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7篇)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1

第1部分:单选((30分))第 1 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5年创办的()。

A、京师同文馆 B、天津西学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清华大学

 正确答案:B 第 2 题: 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A、西方古希腊时代 B、中国的殷商时代

C、欧洲中世纪大学 D、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 正确答案:C 第 3 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政治体制 B、经济体制 C、文化 D、人口

 正确答案:B 第 4 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培养专门人才 B、发展科学 C、服务社会 D、国际合作

 正确答案:A 第 5 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 正确答案:B 第 6 题: 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A、3%内 B、15% 内 C、15%—50% D、50%以上

 正确答案:C 第 7 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 正确答案:D 第 8 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 正确答案:D 第 9 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效性 D、协作性

 正确答案:A 第 10 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 正确答案:D 第 11 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A、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 正确答案:A 第 12 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出的特点。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 正确答案:B 第 13 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D、毕业设计(论文)

 正确答案:D 第 14 题: 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 正确答案:A 第 15 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教学法 D、计算机教学法

 正确答案:A 第 16 题:

()是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即对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的评定。A、教学检查 B、教学评价 C、教学总结 D、学业成绩考核

 正确答案:D 第 17 题:

()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A、自我教育 B、活动和交往 C、德育知识的学习D、道德情感

 正确答案:B 第 18 题:()研究具有明确性、可行性、风险性和商业性等特点。A、应用 B、基础 C、理论 D、开发

 正确答案:A 第 19 题:

()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阶段

A、互派留学生 B、课程国际化 C、学习培训 D、合作办学

 正确答案:B 第 20 题:

校风、校训属于校园文化的()文化。A、物质 B、精神 C、制度 D、行为

 正确答案:B 第2部分:多选((20分))第 21 题: 高等教育在扩展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有:()A、高校数量和人数迅速增加

B、高等教育功能扩大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 C、高等教育系统和内部组织越来越复杂 D、高等教育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 正确答案:A,B,C,D,E 第 22 题:

高等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质量

C、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D、加速人口的城镇化

 正确答案:A,B,C 第 23 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树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A、发展 B、多样化 C、整体性 D、特色化

 正确答案:A,B,C,D 第 24 题: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积极创收

 正确答案:A,B,C 第 25 题:

从狭义上说课程主要体现在()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

 正确答案:A,B,C 第 26 题: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A、培养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B、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C、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 D、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

 正确答案:A,B,C,D 第 27 题:

对头脑风暴法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独特的讨论法

B、参加人数一般在10—15人 C、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提到的办法及时做出评论。D、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高水准的创造力

 正确答案:A,B,D 第 28 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有()A、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教育管理权力下放 B、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 C、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D、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

 正确答案:A,B,C,D 第 29 题:

高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A、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

B、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D、教育科学研究

 正确答案:A,B,C,D 第 30 题: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A、大众化 B、国际化 C、终身化 D、管理法制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 正确答案:A,B,C,D 第3部分:判断题((30分))第 31 题: 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2 题: 高等教育是提高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基本手段。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33 题: 高等教育的本事就是一项巨大的产业。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4 题: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5 题: 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36 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从层次上看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四个层次。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37 题: 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进士制度。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8 题: 选拔、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9 题: 当前大学政治上不够成熟,不太关注国内外大事。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0 题: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41 题: 课程建设应在学校的指导下,由学校教务处对全校的课程直接负责。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2 题: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43 题: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来确定。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4 题: 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自身素质等因素。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45 题: 教学评价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学生的发展水平。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6 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第 47 题: 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48 题: 从事科研活动一般程序为科研准备阶段和科学实施阶段。

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9 题: 高等教育终身化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具有一定期限的人们接受教育的终结阶段。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50 题: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科学相与思想性要相统一。

 正确答案:正确 第 51 题:

1、教师对待学生的评价态度()A、满意则高兴,不满意可以痛骂学生 B、通过学生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 C、相信学生热爱学生

D、学生的信息没有领导多,领导评价更合理。

 正确答案:B,C 第 52 题: 2、该教师上课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说明()A、教师师德不够,没有为人师表 B、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脾气

C、教师没有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有心理安全 D、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 正确答案:A,C,D 第 53 题:

3、教师的素质应该是()A、扎实的专业知识 B、一定的科研能力 C、正确的政治方向 D、要热爱学生

 正确答案:A,B,C,D 第 54 题:

4、通过该案例,我们认为()

A、大学生能比较认真如实的评价教师,应该相信学生 B、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少责怪学生

C、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D、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低,不能很好的评价教师

 正确答案:A,B,C 第 55 题:

1、对待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现象,教师的基本态度应该是()A、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

B、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学 C、严肃纪律,上课要保持绝对安静

D、学生议论破坏课堂气氛,应该认真做笔记

 正确答案:A,B 第 56 题:

2、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体现出了()A、大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 B、大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 C、大学生学习中的探索性 D、大学生学习中的随意性

 正确答案:A,B,C 第 57 题:

3、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师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A、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 B、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平等参与 C、提高素养,亲近与了解学生 D、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 正确答案:A,B,C,D 第 58 题:

4、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A、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D、保持教师的威严使学生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

 正确答案:A,B,C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C)。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A)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E)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

5、是(D)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

6、(D)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B)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A)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B)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C)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D)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

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和(应用)。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四、简答题

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有关材料、问卷法等。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二、选择题

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A),心理的器官是(B)A、客观现实B、人脑

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A)。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

3、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D)。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始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

三、填空题

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

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已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素阶段,基本上成人化。其生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

(2)身体机能: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神经系统的生理发育也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运动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

(3)性成熟: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能力。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大学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有:大学生的注意力已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大学生社会化水平明显也提高。

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3、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4、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5、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6、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二、选择题

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D)。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

2、学习是以学习(A)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

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

三、填空题

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 学习分为四类:(反应性学习)、(联接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象征性学习)。

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和(技能领域的学习),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种。

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四、简答题

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主要是: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的奖赏概念,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有正负强化之分。个体自己的行为后果将决定其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成功,将继续努力;因逃避而免于惩罚,将继续逃避。强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强化物是否立即呈现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是否每次都呈现强化物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即时强化的效果优于,部分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

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被视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上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提出的。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意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即三种表征系统练习起来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但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不包括任何发现。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他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而获得心理意义,又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根据有意义学习的任务的复杂程度,将分为三种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另外还有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主要代表任务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可概括为: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

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和接受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

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班杜拉。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为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相应的行为模式。班杜拉认为通过行为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不同水平,可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相对论。该理论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认为学习不是有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通过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而结构重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

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

1、有较多支配时间;

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名词解释

1、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4、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

5、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

6、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7、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8、下为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

9、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0、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11、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二、填空题

1、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型。

2、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6、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动作或动作组)、(知觉能力)和(体能)。

9、动作可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

10、运动技能可分为(动作语词的获得)、(连锁与辨别)和(问题解决)三个层级。

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模仿)、(整合)和(熟练)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

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C)和(D)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A)和(B)来表征。

A、生产式B、生产式系统C、命题网络D、图式

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BCDEF),属于简单加工策略的有(GHIJKL),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MNOP),属于组织策略的有(QRS)。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位置记忆法H、缩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性学习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

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B)运动为基础。A、不随意B、随意/

四、简答题

1、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开始进步快;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后期进步慢; 总趋势是进步的。

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迁移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3、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

4、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二、选择题

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A),(A)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件、自动的迁移。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C)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的(B)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F)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D)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E)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G)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H)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A、形式训练说B、经验类化说C、共同要素说D、分析—概括说E、类比迁移理论F、关系转换说G、产生式理论H、元认知迁移理论

2、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E)。

A、合理的教学目标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D、良好的教学程序E、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

三、填空题

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和(概括化理论)

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要具有时代性),第二(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3、组织教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如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等。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认知技能与策略,如:分析概括的能力、元认知策略等 定势的作用

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能力?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名词解释

1、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

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3、算法策略——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4、启发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式,即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7、表征方式——就是在头脑中记载与呈现知识的方式。

8、原型启发——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9、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二、填空题

1、问题是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2、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和(证实阶段)。

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

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一个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策略).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

8、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有(知识)、(智力)和(人格)等因素。

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好奇心),二是(怀疑精神)。

三、选择题:

1、在创造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与是(B)阶段的最大特点。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

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造活动的(C)阶段。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

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D)

A、问题情境性B、操作序列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

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C)是最关键的步骤。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C)

A、呈现问题情境命题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C、填补空隙过程

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A)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B)的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B)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A、算法策略B、启发策略

7、一般认为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B)因素。A、智力B、人格

四、简答题

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

杜威认为问题解决要经历一下五个步骤: 遭遇到疑难;

确定疑难的关键所在; 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 对各种假设分析评鉴,选出最佳假设; 验证、证实、驳斥和改正假设

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填补空隙过程。

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㈠有关的知识经验;

㈡定势与功能固着;

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2、表征方式

㈣酝酿效应;

㈤ 原型启发;

㈥ 情绪和动机状态

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 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

5、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 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

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如使教学活动具有新颖性,使教学活动富于变化,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

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释

1、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内部动机。

4、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或胜任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5、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或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908年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实验证实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的规律。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7、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

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在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和(趋避动机冲突)。

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

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三、选择题

1、(A)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2、成就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B)的积极性。(A)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活非常困难的任务。

A力求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B)。

A、强化B、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C、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D、个体的归因方式

4、学习竞赛对于成绩(C)的学生影响最大。A、极差者B、中下者C、中上者D、极优者

5、在三种课堂目标结构中,(B)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A、竞争型B、合作型C、个体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该理论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的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强化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而惩罚一般起着消弱动机的作用。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人的学习内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成就需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人则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阿特金森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一般讲目标定位于获取成就,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而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在50%左右,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手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如果小有成功便立刻给予奖励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并想法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以调动其积极性。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责任,另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于个人,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能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二是能根据行为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三是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4、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的,一个是强化,一个是期待。班杜拉将期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果期待即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一种是效能期待,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人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种替代性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是社会比较过程,二是提供信息的过程。

二个是个体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5、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置合理目标;

有效利用反馈信息与评价;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 利用竞争与合作; 增强自我效能感; 进行归因训练。

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2、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觉察、自我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3、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生活活动。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2、大学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分化)、(矛盾)和(统一稳定)的过程。

3、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分化,原先稳定而笼统的’我”被分裂成两个“我”:一个是(理想自我即主体我),一个是(现实自我即客体我)。

4、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三、选择题

1、(A)是自我意识中最为基础的部分。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

2、(B)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A、自信B、自尊C、自卑D、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是(B),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C)。A、自我体验B、主客体的直接同一C、自我意识D、自我控制

四、简答题

1、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A、全面地认识自我。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般可以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和通过自我来认识自己。

B、正确地对待自我。一方面要积极地悦纳自我,另一方面要理智地对待自我,还要乐观地憧憬自我。

C、努力地完善自我。一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二要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三是培养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四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五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调控。

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一、填空题

1、群体的特征决定了群体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认为群体最好不超过(40)人,不少于(3)人。

2、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极化)和(从众)等方面上。

3、产生从众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另外,(群体的一致性)、(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个性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作出从众行为。

4、班集体的类型有:(简单聚合型)、(一般型)和(成熟型)。

5、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平等性)、(感情色彩浓厚)和(富于理想化)。

6、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和(社会交换)等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正式群体——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为了组织的特定任务,达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

