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与启示(精选7篇)
今年语文阅卷地点在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有知识题组21个,每组16人左右,作文题组21个,每组15人左右。作文题组阅卷员全是各地的一线教师,知识题组以研究生为主,少数是一线教师。我阅的是作文部分,下面将我的见闻和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阅卷程序:
11号上午学习专家组定的不同等级的标准卷14篇,听取专家解读标准。下午试评10篇培训卷,评卷员打分与专家打分不超过7分,视为培训合格。
12号开始正式评,慢的一天评六七百份,快的能评一千多份。每个评卷员一评就是一个考场的30份试卷,一份作文由两个评卷员评,当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小于事先规定的误差域值时(这次作文的误差域值是7分),计算机就自动取两人平均分数作为考生该题的最终得分。如果大于7分,计算机就自动把考生的作文发送给第三位老师评阅,所有经过三评的作文最后发送给小组长进行审查确定分数,一般取较接近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专家组随时抽查每个老师的阅卷质量,同时对特殊试卷进行仲裁。
各组小组长负责全组的阅卷质量,他的电脑上有本组各位评卷老师的有效评卷数量以及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他们会随时将三评率、吻合度、平均分、标准差等情况通报给各位评卷老师,让其马上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16.17号限定阅卷数量,每人每天阅卷量上限是800篇,18号下午全部阅卷结束。作文平均分42.42分,去掉0分作文,大约在43.5上。
具体步骤是:
专家挑选标准卷→评卷员学习标准卷→专家解读评分标准→评卷员熟悉标准并试评→组长审核通过→评卷员正式评→组长把关→专家审核仲裁
二、电脑阅卷界面介绍
每道大题的阅卷界面都是两部分,左面是学生的答题内容,右面是阅卷员打分区域。作文题左面内容需要用鼠标拉着看,右面打四个分数,分别是内容、形式、发展和扣分。第四大题右面打8
个分数,第五大题打三个,第六大题打
1五个,都是每个小题打一个分数。
三、专家解读作文阅卷标准
(一)、作文题目
2009年是命题作文,与2008年相比,考生难度下降了,阅卷难度加大了。“见证”的词典意思:亲眼目睹;可以作证。
导语“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中,前后呼应,阐述了“见证”作为动词和名次的意义。
“见证”的主体:①人(自我、我们/历史人物)②拟人化了的事物 “见证”的对象:①客观事物(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个人身边的小事)②对客观事物的思想升华
(二)、2009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1、对见证的理解不准确,滥用“见证”。
主客体关系颠倒,灾难见证了我们等说法不准确,见证是历史使命,我们要勇于见证等都不恰当。
2、滥用“我们”。
我们见证了五千年文明,见证了祖国的成长
3、罗列材料,无中心,形散神也散。
4、大而空的空话套话,无真情实感。
(三)、四类卷分数的评判标准
一类卷:60——54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有文采。(夹叙夹议类的文章,文体不做严格的要求)
二类卷:53——42分
对“见证”的理解有一点偏差,个别段落不协调,主题清楚,语言通顺,错别字较少。
三类卷:41——31分
对“见证”的理解有较多的偏差,主题模糊,中心较散,感情空洞,语言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四类卷:30分以下
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感情虚假,句子不通,错别字较多。
(四)、对不足字数作文的处理
600字以上,50字扣一分;不足600字,400字以上,25分切入;400字至200字,20分切入;不足200字,10分以下;只有题目,给2分。
(五)、无题目或更改题目,扣2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
四、阅卷体会及备考启示
1、加强书写规范化的训练。
每篇作文评分时间不到30秒,第四大题打八个分快的也就是30秒,而且评卷点每天公布每个评卷员的阅卷数量,虽然没要求具体数量,慢的自然要加快。中午饭后阅卷员没有地方休息,下午评卷也有点头昏脑胀,因此,书写好坏成为重要的判分依据。
在平时答题时,我们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清楚工整,少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特别是在时间紧,答案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书写往往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2、让学生熟悉评分细则,强化规范答题。
作为知识题组的评卷,专家都给出了每个小题详细的评分细则和标准。作为高三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清楚阅卷场的评分细则,也应让学生了解高考评分细则。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决胜高考”。教师可结合高考试卷,详细地讲解高考评分细则,并可组织学生为自己评分,以此来强化得分意识。在平时作业批改、考试阅卷时,教师更应规范给分,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怎样答题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考分。
3、作文训练讲实效。
高三作文训练直接应对高考。遵循作文评分细则,投阅卷老师所好,应是训练的方向。首先立足基础等级,可针对审题立意、材料选用、思路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以确保作文不出现大失误;然后冲刺发展等级,用心打造作文亮点,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高考不是打名次分,高分作文必须值高分。
4、作文选材切忌“撞车”。
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的重要区别,就是在6月7日上午有数十万人写同一道作文题,稍不留心,就会“英雄所见略同”、你写我写大家写,选材撞到一
个地方去了。当几十万考生反复向阅卷老师宣讲同一种“材料”时,那接受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只能是灾难性的!今年许多同学把08年的雪灾、地震、奥运、神七等大事罗列一遍,就出现了材料相同、结构相同、主题相同的现象,得分多数在41——45分之间。
5、在一轮复习的作文备考中,文体训练应多样化。高考作文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文体,不要一味写议论文,今年记叙文得分较高,特别是写借物抒情类的。
6、不要玩深沉,玩哲理,太含蓄,“犹抱琵琶半遮面”,跟阅卷老师捉迷藏。议论文论点不明显,记叙文只是平铺直叙都难得高分。
7、不要写莫名其妙的“科幻作品”。不要写跳荡不已、不停分段、空对空抒情的所谓“散文”。这样的作文会给人卖弄之嫌。
8、文章的开头、结尾非常重要,平时作文应加强训练。电脑阅卷评卷员先看到的是文章的开头,即将打分时看到的是结尾,这两者对打分的影响较大。
9、语言有无文采非常重要。文采能反映一个考生的语文水平,有的评卷老师特别注重这一点。因此,在作文备考时,从字、词、句、句群、段落、修辞等方面要多加强训练。
10、命题作文不得再自我拟题。否则,先扣2分。
11、文言文翻译要训练学生理解文意,先把意思翻译正确,因为翻译题的评分标准是先看意思正确,然后再看关键词赋分。如果意思不正确,关键词翻译正确也不得分。
12、选做题考生绝不能忘记涂选做标记,因为根据选做标记电脑会自动分类,阅文学类文本的评卷员只阅文学类文本,阅实用文本的只阅实用文本,不涂选做标记,就没人阅了。
13、在知识题答题中,考生应突出关键词,答案内容不以多取胜。写得太多往往会给人不会而乱答之嫌。
一、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属于读写任务作文,要求考生先阅读一段短文,然后用英语写一篇150词左右的文章。以“汉语中出现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的现象”为话题,写作内容规定用约30词写出短文概要,再用约120词发表个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并用2~3个理由或论据来支撑观点。
二、阅卷情况分析
1.评分原则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有六个方面的评分原则:(1)总分25分,分5个档次给分,5分为一个档次;(2)评分时,根据考生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定所属档次,再以该档次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给出得分; (3)词数过少(少于130)或过多(多于170),酌情扣1~2分;(4)评分时注意:内容要点是否齐全、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数量及其准确程度、上下文是否连贯、语言的得体程度;(5)拼写与标点符号问题视其错误情况对表达的影响程度酌情扣分;(6)书写较差导致字迹难以辨认、卷面凌乱等而影响正常阅卷的,得分降低一个档次。
2.例文分析
[例文1]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some English words, they are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which aroused a heated debate1 . A group of scholars are strongly against whereas others approve of the inclus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ousands of years ago,has witnessed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it acts as a symbol2 tha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an recognize, hence. In my humble opinion, it is unwise to include these foreign words in our own dictionary.
