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1

大家下午好!

当我们十天前决定在今天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的时候,没有想到今天是一个如此灿烂美好的日子,因为昨天还是阴雨连绵,而今晴空万里,我想,这预示着同学们的未来必将如同这雨后阳光般灿烂美好。同学们就要毕业了,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因在中央党校学习、不能亲临今天会场的光强书记,向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听到,很多同学们是举着红旗,在炎热的午后从北校区步行赶到会场的,我向你们表示敬意!为你们的精神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在此,我还要向刚才受到大会表彰的同学们,特别是志愿到西藏、新疆工作以及承担校友联络工作的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学们四年苦读,是每一位老师培养了你们,是每一位员工服务了你们,请把掌声献给他们!其实,大家最应该感谢的是你们的父母,感谢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和倾尽全力的默默支持,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父母,致以最衷心、最深情的谢意!

寒来暑往,岁月悠悠。四年前,你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走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开启梦想之旅。回首来路,清晨生态园的琅琅书声,夜晚教学楼的不熄灯火,四月田径场上的奋勇争先,隆冬大雪后的童趣欢闹,秦岭大山深处的学习实践,体育馆名家报告会的座无虚席,汶川地震后的大爱捐助,08奥运圣火进校园的忘情欢呼……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泪水,都已成为你们终身难忘的“西农记忆”!四年大学生活,“诚朴勇毅”的精神已陶铸了你们的品格,升华了你们的气质,并将深远影响你们未来的人生历程。你们是农林科大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走向新的辉煌的建设者,无论今后身在何方,渭水周塬上的这方学术殿堂都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同学们,你们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在国强民富的新时代,又即将踏进民族复兴的大征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你们事业的黄金期,天降大任于斯,时代造就英雄,你们中间必将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将来你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母校。在临行之际,我代表母校还有几句话要送给同学们:

一、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践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

胸怀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立大志者,事竞成。理想是方向,志向是动力,有理想,就能不抛弃,不放弃,做最好的自己。最近中国人们都被一个女孩所感动,她就是刚刚获得法网冠军的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她曾对着巴黎艾菲尔铁塔说过:“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塔顶”。如今,她做到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坚信,你们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你们也一定能做到,一定能取得梦想的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在给唐高宗李治的《帝范》中写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希望同学们坚信,只要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理想,努力用理性、热情和汗水去浇灌,你们的梦想将绽放得如花绚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先忧后乐、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默默奉献的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学会理解人类的目的、梦想和苦难,以便与其他个体和整个团体建立正确的关系”。无论同学们将来身居何职,身就何业,都要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因为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辉煌、更有价值。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代科学家,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抱着赤子之心回国,成功研制了震惊世界、捍卫民族尊严的“两弹一星”。我们的李振声院士在杨凌潜心研究31年,培育出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希望大家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保持对卓越人生的不懈追求,努力创造一流的事业。

二、自强不息,立己达人,践行“勇毅”校训

唐太宗在《帝范》里有一句话:“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在生活中,在事业上,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来说,大家要提高自己的“逆商”,也就是应对挫折、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如果我们被艰难困苦压倒,生存压力下一败涂地,又怎么能成为二十年后引领社会发展、担当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才呢?

孔子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的校训有“勇”、“毅”二字。勇,即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善于开拓,敢开天下风气之先;毅,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无论面临什么艰难险阻,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希望同学们牢记勇毅,力行力为,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顺境中不忘忧患,逆境中奋力崛起,你们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三、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践行“诚朴”校训

做人与做事,修身与立业始终是人生的两大命题。古人讲,“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立业百行,修身为先。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事业才能成功,生活才能幸福。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准则。《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流行一个词:“德商”,即诚信,正直,宽容,感恩,责任,奉献,品德高尚,举止高雅。同学们历尽大浪淘沙,考进重点大学,毫无疑问,都已具备了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但是只有智商和情商,并不能保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德才兼备,才能成就大器。我相信,只要你们踏实践行“勇毅”校训,就会培养很好的逆商;如果你们切实践行“诚朴”校训,就会具备的很高的德商。学识比财富更重要,德性比才干更可贵。德行,决定了你们是否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创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功业。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2

不久前, 2002届的同学组织了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 在这个活动上, 毕业于复旦哲学系的聂晓晶校友谈到了学校的一个细节。他说道:“从复旦大门进来, 校门右侧的公告栏里, 知名的教授和不知名的员工, 两张讣告紧挨在一起, 没有因为生前在复旦的地位高低、贡献大小而有差别, 虽然有些伤感, 但令我很感动, 复旦是我们的家,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 直到生命的终点, 无论杰出或是平凡, 复旦都以他的博大和包容, 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 这就是复旦的精神。”

五天前, 谷超豪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近一年来还有章培恒、丁淦林、郑祖康、林克、朱维铮和金重远等诸位先生相继离开了我们;还有是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教职员工离世;尤其是还有学生, 在复旦学习期间, 因某种原因不幸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一切令人十分悲痛!在今天这个典礼上, 我谨代表学校和我们大家, 向这些“杰出的”和“平凡的”复旦人表示怀念!因此, 我建议大家起立, 脱帽, 为这些逝者默哀一分钟。默哀毕, 请坐下。

请原谅我用如此伤感的这段“引言”来开始我的讲话。复旦, 拥有每个时代的大师, 老一代大师的离去, 意味着新一代大师的成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怀念。这些为复旦做过奉献的逝者, 使我再一次思考关于“杰出”、“成功”和“平凡”的话题。