2、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式的群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组织。

3、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社会现象。

4、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的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6、从众——是指人们在 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三、简答题

1、如何塑造高凝聚力的班集体? A、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B、创造同学相处的机会

C、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

2、高校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P212-213)

第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一、填空题

1、真正对品德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的。

3、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级水平,他认为判断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参照点或标志有两个,一是(尊重准则),二是(社会公正感)。

4、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种水平。

5、道德认识的形成,具体地说就是(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和(道德信念)的确立。

6、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从纪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7、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经历(无道德信念)、(初步道德信念)和(自觉稳定道德信念)这三个阶段。

8、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着(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等三种水平。

9、道德情感按形式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10、道德情感是可以培养的,概括起来有(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和(以行育情)等方法。

11、道德意志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决心)、(信心)到(恒心)这三个阶段。

12、矫正学生不良品行常用的方法有:(防范协约法)、(表征性奖励法)、(强化暂停法)、(榜样示范法)和(过错矫正法)。

二、名词解释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

2、品德——亦称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

三、选择题

1、(AD)在品德结构中具有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A)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基础。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皮亚杰认为儿童公正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6~7岁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C);10岁左右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A),13岁左右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B)。A、平等 B、公道 C、服从

3、科尔伯特认为,0~9岁儿童的道德水平大致属于(A);9~15岁属于(B);16岁以后逐步向(C)发展。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4、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学习信任阶段,对人最有影响的人是(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中,对人影响较大的是(B),在发展主动性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基本上是(C),在变的勤奋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是(D),在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是(E),在承担社会义务阶段,与人密切联系的是(F),在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对人影响较大的是(G)。

A、妈妈或妈妈式的人B、爸爸或爸爸式的人C、家庭D、学校和邻居E、同辈集体和校外集体F、亲密伙伴G、社会分工和家务承担

5、(B)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必要前提。

A、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B、道德概念的掌握C、道德信念的确立

6、(C)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

A、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B、道德概念的掌握C、道德信念的确立

7、(C)时期是道德信念形成的时期。

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中学D、大学

8、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三种水平,(B)学生开始具备具体形象理想,(C)学生开始进入综合形象理想阶段,(D)学生的道德理想就进入概括性理想阶段。

A、小学B、初中低年级或小学高年级C、初中高年级和高中低年级D、高中高年级

9、中学生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的水平随着年纪增高而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到(B)下半学期趋于相对稳定。

A、初二B、初三C、高一D、高二

10、道德意志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C)A、决心B、信心C、恒心

11、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C)教育来获得的。A、社会B、家庭C学校、D、朋辈

四、简答题

1、试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自律,他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趋势。判断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儿童对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的认识水平。儿童道德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A、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B、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C、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 D、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2、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A、前习俗阶段。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B、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也表现为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C、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判断已不限于遵从某个特殊的权威人物,而是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了。同样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

科尔伯特将道德阶段的发展看成一个系列,同时,前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后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3、试论班图拉等的道德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强化,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表现是个人差异而非年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榜样造成的;

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各种外界诱惑。认为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口头说教——劝告或教导;另一个是在学习者面前展示自己的行动和实践。社会学习理论者们特别强调行为展示的重要性,认为成人是否言行一致对儿童品德的 形成有重要影响。

4、试述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提出道德或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人格或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任务又是受特定文化制约的。每一任务中包括一对矛盾。如果一个个体在每一阶段都能保持向积极品质方面发展,就是顺利完成了该阶段的任务,从而形成健康、成熟的品格;反之,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从而产生病态和不健全人格。道德或人格发展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A、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此阶段儿童得到足够的关怀就获得安全感,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和环境产生信任,否则就会产生害怕、怀疑心理。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自主感与羞耻感、怀疑感的矛盾。此阶段如果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儿童自由,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儿童就会获得自主感,否则其依赖性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变得过分羞怯与怀疑。C、发展主动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的矛盾。此阶段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进行各种运行性游戏,父母对其主动性问题给予耐心回答,其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D、变得勤奋阶段(6—11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此阶段儿童特别喜欢学习和提问题,如果其得到鼓励、赞扬和奖赏,就会发展和加强其勤奋感,否则就会导致儿童的自卑感。E、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12—18岁):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F、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亲密与孤独的矛盾。G、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中年期和壮年期):创造力感与自我专注的矛盾。H、达到完善阶段(成熟到晚年):完善与绝望、厌弃的矛盾。

5、学生不良品行是怎样形成的?应采用哪些方法加以矫正?(P243-249)

第十一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形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是指青春期或少年儿童期发展起来的人格缺陷或人格极不协调的一类精神异常。

二、简答题

1、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C、接受他人,善与人交往 D、有较强的情形调节能力 E、适应社会生活

F、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G、人格完整和谐

H、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生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生活事件 D、自身因素

3、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 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B、偏执型人格障碍 C、分裂型人格障碍 D、攻击型人格障碍 E、癔症型人格障碍 F、强迫型人格障碍 G、回避型人格障碍 H、依赖型人格障碍 I、自恋型人格障碍

4、高校心理咨询应遵守哪些原则呢/ A、保密原则 B、信赖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E、时间限定原则

三、填空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从纵向看,又可以分为(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其中(预防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主导性的,(矫治性目标)是补救性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

3、(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头号心理问题,因此(学习)辅导是大学生最为迫切的心理需求。

4、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指导。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

6、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类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

7、()是大学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8、恐惧症有三种类型:(场所)、(社交)和(物体)恐惧症。

9、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

10、焦虑症有(急性形式或称惊恐发作)和(慢性形式或称广泛性焦虑症)两种形式。

11、精神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大学生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两类。

12、高校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有(会谈法)、(观察法)和(测验法)。

四、选择题

1、有研究认为,90%以上的心理异常大学生的行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所处的(D)环境有关。

A、社会B、学校C、同伴D、家庭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D)A、生物遗传 B、学校环境 C、家庭环境 D、负面生活事件 E、社会环境

3(B)是大学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

4、(C)是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类。

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

5、(A)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A、保密原则B、信赖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E、时间限定原则

6、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C)分钟左右,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A)分钟。A、30 B、40 C、50 D、40

7、在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中,(A)认为心理治疗就是使来访者在无拘无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异常的症结所在,并逐渐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D)是通过学习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C)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B)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创设一种同感、真诚、尊重的人际氛围,充分相信来访者。

A、精神分析疗法 B、人本主义疗法 C、认知疗法 D、行为疗法

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一、填空题

1、教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7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

2、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

3、在教学设计中要分析教学对象,对教学对象主要要分析其(学习的准备状态)和(最近发展区)。

4、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和(提供线索)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组织讨论法)和(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6、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中,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提供信息,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中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

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8、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摸底考试是一种(准备性评价),单元测验是(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是(总结性评价)。

9、对于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克龙巴赫)认为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或不同情境中的学生。而(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最优化即是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最好的效果。

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由(感官收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协调作用的过程。

11、师生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有(个性层面)、(角色层面)和(群体层面)这三种交往。12教师的认知心理特征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

13、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拥有多种职业角色,主要有(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心理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14、教师的威信由(思想威信)、(学识威信)、(品德威信)和(情感威信)构成。

15、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般要经历(适应)、(分化定型)、(突破)和(成熟)四个阶段。

16、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适应阶段,教师关键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而是由(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17、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分化定型阶段,教师一般可分化成四类:(教学技能较为缺乏却有较高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二是(合格教师),三是(知识型教师),四是(经验型/实践型教师)

18、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个性化的教育科学研究)。

19、青年教师发展模型有二:一是由(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知识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二是由(新教师—适应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设计,前者叫课程决策,后者叫教学决策。

2、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一般包括获得一定的知识、智力技能、开发学生的智能激发其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3、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是指学习者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

5、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6、教师威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选择题

1、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安排属于教学设计的(A),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主次安排等属于教学设计的(B),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和传媒属于教学设计的(C)。

A、宏观课程决策B、微观课程决策C、教学决策

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两种有代表性的组织方式。布鲁纳提出的(B)认为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三种不同智慧发展水平(动作的、印象的、符号的)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加以编撰和组织。奥苏泊尔提出的(A)认为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在“已经知道”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获得学习意义。A、“先行组织者”组织B、“螺旋式”组织

3、(A)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提问法C、组织讨论法D、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4、认为教学设计应务求吸引力、感染力,必须充分展示教师的特色和创造性,这是教学设计的(E)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这是教学设计的(D)观点;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对教材加以说明、安排、实施、测试和修正的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F)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将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摆在重要地位,这是(C)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设计者自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把人的因素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地位,是教学设计的(B)的观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教学设计的(A)的观点。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

5、(A)的教学设计观点是截止目前的一个最全面、最完整的教学设计观点。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

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根本性作用的是(B)因素。

7、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D),教师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础是(C)。A、教师给学生的良好的第一印象B、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C、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满足学生的需要D、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A、客观B、主观

四、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A、确定教学目标 B、组织教学内容 C、分析教学对象

D、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E、实施教学评价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问?

A、把握问题的难度,一般认为所提的全部问题的75%能够被学生正确回答就是难度比较适当的提问。

B、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C、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D、控制等待时间

E、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 F、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C)。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A)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E)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

5、是(D)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

6、(D)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B)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A)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B)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C)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D)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

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和(应用)。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四、简答题

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有关材料、问卷法等。

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二、选择题

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A),心理的器官是(B)A、客观现实B、人脑

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A)。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

3、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D)。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始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

三、填空题

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

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已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素阶段,基本上成人化。其生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身体形态:由生长发育期进入生长稳定期,各项生长指标增长缓慢。

(2)身体机能:内脏器官与机能趋于成熟,神经系统的生理发育也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运动系统仍处于生长发育之中。

(3)性成熟: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并具备了生殖能力。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大学生的心智日趋成熟,各种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有:大学生的注意力已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整个记忆达到逻辑记忆发展的顶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不断社会化,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平衡,但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摆不定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大学生社会化水平明显也提高。

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3、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4、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5、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6、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二、选择题

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D)。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

2、学习是以学习(A)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

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

三、填空题

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 学习分为四类:(反应性学习)、(联接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象征性学习)。

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和(技能领域的学习),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种。

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四、简答题

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主要是: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影响。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的奖赏概念,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有正负强化之分。个体自己的行为后果将决定其以后的行为:因努力而成功,将继续努力;因逃避而免于惩罚,将继续逃避。强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强化物是否立即呈现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是否每次都呈现强化物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即时强化的效果优于,部分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

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被视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上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提出的。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意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即三种表征系统练习起来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但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不包括任何发现。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他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而获得心理意义,又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根据有意义学习的任务的复杂程度,将分为三种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即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另外还有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主要代表任务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可概括为: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

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和接受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

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班杜拉。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的行为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相应的行为模式。班杜拉认为通过行为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人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不同水平,可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相对论。该理论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认为学习不是有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通过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包含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而结构重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

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

1、有较多支配时间;

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名词解释

1、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4、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

5、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

6、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7、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8、下为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

9、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0、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11、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二、填空题

1、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型。

2、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6、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动作或动作组)、(知觉能力)和(体能)。

