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2025-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通用11篇)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1

摘要: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文章结合贵定县的基本状况,对其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推动当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基动物防疫技术;基层;推广;现状;对策

作为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该体系中的基层机构,而村级动物防疫是对动物防疫体系的补充,是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直接操作人员。是作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基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近些年来,部分动物疫病表现出高发、多发的特点,不但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对人身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影响了农民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威胁。所以,当前面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所以必须加强建立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一、基本状况

贵定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国土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全县辖属8个镇、12个乡、9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30.4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3.57%。目前,贵定县已经分别在昌明镇、城关镇、新巴镇、旧治镇、盘江镇及沿山镇和定东乡、都六乡、新铺乡、铁厂乡、岩下乡、巩固乡、猴场堡乡、马场河乡、窑上乡、洛北河乡及定南乡等乡(镇)建立了基层畜牧兽医站。近些年来,贵定县政府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将相关文件下发到镇、乡等基层部门。因此,基层动物防疫技术的推广工作也逐渐的提上日程,并且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二、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

1.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目前,贵定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原来的乡镇兽医,工作人员倾向于老龄化,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并且专业技术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薪水较低,工作的环境条件较差,并且工作量较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影响了工作队伍的更新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2.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动物监测、防疫工作、防疫体系、防疫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经费等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多数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仪器设备比较陈旧,防疫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由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只有当发生疫情时,相关政府部门才会划拨专项应急资金,同时由于乡镇一级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比较混乱,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3.基层防疫工作量大。目前,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养殖模式――规模小、数量多和分散养,大多数养殖户的家畜数量都比较小,分散在乡镇的各个村,分布非常不集中,从而导致基层免疫技术推广工作量非常大,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同时,由于养殖户会根据当地当年的市场行情来决定饲养家畜种类,会随时买卖家畜,家畜的饲养周期比较短,而且也不稳定,从而导致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精准的掌握家畜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4.防疫措施不到位,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大部分饲养场中,没有完全有效的隔离养殖区、隔离区、生活区,同时饲养场也缺乏专用消毒通道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患家畜及其粪便、分泌物处理方法方式非常不规范,甚至随意丢掉病死家畜,不但污染了当地环境,而且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随意堆放或处理家畜粪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蚊虫泛滥,不但给动物疫病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机会,而且还非常不利于当地生活和畜牧业发展。另外,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消毒药品及动物疫苗等也非常混乱,药品名称、使用次数及使用记录也非常地不完整,尤其是免疫标识发放数量和家畜的出栏数量不一致。以上问题均不利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对策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强化动物防疫技术专业培训主要是提高养殖场的防疫意识、法律意识,强化村镇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组织学习先进养殖户典型案例,提高家畜养殖技术能力和疫病防控能力,从而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应当提高基层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养老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的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基层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设置专项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县、镇各级政府应重视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改进和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立固定县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兽医门诊,保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同时,县、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当地养殖业,推行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改变传统的分散单干、整村推进及自行免疫的传统模式,努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式的养殖区。

3.强化免疫标识管理。将免疫标识管理落实到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虽然加大了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能够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及时、有效、进准的掌握动物免疫监测和流通现状,这对于动物疫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免疫标识管理的各项工作,动物防疫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动物监管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从而积极地推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

4.政府加强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但关系着动物能否健康生长,而且也关系着当地畜牧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平稳的发展,因此县、镇(乡)政府应该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作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县、镇(乡)政府应当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同时深入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地调查和研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充分掌握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状况,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县、镇(乡)政府应该量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强化落实基层动物防疫的各项具体措施,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建设细致、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保证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各项措施,并有效结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站开展基层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2

1 基层动物防疫推广工作现状

1.1 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 工作开展难度大

全州州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机构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全部都是事业编制, 但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执法主体, 且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州级动物防疫机构办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机构代码, 没有独立账户;;辖区8个县 (市) 兽医执行主管部门全部为农业局 (原畜牧兽医局) , 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由一个分管领导负责 (原畜牧兽医局5人负责) , 动物防疫机构只有2个办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机构代码, 全部没有独立账户;136个乡 (镇、街道办) 畜牧兽医站全部纳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中心主任全部是种植业的, 且还有8个中心没有专业兽医工作人员;1094个村没有村级兽医室, 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人员老化, 报酬低。县级动物防疫工作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被弱化, 乡 (镇、街道办) 和村级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 已经成为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动物防疫经费落实不够, 工作落实没有保障

各级财政没有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都是需要时临时打报告安排。近年来州及各县 (市) 级财政每年仅安排300万左右的动物防疫经费, 除疫苗配套经费100余万元外, 业务工作经费所剩无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低, 全州只有2各县的每人每月400元, 其他的都只有200元, 有的还包括中央补助。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实没有保障。。

1.3 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主动配合性差

由于我州地处贵州西南部山区, 群众的文化水平低, 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 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

