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推荐6篇)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篇1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S226;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 “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篇2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

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晚唐诗派

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樊增祥自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

学诗之初,“积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余皆香奁体也”。又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李者居多”,“以学晚唐者为最佳”。

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诗“多冶游之作”(陈衍《石遗室诗话》)。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曾官绥远、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于隶事,极似樊。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李希圣(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乡人。

诗歌语言风格 篇3

(一)豪迈雄奇

•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

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大漠昂首奔驰的骏马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如何体现豪放的风格,结合句子分析。

诗歌前两句用“千里黄云”“雪纷纷”等描写了天地之广,风雪之大的壮阔之景色,也折射出诗人壮阔的胸襟。后两句,“莫愁”和“天下谁人不识”则于悲壮中充满乐观与信心,和前文的广阔背景融为一体,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悲壮慷慨

•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得不到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草原孤独翱翔的雄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时间上得孤独,在诗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谁和他相知,而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空间上得孤独,天地广阔,却依旧因为孤独而悲哀,于是诗人感叹苍凉和孤独,潸然泪下。

(三)沉郁顿挫

• 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胸

中,沉吟再三,然后勃发于笔端。

• 汩汩涌出的泉水,最终汇成一股曲折的溪流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诗人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暮秋时节,想到和朋友天各一方,倍感思念,于是借酒消愁。颈联描写江山见证作者的鬓发,“存肝胆”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忠贞。整首诗将眼前悲凉之景、自己的个人遭遇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四)朴素自然

• 语言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没有大肆描写送别的场景,而只用两句简笔勾勒告别友人,回到家中的情景,三四句则用询问的口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诗人截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五)含蓄委婉

•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藏在描写刻画的形象中,让

读者自己理解和想象。

•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在诗中表达什么思想?

诗歌真正的意思是要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是否符合考官的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知音张藉比成丈夫,将考官比喻为科考的官员,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

(六)婉约细腻

• 语言和情感呈现柔美、委婉、含蓄、细致、绵密的特征。

——小家碧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诗歌婉约细腻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地方?

• 词开篇用寒蝉、骤雨、长亭、兰舟等凄凉的意象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接着通过细节

描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离别时的缠绵悱恻,最后写别后的想象之景“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孤苦凄凉。全诗描写离别场景和离别心理的语言细腻,表达情感含蓄。

(七)清新明丽

• 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以新颖轻巧的构思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

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春光明媚中踏青的红衣少女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歌描写诗人在酷暑的晚上游荷池,看到“细草摇头”,将细草拟人化,富有情趣。后两句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躲在荷叶下,化静为动。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明快。

(八)幽默讽刺

•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表现对世事或某类人的讽刺。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这首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诗歌揭示了

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用幽默调侃的语句,表达对秦始皇的讽刺和憎恶之情。

其他注意风格:

(1)明净绚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2)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雅致,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丰富,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3)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又如《诗经.硕鼠》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江楼月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快简洁——像一幅勾勒线条的淡墨山水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4)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但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高超峻拔)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横江词(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浅谈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特点 篇4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一、序论

无论是播音还是主持,它们的语言特点风格都是不同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既涵盖了广播播音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又涵盖了电视播音的“声画和谐,形神兼备”。当然不同类的节目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随着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深入发展,从内容、形式到播出时间、传播对象等各个方面,新闻类节目都已经有了而且还会有更加细化的分工,播报多样化的格局已使各种不同的语态传播在不同栏目中形成了主持人的不同风格。在此,我从三个方面对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个性

特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阐释。

1、个性化的人际传播——说新闻、讲新闻

关于新闻语言个性化、风格化,最早始于凤凰卫视。鲁豫在《凤凰早班车》首创的“说新闻”,听起来轻松而不失干练,亲切而不失大方,自然而不失稳重,娓娓道来而不失明快和分量,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陈鲁豫较强的新闻素质与视野的开阔、可贵的敬业精神,以及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训练有素的记忆力等主观因素,是其尝试“说新闻”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早班车的特色,就是把电视、广播、报纸、互连网集中在鲁豫的一张嘴上”。还有人对“早班车”这样评价:“气质娇好的主持人娓娓道来的新闻方式和端着咖啡看报,有异曲

