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精选8篇)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篇1

机电学院德育答辩总结(论文)题目库

大学生活回顾类

1.生命中有个三

(四)年如此精彩 2.大学教会我珍惜

3.真心对待每一天、每个人、每件事 4.心灵彩虹

5.青春的童话

6.成长的快乐 7.我长大了吗

8.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 9.我是如何理解学风建设 10.在生活实践中育己 11.大学生道德的教育程度 12.我看现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

13.德育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体现为哪些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5.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

16.德育的失败-从大学生身上评中国德育现状 17.谈谈班级凝聚力 18.大学生德育的基本现状

19.在班级建设中渗入企业元素和营造家的氛围

道德观类

20.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认识 21.德育教育后的个人体会 22.德育的重要性

23.德育与知识教育哪个更重要

机电学院德育答辩总结(论文)题目库

24.要成功,先要学会做人 25.欲成才先成人 26.大学生道德观念 27.论道德教育与人格魅力

28.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统一 29.德育可以从身边小事得到显现 30.从生活中看德育 31.德育是纯粹的道德教育? 32.我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33.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 34.现代道德人格

35.论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 36.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向 37.如何准确把握德育内涵

38.如何实现德育与自我管理相协调 39.德育教育的规范是什么 40.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41.诚信的德育精神

42.学校在德育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 43.如何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44.法制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45.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德育向导 46.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建设 47.金融危机下,德育理念的培养 48.对大学生德育的理解 49.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50.道德教育更应该重视个人的自律 51.和谐社会与道德信仰

52.道德建设的基点--底线道德

机电学院德育答辩总结(论文)题目库

人生观、价值观类

53.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54.简述对大学生入党的看法 55.大学生的幸福观 56.注重个人修养

57.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58.在实践中构筑新世纪人生 59.注重成绩和发展德育哪个更重要 60.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61.大学生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2.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3.对大学生兼职的看法 64.情绪体验对道德信念的影响 65.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66.浅析情绪体验对道德信念的影响 67.新时期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68.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塑造中的作用 69.学生社团与素质拓展

70.德育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 71.谈谈同龄教育

72.冷静对待学生宿舍的偷盗案件 73.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74.谈谈贫困生心理问题 75.谈谈对特殊学生关注

76.大学生理论成绩重要,实践重要? 77.静观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创业 78.大学生就业观点与时俱进

79.浅谈大学生角色转变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80.论怎样帮助和引导问题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机电学院德育答辩总结(论文)题目库

81.“一个也不能落下”具体认识

82.交流谈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83.大学生教育是否更应向社会需求型发展 84.老师的关爱,学生的成长的关系 85.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86.怎样将感恩融入生活 87.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 88.社会(校园)诚信缺失的认识 89.谈谈个人利益和道德建设的关系

网络德育观类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篇2

一.质疑课文标题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很多课文的题目, 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从而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 引入对全文的理解和思考。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而把一些涉及课文中心、值得思考回味的问题作为课堂上的主线来学习, 从而“以学定教”。

比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课, 很多老师都说不好教, 说课文没什么意思, 而笔者看了文题之后, 感觉课题本身可能在语法上有点问题, 也可以相应通过质疑, 来引导对全篇文章的理解。请看教学片段:

1.导入:同学们, 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物质化的时代, 你们最羡慕得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 使我们越来越不能满足身边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样反而有时体会不到幸福。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现代学者、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的关于精神追求的文章。板书课题。

2.了解灵魂, 《辞海》对灵魂的解释: (1) 宗教所信居于人的躯体内主宰躯体的精神体; (2) 心灵; (3) 比喻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3.审题思考:老师怎么感觉课题好像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啊, 好像要我们给补充一下才可以说得更明确些。你觉得呢?如果能修改, 请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讨论交流后, 补充 (一) :人的高贵在于 (有) 灵魂。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改?有根据吗? (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呢?)

明确:课文的第一节就明确提出了这个论点, 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作者先引用名言, 把人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进行对比, 提出这个观点 (原文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 人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言, 人的高贵就在于人是有灵魂的。

题目补充 (二)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的高贵) (原文:作为肉身的人, 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 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 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 乃至高贵和卑鄙。)

教师总结:这样补充观点就更明确了, 当然我们也不妨猜测, 作者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这样的两个意思。那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作者可能在文章中主要是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灵魂高贵了, 他的人才能高贵。那一个人的灵魂的高贵的标准是什么呢?

