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呢(共10篇)
河南平顶山工业学校史红丽王向丽
摘要;依据中职教育改革意见,结合目前学生状况,阐述了如何在中职电工专业课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色。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变为对实用技能的主动探究,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信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采用分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做中学、做中教以人为本
就业为导向分层教学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的学生初中阶段基础课成绩越来越差,数学不及格是正常现象,初中物理课大多数人没认真听过,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小学四年级水平。他们或因为父母望子成龙的原因进入学校,或为了找玩伴而入校门,真正想学习的寥寥无几, 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程、新内容的学习,且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来学校就是玩的。上课不好好听课,跟不上进度的大有人在,如此学习中的问题就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就越来越少,导致学习兴趣越来越弱。而《电工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物理成绩,同时还要求有较高的数学计算能力,若寄希望通过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主动地去思考,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是已经越来越困难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兴趣呢?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建议:
一、教学要以人为本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刚入学时对电工专业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中职电工教材难度相对较大,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针对于文化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中职新生而言,他们无法顺利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一)选浅显易懂适合学生的教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所谓“听得懂”是指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更确切地说,“听得懂”指的就是“学得会”,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达成。今年我们选了理论性相对弱,实践性强的课本。学生学得会听得懂,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大多数学生上课都愿意学习了。
(二)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应重视电工课的入门教学,在课程的绪论部分,利用动画、多媒体,结合生活,生动形象展现电工课广泛、有趣应用。给学生惊喜、好奇、实际之感,让学生感觉不但工作要用生活也离不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吃透教材,降低“起点”,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素质,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可以摘下桃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各个初中的“差等生”,他们起点低、差异大,逻辑思维较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过去我们往往是理论基础还没有打好,就已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光了。因此,我们要抓住中职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差,但往往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可以先安排实训课,比如引导学生接家庭照明线路,在接线的过程中,渗透安全用电,欧姆定律,还有电阻的串并联等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必须的理论知识。
(五)实训要与实际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课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便在实训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能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还因此划伤了手,感到非常厌烦。我及时抓住这一苗头,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断丝经常烧红熔断等故障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归纳出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于接点不牢靠而引起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一旦通流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家庭线路故障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电路正常运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了。
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生的学习直接针对着就业。所以,就业永远是中职生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把中职教学与就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还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日后能适应这一趋势,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相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或者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约,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参加上岗实训,而不是在学校学完了两年之后再到工厂顶岗实习一年,这样的实习其实就是把学校的学习和工厂的实习完全的隔离了。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不到实用的技能,自然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来。例如学习《电力拖动》时,我给他们放了工厂录像,电机拖动的应用,学习时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好好学习,觉得试验台距离工厂遥远,没用,不认真做实验。带他们参观工厂,看到不管什么工厂,电机的使用都很频繁,维修工师傅给他们讲工作不太累,电机不出毛病,一般上班时间很清闲,学好了会检修维护电路工作还是好找的,回来后学习积极性就提上来了,明白学校学的和实际生产是一样的,原来没做好的实验,课余主动加课补上。
三、合理分班,分层教学
教学中发现,班上学生差异太大,三分之一学生学起来不费劲,三分之一努力了也能学会。还有三分之一学不会,也不愿学。上课不听课,玩手机,发表学习无用论。刚开始前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挺高,受不学习的三分之一影响,加之自身也好玩,自律性差,就向下滑,课堂上学习也不积极了。一学期结束认真学习的就变成寥寥几人了。建议开学时进行摸底测验,分班合理一些,便于因材施教。程度太差的组成一个班,课程降低难度,理论少教一些,多培养动手能力,教会他们看懂电路原理图,会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对学习基础好的严格要求,多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他们既能看懂电路原理图,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还得具有查找故障和维修能力,进而具备设计电路的能力。这样分班,让精的更精,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基础差的学到实用的知识,也算有所长进。