1.4 散养户防疫逐渐被弱化, 疫情隐患加大

虽然各地加大了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工作, 但散养客观存在, 尽管近年来散养比例在下降, 对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工作有弱化的趋势, 疫情隐患加大。

1.5 疫源污染客观存在, 疫情隐患随时存在

由于历次零星疑似疫情的处理都难免出现处理不彻底, 特别是同群畜、环境消毒等, 导致病原污染客观存在, 疫情隐患随时存在。

1.6 活畜禽调运频繁, 外来疫源威胁风险加大

随着国家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的进一步扶持, 活畜禽特别是种畜禽调运频繁, 检疫审批制度落实不够, 外来疫源威胁风险加大。

1.5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 综合防治效果较低

由于千家万户散养客观存在, 防疫难度大, 免疫接种密度难以达到规定指标, 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 加之对规模养殖、活畜禽调运和流通环节的防疫监管不到位, 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对策

2.1 加强行政管理

动物防疫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 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而且是保护人体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 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并将其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动物防疫经费、各项防疫任务指标纳入业务部门间和政府间签定的目标管理内容,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

2.2 建立完善机制

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工作能力。将县畜牧兽医机构独立, 将乡镇畜牧兽医站独立, 将村级兽医室建设纳入国家和省基本建设项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 健全完善县、乡 (镇、街道办) 、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 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积极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业务能力。

2.3 广泛宣传

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 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 增强依法防疫的能力。

2.4 搞好防疫监管

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 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 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 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 做到及时、准确地科学报告疫情。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 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 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将动物防疫监管深入到规模养殖、活畜禽调运和流通等环节。

2.5 坚持依法防疫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 依法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检疫等工作, 做到依法防疫。

2.6 加强检疫监督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3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疫意识不强。一是部分畜禽养殖户认识不高。“重养轻防,重治轻防”,只顾眼前利益,思想认识没有提高。虽然近年国家重视动物防疫工作,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疫苗免费提供给养殖户,但个别老百姓存在着拒注的情况。二是防疫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一些防疫人员只顾打针,不向养殖业主讲解相关知识,导致免疫失败;三是操作规程不到位。导致剂量不足、注射部位不准,使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

(2)防疫力量薄弱。村级防疫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强,甚至很多防疫员另谋职业。因为报酬低,社会地位不高,大专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导致现有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陈旧,且培训、交流机会少,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上有的农户拒打、散养户多、面多范广、疫苗头份数偏大等都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使得防疫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3)经费投入不足。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尽管政府对部分疫苗实行了免费供应,但免费供应外的其他疾病的疫苗费以及低值易耗品、应急反应治疗、畜禽死亡赔偿等费用没有较好落实到位。一些必备的防疫物资无钱购买,简陋的设备不能更新和补充,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防疫工作的需要。诸如防疫所用的药棉、酒精、针头、注射器等低值易耗品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极易留下疾病传播隐患,防疫员且无专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藏瓶,疫苗效价难以保证等。

2.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疫意识。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防疫基本知识,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科技进村、以会代训等多渠道宣传方式,使广大畜牧养殖户明白谁养殖谁受益谁防疫的道理。宣传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主的防疫意识,做到养殖大户主动防疫,散养户积极配合防疫,并且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宣传,为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2)提高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增强防疫服务本领。基层兽医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技术推广任务基本靠他们完成。当前各类重大动物疫情的频繁发生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故加强防疫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更新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要组织对基层防疫人员实行轮岗集中学习,确保掌握基本的诊疗技术,诊断、治疗常见和新出现的动物疫病。

(3)提高待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基层防疫机构和队伍是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和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基层防疫机构是否健全,防疫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方面政府要由财政投入资金,保障基层动物防疫站所有效运转,开展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要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尤其是村级防疫员队伍,应适当提高人员经费、工作经费、防疫设施设备经费,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人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动物防疫工作中。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4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湖北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治牧,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着力构建了新型兽医服务体系,稳定激发了基层兽医队伍活力,在推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

一、加强法制建设,出台新动物防疫条例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3日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畜牧兽医部门重要职能,创新和完善了动物防疫管理一系列规定,为破解我省动物防疫难点、推动动物防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主要特点如下:

(一)细化了政府的防控职责。《条例》在按照新《动物防疫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规定的政府职责基础上,进一 1 步强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我省实际,对《动物防疫法》关于“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与控制工作”的规定予以细化,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二)依法依规强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在基层,在养殖业第一线,湖北出台的新《条例》还从法制上对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健全体系。《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配备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人员;二是落实经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监测、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动物和动物产品违禁物监测,基层防疫队伍培训等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稳定队伍。《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人才引进、培养及生活待遇保障等制度,对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动物防疫人员在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中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乡镇、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延伸了法规的覆盖面。《条例》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开展违禁物自检,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 2 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屠宰企业应当开展违禁物检测,并接受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从事动物收购、贩卖、运输的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应当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并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违法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将受重罚。

我省出台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除了上述特点外,在遵循和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践,还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养殖主体的防疫责任、动物检疫工作新机制等一系列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规定,体现了湖北特色,是一部立法质量很高的地方性法规。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新体系

