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机构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审机构(精选7篇)

内审机构 篇1

编制:

审核:

批准:

安 检 机 构 年 度 报 告 制 度

日期:

日期:

日期:

长沙金桥车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安检机构报告制度

质检总局有关要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年1月底之前应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是反映安检机构守法经营的自查、资格许可条件的保持等情况,内容主要包括:

(1)机构名称、住所、法人代表、检测场所地址、检测线数量、检验车型范围等有关基本情况;(2)资格许可有关技术条件的保持情况,包括检测厂房、场地情况,计量认证情况,检测设备计量检定或校准、使用、维修、更换等情况,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内部质量管理情况,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

(3)检验业务有关情况,包括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情况,车辆一次上线检验合格率情况,安检合格率较低车辆厂牌型号(新车/年检车),各类车型年检验量、全年验车总量及较上年变化情况等;

(4)机动车安检资格许可证证书、编号和印章的使用情况;(5)收费标准执行情况;

(6)检验结论的异议、检验质量问题、车主投诉等处理情况;(7)比对验证情况;

(8)安检机构检测公正性情况;

(9)行政机关对本机构开展的监督检查情况,包括监督审查不合格项改进情况和是否存在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

(10)安检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11)其他有关情况如:机构性质变更、名称变更、地址变更、人员变更、体系变更、标准变更、环境变更等。

内审机构 篇2

1 水利基层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自1998年洪水灾害以后, 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 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各级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也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何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完整, 并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每一分钱, 确保财政资金都能被用在刀刃上, 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促进廉政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的监管显得至关重要。对水利建设管理资金的监管措施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济活动实行的内部控制和开展的各种审计监督行为。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 各级财政及审计部门对水利建设管理资金效益的发挥非常重视, 先后开展了多种监督检查, 包括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和多种专项审计, 审计检查质量也很高,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专业性较强, 这些外部审计因受某些条件制约, 难免会出现一些审计监督盲区, 使资金处在监控的真空状态。这时候由熟悉水利专业知识和财经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 显得格外必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结合行业性质及工作重点, 更利于抓住本行业的薄弱环节和焦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 还可以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实时监督、跟踪审计, 审计监督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说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必要补充, 它和外部审计有机结合, 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它配合外部审计将审计监督延伸到政府资金投向的每一个角落, 防止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宝贵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2 水利基层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现状分析

近两年通过到水利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发现, 水利基层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尚不够健全,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还不够全面。在调研的23个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单位中, 设置专职内审机构的有3个, 配备专职内审人员4人;设置兼职内审机构的有9个, 配备兼职内审人员15人;有11个单位根本无内审机构, 水利建设管理资金的监管完全靠例行的外部审计, 无法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差错和失误而加以改正。在设有专职或兼职内审机构的单位中, 也存在着单位领导不够重视, 职权不清, 内审制度不健全, 内审人员业务技术不强, 工作消极被动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机构改革职能合并, 权责不清力量薄弱。

由于水利基层单位在机构改革时, 受编制核批的限制, 无法保证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 只是将内审职能并入单位的财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 有的甚至并入单位的办公室, 而人员并未增加。这些部门本身就有大量的本职工作需要做, 内审职能的并入, 造成职务重叠, 更增加了工作量, 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致使内部审计力量削弱或缺失, 更有些单位的内审机构和制度形同虚设。由此造成正常的内审工作无法开展, 即使开展也顾此失彼、程序不规范、力度不够。

(2) 单位领导缺乏重视, 内审制度不够健全。

在调研的单位中, 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每年那么多的外部审计就足够了, 没必要再搞内部审计;有的领导认为现在正是超常规开创工作、飞跃式发展经济的难得机会, 加强内部审计, 办起事来束手缚脚, 影响了工作干劲和效率; 还有的单位迫于形式, 设立了内审机构, 制订了内审制度, 但因领导重视不够, 忽略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使内审制度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3) 内审人员水平不高, 业务工作消极被动。

在基层单位现有的专兼职内审人员中, 具备财经类专业学历的不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不足总从数的四分之一。由于身兼数职, 相当多的人员忽视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导致对财务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较少, 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工作方式也单一落后。