总之,教育不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力,教育是在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基于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使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阶梯,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忻《电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调动情感, 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仅需要有厚实的文化知识, 还需要具备诗人般的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人, 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的。文章不是无情物, 每一篇优秀的课文, 都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教与学虽然都是理智的活动, 但离不开感情的参与。教师不但要晓之以理, 还要动之以情。面对一篇课文, 运用正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设置情境, 并且引领学生沉浸到情景之中,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再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身在课堂而与文相融, 感同身受, 连类而及, 产生共鸣, 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从中领会美, 欣赏美。教师一旦将感情渗入教学之中, 讲台就不再是一方淡而无味的三尺之地, 它将变成师生心灵相通, 情感相融的桥梁。中职艺校的学生一个个活泼好动, 情感丰富, 对未来满怀憧憬, 如果能把他们求知的热情调动起来, 那么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会改变很多, 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化抽象为直观, 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许多知识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语文信息知识直观、具体、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有情有景有物, 声图并茂,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完整的把握。例如, 笔者上《荷塘月色》一课, 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差别是很大的。中职艺校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想象荷塘月色的景象, 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前, 课堂气氛是沉闷的, 学生们大都提不起学习兴趣。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 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 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 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百闻不如一见”, 大量感性的材料, 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适当使用,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的记忆, 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在课文里, 而是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 阅读体验大大丰富。
三、以“文”促“技”, 文专结合
语文学科与艺术专业学科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文化素养的高低, 直接影响与制约着艺术技能的发掘与发挥程度, 影响着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在上语文课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 把语文与专业结合起来, 以“文”促“技”, 文专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上《琵琶行》一课时, 给音乐专业的学生上课, 笔者播放了与课文具有关联性的琵琶音乐, 把琵琶音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 饶有趣味地把课堂学习进行下去。音乐与课文相互渗透, 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信息就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给表演专业的学生上《琵琶行》一课时, 笔者则要求学生扮演诗中的各个人物角色。对于极富表演欲望的专业学生来说, 通过表演融入的形式, 能够使他们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兴奋不已, 尤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的表演, 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探讨热情。学生无论是担当角色的还是作为观众, 都热情高涨。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就更容易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因此, 中职艺校的语文教师应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艺术的规律,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摘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的学生, 大部分基础较差, 都不爱学文化课, 把文化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 认为只要学个一技之长, 以后出到社会好歹有碗饭吃就行了。但实践证明,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 语文学不好, 会对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 甚至会影响到以后人生的发展。语文教学对中职艺术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是可有可无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是在许多普高招生之后,大多数是中考名落孙山的学子,普遍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后,对自己缺少自信心,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等现象。
一、中职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动机不纯
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高。有不少家长则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分数上不了普高,又不忍心让他过早的踏入社会,因而才让其子女上中职,造成部分学生存在父母叫“我”读的心里,思想不求进取,学习不求进步,进职校只想混混日子。
(二)缺乏学习兴趣
社会上不少人对中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偏见。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中职学校就是那些考不上普高、学习成绩差的人才去读的学校,选择职校是一种无奈之举。因而在入学时对自己的兴趣、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并不了解,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存在破罐子摔碎的倾向,造成对就读专业不感兴趣,缺乏上进心。
(三)缺少学习主动性
由于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非常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是导致自信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逐步将他们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中职老师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中职生,采取合适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操能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有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形成的。针对原来学习基础较薄弱的中职学生,课堂设计更应花费心思,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水平不高的现实,上课时就必须力求简明,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有兴趣学习.帮助学生来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许多中职生都是由于缺少目标的指引,在学习上不知道何去何从,迷失了方向。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业才能进步。应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行业的动态,向学生展示一幅美好的职业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使他们感受到职业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兴趣。利用年轻人好胜心理,引入学习上的竞争,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出一些简单的小测验,如,五笔打字比赛、文字排版比赛等,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竞争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多展示同学的作品、鼓励学生上台示范操作,并给予表扬;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昂扬向上的心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情感沟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对某科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着对该科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教师的课程分外重视,肯下功夫学好这门功课,反之则兴趣不大,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不认真学、不愿学。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才能其乐融融地开展学习活动。因而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进行知识传授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对于中职学生,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沟通,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讲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做到务实精彩,底蕴深厚,教学方法得当