From my perspective, living in a society full of invasion of foreign culture, we should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to stand our ground and stick to the treasurethat our ancestors have provided us3. What’s more, only by showing respect for our language as well a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wisdom hidden among those characters can we rise to the challenge from other countries perfectly, since it is the root of Chinese people.
(注 :该文158词且字迹清晰 、卷面整洁 ,得21分 。 )
该考生准确表明了自己的反对观点,文章覆盖所有试题规定的写作要点且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表达上有很多亮点:运用了定语从句 (which aroused a heated debate)、形式主语(it is unwise to include...)、非谓语动词 (living in a society..., we should...)、 倒装句 (only by showing respect for...can we...)和状语从句(since it is the root of Chinese people)等较复杂的结构,以及arouse, be traced back, witness, stand our ground, stick to, take advantage of和rise to the challenge等高级词汇。此外,例文1还适当使用了whereas, in my humble opinion, from my perspective和what’s more等连接成分。该考生的英语基本功扎实,能正确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有效地运用多个衔接成分,全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但也出现了一些表达错误,如:
(1)时态错误:根据本段的语境,用一般过去时不够准确(见例文1中的1处),应改为现在完成时which has aroused a heated debate更为妥当。
(2)大小写错误:一个陈述句结束使用了逗号,属于标点符号错误。另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未大写,属于大小写错误(见例文1中的2处),应改为...has witnessed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It acts as a symbol...
(3)短语错误:使用provide sb. sth.(见例文1中的3处),应改为the treasure that our ancestors have provided us with。
这些错误是考生在尝试使用较为复杂的句法结构或较为高级的词汇时出现的用法不当问题,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因而也没影响其所属的档次。
[例文2] Some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hich a group of scholars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but others are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I’m not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because Chinese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English culture. We have own languagegrammer1 . Although we can saythis special English words2 in our daily life, this words go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Andif someone find3 this words in Chinese dictionary, they will think this words are Chinese words, not English words.It is harmful for our culture4.
I think one country should protect their own culture. Although other countries’culture are also important,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 own culture. If this words are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it will threaten the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find the beauty of our language. So, don’t take these English words in our Chinese dictionary.
(注 :该文160词 ,字迹清晰 、卷面整洁 ,得16分 。 )
该考生较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任务,清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定语从句 (which a group of scholars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和一些状语 从句 (Although we can say...) 等复杂句法结构的运用基本准确;还恰当地使用了一些高级词汇,如in favor of, go against, threaten。全文语言基本流畅、内容较连贯,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但第二段的表述有点缺乏连贯性,稍显凌乱,此外某些语法和词汇的使用也存在错误,如:
(1)语法错误:主语为单数则谓语动词也要用单数形式,if someone find...就犯了主谓不一致的错误(见例文2中的3处),应改为if someone finds...。
(2)用词错误:this special English words应改为these special English words(见例文2中的2处),下文也出现了多处同样的错误。is harmful for our culture属于短语使用错误 (见例文2中的4处),应改为is harmful to our culture。还有单词拼写错误,grammer应改为grammar(见例文2中的1处)。虽然拼写错误一般都视为小错,但2014年英语科目阅卷组认为grammar一词属于最常用的基本词汇,所以认定其为大错。
[例文3]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that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lastest1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ny scholars have an argument about i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e can easily come across some English words. We often use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icate 2 with others. It is very interesting! So, in my opinion,the Chinese dictionary borrows the English words into itself will have great function to deal with some people’s questions about these English words3.
In fact, the inclusion of these English word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It can help us know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We should promote our own country’s culture development,by the way of take in4 the advantages of other culture.
Based on my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use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icate with others can strength friendship and shorten distance between people5 . The English word in our life will be popular and useful.
(注 :该文163词 ,得13分 。 )
该考生能审清题意,基本完成试题规定任务,也适当使用了同位语从句(the phenomenon that...)、非谓语动词(based on my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高级词汇 (如promote, take in)以及一些连接成分(如so, in fact),与前两篇例文相比,例文3遗漏一个要点———未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考生的汉语式思维使得文中出现了汉语式英语及意思不明的句子,如:
(1)拼写错误:没有lastest这个单词,应改为latest表达意思 “ 最近的 、 最新的 ”(见例文3中的1处)。 commicate应改为communicate(见例文3中的2处)。
(2)句型错误:介词of后面的动词take(见例文3中的4处) 为介词用法错误,应改为by the way of taking in,但这里简化成by taking in就行了。考生在尝试用较复杂语法结构时出现了错误(见例文3中的3处),应加个连接词that来引导主语从句就准确了,此句应改为that the Chinese dictionary borrows the English words into itself will have...此外,本句后半部分表达的意思也不够明朗。
(3)汉语式英语:考生受汉语式思维的影响而忽略了句子语法上的表达(见例文3中的5处),动词原形是不可以作句子主语的,此句应改为using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can...