下面就引入对文章主题部分的探讨, 通过对5个事例的探究, 明确人的灵魂高贵之处在于:有思想, 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这样一探究就使学生明白了作者本文的主要意思其实就在于他们自己补充的题目:人的高贵是由于灵魂的高贵。笔者在教学这节课时采用这种对题目质疑的方式进行, 发现不论是本班的学生, 还是送教基础相对差的其他学校的学生, 整堂课学生兴趣都很大, 从而顺利架构整节课, 顺利完成师生互相探讨交流的任务。

二.把握关键词语的定义来架构课堂的脉络

标题中的重要词语的作用很大, 一个词语能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 常常由对题目中一个词语的透彻理解, 就达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因为从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就能倾听出作者的心声, 抓住那些看似寻常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 引导学生循径探源、披文入情, 使他们在玩味品析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感悟情感, 滋养心灵, 当然也能获得成功感。

笔者在教学季羡林的《幽径悲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的时候, 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悲剧”一词的理解, 进而结构全课。

首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了解悲剧的定义。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通过学案直接打印上相关信息:

什么是悲剧: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 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 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 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 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鲁迅论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 是一种崇高美。悲剧作为一种崇高悲壮的美, 必定使人在悲伤中深思警醒, 在愤怒中激励斗志, 在惊叹中鼓舞信念, 在感奋中增添追求真理的勇气, 悲惨的结局却能产生震撼激荡的特殊美感。 (悲剧在于通过悲伤痛苦唤起同情与怜悯之情, 启人深思, 激励斗志, 奋发向上, 增强信念, 勇敢地为争取胜利而斗争。)

然后全课紧紧围绕上面有关悲剧的三个概念 (藤萝美吗?藤萝被毁灭悲惨吗?藤萝被毁后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来建构全课。共设计三个大问题:1.作者是如何把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充分表现出来的?2.悲剧要渲染被毁的惨状, 文章怎样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请抓住关键词句赏析, 写上自己的评点。3.面对藤萝的毁灭, 作者有哪些感受?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的设计既紧扣课题, 整节课又脉络清晰, 架构起对文章的全面阅读, 学生也真正的认识到了悲剧的含义。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是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了, 也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住了紫藤萝的毁灭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三.更换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加深感悟

教师对有些课文不妨引导学生给课文重新换个题目, 来帮助学生通过理解全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构思的课文题目, 我们既可以认为是智慧火花的碰撞, 是贯彻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也可以看作是和原题的对照, 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原题的巧妙, 进而建构全课。

比如学习《变色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拟出:一个小丑警官;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变色警官;七十二变警官等等题目。这样拟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也可以为课文教学服务。

教师进而提问:刚才同学们拟了不少题目, 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小说的题目呢?

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进一步了解:蜥蜴皮肤的颜色可以随着四周的物体颜色而改变, 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见风使舵。

然后就要求学生用奥楚蔑洛夫的显著特点总括全文———变, 看看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时, 态度有几次变化, 并说出变化的原因。这个过程既理出了情节, 也体会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还比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 (苏教版九上) , 让学生先思考, 我们写作游记, 一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主要采用什么观察方式? (多数游记文章是以视觉为主来进行观察) , 然后进一步提问, 那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可以改成“鼎湖山看泉”?让学生讨论进而理解本文的写作角度。

让学生围绕文章组材, 探究贯穿全文的是“泉”还是“听”, 让学生落实听的过程:开始时由泉声而想见到山泉, 但是, 山泉时隐时现、活泼灵动, 作者联想到爱女而爱上山泉;然后到深夜听泉, 由听泉生悟, 写出山泉所深寓的精神 (孕育生机, 滋养万木,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然后进一步启发, 这种精神的生发, 是由视觉感悟来的自然还是听觉感悟来的自然呢?这时, 教师可以结合古体字“听”来总结本文作者写泉水有用眼看, 更主要是用耳听, 最最主要的是作者用心在听, 用心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心灵的窗口。重视通过标题的理解来架构课堂教学的流程, 让学生透过题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从而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互相合作, 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 对我们的教与学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阅读教学中题目的妙用 篇3

一、名词性结构

名词性结构的题目一般具有静态、朴素的特点。它一般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如《苏武传》)、地点(如《长沙》)、事件(如《鸿门宴》)及时间等要素。这些触动创作灵感的诱因,是有特定意味的浓缩符号。在教学中还原、放大这些符号,是把握理解文章要义的钥匙。

(一)设置情境,走入文本

针对文章题目可先设计与之有关的情境,诱发学生联想,产生与文章内容相近或相反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尽快融入文本。如《苏武传》可先讨论“苏武你了解多少?”、“让你写苏武,你会怎么写?”《雨巷》可先设计“你心中的雨巷是什么样?”、“你会怎样表现它?”等。通过情境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由此易于接受和理解文本,产生共鸣,即或有了相反的感受,也可促使教学新的生成。

(二)设计主问题,促进探究

围绕题目可进行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如《苏武传》设计:“苏武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么表现他的?”、“你能想到和苏武相同或相反类型的人或事吗,有什么感悟和启示?”等。相信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主问题,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就显现出来,易于理解并感悟。围绕题目设计主问题,避免了教学节外生枝,使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明快,集中而高效。

二、动词性结构

动词性结构的题目一般具有动态、鲜活的特点,这类题目大多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折射文章的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记念刘和珍君》、《囚绿记》等。

(一)找寻文眼,把握思想感情

可利用题目中出现的动词,找寻文中与之相近相关的词语,从而快速把握并领会文章的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中的关键词“别”,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与之相近的“走了”、“作别”、“寻梦”等词语,进而感悟理解诗作别离、眷恋和伤感的情愫,在总基调烛照下品味诗作的意象就容易多了。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记念”,学生找到与之相关的“想写一点东西”、“温和微笑的她”、“苟活着的”、“激励”等短语,进而容易把握“纪念和赞扬进步青年,控诉黑暗与激励前行”这一文章精髓。