今天,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 在2009年的毕业典礼上, 来自西班牙的中文系女性留学生高宝乐代表本科毕业生的发言。她中文水平非常棒, 讲得更好。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将踏入社会, 不知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一点害怕。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 社会逼迫着你赚钱、升职, 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 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真正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年老时能对这一生所做过的种种选择问心无愧?”这一连串的问题具有世界性, 很沉重, 而今天我们的毕业生仍然需要面对。

说实话, 我们都渴望成功, 渴望杰出, 但在当今社会上, 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成功者”:他们在递给你的名片上印有一摞子的官场、商场和民间组织的头衔, 这些都代表着他们复杂的社会角色, 令你眼花缭乱。他们往往极具“创造性”地去适应新的环境, 他们长袖善舞, 有很大的影响力, 甚至呼风唤雨, 所向无敌。用最近《人民日报》评论员张铁的话来描述, 他们“工于心计、圆滑世故, 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他们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 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他们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 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自身目的”。他们可以称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人民日报》评论员总结说, 这种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 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因此, 他们在道德上往往引起争议, 但他们也往往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然而, 对这样的“成功者”, 复旦的毕业生, 你是羡慕, 还是怨恨?

确实, “成功者”都很聪明, 甚至聪明得让人眩晕、让人着迷, 也让人羡慕。虽然聪明是成为精英的必要素质, 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智慧、判断、同情心、尤其是道德感召力等更重要的品质, 没有这些品质的极端聪明往往是“精英们”走向腐败的根源, 并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 即便是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也是危险的。Christopher Haves在《精英们为何失败?》 (《Why Elites Fail?》) 一文中警告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当你在这种羡慕中追求“出类拔萃”的时候, 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 将破坏你宝贵的独立思考。因此, 这种“羡慕”有害无益, 毫无价值。

与这些“成功者”作比较, 不少人也会产生怨恨。许纪霖先生认为, 怨恨者的心态也是卑微的。他认为, 怨恨源自无限的欲望, “这种怨恨反过来也会成为其往上爬的最大动力, 同时, 怨恨者又通过从比他低层次的人们那里去发泄傲慢, 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补偿, 以抵消在高层次那里所遭遇的屈辱感。怨恨者……既蔑视底层的民众、同时又仇视上流社会, 可怕的自尊与可怜的自卑奇特地纠结在一起, 形成非常扭曲的人格。”事实上, 怨恨已经使得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 并一有机会就发泄自己对更低层的傲慢。显然, 这样人格扭曲更不值得我们复旦人去追求。因此, 怨恨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当然要追求成功, 要追求卓越, 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成功与卓越!

18年前, 中文系的陈思和老师、哲学学院的张汝伦老师等四位人文学者的一组“人文精神寻思录”的文章引发了全国人文学术界对这一话题持续两年多的大讨论。18年后, 四位学者再次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问题依旧存在, 所不同的是更多人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人文精神的失落, 已经导致整个社会的趣味和心态日益粗鄙。陈思和老师认为, “大学人文学科的任务就是改造人的心灵, 让人的良知不断扩大, 让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同样, 我认为, 大学就是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良知的人, 使他们成为社会道德下滑的制约因素, 为社会的良性循环而努力。这正是我们开展“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已经受益于此, 我将感到非常欣慰。

高宝乐同学在当时的发言中谈到, 她来复旦听的第一堂课就能让她感受到了复旦教师对文学的热情和对人文的关怀, 看到了复旦的精神和理想。复旦有许多这样具有感染力的学者, 就像一位同学评论的, “复旦有许多老师都是这么纯粹, 在谈到自己专业时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神采, 他们坚守的真与善, 是复旦气质的本源。”因此, 高宝乐同学的建议是, “不要放弃复旦赋予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 往后需要我们大家把这种人文关怀和希望带到社会中并传承下去。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将要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 这个社会既有黑暗、也有光明。“神舟”的飞天和“蛟龙”的深潜可以激发我们极大的爱国热情, 但官员贪腐、百姓权利被侵、食品安全和就业压力等等, 又让我们义愤填膺, 深感失望, 恨不能把所有的丑恶都一并“掷出窗外”!但是, 恰如许纪霖先生所言, “不要说自己无可奈何, 没有选择, 不要以环境不好、现实黑暗而原谅自己的怯弱, 更不要一边诅咒黑暗, 一边加入黑暗。”“与其诅咒黑暗, 不如点亮蜡烛。这根脆弱的蜡烛, 即使不能照亮别人、照亮周围, 也能照亮你的内心, 让自己看得起自己。”

许多复旦人确实就是在这样实践着。

“人言数无味, 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 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 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 终身为动容。”

谷超豪先生这首诗, 讲述了一名典型的复旦人从最初的学术志趣到坚定的学术追求, 从有幸登上三尺讲台到终生视教育为责任和奉献的完整过程。谷先生的人生如此, 朱维铮先生、金重远先生等等, 都是如此, 他们被学生所珍爱、怀念, 不仅在于学问的高深, 更在于他们崇高的师德。朱维铮先生忍受着肿瘤晚期的剧痛上完最后一堂基础课, 金重远先生把他在复旦最后一课的日子看作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眼中复旦的博大和包容, 就是这一位位可敬、可亲的老师, 用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演绎出来的!复旦精神, 就是由这样的一代代复旦人所铸就, 他们有血有肉, 有理想有追求!更重要的是, 他们对世俗的“成功”一点也不屑, 既不羡慕, 也不怨恨!