往往教师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灵活机智的教学,更容易取得学生的敬佩、尊重和信任。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多些沟通,多些赞许,并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袒,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
(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批评要实事求是,不夸大。说话和蔼,带着亲情,有说服力,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四)师生交往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美学理论中有一种心理距离说,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会产生一种超物外的朦胧美感。这有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一个可敬可亲,又可信赖的教师形象。
师要身正,把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塑造一个令学生为之倾倒、折服的教师形象,实现学生情感的迁移,从喜欢教师到喜欢其所教的课程,从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最关键的动力是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到新知识。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1.创设美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美感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享受,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
例如,学习Word文档编辑软件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Word中的背景设置、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操作。若按课本内容纯粹进行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也一般。此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事先以知识点制作的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欣赏,通过绚丽的色彩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欣赏美、品味美的同时,逐渐转移到“贺卡”的设计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去刺激学生,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知识。当然在提出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插入图片、文本框这一节时,可先告知学生其方法跟Word是一样的,在相应的菜单栏中找到相应的命令。接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怎样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本框?”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用旧知识带动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上面的例子是通过创设美感情境、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带着问题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单一的情境往往是乏味的,既便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经常使用也会逐渐失去其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除创设以上两种情境外,还可以创设如探索情境、向往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交替的使用各种情境教学,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任务驱动和分组实践相结合学习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学习特点设计出来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分组实践”是依照学生学科知识水平高低、男女生比例进行搭配,每组4~5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组间公平竞争,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通过布置各小组的任务,小组成员再进行讨论、探索、研究,最后动手完成任务。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场外“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互助学习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学习Visual Basic编程软件有一段时间,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针对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的特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聊天室系统。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才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
(三)电子提纲学习法,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所谓电子提纲法:是指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验任务,利用Word文档制作成电子提纲。老师在上课时将其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中,以供学生查询和完成实验任务。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而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而制定的,这样往往会造成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两头靠不上。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法,并在电子提纲的实验任务部分,设置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两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再完成选作题,教师在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答疑时,其他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兼顾到尖子生,同时又照顾到学困生,避免其因“吃不饱”或“吃不了”而失去学习兴趣。
五、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继续升学的愿望,学习态度比不上高中生,在学习阶段,有些学生存在混日子的心里,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这类学生,虽没有升学压力,却存在就业压力。教学时应着重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生存专业技能。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实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参观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若教师本身对市场信息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相关教材滞后,势必在培养学生上往往脱离市场需求。学生单靠书本知识和课堂的学习就有其局限性,学习时学生也会感到乏味。通过参观学习,不仅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更加广阔的计算机应用领域,拓展了视野。从而端正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和市场实践相结合,调动学习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更要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专业同当地产业的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跟某些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再由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或顶岗实习等。学生通过实践,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六、组织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有组织的举办计算机理论知识竞赛或电脑技能比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中职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竞赛”、“电脑图像处理技能比赛”、“网页的制作发布比赛”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计算机比赛,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深深地喜欢上了计算机这门学科。
总而言之,只有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现状,才能合理的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收获教学果实。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中职生学习行为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9-21]. http://www.hfcjxx.com/view.asp?id=57&menuid=004004.