3 加强水利基层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 加强领导理顺关系, 加快内审机构建设。

任何工作离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都是寸步难行的。加强内审机构建设也不例外。作为单位领导, 要深刻认识到内审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审机构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者, 是控制财经风险工作中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它所行使的职责是对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负责, 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执行负责, 对领导决策方向的对错与否负责, 而不是领导干事创业的“绊脚石”、“紧箍咒”。单位负责人要积极主动地为内审机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岗位设置及职责权限的划分要力求合理, 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 便于避开其他与被监督对象有利益关系的部门或人员干扰而向主要负责人如实汇报工作。

(2) 强化内审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内审制度。

水利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好检查监督的职能, 突破以往工程竣工、资金花完后才开始审计的工作思路, 可以把审计时间提前一些, 在工程项目开工时和施工期间即进行专项审计、实时审计, 做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 并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起到事前、事中控制, 这样更有利于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和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在审计内容上, 力求逐渐从查找会计核算中的差错和揭露经济业务中的舞弊行为等传统审计目的, 转变为以检查分析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使用风险以及工程建设管理是否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上来, 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防止资产流失。在内审制度的完善上, 要结合工作实际, 引进吸收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审计机制, 跟上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步伐, 因地制宜地制订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审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 要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以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严肃性。

(3)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抓好内审队伍建设。

内审队伍的建设要定格在高起点发展上, 选择一些年轻的、具备财经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到内审队伍中来, 并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实现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内审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充分运用先进的审计工具和手段, 制订出科学的审计方案, 努力实现内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要积极鼓励内审人员树立秉公办事的信心, 培养他们牢牢把握原则、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成为遇到难点能迎刃而解、敢打硬仗的内审队伍。

(4) 分析总结审计成果, 提高成果综合效益。

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对各种危及经济建设的行为及时发现, 纠偏改错, 防患于未然, 促进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的良性运行, 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 以及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 要深入分析, 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 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单位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对审计查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深入分析其性质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还可以召集本系统其他基层单位一并学习剖析, 采用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的方式, 来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率, 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控制目标的实现。

摘要: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专业性较强, 外部审计因受某些条件制约, 难免会出现一些审计监督盲区, 使资金处在监控的真空状态。这时候由熟悉水利专业知识和财经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 显得格外必要。它和外部审计有机结合, 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它配合外部审计将审计监督延伸到政府资金投向的每一个角落, 防止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宝贵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专题内审检查表 篇3

内审人:戴小明、冀永青、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关于30万吨配送中心试生产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10分)

1.人员培训

2.有关HACCP认证硬件实施计划

3.箱码标识

二、查制度落实情况(12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质量存在问题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皮带工对母盐检查

6.分厂内部对班长、质检员抽查规定

三、查厂长、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四、查班长、质检员质量到位标准落实情况(15分)

1.现场观察

2.现场提问

3.抽查记录

五、现场任抽2箱(320g),查小包装产品实物质量(包斤、封口、日期、箱上条形码、合格证)(8分)

六、查品种盐负责人、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七、查品种盐班长、小组长质量到位标准落实情况(15分)

1.现场观察

2.现场提问

3.抽查记录

八、查品种盐制度落实情况(20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每班2名质检员分工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品种盐质量保证程序

6.现场任抽2箱,查品种盐实物质量(包斤、封口、日期、箱上条形码、合格证)

本次专题内审总得分:

专题内审检查表(制盐分厂)

内审人:戴小明、董正红、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查厂长、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二、查包装班长、加碘工、值长到位标准执行情况(15分)

1. 询问

2. 现场观察

三、查制度落实情况(45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硝质量控制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质量存在问题

四、查食盐定点验收软件及整改情况(20分)

五、现场包装物、缝包线管理情况(10分)

1.盖章(查异物和清晰性)

2.包装物管理

3.缝包线用颜色追溯

内审员考试 篇4

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只要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

2、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是指产品质量、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3、标准第七章中法规未做要求,或对组织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没有影响的条款即可剪裁。()

4、组织应根据顾客的要求家剪裁质量管理体系。()

5、ISO9004:2000可以作为认证的依据。()

