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模板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模板(通用9篇)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模板 篇1

教研室杨文龙

教材体系七、八年级教材每册设有六个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

九年级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

全套课本,安排写作指导短文24篇,作文选做题88题,修改文章练习题19题。

一学年安排课内作文16次,其他练笔20次左右,总量近两万字。

口语交际前四册设计活动12次,每册3次,每次一般有两道训练题。综合实践活动

全套书共设计了12个活动:

七年级(上):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七年级(下):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

八年级(上):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师生自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八年级(下):如果我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九年级(上)和九年级(下):融入“综合学习与探究”不再单独安排。专题

全套书共安排了10个专题。

七年级(上):狼

七年级(下):荷

八年级(上):长城、汉字

八年级(下):鸟、叶

九年级(上):气象、物候

九年级(下):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

名著推荐与阅读

七年级(上):《汤姆索亚立险记》

七年级(下):《西游记》

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水浒传》

九年级(上):《格列佛游记》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模板 篇2

现代白话文作品从总体上讲也是基本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 问题主要是在个别词语上, 特别是一些文言虚词和方言词语。语文教材中曾把郭沫若《天上的市街》一诗中不通用的词“市街”改成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街市”。[1]这一做法受到了许多语文现代化学者的肯定和赞扬。但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像这样一类的规范做法在语文教材中是极少数的。彭泽润也认为:“这种规范的力度太小, 人们对于著名作家的作品仍然过分崇拜, 不敢进行语言规范性的必要修改。”[2]对于著名作家作品的迷信自然仅只是一个方面, 实际上的问题远比这个复杂得多。下面我们仅就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例做些探讨。

(1) 夹杂有方言词、方言句式的句子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我却不大能用。

(2) 记录当时特有的现在已经消失或很少见的现象或事物。

我上了生书, ……

我就只读书, 上午习字, 晚上对课。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3) 当时常用, 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规范的词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 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4) 极不常见的外语词

A de, 我的蟋蟀们!A 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5) 夹杂文言词、文言句式的句子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

他认识一种虫, 名曰“怪哉”, 冤气所化, 用酒一浇, 就消释了。

所谓不知道者, 乃是不愿说。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问题的性质各不相同, 第 (2) 例中的词语由于是记录当时的特有事物, 属于古语词范畴, 有它的积极意义, 是必须保留的。第 (4) 例中德语“A de”虽然不常见, 但用在文中有增加韵味、使文章奇趣横生的用处, 也有保留的价值。针对这两类, 我们只能在注释上下功夫。第 (3) 例则应该成为规范的对象, 把“罢”规范成今天通用的“吧”。至于第 (1) (5) 两个例子则是问题的关键。每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时都有自己的个人风格特色和时代特点, 行文写作中总会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词语和惯用句式。如果说我们一律把鲁迅的作品中的文言词、方言词都改成现代白话, 一方面改动是否恰当、贴切、精练还只是个小问题;关键是我们要不要、能不能确保原作的风格, 使鲁迅仍然还是鲁迅。同时, 作为文学读物的作品是不是也要进行相应改动, 以保持和教材上的一致。如果一致, 怎么保证不会对人们正确理解原作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不一致,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种区别呢?

就目前的情况看, 针对这类问题, 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来做些改进和完善:1.在选取文章作为语文教材范文时, 要严格把关, 尽量选取文言、方言问题比较少的文章, 并且对于像上述第 (3) 类现象进行规范。与此同时, 相应的调整这一部分比例, 适当增加一些当代作家的比较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规范的文章。2.如果对于少数方言词、文言词进行了规范, 要在注释中有所说明。假设把鲁迅作品中的特指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伊”全部规范成“她”, 那么, 可以在文章前附一注释用来说明这一规范过程。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意识, 破除迷信思想, 正确对待这些文章中的文白夹杂现象, 以避免学生形成错误认识。

二.怎么正确看待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古典文学, 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了解这笔财富,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使他们能够多吸收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保持文言文所占的适当比重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但我们这样做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必须具备一种发展的眼光, 从而避免出现一种学生在写作表达上脱离现实口语、模仿文言的倾向。2001年高考中的满分文言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应该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当今时代的千千万万的青少年都投身到‘之乎者也亦焉哉, 弄清楚了当秀才’的潮流中去, 现代教育的理念的建立只能是一个空想。”[3]文言文之所以是经典是在于它所记录表达的思想是经典, 而不是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很多的人在这一问题上犯错误, 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学的常识, 弄不清言语和言语所记录的思想之间的区别。