为了面对兽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决基层单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问题,早在2004年,湖北就按照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和要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和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地探索和推进工作。

湖北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发【2005】15号、鄂政发【2007】3号文件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着力构建以“县为基础,强化监 3 督,防检统一,治疗放开”的新型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基层兽医管理机构,确保有人管事。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基层。湖北在改革中,十分注重基层兽医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配备,结合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目前基层兽医组织管理机构大致有三种设置形式:一是独立的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分布在乡镇站改革基本到位、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比较明确的地方;二是经营服务型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改革中人员分流较好的地方;三是公益性和经营型合署办公。这种机构形式基本上是在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整体转制下更名和整合的,既设有畜牧兽医站,又建有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且两者合一办公。目前,全省现有行政乡镇1198个,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组织机构1169个,占行政乡镇数的97.57%。另外,有少数乡镇既无畜牧兽医站,也无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在乡镇政府内设有动物防疫办公室。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兽医机构队伍稳定有序。

(二)组建“两支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根据改革的要求,湖北各乡镇均组建了防检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两支队伍。防检监督员队伍按照每个乡镇2~3人定编,实行编制在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模式,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公益性服务工作。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通过统一组织考试招聘,实行一年一聘、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签订合同、报酬与业绩挂钩等动态管理模式。目 4 前,省乡镇共有畜牧兽医从业人员21460人,县市实际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2280人,乡镇招聘村级防疫员达14449人,从事动物诊疗的兽医服务人员10223人。

(三)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办事。根据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全省基层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实行“政府买单”,将公益性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是绝大部分县(市、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规定,按每个农户不低于2元的标准,将公益性服务资金列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省财政动物防疫公益补助经费,按每个农业人口20元的标准,由财政部门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直达给承担服务的主体。2011年,各级财政拨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经费超过2亿元,人平达1.32万元;三是建立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养老和意外伤害保险机制。自2005年以来,全省各地按照购买养老保险分摊比例规定,逐年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购买养老保险。2011年,全省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应参保17732人,实际参保14570人,实交保险费6235.91万元,其中,单位上缴人平0.43万元,人平个人承担1504.28元。另外,湖北还积极与人保公司协调沟通,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要求全省各地为所有一线动物防疫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了乡村防疫员在工作一线的人身安全。

三、加强兽医管理,基层兽医焕发新生机

(一)切实加强基层兽医医政管理。近年来,我省在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 5 效的工作,对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围绕农业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在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制定并印发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作为我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指导性文件;二是按照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兽医登记。按照农业部《》,目前,湖北已完成注册登记乡村兽医21460名,其中,大专以上1874名,中专及高中10522名,初中及以下9064名,分别占8.7%、49.1%、42.2%;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执业兽医考试工作。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举办以来,我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010、2011年我省参加的有效考生为6158人,取得职业兽医师资格782人;取得职业助理兽医师资格877人,总通过率为26.84%,远远高于全国15%的通过率,为全面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加强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湖北十分注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了全省所有乡镇兽医站的改扩建,部分乡镇兽医站还新建的办公楼,配备兽医实验室专用设备。同时,省级加大对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截止“十二五”末期,湖北省级财政积极支持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省级财政投资5000万以上,给地市级配备了20台疫苗冷藏车,在各县(市区)建设了150个低温冷库,在各乡镇兽医服务中心(站)配备了低温冷柜,给每个防疫员配备保温箱,6 实现了地市有专业大型冷库和专业配送车,县级有中型低温冷库,乡镇有冷柜,防疫员有保温箱,保证了疫苗质量。

(三)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兽医工作热情。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热情,湖北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全省百名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防疫员,予以公开隆重表彰,并利用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防疫员先进事迹,还组织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到外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宜昌、襄樊等地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优秀乡村防疫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防疫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今年,我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先进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表彰活动,继续对优秀乡村防疫员予以重奖,并按照分期分批分片的原则,将所有乡村防疫员进行一次轮训,努力提高的业务能力水平和素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建立新型兽医服务和动物防疫体系,逐步提高其经济和政治待遇,使基层兽医人员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基层防疫工作从无人、无钱防疫转变到“有人防疫、有钱防疫”的新局面。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篇5

杨培昌1

(云南省楚雄州畜牧兽医站,楚雄675000)

动物防疫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体系中最基层的机构,村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重要补充,是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具体实施者,是联系广大养殖户,推进农村养殖观念转变,调整养殖模式,推进健康养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石和实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体。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楚雄州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到2007年7月州级和全州十个县市均成立了独立的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州、县(市)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全州10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三权”上划县畜牧兽医局管理工作,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完善。然而理顺县乡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发挥工作机构的作用极为重要,也是县畜牧兽医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管理的实践,谈谈个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认识。