6、质量目标仅对有形产品应明确可度量,并对其予以展开。()

7、审核“测量与监控设备”只需包括用于检验、实验测量设备和主要过程监控用、调整用的仪表和装置的审核。()

8、ISO9004:2000中的自我评价方法能够用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9、如果顾客提出要求,价格可以作为产品的质量特性。()

10、在整个组织内使全体员工意识到组织依存于顾客是最高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11、设计输入包括以往类似设计的信息。()

12、程序文件指ISO9001:2000标准要求编写出的程序文件。()

13、管理评审必须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14、ISO9001:2000是依据过程方法模式给出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5、管理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的对象、运作、结果都是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以下关于审核组长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责及时向受审核方提交审核报告;B、负责决定审核组的成员;

C、发现观察结果中的不合格项;D、负责提出纠正措施。

2、以下关于审核员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责及时向受审核方报告严重的不合格;

B、负责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

C、负责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

D、负责保守委托方的机密。

3、以下关于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应由最高管理者召开和主持;

B、首次会议是审核的开始;

C、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开始;

D、末次会议之后,审核即告结束。

4、对人员进行培训时,组织应确保员工意识到()。

A、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B、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C、以上全都不是;

D、以上全都是。

5、2000版9001标准名称中不用质量保证意味着()。

A、不要求质量保证;

B、与ISO9004标准的要求一致了;

C、其含义除了要求产品质量保证还需要顾客满意;

D、以上全不是。

6、组织可以剪裁管理体系要求()。

A、仅限于产品实现阶段;

B、仅限于产品实现阶段和测量分析阶段;

C、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法规的要求;

D、A+C7、文件在质量体系中是一个必须的要素,它有助于()。

A、审核员进行文件审查;

B、确保可追溯性;

C、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D、B+C

E、A+B+C8、ISO9001:2000标准规定的要求是()。

A、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B、对满足法规要求的补充;

C、对其它管理体系要求的补充;

D、对以上各方面所提供的补充。

9、质量手册必须包括()。

A、质量方针、目标;B、剪裁说明;

C、各过程的顺序及相互作用的描述;D、B+C

E、A+B+C10、持续改进是指()。

A、日常改进行动;B、长远重大的技改项目;

C、持续时间很长的技改项目;C、投资很大的基建项目。

11、顾客的要求()。

A、书面定单;B、电话要货;

C、任何方式的包括产品功能和交付要求;D、A+B+C

E、A+B12、设计输入包括()。

A、完成时间的要求;B、设计中的任务分配;

C、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D、A+B13、控制生产运行可能包括以下活动()。

A、100%检验;B、规定交付及其后适用活动并实施;

C、培训操作工;D、B+C14、过程确认()。

A、对每个过程都需要做;B、必须做过程鉴定;

C、使用后才发现缺陷的过程要做;D、A+C15、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

A、指的是证实产品符合性的设备;B、指的是确保产品符合性的设备;

C、质量必须可追溯;D、必须有标识显示标准状态。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按内审计划,某内审员将到质检所进行内审,请写出对最终检验所需要的内审检查表(写出条款号)。

2、审核中有哪些取证方法?如何记录?

3、审核中发现了不符合项,审核员该做什么?

4、内部审核有哪些步骤?

5、纠正和纠正措施有何不同?

四、判断下列事实是否有不符合项?指出其违背了ISO9001:2000中的哪个条款,并简述其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某公司内部质量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写出了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给

各部门,报告中要求各部门在8月15日前完成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到了该日,审核人员去验证时,发现某些部门没有完成,而部门负责人用各种原因来搪塞,态度不是很合作。

2、某公司的质量手册规定,每半年要对全公司各部门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但是,外审时发现,该公司对人事、财务、销售、行政部门一年都没有进行过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者代表说,这几个部门的工作与质量管理无关。

3、某机械公司的质量目标是“拼搏、奋斗,以一流产品使顾客满意”。当审核询问总

经理时,总经理说:“我们的质量方针目标体现了使顾客满意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4、审核员查焊接特殊工序,按焊接工艺规定,电流应为100-130A,审核员观看可操作