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集中, 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使职业高中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很多学生就是抱着不想学语数外才上中专,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好了,何必还要学语文?而且许多中职院校对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甚至给他们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技术才是目的,文化课无所谓。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语文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职高毕业就要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靠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现在是市场经济、法制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得签订合同,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素质,不能正确理解合同条款,将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提倡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补充知识能量,满足更多社会要求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再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理解、思维和应用的工具;是陶冶美好情操,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学好语文,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必要,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或自己的某种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宁可自己多走路,少让学生走“弯路”树立平等与民主、尊重与宽容的教学理念。老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应充满民主气氛,答疑或讨论时,师生应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时,不挫伤
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严”的背后,充满了爱的期望。教学中要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和训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此以来,课堂再不是“老师一言九鼎,学生只有听的份了 ”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方式,实行自主合作。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满头大汗,学生在底下一脸茫然,浑浑欲睡。这是中职院校文化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应走下讲台,腾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占用。教师走下讲台,并不等于“放羊式”教学。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相反地,教师课前务必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适时点拨。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觉得:原来我也可以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具、教具
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从视听等多方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容易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并使学生在逼真的动感画面的情景中真实的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有利于学生眼、口、手、耳、脑多方位同时调动,全身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课文的内涵,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语文活动课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它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的延伸,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语文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演讲赛、辩论赛、古诗文朗诵赛、讲成语故事赛、猜谜语比赛、表演品评、制作手抄报等等。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早自习时间给学生抄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趣联和部分饱含哲理、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让孩子们从这些优秀的语言中汲取精神养料,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每次抄写2-5组,然后师声情并茂地领读几遍,简单介绍大意及其出处,着重让学生在琅琅的诵读中去感悟和品味。这一些活动都具有比赛的性质,因此很容易吸引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如此,在每一次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地“动”起来。我曾经多次组织猜字谜活动,每个学生都自主地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激发智慧的潜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了很多新的字词成语。这种活动课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维,效果较好。语文活动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在于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以课外阅读为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纵观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他们虽然对学习语文不大感兴趣,但是对课外读物却是情有独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此作为突破口,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巧妙地转移到学习语文上来。别林斯基
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学生对于如何区别书的好坏优劣缺乏经验,不善于加以选择。因此,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自我意识强烈,对未来充满幻想、对两性极为敏感、行动缺乏自制力。这一切都使他们很容易放纵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上进、能提高文学素养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读者》、《小小说》、《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从中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学生畅游在文学的海洋,感受文学之美,并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列书目、内容简介、电影赏析、录音剪辑、读书心得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于是,学生在喜欢阅读的同时喜欢上了语文,他们经常徜徉在阅读空间和时间里,收获的不
仅仅是语文知识,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有一些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 总是难以摆脱所谓“师道尊严”的阴影, 难以形成一个比较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对自身情感的正确表达, 也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只有教师努力建立起一种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氛围, 才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讲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上, 教师要面带微笑, 用温柔的言辞来教导学生, 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之下, 学生才能够感到轻松和愉快, 从而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
2 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
如果学生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么可以说就是成功了一半。因此, 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 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由此可见, 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可以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导课的内容, 设计合理的导课环节, 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使枯燥的《电工基础》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时, 可以先为学生引入一个直流电路,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然后教师再对电路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 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路, 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题。这时, 学生就会跃跃欲试, 想要探寻不同电阻之间的联系, 之后教师再由此引入新的课程, 这样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又比如, 教师在讲解“自感现象”这一节时, 可以先安排演示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这时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疑惑。之后教师再适当地引出教学课题,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电路中开关动作的瞬间会使灯泡亮起, 而开关动作之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样, 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主动地进入到教师所要营造的课堂气氛之中。
3 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方式
由于学生对周围的生活比较熟悉, 因此, 教师就可以将《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时, 都认为这门功课难学, 也比较难理解, 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时,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相关概念时, 教师运用比喻的方式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还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有助于对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帮助学生在《电工基础》学习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教师在讲解“电流”这节课程时,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 由于学生对电位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 教师可以用水位来做比喻, 然后在适当引出电位差的相关概念, 也就是在电路上两个电位之间的差值, 如果存在电位差, 那么就会产生电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要想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前提条件就是在这个导体的两端必须要有电位差。这样做,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能够看见,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的记忆。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电工基础》教学工作是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因此, 无论是教师在讲解时引入概念方面, 还是对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等方面, 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学习过程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 但是, 教师如果能够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和图像、动画等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加以转化, 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 教师在讲解“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程时, 学生最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就是电动势的形成, 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或是让学生对传统的挂图进行观察, 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该内容。这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演示电路动画, 使学生能够明确电源两极的电场建立过程, 形象地将电荷的运动情况展示给学生, 促进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中职院校的《电工基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 不但可以极大地节省画图的时间, 还可以将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职院校中, 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缺乏必要的耐心, 因此, 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就需要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理解。这不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信任, 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乐趣和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讲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 完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机制, 利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一门生动的科目,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艳婷.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J].科技风, 2009 (19) .
[2]姜伟华, 杜驰平.浅谈电工基础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5) .
[3]康丽萍.如何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3) .