3.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遗漏要点
尽管命题要求十分清楚,但不少考生还是审题不够严密。板块一中,不少考生并没有抓住所给短文中的三个关键信息,即流行、收录和争论,只写了要求的部分信息, 导致得分档次不高。板块二要求考生针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字母和词汇”给出支持或者反对的鲜明观点,但部分考生观点不明确,这种写法最多只能及格;也有考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专家或大众的观点,遗漏重点,得分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有考生受观点类作文影响,先写一些人支持再阐述理由,然后写另一些人反对再阐述理由,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属于严重跑题,得分也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板块三要求考生陈述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或论据2~3个即可,部分考生写了4个,这也算是一个次重点的问题;有的考生将理由写成了英语学习流行的原因或错误地理解成是阐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就属于2~3个次重点都错了,只能得不及格分数。
虽然评分细则并没有对板块四做明确的要求,但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是应该包含结尾部分的。考生可单独写一段,也可接在全文后面,凡是没有写结尾的作文,阅卷组要求扣1~2分。此外,写作要求中规定了不必写标题,部分考生却写了标题,多此一举。
(2)语言基础薄弱
书面表达在高考阅卷时遵循语言第一的原则,根据语言的使用情况来确定作文的档次。从阅卷情况看,很多考生的写作表述相对简单,句型结构和词语搭配还会出现很多失误,拼错单词,汉式英语也频频出现。有的考生虽然使用了高级句型和词汇,但却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倒装句型、被动语态也用得不多。例如,在概述短文时不少考生试图用主语从句表达(That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as caused a heated discussion),但却落了连接词that;有的考生想用定语从句表达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whichhas caused a heated discussion),但却把which写成了what。文章一开始就出现了“硬伤”,给阅卷教师也留下了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印象。
再以词汇为例,有的阅卷教师会偏爱能使用高级词汇的文章。但是,大多数考生却不具备词汇升级意识,一说“同意”就是“agree”;一说“导致”就是“cause”;一说“认为”就是“think”。在今年的阅卷过程中,平时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如opinion, convenient, beneficial, grammar等, 甚至连短文中出现的popular, include都有很多的拼写错误,阅卷组认定这些实词错误都为大错。
三、教学启示
随着高考英语试题要求的提高,根据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我有针对性地总结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点启示,以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作文分数。
1.广泛阅读,涉及不同话题
话题“英文表达是否该收录到中文字典中”曾经是2010年的热门话题,需要考生对两方语言甚至文化有一定深度的见解。如果平时鲜少阅读过类似话题的文章,那要写出思想、拿到高分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甚至难以下笔,不知所云的考生也是大有人在。
我建议学校每周应安排两堂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师可以从《21世纪英语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报刊或网络上精心选取难度适当、内容广泛、体裁丰富、语言地道、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重新编排归类整合,然后再发给学生传阅和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优词佳句可以做必要的摘录,然后加以理解背诵,以背促写。通过阅读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和记忆优美地道的英文表达,学生将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多样的素材,活跃英语思维,丰富语言表达。如此日积月累,不仅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还能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使得今后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2.认真审题,列出内容要点
构思可以从审题和谋篇布局两方面进行,一篇书面表达一般在25分钟内完成,学生应该利用5分钟的时间把握主题思想,理清写作思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作文的第一要求是“按要求写出内容要点”,那么严谨细致的审题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弄清写作要求,明确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才能写出符合题意、要点齐全、内容贴切的文章。2014年的考生之所以有偏题或遗漏要点的现象,就是由于读题不仔细,没有把握材料的主题思想而造成的。
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材料,弄清题意,把握中心思想,建构一个完整的框架, 确定文章的体裁以及应采用的人称和时态。结合试题中已给的开头提示句认真理解考题,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题目要求中的全部内容要点,再根据文章类型及题意对要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成恰当的段落,规划好文章的结构。草拟提纲时,还要紧紧围绕开头的提示句,注意句子意思的衔接,如果提示句不完整,还得将之补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也要注重结尾,因为好的结尾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如此,写出的文章才会结构紧凑,条理清楚且不会离题万里或遗漏要点。
3.斟酌词句,优化句子表达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语言表达错误且不地道是整体分数偏低的主要原因。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上的“亮点”就是得高分的关键。那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端正地书写单词、句子,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要求学生正确背诵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并加以适当的检测;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利用熟悉的基本句型模仿造句或转换句型,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强化句子的翻译练习,一句多译,指导学生尽量使用丰富的句式、优美地道的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
基础知识的夯实必须要落到实处,教师要督促和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多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高级词汇和句型,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写出“有洋味”的文章。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将逐步拓宽自己的英语思路,不断丰富词汇和句型的表达,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在英语写作时得心应手,从而为获得高分打好扎实的基础。
1高考阅卷的基本情况简介
1.1阅卷流程
阅卷流程是评卷、仲裁、质检,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每份答卷至少由两人评分(双评),而且两人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分数差不超过1分,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题的最后得分.若两人所给分数超出一定的范围(误差超过1分),由仲裁重新评阅,最后给定分数.
1.2试卷评分细则
制定“试卷评分细则”是阅卷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与试卷配套的“试题参考答案”是命题专家根据试题“预设”的答案和评分标准,其主要依据是试题.而“评分细则”是从考生的答卷中抽取部分原卷,将命题专家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学生答卷对照,最大可能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各种解题方法,将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依据“给分有理”的原则,将每个分数段之间的分数尽量细化到1分,且只给整数分数,并经专家组审议通过后施行.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先培训,明确评分细则,然后进行试评,在正式阅卷中,严格按照评分细则阅卷.
下面我就以2014年山东文科数学18题为例,解读一下试题的评分细则.
原题:如图,四棱锥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12AD,E,F分别为线段AD,PC的中点.
(Ⅰ)求证:AP∥平面BEF;
(Ⅱ)BE⊥平面PAC.
证明:(Ⅰ)连接AC交BE于点O,连接OF,不妨设AB=BC=1,则AD=2.因为AB=BC,AD∥BC,
所以四边形ABCE为菱形3分
(指明是平行四边形也可)
因为O,F分别为AC,PC的中点,1′(4分)
(重点说明:因为O为AC的中点,)
所以OF∥AP,1′(5分)
又因为OF平面BEF,
所以AP∥平面BEF.1′(6分)
(Ⅱ)因为AP⊥平面PCD,CD平面PCD,所以AP⊥CD,因为BC∥ED,BC=ED,所以BCDE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2′(8分)
所以BE⊥PA,1′(10分)
又因为ABCE为菱形,
所以BE⊥AC,1′(11分)
又因为PA∩AC=A,PA、AC平面PAC,所以BE⊥平面PAC.1′(12分)
细则解读
⑴高考阅卷和我们平时的阅卷的区别在于,我们教师平时关注的是学生错在哪儿?怎么错的?而高考阅卷员关注的则是得分点的把握.即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就给分.评分过程是寻找得分点,方式是“见点得分”,“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
⑵上述评分细则中方框处是主要的得分点,若证明过程不完整,除不给结论分外,其他得分点见式给分;即只要所标的步骤有就给分,即使证明的逻辑混乱也给分,即所谓的“见点得分”.(这次阅卷要求若证明过程有扣分情况,则没有结论分).
⑶对于解题方法,不做过多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运用正确就可得分,有些课本上没有的结论如三垂线定理等均可以使用,不需要再做证明.
2学生答题暴露的问题及得分攻略
2.1填空题暴露的问题
如2014年理科填空11题答案要求是填写数值,好多学生写成代数式n=3就不得分.15题对于求取值范围或者解集的一般只要写对范围就得分,但存在区间小括弧,中括弧模棱两可的情况.再强调一点,如2014年文科15题有些学生书写时负号写的很轻很细,在试卷扫描时图象很轻,而高考阅卷量大,速度快,难免一些阅卷教师看不到,所以要写的清晰一些.还有填空题结果化不到最简,例如2013年理科数学14题结果是13,写成26的得分,而写成39就不得分.再就是书写不规范,例如2013年理科数学16题答案①③④而写成1、3、4也可以,但是写成1、3、④的就不得分.
得分攻略“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少丢分”,也就是说在基础知识及基本的计算方面几乎不能失误.认真审好题,在书写方面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去写,答案按试题要求书写.高考评分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年这样写给分,明年就不一定还给分.但只要按正确的,规范的去填写,就不会丢数.
2.2常规解答题暴露的问题
⑴三角题目属于中低档题,所以在制定评分标准时相对较宽松.如果第一问,第二问的结果正确就满分.如果结果错误,在出错的地方向前找得分点.典型问题是公式出错,得分很少.
得分攻略一是解题过程中用到的公式,最好写出“原始形式”,再代入计算,这样既保证公式正确,又展现了得分点;二是准确的计算结果很关键.
