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案例(精选7篇)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9年07月15日 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
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记者胡增春)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 ——做一点宣传之四
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长期接触会引起嗅觉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里,各个车间里就会充斥这种气体。尤其是在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更是硫化氢肆虐的地方。在污泥消化池里,还会产生沼气,学名甲烷。它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但是易燃易爆,危害同样巨大。污水里还生存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大意相关。大意失荆州。大意失得不仅仅是荆州,还有性命。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大多与硫化氢有关。
山西省运城污水处理厂,2007年5月20日上午9点20分许,一名工人在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池里清理垃圾,因缺氧窒息,他的两个同事下去救人,也发生危险。三人被抢救出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太原市殷家堡污水处理厂,2006年8月8日13点,一名工人对进水井闸门进行检修。他首先打开井盖通风,然后下去,一会儿感到不适又上来,休息30分钟后,再次下去,就没有上来。接着下去3人营救,结果4人都死在了井下。事故的元凶正是硫化氢气体。
北京通州新华联家园北区物业人员在污水井内维修作业时发生中毒事故。先是3人下井,在3人出现中毒情况后,又有7人下去救援,最终10人都中毒。后6名物业工作人员死亡,4人经抢救脱离危险。其中有一名消防队员。其和战友先后救出4人,但其佩戴的空气呼吸器被受困者拽掉而造成中毒,不幸牺牲。
1986年4月7日,某污水处理厂,同济毕业的年仅26岁的张厂长,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到下属某污水泵站测量泵站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并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当日上午9点,张厂长和5位同志关闭水泵,进入室内污水池,突然大量硫化氢气体涌入,似闪电一击,几人悉数倒下。泵站其他人员见状,急忙呼救。临近一个工程队闻声赶来,组织十多人抢救,从室内污水池救出4人,其中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后发现少了两人,当即又组织人员佩戴防毒面具下池搜索,在污水里发现一具尸体,消防人员赶来,下池后又搜出一具。至此,6人已有5人死亡,包括那位年轻的厂长。事故的元凶是硫化氢。现场检测显示,事故三个半小时后,硫化氢浓度仍高达600mg/m3,超出国家卫生标准近60倍。当浓度达1000mg/m3时,接触者如同闪电一击,瞬间死亡。
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大意是分不开的。首先这个场所是产生硫化氢的地方,而他们却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而且事故发生后,没有有效地应急救援方法,瞎忙一阵,5人丧命。
这样的事故很多,大多是硫化氢中毒。
从事污水处理厂行业的工人应该熟悉硫化氢的危害,但是他们很少重视防护。而且往往在发生事故后手忙脚乱地救援,结果只是多搭上几条命。救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才有意义。而且防护在前,意义才更大,效果才更好。看似简简单单的事情,却是危机四伏。安全是个大事,在乎的人往往不多。即使是在操作一线的工人,他们也是不把安全当回事。他们认为不大可能的事,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到那时,神仙也回天无力。
现在政府问责,安全事故和领导的乌纱帽紧密相连。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重视了。但是,在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上,我们偏偏要拿鲜血来尝试。安全事故,国之大事,却悲剧连连,怎不叫人心痛。安全的问题,是个大事,轻视不得,轻视就会出人命的。人命关天,岂容忽视!