昨天下午, 在学校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的纪念大会”上, 优秀党员、援藏数年的钟扬教授在他的“生命的高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在西藏所发现的一种草本植物, 它只有数十公分的高度, 远没有高达150米的所谓的美国红杉那样伟岸, 但它扎根于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 它能够经受早晚45度的温差, 它虽然似乎没有其它的媒介来为它传授花粉, 但它却顽强地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它是比美国红杉更为成功的生存竞争者。钟扬教授称其为“生存的先锋者”, 它是“成功的奠基者”, 它代表了一种“生命的高度”, 而且是一种生命的精神的高度。我想, 这也是包括钟扬教授在内的所有复旦人应具有的“精神高度”, 它足以抵抗任何 (无论是“精致的”还是“原始的”) “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

许多校友都曾讲述这样的感受:当你离开复旦, 才知道复旦的意义;当你离开复旦, 才知道复旦的信仰。今天, 你们身穿学士袍坐在这里, 期待着拨穗的时刻, 也许你们还很难沉下心来想想复旦的意义。但我想你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会深刻地体验到复旦给你们的东西, 复旦的真正意义所在。对自由的校园生活的留恋、对师生之情、同学友谊的怀念、对人生未来的焦虑和憧憬, 一遍一遍地提醒着你们:不管是继续深造, 还是进入职场, 你们都将经历与过去十多年单纯的学习生涯不同的生活阶段, 你们即将走进社会。我希望就像有校友所说, 复旦的学生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 很容易互相认出来, 因为复旦人身上拥有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它不仅能够激励自己, 相互吸引, 也能感染周围的人。复旦人总是能够保持一份淡定和清醒, 尽管有时候有人认为这份淡定和清醒常常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但这大概就是复旦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地方!复旦培养的学子, 不仅仅不应是“匠人”, 更绝对不应是人们所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毕业典礼, 为今年的毕业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之前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你们已经各显才智, 广泛参与,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驱散离别前的愁绪。请大家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对生活的热情, 爱自己也爱他人, 爱家庭也爱社会, 爱复旦更爱国家, 努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 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带着饱满的精神充满信心地迎接新的未来。

大概一个月前的今天, 我在中午饭后回办公室的路上, 遇到几位正在校园拍照留念的毕业生同学, 他们亲切地叫我和他们一起合影, 我非常高兴地和他们合了影, 拍照后我与他们挥手告别之际, 其中一位同学突然大声对我说道:“杨校长, 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的!”作为校长, 我能格外地感受到, 那声响彻心扉的呼喊是发自他们内心的, 是他们毕业前对他们深爱的精神家园的庄严承诺, 使我整个下午都在回味, 沉浸在一种愉悦的、难以言表的心情中。在此, 我借此同学之言与各位共勉!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

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篇3

下午好!

我是来自315班的甘诗恬。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跟大家说说心里话。2月26号,是高考百日誓师的前一天,朋友打电话跟我说:“哎,你知道吗,明天就是百日誓师了。”当时我刚结束完一场考试,坐在回去的地铁上,听到这句话,一下便愣住了。是啊!明明出去的时候还有两百多天,转眼就只剩一百天了!而现在,距离高考,竟只有一个星期了!八天后,我们就要迎来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一站——高考了!

八天以后,我们也要分别了,相处三年的同学们!

我还清晰地记得三年前初中毕业的情景。同学们都在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而班主任跟我们说:“高中会过得更快呢!”大家都不相信。如今果真如此。我不禁想起孔夫子所说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高一开学的第一天仿佛还在昨日,大家都怀着对高中学习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走进岳阳市十五中。学长学姐们毕业的时候,我们高兴地享受着高考假,好像自己在那些日子里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毕业是那么遥远。可八天后,我们也要成为让学弟学妹们开心享受假期的学长学姐了。

最近这段日子以来,大家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琢磨着令人费解的数学题,反反复复记着英语单词,背着记得住内容却记不住题目的古诗词,还有早读晚读都要读的政史地,刷着打击了我们无数次却又有无数次收获的物化生。如此循环往复的生活,好苦!但我们从来不怕苦!好难,但我们从来不畏难!因为我们有梦想,因为坚信我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在以后的人生当中,当我们回想这段日子,我们一定都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

高中也总有许多特别的乐趣。以前每次停电的时候,我们老以为是放假,可是现实残忍,梅梅老师和他的哨声马上就打破了我们的幻想;老师上课无意的口误、同学突然椅子一仰摔在了地上、本来正在说话却突然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的一脸迷茫的同学……还有还有,每当老师让你叫别的同学去办公室,你就会笑嘻嘻地对她说:“嘿!老师请你喝茶!”我们一起追打突然飞进教室的飞蛾,一起在大扫除的时候刷着别人的脏脚印,一起去搬水,一起看每次考试的分数,一起去商店买零食,一起给同学过生日,一起给老师买礼物,一起挤公交上下学;在寝室,我们一起洗衣服,一起偷偷地吃泡面,就算最后不幸被宿管人员抓住,脸上总是挂着笑意。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在即,我们永远也不会忘了我们之间的情谊,你们也绝对不会忘记!是谁在你上课头一点一点的时候用笔戳一下你的腰让你惊醒;是谁每天带水果和零食来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是谁在你感冒的时候给你买药或是陪你打针;是谁帮你到食堂排队打饭;是谁当你忘记带钱的时候在小卖部慷慨地贡献自己的钱包,最后还调皮地说,记得还啊;是谁和你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跑步,在你摔跤的时候却说:“快起来!我才不扶你!”然后伸出手拉起狼狈的你;又是谁在你因为某些烦心的事情而抱怨的时候耐心地听你诉说。这些人,这些事,我们要一辈子记在心底,你们不会忘记,我也不会忘记,不管以后大家还会不会常联系,只要彼此心底偶尔还会回放出这些回忆,我们就一直存在在对方的生命中,永远永远也不会离开。