9、动作可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

10、运动技能可分为(动作语词的获得)、(连锁与辨别)和(问题解决)三个层级。

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模仿)、(整合)和(熟练)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

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C)和(D)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A)和(B)来表征。

A、生产式B、生产式系统C、命题网络D、图式

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BCDEF),属于简单加工策略的有(GHIJKL),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MNOP),属于组织策略的有(QRS)。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位置记忆法H、缩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性学习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

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B)运动为基础。A、不随意B、随意/

四、简答题

1、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开始进步快;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后期进步慢; 总趋势是进步的。

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迁移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3、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

4、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二、选择题

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A),(A)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件、自动的迁移。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C)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的(B)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F)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D)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E)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G)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H)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A、形式训练说B、经验类化说C、共同要素说D、分析—概括说E、类比迁移理论F、关系转换说G、产生式理论H、元认知迁移理论

2、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E)。

A、合理的教学目标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D、良好的教学程序E、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

三、填空题

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和(概括化理论)

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要具有时代性),第二(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3、组织教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如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等。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认知技能与策略,如:分析概括的能力、元认知策略等 定势的作用

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能力?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名词解释

1、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

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3、算法策略——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4、启发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式,即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7、表征方式——就是在头脑中记载与呈现知识的方式。

8、原型启发——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9、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二、填空题

1、问题是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2、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和(证实阶段)。

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

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一个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策略).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和(目标递归策略)。

8、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有(知识)、(智力)和(人格)等因素。

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好奇心),二是(怀疑精神)。

三、选择题:

1、在创造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与是(B)阶段的最大特点。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

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造活动的(C)阶段。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

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D)

A、问题情境性B、操作序列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

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C)是最关键的步骤。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C)

A、呈现问题情境命题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C、填补空隙过程

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A)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B)的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B)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A、算法策略B、启发策略

7、一般认为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B)因素。A、智力B、人格

四、简答题

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

杜威认为问题解决要经历一下五个步骤: 遭遇到疑难;

确定疑难的关键所在; 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

对各种假设分析评鉴,选出最佳假设; 验证、证实、驳斥和改正假设

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以几何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原型,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模式: 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填补空隙过程。

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㈠有关的知识经验;

㈡定势与功能固着;

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2、表征方式

㈣酝酿效应;

㈤ 原型启发;

㈥ 情绪和动机状态

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 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

5、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 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

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如使教学活动具有新颖性,使教学活动富于变化,使教学活动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

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释

1、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内部动机。

4、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或胜任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

5、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或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908年耶基斯和多德森通过实验证实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的规律。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7、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和(维持与调整功能)。

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在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和(趋避动机冲突)。

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质量)。

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三、选择题

1、(A)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2、成就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B)的积极性。(A)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活非常困难的任务。

A力求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B)。

A、强化B、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C、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D、个体的归因方式

4、学习竞赛对于成绩(C)的学生影响最大。A、极差者B、中下者C、中上者D、极优者

5、在三种课堂目标结构中,(B)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A、竞争型B、合作型C、个体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该理论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的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强化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而惩罚一般起着消弱动机的作用。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人的学习内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成就需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人则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阿特金森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一般讲目标定位于获取成就,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而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在50%左右,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手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如果小有成功便立刻给予奖励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并想法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以调动其积极性。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责任,另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于个人,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能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二是能根据行为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三是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4、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的,一个是强化,一个是期待。班杜拉将期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果期待即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一种是效能期待,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人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种替代性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是社会比较过程,二是提供信息的过程。

二个是个体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5、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置合理目标;

有效利用反馈信息与评价;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 利用竞争与合作; 增强自我效能感; 进行归因训练。

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2、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觉察、自我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3、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生活活动。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2、大学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分化)、(矛盾)和(统一稳定)的过程。

3、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分化,原先稳定而笼统的’我”被分裂成两个“我”:一个是(理想自我即主体我),一个是(现实自我即客体我)。

4、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三、选择题

1、(A)是自我意识中最为基础的部分。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

2、(B)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A、自信B、自尊C、自卑D、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是(B),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C)。A、自我体验B、主客体的直接同一C、自我意识D、自我控制

四、简答题

1、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A、全面地认识自我。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般可以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和通过自我来认识自己。

B、正确地对待自我。一方面要积极地悦纳自我,另一方面要理智地对待自我,还要乐观地憧憬自我。

C、努力地完善自我。一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二要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三是培养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四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五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调控。

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一、填空题

1、群体的特征决定了群体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认为群体最好不超过(40)人,不少于(3)人。

2、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极化)和(从众)等方面上。

3、产生从众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另外,(群体的一致性)、(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个性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作出从众行为。

4、班集体的类型有:(简单聚合型)、(一般型)和(成熟型)。

5、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平等性)、(感情色彩浓厚)和(富于理想化)。

6、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和(社会交换)等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正式群体——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为了组织的特定任务,达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

2、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式的群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组织。

3、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社会现象。

4、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的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6、从众——是指人们在 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三、简答题

1、如何塑造高凝聚力的班集体? A、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B、创造同学相处的机会

C、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

2、高校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P212-213)

第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一、填空题

1、真正对品德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的。

3、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级水平,他认为判断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参照点或标志有两个,一是(尊重准则),二是(社会公正感)。

4、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种水平。

5、道德认识的形成,具体地说就是(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和(道德信念)的确立。

6、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从纪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7、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经历(无道德信念)、(初步道德信念)和(自觉稳定道德信念)这三个阶段。

8、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着(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等三种水平。

9、道德情感按形式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10、道德情感是可以培养的,概括起来有(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和(以行育情)等方法。

11、道德意志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决心)、(信心)到(恒心)这三个阶段。

12、矫正学生不良品行常用的方法有:(防范协约法)、(表征性奖励法)、(强化暂停法)、(榜样示范法)和(过错矫正法)。

二、名词解释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

2、品德——亦称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或倾向。

三、选择题

1、(AD)在品德结构中具有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A)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基础。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皮亚杰认为儿童公正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6~7岁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C);10岁左右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A),13岁左右的儿童理解的公正就是(B)。A、平等 B、公道 C、服从

3、科尔伯特认为,0~9岁儿童的道德水平大致属于(A);9~15岁属于(B);16岁以后逐步向(C)发展。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4、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学习信任阶段,对人最有影响的人是(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中,对人影响较大的是(B),在发展主动性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基本上是(C),在变的勤奋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是(D),在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对人影响最大的是(E),在承担社会义务阶段,与人密切联系的是(F),在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对人影响较大的是(G)。

A、妈妈或妈妈式的人B、爸爸或爸爸式的人C、家庭D、学校和邻居E、同辈集体和校外集体F、亲密伙伴G、社会分工和家务承担

5、(B)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必要前提。

A、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B、道德概念的掌握C、道德信念的确立

6、(C)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

A、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B、道德概念的掌握C、道德信念的确立

7、(C)时期是道德信念形成的时期。

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中学D、大学

8、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三种水平,(B)学生开始具备具体形象理想,(C)学生开始进入综合形象理想阶段,(D)学生的道德理想就进入概括性理想阶段。

A、小学B、初中低年级或小学高年级C、初中高年级和高中低年级D、高中高年级

9、中学生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的水平随着年纪增高而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到(B)下半学期趋于相对稳定。

A、初二B、初三C、高一D、高二

10、道德意志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C)A、决心B、信心C、恒心

11、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C)教育来获得的。A、社会B、家庭C学校、D、朋辈

四、简答题

1、试论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自律,他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趋势。判断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儿童对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的认识水平。儿童道德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D、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E、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F、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 D、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2、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A、前习俗阶段。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B、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也表现为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C、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判断已不限于遵从某个特殊的权威人物,而是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了。同样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

科尔伯特将道德阶段的发展看成一个系列,同时,前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后面的水平和阶段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3、试论班图拉等的道德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强化,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表现是个人差异而非年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榜样造成的;

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各种外界诱惑。认为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口头说教——劝告或教导;另一个是在学习者面前展示自己的行动和实践。社会学习理论者们特别强调行为展示的重要性,认为成人是否言行一致对儿童品德的 形成有重要影响。

4、试述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提出道德或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人格或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任务又是受特定文化制约的。每一任务中包括一对矛盾。如果一个个体在每一阶段都能保持向积极品质方面发展,就是顺利完成了该阶段的任务,从而形成健康、成熟的品格;反之,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从而产生病态和不健全人格。道德或人格发展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A、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此阶段儿童得到足够的关怀就获得安全感,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和环境产生信任,否则就会产生害怕、怀疑心理。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自主感与羞耻感、怀疑感的矛盾。此阶段如果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儿童自由,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儿童就会获得自主感,否则其依赖性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变得过分羞怯与怀疑。C、发展主动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的矛盾。此阶段如果儿童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进行各种运行性游戏,父母对其主动性问题给予耐心回答,其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D、变得勤奋阶段(6—11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此阶段儿童特别喜欢学习和提问题,如果其得到鼓励、赞扬和奖赏,就会发展和加强其勤奋感,否则就会导致儿童的自卑感。E、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12—18岁):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F、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亲密与孤独的矛盾。G、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中年期和壮年期):创造力感与自我专注的矛盾。H、达到完善阶段(成熟到晚年):完善与绝望、厌弃的矛盾。

5、学生不良品行是怎样形成的?应采用哪些方法加以矫正?(P243-249)

第十一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形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是指青春期或少年儿童期发展起来的人格缺陷或人格极不协调的一类精神异常。

二、简答题

1、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C、接受他人,善与人交往 D、有较强的情形调节能力 E、适应社会生活

F、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G、人格完整和谐

H、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生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生活事件 D、自身因素

3、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 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B、偏执型人格障碍 C、分裂型人格障碍 D、攻击型人格障碍 E、癔症型人格障碍 F、强迫型人格障碍 G、回避型人格障碍 H、依赖型人格障碍 I、自恋型人格障碍

4、高校心理咨询应遵守哪些原则呢/ A、保密原则 B、信赖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E、时间限定原则

三、填空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从纵向看,又可以分为(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其中(预防性目标)是基础,(发展性目标)是主导性的,(矫治性目标)是补救性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

3、(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头号心理问题,因此(学习)辅导是大学生最为迫切的心理需求。

4、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指导。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

6、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类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

7、()是大学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8、恐惧症有三种类型:(场所)、(社交)和(物体)恐惧症。

9、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

10、焦虑症有(急性形式或称惊恐发作)和(慢性形式或称广泛性焦虑症)两种形式。

11、精神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大学生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两类。

12、高校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有(会谈法)、(观察法)和(测验法)。

四、选择题

1、有研究认为,90%以上的心理异常大学生的行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所处的(D)环境有关。

A、社会B、学校C、同伴D、家庭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D)A、生物遗传 B、学校环境 C、家庭环境 D、负面生活事件 E、社会环境

3(B)是大学生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

4、(C)是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类。

A、神经症B、神经衰弱C、精神病D、人格障碍

5、(A)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A、保密原则B、信赖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E、时间限定原则

6、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C)分钟左右,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A)分钟。A、30 B、40 C、50 D、40

7、在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中,(A)认为心理治疗就是使来访者在无拘无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异常的症结所在,并逐渐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D)是通过学习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C)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B)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创设一种同感、真诚、尊重的人际氛围,充分相信来访者。