事故案例1: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
“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9万余人被紧急疏散安臵、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这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东面lkm处的晓阳村,井场位于小山坳里,井场周围300m范围内散布有60多户农户,最近的距井场不到50m。当地属于盆周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很差。罗家16H井是一口布臵在丛式井井场上的水平开发井,拟钻采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的高含硫天然气(硫化氢含量7~10.44%)。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68m处,因更换钻具,开始正常起钻,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钻井液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钻井液总体积上涨。泥浆员随即经钻井液导管出口处跑上平台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司钻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但在下放钻具十余米时,发生井喷,顶驱下部起火。通过远程控制台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火势减小,没有被完全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钻井液将顶驱的火熄灭。拟上提顶驱,拉断全封闭以上的钻杆,未成功。启动钻井泵向井筒内环空泵注加重钻井液,因与井筒环空连接的井场放喷管线阀门未关闭,加重钻井液由防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继续,22时0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至24日15时55分左右点火成功。高含硫天然气未点火释放持续了18小时左右。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现场抢险人员于12月27日成功实施压井,结束了这次特大井喷事故。
经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应急预案欠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事故伤亡损失扩大、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事故案例2:
华北油田石家庄市赵县48井硫化氢中毒事故
1993年9月28日15时,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赵县的华北油田一口预探井(编号为赵48井),在试油射孔作业中发生井喷,地层中大量硫化氢气体随着喷出井口,毒气扩散面积达10个乡镇80余个村庄。造成7人死亡,24人中等中毒,440余人轻度中毒,附近村民22.6万人被紧急疏散。
赵48井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各子乡宋城村北约700m处,是一口预探井,在钻探中见到了良好的含油显示,为搞清地下情况,决定对该井进行逐层试油。1993年9月28日下午,华北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物理站射孔一队对该油井进行射孔,10分钟后引爆射孔弹。在开始上提电缆时,井口发生外溢,外溢量逐渐增大,溢出的水中有气泡。当电缆全部从井提出后,作业队副队长李某立即带领当班的5名工人抢装事先备好的总闸门。在准备关闭套管闸门时,因有硫化氢气体随同压井液、轻质油及天然气一同喷出,使现场一名工人中毒昏迷。其他人员迅速将这名工人抬离现场,当其他人再想返回时,终因喷出的硫化气浓度加大,工人们不得不从井口撤离。撤出井场后,李某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通知村民转移。从28日夜至29日上午,抢险指挥部组织专家深入空地考察,制定抢险方案,筹备抢险设备、机具。29日上午,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钻并局16人抢险小分队配带防毒面具接近井口,在当地驻军防化兵和井烃煤矿抢险队的支援下,华北油田5名抢险队员关闭了井口左右两翼套管闸门。9点20分,抢险队完全控制了井喷,从井喷到控制井喷历时18个小时。
据调查,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试油作业时对该井含有硫化氢没有预见;作业队执行制度不严;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事故案例3:4井硫化氢串层中毒事故
四川石油管理局温泉
1998年3月22日17时,四川石油管理局温泉4井(气井)钻井至1869米左右时,发生溢流显示,关井后在准备压井泥浆及堵漏过程中,3月23日凌晨5时40分左右,天然气通过煤矿采动裂隙自然窜入井场附近的四川省开江翰田坝煤矿和乡镇小煤矿,导致在乡镇小煤矿内作业的矿工死亡11人,中毒13人,烧伤1人的特大事故。
该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6020队在温泉井构造西段下盘石炭系构造高点上钻的一口探井,设计井深4650米,钻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在香溪~嘉三(609.5~1747m)段用ρml.07~1.14g/cm3的钻进过程中,发生多次井漏,漏速范围在2.5~30m3/h,累计漏失钻井液473.6m3、桥塞钻井液105.8m3。3月18日,用密度l.09g/cm3的泥浆钻至井深1835.9m时,井口微涌,录井参数无明显变化,集气点火不燃,钻时略有波动,将密度由1.09提到1.14g/cm3井漏,漏速2~8m3/h,钻进中见微弱后效显示,岩性为云岩。3月22日17时35分,钻至井深1869.60m时发生井涌,液面上涨5m3,钻井液密度由1.13降到1.11g/cm3,涌势猛烈,17时40分关井。3月23日7时02分关井观察,立压由0~8.5MPa,套压由0↗7.9Mpa;8时40分点火放喷,10时46分~12时15分反注,密度l.45g/cm3的桥塞钻井液30m3;13时压井无效关井。3月24日3时50分点火放喷,喷出物中有硫化氢存在,由于套管下得浅,裸眼长、漏层多,不得不进行间断放喷;至25日3时10分,放喷橘红色火焰高7~15m,做压井准备工作。3月26日8时,水泥车管线试压20MPa,用泥浆泵注清水6m3,泵压由Pd7.9↗16Mpa,正循环不通,用泥浆泵注清水间断憋压仍不通,卸方钻杆抢接下旋塞、回压凡尔和憋压三通,用一台700型压裂车向钻具内间断正憋清水3.6m3,泵压由0↗20MPa↘0,在以后憋压的同时开放喷管线放喷,喷势猛,其中17时55分~18时30分出口见较多液体喷出,并听见放喷管线内有岩屑撞击声。因为钻具内不通,决定射开钻具,建立循环通道,为压井创造条件。在井深1693.7~1689.93m段钻具内用41发51型射孔弹射开钻杆。出口喷势忽弱忽强。因泥浆排量和总量不够,压井未成功。
3月29日用3台水泥车向钻具内注清水54m3、用两台泥浆泵和一台986水泥车正注ρml.80g/cm3的泥浆158m3、喷势减弱,关两条放喷管线;注浓度10%ρml.45g/cm3的桥浆55m3、ρm1.80g/cm3的泥浆82m3、喷势继续减弱,但无泥浆返出。用5台水泥车注快干水泥180t,出口喷纯气,火势减弱,用两台986水泥车正替清水14m3,出口已无喷势,关放喷管线。用水泥车反灌桥浆19m3。后经10次反注(灌)浓度桥浆62.22m3堵漏。至4月3日8时关井观察,立压、套压均为零,事故解除。
事故损失时间254小时,在压井处理过程中,含硫天然气(含硫0.379~0.539g/m3)串到附近煤窑内,致使其中采煤的民工11名死亡,1人烧伤,13人中毒。