敬爱的老师们!毕业在即,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淳淳教诲和无私奉献。雨后的教室里,是老师您耐心地给我们解答令我们纠结了好久的题;每一次考试失败后,是您用坚定的语调对我们说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敬爱的老师,我们怎能忘记您感冒了还要带着重重的鼻音和嘶哑的声音给我们上课;我们怎能忘记,在我们和同学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是您让我们松开了我们紧握的拳头,引导我们化解心头的误会,告诉我们要相互帮助,共同进退;我们怎能忘记,在我们失望、迷茫、无助,想要放弃时,是您陪我们谈心、开导我们、鼓励我们;敬爱的老师们,在那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因为有您的陪伴,我们的教室才显得特别的温馨;在那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夜,因为有您的陪伴,我们的教室才能远离浮躁。敬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的教诲与陪伴!我们的人生因为有了你们,才会更加精彩。

我们亲爱的十五中——岳阳市最美丽的学校。在这三年里,是您给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记得您40周岁的生日,那一次我们很荣幸地知道,我们十五中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校友;一年前的艺术节,我们在美轮美奂的艺体馆放声高歌、激情舞蹈;运动会上,红白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我们奔跑的汗水与成功的欢乐;红绿相映的排球场仍回响着我们为队友鼓劲加油的声音。亲爱的母校,请相信,八天后,我们会用我们优异的高考成绩来报答您,让绚烂的烟花再一次骄傲地装饰母校的夜空。今天,我们以您为荣;未来,让您以我们为傲!

同学们,以前的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而现在,我们转眼就要各奔东西了。从前的我们以为可以在这里留下许许多多的印记,篮球场上的球印,道路上的脚印,桌上的手印。可当这最后短短的几天来临,我们就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球印会被清洁阿姨扫去,脚印也会消失,手印因为桌子的无数次搬动被校服轻轻抹去。我们剩下的也许只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回忆和几乎被翻烂了的教科书。可回忆会慢慢淡去,教科书最终也会变黄甚至丢弃……唯一不会欺骗我们的,是我们共度的岁月,她永远停在那里。在这最后一关,我们用努力创造出的成绩也是不会被时间磨灭的!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高考的最后几天里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冲刺,考进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要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祝福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祝你们梦想成真!

祝福你们,我们敬爱的老师们,祝您幸福快乐!

祝福您,我们最爱的母校岳阳市十五中,祝您永葆青春!

我的演讲完了,但对一切的一切,感情永恒!

谢谢!

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高三315班

指导教师:李朝霞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4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x届本科毕业生的重要人生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兴奋、激动、自豪和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热烈祝贺x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四年努力,跨越人生的重要阶段,顺利毕业!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如果没有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各种方式促进学校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今天的进步和成就。你们顺利毕业,既是学校之幸,更是学校之福!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进入法大,成为

法大学子,给法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年来,你们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法大毕业生,为法大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四年后,你们将离开法大,成为法大校友,让法大依依难舍、无尽牵挂。四年的法大生活无疑是你们人生的重要阶段。这四年法大生活的耳濡目染,让你们和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法大人”。从今往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哪怕是天涯海角,哪怕是外层空间,法大人是你们永久的身份。

什么人才是法大人?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法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人。但这还不全面。真正的法大人还应该是具有法大精神的人,有法大气质的人。

法大1952年建校以来,至今已近一甲子。这么多年来,法大历经坎坷,但始终向前,在全体法大人的共同努力中,逐渐积淀了大家认同的法大精神:那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

术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那就是“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还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价值观,“可夺法大名,不泯法大志”、“只向真理低头”的骨气,”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身份文化认同,等等,等等。这些精神可以说已浓缩在我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之中。大家不难看出,法大的精神有大气、大度和大爱的特质。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激励、支撑和传承中,我们法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国际化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融入国家高等教育主流,荣登国家法学教育之巅,成为近十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5

上午好!

今天,是属于你们的日子;今天,所有科大人为你们欢呼;今天,你们毕业了!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和所有的毕业典礼一样,作为校长,我应该接着说几句话,作为临别赠言。但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语、临别的嘱咐,老师们、学弟学妹们已经说了,我想,那些都将装进你们的行李,留在你们的脑海。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词,一个在这个毕业季,在你们毕业生当中很“热销”的词,那就是:“遗憾”!