同工之妙”。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当陈鲁豫等人以轻松自然、几**常说话的口吻为观众说新闻时,人们立即感受到了人性化传播的独特魅力。通过说新闻的方式,主持人真切自然地与观众面对面地平等交流,更具有人情味、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关于泰森被起诉的新闻,陈鲁豫是这样说的:“泰森这个人与法庭很有缘,不是他告别人,就是别人告他。”这种轻松而诙谐的谈话氛围,可以让观众在瞬间跟主持人产生共鸣,让观众产生继续收看的期待。这种“说新闻”的方式使节目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人际传播的效果,增强了信息传递的对象感和交流感,强化了传播效果和节目的亲和力,主持人能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理解,这就使节目打上了个性化的印记。

凤凰台的节目主持人佳佳原以播气象节目出名。其青春活泼、快人快语的形象早已在观众心目中建立。2004年,她以“新闻不一定很严肃,为你冲泡一杯清新爽口的新闻下午茶”作为节目的宗旨而开出一个新闻茶馆。节目以软性新闻为主要内容,以观众参与作为诉求点,创造了一种讲新闻的新闻节目的新形态。在她的茶馆中,每天举行一个新闻擂台赛,由两个地方的观众先报各自城市当天晚报上的有趣消息,然后就当天大新闻提三个问题,双方抢答,最后以答对两题者作为擂主,明天再与别人对垒,这样既引起观众的参与兴趣又传播了新闻。节目中还开设了“小题大作”等小版块,设立了茶爷爷和茶妹妹两个卡通人物,轻轻松松把新闻说出来,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美国《60分钟》总编唐休伊特曾说过:“如果把节目比作一盘好菜,节目内容是主菜,主持人的魅力就好比是调料。”说新闻的实质,是主持人播报方式的改变,说的成功与否,几乎全部依赖于主持人的素质和魅力。

2、真性情的主持——“说”与“评”相结合

在主持人节目中,先是有广播中类似“晚报浏览”、“媒体热点”等读报节目出现,继而凤凰卫视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又带动了电视读报栏目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热播,如央视《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持人应借助“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大量信息和文化含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品格。在话语态度和关系方面,可谓“灵魂站在高处,姿态放得平和”(主持人张越语)。在话语方式方面,同样的内容和意图要“换个说法”,以“个性化的独特角度”和“百姓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加以表述。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曾采访制作了一个题为《在沙漠边缘》的节目。片子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严峻现实。采访快结束时,在一所农家小院里,敬一丹和一位妇女拉家常,得知这位妇女怀里抱的孩子叫“沙沙”,敏感的敬一丹好像觉察到什么,忙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这位母亲说,“因为出门是沙,进门还是沙”。紧跟着敬一丹又问站在旁边的邻家小姐姐的名字,得知叫“翠翠”。她心动了,她把这段看似“唠闲嗑”的细节用到节目里,然后面对观众说:这个小姐姐名叫“翠翠”,沙窝里的孩子起出这样水灵灵的名字,不是能看出乡亲们的盼头吗?

接着敬一丹略一侧身,指着大屏幕上随风翻飞的碧绿的杨树叶说:在我即将完成这个节目时,特意编辑了这样一组画面放在结尾。这绿色,是我们一路采访时追寻的颜色,是西北沙漠大片灰黄基调上难得一见的亮色,也应该是伴随着沙沙、翠翠长大的颜色。一位摄影记者说,到西北沙漠画画,只需带两种颜料,带十管黄的,一管绿的就够了。我想,画今天的沙漠是这样,但愿画明天的沙漠时,多带几管绿颜色。

这番话,落笔在颜色上,没有直接阐述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危害,没有引经据典地说政府“红头文件”上的话,也没有号召人们该怎样做,但听起来,却能让观众心动,有感同身受的深切同情,有现在的担忧,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憧憬,还有主持人关注国家、关注老百姓命运的情怀,同时还能体味到敬一丹朴素细腻而又淡雅、有韵味的语言特色。从思维和语言的角度可以看出,敬一丹抽象思维的流畅性、概括性及形象思维的联想与艺术感受及语言表达上细腻抒情的个性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敬一丹的主持风格——平实而不平淡,平易而不平庸。她与观众是平等,她是一种交流式的平视。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图省事说官话、套话、空话,不能说装腔作势、淡而无味的话,更不能说假话和不负责任的话。要练就这样的语言能力: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色彩,换个方式,说出与时代主旋律一致的话。风格是日常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又是个性化的,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却是一样的。

当然,新闻节目和新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播”法也应是多样化的,从实际出发,该“说”的说,该“报告”的报告,不应该厚此薄彼,更不应肯定一种而否定其他。

另外,说新闻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当中街市上那种极为随便的“交谈”。这种“说”的语言不失新闻语体真实、客观、准确、郑重的本质风格特点,它是汲取了书面语长处的精髓口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它摒弃了日常口语的随意性、冗余性、离散性、粗略性等缺陷,既保有口语通俗性、简洁性、明晰性、生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又兼有书面语规范性、集中性、有序的长处,上口入耳,入脑入心。这种“说”,是需要深厚的内在素养和极强的语言功力的,不是随便什么人想说就可以说好的。这便是播音与主持的风格!