(二)巧抓对象,深化理解

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康桥”、“刘和珍君”、“绿”等,一般是文章记叙或描写的主要对象)大做文章,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深化理解。如《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在品味意象时提出“康桥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在别离时唯独对康桥如此眷恋?”等问题,学生探讨得出“康桥是母校的象征,是知识和理想的摇篮,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也是引领自我价值实现的航标”等,从而加深对浓浓的别离情愫的理解。《囚绿记》中的“绿”,探究得出“绿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是坎坷中坚强的生命力,是战胜灾难的内在力量,是‘囚不住的,她永远显现着向上、顽强和向往光明的特质”,进而升华了对作品主旨的理解。

三、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的题目大都呈现出特定、完满的特点,题目一般表达对某一事理的认识或感受。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故都的秋》、《逍遥游》等,文章通过对某个具象的展现,咏发超文本的某种人性或文化的深度思考。

(一)知人论世,涵泳意韵

对某一事理的认知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背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探索”,可深化对文章内涵和意韵地把握。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可首先明确“大堰河是怎样一个人?”、“我为什么怀念她?”等问题,在了解作者的身世后,学生进而才能领会到“知识分子”的“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憎恨等内在情感。

(二)巧解题目,特殊及普遍

对个体的追问,同时也体现着对人性和社会终极目标的思索。所以,巧妙解答题目的特殊性,也可理解作者对普泛情怀的关注和思考。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讨论“现在及将来会不会出现套中人呢?”、“如果你就是套中人,怎么办?”随即就可以把学生引向“辨证的认识制度”、“创新才有发展”、“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前行”等深度思考。《逍遥游》通过讨论庄子对“逍遥”的局限认识,自然会把学生引向“我逍遥吗”、“人类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等现实问题的探究,才能让学生充分体悟“健康发展、自由驾驭事理、积极进取”等高层次的“自由境界”。

四、形象性题目

形象性题目一般运用了修辞或象征等手法,具有生动、委婉的特点。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雷雨》等,题目的亮丽本身可激发阅读兴趣,但蕴含的某种意味,须品味探讨发掘。

(一)升华主旨,提升认识

对形象性题目的体味诠释,有利于把握文章主旨,提升认识。如《雷雨》可让学生进行更换题目的讨论,对其象征内涵进一步剖析,学生就会加深“对封建大家族矛盾激化,大革命来临前土崩瓦解的揭露;对新兴力量必定战胜旧势力的礼赞”等深刻内涵的认识和把握。

(二)仿写训练,体验创新

对于形象性题目可以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充分体悟语言的魅力,在思索、交流、碰撞中体验语言运用、创新的乐趣。

总之,阅读教学中巧解题目或围绕题目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使教学纲举目张、条理清晰,甚或达到让学生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目的。当然,解题要适时适宜,解在当解处;围绕题目进行设计也应因文而定,避免程式或套路。只有巧妙利用题目中孕含的可以打通文意的合理因素,使其自然的服务于教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教学设计题目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教学过程】

1.30° 90° 2.教学例3。出示例31.怎样画一个60

2.(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3.画一个100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2.教材“练习七”第5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

教师教学技能考试常见题目 篇5

第一部分 国外学生指导制度的发展历史

国外为什么要开展学生指导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就业与心理问题。(1)解决就业。当时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大量的移民,失业人口较多。为了社会的稳定,必须对这些人进行职业指导与培训。另外,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由于没有给予升学的指导,盲目填写志愿,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兴趣不符合,这也导致他们毕业即失业。(2)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说,中学生正好处于危机四伏的青春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战的爆发和30年代经济萧条,很多人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由此出现了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各国都把学生指导视其为解决失业、完善教育的良方而加以重视,并把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作为学生指导的主要内容。

应该说,国外开展学生指导工作起点较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制度建立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当时就业的矛盾和心理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后来成为学生指导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 国外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

第三部分 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背景解读

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汇是“新人类”或是称谓另类。关于“新人类”有许多种别称——“Y一代”、“七十年代人”、“新新人类”,或干脆称之为“另类”。关于“新人类”这一文化现象的意义,各家说法不一,不同之处尤在对“新”的文化阐释上。

新人类,并非我国当代文化的特产。十几年前,美国人就在“新人类”的意义上,称建国以来出生的第13代青年(1961~1981年期间出生)为“Y一代”。这是因为他们的上一代(战后及50年代出生)自称“X”一代,这里的“X”意味着“寻找未知”、“否定现实”、“反抗社会”等等含义。“Y”一代的青年人,对父辈的人生“意义”从怀疑到讽刺,不再相信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寻找”的意义。“Y”一代是放弃了寻找的一代,是放弃了意义的一代,是所谓“clueless(没有任何头绪)”的一代。他们的名称,“Y”,让人联想到的唯一含义便是不断地追问“Why(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这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真正是没有意义的世界。亚里士多德说:“关于最高的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政治家的社会分工是指导人类至高的善。”在后里根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说:让政治家和“至高的善”见鬼去吧!借用了美国人的说法,台湾人把60年代以来的青年人分为 “X”、“Y”和“Z”世代。通常“X世代”指1963~1973年出生的人,“Y世代”包括1974~1979年出生的人,而“Z世代”则所谓1980~1984年间出生的年轻人。“X世代”和“Y世代”的常被称为“新世代”或“新人类”,“Z世代”因而被称为“新新人类”。由于台湾孤岛处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台湾的“新人类”与“新新人类”深深地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生活自由、开放和放纵,朋克、摇滚、嬉皮,所有美国另类的文化都会在新人类或新新人类中唤起共鸣。