关键词:急性中毒,硫化氢,护理
一、病例资料
1、基本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传染病等病史, 平素身体健康。此次为吸入有害气体中毒。
2、病因
1名工人在清理工厂废渣垃圾时吸入臭皮蛋味的气体后立即意识丧失, 头向后倒地。另外3名工人前去施救时同时吸入臭皮蛋味的气体后昏迷。4人均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有接触硫化氢气体的病史。
3、临床表现
4人均昏迷。1人为中度昏迷, 极度躁动, 查体不配合, 瞳孔等大等圆, 为3mm, 球结膜充血, 咽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快。其中3人伴呕吐, 呕吐物为黄色液体, 球结膜充血, 4人经急救后神志清楚, 仍诉头痛头晕, 胸闷、乏力、恶心等症状。全部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4、治疗原则
脱离中毒环境, 终止接触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行高压氧治疗;降低颅内压, 护脑、护心、护肝, 给予脱水剂减轻细胞水肿, 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感染;早期适量短程静脉予糖皮质激素、适当予镇静剂;口服中药汤剂。
5、转归
4名患者经急救6小时后意识转清醒, 自觉症状改善, 护送至内科病房继续治疗。8天后痊愈出院。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硫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 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形成结合物, 使酶失去活性, 阻碍生物氧化过程, 导致细胞缺氧。高浓度吸入时, 强烈刺激颈静脉窦, 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 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 引起窒息, 发生“闪电样"窒息或死亡。因此,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4~6L/min) , 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改善细胞缺氧状态。打开门窗, 通风换气。由于硫化氢对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所以给予平卧, 头侧位, 置开口器防止舌后坠。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以防窒息。
2、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4例患者入院当天均进行高压氧治疗, 压力为0.25Mpa (2.5ATA) .高压氧能迅速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血液粘稠度, 改善组织供氧, 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改善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有重要意义。护理要点: (1) 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 专人护理, 对入舱人员做好安全指导及交代注意事项; (2) 有抽搐者, 进舱前遵医嘱适量给予镇静剂。
3、对症支持治疗
因硫化氢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 所以国内多采用对症支持疗法。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甲强龙40mgQ8h, 纳络酮20mgBid以治疗脑水肿, 配合20%甘露醇静滴;头部置冰枕, 使用降温毯等措施以降低大脑及机体代谢, 减少耗氧量, 保护脑细胞;同时使用大量的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脑苷肌肽、胞磷胆碱钠等营养脑细胞和护肝的药, 可以避免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减少后遗症。球结膜充血水肿者及时给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保护眼睛。
4、病情变化的观察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神志、瞳孔、呼吸、尿量及皮肤黏膜发绀程度, 准确及时留取各类标本, 及时送检。
5、饮食指导
及早鼓励患者进食, 要少量多餐, 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无刺激饮食为主。指导进食种类, 如小米粥, 清淡汤类等, 食物避免过热过冷过硬等, 防止暴饮暴食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因这可能与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和大剂量使用激素有关。因此我们要重视饮食管理, 指导饮食方法, 改变饮食习惯, 避免出血、便秘、腹胀发生。
6、安全护理
专人看护, 床旁加护栏, 可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四肢, 预防坠床的发生;因硫化氢中毒会导致大脑缺氧, 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 从而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的症状, 可遵医嘱适量使用镇静剂。根据病情反复使用, 以降低病人的耗氧量。并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 使其配合。
7、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病室开窗通风, 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保持病室安静, 避免噪音。有汗出者及时更换衣物, 予温水擦浴。嘱患者多饮水, 禁食者予口腔护理。多关心体贴病人, 多和病人交流, 给予专业指导, 给予支持和理解, 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8、中药汤剂对症治疗
传统中医药博大精深, 其中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僵蚕、蝉衣、炙甘草、白芍等具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清热解毒、明目泻火、化痰散结、凉肝、缓急止痛等作用。
9、健康宣教