二、本论

播音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三感”,分述如下:

1、规范性

播音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

推广普通话,应视为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只是达到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性要求。推广普通话,已是大势所趋,播音语言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然而,这还并非“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应包括思维的清晰、语感的准确、逻辑的钳力、艺术的魅力。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均有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把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认作“呆板”的代名词,把规范性同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艺术性对立起来,把规范性当成“不自然”、“不生活”的同义语,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需要进行启蒙教育加以纠正的偏见。

2、庄重性

庄重性,是指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话筒前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不能把庄重性理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苟言笑、虚与委蛇。但是,庄重性可以“寓庄于谐”,可以“谈笑风生”。而这,同玩世不恭、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打情骂俏是水火不相容的。

庄重性的表现是“善言”而不“轻言”,就是说开口说话之前要慎重,说话过程中要稳重,尽量不要“失言”,尽力使受众接受、相信、愉悦。因此,对“庄重性”的否定,必然导致“语无伦次”、“油腔滑调”。

用什么态度,说什么话,怎么去说,直接关系到听话人的信任程度、接受程度。播音语言的庄重性正是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考虑到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提出来的。庄重性,并不对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加以限制,它只在下限上对俗言媚语、低级趣味予以摒弃。至于上限,将在美学领域的民族化层面上得到延展,本书不作详论。

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3、鼓动性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鼓动性是任何宣传语言所共有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也不例外。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语),“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是播音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动性”。当然,“鼓动性”同“不喊不革命”的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情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感染有强弱快慢的不同,却从没有人主张语言可以没有情感,不要感染。大体上,播音语言的发出一定基于一种目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情感)。尽管事实上存在,却也从没有人主张以让人消沉为目的,以“不想说什么”为愿望。要让人知道说话人愿意说,说出的话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积极、让人振奋。

政治倾向、思想倾向,在广播电视中是相当明显的,这是宣传的需要。恩格斯说过“倾向性越隐蔽越好”,我们不能理解为取消倾向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倾向性。其中当然包含着清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垃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污浊。播音的倾向性讲求宣传艺术,避免“强加于人”并不矛盾。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完全不应该脱离宣传内容、不顾表现形式,更不应张扬自我、强加于人。

4、时代感

所谓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当前,时代精神是指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时代氛围是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首先是内容的主次。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次要的内容,非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削弱。

(2)其次是感情的浓淡。感情起伏变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在不同的色彩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3)再次是态度的差异。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歌颂与贬斥„„各自都有不同态度支配下的不同的程度。这程度落实到语言上,就是“分寸”。同样一句话,大体上可以有“重度”、“中度”、“轻度”的分别。

还有语体风格的区分。新闻中、通讯中和评论中,有分寸感问题;知识类、服务类和文艺类也存在分寸感问题;文学作品播读也有分寸感问题,各种分寸感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

(4)最后还有有声语言的发出者,那独特感受、表达习惯、话筒前状态„„也会表现出某种分寸感。

可以说,分寸感是有声语言的构成部分,无处不在。成功的播音创作十分注意分寸感的把握,努力避免“过犹不及”的失当处置。目前,主要是“分寸不当”的问题,特别是“重度”失重,什么话均“无足轻重”,如果要表达,只是简单地加重声音,显得浊拙。还是要在语言功力上花气力。否则,便会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6、亲切感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应是知心朋友的关系,既不应是“陌生人”,也不应是“私语者”。所谓知心朋友,当然互相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思想感情,或挚友,或诤友,经常产生“共鸣”。

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从内容上说,要适应“新鲜”、“易懂”、“可信”、“情真”的受众期待心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的东西很多,除了禁忌的内容之外,还不宜传播陈旧的东西,尽人皆知的、老生常谈的,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难于理解的、听来吃力的,只好“敬而远之”;虚假失实的、东拉西扯的,往往使人产生厌烦;虚情假意的、故作多情的,更令人不愿接受。从表达上说,要张弛得体,控纵有节。那种认为只有“小音量、近话筒、一对

一、快节奏”才能产生亲切感的观点,不过是某种形式的追求,容易造成机械的、单一的、雷同化的声音效果,不利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能动和多样化的表达。