在中国本土,人们习惯称70年代出生的人为“新人类”,或“Y一代”,或“七十年代人”(国内一些讨论新人类的网站论坛的名字就叫“七十年代人”),而称80年代出生的为新新人类。这些新人类或新新人类具有与老一代“旧人类”不同的另类风格。他们没有继承“老革命”或“知青一代”苦难深重的精神传统,他们接受的几乎完全是西方的价值观念。从饮食(吃的是肯德鸡、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雀巢咖啡)、服饰(穿的是耐克鞋、李维牛仔、露脐装)、音乐(摇滚、爵士乐)到文学(国外小说)、言语(“酷”、“哇塞”)……几乎处处要体现自我、个性与众不同。当然无论在美国、中国台湾还是中国本土,说到“新人类”或“新新人类”都有着泛指一代人的意义,但更多是指代表另类倾向的青少年,把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的另类做法称之为“新”——本文也着意讨论这一狭义所指。“新”和“另类”似乎是同义词。其实,“新”和“另类”意义相差甚远。网站:

豆瓣、饭否、煎蛋、左岸、Twitter 豆瓣:提供图书、电影、音乐、博客(blog)、旅游景点的介绍、分享,读者评论及网上书店的价格比较,社区。

饭否: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 Twitter 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 页面、手机短信/彩信、IM 软件(包括 QQ、MSN、Google Talk)和上百种 API 应用在自己的饭否页面上发布消息(限定 140 字以内)或上传图片。用户间通过互相关注、私信、或@对话等方式互动。网站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 2007 年 5 月建立,基于 LAMP 架构。目前的饭否团队中有穆荣均、刘丹、郭万怀、杨俊等十多人。

煎蛋:是一个团队博客,程序基于 wordpress平台。职能是与 digg、boing boing 等英文资讯网站同步,以译介方式传播境外新鲜资讯。自2006年10月12日上线以来倍受好评,已成为中文 Geek 们的集中地。

煎蛋网现在主要有视频、游戏、读图、评论及发布区,也有各种特色小店的广告。左岸:左岸网是面向本地高校的集论坛、博客、相册、资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文学交流,校际联谊,线下聚会,淘宝易物,共享资源等服务。

Twitter :Twitter(中文称:推特)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它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

博客:老

六、和菜头

六、和菜头

老六:本名张立宪,著名出版人,作家,《读库》主编。江湖人称老六。河北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个人专著《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以一人之力,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其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张立宪(老六)文风平朴风趣,为人勤慎,做事踏实,其摁住美编表达欲望的装帧理念,在国内图书界独树一帜,使得那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美术作风靠边站,可谓别出心裁。其所经营的《读库》所刊发的文章,被不少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三有”标准,每本《读库》均邀有文人品位的画家绘制独具特色的藏书票,也成为读库一景,广为票友收藏。他在博客上刊登的出书信息,以及他人对于《读库》的评论,有效形成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和菜头:和菜头,白族,网络写手。从1997年开始接触互联网,此后开始在几个网络论坛上发表大量的网文,其网文风格行文弱智夸张,意旨则犀利刻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代表作有发表于新浪网论坛的对央视版《笑傲江湖》的评论文章《金刚金刚脸,把戏把戏学》,堪称此类文章的登峰之作。其人性格豪爽,交友无数,嗜烟酒,曾在中国青年报担任过专栏作者,出版过一本文集《我打不赢爱情》。先后于泡网,博客中国,新浪博客开过Blog,后终因陷入网络论战而主动关闭。后自购一域名自立门户开办独立博客槽边往事。

• FML,RPWT,XHW,loli,正太,秒杀,LZ8HD,5376

FML=Fuck My Life 是由外国一些搞笑的人自爆自己的囧事而开创的名词,并且在此名下有许多网站,然后在中国各大社区也开始风靡了。根据其缩写FML,在国内的一些网友也将其称为“发霉啦”。

今天,我发现怎样都打不开我的车门,于是开始抓狂并把钥匙拧断了在里边...然后我发现,那不是我的车。FML

今天,有个十分钟的大暴雨。暴雨在我停好车的30秒后开始,在我到公司后30秒后结束。现在阳光灿烂,蓝天白云,而我看起来像穿着衣服洗了个澡。而且我还穿着紧身白裤子。FML