1、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发展情况及现状

楚雄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兽医防疫队或牲畜血防队,后改为公社、区、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性质不明,为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人员性质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身份,工资按干部标准由县级支付,其余人员则为集体身份,工资参照国家干部标准以自收自支为主,不足部分由县级补足,以后由财政按人均1000元/年包干。1985年财政包干到乡镇后,工资由乡级财政解决,1988年“三权”下放由乡镇管理。1990年对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集体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并于1990年至1992年分三批将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资由乡镇财政全额预算,对辞退人员给予40元/月的生活补助。1992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正式定性为国家在基层1作者简介:杨培昌(1965-),男,汉族,云南省楚雄市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管理工作。E-mail: ynypc@126.com。Tel.: 0878-301989

4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并按农业部、人事部„1992‟农(人)字第1号文件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的测算和核定。乡镇站基础设施于1988年开始投资建设,州级3万元,县级配套3万元,乡镇解决建设用地和配套适当的资金,到2000年全州128个乡镇站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2006年因乡镇撤并,乡镇畜牧兽医站随之撤并为103个。现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在职职工479人,其中大学10人,大专208人,中专189人,高中及其以下7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322人,其他97人;本专业人员348人,占72.7%,非本专业人员131人,占27.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158人,占总人数的33%。全州1048个村委会共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1095人。

2、楚雄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楚雄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通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解决了人员身份和待遇,明确了机构性质,核定了编制,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乡镇政府在畜牧兽医站建设和动物防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三权”归乡镇管理,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

2.1、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工作条件差,基础建设欠账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因受当时财力的限制,仍然较狭小,大部分乡镇站一间房子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防疫设备落后,工作生活条件差,而且每次乡镇机构改革畜牧兽医站均未能幸免,分分合合资产被挤占平调和流失,房产被拍卖,编制被削减。目前全州尚有5个乡镇站无工作用房,15个乡镇站工作用房因年久失修处于危房,部分乡镇站建站时的欠账至今未偿还,欠账大。人员编制在1992年核定的基础上被削减1/3。

2.2、专业技术人员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专业人员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中专以上学历的虽有407人,但近一半以上属集体人员录用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学历,是乡镇站的业务骨干,但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33%,且大部分接近退休年龄;有27.3%的非专业人员则是乡镇随意安置或招考公务员安置进来的,部分畜牧兽医站甚至成了“收容所”。编制不仅被削减,还被非专业人员占用,本专业学生多年无法补充,大龄和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由乡镇管理时,畜牧兽医站大部分人员被长期抽调抓乡镇“中心工作”,专业人员不专用,学业被荒废,素质下降。人、财、物管理随意性大,乡镇财政除保证人员工资外,不仅无力解决业务经费,甚至连畜牧兽医站开展业务仅有的微薄收入也被平调,形成名存实亡的“空壳站”,发展后劲不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2.3、职责不清,管理不顺,机制不活。全州十县(市)虽成立了畜牧兽医局,组建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但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按规定理顺,政事不分,职能混杂,职责不清,以政代事,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本应属于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装备往往被主管局截留,部分县市甚至将应属于这两个机构行使职能必备的人、财、物管理权全部收归主管局,职责被削弱,遇事相互推诿,工作涣散。乡镇站“三权”虽然上划,但资产不清,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无激励竞争机制。

2.4、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虽已建立,但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动物防疫任务繁重,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抵触情绪大,工作艰苦,而补助较低,工作局面难于打开。

3、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工作机构的作用

3.1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作用:动物防疫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贯穿于畜禽养殖、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其工作的专职性与乡镇工作的多样性往往冲突,特别是严峻的动物疫情形势和繁重的动物防疫以及动物疫病追溯制度的建立更离不开动物防疫体系专职职能的作用,必须实行专职化的统一协调管理。动物防疫虽然属公益性服务范畴,工作平凡而又十分重要,但无疫情时期,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往往被社会“遗忘”,是弱势机构。动物防疫体系归口专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有利于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要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避免动物防疫活动和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各自为政;有利于机构人员的稳定,保证有机构有人员落实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机构改革造成的资产和人员编制流失;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保证技术人员能专心从事本职工作,避免随意抽调技术人员从事“中心工作”造成学业荒废、素质下降;有利于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保证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能够充实到动物防疫队伍中;避免随意安置非专业人员造成专业素质降低。

3.2、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关系:县畜牧兽医局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共同构成基层兽医工作机构体系,但由于机构性质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托,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职能职责。从管理的角度,畜牧兽医局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负有行政管理权,属上下级关系,负责对这些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基础设施、人员、经费和装备的保障,又依托这些机构作出行政决策和其他行政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自的职能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具有业务归口指导的职能。从机构性质的角度,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是依法或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立的事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及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是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依托,在职责范围内对机构内部的人、财、物有支配权和人员、财务的管理权,财务管理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畜牧兽医局不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当行使的职责和承担业务以及履行职责应具备的人、财、物的支配和管理权全部收缴和取代,应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达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基层兽医工作机构的职责: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对县畜牧兽医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不再讨论,仅对乡镇政府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关系和职责作进一步讨论。