时的电流为95A,当审核员请班长提供焊接电流记录时,班长说:“电流由工厂控制,如焊接不好,则会扣大家的奖金。我们不需要对电流进行监控。”

5、审核员在质检科看到3、4月份连续7次因设备故障发生了工件断裂的情况,造成共报废支架24件,审核员问科长,此问题现在解决了吗?科长说:“设备修理过后,故障虽然减少了,但在5、6月份出现了5次,且是同一位操作工造成,因此效果不理想。”

五、情景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DF饮料公司根据其母公司提供的规范生产软饮料,而其母公司是一家位于另一城市的完全分开的一个组织。DF公司的所有原材料均由其母公司统一采购,DF并不执行采购的运作,故对其质量管理体系删减了7.4(采购)。

2、试分析“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7.1产品实现的策划”的区别,并举一实

反恐内审整改报告 篇5

反恐内审整改报告

关于XXX车间监控问题的内审整改报告

2010年1月14日,反恐内审检查中发现,XXX号楼XX楼XX车间监控设施摄像消失.经专业XX公司李工程师修理,于2010年1月17号正式恢复正常使用.一、监控设施摄像消失原因分析:

1、安装过程中,网线接点不牢。

2、施工人员粗心,事后未能及时检查。

3、我公司验收不细心,二、预防措施:

1、保安人员每日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订立SOP,对未及时发现的相关保安人员处理处分。

2、监控设施管理责任到人(由该车间主管负责),订立SOP。

三、纠正措施:

1、监控设施的检查,纳入保安和机修人员每日工作的范畴。

2、保安人员拥有专业维修人员24小时维修电话。

3、发现监控设施问题,未及时报修的,追究车间主管、保安、机修等相关人员责任。

内审机构 篇6

1.1 重视不够,内审工作流于形式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内审工作的目的是审核机构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内审可以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在此运行过程中只有从最高管理者到全体职工真正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意义和内涵,内审过程才能成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质量体系的动力。否则,内审工作只能是作为应付认证机构认可需要的一种形式。当快要认证时,匆忙编写材料;认证一结束,材料束之高阁。这样做,既没有达到内审的目的,又造成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不仅牺牲了各种资源,而且还可能危及到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诚信以及工作人员按规定办事的自觉性。

1.2 素质不高,不能审出实质性问题和缺陷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要求。因此,在评审准则中明确指出内审人员应由受过培训和有资格的人员担任。对于刚刚起步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来说,规模小,人力资源有限,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内审人员资格条件,积极参加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举办的内审人员培训班。做到既熟悉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的相关专业知识,又掌握机构的质量体系、计量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内审工作虽然进行了不少,却不能及时发现实质性和潜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内审员对标准内容不熟悉,在现场审核时往往要现翻书本,造成审核效率低、审核呆板,同时又对所发现的问题判定不准确。(2)对于初次参加内审的内审员,开展现场审核时不知如何切入,显得很被动。(3)审核方式简单,往往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或者就事论事、孤立地审查问题,导致仅仅发现表面问题,不能挖掘深层次和系统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1.3 随意性大,内审工作缺少计划性

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实验室应定期对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审核(通常1年内不少于2次),如果遇到质量体系出现重大变动或出现客户抱怨时则要随时组织内审。内审是一项程序严格,组织周密,涉及部门多的工作,为了保证内审工作的效果,每年应把内审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甚至可以与单位的目标考核相挂钩,通常在半年业务工作结束后进行一次。

1.4 落实不到位,内审后没有纠正措施

一个完整的内审程序,不仅包括审核本身的实施过程,还应包括审核结束后审核报告的编写、审核报告的批准下发、相关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验收以及纠正措施后相关文件的修订等的后续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内审过程的前半部分重视较多,而对内审的后续工作往往忽略,造成了虎头蛇尾现象,结果是这次审核出的问题,在下次审核时还会同样出现,没有真正起到内审的作用。

1.5 数据不分析,达不到内审改进的要求

每次审核结束后,虽然都把审核资料存档保管,但是,却没有对历次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持续改进。

