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x课后反思(精选16篇)
我在教学《jqx 》时,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声母jqx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记住jqx的发音,我耐心引导他们只要把“母鸡的‘鸡’发短音就是声母j的发音了; 把‘气球’的‘气’读一声,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把‘西瓜的西’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然后自编儿歌记住jqx的形:母鸡母鸡,jjj。左上半圆,qqq。打个叉叉,xxx。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编儿歌记住拼音字母。在教学jqx与相拼去点规则时,让学生熟记儿歌:“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 帽子就摘去。”或“小ü遇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因为是自己编的,记忆也犹为深刻。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开始,很难。我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摸索,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轻松的学习拼音,牢固的掌握拼音。
一思:“特色”在何处?
独具特色的教学, 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 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即在教材处理上,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在教学理念上, 看主体地位的突出, 主导作用的发挥。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另外, 教师不可忽视引导作用, 对学生思维的误区和盲区要加以改正和指导。在教学方法上, 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 从他们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 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思:“亮点”在哪里?
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别有风味的课堂氛围营造、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能力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讲述,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 去体验, 去感悟, 去创造。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 生发出创新火花, 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有效信息捕捉, 加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课后还应及时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儿”等问题, 并详细记录下来, 供以后参考。
三思:“偶得”有哪些?
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顽强的劳动获得的奖赏”常常突然而至, 应该及时捕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进行捕捉, 灵感就会悄悄地溜走, 等到用的时候再去寻求, 那就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了。因此, 教师课后及时反思, 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 是非常必要的。而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 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歪理”, 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这些, 都值得我们进行积累与总结。在课后反思中, 教师更应将自己如何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重组, 并趁机引发学生思考, 进而开展讨论进行细致的整理。这样积累的宝贵素材, 既记录了教师与学生真实而生动的课堂生活, 又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挖掘教学潜能。
四思:“不足”在何处?
即使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难点突破不彻底;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处语言评价不得体;哪一习题的配置难易不妥当等等。课后应对它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 并对这些原因进行探究和剖析, 想一想, 是教学思想上的问题, 还是知识积累上不足, 或是对学生认识上的偏颇。教师要不断地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 找到问题的症结, 这样就不至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了。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教师会突然产生某种灵感, 如一个很好的设想、解题的另一种思路, 但不能马上付诸实施;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时不知道怎么当堂解决。这些都是课后反思不能漏掉的内容, 应详细记录, 并且尽可能把当时的教学环境也要记录清楚, 供思考、查证、讨论, 谋求解决的方法。
五思:“效果”又怎样?
每一节课之后, 我们应认真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 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 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课后反思可以记录的东西很多, 我们可以从各个层面去反思。我们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成功和欣喜, 还可以记录我们的失败和迷惑, 或者记录我们的闪光的火花, 或者是独到的见解, 或者是难以忘怀的遗憾……只要我们静下心来, 好好的想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解题的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反思教师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但好多的老师往往写时却不知如何去写,不知怎样利用好这一资源,写出有价值的反思。我们首先要要知道写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其次在谈谈如何写课后反思。
一、写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1、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留下的缺憾
讲完一节课后,由于疏忽、经验不足等原因,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细节没顾及到,重点没突出,或是难点没能突破等等。因此,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思考对策。还可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再确定消除缺憾的时间,拟定在某节课,最好是毫无痕迹地插进该课时的内容之中,达到“补漏”的目的。
2、总结每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课节的因素很多,包括授课技能、内容结构的安排、授课的速度、学生思维的共鸣、教学方法的应用等等。但是关键的因素卻不多。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将最关键的因素积累下来,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强化自己的教学能力。
3、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新奇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较新颖、颇为超前的思维方式,这些突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体现,同时也是教学相长与师生互动效应的突出反映。我们应该妥善地记录与保留,作为今后重复教学时开拓与启迪学生思维的法宝,而且还能避免“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的尴尬局面的重现。
4、整理学生们的普遍错例
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已有的经验或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鉴于当今提倡的教育思想,所以在这种看似并不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允许的。学生出现错误,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时,为师者不是忙于纠错,而是要去思考与总结错例发生的根本原因,去积极地思考与制定再教时如何消除错例发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写课后反思,记什么内容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