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对待文言文, 还要弄清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读, 不是为了说, 更不是为了写, 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语素等, 更好的区分现代汉语成分和古代汉语成分, 以便纯洁现代汉语。目标是现代汉语, 而不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存。”[4]当然更不是为了古代汉语。我们不应该把学习古代汉语看成是培养现代汉语能力之外所增加的负担, 但也不应该让古代汉语的学习超出它的职责范围, 掩盖我们提升学生现代汉语能力的最终指向。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现代人要说现代话, 写现代文。文言的用处只是了解古书, 不适合用于现代生活。”

三.怎么正确看待教材编者语言中的文白夹杂现象

(一) 教材编写者要有语文现代化思想和普通话意识。当前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把写些文白夹杂的语言看成是一种时髦, 是一种高品位的追求;或是认为用些文言词可以让文章更加简洁更加富有文学气息, 从而写出了许多文白夹杂的作品, 就像王力先生所说得“恰像头戴古代的冠冕而身穿现代的长衫”。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这种认识是极度缺乏时代意识的表现, 很不利于当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开展。

(二) 正确认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有些人担心语言文字的规范会对书面语言的丰富性、严谨性以及书面语言的个性造成束缚, 进而产生不利影响。其实这是一种不必要的忧虑。我们所说的规范, 只是要求消除那些完全脱离当今社会口语、没有生命力的、会给阅读产生障碍的文言词、方言词等, 正确使用今天通用的、标准的普通话, 使书面语言不至于有脱离口语的危险。我们并不是要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保持绝对的一致, 更不是要限制书面语表达的个人风格特色。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提炼而成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提炼方法, 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写作丝毫不会影响书面语的表现力。

(三) 正确的判断文言词。有很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单独作词使用的,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能单独作词使用, 但是有些却可以作为词素用在一些现代汉语合成词中。

随着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有一些领域仍存在语言文字的规范尴尬, 比如流行歌曲语言、网络语言等等。对于这些有着特殊艺术追求、特殊交际追求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家们一般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但是对于具有重要示范表率作用的中学语文教材则不同, 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及时加以修正。我们应该把中学语文教材作为语言文字规范的宝贵阵地, 在教材中努力凸显出一种现代汉语普通话意识, 要尽可能的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进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只有有了好的教材, 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有效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谈选编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个问题[A].王丽编辑,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记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2]彭泽润.词和字研究——中国语言规划中的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3]孙兰荃.部分学术论著语言文言化倾向忧思[J]吉林:北华大学学报, 2005 (2) .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 教材 自然美 原始美 人为美 象征美

什么是自然美?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自然美有哪些形态呢?

一、自然美的内涵

“自然美是现实美的一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今天所要谈的是广义的自然美。“广义的自然美指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自然事物的美。”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自然美是师生在审美经验中常常接触到的。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形态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到,自然事物既可因其天然属性而表现出美,又可因其肯定人的本质特色而表现出美。因此,自然美能呈现出多种形态。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叙写自然事物的内容也蕴含着多种形态的自然美。在此,我根据“自然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把初中语文教材所蕴含的自然美分为三种形态进行研究。

(一)原始美

即表现为未经人类直接改造的自然事物的自然性的美。“这种自然性的美,主要是以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所构成的形式美而呈现出来。”

自然事物的原始美是欣赏者从对自然的形体、声音和色彩等本身的心领神会中,达到通达于万物神理,与自然物相契相通而获得精神畅快。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写自然事物的内容,基本都以呈现其原始美开始,如果有必要再呈现该物其他状态的美。

例如《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文中描写的大雁色泽的黑白相衬、翅膀的慢慢扇动、前进的静静滑翔,无不透出一种没有任修饰的本能的沉稳自信,一种自有其存在价值的原始状态美——大雁的原始美,让所有欣赏者从心灵深处震撼折服,产生欲与之同体自由翱翔的物我交融感,这是对人生命的价值的肯定和充实,是一种自我生命本质的享受。

又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内容都重在表现自然物质原始美。你看,在作者笔下,自然物色彩迷人:太阳的红,草的绿,花的红、粉、白,雨的晶亮、灯光的昏黄;在作者笔下,自然物形态多姿:小草刚“钻”出地面,浅而平整,花儿纷纷“赶趟儿”,野花“星星”般散发,鸟儿跳跃飞蹿,雨的密斜;在作者笔下,自然物质地舒适:草嫩而软,风轻而柔,雨柔润晶莹。在此文中,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充盈着的是自然美的原始状态,蕴含着的是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读到文中景物,让人想起人正有的生命和应有的活力,让人想到生活,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便是《春》中自然物原始美的魅力!