是的,四年的青春即将打包存封,回忆大学生活的点滴,你们心中不免会有感慨,有眷恋,也有遗憾。你们有人后悔“没有完整地上完一个学期的课”,有人感慨“如果时间能重来,我一定好好读书”,有人伤感“没有等到梁静茹来长沙开演唱会”,有人悲哀“毕业了,眼睛瞎了,脑袋空了”,有人叹息“没有真正创过业,当过一天老板”,有人遗憾“没有认识大二看上的那个帅哥,没有轰轰烈烈地谈过一次恋爱”,“没有和女友把爱情坚持到毕业”也是令一些人遗憾的事情……

而面对即将远行的你们,我的心中也有丝丝遗憾。我坚信“我们的学生是最好的”,我们坚持把你们培养成最好的,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毕业生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如愿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大家的学习环境,但遗憾的是考研教室还是供不应求,增加了电扇的教室依然“热度”不减;我们一直在加快生活设施的改造进度,但还是没有在你们毕业时实现所有学生宿舍的热水供应;我一直在致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同学们心中最热爱的母校,但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还是不能令大家满意。

同学们,遗憾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虽然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而它却是生命中的收获。每一个遗憾倒给我们的都是凝重的思索,每一个遗憾留给我们的总是流年的感动。因为遗憾大学四年的虚度,你才懂得时间的珍贵;因为遗憾没有学到一技之长,你才会下定决心强大自己;因为遗憾错过了自己的“一见钟情”,你才会鼓足勇气大胆追求“那份真爱”;人生也许就是一个遗憾的过程,正因为有了无数个遗憾,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美丽。读懂了遗憾,我们才会懂得如何去选择;读懂了遗憾,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幸福;读懂了遗憾,我们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遗憾而抱怨、而沉沦,而要奋起、要追求。我们要感谢遗憾。感谢遗憾,就是感谢生命的馈赠;感谢遗憾,前方的路才会走得更坚实;感谢遗憾,未来的日子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同学们,未来的生活中,你们还会经历遗憾;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我们一起关于遗憾的探讨,全力以赴,执著追求,让我们的人生少一些遗憾,不断臻于完美!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6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我们一生中值得珍藏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胡凌云书记,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2868名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我提议,全体毕业生同学,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老师们,表达最挚爱的感谢!

这几天,校园里洋溢着青春和腾飞的冲动!空气中布满了一种眷恋,夏日里的雷声暴雨突显了一种激情。刚才,在播放毕业短片和授予学位时,我听到大家的荣耀呼唤,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激情和梦想交融的青春活力。今天,你们就要从这里启航,去放飞梦想,去拥抱未来,你们毕业了!

四年前,你们带着快乐的梦想和亲人的期望,循着陌生的路径,走过主楼前那一片醉人的法桐树影和荷塘之边恬静的青春绿园,在“为人民服务”金字红匾和新主楼前留下了身影,开始了一段专属北航的生活记忆和理想。

慢慢地,你们发现,要对自己真好,因为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有事时他们也不一定在身边;慢慢地,你们发现,许多东西不属于你,使劲强求也无用,有舍才有得;慢慢地,你们发现,许多事可遇不可求,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慢慢地,你们发现,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而恨的人却伤痕累累;慢慢地,你们也发现,未必做每件事都有意义,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做自己;慢慢地,你们还发现,得失不是永远,只有回不去的,没有过不去的,坚持和淡定才能赢!你们说,上大学时,怀着憧憬看了《奋斗》,踌躇时,看了《我的青春谁做主》,但在即将豁然开朗时,一部《蜗居》把我们全拍死了,现在又来了一部《裸婚时代》,而我们毕业了,要去工作了。可回头看看,我们曾经青涩过、曾经为梦想奋斗过,我们的青春曾经绽放过的这片土地,叫做北航。

几天前,毕业生代表表达了对学校的眷恋和感恩之情,舍不得一起走过那么多路的亲爱的同学和尊敬的老师们,希望学校加强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和文理学科的支持,增加工作实践和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建议通过幸福和成功的教育来建立有价值的目标和发展动力;特别是提出了改善生活和学习的思考,也列举了一些应该而没有尽职的地方。感谢你们的真诚建议和智慧思考,我承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我们一定要解决,你们的建议就是我们的方向!

在北航,你们一起度过了4年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曾有过很多快乐,也有过遗憾和困惑。但让我感动和自豪的是,在这里,你们不仅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体质,而且经历了思维的历练和思想的交融,具有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了你们的业绩和优势,更有了一种富于理性的信心与坚强!特别是,你们关注社会发展,体验了勇于担当的责任与自我超越的价值,形成了择善固执和敢为人先的品格。

你们有3400余人次获奖学金,2131人次和253班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你们中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赵伟同学,自主设计完成最小的涡喷发动机,获得了冯如杯一等奖和金质奖章,依靠四年奖学金和打工收入完成了学业并补贴家用;人文学院曹越同学,志愿服务数千小时,数学学院的李文静同学热心公益活动,将赴西藏进行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还有屡获佳绩的宇航学院的371531班,实现了百分百的升研;数学学院8名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团,多年赴青海化隆县7所中小学开展结对子活动,捐献十几万元款物,为玉树灾区捐献2.8万元。在这里,你们感受到温总理 “让中国的大飞机尽早翱翔蓝天”的国家使命,“嫦娥”奔月、“神七”升空和歼20的责任呼唤;2012年奥运会,有北航志愿者的“微笑服务”,国庆60年庆典有北航军团的威武,你们用几个月不畏艰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祖国赢得了尊严、为人民赢得了友谊,是你们用信心和激情谱写了青春乐章!汶川、玉树地震和甲流疫情时,你们送上无私的服务与支持,传递着真诚的爱心与社会的责任;你们为师弟师妹们传承和光大北航文化和经验,送去温暖和关爱;你们参加了挑战杯、冯如杯、航模比赛、机器人大赛和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活动,你们会晤凌峰,挑战极限,为北航赢得了声誉,也为自己赢得了社会的信赖!

你们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出色表现和感人的故事,给母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你们已经把责任与荣誉铸成北航人自豪的名片,北航因你们而精彩!