【关键词】国际贸易 人才要求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740-4;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71-01
要提高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水平,高校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新型实训室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过去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单项式授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各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讲授国际贸易课程时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理论和政策两方面的内容,采用经济分析方法完整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作为经济类专业学生,国际贸易课程是必修课。课程研究的是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操作程序,能够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培养具备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的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的应用性学科,因此涉外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近年来随着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不仅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课程,一些非国贸类专业甚至非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诸如工商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等,本课程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外贸形势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新要求
1.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未稳定,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履约风险在增加,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来预测、规避这些风险,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在风险爆发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损失。这也需要外贸人员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政策及历史记录,并尽可能地选择信誉可靠的客户,减小交易风险。在谈判签约时,充分考虑可能的汇率变化会对双方带来的影响。
2.较强的实务能力
面对竞争趋于激烈的职场环境,本科毕业生能否在毕业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这是与其实务能力的强弱直接挂钩的,与其他财经类专业相比,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更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实务能力也是处理风险控制能力与处理贸易纠纷能力的基础,因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
3.较强的贸易纠纷应对能力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花样频出的贸易壁垒、常态化的贸易摩擦,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和规则,善于利用贸易规则,尽可能在规则内办事,减少国外对华贸易争端的机会,同时也争取最大经营效益。而在发生争端时,也能熟练应用相关规则积极应对,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贸易损失,甚至可以利用相关规则对其他国家主动发起贸易争端,合理保护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三、对国贸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1.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必须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国贸专业教师中形成共识。只有统一了认识,才能顺利地进行课程改革。
2.尽快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贸专业具有的强实践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但目前不少地方高校正头痛的问题就是“双师型”教师紧缺。快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坚持“引进与自我培养”相结合的双管策略。一方面,高校人才招聘必须放弃一味追求高学历的错误做法,要在“学历”与“实践资历”中进行权衡,招聘条件必须对社会上具有丰富工作经历的人才倾斜,同时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高校任教。如果实在不能引进具有外贸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可以考虑柔性引进在外贸行业工作的资深专家定期来校授课。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自我培养。这是因为高校待遇较之外贸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社会上符合要求的人才可虽然很多,但他们不一定都愿意到高校工作,因此单纯寄希望于从社会引进人才并不可靠,学校必须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委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顶岗实践锻炼。
3.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很不好。我们应当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地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实践教学改革带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一是进行校企合作,直接在外贸公司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定期进公司轮岗实习。二是在校内建立高仿真度实训室,让学生全程进行训练。三是进行简单的课堂模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充当一个角色,让他们共同模拟完成某项外贸业务。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去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运输公司、报关行、码头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熟悉这些单位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五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接触一下电子商务或边境小额贸易,独立地锻炼一下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各位老师要积极跟踪世界上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并积极进行尝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新的教学方法多半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颠倒课堂”教学法、微课、探究式教学等等,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四、结束语
总之,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从资金、人才和培养方案诸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以保证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专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目前学生的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大多数数理化基础偏差,一部分人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尽快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一本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版《电工基础》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这次编写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必需为度、以提高学习兴趣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第三版《电工基础》教材采用了大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版的《电工基础》的特点
1删繁就简,突出主干,简洁精练,易教便学