⑵立体几何题是学生相对丢分较多的,有些学生存在“想当然”的去证明几何中的位置关系,导致条件不充分,例如理科17题线在面外(内)不写的扣1分.再就是学生在高考时由于紧张,往往把字母写错.自己明明想写CD而写出的是BD而思路还是按CD向下做的.这样的笔下误在阅卷时是不得分的.而第二问大部分学生用空间向量去做,建系时,有用左手系的,导致坐标出错,后面就不得分了.
得分攻略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把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写全,若第一步不会做,可以跳过去做第二步,这样后面的仍可得分.教师在讲课时强调按右手系建坐标系(与标准答案统一起来),正确表示出点的坐标,这一步是有步骤分的.第二问阅卷教师往往先看结果,如果正确就不扣分了.所以计算仔细准确,显得尤为重要.
⑶概率题是以应用题背景出现的,有些学生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同时在制定标准时,由于题目特点,概率题不是一分一分附分的,而是一个点给几分,只要见到有这个结果值就给几分,所以概率题对计算准确率的要求相当高,典型的错误就是审题不清,计算不准.
得分攻略在教学时,要加强对这类题目的审题及准确计算培养.而对于是否把每个可能的取值所对应的概率算出再列分布列不作要求.只要分布列正确或逐个算出概率都是全分.
2.3对于压轴题暴露的问题
例如2014年理科数学20题有很多学生求导出错.而制定的评分标准是第一问的导数求错了,该题得0分.并且此题在第一问求导对了就会得2分.第二问中又有个求导还有1分,该题只会求导就得3分,又第一问求单调区间较容易,所以6分很容易得到.再如2013年理科22题,很多学生答题位置空白,直接放弃了这道题;有些学生过程繁琐,思维混乱.然而,此题第一问3分,只写上离心率的表达式就1分,可能时间紧张,好多学生直接写出a、c的值也得2分,第二问由角平分线定理写出等式就得2分或者写出点到两边距离相等列出等式也得2分.也就是压轴题,基础抓住了就能得到不少的分数,而所用时间又不多.
得分攻略压轴题,抓住常规保成绩,准确踩点多得分,规范答题少丢分.老师在平时做题训练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尽量按得分点步骤书写,严格训练学生抓有效得分点,明确解题步骤,切忌拖沓冗长.同时,要让学生清楚,题目再难,题中的某个条件总可推导出结论,只要导出一个结论,就可能是得分点,就会得分,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是可以得分的.
2.4质检中发现的几个共性问题
一是审题与解题的关系问题.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二是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问题,要将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三是快与准的关系问题,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四是多与简的关系.做题时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有时还因为写得太多找不到得分点而丢分,因此只要抓住知识点把主要过程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尽量做到书写过程简明扼要.
3教学启示
3.1夯实基础是永恒,突出主干知识是根本,理解记忆是保障
在高考卷中基础题和中档题所占比例最重,然而,通过高考质检发现很多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能力的训练非常薄弱,主干知识中的定理条件不清,公式记错等错误比比皆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落实,狠抓学生的记忆.然而,知识的记忆,仅靠背诵、默写等机械强化记忆手段难以奏效,特别是那种纯粹由学生用“填空”形式来完成的基础知识梳理与记忆的做法,可以说收效甚微.只有理解记忆才能记牢、会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公式定理推导的过程.同时切忌在二轮复习中认为,一轮复习中已经将基础知识都复习过了,不用再强调了,学生应该都掌握了这种“想当然”的认识.而要对重要概念、公式反复强调,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
3.2通性通法是主流,淡化技巧是趋势,规范答题是追求
从高考试题中可以明显看出,高考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考查.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就是淡化特殊技巧.因此,在指导考生复习中,千万不要去刻意追求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而要做到重在强化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要更多地注重思考题目的“核心”是什么,属于哪一类“模式题”,用这类题目的通用方法来解题.同时,阅卷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解答的常规解答题,逻辑思维混乱,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写多少,怎么去写,这就告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规范答题,如何规范?即明确题目的通性通法的得分点和解题步骤,要求学生按得分点、按步骤书写,严格训练.
3.3扎实提升“运算”和“推理”能力
就高考而言,可以说绝大部分题目离不开运算与推理,再加上时间限制,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做到:运算准确、合理和迅速,推理要符合逻辑规则.面对数、代数式的基本运算,能敏锐察觉算式的结构特点,做到心算、估算、假算相结合;至于复杂的运算,则重在“算法”设计,实际上,“运算错误”不仅是技能不过关,更主要的是算法不好.面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弥补不足.教师在有意识地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与指导作用,能详细、规范书写解题的推算过程,并对运算细节做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二是多让学生上台板演,相互比较“算法”优劣,激发优化“算法”兴趣;三是杜绝计算器使用,鼓励学生心算、估算、假算;四是对于认为会做了的题目做错了,不要一对答案了事,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耐心的推算,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3.4养成良好的解题教学习惯
认真审题是重要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那么学生这种坏习惯是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与教师的解题教学坏习惯有关.很多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学生还没读完题目就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老师就急着讲开了.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的解题习惯.教师要学会“等待”、“倾听”.教师要指导学生这样做:画关键词,写出所有已知条件,用不同“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达条件,写出需要求解的具体命题,画解题流程图并标注需要条件,等等.
3.5临考最后阶段做模拟试题后要指导学生写分析报告,提高复习针对性及应试心理素质
考生在临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每做完一份试题,都要写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丢了多少分,丢分的知识点及原因,怎样补救和时间的分配四方面内容.通过这样的报告,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高考数学的基础知识、通性通法等方面掌握的程度,并做到有的放矢的补救.随着高考临近,学生们会心情焦躁不安.通过考前模拟试题的不断训练和分析报告的详细解答,让考生能做到心里有数,面对高考试卷胸有成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基础之上的,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星期,学生们就可以反复研究自己的分析报告,争取在高考中避免自己熟悉的题型失分的现象.