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unit6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unit6起始的听说课,我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精心设计,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后回忆体现整堂课较杂乱。
反思如下:
1.引申部分偏难,一没有多媒体的辅助,而是学生搜索信息及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只备好了教材,没备好学生和教具。
2.过分强调了信息搜索处理能力及文化内涵的培养,而忽略了课堂的基本本位。所以学生稍觉应付困难,课堂略显沉重。
需改进为:
1.板书书写为学生做好表率
2.小组积分应更加科学
交口县城关小学 童海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我在教学本课时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多角度的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
课堂伊始,我就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让学生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令你辛酸难过、看到希望和受到感动,此时主要把学生带入情感中。顺文本思路而教,让学生理解小钱的生命的危险,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的小钱。从而,体会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二、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对本文重点段的学习时,我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理解得比较含糊。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这是一座用什么架设的生命桥?”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小钱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或者采用循环复沓式朗读,一步一步把情感升华,并达到高潮,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第一、学生练习时间少,球感不佳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安排了六节课来完成足球单元,从第一节球性练习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差,球感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利用精讲多练的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球感,虽然经过多节课的练习学生控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球性练习的时候球不再到处乱飞乱滚,但这仅限于简单的球性练习,对于脚内侧传接球学生捡球时间还是比较多的,紧靠课上的四十分钟远远不够,学生要想进一步的掌握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就必须要利用课余时间。
第二、动作技术掌握错误
学生与学生间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来说体育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后能基本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反之,体育素质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技术掌握也比较慢,而且技术动作也比较容易变形,从而导致传接球频频失误,捡球时间比练球时间长,另外由于学生技术动作错误,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正确的传球动作是脚内侧勾脚尖触球的后中部,而练习中则出现翻脚底、绷脚尖或者触球位置错误等问题,特别是触球位置错误后很可能造成球飞起来而砸到对面的学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所以说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是提高控球能力的前提。
第三、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新课标主张“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为主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练习时学生会根据主体意识进行练习,而不接受教师的教授和引导,从而导致练习效果差,达不到教学目标。以脚内侧传接球为例,在教学中我强调用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并示范及指出触球部位,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随意,用脚尖捅球、触球的中下部,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讲、接受教学、努力创新的能力。
第四,教师的课前期望太高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要求学生,也不能对学生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目标,刚开始教授脚内侧传接球的时候,我从语言导入到讲解示范,马上就要求学生分散进行练习,经过巡回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动作变形、球到处乱飞,针对这一情况我迅速集合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踢固定球的练习,让学生正确的动作定型,经过这一练习再进行分散练习,我发现学生的动作明显改进不少,技术正确性也有所提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以下这些措施来解决: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也就是说学生对之有兴趣了才能很好的去钻研和掌握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最简单的球性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利用百鸟归巢、溜猴、射门比赛等足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足球的习惯,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这一课,学生为了更好的玩好溜猴这一游戏,练习认真,学习氛围好。
第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
正确的动作是学好、学精的前提,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我利用单独的一只鞋来与球进行示范,重点指出脚与球的触球位置,又利用踢固定球的方式来体验支撑腿的摆放与触球一瞬的感觉,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主体意识强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学生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主张,不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那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差,为了能让学生在接受引导后又能够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话,那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坚持不懈让每个学生达到其该达到的要求,不能半途而废,铸就学生太过自我的性格。
第四、实事求是,以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能按照个别学生的要求去要求他们,而是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要求他们,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思考一:为什么这节课比较成功?它给我们的体育课堂带来什么启示?
蛇板 (SNAKE BOARD) , 又称陆地冲浪板, 是滑板一类的新宠, 利用身体、双脚扭动及手的摆动来驱动前进, 由于其运动前行的样子有如龙蛇一般游走, 故名蛇板, 是时下新兴的休闲活动。目前, 小区、公园、街道可以说随处可见, 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体育课堂倾向远离单双杠、跳山羊、铅球等一系列“危险”项目的背景下, 该教师把这一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可谓十分大胆。课中, 该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到位, 学生护膝、护肘等安全措施也一应俱全。本课层次分明, 滑板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 师生互动, 课堂氛围甚为浓厚, 最后用接力比赛来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后, 听该教师介绍, 一开始他自己也不会, 只有少数几位学生会滑, 在和学生一起学练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效果极佳。同时, 课堂中的一些练习的设计也部分来源自学生,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当然, 蛇板课的引入只是一种教学尝试, 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关注, “蛇板课”本身并非决定性因素, 而是因为该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思考二:现行课程标准下师生关系应该怎样?