A、精神分析疗法 B、人本主义疗法 C、认知疗法 D、行为疗法

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一、填空题

1、教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7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

2、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

3、在教学设计中要分析教学对象,对教学对象主要要分析其(学习的准备状态)和(最近发展区)。

4、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和(提供线索)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组织讨论法)和(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6、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中,不再以权威的身份提供信息,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中扮演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

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8、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摸底考试是一种(准备性评价),单元测验是(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是(总结性评价)。

9、对于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克龙巴赫)认为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或不同情境中的学生。而(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最优化即是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最好的效果。

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由(感官收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协调作用的过程。

11、师生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有(个性层面)、(角色层面)和(群体层面)这三种交往。12教师的认知心理特征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

13、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拥有多种职业角色,主要有(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心理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14、教师的威信由(思想威信)、(学识威信)、(品德威信)和(情感威信)构成。

15、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般要经历(适应)、(分化定型)、(突破)和(成熟)四个阶段。

16、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适应阶段,教师关键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而是由(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

17、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分化定型阶段,教师一般可分化成四类:(教学技能较为缺乏却有较高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二是(合格教师),三是(知识型教师),四是(经验型/实践型教师)

18、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个性化的教育科学研究)。

19、青年教师发展模型有二:一是由(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知识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二是由(新教师—适应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设计,前者叫课程决策,后者叫教学决策。

2、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一般包括获得一定的知识、智力技能、开发学生的智能激发其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3、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是指学习者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

5、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6、教师威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选择题

1、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安排属于教学设计的(A),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主次安排等属于教学设计的(B),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和传媒属于教学设计的(C)。

A、宏观课程决策B、微观课程决策C、教学决策

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两种有代表性的组织方式。布鲁纳提出的(B)认为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三种不同智慧发展水平(动作的、印象的、符号的)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加以编撰和组织。奥苏泊尔提出的(A)认为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在“已经知道”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获得学习意义。A、“先行组织者”组织B、“螺旋式”组织

3、(A)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提问法C、组织讨论法D、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4、认为教学设计应务求吸引力、感染力,必须充分展示教师的特色和创造性,这是教学设计的(E)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这是教学设计的(D)观点;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对教材加以说明、安排、实施、测试和修正的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F)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将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摆在重要地位,这是(C)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设计者自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把人的因素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地位,是教学设计的(B)的观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教学设计的(A)的观点。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

5、(A)的教学设计观点是截止目前的一个最全面、最完整的教学设计观点。A、系统B、人的因素C、问题解决D、科学E、艺术F、工程学

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根本性作用的是(B)因素。

7、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D),教师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础是(C)。A、教师给学生的良好的第一印象B、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C、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满足学生的需要D、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A、客观B、主观

四、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A、确定教学目标 B、组织教学内容 C、分析教学对象

D、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E、实施教学评价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问?

A、把握问题的难度,一般认为所提的全部问题的75%能够被学生正确回答就是难度比较适当的提问。

B、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C、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D、控制等待时间

E、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 F、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注:本样卷仅提供题型与分值,与考试内容无关!

附:与百度文库内样卷相似度为100%,均无答案。请您降低期望值。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D)。

A那烂陀 B岳麓书院

C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 D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2.《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A)年。

A 1862 B 1762 C 1861 D 1772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B)的校训。

A北京大学 B(前)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 D浙江大学

4.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 B纽曼 C查理斯·范海斯 D詹姆士

5.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C)。

A 自我反思模式 B 专家指导模式 C 群体自助互动模式 D 专家介入模式

6.学校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属于(B)组织结构。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扁平制 7.下列决策模式中,(B)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 B 党政主导模式 C学术主导模式 D双重结合模式 8.中国高校强调专业设置,(D)高校的专业意识淡薄,本科阶段没有严格的专业,代之以“主修领域”。

A俄罗斯 B日本 C香港 D美国(该阶段的通识教育的比重是100%)

9.(A)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巴班斯基 B布鲁姆 C泰勒 D施瓦布

10.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D)。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学习能力评价: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限制,与法律优位原则相冲突的税法原则是()。

A.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2.下列经营行为属于混业经营的是()。

A.纳税人销售货物、出租厂房B.纳税人提供修理修配劳务、转让一间门面房C.纳税人销售货物、对外提供贷款D.纳税人销售货物、承接修理修配业务、出租设备

3. 根据消费税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木地板生产企业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实木地板,按移送量和移送价格征收消费税B.高尔夫车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应征收消费税C.白酒生产企业向商业销售单位收取的品牌使用费,应并入白酒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D.纳税人将自产化妆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应按其同类化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税

4. 某舞厅3月发生的业务如下:门票收入90 000元,舞厅内销售饮料取得收入25 000元,销售毛巾、打火机等日用品取得收入3 000元,把其中的一间办公室出租给个人卖饮料,本月预收2个月的租金共计6 000元;本月支付工作人员工资34 000元,其他费用10 800元。该舞厅本月应纳营业税 ()元。(当地娱乐业适用20%的营业税税率)

A. 18 900 B. 19 700 C. 23 900 D. 24 800

5. 设在某县 城的甲建 筑公司 ,6月份收取 建筑收入200 000元,其中包括分包给乙建筑公司的分包款150 000元,甲建筑公司另收取提前竣工奖10 000元。甲建筑公司应缴纳城建税()。

A.135 元B.120 元C.75 元D.90 元

6.下列选项中,符合关税相关规定的是()。

A.关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可免征关税B.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外国企业无偿赠送的物资免征关税C.进口货物自运输工具进境之日起15日内,应由进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向货物进境地海关申报D.广告品和货样均免征关税

7. 某矿山5月开采铜 矿石30 000吨 ,当期原矿 销售15 000吨,入选精矿4 000吨全部销售,选矿比40%,铜矿适用的资源税单位税额为6元/吨,其5月应纳资源税()。

A. 102 000 元B. 114 000 元C. 150 000 元D. 164 000 元

8.下列各项中,应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是()。

A.赠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地产B.公司之间互换自有房产C.抵押期内的房地产D.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

9. 某企业于2015年3月12日购置一幢仓库,建筑面积4 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0 000平方米,宗地容积率0.4,当月交付使用,会计在固定资产账面记录房产金额3 000万元, 在无形资产账面记载了购买该幢仓库支付的土地使用权金额1 000万元,当地的计算房产余值减除比例为20%,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3元,则该企业2015年就这幢仓库及所占土地应纳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计为()万元。

A.23.85 B.29.61 C.31.05 D.39.48

10. 下列关于耕地占用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而占用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B.获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门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缴纳耕地占用税C.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后,纳税人改变原占地用途,不再属于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情形的,应当按照当地适用税额补缴耕地占用税D.纳税人临时占用耕地,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在批准临时占用耕地的期限内恢复原状的,可部分退还已经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11. 回国服务留学人员李某于2012年2月10日用现汇购买了一辆个人自用国产小汽车,2015年3月,李某将该车转让给宋某,转让价为120 000元,并于3月10日办理了车辆过户手续。已知该小汽车初次办理纳税申报时确定的计税价格为200 000元。宋某应纳车辆购置税()元。

A. 8 400 B. 12 000 C. 14 000 D. 20 000

12. 某船运公司2015年年初拥有机动船10艘,每艘净吨位1 500吨;拥有拖船2艘,每艘发动机功率1 000千瓦。当年8月新购置机动船4艘,每艘净吨位2 000吨。该公司机动船舶适用的车船税年税额为:净吨位201 ~ 2 000吨的,每吨4元。该船运公司2015年度应缴纳的车船税为()元。

A. 71 013.33 B. 74 033.33 C. 75 333.33 D. 76 013.33

13. 下列关于契税征管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受让者应向国家缴纳出让金,以出让金为依据计算契税B.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前的房屋权属免征契税C.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契税D.以自有房产作股投资于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应按房产的市场价格缴纳契税

14. 某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一个项目中有20%为配套的公租房,与建筑公司签订的建筑合同总金额为5 000万元,则该房地产开发商应纳印花税()。

A.1.2万元B.1.5万元C.2万元D.2.5万元

15.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

A.低于5年B.高于5年C.低于10年D.高于10年

16. 某外国公司在境内设立一常驻代表机构从事产品咨询服务,2015年6月,主管税务机关对其2014年度业务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代表机构账簿不健全,不能准确核算成本,收入经查实为120万元,决定按照最低利润率对其进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2014年该常驻代表机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3 B.3.5 C.4 D.4.5

17. 按照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的规定,对多次付款的合同项目,扣缴义务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细、前期扣缴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办理扣缴税款清算手续的规定时限是()。

A.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7日内B.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后10日内C.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15日内D.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后15日内

18. 个人转让股票时,计算持股期限的原则是()。

A.先进先出B.个别计价C.后进先出D.加权平均

19. 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应按“其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电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B.电信企业对个人购话费赠手机C.企业在业务宣传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D.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

20. 中国居民A企业2014年度境内外应纳税所得额为140万元。其中,境内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设在甲国的分支机构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A企业当年度从甲国取得利息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允许A企业以其来自甲国以后年度的所得无限期结转弥补甲国当年分支机构亏损的金额是()。

A.0 B.60万元C.80万元D.140万元

21. 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境外所得,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出纳税 申报的当 天计入该 居民企业 应纳税所 得额B.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当天计入该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C.汇回中国境内的当天计入该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D.无论是否汇回中国境内,均应计入该企业所属纳税年度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22. 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纳税担保范围不包括()。

A.税款B.滞纳金C.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D.实现罚款的费用

23. 下列案件中,属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的是( )。

A.对公民作出1 000元以上或对法人作出10万元以上罚款的案件B.对公民作出2 000元以上或对法人作出1万元以上罚款的案件C.对法人作出没收非法所得处罚的案件D.对法人停止发售发票的案件

24. 个体工商户的会计报表要比企业简单许多,设置简易账的个体工商户仅需要编报()。

A.资产负债表B.损益表C.应税所得表D.留存利润表

二、多项选择题

1.“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服务有()。

A.电影放映服务B.仓储服务C.装卸搬运服务D.收派服务

2.根据消费税政策规定,下列应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是()。

A.酒精的进口环节B.VOC含量450克/升的涂料的出厂销售环节C.卷烟的批发环节D.白酒的零售环节

3. 营业税纳税人采用预收款方式提供的下列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以收到预收款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有 ()。

A.提供餐饮服务B.提供不动产租赁业务C.转让土地使用权D.提供建筑业劳务

4.海关可以在境内获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估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但下列价格不得使用的有()。

A.境内生产的货物在境内的销售价格B.可供选择的价格中最低的价格C.货物在出口地市场的销售价格D.最低限价或武断虚构的价格

5.纳税人将自产产品用于下列项目,应当视同销售缴纳资源税的有()。

A.用于非生产项目B.用于生产应税产品C.用于生产非应税产品D.用于出口销售

6. 以下关于土地增值税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

A.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契税应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进行扣除B.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给回迁户的补差价款,计入拆迁补偿费C.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不得扣除D.对已经实行预征办法的地区,可根据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预征率

7.以下属于房产税征税对象的有()。

A.室内游泳馆B.露天游泳池C.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围墙D.办公楼

8.以下关于车船税的表述正确的有()。

A.境内单位和个人租入外国籍船舶的,按我国税法规定征收车船税B.境内单位和个人租入外国籍船舶的,不征收车船税C.境内单位将船舶出租到境外的,按我国税法规定征收车船税D.境内单位将船舶出租到境外的,不征收车船税