综上,基础牢,审题清;用通法,“分”点明;计算准,步骤精;自分析,信心成;高考中,定成功.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2014年高考阅卷心得
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工作落下了帷幕,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的高考阅卷,紧张而又神圣的心情到现在还没平静下来。高考考生一不小心就丢分,在一分可以秒杀一千人甚至一万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这次阅卷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高三复习,怎样才能少丢分?我这里也把改卷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能有一些帮助。
一、选择题审题要细,注意隐含条件
化学选择题一般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能力,题目不是很难,但分值较大,错一题丢5分,这需要考生答题时思维一定要严谨,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充分把握题干所给条件,更要注意挖掘题干条件衍生出的隐含条件。
选择题的题干一般会有很多限制性条件,如“无色的”、“可能大量存在”、“说法正确的”、“说法错误的”等。考生审题时不妨将这些关键词划出来,避免答题时忽略。对题目涉及的一些特殊物质,不要忽略其特殊性质。比如,第8小题,A选项是“含氧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第9小题的题干,是“等质量”而不是“等物质的量”。12小题的A选项是“无色溶液中”等等。
作答时,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如果是概念性的,应对有把握的迅速进行判断。如答案涉及计算,要认真计算出结果,与四个选项对照后选择,切忌避免题目未读完就动手做。
二、填空题答题要按要求,关键词要有,杜绝错别字
做填空题时,考生最需注意的是书写。不仅字迹要清楚,答案也要写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便阅卷老师查阅。如果答案出现“张冠李戴”,评卷标准是不给分的。
还有,在书写化学专有名词时一定不要写错别字。按规则,专有名词出错不能得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量是有单位的,不要漏掉。比如30题第3小题b、d答案,写成B、D答案的,不给分。31题的第1小题,“液柱高度不变”中出现“液注”了,此空不给分。第29
2题中的第1小题,答案应是“K1/K2”,若写成小写字母,不给分。第3小题,浓度表示时不带浓度符号,只写离子符号,不给分。
此外,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不能混淆,书写时一定要配平,注明条件及状态。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容易漏掉的是水等小分子,相关条件要按书上的规范语言写,如不能将“放电”写成“闪电”等,也不能随意添加不需要的条件。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淆。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中哪些原子间用线连接要写清
楚,特别是要注意有机物结构简式中,双键等是不能省的。如30题第3+2+ 3小题,应该写成“ Fe + 2Fe = 3Fe”,很多学生都写成了“ 2Fe 3+2+ + Fe = 3Fe”,痛失3分。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阅卷中最容易扣分的是苯环的结构简式,一定要按书上规范书写。阅卷老师只会根据标答和考生写在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来给分,不可能揣摩考生意思,因此一定要书写清楚意思明确。
三、实验题语言描述不要乱,环节要全
从阅卷看,实验题考生都容易下手做,但不容易得分,因为答题不够细心。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多审几遍题,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在回答时书写文字表达时,考生一定要抓住要点,不能泛泛而谈,不能用套话,要有针对性。如回答“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浓硫酸的作用”,如果简单回答为“除杂质”、“干燥”就不符合要求,要明确回答是除掉混合气体中的哪些气体或干燥哪一种气体等。
实验题解题时,考生一定要关注实验细节,答全实验环节。如今年高考实验题31题第4小题,“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验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本题回答时必须要有三个环节:操作、现象、结论。并且每个环节1分。很多学生都是把操作写出来了,仅得1分,也有部分学生写了前两个环节,仅得2分。
总之,高考阅卷标准非常的公平、公正、严谨。既让优秀学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分数,也让大马哈因为粗心大意痛失好多分数。阅卷老师也在阅卷的时候严格、细致,始终坚持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的原则,让整个阅卷工作在严肃、公平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用心到处显诗境,规范随时有物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有幸参加了2009年.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网上阅卷,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一些阅卷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作文命题趋势及.题目解读 1.命题趋势。
山东省自2005年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对作文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2005、2007、2008年考得是话题作文,2006年考得是材料作文《遥望星空》,成功实现了从国家命题到山东卷单独命题的平稳过渡,2010年又做了适度的创新,选取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作为材料进行作文,造成审题难度偏大。2009、2011年分别是命题作文《见证》《这世界需要你》。本次阅卷中,专家两次提到,全国高考命题趋势难度下降,命题方式主要集中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以给考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济南等市区年后就确切知道高考作文或考命题作文或考关系型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难度降低了跑题不容易,但也有规定和限制,假如没有了区分度就不会拉开差距,就不会分出优良中差。那么,我们先解读一下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2.题目解读(审题)。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由三部分组成:这世界、需要、你,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你”。<1.>“你”内涵的解读:
①“你”是一个人称代词,有单数化的倾向,一般用作对话。
首先,“你”直接直向考生本人,“这个世界”和“考生”两者有对话交流的需求。
其次,“你”也可指考生熟悉的某个他人,如老师、同学、父母等。也可指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如水、阳光、树木等。
再次,“你”还可指某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有单数化的倾向,指代必须明确,比如90后、农民工、解放军、环卫工人、老师等。“
最后,“你”除了指人之外,还可理解为抽象的情理,某种精神,某种价值观,某个思想体系,拼搏、正义、诚信、竞争、创新、亲情、关爱、真善美等等。因此,更完整的理解是:我们当今的这种世俗世界需要我们呼唤良知,呼唤道德,呼唤理想,呼唤诚信等。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价值失衡的现实,缺失某些东西,需要我们深思。
②无论“你”是指代人还是某种思想,作为区分度较大、选拔性较强的高考作文,都必须强调“你”所指代内容的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更不允许“你”的指代出现多向性,即文中出现多个“你”,若这样就会主题不集中。
行文结构时,若只是写“这世界需要你”,而不点明“你”所具有的内涵,即不把抽象的“你”化为具体的人或精神,就会出现主题不明、中心不突出,甚至跑题、偏题的现象。<
2、>“这世界”
是一个词组,它是自然和人类的综合,作文时可写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比如我们的城市、家庭、班级、民族、历史等。题目中用“这”是为了强调题目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这篇文章写作的关键在于你和世界的关系,但是如果全力以赴地单向性地写你或这世界都是错误的。<
3、>“需要”
前两者如果作为对话的话,显然是双方互动的,(1)需要什么,(2)怎样满足需要,(3)为什么需要。是因为它存在的重要还是现实中的缺失,所以需要,在文中都要尽可能揭示出来。
以上是对作文题目的解读,但作文时有的考生审题意识淡薄把题目中的“你”写成“你们”“他们”“我”,没有意识到“你”的单数化倾向;而相当一部分考生更没有注意到“这世界”的当下性和时代性,一头扎进历史文化堆中大写特写李白杜甫陶渊明等等。作文一旦离题,即被打入“冷宫”,按此标准,离题类文章应在三类文以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审题教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根据题目解读,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其中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