这节课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思考, 即如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在现行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往应是一种对话式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 师生双方以体育知识作为对话的文本, 尊重彼此的差异, 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 最终实现知识的融合与生成。教师不是作为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 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创生知识;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听从教师的指令, 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而与知识对话, 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思考三:如何开发体育教学内容?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
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树真好》课后反思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在带幼儿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会引起幼儿讨论,散文诗《树真好》是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美、意境美。
本活动重点:
感受散文诗语言、意境的优美,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难点是:
根据本散文诗的特点,尝试仿编散文诗。
本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尝试仿编散文诗。
2.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成功之处:
今天餐后活动带幼儿散步,有意识地引发幼儿讨论有关于树的好处,在活动中我先引发幼儿回忆刚才散步时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树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幼儿诵读诗歌的能动性,很受幼儿喜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处:
本科教学虽然很顺利,但教学过程有些平淡,缺少高潮部分。上完这节课还是觉得有些纠结,想想有三个方面欠考虑:
本课利用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运动《跳橡皮筋》进行导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和邻居、朋友、同学一起活动的美好时光,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学反思《童谣童画课后反思》。本以为这种设计学生会很感兴趣,恰恰相反,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这项运动,有经历过的学生屈指可数。
在作品欣赏部分,设计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这一环节有些冷场,本以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每位学生至少会背一二首儿歌、童谣,因为羞于交流,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想方设法的引导无济于事。
课堂练习中有出现几张创造性较强和有个性的作业,童画和童谣两者之间在画面中安排灵活、美观,形式感强,但好的作品并不多,大部分学生还是以临摹范画加创作为主。
一、课后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的记录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等补充在教案中。这样,教师既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又可以为下一轮的教学提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现。总之,教学课后反思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课后反思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课后反思的形式应多采取自我反思,真实记录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感受,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二、课后反思的内容
1.教学中的失误
教学失误的及时记录,应该是课后反思的第一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即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教材和精心准备教案,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或失误,如: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容和方法欠妥,师生活动不协调,教学效果不理想,列举例子不典型等,课后都会让教师感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发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课后反思中,然后加以认真思考及时调整、补充、修定,则可以避免在以后教学中犯类似的错误,同时也可作为集体备课中的反思问题供大家商议、论证。例如,笔者教学SEFC Book1B Unit18 New Zealand Speaking 内容后,在教案后记中作了如下记录:
Speaking 内容中,方位词east,south,west,north的词性应在讲Speaking 内容之前,应详尽说明。east 可以作名词,如The wind is belowing from the east.(风从东方来)也可以为形容词,如He lives on the east coast.(他住在东部海岸地区。)还可以为副词,如My window faces east.(我的窗户朝东.)“Wei Hua lies about east of Yantai.”因为不知此句子中的 east 为副词,错误地在east之前加了一个“to”。由于及时总结了教训,笔者在其他平行班的课上有针对性地详细解释了这几个方位词的所有词性,并配以例句。结果,平行班这一内容进展得很顺利,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事半功倍。
2.成功的教学经验
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也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和以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因此,对于它的记录实质上就是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形成感性和理性的宝贵教学经验。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适时变换的教学法,自然、恰当的导入,充分准备的教具,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以及发现并突破难点的方法等。以SEFC Book1B Unit18 New Zealand Speaking 为例,笔者认为这一堂课上得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课后及时总结出如下两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卡片、地图、数据、表格、录音、音乐和身体语言等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可理解的富有实践性的交际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和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教师及时甚至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笔者第一次讲授“定语从句”时预想学生会一听就懂,结果却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一脸茫然。在辅导课上,笔者向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学生说“我们句子结构划分不清,不知道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此时笔者才明白,是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实际水平了解不准。因此,笔者在那节课后的教学反思这样写着: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英语既有趣又好学。实践证明,教师将教学中解决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录教学中的突发灵感
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课后应及时记录下来,因为突发的灵感瞬间即逝,若不及时记录,就会遗忘,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为对象来进行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如果说备课, 上课是元研究的话, 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对教学过程后的研究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途径, 又是教师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也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2 教学反思思什么
2.1 思“得”
将教学过程中预设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课堂中临时应变的措施;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等, 详细得当地记下来, 供以后教学参考,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如:讲解《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七单元“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前, 考虑到刚好要过圣诞节了, 课程设计为:让学生说出中西方的一些节日, 在这一过程中简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节日来历。然后问学生:“Which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of these western holidays?”和“How will you spend your Christmas Eve, go out, stay at home or at school?”, 然后给学生听文章中提到的歌曲“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和“Silent night, Holy night”, 使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伤感和思乡的情绪, 以此引出“Christmas is a family holiday”。再以西方人在家做什么引出歌曲“Merry Christmas”, 并教会学生。这样的话, 整节课都处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学生很喜欢, 也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