3.3.1、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三权”已上划管理,但由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地位以及动物防疫在养殖业发展、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保障作用,属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范畴,决定了乡镇政府在动物防疫中仍然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对辖区内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具有组织发动、宣传动员的职责,对辖区内的动物防疫负总责。

3.3.2、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属于县级畜牧兽医局设在乡镇,协助乡镇发展畜牧业和动物防疫提供技术保障的技术部门。具体承担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疑似疫情的调查和报告,疫情处理的技术工作,承担动物产地和产品检疫,动物疫病溯源的基础工作--畜禽标识佩戴和养殖档案的建立;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养殖等公益性技术推广。负责对村级防疫员的选用、考核与管理等工作。

3.3.3、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统一管理和组织下,承担对辖区内的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发现疑似疫情的报告,协助承担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等。

4、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4.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设施和装备。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州县财政比较困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应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为主,以减轻基层财政困难的压力,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解决建设用地,根据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职责和业务范围,每个站用地不少于2亩,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动物防疫属公益性,应将建设用地纳入发展公益性事业以无偿划拨的方式统一规划提供使用。基础设施建成后要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即所有权属县畜牧兽医局,使用权属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受机构改革和变动而平调和侵占,避免再度重演乡镇畜牧兽医站被乡镇政府随意挤占、平调和拍卖的故技。

4.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基层现有人员的素质教育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防控技术等的培训,对现有非专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学历教育,职称评审时,非本专业的学历不给予认可。二是制定完善的考核、考试标准,通过综合考核,对达不到本专业能力水平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应辞退或调离。三是从源头上制止非专业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队伍。根据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测算标准,对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测算,会同编制部门给予确定,所缺编制只能逐年从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兽医队伍。通过培训、考核、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和控制非专业人员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

4.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规范内部管理,明确职工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细化各项业务工作指标,建立健全工作任务目标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和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年终考核兑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6

1、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建立健全,成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配合性差.由于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

1.3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华蓥市辖13个乡镇(街道),有4个乡镇畜牧站无办公用房,3个畜牧站的办公室为危房,其他乡镇畜牧站的办公条件也很差,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4 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治效果较低。由于村级防疫队伍还未健全,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行政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而且是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2 建立完善机制。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积极提升乡镇动物防疫站业务能力。

2.3 广泛宣传发动。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组成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4 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措施,切实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5 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要确保三个100%。做好畜禽免疫和耳标标识的佩戴工作。春秋两防工作结束后,应加强督促检查、查漏补缺,对免疫指标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现阶段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防疫体制。在基层动物防疫中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主要的力量,也是保证动物免疫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各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是由村民担任,由当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管理,因管理缺乏统一性,导致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权责不清晰,奖惩制度不健全,无法保证动物防疫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当前诸多地区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均为留守人员,不仅年龄较大,并且缺乏专业性,甚至对免疫的病种不甚了解。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为事故。

2)缺乏完善的防疫基础设施。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现阶段西安蓝田县基层动物防疫缺乏基础设施,并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没有固定的村级动物防疫室,且动物防疫员都身兼数职,防疫器械不符合基本的安全管理标准;二是冷链设备不健全,在村级防疫体系中最为明显的漏洞便是缺乏各种类型的冷链设备,导致疫苗存储存在漏洞,无法保证疫苗的基本效果;三是缺乏足够的消毒设施,根据调查,蓝田县村级动物防疫设备都是由当地动物疾控中心统一发放,但是因受到资金的影响,经常存在供应数量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一针多畜,形成交叉感染。除此之外,手段落后同样是动物防疫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很多村级防疫员在开展动物防疫的时候只能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导致误差性极大,无法保证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3)缺乏完善的免疫反应补偿机制。疫苗的安全性决定了疫苗的质量,疫苗只有保证安全与效力的同等性,才能发挥出相应的防疫效果。通常情况下,每一种疫苗都具备严格的要求,因接种动物品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导致疫苗的安全性并不是绝对的。而免疫反应是由生物制品特性、质量等方面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禽体升温高、甚至出现流产、死亡现象,虽然免疫反应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则会阻碍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部分村防疫员为了完成免疫任务会减少免疫的剂量,或者不给动物注射疫苗,如此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免疫密度以及免疫质量。

2 基层动物防疫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完善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机制。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村级防疫员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动物防疫的好与坏、成与败,在此发展背景下需要将动物防疫人员实施编制,并且要按村设岗定位,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的落实。另外也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制定工资标准,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基本待遇,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效率与质量。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基层动物防疫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关系到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需要以政府为基础,积极将村级防疫基础设施列入到预算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案,并且要积极提高防疫硬件设施,从根本上提高免疫质量。当然,还需要积极设立动物防疫室,并配备相关的冷链设备,从根本上提高动物免疫工作的质量。