1.内容方面:分四个等级——(1.)切合题意,(2.)符合题意,(3.)基本符合题意,(4.)偏离题目
(1.)切合题意要求,“你”必须定位明确,是谁(个体)或哪个群体或什么思想,需要什么要明确,需要的原因和根由要明确,为什么需要揭示得越丰富越到位越好,越深刻越新颖越好,假如是人,应该有个回应意识和设想。(一类卷60—51分)
(2.)符合题意:“你”的定位要明确是谁,但关于“这世界”不太明确,需要什么明确,但回应不明确或没有点题。(二类卷50—41分)
(3.)基本符合题意:“你”的定位不太明确,变成了多个人,如李娜、张海迪、史铁生等,或出现多个精神,主题出现散化现象。再者就是罗列材料,只摆材料不注重分析,且材料之间没有联系,现实感、时代性不强。严重缺乏回应需要的意识,整篇文章趋向空泛。(三类卷40—31分)
(4.)偏离题目:今年作文估计跑题都不容易,想跑都跑不了。但也有个别考生只讲坚持,讲诚信,根本不讲“你”,不讲“这世界”,或另命题《奉献》《这世界需要坚强》等跑题情况就打入四类、五类,打到最低分。(四类卷以下:30—0分)2.表达方面:在表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定立意,文体自选。今年的作文题目比较宽松,适合于各种文体的写作。
(1、)议论文,该题目可写优秀的议论文,优秀议论文有哪些要求:
①论证“这世界”与“你”的关系,这世界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又怎样满足这种需要。②结构要完整,框架要清晰,思想要突出,一个中心,内在逻辑性强。③至于怎样回应你,只要有意识的进行一定的表达就可以了。
作为二、三、四类卷存在的问题有:(1)中心松散,(2)说大话、空话,不联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
(2、)记叙文,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属于化虚为实,以小见大,值得肯定。要求(1)记叙要完整(2)要有细节描写和刻画(3)选最熟悉、能表达真实情感的事情。
容易出现的问题:(1)有头无尾,事件不完整,(2)事件或人物模糊,如果写某位名人,就会显得非常空泛
(3、)散文,今年作文不象去年那样具有理性思考,有非常鲜明的感情倾向,如需要失败、苦难、灾难等负面的东西就不好。可以写作抒情性散文,可写作叙事性散文,事件里的人物和事件要充实、饱满,一定要那些舍弃那些没有真情实感或内容虚假的文章。
(4、)书信体,要求(1)注意规范和格式,像称呼、对话的方式交流、落款、署名、日期等。(2)内容方面要充实、得体,不能宽泛。(3)一般书信体应是恳谈或交流。(5、)选择写作诗歌,是违反试题要求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如真有诗歌一律上交领导小组。3.发展等级评分:是为了鼓励、表彰或者肯定考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
(1、)尤其要关注那些思想有独特见解的,有创新的,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的文章。
(2、)结构上要开头、结尾、中间三部分都有呼应。
(3.)文采方面,强调驾驭语言能力强,词采丰富,句式灵活,朴素无华,句句动人,文章有感染力。
(4.)材料方面鼓励材料的新颖与切合,农民工、环卫工人都可以,不一定是名人。应值得注意,材料陈旧是中学生的一大通病。
三.高考考场作文凸显问题:
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作为占有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有哪些常见问题,应怎样避免这些问题,(一)主题不明确、不集中(高危漏洞)
有些考生作文主题立意玩深沉,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如今年高考作文“这世界需要你”“你”到底是什么?阅卷老师找呀找都快急死了,但考生就是不点出不明确“你”是谁。若主题不鲜明,会判为三类下线。在高速阅卷的情况下,每篇作文评分时间41秒左右,打一个分数要点八次鼠标,所以大多数作文实际阅读时间应该不到35秒。阅卷老师对绝大多数作文通常都是只读一遍,所以高考作文一定要中心明确,主题鲜明,快速入题。
另一情况是主题不够集中,如今年高考作文中很多考生写“这世界需要你”把“你”定位为几个人物或几种精神的叠加,一段一个人物或一种精神,最后还不归拢,不归结到一点,这样主题就不是一个,造成了主题不集中,前面已提到“你”定位不准,在40分以下。那么,如何规避这种情况: 1.开门见花(主题鲜明)
要想作文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作文开头写到三五行,就应该提出观点,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济南市教研员说,文章开头前三五行必须出现观点,如果做不到就是失败的。
如:今年一考生这样开头
张晓枫曾言:“树在,山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美好的世界?”而我想说:“这世界如果没有了你——诚信,必将陷入一片荒芜。”
(语言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主题鲜明,且文采斐然,意境深远,读过让阅卷老师心灵产生共振。)2.点石成金(反复点题)
一位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换句话说,特别是议论文要点题点题再点题,扣题扣题再扣题。
在阅卷疲劳之时,有些老师只看三个点——开头段、扣题句、结尾段,“三点式”阅卷,尽管一直遭到大家的痛批,但阅卷的强度和时间限制决定这种主观性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学会点题或扣题,经过反复点题,作文就是跑得再远也能拉回来。
绝对经验:同样内容与结构的情况下,反复点题与不点题的文章相差7—10分。
针对出现几种精神类叠加、主题不集中的作文,文章最后要进行总结点拨升华,使分散的几种主题有一定关联度,要归结为一个主题。
(二.)文体不清
近几年来,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把“文体特征鲜明”作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多年来,在“淡化文体”提法下,高考作文逐渐模糊了文体。一些考生写出的文章夹叙夹议,一个材料占据大半篇幅,逻辑性不强,不会分析说理。这种文章就是专家所称的“四不像”。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写作时文体不清,是原则性问题。文体不清的作文一般判为三类下线(30—37分),所以我们平时作文训练时,一定要强调选定了记叙文就要写成记叙文,选定了议论文,就要写成议论文,规范写作,时刻保持鲜明的文体意识。
绝对经验:高中阶段训练的大多是议论文,从调研数据分析,选择议论文写作的考生,占百分之九十,而选记叙文、散文等不到百分之十,其它文体约百分之零点一。但很多阅卷老师感觉记叙文更容易得高分,平均比议论文高5分。为避免在绝大多数议论文作文中陷于平庸,今后课堂教学应加强记叙文和散文等文体的训练。那么,专家青睐、阅卷老师欣赏的记叙文有哪些特点呢? 1.写亲身经历 这次高考作文,有的考生把“这世界需要你”中的“你”写成了“史铁生”“雷锋”甚至“司马迁”“屈原”,这本无可厚非,但通篇都写名人的事迹,容易写成人物简介或人物传记。再者考生对这些伟人的了解大都来自一些资料甚或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文章就会显得单薄、肤浅、空泛往往有一种拼凑之嫌,缺乏厚重之感。所以鼓励学生写发生在
自己身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熟悉或亲近的人。2.有真情实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性美、人情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及由细节所传递出的真情实感。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蹒跚的步履、臃肿的身体艰难地跨过栅栏为我买橘子的一段描写,感人至深,动人心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我手写我心,打动阅卷老师,甚至赚取他们的眼泪,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打高分,甚至满分。今年有一位考生写“这世界需要你---父亲”,叙述父亲在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与死神抗争,而他却只能饱含眼泪痛苦地站在门外望着浑身插满管子的亲人。文章以回忆的方式写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对家庭的重要,真切感人。最后点题,深情呼唤:“父亲,这个家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文章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开始我给他判了58分,错别字扣2分,得56分。然而评几份试卷后,对这份试卷,对这份感情仍不能释怀,心想这样的文章如不能得满分,于心不忍。于是重新判满分60分,扣2分错字,最终得58分。
3.有深刻感悟
记叙文不能光泛泛叙事要发现生活亮点,表达独特感悟,要有自己的真切体会、思想感悟和升华。世间一枝一叶总关情,要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能从一抹微笑感悟真情等等,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以独特的视觉去发现生活,再现人间真情,感悟生活之美。细节描写、心灵独抒更能锦上添花。
(三.)素材陈旧杂乱
长城的壮美体现在一块块古砖有秩序得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现为一块块垒石有规则得组合,而文章的优美则是有一则则材料按文意巧妙得聚合,可是高考作文在材料的选择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材料陈旧
高考作文中多数考生材料的选择运用上有趋同现象。考生运用大量万能材料,并生造中外名人的“名言名句”。专家一再强调材料陈旧是中学生写作的大毛病。从考试角度来看,这类堆积类型的作文不可能出类拔萃。考生作文从选材角度,大体可分为这几类:.①选取历史素材:汉代、唐朝、“四大发明”等光辉历史,抗日战争以及南京大屠杀等中华民族苦难史;
②选取中外人物:孔子、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李清照等古人,邰丽华、史铁生等残疾类,洪战辉、丛飞、等感动中国人物,霍金、贝多芬、牛顿、爱迪生等外国人物;