9.以下符合税法规定的有()。

A.纳税人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B.纳税人以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从合同签订之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C.纳税人购置机动车,从取得车辆所有权或管理权的当月发生车船税纳税义务D.纳税人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1年时开始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10. 2014年张先生购置家庭第一套普通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成交价格为70万元;2014年因工作调动,张先生用家庭唯一住房换取赵先生一套85平方米房屋,赵先生支付张先生10万元,当地契税税率为3%。下列关于契税纳税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赵先生需要缴纳契税24 000元B.张先生购置房屋应缴纳契税7 000元C.张先生换取赵先生住房,应由张先生缴纳契税3 000元D.赵先生换取房屋行为,契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签订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

11.下列各项中,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的有()。

A.商品房销售合同B.专利实施许可C.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D.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

12.以下关于对所有行业企业在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符合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有()。

A.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 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B.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C.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10 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D.企业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

13.以下关于企业给职工个人购房的个人所得税处理,正确的有()。

A.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给投资者或亲属购买住房,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B.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给投资者购买住房, 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C.企业以福利为目的,为本企业任职受雇的员工购房,以低于成本价卖给员工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D.企业为投资者和员工购房,均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4.下列各项中,符合《行政复议法》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规定的有()。

A.对国务院的行政复议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B.对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C.对国家税务总局的具体行为经行政复议仍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D.对省级税务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三、计算问答题

1.某煤矿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6月发生下列业务:

(1)开采原煤6 000吨,将其中3 000吨直接销售,取得销售额400 000元(不含增值税);将其余3 000吨连续加工洗选煤,销售洗选煤1 200吨,取得销售收入200 000元(不含增值税),当地洗选煤折算率85%;

(2)采煤过程中开采天然气500 000立方米全部销售,价税合并收入金额150 000元;

(3)销售使用过8年的旧机器一台,价税合并收取16 000元;

(4)当期购买采煤机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金17 000元,外购材料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39 860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材料用于生产加工煤炭制品;

(5)销售煤炭支付运费,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费金额12 000元;购买材料支付运费,取得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金额4 000元。

假定上述需要认证的票据均经过了认证,该煤矿煤炭资源税税率为8%,天然气资源税统一税率为6%,该煤矿上期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6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该煤矿应纳的资源税;

(2)该煤矿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3)该煤矿当期应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

(4)该煤矿当期应纳增值税。

2.小明参加完高考后终于接到深圳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他母亲计划送他去深圳高校报到。临行前发生下列事项:

(1)为了能轻松顺利地抵达目的地,小明的母亲用自己的航空里程积分兑换了两张C航赴深圳的飞机票,仅需支付机场建设费每人50元;

(2)小明为了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在“高大上”酒楼订了一桌888元的谢师宴,预交定金200元,但老师基于反腐倡廉的决心拒绝出席谢师宴,小明找“高大上”酒楼取消预定,经协商,酒楼只退还其定金的50%;

(3)去高校报到前,小明全年级的200名同学来到“滚出去”大排档吃 散伙饭 ,当天 ,大排档收 取学生们 菜品金额10 000元、大排档自酿0.5吨的鲜啤酒金额1 200元、茶水及饮料金额500元;

(4)聚餐后,小明和要好的共10名同学一起去夜游水岸景区,购买门票共支付300元;乘坐游船支付船费共250元。

假设不考虑起征点因素。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C航按照里程积分兑换给小明及母亲的机票和收取的机场建设费应纳的增值税;

(2)“高大上”酒楼没收小明定金应纳的营业税;

(3)“滚出去”大排档当天收入应纳的营业税;

(4)“滚出去”大排档当天收入应纳的消费税;

(5)夜游水岸景区取得的小明及同学收入应纳的营业税。

3.中国公民李某是某IT企业的高管人员,2014年12月李某收入情况如下:

(1)当月的工资收入为30 000元,当月取得年终奖50 000元,企业为其负担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款中的3 000元;

(2)向林科院提供了一项专有技术,一次性取得专有技术使用费40 000元;

(3)出版专著一本获得稿酬18 000元,后追加印数,取得追加印数稿酬2 000元;

(4)担当一家大型企业的独立董事,但未在其中任职,取得不含税董事费收入50 000元;

(5)取得从持 股2年的A公司分配 的股息 、红利所得20 000元,A公司属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

(6)在出访法国期间,其专著被翻译成法文出版,获得版权收入20 000欧元(1欧元=7元人民币),在法国该项所得已纳个人所得税折合人民币21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李某工资和年终奖分别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不包括企业承担的部分);

(2)李某提供专有技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李某稿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4)李某董事费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5)李某取得A公司股息红利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6)李某在法国取得版权收入回国应补交个人所得税税额。

4. 某盐业生产基地位于某建制镇辖区,2015年年初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盐滩占地47.5万平方米,无偿提供给公安局存放器材占地0.5万平方米,场内幼儿园0.1万平方米,盐业加工车间占地0.5万平方米,基地会议大楼占地0.3万平方米(用2014年6月1日批准征用的耕地建成),其他管理办公用地0.2万平方米,厂区内绿化占地0.8万平方米,职工生活区占地0.1万平方米。除另有说明外,上述用地均属于非耕地。2015年该基地发生如下业务:

(1)3月经批准新征用耕地0.2万平方米和非耕地0.3万平方米,用于扩展建造办公区的盐品俱乐部。

(2)年初,该基地拥有建筑物原值8 000万元,含办公用房原值1 000万元;会议大楼用房原值4 000万元;露天游泳池原值500万元;盐业加工厂房屋原值2 500万元(其中600万元原值的仓库在2011年作为投资投给某单位,不承担风险,每月收取3万元固定收入,本年7月底投资期满,之后将房屋收回自用);8月盐品俱乐部建造完工并投入使用,增加房产原值2 000万元。

(3)年初,该基地拥有小轿车4辆、整备质量10.3吨/辆的载货汽车5辆;5月购买整备质量5吨/辆的载货汽车2辆,并在当月取得所有权;7月,一辆小轿车被盗获得公安机关证明。

已知:该基地耕地占用税每平方米单位税额为18元;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单位税额为4元;房产原值扣除比例为30%;小轿车车船税每辆年税额400元,载货汽车车船税整备质量每吨9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该基地2015年应纳的耕地占用税(万元);

(2)该基地2015年应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万元);

(3)该基地2015年应纳的房产税(万元);

(4)该基地2015年应纳的车船税(元)。

四、综合题

1.某市卷烟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2月发生下列业务:

(1)从农民手中收购烟叶10吨,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价款100 000元和价外补贴8 000元,按规定支付和负担了烟叶税,取得烟叶税完税凭证。验收后送某镇烟丝加工厂加工成烟丝,向运输公司支付运费取得其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金额500元。

(2)烟丝厂将业务1中的10吨烟叶加工成10吨烟丝,收取加工费3 000元,辅料费4 000元(均不含增值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烟丝厂无同类烟丝销售价格。

(3)卷烟厂将10吨烟丝收回,支付运输公司运费取得其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输费金额1 000元。

(4)卷烟厂进 口生产设 备1台 ,支付价款 折合人民 币100 000元,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费6 000元, 保险费无法确定,口岸至厂区运费(取得运输企业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费金额2 000元,设备关税税率7%。

(5)购进卷烟用纸,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 000元, 增值税5 100元。

(6)将委托加工收回的5吨烟丝和购入卷烟用纸的20% 领用用于生产卷烟。

(7)生产销售悠然牌卷烟,调拨价格65元/条(不含增值税),将40标准箱悠然牌卷烟销售给某烟草批发中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卷烟厂业务(1)应缴纳的烟叶税;

(2)计算卷烟厂收购烟叶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3)计算卷烟厂业务(2)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烟丝消费税税率30%);

(4)计算卷烟厂业务(2)被代收代缴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5)计算卷烟厂当期应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6)计算卷烟厂当期销售的卷烟应纳的消费税;

(7)计算卷烟厂当期全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合计数;

(8)计算卷烟厂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9)计算卷烟厂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10)计算卷烟厂当期应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被代收代缴部分)。

2. 某制药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销售收入5 500万元,销售成本2 6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500万元, 销售费用1 100万元,管理费用790万元,财务费用410万元, 投资收益54万元,营业外支出60万元,利润总额为94万元。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该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下列其他资料:

(1)投资收益中包括用权益法核算对境内居民公司甲的投资损失26万元和当年该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的全部所得80万元。

(2)财务费用410万元中,50万元为购建固定资产向银行贷款的利息支出(该固定资产当年未达到使用状态);360万元为向低税负地区关联企业借款9个月用于生产经营的3 000万元的利息支出,来自该关联企业权益性投资为1 00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年利率为9%。

(3)管理费用中,60万元为预计负债支出;5万元为一项商标权的摊销金额,该商标权为当年6月份以100万元价款向境外企业购买(该境外企业在境内未设机构场所,也未设代理人),付款期已到但企业因故尚未支付价款,企业已将该项专利按照10年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但未做扣缴税款的处理。

(4)销售费用中,115万元为给某中介单位支付的销售佣金,佣金中的40%为现金支付,取得了相关发票;950万元为广告费用支出。

(5)营业外支出中的30万元为违约购销合同的罚款支出,5万元为诉讼费支出,15万元为违反政府规定被职能部门处罚的罚款支出。

(6)该企业购买节水设备一套(符合《节能节水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支付款项合计250万元,其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设备金额210万元,增值税35.7万元,另取得普通发票并支付4.3万元安装费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该企业投资收益的纳税调整金额;

(2)该企业借款利息的纳税调整金额;

(3)该企业管理费用的纳税调整金额;

(4)该企业销售费用的纳税调整金额;

(5)该企业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金额;

(6)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7)该企业应纳的所得税税额;

(8)该企业应扣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2. D3. C4. C5. D6. A7. C8. B 9. B10. D11. C12. D13. A14. A15. C16. D 17. C 18. A 19. C 20. B 21. D 22. D 23. B 24.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 3. BCD 4. ACD 5. AC 6. BCD 7. AD8. BC9. CD10. BD11. ABD12. ABD 13. ABC 14. BC

三、计算问答题

1.(1)应纳资源税=(400000+200000×85%)×8%=45600(元)。

煤矿生产的天然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2)当期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17 000+39 860+ 12 000×11%+4 000×3%+16 000=74 300(元)。

(3)该煤矿销售原煤、洗选煤的增值税销项税=(400 000+ 200 000)×17%=102 000(元)。

原煤和洗选煤增值税税率为17%。

该煤矿销 售天然气 的增值税 销项税 =150 000 ÷(1 + 13%)×13%=17 256.64(元)。

天然气适用13%的低税率。

该煤矿增 值税销项 税合计 =102 000 + 17 256.64= 119 256.64(元)。

(4)该煤矿当期应纳增值税。

销售旧机器应纳增值税=16 000÷(1+3%)×2%=310.68 (元)。

按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不是销项税,需直接计入应纳税额。

应纳增值 税 =119 256.64- 74 300 + 310.68=45 267.32 (元)。

2.(1)C航按照里程积分兑换给小明及母亲的机票和收取的机场建设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高大上”酒楼没收小明定金应纳的营业税=200× 50%×5%=5(元)。