播音语言的亲切感,必须像我们一贯主张的那样,坚持传者与受传者“平等”的关系,才可以产生。

7、播音语言的亲切感不仅是一种语言传输心态,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平等交流心态。这是语言传播的心理基础,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接受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听众、观众敞开心扉,了解语言内容,达到信息共享。亲切感制约着播音创作主体的传播心态,在播音语言中充满了尊重、体贴、通达、友善,既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又不唯唯诺诺、乞求怜悯,但是,道理上都知道“平等”,语言上却不一定能体现出来。如:或语言傲慢、语气生硬,或缺乏礼貌、出言不逊,或低声下气、吞吞吐吐,或胡乱吹捧、邀宠取媚。这种不平等关系,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电视上的“笑眯眯”、“甜腻腻”,更会使观众不敢恭维。如果一味追求“亲切”,而忽略了内容的准确表达,听众、观众确实感到“亲切”了,但并没有注意内容,或因之而忘却了语言内容,这就无异于“舍本逐末”了,这时的“亲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播音语言特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标准”,基本上是一种“主观评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即用“人”的审美感受、美学理想去把握,而这,诉诸文字之后,会损耗、遗失掉许多东西,远不如用有声语言去鉴别,去表述,来得明确、可感。作为基础性评判标准,不能不考察内容、形式及二者的关系。离开语言内容、语境,离开语言形式、传播,离开节目整体、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特别是离开“有声语言”,这个“标准”或被架空,失去实践意义,或被扭曲,变得支离破碎。因此,必须从传播效果去考察。如果仅从传播过程的中途——词语组合上,语意形成上,甚至文字稿件上去考察,就混同于报刊编辑、校对了,实质上,便把“有声语言”的创作降低、抛弃了。有声语言的功能包含着使文字语言“增色”、“减色”和“改向”诸方面。“增色”和“减色”易于理解,“改向”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同样一句话,可以按文字表面意思表达,也可以改变方向,按文字表面相反的意思表达。这种情况,不管有意无意,在实践中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我们某些电台、电视台的主管、主编、“把关人”,以及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似乎还不大了解,于是才有“只审文字稿件”、“播音只是照稿念”等认识,于是才有“有什么文字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有声语言”、“文字语言怎样,有声语言就会怎样”等观点。照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观点去领导、指导广播电视播音,怎能理解、应用这种评判标准去考察和推动播音质量呢?可喜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怎么写”“怎么说”比“写什么”“说什么”重要得多,这共识,这共同语言,正是对“三性”、“三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把握。那么无论是播音还是主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三性三感!

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与演员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在语言创作的过程中,其跳跃性远比不上影视演员。这是肯定的。所以,对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的播音主持语言特点更深的打着生活语言的烙印。

从主持语言艺术的角度,对语言风格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说理型的。这类语言一般常见于政播节目,新闻、评论、时事、综述、评述等等,主持这类节目,其语言有较强的逻辑性,虽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但确实表现出语言的犀利、说理的透彻,而这种理既能让专家接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也能让百姓认可。这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做支撑的。

2、知识传播型的。这类主持语言,一般以朴实大方、学者风范见长。在他们的语言中,常常蕴涵着很深厚的知识积淀,既有权威性,又富可信性,同时,他们不温不火的对于知识的把握,不仅显示出知识的魅力,更显示出其人格的魅力。

3、情感细腻型的。这类主持语言表现,更加彰显其个人的语言魅力。这种语言大多也更加贴近百姓,既可亲又可爱,热烈中带着恬静,温馨中带着诚意。在很多时候,所表现出的“一对一”式的谈话形式,把主持人对于听者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对方。所以,这类主持语言,使人感觉更加朴实、自然,也使听者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说者敞开心扉,听者“心满意足”(当然,在自然中,也保持着一种情感的适度性),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与沟通。

4、风趣幽默型的。这类主持语言,大多出现在娱乐性节目中。其表现特点是:诙谐、调侃,轻松自如。常有“语出惊四座,捧腹嘴不合”的语言表现,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由于他们渊博的知识,常常反映出主持人的机敏与才智,巧妙的比喻、善意的嘲讽,让听众在欢笑中得到愉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不管是哪种风格,只要你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努力而得以形成,那你的艺术,一定是实现了升华。

三、结论

对于以有声语言为传播工具的(专业)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造就其主持艺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 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所以,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能否获得受众的认同和喜欢,决定了他的节目是否有吸金夺人的魅力。论及当今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特色,虽然万紫千红、各具功力,但比较起来,仍属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语言风格显得独树一帜。这位十多年前还是央视栏目制片人的蒙族青年,凭借自己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语气、专家样的评论、学者般的反问„„,为受众树立起当代中国一位严肃而亲民的电视主持人的典范。