2.2 思“失”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 而是要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调整方案, 使教学更合理。再者即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作出反思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的教训。所以教学反思应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在第一次上六单元“The Triathlon's Great Attraction”时, 自我感觉挺好, 而学生却情绪低落, 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 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文章感兴趣, 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 我大胆地作了如下处理:给学生两个问题进行讨论“which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in this Olympic Game?”和“Do you think which kind of sports the hardest is?。在第二个问题时有人就提到了“铁人三项”。然后再让学生讨论“if you are athletes, which kind of sports wil you choose as your training items?”, 这次就几乎没人提到“铁人三项”, 这时教师马上提问“why don't you choose the triathlon?”等学生说完原因后老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文章“But a gir who is attractive 17-year-old, with excellent academic results is crazy about it, she is----Melanie Sears.”经过后来的实践, 我的课堂“活”了, 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很好地体现。
2.3 思“学生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 如教师能及时甚至提前了解, 并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惑, 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 讲“定语从句”前预想学生会一听就懂, 结果大多学生却是一脸茫然。课后, 我经过了解才明白, 学生对句子结构分不清, 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定语。这就是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实际水平了解不准。因此, 在那次的反思中我写到: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做到“低起点, 小步走”。
2.4 思“再次教学”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等。对这些得失, 进行归类与取舍, 考虑再教时应如何做, 写出“再次教学设计”,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 教学反思的方式
3.1 教案点评式
教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 是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计划, 所以待教学完毕后, 教师可在教案后对教学过程中感受、认识和问题等作出评点分析。这种点评式的小结, 将理论实践与分析结合在一起, 使教案更充实丰满, 因此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也一直是我所采用的形式。
3.2 重点记载式
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教学中的热点, 难点或易忘的知识点, 进行专门记载。这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增加是一个巨大的储备库。
3.3 前后对比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备好的一节课, 效果却不如人意;认为很容易的问题, 反而卡壳;而备课中认为的难点, 效果却出乎意外的好。类似这样的问题和情况, 如能及时把课前、课后的思路及实施方法, 如:任务的确定, 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的选择加以比较并进行记录和思考, 对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提高课堂授课能力和水平, 是有重要意义的。
4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行动分为备课-教学-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其中, 计划与反思最为重要, 因为教学实践是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而反思是在计划及实践基础上的再学习活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因此教学反思应先从教案入手解决问题, 它要求我们从教学中观察, 弄清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改进。
除此之外, 还要避免“闭门造车”的误区, 应跳出自我, 通过听课, 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他人长处。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方法上的差异, 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 如果教师经验欠佳, 又想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那么课后结合自己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反思、回顾是很有意义的。
摘要:讲完一节课, 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外问题思考一下, 做个简单小结, 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很有益的。因此学会反思, 不断反思,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更新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方式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的反思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21-120.
[2]王录梅, 冷泽兵.教学反思的概念、价值及其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6) :32.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7.
“交流平台”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如果在整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学完了才去归纳,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它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在课文学习时有意识地加以突出。
“交流平台”的另一功能是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为“习作”服务。如果教学中孤立这一内容,将成为纸上谈兵,空有一法。我认为,如果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连通,相作用,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这个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都围绕着思乡情感展开。“口语交际”是搜集一些诗词和歌曲,策划一次“浓浓的乡情”的主题活动;“习作”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想象你的思念之情。而“交流平台”呢,则是交流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说自己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教学时,我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明确话题内容。围绕“交流平台”的话题进行交流。话题一: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话题二:自己的习作打算怎样表达感情。交流时先从一篇课文中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再联系本组其他课文感悟写作方法,从而进一步交流自己在习作中将如何表达感情。第二步:指导话题习作。在“交流平台”课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将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拓展到了其他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使学生明白,在表达其他情感时,同样可以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
