Qbasic程序应用。这样的设计, 调动了学生对程序的热爱, 使一节枯燥的程序设计课程演变成了一次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

3. 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集中表现在体验环境下学生个体基于多种经验的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现有教材中涉及的软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创作的需要, 学生在体验中需要更富有挑战性、更实用的软件来实现自己的创意。针对此, 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基础, 选择多款适合小学生的软件, 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基础和手段, 满足他们对体验的需求, 如电子相册、通用机器人、金山画王笔、即时通讯软件等。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校本活动课程中的延伸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常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应用中同样也能发挥作用。

例如, 我校的智能机器人活动课程。此课程集搭建、编程、实践为一体, 每一步操作都是学生个体与小组成员间的体验式学习经历。活动中, 智能机器人搭建和任务的完成不是个体独立完成的, 需要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体验的分享和共识的达成非常重要。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 我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1)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体验性学习, 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式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2) 在今后的教学中, 如何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素材, 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之路。

信息技术外出学习心得 篇13

11月24至27日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在泰安进行,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前去听课。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在本次听课中我收益匪浅,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自主学习理念为主导

基本上每节课老师都给学生准备学案,每节课都有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虽然有些课贯彻的不是很完美,但是却充分反映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旋律。

二、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这次的听课中,除了我区的两节课外,济南一位教师的课也是非常精彩:他讲授的是公式的运用,从课前对学生知识程度的了解到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课堂语言到步步深入的知识点引入到需注意问题的反复提醒与练习,从大处到细节处处讲究,处处值得推敲。听过之后,感觉最深的是这位教师基本功的扎实:可能我们可以花点心思把课程的设计做好,可能我们可以只为一节课做详细的课前调查,但是作为整堂课贯穿始终的教师语言、教态及课堂表现力却不是一日之功。听了这些优秀的课节后,我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不论是语言教态还是课的设计都要做好做实。

三、教师应变能力强

突然的网络中断导致部分课程无法继续进行,有的老师能很好的安排学生任务,有的老师就只能机械的按照自己原来的设计进行两者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些也体现了老师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具有教学机智。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一、面对讲座的压力我是如何做的,又有哪些收获?

为全区信息老师做讲座,收到邀请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接下了,因为我也正想有机会与其它老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也想利用这个机会逼一逼自己。放假后,心里一直在牵挂准备讲稿的事,最低限度是一定不能在熟人面前丢脸。但到底讲什么?大半个暑假一直在纠结这件事。

结合我的教学生涯和我的思考,我认为我们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自己或者别的课任老师一直误认为信息技术侧重在技术,信息老师要做的就是教别人怎么做,信息课堂常常除了操作就是操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做这方面的改变。所以,经过反复斟酌和大量资料的查阅后,我确定了我讲座的内容。

1、第一个内容是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解读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制定的发展历程,重点突出现今的成熟内容。这个内容是查阅很多南师大李艺教授的讲座和专著才完成的。

2、第二个内容是从解读“学习”两个字,挖掘出学习的本质,从而引申到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律、建构网络、反复练习,以此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我对建构网络的解说不仅从学生的学习层面阐述也从老师的教学层面展开,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我们利用好这种关联,就能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第三个内容我谈的是我在高二复习中的成功经验。我在高二的复习教学中一直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整理成文发表获奖,因此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准备的过程是纠结的,也是很有压力的,但完成之后的欣喜与成就感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做中学,学中做,是不变的真理。

二、郁老师的论文撰写让我有动笔的冲动,又让我对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产生油然的敬佩之情。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教书匠,怎样在我们平凡的人生中尽量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郁选民老师就做到了。我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可是我却懒于动笔,以致那些想法只能盘旋于脑中,所谓:听到、看到不如做到。郁老师就是一直这样在努力实践着。

三、老师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初探》讲座为我打开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扇充满魅力、充满阳光的窗户。

发挥专业的特长,探索专业的奥秘,普及计算思维,用专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管老师的讲座中听到了这些内容。

通过管老师的讲座,我体会到了他的博览群书、集思广益、深入研究、默默耕耘的精神。他无私分享了他的信息学奥赛教学辅导方面的经验与心得体会,我了解了在他现在取得这些辉煌成绩背后的长年累月不计报酬的辛勤付出。有收获,必然有付出。

四、老师的vb教学培训,让我思考术业有专攻的问题。

x老师的vb培训,再一次给我展示了他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很早就听闻他很擅长高精尖的东西,做我们的教研员后,更多的专业化的平台的搭建与推出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实力。Vb、编程对我而言有点力不从心,多年不选也就没有用心去研究,所以现在让我一切从头开始真的有些困难重重。通过这次的暑期培训,我感觉到了专业的压力: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在迷茫和彷徨中,我的脑海中跳出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看到的专家身上的本领是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

面对众多的专业知识,面对分工越来越专业细致的社会,我除了加强学习和实践,我更要考虑的是我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能够扬长避短,专攻自己的长处,以求一席之位。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15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需要信息技术

从低年级学生固有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运用信息技术来满足低年级学生参与学习、得到素质发展的需要。