违约金收入按照餐饮业项目适用税率计算纳税。

(3)“滚出去”大排档当天收入应纳的营业税=(10 000+ 1 200+500)×5%=585(元)。

(4)“滚出去”大排档当天收入应纳的消费税=250×0.5= 125(元)。

饮食业自酿啤酒按照甲类啤酒的单位税额计算纳税。

(5)夜游水岸景区取得小明及同学收入应纳的营业税= 300×3%+250×5%=21.5(元)。

景区门票收入按照“文化业——经营游览场所”项目计算缴纳营业税;游船收入按照“服务业——旅游业”缴纳营业税。

3.(1)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3500)×25%-1005=5620(元)。

雇主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属于雇员又额外增加了收入,应将雇主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并入雇员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后,按照规定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50 000+3 000=53 000(元),查找税率:53 000÷12=4 416.67(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05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3 000×10%-105-3 000=2 195(元)。

(2)提供专有技术应纳个人所得税=40 000×(1-20%)× 20%=6 400(元)。

【注】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没有加征或减征的规定,其计税所得额虽然超过了20 000元,但不适用畸高收入加成征收的方法。

(3)稿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8 000+2 000)×(120%)×20%×(1-30%)=2 240(元)。

稿酬应纳所得税的计算,要注意减征优惠。

(4)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的情形,取得的董事费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 得额 =[(50 000- 7 000)×(1- 20%)]/68% = 50 588.24(元)。

应纳个人 所得税 =50 588.24 × 40%- 7 000=13 235.29 (元)。

(5)A公司股息 红利应纳 个人所得 税 =20 000×25%× 20%=1 000(元)。

(6)版权收入不同于稿酬所得,应属于特许权使用费的范畴;在法国版权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抵扣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20 000×7×(1-20%)=112 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112 000×20%=22 400(元)。

因为在法国缴纳的21 000元个人所得税小于按我国税法计算的扣除限额22 400元,所以,在法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1 000元可全额抵减,并需在我国补缴税款1 400元。

4.(1)该基地当年应纳的耕地占用税=0.2×18=3.6(万元)。

(2)该基地当年应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0.5+0.2+0.8+ 0.1+0.3×7/12+0.3×9/12)×4=8(万元)。

新征用的耕地当年不纳城镇土地使用税,自批准征用之日满一年时开始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2014年6月1日批准征用的耕地,自2015年6月开始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新征用的非耕地自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该基地3月征用的非耕地,自4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3)该基地当年应纳的房产税=(1 000+4 000+2 500600)×(1-30%)×1.2%+3×12%×7+600×(1-30%)×1.2%×5/ 12+2 000×1.2%×4/12×(1-30%)=68.18(万元)。

(4)该基地当年应纳的车船税=400×4-400×6/12+90× 10.3×5+90×5×2×8/12=1 600-200+4 635+600=6 635(元)。

新增车船在取得所有权当月纳税;已完税被盗抢的车船,退还自被盗抢之月起至该纳税年度终了的税款。

四、综合题

1.(1)卷烟厂应缴纳烟叶税=100000×(1+10%)×20%=22000(元)。

(2)卷烟厂收 购烟叶准 予抵扣的 增值税进 项税额 = (100 000+8 000+22 000)×13%=16 900(元)。

要按发票注明的实付价款和实付烟叶税为基础计算增值税进项税。

(3)烟叶的采 购成本 =100 000+8 000+22 000+50016 900=113 600(元)。

卷烟厂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113 600+(3 000+4 000)]÷ (1-30%)×30%=120 600÷(1-30%)×30%=51 685.71(元)。

(4)卷烟厂业务(2)被代收代缴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51 685.71×(5%+3%+2%)=5 168.57(元)。

(5)进口设备关税=(100 000+6 000)×(1+3‰)×7%= 106 318×7%=7 442.26(元)。

进口设备增值税=(106 318+7 442.26)×17%=19 339.24 (元)。

(6)卷烟厂当期销售的卷烟应纳的消费税=40×150+65× 40×250×36%-51 685.71×5÷10=214 157.15(元)。

(7)卷烟厂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6 900+(500+ 1 000+2 000)×11%+(3 000+4 000)×17%+51 00+19 339.24= 442 914.24(元)。

(8)卷烟厂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65×17%×40×250= 110 500(元)。

(9)卷烟厂当 期应纳增 值税额 =110 500-42 914.24= 67 585.76(元)。

(10)卷烟厂当期应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214 157.15+ 67 585.76)×(7% + 3% + 2%)=33 809.15 (元)。

2.(1)该企业投资收益的纳税调减金额为38万元。

1税法不认可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失,应纳税调增26万元。

2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调减=80-80/5=64(万元)。

投资收益合计纳税调减=64-26=38(万元)。

(2)该企业借款利息的纳税调增金额为275万元。

150万元应资本化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不得直接扣除。

2向关联企业取得的经营性借款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利息=1 000×2×9%÷12×9=135(万元)。

该企业经营性利息超支=360-135=225(万元)。

(3)该企业管理费用的纳税调增金额为60万元。60万元预计负债在所得税前不得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4)该企业销售费用的纳税调增金额为46万元。

广告费开支限额=5 500×30%=1 650(元),该企业广告费未超过限额。

用现金形式支付中介单位的销售佣金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需要纳税调增的金额=115×40%=46(万元)。

(5)该企业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增金额15万元。130万元违约购销合同的罚款支出以及5万元诉讼费支出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215万元违反政府规定被职能部门处以的罚款支出在所得税前不得扣除。

(6)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94-38+275+60+46+15= 452(万元)。

(7)该企业节能节水设备可抵减的所得税额=210×10%= 21(万元)。

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452×25%-21=92(万元)。

(8)该企业应扣缴的税款15.09万元(5.66+9.43)。

1扣缴增值税=100÷(1+6%)×6%=5.66(万元)。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3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及细胞癌变等有关

B. 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参与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C. 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可参与内环境的组成

D.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专一性很强

2. 某同学在观察减数分裂装片时,发现一个细胞含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且每条染色体都有染色单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稻的雌蕊是良好的实验材料

B. 这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

C. 下一时期将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所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3. 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但是其变异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B.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C.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4. 马拉松长跑是一项高强度体育运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运动员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 出发后运动员体温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是下丘脑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结果,应及时补充水分

D. 运动员感到疲劳仍能坚持跑完全程,离不开大脑皮层的控制作用

5. 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腹小蜂与椿象为互利共生关系

B. 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

C. 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

D. 平腹小蜂、荔枝椿象、荔枝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

6.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的结果不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特点

B. 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C. 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直至其生根

D. 实验中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

7. 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大浪淘沙”、“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8.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g D2O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B. 8.0 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中达到饱和,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 50mL 12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5NA

9.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苯和油脂均不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麻醉剂三氟氯溴乙烷(CF3CHClBr)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 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不能在室内用电话报警

10.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1.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与Y元素同主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8gZ单质中含有4 molZ—Z非极性共价键

B. 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

C. 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D. X与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12. 我国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载人空间站。为了实现空间站的零排放,循环利用人体呼出CO2的并提供O2,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如1图),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转化,总反应方程式为2CO2=2CO+O2。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 反应完毕,该装置阳极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C. 离子交换膜中每通过1mol离子,产生0.5molO2

D. 人体呼出的气体参与X电极的反应:CO2+H2O+2e-=CO+2OH-

13. 25℃时,用Na2S 沉淀Cu2+、Zn2+两种金属阳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 溶液中:c(S2-)+c(HS-)+c(H2S)=1/2c(Na+)

B. 25℃时,Ksp(CuS)约为1×10-35

C. 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 的Na2S 溶液,Cu2+先沉淀

D. 向Cu2+浓度为10-5 mol/L 的工业废水中加入ZnS 粉末,不会有CuS沉淀析出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物理学在揭示现象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实质上是导体内运动电荷受到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B.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了电场使电荷定向移动

C. 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有取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电流

D. 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5. 如图3所示是演示小蜡块运动规律的装置.在蜡块沿玻璃管(y方向)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x方向)向右运动,得到蜡块相对于黑板(xOy平面)运动的轨迹图.则蜡块沿玻璃管的上升运动与玻璃管沿水平方向的运动的形式是

A. 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D. 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16. 如图4所示,固定斜面c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左

B. 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

C. 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

D. 当逐渐增大拉力F时,物体b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一定逐渐增大

17. 如图5所示,有一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不计的矩形线圈,绕OO′轴在水平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接一理想变压器,滑动触头P可上下移动,副线圈接有可调电阻R.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Sωcos ωt

(6)

39.(15 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1)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防止杂菌污染)(2)碳源 氮源(3)时间 水浴 滤去不溶物(4)(实验)对照(1分)

解析:(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以分别为酵母菌R提供碳源和氮源。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滤去不溶物。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实验)对照。

40.(15 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1)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2)诱导精子获能 使卵母细胞成熟 (3)胚胎移植 (4) 原始性腺 饲养层 (5) 乳腺蛋白基因(1分)

解析:(1)应用2为胚胎移植,相对于传统繁育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其中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

(2)体外受精前需要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诱导精子获能。而采集的卵子,也需要进行体外培养使卵母细胞成熟。

(3)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

(4)细胞干细胞应取自牛胎儿的原始性腺,并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

(5) 要使人的白蛋白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目的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标记基因等部分。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篇4

1、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哲学家是【B】。A、康德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2、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B】。A、有感染力 B、准确 C、富有个性 D、富有感情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A、内法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C】。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导作用

6、教学过程的【B】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A、任务 B、结构 C、作用 D、性质

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A、认识基础 B、关键 C、核心 D、行动指南

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A】两种。A、启发谈话 B、讨论 C、讲述 D、讲演

9、【B】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A、习题 B、课文 C、目录 D、附录

10、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B】。A、主动性 B、直观性 C、引导性

D、教师主导性[page]

11、教师的【A】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A、学科知识素养 B、文化素养 C、语言表达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2、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1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C】。A、研究 B、示范 C、敬业 D、管理

15、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C】。A、兴趣 B、图表 C、课程计划 D、书

16、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D】。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经验 D、间接经验

17、《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C】。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D】。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page]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__________。

22、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23、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__________。

24、自编测验包括客观题和__________题两种类型。

25、以__________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26、__________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27、__________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28、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__、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现有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备完善程度、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

29、__________是指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作为个体教育依据的档案。

30、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__________和学周的安排。填空题答案

21.《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 22.《民本主义与教育》 23.生理适宜原则 24.主观 25.间接经验 26.学习动机 27.学年编制 28.社会发展要求 29.个体档案 30.学年编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2、班会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33.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3、指导教学

34、智力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page]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5、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36、群众性活动包括哪些形式? 【答案要点】群众性活动包括:(1)报告和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5)社会公益活动。

37、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8、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案要点】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39、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就是赋予了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社会义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权威性,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是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page]

五、论述题(本大题13分)40、联系实际,请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答案要点】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廊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有:

(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及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影响。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5

上海教师考试网(http://sh.zgjsks.com/)制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2、班级管理定义: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5、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爱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与促进作用的条件包括(ABD)。

A、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B、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C、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尊重的关系 D、处理好内外因关系

2、教育目的通常是由(BD)组成。

A人的思想素质 B、人的社会角色 C、人的道德素质 D、人的质量规格

3、义务教育的性质(ABD)。真

A、普及性 B、强制性 C、阶段性 D、免费性

4、教育法的规范作用表现(ABCD)。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保障作用 D、指引作用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BC)。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历史

6、下列陈述与夸美纽斯直接相关的选项是(ABCD)。

A、班级授课制 B、学科课程 C、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D、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7、下列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ABD)。

A、荀子 B、洛克 C、卢梭 D、华生

8、学生在学校中享受的权利主要包括(BCD)。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受教育权 D、财产权

9、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废除已有教师资格的情形(ABCD)。

A、弄虚作假获取教师资格 B、故意犯罪获取有期徒刑及以上罪行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行为恶劣 D、剥夺政治权利

10、教学的对象包括(AC)。

A、知识和文化 B、家长 C、学生 D、教材

三、填空题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或生理前提。

3、(做中学)是杜威所提出为完成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

4、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赫尔巴特)。

5、“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

6、(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试卷命题的直接依据。

7、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过程被称为(教师专业发展)。

8、(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9、(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

10、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化的是以(《论终身教育》)为标志。

四、简答题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1)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

(3)掌握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4)掌握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我国教育法规构成包括哪些层次?