今天,我和教师们一样,心中对你们满怀眷恋,你们把生命中一段精彩时光留在了这里。这里有你们熟悉的宿舍、食堂和教室,以及那温馨的绿园和小路,这里有你们结交的终身挚友和师长,他们永远是你们远航的同伴!在今天的临别时刻,当你们打点行装,循着那熟悉的道路离开校园时,我更希望你们把遗憾留下,轻装起航,快乐出发,让心情放飞,带着北航人“心系祖国、勇于担当”的使命和情怀,去追求卓越,去实践精彩人生!

北航人一直以“心系祖国、勇于担当”作为价值追求和光荣使命!59年前,祖国就赋予北航一份厚重的信任和使命,创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校,来自祖国各地的前辈们,励精图治、培育英才、精研学术,担当起振兴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使命。从那时起,一代代北航人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治国之士和兴业人才,无数卓有成就的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北航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是我们共同和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与你们成长发展的同时,为了追求卓越,北航确立了“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远景目标,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继续书写科技创新的华章,7项国家级科技与发明一等奖创造了中国大学的纪录,沙河校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和南方科技基地正在建设中,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力推进具有“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把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育人的基本保证,把国际合作交流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时代的发展需要和机遇,北航绝不会只是适应,更要着眼未来,对这个变革的时代加以影响,并引领发展,建立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才是北航人的责任和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黄金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是一个属于你们的时代!但是,我们生存的世界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社会转型中的浮躁、急功近利、信用缺失等时有发生,经济低迷、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对立,以及地区性的对抗与冲突不断,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深邃的智者和勇于担当的行者,是一个你们可以大有所为的时代!

在这离别的日子里,我想提两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也是临别赠言:

一是心有梦想,立造福天下之“德”,为国家发展“立功、立言”!人们常说,“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因为你们懂得,浮华过后“神马都是浮云”,切勿将一时名利看得太重。我相信,你们绝不会自满地停留在舒适地成绩中,也绝不会消极地生活在遗憾和等待中,更不会坐失良机!希望你们,满怀诚善和快乐之心,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我,持续地唤起你们所拥有的创造活力和勇气,不断追求和坚持真理,永远做一个与理想和使命同行的北航人!

二是勇于担当,因为高尚与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未来的航行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与挑战。我期待你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不凭一时的满腔热血,不借一段的愤世嫉俗,先从欣赏和尊重他人和世界做起,担起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人宽容、对己淡然也会使我们淡泊名利、克服盲目的焦躁和不安;从不找借口找方法开始,坚持“仰望星空”的理想追求和“知行合一”的品质,保持淡泊的心态以获得人生的乐趣和深远,我坚信,如果北航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人生的价值必然要靠你们自己去实现。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会把我们的牵挂带到那里,也会把北航的智慧和精神传递到那里。我期待着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期待着你们的归来,更期待着你们放声歌唱!

再见了,亲爱的2012届毕业生。祝福你们,自信的北航人必将续写新的辉煌!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7

各位, 此时此刻, 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要重新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 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 图书馆有那么多书, 也许我看的, 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 我们要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 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 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 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 听起来很长很长, 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 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 你们才会意识到, 这4年, 原来如此快地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 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 这个遗憾还有机会来弥补。即便是你们工作了, 要走上工作的岗位, 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 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 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最受欢迎的校友代表是两个人, 一个是俞敏洪, 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 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里, 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他们太优秀了。我相信,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 将来比他们更棒, 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同学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 抛开“北大”两个字, 从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 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 今天我的出现, 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从零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 和大家一样, 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 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 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 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 一个卖煤的公司, 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 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 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 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 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 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 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 叫《中华文明之光》, 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 有一天, 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 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 我对自己说, 嘿, 这是我想要的。两年之后, 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 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 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招聘了, 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 我就去考试, 最终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

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 是主业之外的那么多丰富的选修课, 是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活动, 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那一年暑假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 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 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 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 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 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 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 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 然后是一个电视人, 再然后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 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 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多有范儿, 到前方去, 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 所以在那时, 我做了大量的直播工作, 有的很有影响力, 有的则完全没有影响力。等到十年之后, 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 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 正是因为我清楚, 我首先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 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 保证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知道, 我是一个电视人, 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 而电视直播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

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人说, 嘿, 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 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 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的时候, 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 经常有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生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的反驳通常是这样的:如果, 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 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 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 而是待遇好的……请问, 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 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 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8

亲爱的2009届毕业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和四年前一样你们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刚才任庆英学长和刘艳莉老师对大家给予了殷切的期望,李冠超同学和克里蒙蒂娜同学讲述了全体毕业生的心声。

此时此刻,在庄严的国旗下,即将接受毕业和学位证书,你们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喜悦和感激。四度秋冬春夏,千日辛勤磨砺,今朝学成实不易,而这一切又怎能离开哺育你们成长的国家和人民、学校和师长、亲人和朋友?你们一定在默默发誓,要继续努力学习,决不半途而废,以一生的努力和奉献,报答国家、学校、亲朋和师长。

此时此刻,在庄严的国旗下,即将接受毕业和学位证书,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着对大学生活的眷顾。忘不了110周年校庆那天的自豪,忘不了一节又一节的课程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忘不了运动场上的汗水,忘不了各种竞赛中的拼搏,忘不了北洋艺术团,忘不了北洋大讲堂,更忘不了那抗震救灾和服务奥运的日日夜夜。四年间数不清的不悦和失意,今天都已过去,留下的是永远伴随你们的天津大学学习经历,你们一定在默默发誓,要永远传承“实事求是”的天大精神,做抱定“天大”志向,胸怀“天大”气魄,承担“天大”责任,投身于振兴中华的这一“天大”事业,创造天大功绩的名副其实的天大人。