因为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 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症状;高浓度接触时全身症状较严重, 表现为窒息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硫化氢有“臭鸡蛋”气味, 但极高浓度能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 一般为职业性中毒。比如皮革制造、硫化染料、颜料制造、有机磷农药等工业制造中都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另外有些场所如垃圾场、沼泽地、阴沟、化粪池、污物沉淀池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 作业工人中毒的发生并不少见。通常发生中毒的患者缺乏相应的硫化氢防护常识, 在工作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导致中毒。为此, 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大家对有害气体中毒危害的防范意识。详细向患者宣传硫化氢中毒的有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如果进入可能存在高浓度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时, 首先保证通风换气, 佩戴防毒面具, 有条件者可检测空气中硫化氢浓度, 以及在有人监护的条件下工作。交代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增强营养;减少各种不良刺激;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 立即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一镗:《急诊医学》 (第三版) , 学苑出版社, 2006:540-541。
[2]李裕梅、金沈雄:《急性硫化氢中毒高压氧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医学》, 2007, 14 (6) :926。
[3]王红霞、周馨等:《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0) :1016。
[4]愈淑荣、王秀珍:《舒岩1急性硫化氢中毒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5) :26122631。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具有“臭蛋样”气味,但极高浓度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采矿、冶炼、甜菜制糖,制造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以及皮革、硫化染料、颜料、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分解或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腌渍池、化粪池、污物沉淀池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作业工人中毒并不罕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4岁,平均26.3岁。
1.2 中毒原因:第一组为工业中毒;一次为化工厂停产维修,5名工人进入已经停产的硫化氢输送管道中进行维护,吸入残留的硫化氢而致。第二组为清理酱菜池中毒,4人均因进腌渍咸菜的酱菜池,进行残余物清理时所致,并且合并误吸等因素。第三组3人为清理船舱内腐败鱼虾时所致,并合并海水淹溺。
1.3 临床情况:①入院时间:脱离现场至入院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1.5小时。②临床表现:中毒后即刻死亡2例,其余病例可见昏迷5例,频繁呕吐伴呼吸不规则3例,喷射状呕吐抽搐2例, 头痛、头晕、恶心、全身不适1例,烦躁不安5例,全身紫绀7例,双肺布满大中泡6例。
1.4 治疗:昏迷、频繁呕吐,呼吸不规则及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者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盐酸纳洛酮0.8mg静脉推注,2.0mg静脉静滴。喷射状呕吐3次以上,双肺布满大中小水泡音者,给以地塞米松30mg、速尿40mg缓慢静注、20%甘露醇125ml每6小时1次快速静注。静注胞二磷胆碱0.5g后,继以1.0g加入25%葡萄糖250ml静滴,6小时一次重复至意识清醒;细胞色素C30mg加25%葡萄糖20ml,每天1次静注,连用3天,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5 转归:2例当场死亡。四肢麻木,蚁行感或感觉减退5例。常发生头晕者4例,多于6月~2年内消失。
2 讨论
硫化氢为一种有腐臭蛋气味的气体,当浓度>300g/m3时,由于嗅神经麻痹反而嗅不出臭味。硫化氢多由工业生产或由有机物腐烂产生的废气。所以从事下水道疏通,阴沟污物处理、清除废窖池以及其它有机物贮存所时,都可能发生急性中毒。未作通风处理突然入窖池是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硫化氢吸入后遇呼吸道粘膜上的水分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Na2S)引起呼吸道炎症、中毒性肺炎甚至肺水肿。还可与粘膜及其表面的钠离子结合,引起眼炎。硫化氢更是一种神经素性物质。主要与细胞色素酶中的二硫健(-S-S-)及Fe2+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内窒息”,较高浓度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窒息[1];并可因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引起死亡。称之为“电击样”中毒。或曰“闪电样”死亡。硫化氢引起肺水肿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硫化氢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3]。国内多采用对症支持疗法[4]。昏迷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均采用 SIMV+Press.support 呼吸模式,频率15~20次/分,潮气量450~520ml, Peep2~6cmH2O。加强吸痰排痰治疗。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并给以有效的氧气吸入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大量的细胞色素C对组织的氧化还原过程有迅速的促进作用,组织缺氧时注射本品可起到矫正细胞呼吸与促进物质代谢作用;胞二磷胆碱是脑代谢激活剂。能够改善脑功能,对受损的大脑特别是与意识相关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苏醒并保持清醒有明显功效,它还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液循环,故能起到改善脑代谢的功能。脑水肿、肺水肿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组织反应,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水肿、肺水肿尤有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主编.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8-199
[2] 文保元主编.急性中毒手册.第1版.青岛出版社,1988.49
[3] 熊敏如.硫化氢中毒防治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国职业医学,1999,26(5):40-42
[4] 张恒东,朱桂东.一起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分析.江苏职业卫生.1997,9(1):20
作者单位:063200 唐海县医院(河北 唐山)1