答:(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4、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答:(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5、我国中小学德育基本途径。

答:(1)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6)志愿者活动。

师资格笔试群:371175465微信号:shjsksw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6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93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对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作了原则性规定。因此,答案为D。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教师列为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是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因此,答案为B。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因此,正确答案选A。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

解析: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由地市一级人事局、教育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审查职务资格认定。而在具体的聘任上则是由县人事局聘任,它的认定和聘任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因此,正确答案选D.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定义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境界。A.教育理论只是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解析:引自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怀着奉献的精神来从事这份育人事业,不计较自身的利益得失,只讲求对培养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因此,正确答案选B。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解析: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只有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人,才具备教师的最基本条件,否则,就不能认为是教师。因此,正确答案选D。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

解析: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的规定,向主管的级部(处室),直至学校申诉理由、请求处理,获得恢复和补救的一个法律途径的制度。因此,正确答案选A。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解析: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B.1985C.1986 D.1987 解析:教师节的设立标志着教师地位的提升,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因此,正确答案选B。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C.中学D.大学 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因此,正确答案选C。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解析:引自韩愈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用自身的观念来引导学生成长。因此,正确答案选C。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 解析: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育理念).10.(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额度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人格特征).12.“师道尊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当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从哪些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素。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养成健全人格

2.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2)学习创新(3)热爱学生

(4)师表育人

3.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教师专业化的条件主要包括以几下方面: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简述学生的本质。

答: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学生的本质还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具有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常是作为社会的榜样或者说社会的代言人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视作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是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对教师这一专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以身作则外,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等也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2)教师的专业知识 ①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广博的文化修养。

③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2.试述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答:(1)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⑤朋友角色。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

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节约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 并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的财务管理体制是 () 。

A.集权型 B.分权型 C.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 D.M型

2.下列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各项策略中, 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长期投资 B.采用宽松的信用条件 C.取得长期借款 D.签订长期购货合同

3.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 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是 () 。

A.解聘 B.接收 C.股票期权 D.绩效股

4.某公司2014年1月1日投资建设一条生产线, 投资期3年, 营业期8年, 建成后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500万元。该生产线现金净流量的年金形式是 () 。

A.普通年金 B.预付年金 C.递延年金 D.永续年金

5.当股票投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投资收益率时, β系数 ()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0

6.下列各项中, 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 。

A.折旧费 B.长期租赁费 C.直接材料费 D.广告费

7.财务预算管理中, 不属于总预算内容的是 () 。

A.现金预算 B.销售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8.在下列预算方法中, 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水平并能克服固定预算法缺点的是 () 。

A.弹性预算法 B.增量预算法 C.零基预算法 D.流动预算法

9.在下列各项中, 能够同时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经营收入和相关现金收支的预算是 () 。

A.现金预算 B.销售预算 C.生产预算 D.产品成本预算

10.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所产生的筹资动机属于 () 。

A.创立性筹资动机 B.支付性筹资动机 C.扩张性筹资动机 D.调整性筹资动机

11.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 价值500万元, 合同约定租赁期满时残值5万元归租赁公司所有, 租期为5年, 租费率为12%, 若采用先付租金的方式, 则平均每年支付的租金为 () 万元。

已知: (P/A, 12%, 4) =3.037 3, (P/A, 12%, 5) =3.604 8, (P/F, 12%, 5) =0.567 4。

A.123.8 B.138.7 C.123.14 D.108.6

12.以下事项中, 会导致公司资本成本降低的是 () 。

A.通货膨胀率提高 B.企业经营风险高, 财务风险大 C.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改善了股票的市场流动性 D.企业一次性需要筹集的资金规模大、占用资金时限长

13.下列各项中, 运用普通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 需计算的指标是 () 。

A.息税前利润 B.营业利润 C.净利润 D.利润总额

14.指公司授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 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 在规定的期限内, 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业绩上升, 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 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额, 这种股权激励模式是 () 。

A.股票期权模式 B.限制性股票模式 C.股票增值权模式 D.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15.某企业计划投资一个项目, 初始投资额为100万元, 年折旧率为10%, 无残值, 项目寿命期10年, 预计项目每年可获净利润15万元, 公司资本成本为8%, 则该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 。

已知: (P/A, 8%, 5) =3.992 7, (P/A, 8%, 6) =4.622 9, (P/A, 8%, 7) =5.206 4。

A.3年 B.5.01年 C.4年 D.6年

16.下列属于证券投资非系统风险的是 () 。

A.变现风险 B.再投资风险 C.购买力风险 D.价格风险

17.在下列方法中, 能直接用于项目寿命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方法是 () 。

A.净现值法 B.年金净流量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现值指数法

18.某企业固定资产为800万元, 永久性流动资产为200万元, 波动性流动资产为200万元。已知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可提供的资金为900万元, 则该企业 () 。

A.采取的是期限匹配融资策略 B.采取的是激进融资策略 C.采取的是保守融资策略 D.资本成本较高

19.按照随机模型, 确定现金存量的下限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 。

A.企业现金最高余额 B.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C.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成本 D.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

20.与短期借款筹资相比,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特点是 () 。

A.筹资风险比较小 B.筹资弹性比较大 C.筹资条件比较严格 D.筹资条件比较宽松

21.某企业2013年的实际销量为2 110件, 原预测销售量为2 117.5件, 若平滑指数=0.6, 则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14年的销售量为 () 件。

A.2 110 B.2 113 C.2 114.5 D.2 113.75

22.在两差异法中,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是 () 。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23.公司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主要表现为 () 。

A.降低资本成本 B.维持股价稳定 C.提高支付能力 D.实现资本保全

24.下列属于构成比率的指标是 () 。

A.不良资产比率 B.流动比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销售净利率

25.甲公司2013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 000万股, 2013年3月1日发放股票股利, 每10股送1股。2013年6月1日增发普通股4 500万股, 12月1日回购1 500万股, 2013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则基本每股收益为 () 元。

A.0.2 B.0.37 C.0.38 D.0.42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 。

A.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 B.对债权人的责任 C.对消费者的责任 D.对所有者的责任

2.下列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关系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投资回收系数=1 B.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偿债基金系数=1 C.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1+利率)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D.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1+利率)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3.在编制生产预算时, 计算某种产品预计生产量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 。

A.预计材料采购量 B.预计产品销售量 C.预计期初产品存货量 D.预计期末产品存货量

4.与负债筹资相比, 股票筹资的特点有 () 。

A.财务风险大 B.资本成本高 C.信息沟通与披露成本较大 D.分散控制权

5.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时 () 。

A.如果企业产销业务稳定, 则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 B.若企业处于初创期, 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 C.若企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 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 D.若企业处于收缩阶段, 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

6.企业正在讨论两个投资方案:A方案寿命期10年, 净现值为400万元, 内含报酬率为10%;B方案寿命期10年, 净现值为300万元, 内含报酬率为15%。据此可以认定 () 。

A.若A、B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则A方案较好 B.若A、B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则B方案较好 C.若A、B两方案是独立方案, 则A方案较好 D.若A、B两方案是独立方案, 则B方案较好

7.下列属于控制现金支出有效措施的有 () 。

A.运用坐支 B.运用透支 C.提前支付账款 D.运用浮游量

8.某公司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 销售单价分别为50元、70元、9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50 000件、30 000件、20 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20元、35元、40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400 000元, 若企业采用联合单位法,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联合保本量1 750件 B.甲产品保本销售量8 750件 C.乙产品保本销售量3 381件 D.丙产品保本销售量2 254件

9.某公司非常重视产品定价工作, 公司负责人强调采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则可以采取的定价法有 () 。

A.保本点定价法 B.目标利润定价法 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D.边际分析定价法

10.当公司存在下列哪些项目时, 需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 。

A.股票期货 B.可转换公司债券 C.认股权证 D.股票期权

三、判断题

1.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种财务管理目标, 都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础。 ()

2.根据财务管理的理论, 必要投资收益率等于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之和。 ()

3.企业调整预算, 应当由财务管理部门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提出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 ()

4.如果企业在发行债券的契约中规定了允许提前偿还的条款, 则当预测年利息率下降时, 一般应提前赎回债券。 ()

5.甲企业上年度资产平均占用额为5 000万元, 经分析, 其中不合理部分700万元, 预计本年度销售增长8%, 资金周转加速3%。则按因素分析法预测年度资金需要量为4 504.68万元。 ()

6.投资长期溢价债券, 容易获取投资收益, 但安全性较低, 利率风险较大。 ()

7.在存货的ABC控制法下, 应当重点管理的是虽然品种数量较少, 但金额较大的存货。 ()

8.作业共享指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

9.代理理论认为, 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

10.一般来说, 市净率较高的股票, 投资价值较高。 ()

四、计算分析题

1.东方公司拟进行证券投资, 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为4%, 市场风险溢酬为8%的备选方案的资料如下:

(1) 购买A公司债券, 持有至到期日。A公司发行债券的面值为100元, 票面利率8%, 期限10年, 筹资费率3%, 每年付息一次, 到期归还面值, 所得税税率25%, A公司发行价格为87.71元。

(2) 购买B公司股票, 长期持有。B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9元, 今年每股股利为0.9元, 预计以后每年以6%的增长率增长。

(3) 购买C公司股票, 长期持有。C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9元, 预期未来两年每股股利为1.5元, 从第三年开始预期股利每年增长2%, 股利分配将一贯坚持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4) A公司债券的β系数为1, B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1.5, C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2。

已知: (P/A, 10%, 10) =6.144, (P/F, 10%, 10) =0.385 5, (P/A, 12%, 10) =5.150 2, (P/F, 12%, 10) =0.322。

要求:

(1) 计算A公司利用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 (按一般模式计算) 。

(2) 计算东方公司购买A公司债券的持有至到期日的内含报酬率。

(3) 计算A公司债券、B公司股票和C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并为东方公司作出最优投资决策。

(4) 根据第3问的结果, 计算东方公司所选择证券的投资收益率。

2.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 900千克, 该零件单价为100元, 单位储存变动成本400元, 一次订货成本5 000元, 单位缺货成本200元, 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要求:

(1) 计算经济订货批量、年最优订货次数。

(2) 按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 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 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是否恰当?