《认识自己的五官》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并懂得应该如何保护五官。五官歌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歌,儿歌中展现了人的五官的位置和用途。它的语言朗朗上口,容易被学生记住。学生本身对于五官也是比较熟悉,而且有了之前的活动《认识五官》的前提,学生对于这次活动也不会太陌生,也为今天的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活动初我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生字“手”,让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很好的将今天的内容引出来。而学生也是对于五官的兴趣也是很浓厚。接下来就是教授儿歌的时候了。首先利用娃娃,边念儿歌边指出娃娃相应的五官。学生感觉很新奇,念第二遍的时候有些学生会跟着儿歌的内容指出自己的五官的位置,这很好。再来就是要配上相应的动作来学习儿歌。声情并貌的朗读会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儿歌。在活动中会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利用经常变化的人物、声音、物体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儿歌的内容可能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熟记,长时间的说教会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大部分学生会坐不住而分心学习。我会在以后的自主时间里再将儿歌渗透到活动和生活中去。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多方面考虑,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多 1
数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从而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 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重过程的角度来讲,课上的语言评价才最具实效性,最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老师在课堂中的调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一、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
在我们学校一个生物老师要带四个班, 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较松, 学生就活泼一些;有的要求严格, 学生就沉闷一些;有的班的其他科老师幽默风趣, 思维活跃, 带动的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有些班的老师要求苛刻, 导致学生发言不积极……古人云:因材施教。因此, 即使是同一节内容的教学, 也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 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能千篇一律地沿用同一个模式。对于思维活跃的班级学生, 以思维活跃的学生为契机, 尽量调动起不太活跃的学生的思维;对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 要想办法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于思维太活跃, 有时候思想“跑题”的学生, 积极引导他的思维方向, 使之积极参与教学, 而不是“捣乱”, 影响教学。例如, 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受精卵卵裂初期, 随着卵裂次数的增加, 细胞体积逐渐减小, 表面积逐渐增加”时, 举了一个例子:切西瓜——把一个大西瓜 (相当于受精卵) 切成多等分。随着切得次数的增加, 每块西瓜的体积在逐渐减小, 而总的表面积 (绿色西瓜皮+红色瓤的总面积) 在逐渐增加。结果有一个学生思维太活跃, 说了一句:“切得太小了, 还怎么吃呀?”思维方向严重跑偏!会影响学习风气和教学进度的。所以, 必须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纠正和引导, 如果听之任之, 长期下去, 会助长不良的班级学习风气。
总之,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了每个班学生的特点, 才能有的放矢地的因材施教。因此,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 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反思、记录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亮点之处
精心准备的每节课, 在不同班级教学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不同, 师生之间产生的共鸣也不同。因此, 肯定会有一些亮点, 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回忆、记录下这些亮点, 然后研究探索这个亮点是怎样“共鸣产生”的, 作为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的适当时候拿出来, 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些成功或亮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 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 感触与创新等。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归纳, 以利于今后教学的高效和课堂的精彩。
三、反思、记录每节课的失败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多积累“病因”、“病例”, 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 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 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 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 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 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总之, 无论是对每个班学生特点的反思, 还是教学成功、失败之处的反思, 都能使我们为下一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 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模式或思路, 而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只能靠自己去探索, 而做好教学反思, 是探索这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
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地听课、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衡量标准。而事实上,衡量不能单单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标准,还有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唯一的标准,对一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较适宜的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也许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学习更有效。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至于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单凭脑子反应速度的快慢更是不科学的。由于人天生气质就不同,有的人反应速度快,忘却的速度也快,而有的反应速度慢,但是掌握以后忘却的速度也慢,我们很难说哪种气质的人更聪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些特点呢?
一、建议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发散性思维比较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写作业很拖沓,那么他可能是一个仔细周全的人;有的学生非常懒惰,那么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放松的学生等等。如果把学生不可忍受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品质,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
在国外,如果你要问老师“你们班谁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没办法回答,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好,只不过他们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如有的学生是语言高手,有的是写作高手,有的是画画天才,有的是运动健将等等。他们把学生的特点分得很细,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学生擅长。
三、建议教师为学生建立档案袋
虽然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档案,但传统的档案里面只有薄薄的几张纸,记录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国外一些学校,档案袋里面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有学生的作品,如学生写的作业、画的画、制作的小手工,还有学生得到的奖励等等。这些内容,详细地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成为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的重要资料。档案袋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为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问题
有一位数学教师诉说他的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学习成绩
好的学生能在区里有名次,而不好的学生只能得几十分甚至十几分。
后来听了他的一节课,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这位教师讲课速度很快,而且很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他的课是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有一些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所以学习成绩非常好,而跟不上的学生就落得很远。这个例子说明,教师本身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镇中学)
【jqx课后反思】推荐阅读:
漫画课后反思02-02
研修日志课后反思06-11
《古诗》课后教学反思09-06
桂花雨课后反思09-08
正弦定理课后反思10-09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12-02
音乐教案课后反思12-16
英语教案课后反思12-27
绘画游戏课后反思01-02
鲜花和星星课后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