防硫化氢中毒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从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出发,阐述了石化行业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预防硫化氩中毒的技术管理措施.对现场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尤作一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职工培训中心,山东东营,257064刊 名: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GLI OILFIELD STAFF UNIVERSITY年,卷(期):22(3)分类号:X965关键词:硫化氢 硫化氢中毒 自救及互救 应急预案 安全监管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__可以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为业主、投资者、政府管理者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A.定性风险评价 B.定量风险评价 C.事故隐患评价 D.安全验收评价
2、锅炉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并允许在正常水位线上下__之内波动。A.10mm B.30mm C.50mm D.60mm
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__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A.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 B.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人员
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有关人员
4、班组长__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A.全面负责 B.负责 C.监督 D.监察
5、安全标准是规范市场准入的__条件。A.主要 B.重要 C.基础 D.必要
6、安全检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__。A.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B.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C.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
D.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7、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__、__、__等几方面入手。A.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 B.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信息交流 C.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D.安全技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信息交流
8、()的目的是依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总体目标和承诺的要求,为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决策(重点是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A.制定管理方案 B.运行控制 C.初始评审 D.检查与评价
9、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__预警系统四部分。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__日内做出批复。A.10 B.15 C.20 D.30
11、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__。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定的检查机关 C.公安局 D.检查院
12、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和高出坠落类似事故的分类依据是__。A.事故危险的严重程度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事故类别
D.职业健康的标准
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__阶段进行。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
14、《劳动法》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__天的产假。A.30 B.60 C.90 D.120
15、__是作业场所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是其造成的职业性尘肺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A.中毒 B.高温伤害 C.生产性粉尘 D.低温伤害
16、卫生部2002年22号令公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明确指出: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__个月内进行控制效果评价。A.5 B.6 C.8 D.12
17、《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__。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
18、依据《消防法》的规定,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时,必须经__进行消防验收。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建设单位
C.公安消防机构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9、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以下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的是()。A.起重机械 B.压力容器 C.锅炉
D.压力管道
20、化工生产管道的敷设方式最好为__。A.地埋 B.架空
C.地埋、架空相结合 D.水下输送
21、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模式、思想和理论是在__进入我国的。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22、行政处罚的目的是__。
A.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建设
B.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D.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23、生产经营单位应有__的程序描述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用于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的设备应按规定维护和保管,使之保持应有的精度。A.科学化 B.准确 C.可持续 D.文件化
24、__也可以称为紧急恢复,是指事故被控制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A.预案管理 B.现场恢复 C.紧急救治 D.制度改进