(4) 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 企业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3.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 产品的单位售价分别为5元和10元, 边际贡献率分别是40%和20%, 全年固定成本为50 000元, 企业采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法进行量本利分析。

要求:

(1) 假设全年甲、乙两种产品分别销售了20 000件和40 000件, 试计算下列指标:

(1) 用金额表示的保本点销售额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下同) 。

(2) 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甲、乙两种产品的保本点的销售量。

(3) 用金额表现的安全边际额。

(4) 预计利润。

(2) 如果增加促销费10 000元, 可使甲产品销售量增至40 000件, 而乙产品的销售量会减少到20 000件。试计算此时的保本点的销售额和安全边际额, 并说明采取这一促销措施是否合算。

4.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 所得税税率为25%。2013年年末公司总股份为50亿股, 当年实现净利润为15亿元, 公司计划投资一条新生产线, 总投资额为40亿元, 经过论证, 该项目具有可行性。为了筹集新生产线的投资资金, 财务部制定了三个筹资方案供董事会选择:

方案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0亿元, 每张面值100元, 规定的转换比率为10, 债券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3%, 可转换日为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2014年1月1日) 起满1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2015年1月1日) 。

方案二:平价发行一般公司债券40亿元, 每张面值100元, 债券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6%。

方案三:平价发行40亿债券, 票面年利率为4%, 按年计息, 每张面值100元。同时每张债券的认购人获得公司派发的10份认股权证, 该认股权证为欧式认股权证, 行权比例为2∶1, 行权价格为8元/股。认股权证存续期为12个月 (即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 , 行权期为认股权证存续期最后五个交易日 (行权期间权证停止交易) 。假定债券和认股权证发行当日即上市, 预计认股权证行权期截止前夕, 每股认股权证的价格为1元。

要求:

(1) 根据方案一的资料确定:

(1) 计算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

(2) 假定计息开始日为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计算甲公司采用方案一2014年节约的利息 (与方案二相比) ;

(3) 预计在转换期公司市盈率将维持在25倍的水平。如果甲公司希望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转换期后能够实现转股, 那么甲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4) 如果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的公司股价在9~10元之间波动, 说明甲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2) 根据方案二, 计算债券的资本成本 (不考虑筹资费用, 采用一般模式) 。

(3) 根据方案三的资料确定:

(1) 假定计息开始日为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计算甲公司采用方案三2014年节约的利息 (与方案二相比) ;

(2) 为促使权证持有人行权, 股价应达到的水平为多少?

(3) 如果权证持有人均能行权, 公司会新增股权资金额为多少?

(4) 如果2014年12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的公司股价在9~10元之间波动, 说明甲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五、综合题

1.C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相关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每个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均以赊销方式售出, 其中60%在本季度内收到现金, 其余40%要到下一季度收讫, 假定不考虑坏账因素。部分与销售预算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说明:上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 下同。

资料二:预计每个季度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均以赊购方式采购, 其中50%于本季度内支付现金, 其余50%需要到下个季度付讫, 假定不存在应付账款到期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与直接材料采购预算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资料三:预计公司的年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200 000元, 年预算产量为1 000件, 年预算工时为40 000小时, 其中第一季度工时为8 000小时, 第二季度工时为9 000小时, 第三季度工时为11 000小时, 第四季度工时为12 000小时。年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360 000元, 其中折旧费用为120 000元。

资料四:若该年度公司实际的年生产量为1 050件, 实际耗用的工时为40 000小时, 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400 000元, 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210 000元。

要求:

(1) 根据资料一确定该表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2) 根据资料二确定该表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3) 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 计算预算年度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年末余额。

(4) 根据资料三计算预算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填写表中空缺部分的数据。

单位:元

(5) 根据资料三和资料四, 计算该年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以及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2.已知:A、B、C三个企业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A企业历史上现金占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资料二:B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 (简表) 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该企业2014年的相关预测数据为:销售收入8 000万元, 新增留存收益40万元;不变现金总额400万元,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现金0.05元, 其他与销售收入变化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资料三:C企业2013年末总股本为120万股, 该年利息费用为200万元, 假定该部分利息费用在2014年保持不变, 预计2014年销售收入为6 000万元, 预计息税前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为12%。该企业决定于2014年初从外部筹集资金340万元。具体筹资方案有两个:

方案1:发行普通股股票40万股, 发行价每股8.5元。2013年每股股利 (D0) 为0.5元, 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

方案2:发行债券340万元, 票面利率10%,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上述两方案的筹资费用均忽略不计。

要求:

(1) 根据资料一, 运用高低点法测算A企业的下列指标: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现金;

(2)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

(2) 根据资料二为B企业完成下列任务:

(1) 按步骤建立总资金需求模型;

(2) 测算2014年资金需求总量;

(3) 测算2014年外部筹资量。

(3) 根据资料三为C企业完成下列任务:

(1) 计算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

(2) 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

(3) 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做出最优筹资方案决策, 并说明理由;

(4) 计算方案1增发新股的资本成本。

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D 7.B 8.A 9.B 10.D 11.C 12.C 13.A 14.C 15.D 16.A 17.B 18.B 19.D 20.C 21.B 22.B 23.B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BCD 5.AD 6.AD 7.BD 8.CD 9.C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 (1) A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100×8%× (1-25%) /[87.71× (1-3%) ]=7.05%

(2) 100×8%× (P/A, i, 10) +100× (P/F, i, 10) -87.71=0

设利率为10%, 100×8%× (P/A, 10%, 10) +100× (P/F, 10%, 10) -87.71=0=10%

所以债券持有至到期日的内含报酬率=10%

(3) 债券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4%+8%=12%

A公司债券内在价值=100×8%× (P/A, 12%, 10) +100× (P/F, 12%, 10) =8×5.650 2+100×0.322=77.4 (元) 。

B公司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4%+1.5×8%=16%

B公司股票内在价值=0.9× (1+6%) / (16%-6%) =9.54 (元) 。

C公司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4%+2×8%=20%

A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87.71元, 高于其投资价值77.4元, 故不值得投资。

B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9元, 低于其投资价值9.54元, 故值得投资。

C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9元, 高于其投资价值8.19元, 故不值得投资。

所以, 东方公司应投资购买B公司股票。

(4) 购买B公司股票的投资

年最优订货次数=4 900÷350=14 (次)

(2) 交货期内平均需求=240×0.1+260×0.2+280×0.4+300×0.2+320×0.1=280 (千克)

含有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280+50=330 (千克)

存货水平为330千克时应补充订货。

(3) (1) 设保险储备为0, 再订货点=280 (千克) , 缺货量= (300-280) ×0.2+ (320-280) ×0.1=8 (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8×14×200+0×400=22 400 (元)

(2) 设保险储备为20, 再订货点=280+20=300 (千克) ;缺货量= (320-300) ×0.1=2 (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2×14×200+20×400=13 600 (元)

(3) 设保险储备为40, 再订货点=280+40=320 (千克) ;缺货量=0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40×400=16 000 (元)

因此合理保险储备为20千克, 相关成本最小。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太高。

(4) 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 企业的再订货点=280+20=300 (千克)

所以, 甲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8 333×20%÷5=8 333 (件)

乙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8 333×80%÷10=16 667 (件)

(3)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500 000-208 333=291 667 (元)

(4) 预计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500 000×24%-50 000=70 000 (元)

安全边际额=400 000-200 000=200 000 (元)

利润=400 000×30%-60 000=60 000 (元)

增加促销费后虽然保本点销售额下降, 但固定成本上升幅度大于保本点下降幅度, 导致企业利润降低, 所以采取这一措施是不合算的。

4. (1) (1) 转换价格=面值/转换比率=100/10=10 (元)

(2)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节约的利息=40× (6%-3%) =1.2 (亿元)

(3) 要想实现转股, 转换期的股价至少应该达到转换价格10元, 由于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所以, 2014年的每股收益至少应该达到0.4元 (10/25) , 净利润至少应该达到20亿元 (0.4×50) , 增长率至少应该达到33.33%[ (20-15) /15×100%]。

(4) 如果公司的股价在9~10元内波动, 由于股价低于转换价格, 此时, 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将不会转换, 这会造成公司集中兑付债券本金的财务压力, 加大财务风险。

(2) 债券资本成本=6%× (1-25%) =4.5%

(3) (1) 发行附认股权债券节约的利息=40× (6%-4%) =0.8 (亿元)

(2) 为促使权证持有人行权, 股价=8+1×2=10 (元)

(3) 发行债券张数=40/100=0.4 (亿张)

附认股权数=0.4×10=4 (亿份)

认购股数=4/2=2 (亿股)

如果权证持有人均能行权, 公司会新增股权资金额=2×8=16 (亿元)

(4) 利用这种筹资方式公司面临的风险首先是仍然需要还本付息 (利息虽然低但仍有固定的利息负担) , 然后是如果未来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格, 认股权证持有人不会行权, 公司就无法完成股票发行计划, 这样便无法筹集到相应的资金。

五、综合题

1. (1) A=20 800元, B=117 000×60%=70 200 (元) , C=117 000×40%=46 800 (元) , D=70 200+46 800=117 000 (元) , E=117 000×60%=70 200 (元) , F=128 700×60%=77 220 (元) , G=70 200+46 800=117 000 (元)

(2) H=10 000+70 200×50%=45 100 (元) , I=70 200×50%=35 100 (元) , J=10 000 (元)

(3)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128 700×40%=51 480 (元)

应付账款年末余额=77 220×50%=38 610 (元)

(4)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 000/40 000=5 (元/小时)

单位:元

(5) 标准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 000/40 000=5 (元/小时)

标准的单件工时标准=40 000/1 000=40 (小时/件)

标准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360 000/40 000=9 (元/小时)

实际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10 000/40 000=5.25 (元/小时)

实际的单件工时=40 000/1 050=38.10 (小时/件)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5.25-5) ×40 000=10 000 (元)

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40 000-1 050×40) ×5=-10 000 (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400 000-360 000=40 000 (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360 000-1 050×40×9=-18 000 (元)

2. (1) 首先判断高低点, 因为本题中2013年的销售收入最高, 2009年的销售收入最低, 所以高点是2013年, 低点是2009年。

(1)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现金= (300-280) / (4 800-4 000) =0.025 (元)

(2)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300-0.025×4 800=180 (万元)

或=280-0.025×4 000=180 (万元) 。

(2) (1)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资金总额a=400+228+600+1 800-120-156=2 752 (万元)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资金b=0.05+0.14+0.25-0.1-0.03=0.31 (元)

所以总资金需求模型为:Y=2 752+0.31X

(2) 2014资金需求总量=2 752+0.31×8 000=5 232 (万元)

(3) 2013年资金需求总量=4 800-600-300=3 900 (万元)

2014年外部筹资量=5 232-3 900-40=1 292 (万元) 。

(3) (1) 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6 000×12%=720 (万元)

(2) 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数=120+40=160 (万股)

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200 (万元)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股数=120 (万股)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利息=200+340×10%=234 (万元)

(3) 决策结论:应选择方案2 (或应当负债筹资或发行债券)

理由:由于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72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336万元。

上一篇:支部委员竞选下一篇:2024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