2 做好内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2.1 充分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内审工作不同于外审,是检验机构内部对本检验机构的质量体系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的评审准则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有效的运行所进行的一种自我审查和评定。一些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在其思维惯性中,保证检验质量主要是要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对质量体系的概念还不够清楚,往往停留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责任心是否较强、管理是否严格这样一个单一层面。而实际上,对目前向社会提供第三方公正服务的实验室所必须通过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来说,其质量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仅从人员上来说,不仅涉及到实验室的领导(法人),也同样涉及到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内审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内审程序的规定,在内审中及时的发现质量体系本身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漏洞和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使质量体系逐步趋向完善。内审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不受来自上级的影响,因此,实验室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可以避免内审工作走过场,有利于内审人员放开手脚,真正发现问题。作为实验室的职工,对内审工作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内审中才会积极配合,当被审核出问题时,也会认识到这不是在“找麻烦”,而是在“促提高”。

2.2 内审应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覆盖

内审要做到计划周密,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在审核计划的编制中,要注意内审的覆盖面,可以把内审计划制成表格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要素的覆盖面,又可以保证部门的覆盖面,作到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根据内审的目的要求和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内审工作还应不定期的进行,如当出现用户抱怨时,需对抱怨涉及的范围和职责进行审核;新购大型仪器设备时,需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及量值溯源和校准涉及的部门进行审核;当机构人员发生较大变化时,需对人员要素涉及的条款进行审核。在制定内审计划时,一定要针对本实验室的薄弱环节,加强内审,如仪器设备老化陈旧的实验室,应加强对计量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方面的内审;有分包项目的实验室,应加强对接受分包方分包能力调查与确认相关资料的审核。只有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审效率,把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编好内审检查表,减少审核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检查表是内审员搞好内审的重要武器,它可以帮助内审员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使审核程序规范化,确保审核按计划进行,保证审核的范围,避免遗漏。检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拟审核的项目、审核方法、审核记录及结论。需要注意的是:(1)检查表要具有可操作性,如选择什么样本,检查哪些项目,提什么问题,要求哪些资料等。要具有量的概念,避免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字眼。(2)一次内审不可能覆盖所有条款,因此,检查表应注意条款选择和样本抽样的代表性,薄弱项目、关键项目重点审核。

3 重视内审结束后的后续工作,保证内审工作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召开末次会议意味着现场审核结束,但现场审核结束只表示审核是对问题的发现和确认。审核报告经检验机构最高领导者批准下发给有关部门后,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不合格项的事实,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经内审员签字并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实施。在纠正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内审员还应及时的进行监督、检查和督促,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如无效还应重新启动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直到有效为止。如内审涉及到质量体系文件的修订,还应启动相应的文件修订程序。最后,一个完整的内审结束后,还应注意从内审计划一直到实施结果确认所涉及到的各种记录的归档保存。

4 要注重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要对内审人员提出资格要求,包括教育程度、相关培训、工作经历、个人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内审人员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等质量体系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内审人员熟悉质量体系,能胜任工作。对于打算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则对内审人员的要求更高。当然,除了业务素质以外,内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政治思想素质仍然是决定内审质量的根本内在因素。

总之,内审在促进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完善和检验水平的提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内审这一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切实发挥内审的作用,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不仅是内审人员的职责,也应当成为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识。

摘要:质量体系运行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会出现来自各方面的不符合质量体系运行要求的一些情况。本文重点就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在内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质量体系,内审