第三版教材本着“删繁就简、突出主干、简洁精练”的原则,对第二版电工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教材内容从电子专业中级工的实际要求出发,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大刀阔斧地删除与中等职业学科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突出定性分析,强化定量计算。在文字表述上,做到简洁、明快,尽量避免大块文字的堆积,方便学生的阅读。如删去了难度较大的“符号法”,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删去了原教材第六章“互感线圈的连接与变压器”,将其中的变压器部分放入模块五“磁场与电磁感应”中作为一个课题讲授;删去第八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并且将原来的第二章“直流电路”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个模块,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理实一体,学用结合,应用为本,学有所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版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学与用”栏目,结合每一个定义、定理列举实际例子,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今后学习电子专业课打好基础。例如,在每一个模块的开始都安排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以增强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又如讲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马上就在“学与用”栏目里列举三极管中电流分配的例子和三相三线交流电输电的例子。这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例子始终贯穿于整本教材中,给教材以全新的面貌。
3图文并茂,生动新颖,体现先进,更新内容
在教材编写模式方面,一改老教材出现的大段文字描述,而用大量图片、实物照片将各个知识点生动地加以展现,力求给学生营造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以提高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为了体现新知识,新教材还介绍了有关传感器的简单知识以及贴片元件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配套齐全,满足要求,开拓视野,提高兴趣
第三版《电工基础》为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还编写了电工基础习题册和教学参考书等配套教材。《电工基础(第三版)习题册》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编写,便于学生课后及时做作业。另外,为适应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习题册中加大了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比例,减少了fⅡ]答题的数量,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职业鉴定考核,顺利取得职业等级证书。同时将习题册的全部答案放在教学参考书的后面,供教师参考使用。
第三版教材还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按照教材顺序在每一模块的开始编写“教学指南”,重点给出该模块要讲的内容及讲课时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要求”中给出了本模块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学时分配、重点和难点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接下来,按顺序每一课题都安排了“本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按照教师备课的顺序编写的,一般分为以下5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实际上是按照教材编写的教案,供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备课时参考。在每一课题的最后还设了“资料补充”栏目,其中提供了相关科学家简介以及“思考与练习”的参考答案,供教师备课时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广, 计算机文化基础差异大, 要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必须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因材施教, 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强调教学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的学生来讲, 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是一门新课程, 他们已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些知识。但还有部分同学,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 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如果按照单一的模式教学, 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有的学生没学到新知识, 无所事事;有的学生感觉比较抽象, 操作的时候无从下手。长久下去, 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的教学将举步维艰。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精心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
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 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 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会渐渐地丧失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 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 或是喜爱这个专业, 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 他们往往缺乏学习信心和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仔细讲解, 耐心指导, 带领他们从初步的电脑的使用方法开始学习, 并选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练习软件, 提高他们的操作速度;然后根据主要的知识点, 给他们布置最基本的操作任务, 让他们每次课都有收获, 循序渐进地树立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 跟上学习步伐。
对有一定基础, 或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难度大的素材, 或者是书中没有介绍的内容。比如, 在完成Word文档格式化后, 可以增加一些“样式”的设置、“信封和标签”的设置等操作内容, 只提示菜单和命令, 不讲述详细的操作步骤, 让学生自己摸索, 设计更复杂的版式。这样, 他们将面临新知识的挑战, 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培养起学习的热情。
二、形象化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桥梁, 是学习成功的诀窍。学生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是教师能否施行科学的教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内容特点, 教会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得当的教学方法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需要一些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些知识既抽象又枯燥, 只靠空洞的讲述, 学生不易理解吸收, 给后续知识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充分应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如果进行实物展示或过程演示或视频播放, 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先绘制一幅彩色的硬件系统结构图, 再把计算机主机箱展示给学生, 唤起他们想知道机箱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欲望。这样, 一边有形象的图示, 一边有主机箱的实物展示, 学生就能有条不紊地获得感性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又如, 在学习了图文混排后, 教师可先展示一些贺卡, 然后不规定具体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 设计出风格各异的贺卡, 送给亲戚朋友。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掌握了操作技能,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
好的教学开端犹如戏剧的序幕, 是形象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先复习旧课, 是教师常采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此方法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如果能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Excel的“数据计算”时, 教师可以先复习表格的公式计算, 然后以班级学生成绩为例, 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快捷的计算成绩的方法?如果有, 该怎样来计算呢?”在学生的疑惑中, 教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传授, 学生学起来更有针对性, 也更有兴趣。