3)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长效考核机制。依据我国《动物防疫法》可以清楚了解到村、镇是动物防疫的主要责任人,所以需要以政府作为发展基础,并且要在政府的协查、监督中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另外各个乡镇的政府并非下发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文件便完成任务,还需要对所在地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负责。与此同时,动物防疫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基层指导,依据实际情况对动物免疫效果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从根本上实现动物免疫工作指标。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动物防疫实施绩效考评制度,要对防疫员进行检测与考核,对于不合格的防疫员需要进行淘汰,从而进一步优化动物防疫队伍,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还要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依据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病种要求,制定相关的免疫方案,科学选择疫苗,有效保证疫苗的运输,对疫苗接种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保证一畜一针,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动物防疫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基层动物防疫的科学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与缺陷,需要进一步适应新的发展形式,积极从实际角度出发,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出发,探其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提高动物防疫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显永,严小东,袁成进,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7):180-181,222.

[2]裴旺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5(3):145-146.

[3]文建发.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5):61.

[4]黄凯华.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20):147-148.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8

一、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

1.疫原变异,型别增加

大肠杆菌血清型繁多,迄今报道的鸡大肠杆菌血清型有50多个,其中致病血清型有12个,各地流行的血清型不一,并且极易产生耐药性菌株;鸡白痢过去主要发生于雏鸡,现在育雏末期,育成期的鸡或成年鸡也常发生;链球菌病过去主要是C群兽疫链球菌对动物危害严重,近几年则发现Ⅱ型链球菌对猪危害甚大,禽链球菌病亦时有发生。

2.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并发病增多,使疫情趋于复杂

目前一些病例,虽然采取一系列防制措施,但效果往往不佳,主要是多病原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的病例既有两种细菌或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也有细菌与病毒、病毒与寄生虫、细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等等。

3.非典型感染病例增多,诊断难度增大

例如:非典型猪瘟既不见特征性症状,亦不见明显病理变化,外观正常,但体内呈持续感染状态,仅见繁殖障碍综合症;非典型鸡新城疫有的只见轻微呼吸道变化,有的仅见产蛋减少,剖检病变也不典型。这些非典型变化的出现往往容易造成误诊,致使防制措施不当,造成经济损失巨大。

4.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屡有发生

如猪蓝耳病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另外,一些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毒素中毒、抗菌素使用不当、应激、营养物质缺乏等也能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后容易导致免疫失败、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并发病等。

5.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有时由于饲料配制不当或储存过久,营养成份损失,常易引起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饲料及饮水受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质污染、饲料霉败,药物使用不当等亦易引起中毒。

二、动物疫病防制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突出表现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

虽然颁发了《动物防疫法》,但还缺乏配套的法规、规章,还不能满足动物防疫行政执法活动的需要。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饲养单位或个人瞒极疫情,一些病死动物乱扔、乱卖,带病动物及产品随意流通和经销,境外引进动物不隔离观察、检疫便混群饲养等等的违法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

2.动物疫病传播机会增多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流动渠道的增多,频繁交易、流动量和流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等,使控制传染病的难度增大。

3.动物防疫基础薄弱

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简陋,疫病防制体系不完善,综合防制能力差,预警、预报、监测、诊断技术水平低,防疫队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4.经费严重不足

一些地方动物防疫人员工资、工作经费无保障,致使防疫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发生疫情,因经费不足不能及时扑灭,引起疫情传播扩散蔓延。

5.动物疫情复杂,防制难度越来越大

动物传染病的种类日益增加。

三、解决动物防疫工作难题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疫”的基本方针

动物疫病防制所采取的措施有些是教育动员性的,有些措施则是强制性的。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社会性、强制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只有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以《动物防疫法》为主,以法规、法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辅的法律体系,严格依法治疫,以法律为保障,才能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将动物疫病防制工作法制化、科学化,才能推进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统一、协调、秩序、高效地运转。

2.健全完善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体系

《动物防疫法》规定了与动物防疫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规则,所以必须健全、完善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体系,为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起到组织的保证。

3.加强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队伍的政治、法律、技术水平是做好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工作的基础。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法规、技术水平;二要加强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敬业爱岗,作风正派,勤奋工作;三要切实落实好乡级畜牧兽医站的“三定”工作并强化管理。四要建立村级防疫员网络,并妥善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各级动物疫病诊断、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诊断、监测能力,及时查清动物疫病种类、分布、危害,为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动物用疫(菌)苗储存、运输设施建设,保障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做好病畜及其病尸无害化处理,防止散播病原、传播疫病。

5.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狠抓主要措施的落实

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一种防制措施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预防任何动物传染病,均需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环节,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检疫、免疫、消毒、封锁、隔离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并狠抓落实,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6.强化疫情报告制度

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是科学分析形势、制定防疫措施、及时调整和改进防疫工作的科学依据和前提。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切实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统计、上报和管理工作,切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