自然物的原始美是自然美中最基础的形态,其他任何自然美的形态都是以自然事物最原始的美改造或引申而成。

(二)人为美

是直接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烙印的自然事物所呈现的美,即“人类实践活动直接改选、加工过的自然物所表现出来的”,因而自然事物的人为美直接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自然物的人为美与自然物的原始美的关系在于:自然物的人为美是对其原始美改造、加工的形态,以原始美为基础,自然物的人为美离不开原始美。区别在于审美意味不同,自然物的人为美,因其鲜明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痕迹而直接表现出人的伟大,而自然物的原始美则不具备这一层含义。

例如《观潮》(周密):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里的潮水本是原始自然物,但流入钱塘江已被人为加工改造,潮水身上所拥有的原始美便也被改造成了人为美,潮水的雄伟壮观正是伟大人为力量的结果。

因此,自然美的人为美形态是既以原始美为基础,又以自然物与人的功利关系为条件的。例如钱塘江大潮,如果未能被改造成功,当它仍以不可阻挡的雷霆之势奔涌而来,要吞噬人的性命、毁灭人的生活时,便无法令人体会到美了。

(三)象征美

“这种美的形态是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而显现出的美。”这种象征美是由于自然物本身的自然属性与一定的社会内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式结构而形成,并且主要是以其所表现的社会内容而具有审美意义。

自然物的象征美与自然物质原始美和人为美都有关系:第三种形态美要从第一种或第二种形态美引申而得,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审美转化与深入,是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审美体验。

例如《紫藤萝瀑布》(宗璞):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这里细腻地描写紫藤萝的色、香、形,无不透着紫藤萝最原始的充盈美、最原始的生机美。然而,因为花儿由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与我国1966年到1976年十年浩劫历史和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的命运相似,所以文中表现的便是紫藤萝的象征美:不被厄运压倒,保持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阅读自然物的象征美形态的内容,既要联系自然物的原始美或人为美,又要联系写作当时的时代特征及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品质,与阅读者本身的生活阅历、个性修养以及阅读当时的心境都有关联。因此,自然物的象征美有其表现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和再现方式的丰富性,是一种理论性很强的形态美。这是一种被强行赋予的美,是一种被动展现的美。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意义丰富、形态多种的自然美。“各种形态的美在同一审美对象身上并非截然分离的,而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构成审美对象的统一的、整体的自然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虽不必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却有必要引领学生去欣赏美、鉴赏美。通过美的感染,激发学生向善的意志力量,如奋斗的精神、高尚的节操、仁爱的情愫等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自然美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磨砺学生的意志耐力,以实现现代教育的培养创造能力和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完人”目标。

作者简介:

杜引兰,大学本科毕业,中教一级,初中语文教师,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八中学。

初中语文教材教案 篇4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

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兴趣,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兴趣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5

1、苏州园林(叶圣陶) 2、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3、*日本平家蟹(卡尔·萨根) 4、*万紫千红的花(仇春霖)

5、*蜘蛛(周建人)

第二单元

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 7、看云识天气

8、*死海不死 9、*大自然的文字(伊林)

10、*秃鹰之死(郭治)

第三单元

11、食物从何处来(朱相远) 12、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13、气候的威力(位梦华) 14、*漫话小行星(卞德培)

15、*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第四单元

16、鲁迅自传(鲁迅) 17、哥白尼(竺可桢)

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侯仁之) 19、*梵高传(欧文”斯通)

20、*邓稼先(杨振宁)

第五单元

21、公输(墨子) 22、核舟记(魏学洢)

2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4、*短文两篇 荔枝图序(白居易) 山市(蒲松龄)

25、诗词五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别云间(夏完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第六单元

26、陈涉世家(司马迁)

27、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与朱元思书(吴均) 29、*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

30、诗歌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雁门太守行(李贺) 无题(李商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6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目录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4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凡尔塞宫(吉祖英)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二)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李广田)

苏州小巷(陆文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5、松鼠(布丰)

16、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7、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8、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19、三个太阳(黄传会)

20、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22、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屏蔽词语])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闻一多)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23、[***被屏蔽词语]词二首

沁园春&S226;雪

卜算子·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观刈麦(白居易)破阵子(辛弃疾)