三、注重学生主体操作, 延伸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 学生操作占很大比重, 通过操作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培养创新意识, 延伸学习兴趣,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的优势, 鼓励他们当“小老师”, 指导其他同学操作, 或者让他们演示操作步骤, 使同学们能够互相对比, 找出差距,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大家的操作能力提高了, 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 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 并激发起很大的兴趣和乐趣,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完成Word基本知识的学习后, 教师可以展示多份不同版式的样例, 让学生从模仿制作班级简报等入手, 再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 创造性地做出色彩丰富, 集文字、表格、图形于一体的简报。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任务驱动的方法, 让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 既培养了创新意识, 又延伸学习兴趣。
四、提高综合素质, 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但要提高专业教育能力, 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还应提高综合素质, 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赢得学生的尊敬, 成为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给学生一件温暖的外套, 一声关心的问候, 一杯解渴的凉水, 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要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 计算机的教学要紧跟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发展步伐, 不断补充新知识,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俗话说, 教无定法, 教可择法, 也可创法,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 既教学生新知识、新技术, 又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普及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 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好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从精选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技能,兴趣
参考文献
[1]于康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寸仙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4 (4) .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来源于家长影响、家长的引导, 生长的环境, 老师的培养、周围学生影响等多方面, 对学习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会自发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电工技术》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求做到让学生课堂变得生动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快乐, 如在“基尔霍夫定律”一节教学中制作了具体的课件, 通过直观教学, 明确节点、支路、回路, 电流的流进、流出的形象比喻的讲解, 启发提问, 深入浅出,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积极性。其次注意层次性、条理性,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 比起简单的知识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抽时间多和学生交流, 如利用课间、课外活动一起和学生活动,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老师诚信于学生, 学生崇拜老师, 这样做也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加强实训课教学, 学生在动手中产生兴趣, 体验快乐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基础差, 在小学、初中长期受到老师粉刺, 同学的歧视, 家长的责骂, 厌学、自卑, 中职教师通过教学、实训、活动唤起学生自信, 规划新的人生奋斗目标, 据我多年对我校中职生现状的了解和职业学校的特点, 要想唤起学生的自信热爱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但重视理论课、文化课的教学, 更要加强实训教学, 重视实训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从实训仪器的购置, 实训室的配备, 高技能实训教师的招进等多方面加强学生实训,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般来说学习文化课困难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多让学生走进实训室,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训练、比赛、奖励等, 实训时间要约占到总教学时间占到1╱2, 对教师所带的学生要有两年或三年的实训项目所能达到的目标考核标准, , 这样教师会认认真真地备课, 总结实训的经验、失误、不足, 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如“电焊、汽修、电工”等能独立创业或到工厂就业是一名技术达标的合格工人。我校近些年来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但是还需改革的很多。
三、分层教学、分层实训, 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得出“我能行”
职业学校招来的学生智商、能力、素质等差异很大, 和普通高中不同, 普通高中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文化基础、智商、能力整齐划一。所以职业学校应对招来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和家长开好一个沟通会, 对家长进行学生特长、爱好、市场需求三方面的宣讲, 引导, 后根据学生爱好、特长、市场需求分三个层次进行, 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约占总数的1╱3的学生到三职班既学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 又要到实训室训练专业操作技能, 为高校输送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专业特长的优秀大学生, 时间分配文化课、专业课占总学时的70%, 实训课占总学时的30%。根据我在职业学校多年的教学实践, 应该加大物理课实训时间, 实训应占总学时的70%, 文化课占总学时的30%, 两年或三年后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下能精学得某一技能和兼学的其他技能, 以比较精的技术能够自谋职业或成为工厂合格的工人和各行各业的合格打工者。
四、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造就一批实训一流师资
职业学校就是要体现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职业实训课是主流, 有一批实训技术娴熟、过硬、高超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关键, 在一流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1.招聘既有专业理论又有技师等级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教师。2.每年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各专业的技能大赛一次尤其是中青年教师。3.定期送教师到工厂、车间学习、实践, 要有教师继续学习的激励办法。4.和学校、学生要签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等级责任书, 两年或三年后经学校之外的一个国家认可的技能考核部门考核发给学生等级证书, 这样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5.同时对老师有奖励和解聘机制。6.学校要做好实训室、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学生实行小班制, 就像师傅带徒弟那样, 在校实训期间就能对外承包项目, 加工合格产品, 在这方面要想德国职业学校学习。7.和企业, 公司合作还可以订单式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职业学校的三年里才能重新找回自信,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 会自觉地规划新的人生奋斗目标, 这样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才能办得家长满意, 学生向往, 会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技术过硬、各行各业急需的劳动加技能的人才, 成为工厂、企业的“抢手货.”