今天,一个朋友愿意跟我OOXX,因为我是个19岁的处女,之前只跟别人接吻过,他提出要我的wii作为回报。FML RPWT

1.人品问题 白鹭林站常用缩写.XHW:小黑屋,猫扑的处理办法之一,封ID

loli,正太

没有发育完全的可爱的小女孩,都可以称为Lolita 或者loli 相反正太是指小男孩,御姐则是指比较成熟的女孩,也暗指对方比你大。

loli:是小女孩

正太:是小男孩;

SM:有几种解释,一个是性虐待(***y maltreat),一个是贴吧和天涯名人舒穆禄雪梅的简称,一开始是玉米吧的大姐,由于率先挑起玉米和凉粉之争,名气大振

HD:厚道,一般说LZ8HD,就是楼主不厚道的意思

5376:我生气了。53719:我深情依旧。53770:我想亲亲你。53782:我心情不好。53880:我想抱抱你。53980:我想揍扁你。540086:我是你女朋友。

HC=花痴

GJM=抄袭或复制,郭敬明的简称,由于那个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事件,被鄙视的不行,于是GJM也成了抄袭或复制的代称

CJ=纯洁,也来源于郭敬明,小四的“我习惯纯洁地45度仰望”被一再引用,CJ开始流行

MS:貌似

FB:腐败,意指吃饭

34、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38、……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例句:侠友们如此支持《武侠版》和侠客社区,青眉感动ing。

1、3166:沙哟娜拉,日语,再见。

2、886:拜拜喽,再见。

3、3Q:Thank You,谢谢。

4、7456:气死我了。

5、9494:就是就是。

12、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24、奔四:笨死的谐音。

25、果酱:过奖。

26、马甲决:马家爵。

29、口年:可怜。

30、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的通假。

《最小说》是一本青春文学杂志,主编郭敬明,2006年10月份全面上市,该杂志以青春题材小说为主,资讯娱乐以及年轻人心中的流行指标为辅,每月发行两...《悬疑志》是一本2007年6月起全新改版的悬疑类文学月刊,原本是专门刊登文学作品的杂志,在中国著名悬疑作家蔡骏加盟之后专门刊登悬疑类作品。由悬疑大师蔡骏主笔,每刊定价7.80元。虽然在杂志界还是初生牛犊,却已有极好的口碑。

现共出11期(蔡骏主编),现由鱼悠若主编(8期,定价15.0元)

这是一本喜爱悬疑的人的必买图书,它能够及时提供悬疑大师的新作品。

照相的姿势的都不一样

70后拍照姿势是:两手规矩的交叉放到腹部,或则自然垂直到裤缝。80后拍照姿势是:一手“耶”。90后拍照姿势是:腮帮子一股气。~~

世博会 SB 介于SA个SC之间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感性动情的“根叔”让人泪流满面,院士校长被学生称为“根叔”,他的毕业致辞引发追捧,70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代言人”,被学生亲切称作“杰哥”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而在浙江大学,一位温情儒雅的教授也因为毕业赠言为学生追捧,他就是浙大数学系教授邵剑,人称“邵爷爷”。(综合新华网)

今年毕业季,红遍全国高校的,不是什么哥啊姐啊的潮学生,而是一批哥哥、叔叔、爷爷级的人物,一声声“杰哥”、“根叔”、“邵爷”,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分别的日子,给毕业生留下款款情深,让整个社会群体无不动容!理所当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一提到教育,就不免想到“教”(“教授”或“教学”)。除了教学,仿佛就别无他法。其实,教学不过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学之外,教育尚有诸如指导、训练、环境熏陶之类的方式。即使在教学势力强大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中学依然建立了与教学并行的指导体系。我国大陆的学校教育中也不乏指导活动,但这个方面的努力还不够系统,不够自觉,不够专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一部分附属在教学工作上,一部分包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整合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职能。这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关,也跟我们对指导的认识和定位有关。为了在普通高中建立起一个合乎高中生发展特点和需求的指导体系,我们需要确立学生指导必不可少的信念。这种专业信念,建立在对学生指导的理性认识基础上。

学生指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学校职能,学生指导是在美国施行“六三三”学制之后出现的,起初是为高中阶段设置的一种专项教育工作。后来学生指导逐渐扩展到生活、学业和心理辅导等领域,同时也从高中逐渐下延到初中和小学。但是,在指导尚未成为学校分工体系中的一项工作之前,它一直就是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甚至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赫尔巴特强调用教学实现教育的可能目的,用训育实现教育的必要目的,如此架构教育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失之机械,过于简单,且不切实际。事实上,教学可以在实现教育必要目的上发挥作用,训育可也以在实现教育可能目的上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实现同一个教育目的,可以使用多种手段。

且以一个德育实例说明之。课间休息时,甲乙两位一向要好的学生在教室里嬉戏打闹。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拉拉扯扯,吵吵嚷嚷,闹到教师办公室,请老师评理。假使你就是他们的班主任,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会怎么处理?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呢? 你可能会用强硬的方式管住学生的不当行为:“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不许吵架!今后也不许在教室里打闹了!”你也许性情温和,不大可能使用如此刚性的语言和口吻。但是,稍有教育经验的人都明白,无论你有多么耐心周到的教育方案,都得先设法让这两个情绪激动的学生平静下来。制止他们的争吵行为,必然是你的第一反应。否则,就无从进一步教育。