25、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霑)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黄河颂(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 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

八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1、七律·长征([***被屏蔽词语])

2、《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3、老山界(陆定一)

4、草(王愿坚)

5、《长征》节选(王朝柱)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任先青)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萧乾)

7、最后一课(都德)

8、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9、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黄飞)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14、我的母亲(邹韬奋)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

20、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三)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6、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

2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30、(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目录

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3版)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

5、紫藤萝瀑布(宗璞)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四)杨柳(丰子恺)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被屏蔽词语])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10、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14、叫三声夸克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

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

20、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五)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26、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30、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克努特·汉姆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

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九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3版)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4、画山绣水(杨朔)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温泉》(碧野)(节选自《山泉水暖》)

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5、故乡(鲁迅)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

10、创造学思想录(罗曼&S226;罗兰)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12、论美(培根)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14、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15、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

17、桃花源记(陶渊明)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19、捕蛇者说(柳宗元)

20、岳阳楼记(范仲淹)

21、醉翁亭记(欧阳修)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

23、囚绿记(陆蠡)

25、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

25、一双手(姜孟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艾青)

古代诗词三首 龟虽寿(曹操)

使至塞上(王维)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专题: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简单的会议记录、简单的总结、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说明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目录九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2版)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

1、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2、江村小景(田汉)

3、《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4、一厘米(毕淑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七)莎剧独白两则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门》

古诗二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5、藤野先生(鲁迅)

6、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7、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8、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八)《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9、送行(比尔博姆)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丰子恺)

11、台阶(李森祥)

12、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九)《往事》之七(冰心)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13、曹刿论战(《左传》)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5、《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出师表(诸葛亮)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9、雪(鲁迅)

20、《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王蒙)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

简洁精纯的《雪》(斯妤)

《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十)《延安纺车抒怀》(吴伯箫)

专题

我心中的语文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模板 篇7

早在古代就出现了“情境教育”这一思想。情境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标, 从需要出发, 引入或创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氛围和场景, 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国的情境教育起源于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他从外语教学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得到启发,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境界学说”的基础上, 将传统教学强调的提高读写能力和近代直观教学等因素有效结合起来, 创造出了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1. 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苏州园林》, 在进行这部分课程教学的时候, 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苏州园林去体验园林巧妙的设计和大自然无限的美丽。通过开展类似的野外教育, 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课本知识, 在特定的情境中将所学知识升华。这会加强教育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可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

2. 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 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在情境教育的过程当中, 可通过设置“乐、助、亲”和“智、趣、美”的情境来缩短学生和教师、同学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是一篇演讲词, 其内容表达的是悲痛和惋惜的情感, 适合凝重、哀婉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情绪上感染学生, 让他们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师生共同以最佳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可以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根据角色效应, 强化主体意识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一些角色, 由学生来扮演。这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如八年级下册的《孔乙己》,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孔乙己、小伙计等课本中的角色, 这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更高效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 体会到当时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特点。通过类似的角色扮演, 学生能更好地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获得更加充分的自我发展。

4. 强调实践创新,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的特有功能, 创设有感情色彩、操作价值的情境, 开拓教育空间, 使学生能够在情境学习中将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生应认真阅读课文, 理解思路,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画出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这种强调创新和实践的情境应引入到教学中去。

三、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的教学优化途径

1. 生活展示情境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多一些宽容》和《错过》等文章的时候, 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美德在特定的情境中展现出来, 向学生展示要对人宽容、关爱他人、懂得珍惜的思想。告诫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美好的道德应用到生活中, 这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 实物展示情境

例如《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石榴》等课文, 在授课时借助类似白杨树、石榴、紫藤萝等在特定生长环境中坚忍不拔的植物进行说明非常有意义, 这会增进学生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深远意义的领悟。

3. 音乐渲染情境

例如《中秋咏月诗三首》 (水调歌头) , 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 让学生欣赏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这些音乐旋律简单、朗朗上口, 能够带来认同感, 会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情境中去, 在愉悦欢乐的气氛当中, 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4. 图画再现情境

例如《美丽的西双版纳》《阿里山纪行》等文章, 通过展示适当的图画, 表现出阿里山、西双版纳的特色与美丽, 相比于简单的文字叙述, 学生可以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描绘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景色, 然后同学之间再进行交流, 实现互动参与。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