参考文献

[1]孙大伟等.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S].2007.1

孟建民内审讲话 篇7

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孟建民

(2010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近年来,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广大内审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工作主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对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自我“免疫系统”。近年来,中央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国资委成立以来,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中央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文件。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更新工作理念。一是建立健全了内审工作机构,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中央企业都建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队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已经覆盖到重要子企业。中远集团已设立各级审计机构57个,各直属二级企业、重要的三级企业以及境外大区域公司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国家电网除在所属企业设立专职内审机构外,还在沈阳、上海、西安、北京、成都设立了审计派出机构。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中国移动建立了以“基本管理制度、审计业务规范、实务指南”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内审制度体系。兵器装备集团、鞍钢等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审计工作规范程序》和《审计关注重点内容》等上百项制度,规范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复议等各环节的流程和要求。三是积极更新工作理念,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航天科技、神华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向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转变。中国石化提出“四大”审计理念,即:大审计理念、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审计增加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作用。招商局集团强调“价值贡献”理念,不仅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费用,而且帮助管理者识别与控制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强调“服务定位”,着力提供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部鉴证与咨询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二)内部审计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本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实际,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积极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与领域,逐步探索内部审计职能由财务收支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一是财务收支审计已经常态化,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任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做到“离任必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部分企业还实行了任职三年必审制度。武钢依托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力量,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并将职能部门负责人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中国铁建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开展对拟提拔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并把审计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免与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专项审计工作全面展开。中船重工、国药集团等企业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本费用、专项资金等审计工作。南方电网、冶金地质总局等企业逐步开展了对子企业的绩效审计工作。中国外运长航组织开展效益审计,对公司的主业构成、客户结构、营销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南航集团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业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经济运行审计。中冶集团组织开展工程项目合同审计、安全环保审计和节能减排审计。四是内审工作向境外业务延伸。中国石油加强境外及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的审计,从2000年起共审计了涉及20多个国家的150个项目。通用技术集团在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审计。

(三)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不断改进。优化的组织方式是有效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中央企业积极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实施集团集中化管理的实践,结合自身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加大集团审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审计成本。一是加强了集团总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控和整合,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华润集团根据“集团业务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战略,按照业务板块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零售分销、地产、能源、医药、投资等5个专业审计组,实现了人员专业化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中粮集团根据多元化业务板块的需要,重点强化了九大业务板块的审计机构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方式。中国建筑、中国电子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集团统一规划决策,人员统一调配,过程实时监控,提高了审计覆盖面,提升了集团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不少企业积极探索构建“大监督体制”,发挥了监督合力。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海油等企业尝试构建了“大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监事会监督、风险管理、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整合,增强了工作合力。三是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审计方式并存。如中核集团针对户数多、任务重的难题,采取了直接审计、交叉审计、授权审计等多种组织方式,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95项。中国电科、中国国电所属成员单位审计人员实行联合交叉审计,有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四是一些企业较好地发挥了内外部审计的协同和联动效应,将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合理融合,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大大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

(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许多企业逐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审计,显著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宝钢建立了数字化审计平台,自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现了联网远程监控审计。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审计自动化办公系统已正式运行,不但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促进了审计结果在集团内部的广泛应用。国投运用审计信息系统,形成远程资源共享,规范审计过程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许多企业采取以查带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帮助整改落实,提高了审计的实效性。中国南车、国旅集团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问题和风险,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把整改措施落到了实处。三是许多企业改变了过去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格局,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融合,有效推进了内审工作的深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

(五)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逐步深入,内部审计的成果越来越被企业管理层所重视,积极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活动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在查处违规、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许多企业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转化,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中材集团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实行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多部门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了审计问题整改。中国三峡集团将重要、紧急、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问题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公告,积极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为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二是许多企业建立了审计问题和管理建议的跟踪落实工作机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中航工业2009年共完成内部审计项目3.7万项,提出审计整改建议4936条,被采纳比率达到86.1%。中国华能2008-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712项,提出整改建议3292项。三是许多企业实行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将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情况作为下次审计检查的重点,与业绩考核挂钩,推动内部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中国五矿注重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不断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成果,与财务部、企划部配合,在业绩考核、海外财务决算、审前调查及重要审计结果通报等方面加强协同。中央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树立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推动企业形成了“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氛围。