你也可能建议甲生向乙生道歉,同时劝乙生原谅甲生。这是在通过告诉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具体指导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如果学生不接受你的建议,你很可能会进一步劝导乙生:“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回头又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这种劝导跟前面的具体行为指导稍有不同,是在通过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间接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位中学校长回想起多年前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他也遇到过类似的学生摩擦。这位老师既没有用管理的方式,也没有用指导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临时决定把阅读课改成作文课,让全班学生以《白球鞋上的脚印》为题,记述班级里发生的这起冲突,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两位当事人在全班同学的解劝下相互谅解,达成和解。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教育经验——利用教学内容劝导学生和睦相处,或在教学过程中为当事人创造和解的机会。

某小学有个班级在课间休息期间时常发生小摩擦,曾令班主任教师烦恼不已。后来,她发动学生,自己去设计游戏和同学一起玩,让大家来评选文明而有趣的游戏。这就是在用训练的方法锻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学会快乐游戏,在休息中学会文明休息,逐渐养成课间活动的良好习惯。

以上分析显示,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课间打闹问题作出反应。广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多种渠道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这就意味着,学校中的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工作都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学校的道德目的通过学校的各项工作来落实。[6]同样的道理,促进学生心智、身体、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是通过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工作来落实的。总而言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学校的全部工作来落实的。换而言之,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其目的都不是单一的。如同管理不仅仅适用于德育,教学不仅仅适用于智育,训练不仅仅适用于体育,指导也不仅仅适用于美育。指导和管理、教学、训练一样,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学生管理与指导是学校中密切关联但有严格区别的两项工作,管理无法替代指导。首先,管理旨在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指导却是指引学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前者在做减法,是消极的工作;后者是在做加法,是积极的工作。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监狱。光管制学生的不当行为、不让学生出事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我们不能只强制“红灯停”,还要告知“绿灯行”。我们不能只禁止穿越隔离带或攀越隔离栏,还要正面告诉大家正确的交通行为——从人行横道、人行地道、天桥过马路。这就是指导。

其次,管理发生在学生出现问题的场合,但是,管理仅适用于迟到、作弊、打架、欺负弱小之类的行为问题,不适用于早恋、厌学、上网成瘾、考试紧张焦虑等思想或心理问题。用管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心理、思想、态度、情感、精神方面的问题,难以取得正面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假使有人禁止学生考试紧张,威胁说“谁紧张就扣谁的分数”,那反而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诸如此类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只能通过指导、辅导、疏导等方式予以解决。

第三,指导不仅适用于解决学生内部思想问题,也适用于解决外部行为问题,具有矫正错误行为的功能。如前所述,学生因误会而发生摩擦,教师劝导一方道歉,另一方谅解,这种指导使学生有了纠正错误、解决矛盾的方向和方法。第四,指导和管理一样具有预防的功能,但管理常以惩罚的威慑来预防过错,指导则以晓以学生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避免过错。例如,预防性指导可以帮助高中生在男女交往中避免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在男女生交往发生严重问题之后,无论是强制性管理,还是矫正性指导,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第五,指导还有强大的发展功能。跟管理、矫正性指导、预防性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缺陷不同,发展性指导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质,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教育,了解职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广泛的友谊,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树立生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逐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简而言之,学生指导有着不同于管理的独特性,发挥着管理无法取代的教育职能——矫正、预防和发展功能。

第四部分 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构建的设想

法国中学方向指导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极大支持以及学校从领导到老师的积极配合,为法国初高中生的升留级和就业问题的抉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做法对我国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颁布学生发展指导的法律法规,使指导工作有法可依

法国在20世纪初开始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并于1938年颁布了《职业方向指导和职业义务教育法》,才正式建立了方向指导的有关制度,从而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走向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相关法规政策,使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法可依。

(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大纲,明确细化指导内容

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指导方法、种类较多,但大多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一些指导方法主要依赖教师的工作经验积累,侧重于说教、灌输,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此外,对于学生发展指导的管理及评价较为混乱,一些学校没有制订关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详细而科学的工作计划,学校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师间的协作等较为缺乏,家校联系的随意性很大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学生发展指导的效果,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广泛征求意见,并会同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制定学生发展指导的细则,明确指导的内容,这对于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顺利,很有必要。

(三)建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法国的Onisep、CIO、班级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在中学方向指导制度对学生的升留级和就业问题的抉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除了制定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如下专门的组织推进该项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学生发展指导政策的制定、对全国或地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另外,该部门还应会同劳动、就业、企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设立“全国学生发展指导咨询委员会”,为全国学生发展指导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2.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学校可以设“学生发展指导处”或扩大现有的德育处的职能,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心理、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具体来讲主要有:(1)学业指导。包括学习、升学、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指导。(2)发展方向和就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自己个性特点、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以此为基础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并为就业作好准备。(3)思想品德指导。主要包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劳动习惯。(4)生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有意义地利用劳动和学习以外的余暇时间,合理地安排活动,让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希望。(5)健康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指导。(6)性格指导。主要是有关道德生活和情感生活方面的指导,尤其对性格异常和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