1. 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是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年段,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地集中, 易分散, 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理解力差, 记忆力好;逻辑思维弱而形象思维较强。低年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要求低年级数学教学需充分满足其心理需求, 使学生拥有参与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如不能解决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让学生注意力持久地集中等问题, 那么数学课就是失败的。因而, 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常常要创设各种情境和进行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方便并高质量地完成情境的创设, 也能为游戏增添不少便利。学生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需要信息技术。

2.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甚至说是有些枯燥。而相反的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的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 可以为课堂创设最为形象的情境。这样的数学课既充分考虑了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又迎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3. 学生发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大容量信息的优势, 它在让学生获取大量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才能, 让学生得到健康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参与学习的第一要素是“需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参与学习的需要主要是由兴趣来唤起的。

1. 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特点爱好的情感状态, 是一种人特有的个性化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时, 他自身具有的能量就会充分焕发,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对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最好注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听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可以在两个时间段进行, 其一在上课之初,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仍停留在课堂之外不能集中, 这时如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新奇的画面再伴有动听的乐声导入新课, 就能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回课堂, 让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一课时, 在上课的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了一段梅花山的视频, 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 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的梅花山的景象, 再联系到前不久春游时去梅花山的情景, 学生们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来, 然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小朋友乘两辆车去春游, 一辆车坐43人, 另一辆车坐了31人, 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全班同学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全都积极地思考, 举手要求解答。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除了可以在上课之初, 还可以在课至将半之时,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 很容易在关注某一事物一段时间以后出现涣散, 这时可以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让学生乐学的情景。例如,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中的“5以内的乘法口诀”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已经掌握, 所以课上到一半, 个别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显得有些不耐烦, 开始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 这时我利用教材配套光盘中的一个对口诀游戏的课件, 让学生以比赛对口诀的形式进行游戏, 课件中一个小朋友说口诀的上半句“二二”, 另一个小朋友立刻对出了“得四”, 结果全班小朋友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 纷纷跃跃欲试。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刻活跃起来,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运用信息技术, 降低学习难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对于一些稍微抽象的问题往往不能理解而需要用形象的手段呈现出来帮助思考和理解, 大多数时候可以借助各种教具和学具来帮助学习, 但这些传统的手段有时既费时又费力还不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模拟仿真,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为动, 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呈现, 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思维被激活, 有效地改变思维的定式状态, 放大思维的空间。同时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

教例:教学“认识人民币”, 难点是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单纯地向学生介绍1元等于10角, 1角等于10分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用人民币的实物贴在黑板上出示1元等于10张1角, 1角等于10张1分, 虽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突破难点, 但倘若这样一张一张地贴则可能浪费掉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使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能改用课件出示的话, 不但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出1元和1角、1角和1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而且对于1元等于5张2角、2张5角以及较难演示的硬币也都能很方便地演示出来。

3. 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信息技术具有知识信息传递和情感信息传递的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可将充满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再现课堂。情境是一种以生活情感调节为手段, 以学生的亲近的生活为基础, 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 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够建立教学的亲近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这样既使书本的知识、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与现实的生活链接, 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形成能力。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认识>、<和=”一课中,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森林运动会的主题图, 图上数量不同的四种小动物排着队入场, 由于是静态的图画, 所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有限, 像个旁观者在远远地看着运动会。倘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营造运动会的情境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试想, 伴着激昂的运动员入场曲, 各队小动物整齐地依次入场, 随着情境进入视觉的时候, 学生便会觉得自己就处在运动会场当中, 自己就是它们中的一分子。然后可以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和其他动物比较多少, 在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出“>、<、=”这三种符号, 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很不一般。

三、结语

学习信息技术体验心得体会 篇16

在全日制教学标准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多是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身主观能动性比较差。针对此类情况,必须顺应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创新教学体系。体验式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适应新课标的应用要求。以下将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内容及特点

1.小学体验式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模式,并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组织。体验式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证明理论知识,最终达到自学的目的。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在理论体系的支撑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分析

(1)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全过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确实践程序,并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学习。

(2)扩展性

体验式学习涉及到范围面比较广,基于该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性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学概念,并且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3)自主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激发自身学习潜力。体验式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在实践中扩展自身学习领域,考验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数学和生活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并根据教学模式的设定进行指导性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基于体验式学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必须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该教学形式应用到实践中。以下对如何将体验式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理论知识只有得到实践证明才能说明该理论是正确的。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长度单位》,其中涉及到米(m)、分米(dm)和毫米(mm)等,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确切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生活中常见的在物品的长度值,例如衣柜的长度、梳子的长度及墙的高度和宽度等,并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转换。此类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论证数学知识,进而增强记忆,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2.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教学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4-6名左右,最重要的是保证小组成员实力相当,避免出现学习实力差距大的情况。例如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中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构差异,边和角之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的本质差异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知识,最后在组内做总结,将总结报告交给老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安慰。此类学习方式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体验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进行游戏教学

小学生天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数学知识多是理论性为主,因此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必要时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游戏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在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20以内加减法》,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数字印成卡片的形式,并让学生自主抽取一个卡片,其他同学在也都各自与抽取卡片,抽取结束后将自己的卡片和其他同学的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最终得到20的为胜利。在实践教学中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篇1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范文,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

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

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

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

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

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

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上一篇:客房服务教学计划下一篇:业务指导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