四、结语

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 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由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育是一个思想体系, 它的途径是“设立人化的情境”, 主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 理念是“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创新特点是“基于民族文化内涵”。将情境教育应用到教学中, 对于语言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都是大有好处的。同时, 情境教学自身也应不断发展、进步,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将其更好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摘要: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同时注重“情”和“境”, 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认知支托点。本文介绍了情境教育的概念, 提出了苏教版语文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教学方法。情境教育确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够促进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育的特点, 同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情境教育,模式,途径

参考文献

[1]朱亚平.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探析[J].快乐阅读:下旬刊, 2013 (7)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初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篇9

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往往没有自己的理解,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做得好的教师也只是费尽心思考虑如何采用更生动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优化,很少有教师会考虑到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做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倡导。那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我联系自己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经历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理解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前提。教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即自己潜心体会文本;“浅出”,即清晰地引导学生理解新知。现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阅读量很大。课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语言表达特点决不是一读就能理解的,要反复钻研。即使看教师教学用书,也要把教师用书上写的变为自己从教材中体会出来的认识。如教﹙八下﹚《梁思成的故事》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不懂得建筑是一门艺术,我们永远理解不了梁思成的做法:保护敌人的 城市奈良;因为没能保护辽代古墓而调侃自己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二、结合实际是基础

教师使用教材时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束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语文的内涵,体会语文的真正价值。

1、结合学生实际用教材

(1)用教材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兴趣,活动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教研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加工和创造,带到课堂上,让语文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我执教《慈母情深》﹙七上﹚一课时,先安排同学们谈谈母亲所做的让自己感动的事,调动学生情绪,为课文的深入理解做好了铺垫。公开课上一节课拿下这篇文章,都是因为我为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搭建了一座桥梁。

(2)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现使用的新教材,各种内容,各种文体,各种人物,一一粉墨登场。但并不是所有教材都有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活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有趣之处.如我在教学《荔枝图序》﹙八下﹚一课时,文言色彩太浓,理解有难度,但当我把荔枝拿出来,一步步地演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品尝,一切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3)用教材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有一定的规律,为此,我们需要整体研读教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一个单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我教学《斑斓春色》﹙七下﹚这一单元时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桃江的孩子对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因为熟悉。但对林斤澜的《春风.》就不太理解了,而我教授时用同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不好,因为北方的春天与桃江的相差太远,没有认知怎么理解?所以后来我先让大家看相关图片,再学课文,效果就好多了。

2、结合教师实际用教材

老师要学会利用长处使用教材,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则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我是一个不擅长表演的人,上课缺乏激情,时间久了学生会疲倦,我就不断充实自己,课堂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问题的设计取胜,触类旁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三、活用方法是关键

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教师们针对学情,努力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质,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才能和教学智慧,大胆创造,积极利用,或精心取舍,或巧妙拓展,或大胆改动,或多方整合,或沟通读写,或接轨生活,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赋予教材生命的活力。用教材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联系我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种:

1、调:调就是指调整教学内容。

(1)调整课文段落的先后。北师大版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课文篇幅非常长,所以会跳读非常重要。如教《慈母情深》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跳读课文,从中找找到答案。

(2)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如教完《项链》﹙九上﹚后,我跳过几篇,先学《珠宝》,让学生比较阅读,对比中学会主旨,体会区别。

2、改:改就是改变课文形式

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改变课文形式,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如我在上《曹刿论战 》﹙八下﹚一课时,在拓展环节我请学生们将这篇课文加以创造,创作成课本剧的形式,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表现那真是一个绝,他们在深入理解课文后将这样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生动活泼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深深的被他们所打动。

3、增,也就是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更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举一反三,顺利迁移,在大量阅读中获得语言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我在教学《贾芸谋差》﹙九上﹚一文,就巧妙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故事情节,学《李逵见宋江》 就联系学生看过的电视剧《水浒传》,《武松》。

当然也可以联系生活拓展内容。语文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们应充分利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有意识地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教材,融入课堂,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为了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的题材,为了让学生了解周围世界,我常常一个人在乡间的小路上、小河旁、花丛中寻觅典型的场景。教八年级时,为了让学生写好教材上规定的写景作文,找到理想的看日出的观察点,我半夜里跑出去看日出。在精心选择的情境中,学生兴致勃勃,多种感官同时运作,非常容易地将眼前的物、色、声、形这些浸染情感的表象与相应的词语沟通,写作不再是一种难事。我在上《秋天》时,先带孩子们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秋天的变化,用他们的心去感受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然后再走进文本,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也能很快与文本融为一体了。

上一篇:文化企业未来战略规划下一篇:1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