(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人员的培养,提高其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为提高学生发展指导的科学性,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来承担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这主要靠高校培养,并建立职业准入制。

1.高校应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方向的教育硕士,培养专业的指导人员

法国的指导顾问是通过招考的方式选拨的,工作前还要进行为期两年的硕士学历教育。另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对学生发展指导人员学历要求都很高,一般为硕士文凭,有的甚至还要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为了提高我国学生发展指导从业人员的素质,我国高校的心理系、教育学系、社会学系可以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方向的教育硕士,也可以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借鉴法国对学生发展指导顾问的培养,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系、职业技术学等科目的教育。

2.设立学生发展指导职业准入制度,专职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从我国学校实际情况看,一些教师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这就造成了对于学生教育及指导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发展指导的科学性,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参与承担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发展指导的专职人员,而且专职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真正具有从事指导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于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活动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并要经常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交流工作经验,以提高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篇6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促德育,德育推教学 篇7

关键词:德育,教学,信息技术,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最热门的词汇, 全体教育人皆投身这场课改热潮中,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育的质量,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德育和教学是学校里必不可少且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可能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把德育和教学二者分开了, 但这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 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在我看来,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体现应该是:教学促德育, 德育推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新教师, 我始终坚持着这样一种理念, 并将这种理念付诸于我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

一、教学促德育

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和教师, 而这两个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 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想法,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塞给学生。因为他们不会乐于接受, 这样便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 特别注重在教学中掺入德育, 在教学进行的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教育。

从事教育这一年来, 在教学中总认为准备还可以, 上课的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 但在课堂评比中经常觉得课堂气氛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 我也经常反思课堂教学。现在在不断摸索, 尝试, 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促进德育, 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 灵活处理教材, 探索合理的情景教学。教材处理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尝试, 循序渐近地慢慢积累。在这一年的教学里, 我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认为如果我们花点心思在教材处理上, 将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需要并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蕴含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 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情境的引领下, 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 亦能实现激情飞扬的课堂氛围。所以,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感受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再者, 老师也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这样, 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 发现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其实, 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 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 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或事情, 就会比较投入地去学、去做。当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时, 我们就要考虑选用适合教材的载体来指导学生学习, 想办法使学生感兴趣。通常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 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

1.巧妙的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眼前一亮。引入新课要生动活泼、清晰流畅, 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的开场白——“导”是很关键的, 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或材料导入新课, 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引导学生乐学。导课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展示图片、动画、音乐等等。这些可以扣住学生的心弦, 驱动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 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2.合理的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抑扬顿挫, 致力于点拨、引导。例如, 教授时, 教师可故意犯一些错误让学生纠正, 让学生自己找到原因。这种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探究学到的知识其印象将更加深刻。又如, 在遇到难度不大的任务时, 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同位可以互相帮助, 这样完成任务学生更具有成就感。课堂总结也要平和、严谨。何时提出归纳总结也相当关键。例如, 在大多数学生已完成任务或大多数学生碰到共性的问题时使用此法较合适, 也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练。

3.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 巡视指导相结合。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 力求精讲、少讲, 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 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 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 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题,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看书或同位相互帮助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统一讲解、示范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三) 注意课堂教学中帮学和演示使用不当。教师指导帮助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学生之间帮学有时需要区别对待。有的学生独立自学确实有困难, 确实需要帮助。但也要注意少量的学生因学生帮助方式不对。比如, 直接帮他做。时间长了, 造成了这些人形成了学习依赖心理。同样演示教学也有很大弊端, 尤其过多的教师演示, 造成不少学生形成了你不教我我就不会的局面, 同时缺乏学习中的失败体验, 对知识的印象浅, 不会处理一些变化问题, 而且容易遗忘。演示教学的很大特点是需要学生的短暂记忆能力强, 但不少老师也包括我在教学中都忽视了这点, 一个演示下来用了好几分钟, 能力强的学生凭借印象可以再现, 但多数学生出现了知识再现失败。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进行演示教学, 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学生学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抹杀。

案例一:这里以我的一次公开课为例。在每一年的期末时, 我校都要组织新教师进行一次公开课展示。当然, 我也不例外。在上期期末时, 我选择进行公开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2.4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在备课时, 我就发现如果按照课本的编排, 直接了当地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其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可能效果不会很理想。所以, 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说因为刚毕业工作的我, 想报答父母, 想带父母到北京游玩, 但是对北京不熟悉, 请他们利用网络帮我设计一个旅行计划。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 既把学生带入了我的课堂,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的德育教育, 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当然,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也没有直接讲解如何设计, 而是以一种提问、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们自己先尝试。然后, 我再指导, 提升。可想而知, 本堂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整堂课下来, 几乎全部学生都能掌握如何利用网络自己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并且也懂得了孝顺、感恩的内涵。以上的这个例子基本涵盖了上述的两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而且在教学进行的同时开展了德育教育。

二、德育推教学

提到德育,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 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 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德育在推进我的教学, 而我身边的同事们的例子也证明了这点:德育能够推进教学。