7.加强种动物场和集约化养殖场的防疫监督

一是加强从境外引进动物的监督。从境外购入饲养动物,不仅要经产地检疫合格方准购入,而且购回后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经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二是加强疫情监测。要定期不定期对主要疫病进行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防疫措施。三是加强疫情登记、统计、上报的监督管理。种动物场和集约化饲养场应按规定按时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上报疫情。四是加强对出售种动物和商品动物的监督,控制疫病输出扩散。

8.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要保障各级动物防疫机构人员工资和日常工作经费;二是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三是要保障动物疫病防制经费;四是要保障扑灭疫情经费;五是要保障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经费。

9.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发动全社会共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推动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县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畜牧工作中的重点来抓,立足现有防疫基础, 积极谋划,科学规划,协调运作,有效推进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传统的畜牧养殖大县,畜禽数量较多,防疫任务较重,但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与快速发展的畜牧产业极不适应。虽然近几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疫情,但要保证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我县的乡镇动物防疫体系。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我县基层防疫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解决好基层动物防检人员的“三定”(定机构、定人员编制及定经费)问题;二是搞好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即到年底完成全县 x 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其中 x 个一级站,x 个二级站的建设;三是搞好人员的选聘、培训和技术提高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层站建设已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大事实事。文件下发后,我县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写入 20xx 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为县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大事实事之一。自 x 月份以来,县政府督查室对此项工作,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报。目前,我县已制定了《关于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建设实施方案》,县畜牧局也于 x 月 x 日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设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的意见》。

(二)按照省市要求和本地实际,我县已制定了基层站建设的规划,正在报县政府研究。目前,城区站利用已有办公楼不用再建,xx 镇、xx 镇两站利用旧站扩建,xx 乡站站址已基本确定整体买下,其余 x 个站正在选址。

(三)我县近期将召开编委会,研究解决基层站人员“三定”问题。初步拟定,把乡镇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县畜牧水产局,其人事、财务、业务由县动物防疫监督站统一管理,为县动物防疫监督站的派出机构。人员编制按照文件规定进行核定和调剂解决,每站配备 x 人,共设编制 x 人,全部列入财政开支。

(四)由于县未开编委会研究,制定基层防疫站人员录用标准和录用程序缺乏依据,待编委会研究通过后再制定。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障等也待编委会研究后制定。

(五)基层防疫站中,除城区站外,还需新建 x 个乡镇站,一级站和二级站各 x 个,除 xx 乡、xx 镇不需征地外,其他 x 个站共需占地 x 亩,按每亩 x 万元,共需资金 x 万元;x 个站建筑面积 x平方米,按 x 元/平方米计算需资金 x 万元;配套的围墙、大门、锅炉等配套设施投资 x 万元,总计需资金 x 万元。目前,基层站建设经费无任何来源,市、县、乡资金均未到位。

(六)基层站的图纸均已设计完成,设计标准严格按照市要求进行。

(七)存在问题。一是县财政投入不足,资金筹措难度大;二是现行土地政策变严,x 个新建站征地审批存在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一)尽快完成人员“三定”工作。我县近期召开县编委会对基层动物防疫站性质、编制和经费进行研究,争取于六月底前完成三定工作。

(二)尽快启动 xx 乡、xx 镇两站建设。我县的 xx 乡、xx

镇两站已确定站址,在旧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麦收后与施工单位洽谈成,尽快开始动工。

(三)年底全部完成 x 个站建设工作并完成人员招聘录用工作,通过上岗培训达到较高水平。

(四)鉴于我县财力紧张,投入困难,县政府将利用贷款、单位职工自筹、建筑方垫资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恳请督导组领导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给予立项和资金支持。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10

【摘要】动物防疫工作,在近些年爆出的太多食品安全问题,和牲畜传染病问题的背景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仅仅是重视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际行动,所以说当下的动物防疫工作依旧还是挑战严峻。所以本文就现在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探讨,也就现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及开展思路做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让动物防疫工作在未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键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发展建议

一、前言

动物的健康同样关乎人的健康,特别是牲畜,在屠宰过程中,养殖过程中,都会都给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说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主要就是我们当下的动物防疫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说我们有必要最当下动物防疫工作做一个调查分析,然后也就能够根据真实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到一个真实的情况发展,就能对防疫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能够为防疫工作的完善带去帮助。

二、当前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分析

现在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就是几个这样的特点情况,需要重点来重视。毕竟我们要正式当下实际情况才能推动防疫工作发展。

1、首先就是我国现在的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普遍落后,很多地方的专业防疫人员比较的缺乏。主要就是很多的专业防疫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收入就不愿意到基层参与动物防疫工作。还有就是虽然有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普及使用。

2、我国现在的动物防疫体系很不完善,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整个体系没有具体的制度来完善,也就导致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队伍建设跟不上需求,造成了队伍建设的落后。

3、还有很多的普通群众没有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群众基础也就很难开展工作,还有就是群众的监督意识比较差,同样是动物防疫工作没有合理有序开展的主因。

4、还有就是我国现在虽然重视了动物的防疫工作,但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制度层面,很多时候动物防疫的经费远远的不足。