③选取事件:父母疾病和车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等家庭悲剧,初恋、打架、病重、偷摘邻居瓜果梨桃、晚会、毕业典礼等顽皮类;
④关注外交事件和政治关系:台海关系、南北朝鲜、美伊战争、中日战争、日德对战争的态度、和谐社会、八荣八耻;
⑤按时间顺序表述:童年、少年、青年,小时候、长大后、多年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复读等阶段。
材料陈旧极易给阅卷老师造成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得分。
如何规避:
我们在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鲜活材料和现实材料,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可以在文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染色馒头、朱之文、旭日阳刚、李娜、药家鑫、富二代、官二代“我爸是李刚”等一些新颖的材料,最好是“我有人无”的,并加以评析,来显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总之,要掌握好以下原则:(1)多选有细节的小故事,少选厚泛的大事件。(中国或中国传统文化——这世界需要你——太大,太空)(2)多选贴近现实的(“富士康12连跳”5.12日本地震、“明星酒驾肇事”“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少选古代历史的。(3)多选正面积极的,少选反面消极的。
(4)多选独特个性的,少选大家熟悉的。2.材料杂乱(无序无类)
有些考生材料的选择运用没有一定的顺序没有类别,古今中外一把抓,天上地下乱搀和。如今年一考生写作时运用的材料分别是:
农民工——书籍———大自然;
更有甚者:蜣螂———狼———屈原。
如何规避:平时写作提醒学生举例历史现实要过渡,别人自己要衔接。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或人物类或精神类要做到有序有类,不要杂乱无章,。
(四.)得分较低的几种常见应试类作文。
专家讲从2004年至今,一直在严格审视和关注三种不良倾向的文章:
1.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三段,提出分论点,与话题粘连,然后举出一两个历史文化名人,用一两句与中心立意关联的句子,最后进行总结。这是一种“贴标签”式的应试作文; 2.开头题记、排比句,结尾排比句,中间罗列几个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没有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堆砌人物”式应试作文。
3.内容不实,情节虚假,杜撰家庭悲剧,这是一种虚情假意式作文,还有文化散文、套作作文,这样的文章一律打入“冷宫”。
避免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得高分。总之历年来,高考中高分作文,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都有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要么主题鲜明材料新颖,要么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要么修饰运用哲理阐释,要么诗意表达创新文采。正如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历年高考阅卷负责人 何永康教授所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只要有亮点,哪怕只是微弱的一点点,也能闪动阅卷老师的眼睛,获取高分。
四.树立规范答题意识
历届高考,有的考生一看试卷大喜,全部会做,但判完卷后又满脸愁容,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究其原因学生答题时存在着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不规范现象。
参加高考,答题时必须自始自终地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为此我们一定要树立规范答题意识。
怎样才能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呢?谈几点建议。
(一.)树立审题意识。有些考生唯恐时间不够用,不注意审题,提笔就写,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写就跑题。对于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拿到试题以后,不要匆忙做题,要花2—3分钟时间字斟句酌分析解读试题,要明白试题有几个词语,哪个词语应该是关键词,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这些词语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通过审题真正吃透命题者的意图及情感倾向就会化艰深为平易,化虚为实,化大命题为小切入。所以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今年语文作文题目容易,但还是出现了跑题作文。个别考生审题不仔细出现了误差,或者有些考生写着写着思路发生了偏离,都会造成跑题作文。
(二.)树立分点(步骤)意识
组织答案要条理、清晰,先看看所答的题是几分,留下多大空白让你解答。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一般每2分一个给分点,答题时要用①②③小标号标明,答案要点数尽量和所给空白一致,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因为评分细则上,每个题的总分值都精细地分配1分或2分给解题的每个环节,评卷老师评卷时,只在答卷上寻找得分点,见到采分点才给分,否则写的再多也无济于事。
(1、)文言翻译:译准“得分点”
文言翻译是近几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要求翻译:”(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个点4分);而像“霸王”、“举”、“本”、“事”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译文: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所以只有规范答题步骤,树立分点意识,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平时训练时,我们也要告诫学生答题时要会把握得分点,分步骤答题。这样就不会使要点遗漏,同时也能使你的答案条理、清晰,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拿到该得的分。(三.)树立术语意识。
由于高考评卷时间紧,任务重,评卷老师不可能逐字逐句品读你的答案,一般都会一目十行地寻找凸显关键词的学科专有术语。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是否答出是多得分的关键,该用术语答题时必须用术语,中学阶段考生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术语,如诗歌鉴赏答表现手法的题时需掌握的一些术语: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这样不仅答案简要而且有水准。
咏山泉
储光羲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四)强化书写意识。
“丑陋是永远打不赢的官司。”书写是文章的服饰,标点是文章的呼吸。《考试说明》要求:“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标点正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书面项则进一步规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不清或错别字太多(错一字扣一分,3分封顶。),判为五类卷(20分以下)。”有一位济南的阅卷老师明确地说:“看卷面就可以看出整体素质,字体差的答卷不用看也就30多分。”
阅卷是件苦差事,阅卷老师一天要端坐8个小时,考虑三评四评的因素,意味着每人在9天里要评阅6000份左右,让阅卷老师花时间去辨认你的字,必大大影响你的得分。所以书写要字体美观,字迹清晰。不然字太大或太小,行距过大或过小,整体不美观就会在扫描之后显得字体模糊,用力过轻就会扫描不出来,字迹潦草,连笔太多,辨认不清,看不清楚书写,容易造成阅读困难,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最终得分。
绝对经验:内容相同的作文,字体潦草的要比字体端正、清楚美观的少得7---10分。山东招生考试院的王晓舒教授在评讲样卷时说,有一份作文开始评42分,也就是切入分,找人把这份试卷重新工工整整的抄写了一遍,老师们猜会是多少分?50多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规范书写,更应该强化书写。卷面太差,字数不够,都是硬伤,扣分没商量!((1)题目写错或不写,扣一分;(2)错别字一个扣一分,三分到顶,有明显语病的句子也要扣分;(3)不足800字,缺50字扣一分;600字——700字,内容不完整者30—35分;400—600字,25分左右;200—400字,20分左右;200字以下,10分以下。)
(五)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有一位考生在文章开头这样写到:
“浪漫的五月,牡丹花开的季节,放学后的我们相约来到牡丹花城——菏泽,当我们进入曹州牡丹园的时候,我们手牵手,是那么浪漫,虽然我们去的晚点,牡丹正在凋谢,但我们的爱情之火却慢慢地绽放。牡丹园,留下了我人生最美好回忆。”
行文中透露个人信息(1.菏泽考生——很恐怖的信息;2.谈恋爱——不健康的信息;节奏慢——与主题关系好像不太紧密。),阅卷老师大部分是济南市的老师,和我同桌阅卷的是济南九中一位老师,遇到考卷中透漏个人信息的考生,若不是他们的学生,他们肯定不会给你抬分,有可能会适当压分的,地方市区肯定吃亏。当然,透漏自己是艺体生的更倒霉,大家潜意识里对他们就没有好的印象。所以我们要一再告诫学生答题时千万不要透漏个人信息,否则吃亏没商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动手方能少出错,提高认识水平,规范答题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练就规范,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定会在激烈的考试(尤其是高考)竞争中胜出,也会受益终生!