案例二:每一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 我都没有给学生讲解新课, 而是和他们一起交流、聊天, 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 第一次和他们见面交流的主题是:1.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2.我打算如何度过我的高中三年生活?针对这样的两个问题, 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外, 还能够给学生上一堂有意义的班会课,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度过高中三年, 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等等。记得很清楚的一个学生是她讲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时, 竟然说哭了, 原因是父母不理解自己, 还经常给自己安排自己不喜欢是事情。还有好些学生说到自己的这些问题时, 都几度哽咽。这让我非常震惊, 同时也非常欣慰。然后, 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了谈话, 给他们排难解疑。经过这样的一种德育教育之后, 我在学生中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 我在之后的教学中, 进行得非常顺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 这就是德育的力量, 这就是德育推进教学的最好证明吧。

案例三:这是我身边的一个同事的例子。她是一名语文教师, 同时也是班主任。可能大多数班主任都把德育和教学分开, 甚至重在德育, 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不理想的。然而, 她不一样。她是利用自己班主任的身份, 用德育来推进自己的教学。她班有一个体育训练生, 成绩不是很好, 原来也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但她没有放弃他, 而是紧紧抓住这个学生的特点, 利用他的体育特长不断鼓舞他, 激励他, 让他逐渐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差生变成了品学兼优的优生。记忆较为深刻的是其中一次听她的课。那是一堂作文课, 主题是坚强, 她通过一段视频导入作文的主题, 接着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构思自己的作文, 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现场作文。20分钟后, 她听了几个学生的作文, 然后与学生们分享她的随笔。我听着她饱含感情地朗读着自己的随笔, 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不知道她写的谁, 后来是那个被写的男生主动站了起来, 我看到他的眼眶也是红的。一分钟之后, 他缓过神来, 用充满感激和爱的眼睛盯着她。我知道, 他会从此变得听话、乖巧起来, 不管多少年之后, 这个孩子都会永远记住她。所以, 在她的课堂上, 她的班级里, 他也是她最得力的助手。我想, 通过这样一种德育推进教学的方式, 比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 来得更有意义吧。

其实, 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学生成才, 包括了能力和素质, 对应到学校, 便是德育和教学, 所以, 这两块永远是学校的根本。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 需要我们全体教育人正确把握好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让教学促进德育, 德育推进教学, 让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论小学语文课文题目的导入教学 篇8

[关键词]课文题目;激发兴趣;旨意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从课文题目导入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导入方法的好处是直扣课文中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点亮“眼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题目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使学生养成一接触到课文,就注意探究题目含义的好习惯。

教师围绕课题启发提问,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急切地想了解课文内容,提问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全文铺平道路。一些课文的题目本身就很讲究,如果执教者能挖掘和发现题目的佳处,引导学生思维、探索、联想,也会增加他们学习文章的浓厚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去钻研、去探讨、去追求,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有了兴趣就会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启“窗口”,掌握课文旨意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接触到的文章题目的类型越来越多,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渐渐地,学生理解到有的文章题目表明时间,有的文章题目表明地点,有的文章题目标出人名,有的文章题目写明事件……还有一类文章题目点出了全文的旨意,这类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灵魂,就是文章的“窗口”。教师要利用题目与文章的内在联络,恰当启发,使讲读教学刚刚进行就让学生接触文章的主题。

吕叔湘曾经说过:“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事实上采用了活的方式,课堂上就会显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思路也易打开。当然“活”的方法多种多样,执教者应因人而宜,因教材而宜,各显神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三、紧扣“主旨”,培养创造思维

现在的教学,比较重视导入,普遍认为,精致的导入,能创造课堂气氛,扣紧学生的心弦,提高课堂效率。紧扣“主旨”,从课文题目入手是最佳的导入方法,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开课方式。许多课文题目不仅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要问题,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以外有关的许多问题,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

如,三年级教《一定要争气》时,教师可抓住“争气”题眼,激起悬念设疑:“课题的中心句是什么?(争气)”“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争气了吗?”

然后引导学生循着“争气”理思路: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课文《一定要争气》重点讲述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经历的两件事。从为己为家到为民为国争气的思想感悟,表现了他不甘落后、发愤努力、自强不息的刻苦精神和爱国情感。全文以“小时候——十七岁——二十八岁”的时间顺序为经线,以“家里——中学——比利时”为纬线,写了“功课赶上”和“实验成功”两件事,中心明确“一定要争气”。扣住“争气”,联系实际讲“争气”。这样,抓住课题学课文,学生们经过集中——发散——集中的思维活动,形成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目前的语文課堂教学,都在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空间、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大势所趋。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重视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训练,强调字词句章的分析和理解。富有人文内涵、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的课文往往被教师分析得支离破碎,变成一堆毫无生气的文字。学生学得比较被动,很少在能力上加以训导。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不再是围绕几个练习解答的填鸭式的枯燥无味的方式,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而笔者认为从课文题目入手就是一种既直接又灵活的教学方法。“窥一斑而知全豹。”在语文教学中若能紧扣文章题目,则将在分析课文、阅读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训练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有益。

总之,读好课文题目,找准切入点,从课题入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整堂语文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充满阅读期待,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有效。

上一篇:重阳节活动领导致辞2018与重阳节演讲稿下一篇: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