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素质高低,归根到底是通过口才表现出来。通过口才,从各个角度展现出他的思想道德、人格修养、知识根基、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内涵。因而,当我们认真梳理白岩松语言风格的同时,着重分析其与语言风格紧密相连的人格魅力,着重挖掘其与语言风采紧密相连的社会责任,对于时下播音主持队伍的自身建设,不但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

一、白岩松语言风格的主要特色

单从屏幕形象上看,白岩松几乎总是皱着眉头,表情凝重,只有藏在眼镜后面的明亮目光,显示着思想的深邃与沉稳。正是凭借着自己语言犀利、修辞美丽的独到优势,成功铸就了其主持艺术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风格。在广大受众心目中,这种风格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自成一派的境界。剖析白岩松的语言风格,究竟具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特色?又给我们业界同仁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呢?

1.刻意求新,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长期的主持实践中,白岩松一直恪守这样的信条:

“想让自己优秀,必须让你与众不同”。为了精心打造自己理想的主持品牌和语言风格,他坚持从始至终参与各种节目的策划,并坚持亲自撰稿,为自己一直积极倡导的“主持人中心制”在中国电视界的实施,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示范。对于自己精心策划的每一个节目,在认真准备、字斟句酌之前,他无不这样告诫自己:

“一定要说和别人不一样的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话!”

我们不会忘记,在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中,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正值参加奥运火炬珠峰登顶活动后,从拉萨返京路过成都,她当即主动请缨留下参加抗震报道。白岩松在与她的连线报道中由衷赞道:

“谢谢泉灵,刚刚完成火炬接力,又进入生命的接力!”此番发自肺腑的话语,顿时打动了心系灾区的亿万电视观众。

我们不会忘记,当恨铁不成钢的中国球迷在对足球一片哀怨的浮躁声中,白岩松却独具匠心,对输球发表了新的见解:

“输球要输得有尊严”。他提出的究竟要用“脚”踢球,还是要用“心”踢球的精辟见解,已然成为中国足球卧薪尝胆、知耻后勇的一剂良药。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教学设计打印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 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二)高考真题示例

1﹒2008【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4、宫词答案: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 篇6

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

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

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

高適、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

现在所说的唐边塞诗,是以盛唐为界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称呼。其中以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不仅在唐诗中有很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历史事实——民族矛盾及在民族矛盾下发生的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过程。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评价岑参当之无愧。

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

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

岑参的边塞诗总的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边塞战争或是与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将士矛盾、离别愁绪、思亲怀故,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玉门关盖将军歌》,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思想内容非常的深刻;

二是描写边塞风光、自然景物,如《经火山》、《题铁门关楼》、《登凉州尹台诗》,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边塞风光、景物,思想内容不如前一种,但从艺术风格表现上来说,在边塞诗中具在代表性;

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明胡应麟认为: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岑句格壮丽,高情致缠绵”.

因此,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

悲壮的体现

悲壮慷慨昂扬,是先秦汉魏以来描写行役、战争的传统风格,岑参诗歌的悲壮,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的“悲壮”有两种格调,一种是感慨而苍凉的格调,如曹操的《苦寒行》;第二种是昂扬慷慨的格调,如屈原的《国殇》,岑参边塞诗所体现的悲壮二都兼有。

一方面岑参边塞诗中描写的“黄沙漫漫,风吹草低、走马万里,仰望故乡的朝日与明月所产生的乡思之情”表现了战士跋涉之苦和思恋之苦,格调悲壮而苍凉;

另一方面描写征人鼓而雪海涌,三军呼而阴山动的战争场面和战士勇往直前时,则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壮志,格调悲壮昂扬。但是岑参的边塞诗歌在反映行役、战争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因此岑参边塞诗歌的主旋律是悲壮慷慨昂扬。

由于岑参边塞诗歌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得他的边塞诗具有一种雄伟的壮美,这种壮美不是由于敌人力量而体现,它是由将士的献身精神所体现的,即使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直入天际的漫漫黄沙、高耸入云的雪山、冻断宝刀的奇寒。

这些,在将士面前都如敌人一样的倒在了脚下,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在将士的面前人的力量显然战胜了自然的力量,这是人在和雄伟的自然做斗争,人压倒了自然,这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是将士英雄气概的赞歌,在我们今天看来则显现为雄伟的壮美。

上一篇:新员工年终总结发言稿下一篇:火电厂锅炉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