25、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__。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__等。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救援费用 D.环境破坏 E.应急救援措施
2、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有__。A.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B..进行陈述和申辩
C.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D.遵守听证会场纪律 E.提出新的证据
3、属于特种设备有电梯、锅炉、压力容器、__等。A.厂内运输车辆 B.车床 C.起重机械 D.数控机床 E.安全阀
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其中表述正确的是__。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发生特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E.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5、以下属于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要求的有__。A.封面 B.目录 C.页脚 D.前言 E.附录
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除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应__。A.认定事故的性质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E.执行事故责任追究
7、下列职责中,属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履行的职责是__。A.监督煤矿企业事故隐患的整改并组织复查 B.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C.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D.参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
E.组织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8、安全生产标准有__。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E.特殊行业的标准
9、以低碳钢为例,得出金属材料受拉伸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可以分为__几个阶段。
A.弹性变形阶段 B.塑性变形阶段 C.屈服阶段
D.弯曲变形阶段 E.断裂变形阶段
10、下列属于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的是__。A.管理人员观念 B.安全法制 C.安全技术 D.安全资金 E.安全监督
1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的事项有__。A.婚姻家庭关系 B.保障劳动安全 C.防止职业危害 D.应急预案和处置 E.依法办理工伤保险
12、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下列煤矿不符合生产安全条件的情形,应当实施关闭的有__。
A.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继续生产的 B.煤矿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带班下井,经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 D.经停业整顿,验收不合格的
E.无证照或者证明不全、擅自从事生产的
13、安全检查表法适用于__。A.安全预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专项评价 E.安全综合评价
14、安全网是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的网具。安全网一般由__等构件组成。A.扣件 B.边绳 C.系绳 D.网体 E.模板
15、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__。A.直接性 B.间接性 C.彻底性 D.连续性 E.指导性
16、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矿长或者其他主管人员有下列__行为之一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A.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B.对工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不严格的
C.对重大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D.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E.未对安全生产辅助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加以记录的
17、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的要求是__。A.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B.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C.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
D.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E.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与该单位的经济利益相适应
18、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__,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A.按需计划 B.统一规划 C.合理分配 D.合理布局 E.严格控制
19、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实现手段有__。A.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B.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C.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D.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
E.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0、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__。A.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B.防治职业病
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D.促进经济发展
E.贯彻执行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及安全体系的需求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立法的目的是__。A.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B.防止矿山事故