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关注高考、研究高考;
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注重细节、规范答题,将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文其实拉分不多,但是如果你没写完,扣十分十二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你抓紧最后的时间,写个结尾,基本上就只会扣个7分左右。
此外,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化”,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但是千万不要使用非常晦涩的标题,建议简单直接比较好。如果第一眼都没读懂标题,那也会让你的基础分降低。
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所以考试整体上是按照顺序来做题,但是一定要学会取舍。
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选择题填空题完成,也只能花50分钟左右,不可在选填题耽误太多的时间,影响后面解答题的发挥。
尤其是基础题,以选择题的前八题,填空题的前四题,解答题的前三题,一定要死死的抓住这些得分点,数学就不会考太低的。
英语作文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7分、8分可以保证到手。
最差最差的情况,就是你不会写英语作文,那你就从选择题或者阅读题目,或者完成句子里面挑几个句子出来,替换为作为中需要的单词,一定要避免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
启示之一:标准卷面设计, 排版技巧很重要。就是要求学生书写必须规范, 写字必须端正, 卷面要求整洁, 给阅卷老师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正常情况下阅卷老师是不会也没时间看完全篇文章的, 所以平时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排版技巧”, 字体大小、间距、行距、字体轻重都要有意识地去注意。有的考生用笔型号不对或者写字太轻, 结果因扫描得到的图像看不清楚而影响得分。高三一线教师应该在平常练习时设计和高考作文答题卡一样的作文纸, 提供给学生练习, 让学生学会“排版”, 养成应考时合理有效安排字、行、文三大块, 势必会大有益处。
启示之二:多种文体常练习, 范文只作参考。老师要教给学生各种题型基本的写作结构, 让学生明白目前全国高考英语II卷大都是“要点型”的作文, 答题时在内容上与格式上符合参考答案即可, 表达上要灵活。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范文参考答案, 自己的作文并非与范文一样才能得高分。
启示之三:力图避免空白卷和文不对题卷。写作时如出现抄阅读理解等现象, 这样只能得零分。当然写作时单词数不够也影响得分。老师可教一些基本的得分方法或技巧给学生, 比如第一段的概括怎么写或怎样抄写可得分, 第二部分的正文一定要动手写自己的内容, 只要是自己的语言, 符合一些题意就会有分, 这样差生能得5到10分也不错。
启示之四:强化写作基础练习。写作教学中, 要多背各种题型的范文;常练各种句型, 熟记常用的四会单词。这样写作中就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结构, 甚至一些低级语法错误, 或一些简单单词的拼写错误, 避免给阅卷老师以不好印象。汉式英语一定要避免, 如:“坐车”译为sit t he bus, “有很多车到那里”译为There have many buses cr oss t he st r eet.等。同时要警惕“八股文”, 如很多考生都使用了first, second, t hi r d, l ast but not l east等, 说明范文背诵起了作用, 但用在本篇上则显得有些生硬而缺乏新意。数字用英语写很别扭, Bus sevent een, The st reet is eight hundr ed met er s l ong and has a hi st or y of si x hundr ed year s.这些问题说明考生写作基础不扎实。
启示之五:认真审题。写作一开始要审写作中的体裁、人称、时态和写作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做题的好习惯。审好写作内容意义特别重大, 不会漏掉写作要点, 更不会走题。阅卷老师首先看段落中的内容要点, 再看语言结构和段落、句子间的连贯性, 有闪光点就加分, 出现低级语言错误则减分。有部分考生作文跑题, 如写北京多而不提或简单提到前门大街, 不扣要点。平时复习当中, 一定要让学生熟悉《高考说明》中作文的评分标准。
下面给出考生真文以及评卷组专家的评语来了解评分标准:
2009全国高考II书面表达真题:
假定你是李华, 你的美国朋友打算暑期来北京旅游, 来信询问改建后前门大街的情况。请你写信回复, 简单介绍以下内容:
1.简况:长800米、600多年历史、300余家商铺;
2.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面;
3.交通:公共汽车1 7、69、59等路, 地铁2号线;
4.特色:步行街、当当车、茶馆、剧院等。
参考词汇:步行街:pedest rian st reet当当车:t rolley car地铁:subway
注意:
1.词数1 00左右, 开头语已经为你写好;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考生作文一:
Dear Sar ah,
Thank you f or your l et t er f or aski ng about t he r ebui l t Qi anmen St r eet.Her e i s somet hi ng about i t.
The st r eet has a hi st or y of 600year s whi ch i s 800 met r es l ong.And t her e ar e mor e t han 300 shops at t hi s st r eet.And at t he sout h of Ti an An Men i s Qi anmen St r eet.
Meanwhi l e, i t i s conveni ent f or you t o t ake buses.Ther e ar e many cour ses about buses.For exampl e, No 2 subway, and No 1 7, No 69, No 59 buses.You can t ake buses at many pl aces.
What’s mor e, t her e ar e many part i cul ar t hi ngs at t hi s st r eet.Ther e ar e t r ol l ey car, pedest r i an st r eet, t ea houses and ci nemas.
That’s al l my i nst r ument about Qi anmen St r eet.Wel come t o Bei j i ng.Wi sh you a happy t r i p.
Your s
Li Hua
分值28, 评语:要点全, 有复杂句子结构, 语言比较地道。用词丰富, 有个别瑕疵。
考生作文二:
Dear Sar ah,
Thank you f or your l et t er f or aski ng about t he r ebui l t Qi anmen St r eet.Her e i s somet hi ng about i t.
You wi l l be sur pr i sed i f you pay a vi si t t o Bei j i ng.Now, t he r ebui l t Qi anmen St r eet i s 800 met er s’l ong and It has a hi st or y of mor e t han 600 year s.We can go shoppi ng because t her e ar e about 300 shops.It i s l ocat ed i n sout h of Ti an An Men’s squar e.It i s cr owded enough.The way goi ng t her e i s conveni ent.We can t ake a bus of 1 7, 69 or 59.besi des, we al so can t ake a 2 subway, especi al l y we can hang out t o t he pedest r i an st r eet, t ake t r ol l ey car s and subway.It i s i nt er est i ng.
You wi l l have a good t i me i n Beij i ng i f you come t o Bei j i ng i n t hi s summer hol i day.I’m l ooki ng f or pl ayi ng wi t h and shoppi ng wi t h you.Wel come t o Bei j i ng.
Your s
Li Hua
【高考阅卷与启示】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阅卷方式09-12
高考作文阅卷手记01-02
高考阅卷总结(答题技巧)06-27
高考化学阅卷之我见07-16
高考作文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眼球12-16
2022广东高考语文阅卷标杆作文12-21
2018年高考阅卷工作总结01-29
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02-28
阅卷管理与监测系统10-09
阅卷体会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