(六)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各中央企业的内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专业领域涵盖了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方面,部分审计人员具有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工程造价师等执业资格,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中国移动已建立起一支470多人、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内审队伍。港中旅集团内审队伍中持有相关专业资格的人员达到88.2%。航天科工实行了特聘审计师制度,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宝钢在公司后备干部库中选拔部分储备人才作为特邀审计员,参与专业咨询、培训及协同审计,并建立各业务板块的首席专家制度。华侨城集团通过持续推行审计专员交流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充实审计力量,拓宽工作思路,促进内部审计全面发展。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企业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差异较大。一是少数企业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特别是重要子公司尚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部分企业审计理念还不适应审计转型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工作思路不清、工作领域不宽、工作方式落后,难以适应集团化管控需要。三是一些企业内审队伍建设滞后,审计人员配备不符合工作要求,少数审计工作人员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投入、不深入、不细致,得过且过,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部分企业审计工作力度不足,重要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内审工作,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内审工作没有很好发挥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担负着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确立后,国资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企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调整布局与结构,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中央企业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增强活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1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增加2.95倍;营业收入达到12.6万亿元,增加3.75倍;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17家增加到53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9家增加到38家,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7家增加到30家。一大批中央企业不仅是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影响力。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1-6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利润总额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望达到或超过2007年历史最好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中央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当前,不少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战略不清晰,资源配置缺乏战略导向;部分企业内控机制存在缺陷,授权与责任不清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不强,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少数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薄弱,重大财务事项管控不力;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社会形象,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咨询工作,有效保障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过认真总结中央企业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客观分析未来内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考虑,下一阶段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一是围绕公司战略,坚持风险导向,集团集中统一运作的内审工作体系基本确立;二是内审功能由单一的查错防弊向监督、服务、评价、咨询等价值管理转型初步完成;三是内审队伍业务能力与执业操守明显提高;四是内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五是内审对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着力推动以下五大转变:

(一)内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功能的新发展,是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基础。本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新定义首次提出了增加价值的功能,并提出内部审计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从国内外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改进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诊断”和“增值”等功能,实现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成为中央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力量。

(二)内审重点要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逐步被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所取代。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重点逐步转向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始超越账薄、深入流程、支撑管控。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雷曼、通用等一批实力雄厚、业绩显赫的大型企业陷入困境,表明大型企业必须有一支独立、专业的力量,时刻检查并矫正其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防范风险。中央企业中的三九集团、华源集团、华诚公司、中包公司、寰岛集团等企业,曾经都有辉煌的发展历史,但最终又陷入破产或重组境地,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中央企业要及时转变内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工作,增强企业免疫能力,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内审关口要从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事后补漏的代价变得更加沉重,事后补救的机会变得更加稀缺,过程管控比事后的结果监督更为重要。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逐步前移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注重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的结合,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战略审计的结合,注重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的结合。为做好审计关口前移,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更好地发挥评价、咨询等服务功能。

(四)内审组织体制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审计功能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内部审计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企业集中调配审计资源;同时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为集团实现审计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是成功实现审计转型、充分发挥内审功能的组织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结合现代审计管理新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中央企业要认真研究大型企业集团审计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审计资源管理体制、审计组织方式,更好地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审计方法要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实施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经营管理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显著标志。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以及三网融合后,管理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将更加深刻。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高度关注本企业信息化工作进程,积极推动本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系统效果审计。同时,充分利用本企业信息系统,着力探索远程在线审计,开展实时监控,并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功能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

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中央企业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户数已从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调整到现在的123家,到今年底将减少到100家以内。具有国际竞争力,就首先必须要有国际水准的管理能力。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是中央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结合当前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在认真总结分析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下发《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同时,要积极加强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指导,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完善的内审工作规章制度是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审计规章制度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业务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一是要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结合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领域、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坚持风险导向原则,突出内部控制评价,适应审计领域拓展,充分体现查错防弊与价值管理功能相结合的要求,体现事后监督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要求,以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二是要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系统地建立一套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三是制定完善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高风险业务审计、境外资产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明确各项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要求。四是制定完善与内部审计配套的工作制度,如审计协调沟通制度、审计结果与考核任免挂钩制度、审计工作问责制度、审计结果落实处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二)夯实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账本”监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与效益审计,并不是不再做财务收支审计,而是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拓展审计内容,突出管理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是管理效果与经营效益的综合体现,离开财务收支审计,任何审计工作则缺乏基础,缺乏依据。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始终坚持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高度重视财务收支基础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做实企业账本、夯实信息质量”的工作目标,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日常检查,检查财务管理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账实、账账、账表相符,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将财务收支审计与各类专项审计紧密结合,实现多重审计任务有效融合,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要从源头抓起,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分析原因,查找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切实提高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实效。