C.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 D.促进采矿业的发展
22、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__和事故调查等。A.现场清理
B.人员清点和撤离 C.警戒解除 D.善后处理 E.事故处理
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安全工作行使的管理职责包括__。A.检查矿山企业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 B.审查批准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 C.负责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 D.调查和处理重大矿山事故
E.对矿山企业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
2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有__等。A.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B.由法定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C.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生产工艺流程图 E.主要产品的名称和数量
25、企业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时需充分考虑的是______。A.其他同行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B.所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
C.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 D.企业过去与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
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
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
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测定日期;b.测定时间;c.测定地点;d.测定方法和仪器;e.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测定次数;g.测定结果。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第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但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没有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致使验收人员违章作业失去监督。
三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太平镇政府作为企业属地管理的监管责任主体,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虽然成立了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与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落实等情况监督不力,督促落实缺乏力度。
五、事故总结 许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往往继承大于创新性,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仍是采取几项安全制度、写上几条安全标语,开上几次安全会等,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员工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员工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但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员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入的方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为,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它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风险识别
含硫原油的种类和性质
原油中, 硫含量低于0.5%为低硫原油, 硫含量在0.5%~2%范围内为含硫原油, 硫含量高于2%为高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在储运、炼油加工过程中都会释放出H2S (硫化氢) 气体。在储运作业过程中因防护不当而接触到H2S气体, 会使作业人员突然发生中毒。
含硫原油中硫化氢理化特性、中毒程度划分
H2S气体为无色、有臭鸡蛋样气味, 比重为1.19, 易积聚在低洼处。H2S有毒、易燃, 空气中爆炸界限为4.3%~45.5%。因H2S可溶于水及油类中, 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处, 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H2S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机体, 皮肤吸收很少一部分。H2S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轻度中毒 (浓度70~150 mg/m3) 主要症状表现为流泪、头痛、头晕等症状;中度中毒 (浓度200~300 mg/m3)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模糊、昏迷或呼吸停止;重度中毒 (700 mg/m3以上) 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
风险管控
通过锚地船船过驳、码头船港过驳、库区原油输转等方面对全过程中的防止H2S中毒进行安全管控十分重要, 作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消除、削减、控制风险。
母船在过驳前的安全管控
工作人员应通知母船到港3天前在公海海域对船舱进行气体排放和置换;将含硫原油采购品种、数量情况及时通报;及时了解船舱H2S浓度并通报;对装货船进行跟踪, 预报到港船期。
子船靠离泊母船作业过程的安全管控
在母船靠泊前, 作业人员一是应确保货物管线、货物舱和通风系统畅通, 试验加温管是否有破漏, 并防止H2S回窜;二是确定子母船气体监控系统应处在良好监测状态;三是制定周密的装卸货计划、尽量减少现场排气量并优化作业时间;四是解带缆人员携带好H2S报警仪并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吸入H2S气体;五是严禁子船在过泊作业时母船通过排气阀处排气;六是靠泊作业时, 应特别注意船舶干舷高度不同导致气体疏散不畅, 子船应保持高速通风, 船舶应调整受风方位, 以使油气被吹离生活区。