总之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训室建设、实训师资的优化、实训方式、实训手段、实训管理、实训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一定能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理化.2013年第3期.
[2]数理化天地.2013年第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乐于学习
一、教学以人为本
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刚入学时对电工专业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中职电工教材难度相对较大,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针对于文化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中职新生而言,他们无法顺利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成功是教育理所当然的价值标准与动力之源,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如何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应是我们组织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应重视专业课的入门教学,在课程的绪论部分,要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其深远影响。第一印象要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学生探索专业课奥秘的欲望,给学生惊喜、好奇、实际之感,专业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吃透教材,降低“起点”,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素质,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就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专业课教师,要针对职中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且学习的专业理论较深,学生学习困难就容易易失去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可以摘下桃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降低教学难度,不代表随意降低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需求和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而灵活把握教材,制定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逐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实际教学中,要求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逐步突破教学难点,并结合专业课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应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进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增强他们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总是先安排半个学期的电工基础的理论课,然后才安排实训课。许多老教师的观点都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基础没有打好,实践就会一团糟。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各个初中的“差等生”,他们起点低、差异大,逻辑思维较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我们往往是理论基础还没有打好,就已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光了。因此,我们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职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差,但往往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先安排实训课,比如引导让学生接家庭照明线路,在接线的过程中,渗透安全用电,欧姆定律,还有电阻的串并联等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必须的理论知识。
再次,实训要与实际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课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便在实习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能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还因此划伤了手,感到非常厌烦。我们及时抓住这一苗头,困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断丝经常烧红熔断等故障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我们归纳出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于接点不牢靠而引起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一旦通流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家庭线路故障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电路正常运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电工专业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讲故事引入课题
幽默是轻松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语中蕴藏着睿智,使人在笑中得到启示,并进而懂得生活的哲理,教学时,若能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将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导入《世界是运动的》这一节课时,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巴黎报纸曾刊出一则广告——每人只花2元5角就可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危险和疲劳的旅行方法。果然,有些轻率的人寄去了钱,很快得到了回信:“先生,请您安静的躺在床上,并请您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您每昼夜要跑2500千米以上,若您喜欢看沿途的美好景致,请打开窗户,尽情欣赏星空的美景吧!”
这则具有讽刺意味的小故事,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很快意识到,平时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其实是运动的,即世界是运动的。
三、多媒体获得视听
多媒体是支持强大的动画及超强声音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速度》时,播放老虎追捕羚羊的画面,以这一惊心动魄的捕食场景,引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谐,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也可以播放滑雪运动员杨扬以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不但能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做实验创造情境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受倍深。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趣味性强,方法简单,易做实用的实验,用在引入新课上,效果极佳。
学习《汽化》时,在学生手臂上涂酒精,有何感觉?学习《压强》时,将充足气的气球放在布满细钉子的木板上,并逐渐往上加砝码,气球会破吗?为什么?由此联想胸口碎大石表演,气功大师真有特异功能吗?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了急于了解的心理,就会引起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地求知欲。设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开它,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看不开,放不下。初中生处于好奇的年龄阶段,凡事都喜欢寻根问底,自觉地去解决问题,主动地去学习。
五、听音乐进入角色
利用音乐能使学生尽快进入意境,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并轻轻地打起了节拍,这样,调动学生的情绪,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水到渠成,自然教者教得自如,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在学习《声音是什么》时,课前准备好了收音机和一个泡沫娃娃。上课时,先将收音机横卧在讲台上,喇叭朝上,并放起了学生最喜欢听的《足球之夜》的音乐,然后把泡沫娃娃放在收音机的喇叭上,娃娃竟随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跳起舞来!课堂一下子沸腾了。随着娃娃为什么会跳舞的提问,同学们迅速进入声音是什么的探究活动中去了……
当然,在导入新课时,除了用到这些方法,还会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照相机与眼睛》时,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学习《平面镜》时,通过变魔术的方法引入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学、乐学,并且学透、学活。
【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呢】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护理学生学习兴趣06-22
如何提高学习英语兴趣05-2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07-04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11-01
如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11-03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写作水平07-02
如何提高学习心得07-04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06-30
谈如何提高学习力10-18
如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发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