此时此刻,在庄严的国旗下,即将接受毕业和学位证书,你们一定感受到分别的留恋。你们即将分赴祖国各地、世界各地。你们中有879人,到祖国的西部、到基层、到艰苦和重点行业就业,有478名同学获得了“天津大学2009届优秀毕业生” 荣誉称号,其中97名同学还获得了首届“天津大学毕业生求是奖”,他们是2009届的光荣和骄傲。可是当年和大家一起入学的3738人中有192人未能和大家一起毕业,他们也是大家的同学,不能忘记他们,我们真切希望他们振作拼搏、迎头赶上。你们一定在默默发誓,是天大把大家连接在一起,作为天大人一定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此时此刻,在庄严的国旗下,即将接受毕业和学位证书,你们一定憧憬着人生更大成功。四年的经验,使大家懂得,有志才能成、吃苦才能成、学习才能成、团结才能成。你们一定在默默发誓,要立定大志、肯于吃苦、勤奋学习、善于协作,从此时、此地、此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向着真理、正义和美好的理想不断地奋斗前进。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9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

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A.N.Whitehead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灵。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 1

利的有意疏离。”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剑桥大学教授Alan Macfarlane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能吸引我们。”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至是故事和传奇。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

复旦的心灵在哪里?

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进一步延续。

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气正。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延续。

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然而,复旦还远未完美!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在上面的毕业照。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上没有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所以,她希望学院让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院不仅没有管,而且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位同学在小题大做,认为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也没有关系。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这个不幸的现实,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促使我再一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我想,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

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复旦,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即使你离开了她,你也将对她永远眷恋,她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其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世人所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无论今后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物。复旦所能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一颗心灵,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最后我想说,复旦万岁!复旦的心灵将永远高高地飞扬!

谢谢大家。

值得认真读一读的好文章。令人深思。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10

按照工作惯例,我们在每年7月-8月都要召开一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根据当前工作需要,按照教育部领导的指示,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各地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为近期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今年的就业工作做准备:分析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压力较大。各省和高校的同志们承担了最直接的工作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回顾2008年度的工作,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维护就业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方面通力合作,特别是工作在一线同志们的艰辛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各地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重视,政策更加完善,推动更加有力,一些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各地派遣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毕业生平稳离校。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同志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了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借这个机会,代表学生司对我们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我们初步总结,认为2008年各地的就业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部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再次强调,当前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新一届政府履新之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今年的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今年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委员刘延东3个月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累计批示1 6次,对做好就业指导,基层就业,教育教学改革,自主创业、贫困生帮扶、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地党委、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工作。辽宁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九个配套文件,就做好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创业引导计划、加强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等进行全面部署;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批示,还亲自推动出台了九大“新政”,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山西省政府召开就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要求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江苏省启动实施“特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为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培训和重点帮扶,通过系列课程重点培养他们的核心就业力,目前已有98%的受助学生落实就业;黑龙江省制订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则(试行)》,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福建、新疆等省积极协调各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为毕业6个月以上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见习服务,使其逐步实现就业:安徽、山东、云南等省出台政策,破除落户政策限制,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积极接收外省优秀毕业生。湖北武汉市出台有力举措鼓励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创办企业可享受最高100万元贴息贷款。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在前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就业网络联盟的基础上,开发并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毕业生就业网上信息服务全面升级,成为集网络招聘、远程见面、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九大功能为一体,围绕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发挥教育及有关部门行业资源优势,努力为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个性化的深度就业服务平台。周济部长讲今年就业工作有两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以4月25日开通并启动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为标志,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重大作用。各地和高校进一步完善了本地区、本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功能。河南省除了整合各种资源,为毕业生举办就业双选会外,还扩大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联盟,加盟高校将由目前的40所增至60所。二是,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倡各地、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各地和高校已经普遍开设就业和创业指导课;吉林、河北、河南、广西等地还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各地和高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切实落实有关部门举办招聘会对高校毕业生免收费用的政策。今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为08届毕业生举办了22场网络招聘活动,共提供岗位近60万个。

3.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8年,教育部配合中组部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连续5年,每年选聘2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继续组织开展“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与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推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各地和学校的就业部门为组织实施好这些计划,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组织招募、政策制定、待遇落实等工作。周部长讲的今年就业工作有两大突破的另一突破,就是到基层就业的突破。以中组部启动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标志,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取得较大进展,各地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势头明显增强。山西省今年招聘村官1万名,规模比去年增加1500人。四川省今年招聘村官1.2万人,是去年的一倍。重庆今年招聘村官4700多名,并规定对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到乡镇机关和行政村的,正式录用为公务员,到乡镇事业单位的正式聘用为事业单位人员,从根本上解决了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期满后的发展问题,解除了后顾之忧。江苏省今年继续选派3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面向全国招聘了1600名应届毕业生到村任职,全部列入乡镇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广东、辽宁等省从今年开始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由省财政厅拨款,对到本省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退还大学学费。

4、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对地震灾区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汶川地震后,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地震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一部署,全国20个省市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在做好本地高校未就业灾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抓紧开展对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未就业毕业生的对口支援工作。据了解,有的地区如重庆、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已经为地震灾区毕业生及时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新疆虽然没有列入对口帮扶灾区的计划,但主动拿出100个就业岗位,帮助灾区毕业生实现就业;北京、山东、山西、广东、辽宁、河南等地还组织开展了发放专项补助、提供实习岗位、组织专场双选等一系列注重实效、富有特色的就业援助活动。有灾区生源的高校对灾区毕业生采取了发放补助金、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和重点推荐等帮扶措施,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但也有一些地区在此方面行动还不明显,希望有关省份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帮扶工作。