子船在过驳前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防H2S中毒的知识和防护技能培训, 通过相关考核;熟练使用H2S报警仪和空气呼吸器。所有登船作业必须双人同时进行, 一人操作, 一人监护。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好H2S报警仪和个人防护用品 (防H2S的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 。H2S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 mg/m3, 并要求过驳作业现场在无作业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如甲板巡检、系解缆绳等作业环节佩戴防H2S的防毒面具。在报警数值高于10×10-6或计量、取样、拆接管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所有登船人员必须做好登船记录, 检查、确认母船和子船全部门窗关闭, 防止任何气体进入;空调调整至内循环模式, 并要求子母船的船舱压力调整为微负压。联检人员必须是双人, 佩戴好自压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H2S报警仪后方可到甲板开舱计量和取样。
锚地过驳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确认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 接管前应提前将母船盲板打开通风;拆油管前一定要将油管内油品进行吹扫干净;拆开闷盖、管头时, 可先拆开等待15 min后再进行拆、装油管作业, 防止油管内大量H2S气体泄漏;要确保油管接好, 无泄漏后方可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开泵卸油。子船在过驳作业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排气量和排气时间, 母船在停泵后和洗舱期间子船应关闭排气阀, 母船降低流量时子船间歇, 并打开排气阀。子母船甲板应各自选派2名工作人员同时值班, 携带好报警仪, 佩戴好防护措施。子母船值班人员尽量处在呼吸阀上风向值班, 每隔1 h通报现场H2S浓度含量, 当报警仪发生报警时应向驾驶台和货控室汇报。子母船正常卸油后, 拖轮和环保船离开作业区域到上风向2 m处抛锚待命。过驳现场拆接管时总指挥人员应到现场, 对现场作业进行把关。子母船甲板上的巡检人员应每隔1 h互相通报各自甲板、油管处、呼吸阀处等H2S浓度含量, 尤其是子船排气阀处H2S浓度含量。
子船靠港过驳过程的安全管控
工作人员打通流程后应通知船方开泵卸油, 开泵后码头和船方值班人员应加强现场值班巡检,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泵。库区工作人员应做好管线顶线油的卡量工作, 需降量或停泵时提前通知船方。收油作业时, 工作人员在库区高处应插好方向旗, 罐区周围应放置好警戒牌和隔离带, 严禁收油罐下风向进行施工作业。收油罐最好专罐专用, 尽量避免混油储存。上罐巡检人员必须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并携带报警仪, 同时应派相关人员监护。空罐收油时, 工作人员应保证收油速度不大于1 m/s, 浮盘起浮后最大收付速度不大于4 m/s;收油过程中应检查浮盘起浮是否正常;空罐收油时浮盘二次密封和导向柱密封处、量油管、呼吸阀处H2S浓度极高, 最好采取罐顶喷水覆盖法吸收以降低浮盘上H2S浓度;夏天空罐收油时, 可用低凝原油垫底后再收含硫原油, 防止浮盘和罐内温度太高H2S挥发速度太快;浮盘上升异常或有其他情况时应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停收作业。
码头过驳含硫原油前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码头作业区域内放置好警戒牌, 布置好警戒隔离带, 插好风向旗;配备齐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H2S报警仪、防毒面具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拆接输油臂前应佩戴好空气呼吸器, 完成输油臂对接、氮气密封测试, 并提前通知库区做好收油准备工作。
含硫原油输转过程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库区高处设置风向标, 储存含硫原油储罐的罐组围墙走梯旁边、采样器、检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牌, 注明H2S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收油期间, 收油罐组100 m范围内严禁施工作业;通知库区保安, 巡检时应与库区中控及时联系, 并说出巡检路线, 中控利用大屏幕及时跟踪保安巡检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为减少静电及库区油气、H2S浓度, 进油速度严格按工艺卡片要求控制进油;第一次进油安排在白天进行, 如果油温高于37℃, 应暂时停止进油或启动油罐雨淋系统进行降温。储油期间作业人员到罐顶巡检时, 巡检人数必须保证3人以上且应保持3 m以上距离而行, 应佩戴好防护用品, 携带好便携式H2S检测仪, 随时观察H2S数值, 报警时应立即撤离。收油期间禁止人员上罐顶, 进油前要上罐检查浮船上浮情况, 停止进油后再上罐检查一次, 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油罐进油后, 在储有含硫罐组周围设立警戒线。如果在下风口100 m范围内有施工作业, 要及时将情况通知施工人员, 做好防范措施, 遇到异常情况, 施工人员紧急撤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罐区及进行上罐作业。含硫油接收、储存期间, 安排专人对储罐附近进行H2S气体检测, 重点监测低洼处等H2S气体易聚集区域, 监测频率每班不少于一次。安全管理人员要将含硫原油特性详细告知岗位职工,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当罐区周边出现异常情况时, 及时通知部门领导及调度, 如有必要, 岗位职工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所有取样、检尺点应设置H2S警告标志;取样、检尺设备应彻底检查;采样、检尺人员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采样、检尺时, 应保证3名以上工作人员, 并保持3 m以上距离, 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随时观察H2S数值, 报警时立即撤离。采样、检尺时, 采样人员和监护者应站在上风区域, 监护者应始终保持能看清采样人员。在取样、检尺之前, 作业人员应停止在下风方向的工作。取样、检尺完成时, 取样、检尺设备应标识H2S警示标签。
作业指导书
围绕锚地船船过驳、船港过驳、原油输转等全过程, 将涉及到的过程安全管控编制成过驳全过程作业指导书, 其后附发生H2S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完善等相关规定。作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应结合顺利过驳含硫原油的经验做法, 分析作业过程中的管控不足, 编制含硫原油过驳作业指导书, 利用该指导书全面指导过驳全过程的安全管控工作, 防治H2S中毒事故的发生。
遵循原则
在含硫原油的过驳过程中, 预防H2S中毒应遵循以下原则:界面划分清晰, 岗位职责明确的原则;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的原则;培训考核的原则, 尤其是预防H2S中毒的技能培训考核的原则;预防H2S中毒个人防护用品、急救用品配置的原则;H2S舱内浓度预报和现场即时监测报警的原则;分析清楚作业过程和环节等安全管控细节的原则;信息通报及时沟通的原则;各单位部门相互协调衔接的原则;事故预案编制、演练、修订和完善的原则;预警、事故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