(三)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落实企业经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客观、公平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业绩和经济责任的重要保障。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审计监督重点和企业负责人管理需要,认真落实“离任必审、关口前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力度。一是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管理功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坚持合规、效益、风险审计并举,关注战略实施,关注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关注企业经营风险,综合评价企业领导人的经营业绩,客观界定企业领导人的经营责任。二是充分体现审计关口前移的要求。在坚持“离任必审”的同时,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便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业绩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三是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到领导班子的关键成员,扩大到各级重要子企业负责人及重要岗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在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国资委有关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深入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明确相关责任,认真做好责任追究工作。

(四)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企业高效规范运营。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中央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是要找准定位,通过评价和咨询活动,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完善集团内控机制、提高内控执行有效性的管理合力。二是要抓住关键,通过全面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把握业务控制环节,特别是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业务领域,理清业务控制授权与责任,跟踪业务控制执行效果,形成“事事有制度覆盖,人人受程序约束”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的内部管控机制。三是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依据国家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风险导向意识,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经营环境、战略规划、经营方式、经营目标、业务流程等方面分析评估企业风险水平,并在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对象选择、审计力量安排上,逐步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模式。四是要着力在内控整改上下工夫,通过总结内控缺陷和例外事项,组织制订内控整改方案,落实内控整改措施,并定期开展内控审计,促进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五)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专项审计,提升集团管理绩效。重大事项管理不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应当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购置、股权投资、企业并购、外部融资、对外担保、重大基建项目、工程及物资采购和高风险业务等各类重大事项,并不断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一是要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全面复核,不仅要对决策程序本身是否完善提出意见,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检查企业各类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拟定是否履行了规定程序。二是要完善重大事项审计的报告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重大事项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全程管理。目前针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大多数局限于事后检查,很难在风险防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内部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中控制。

(六)积极开展“小金库”治理审计,堵塞管理漏洞。“小金库”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影响中央企业形象。近日,国资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召开了专门会议,下发了工作通知,对“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各中央企业也全面启动了“小金库”清理工作。内部审计是查处“小金库”和堵塞资产资金管理漏洞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参与此次“小金库”治理工作,将查处“小金库”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抓实抓好。要广泛动员全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审计手段和方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做好重点企业、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的重点抽查工作,并根据各类问题及时做好建章建制工作。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要将“小金库”清理与查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四、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央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价值保障向价值创造转变,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工作人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内审工作科学发展和提高履职能力。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中央企业要以此次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探索新时期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现形式,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向揭示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改进经营绩效转变。内审部门要当好企业领导的“眼睛”和“耳朵”,当好企业的“良医”,当好监督、评价和咨询的“专家”;要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积极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从“要我审”变为“我要审”,形成“主动要求审计”的氛围,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明确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分工,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大监督”格局。一是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内审部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计划与进展情况等工作。对于尚未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压缩审计管理链条,集中审计力量,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有效提升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整合企业的监督资源,探索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财务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四是创新审计组织形式,适时进行异地审计、交叉审计、协同审计,充分利用系统内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用的最大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能力。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对内审队伍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转型进程与效果。因此,中央企业要有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要适当充实审计队伍。配备涵盖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着力培育审计人员“讲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讲勇气,敢于揭露问题;讲纪律,严格职业操守;讲奉献,努力克服困难”的四种精神,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履职能力。三是积极研究探索中央企业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审计工作专业要求高,政策性强,加强与改进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和提高审计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为充分发挥内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使审计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内审部门要通过对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提炼,建立审计案例库,为公司决策和业务部门管理活动提供建议和支撑服务。二是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督促有关部门或所属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的同时,实现内审成果向管理服务转化,将审计结果与业绩考核、纪检监察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四是要加强中央企业间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交流、通报,使内部审计结果服务于提高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五)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内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企业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探索建设涵盖作业规范、管理支撑、知识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模块的内审管理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审计系统领导决策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业务操作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二是利用企业开发的ERP等信息系统,对其中与审计重点相关的财务系统、成本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建立审计接口,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软件排查审计疑点问题,及时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企业任务艰巨而繁重。推动中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名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托班第一学期幼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