5、加强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确保就业安全与稳定

各地和高校针对大型招聘活动安全薄弱环节,以及离校前后敏感时期,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全力确保安全稳定。比如,安徽省教育厅成立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指导组,由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任组长,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督查、指导。各地确实把“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摆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保证了连续多年毕业生离校的稳定局面。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形势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政府更加重视就业。今年的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制度和政策框架体系,建立了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初步疏通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渠道。

三是,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在逐步显现。自2002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累计发出40多个文件,明确了100多项具体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大量的配套政策措施,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待就业服务、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富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框架体系。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如2006年通过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超过6万人,2007年这一人数已经达到10万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四是,《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积极促进就业、保护就业的政策更加长效化、法制化。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

1、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今年以来,我国连续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洪涝灾害影响,造成大批企业停产,出现大批失业人员,对全国就业局势带来影响: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完成今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职工安置挤占就业岗位,加剧了对有限“蛋糕”的切分。据原劳动保障部统计,近年来每年在城镇要求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大约在2400万人。但是,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大约有800万人。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劳动保障部提出的工作目标是“105145”:城镇新增岗位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就业困难人员确保就业100万,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600万,年增幅虽然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降至10%以内,但总量却是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规模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后几年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2、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周部长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急需一个突破口,打开新的就业空间。在这种形势下,中央18号文件把下基层的问题提到一个新阶段。但是在下基层问题上,我们面临社会分配制度、社保制度、户籍制度、人才发展环境等很多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实效,一批有志青年学生踊跃到基层去服务和就业,但存在的问题是下去后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如何发展,有服务期限的期满后如何安置等等。当前,亟需对如何解决好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问题进行研究,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落实待遇、疏通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就业问题,从而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从高等教育内部看,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要、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专业的就业需求冷热不均、有些地区和高校仍然对扩招有较大冲动等问题。

3、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办法不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特别是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在实施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方面,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河南等地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有些地方对毕业生就业还不够重视,措施还不够有力,政策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通过网络提供需求信息和就业服务,非常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求职特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求职成本,而且能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体系不断升级换代,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距离高标准的就业信息服务还有相当距离:一是用人信息不充足,很多信息网拿到的用人信息不仅数量少,且时效性差,二是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现在多数省市和学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但是仍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三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和家长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到基层服务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

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国际石油,粮食等价格出现上涨趋势,加之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力资本不断上升,直接影响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减少,拉动就业增长、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面临更大困难。特别是一些新的情况值得关注,如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研究生总体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把握好节奏、调整好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当前,绝大多数省区市毕业生已经派遣结束,未落实就业岗位的部分毕业生可能会存在焦虑、急躁、悲观情绪,安全与稳定需要高度重视。

三、采取切实措施,扎实做好下一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们分析了有利的就业条件,也看到影响就业的诸多不利因素,在全社会就业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就业难将始终是矛盾的主体。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新的转型期,从注重外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工作的中心任务。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要发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正视困难,发挥有利条件,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去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开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服务,力争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细致的就业服务,为今年的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我们考虑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切实把就业安全和稳定摆在第一位,及时排查和处理不稳定因素

今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中央对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稳定问题,各地、各高校务必要把做好毕业生安全稳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借鉴安徽、河南等省的经验,针对招聘活动安全薄弱环节,以及离校前后敏感时期,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确保安全稳定。

2、继续做好灾区毕业生和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部署,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灾区毕业生顺利就业。特别是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的20个省市,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做好本地高校未就业灾区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本地用人单位提供岗位需求信息,继续开展对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未就业灾区毕业生的对口帮扶工作。力争在9月之前让地震灾区毕业生基本顺利实现就业。

同时,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各地要强化政府在帮扶“双困”毕业生的责任和工作力度,把“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的政策体系,力争出台政策实现“保底”就业。高校要落实帮扶具体措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服务和重点培训推荐,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3、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抓紧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各地和高校要精心实施好积极配合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组织等部门,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项目,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针对这部分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落实好考研加分和优先录取的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出台更为优惠的奖励措施和政策,特别是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持续发展的政策。高校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和组织工作,把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要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同时认真总结基层项目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4、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通过丰富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努力使网络招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开发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网络招聘等九大功能为一体,整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资源的优势,采用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开展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平台举行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努力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大对网络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充分挖掘和开发就业网的丰富功能,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强化校园市场的主体地位,鼓励建立常设市场,支持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各类协作市场,鼓励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资源共享,推进建设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各高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5、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国家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今年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各地要切实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借鉴辽宁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高等学校要始终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加强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6、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全面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中心任务。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有工作职能的明确定位和分工合作,政府部门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谋划,推动促进毕业生就业,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突出指导的职能、服务的职能,在政府部门总体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地毕业生就业需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就业指导培训等工作。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毕业生一定都能创业、都能创业成功,而是在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周济部长强调要在创业教育方面争取有重大突破。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将于今年启动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各地也要定期组织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就业薄弱学校的人员培训。各地和高校要切实落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增强对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贯穿全程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当前要着重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一对一”的重点推荐和重点服务,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之年,是“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开就业渠道,创新机制手段,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北邮校内实习报告下一篇:毕节地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