三、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行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国家发展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开始关乎到国家的畜牧业发展,所以所说我们就需要从几个方面去注意未来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1、需要加大新时期对普通群众的动物防疫知识的教育力度。还有就是对我们的养殖户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的知识培训,让他们都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2、国家需要注意提高专业的动物防疫从业人员的待遇,能够吸引更多的动物防疫专业人员参与到我们的动物防疫工作中。

3、国际必须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仅仅依靠地方,必须从国家层面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国家财政来推广新的动物防疫技术。

四、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期望

我们都希望国家的动物防疫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希望国家的动物防疫工作能够运用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把动物防疫工作真的和国家畜牧业发展联系到一起,让防疫技术的进步推动养殖技术的发展。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现在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一个分析探讨,就是想要通过真实状况的一个简单展现,让大家认识到现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太多的欠缺。也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端正态度,能够正视我们的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国家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动物防疫工作也应该相应的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未来的工作作出一个展望。希望我们国家的动物防疫工作也要向我们的发达国家靠拢,能够今日入到一个真正的防疫安全时代。参考文献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篇11

1.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难点

1.1部分动物疫病控制力度不够

当前由于我国兽医防疫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畜禽疫病一旦出现,就很难实现有效的控制,这就成为制约乡镇基层畜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尽管近些年来,一些动物疫病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依旧还存在数十种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的畜禽疫病。由于控制力度不够,一些动物性食品中还存在严重超标的兽药残留量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危害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隐患。

1.2乡镇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动物防疫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一些重大的动物疫病以及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身上,不存在具有针对性的以及可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供乡镇基层防检人员参考。这就导致在疫情报告以及实现疫情的处理等过程中,出现缓报疫情、瞒报疫情以及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对疫情的控制与处理。

1.3基层防疫检疫配置落后,工作经费短缺

对于乡镇这样的基层防检部门而言,由于工作经费的短缺,导致防检人员在实施与开展防疫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其一是没有良好的试验检测设备,更不用说设置专业的防疫检疫实验室以实现对一些一般病害的诊断与研究;其二是一旦发生紧急的疫情时,扑杀动物的赔偿经费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实到位,这就对疫情的监测、控制与扑灭等,造成一定的实施困难;其三是工作待遇低、任务重,无法吸引高素质的兽医人员参加到队伍中。

1.4 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

一是一些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方面做得不到位,出现多种畜禽混养的现象,这样就潜藏了病毒变异的隐患;二是养殖场的选址、场地建设等缺乏严格的监管,存在十分严重的场地建设随意化;三是养殖场中缺乏有效的病死畜禽处理、畜禽粪便胡乱堆放的现象;四是部分动物防疫检疫人员自身存在管理不严,不按规定程序执行监管工作的现象。

2.强化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建议

2.1筹措资金,完善相关防疫检疫监督程序

防疫检疫工作要实现有力的管理,最关键的就是从这项工作范围着手进行。只有明确的对动物防疫监管检查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的规范,才能有效的遏制与打击逃避检查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是,实现相关防疫检疫监督程序的落实,需要防疫检疫监督机构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在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时,我县采取的是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积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2全防疫检疫三级网络,全面开展防疫检疫产地管理

对于基层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除了要完善必要的防疫检疫设施,还应基于基层的发展水平,逐步的加大对防疫检疫实验室以及配套设备的投入。在实际的防疫检疫工作中,还应积极的建立“以县级检疫员为骨干,以兽医站兽医人员为基础,以村级防疫员为辅助”的三级防疫检疫监管网络,有效的针对基层所养的动物,在数量、品种、畜别等实施登记,并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对于畜禽等的产地进行有效地认真地监管。

2.3加强基层防疫检疫队伍建设

防疫检疫工作的事实与开展,主要依靠动物检疫员实现有效的展开。因此,基层防疫检疫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畜禽产地检疫步向专业化与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一些文化素质低、防疫检疫水平不高的动物检疫员而言,就要求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动物检疫员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性地对他们开展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

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操作对检疫员进行检疫知识、操作技能、检疫证填写、职业道德的轮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2.4强化化验设备管理,健全防检监督机构

为实现与确保群众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吃上“放心肉”,就要求防疫检疫人员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能够对由于病变而引起的潜藏病患等能够实现研究,因此就要有完善的实验室以及检疫设施作为保障,进而促使实验室诊断以及防疫工作走向科学化管理。

3.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亮点分析

在实施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过程中,我县针对自身发展实际,在人才的引进与管理以及构建联动机制这两方面的工作尤为出色。

3.1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在职防检人员培训

在人员的引进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业务过硬的人员依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并将其充实到动物防疫检疫第一线,以实现基层第一线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严格与科学化管理;其二是对于现有的防疫检疫人员通过学历培训以及专项的业务培训等方式,对于动物的疫情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新的发展动态进行讲解,以提升基础人员的素质。

3.2强化与工商、卫生以及质检等部门之间联动机制的构建

上一篇:小学生父亲节的礼物作文下一篇:农林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