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精选9篇)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1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有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3分)

9.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10.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4分)

11.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4分)

12.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8.【答案示例】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9. 【答案示例】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

10.略

11. 【答案示例】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2

目前, 国内对ET0变化敏感性的研究较多[15,16,17,18], 而采用基于敏感系数的贡献率分析方法探讨ET0变化成因的研究较少, 已有的研究存在时间跨度短[14]、研究结果的区域局限性较大[19]、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等不足。广西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地区, 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的典型地区。该地区虽然降水充沛, 但由于地表地下二元空间结构, 加上土层浅薄、土壤总量少、土壤储水能力低以及岩石渗漏性强, 水分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障碍因子[20], 然而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ET0变化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ET0和各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 然后采用敏感系数法分析驱动ET0变化的气象因子, 最后结合贡献率分析法探讨了该地区ET0的变化成因, 对预测本区域ET0未来可能的变化、合理开发配置水土资源及促进区域农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桂西北属于广西的西北部, 云贵高原的东南麓, 位于106°34′-109°09′E、23°41′-25°48′N, 地势为西北高, 东南低。境内河流、山地、谷地交错,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本文数据来自国家气象站1951-2011 年桂西北的融安、桂林、凤山、河池、都安、柳州、白色7 个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 包括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站点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基本情况见表1。

1.2 ET0计算方法

利用1998 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21]来计算ET0, 其表达式为:

式中:Rn为太阳净辐射通量 (MJ/m2·d) , 由日照时数结合地理位置信息算得;G为土壤热通量 (MJ/m2·d) ;△为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的斜率 (KPa/℃) ;γ 为湿度常数 (KPa/℃) ;es为饱和水汽压 (KPa) ;ea为实际水汽压 (KPa) ;u2为2 m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m/s) ;T为平均气温 (℃) 。

1.3 ET0变化成因分析

1.3.1敏感性分析

ET0的敏感性分析是指, 在指定时期内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发生变化时, 对ET0变化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12]。了解ET0对单要素或多要素引起的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气候变化和ET1]0之间的关系[1。用数学公式定义, 以气象变量的敏感系数来反映其敏感性的分析方法称为敏感系数法。公式 (2) 为基于P-M公式推求的无量纲相对敏感系数 (以下简称敏感系数) 公式:

式中:vi为第i个变量;Svi为变量vi的敏感系数;∂ET0、∂vi分别为ET0、vi的偏微分。

因不同的气象要素有不同的变化范围和单位, 为了便于敏感性的比较, 故敏感系数法采用求偏导数将所研究对象转化为无量纲的形式。敏感系数是正值表明ET0随着气候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反之亦然;其绝对值越大则气候变量对ET0的影响越大, 反之亦然。其中, 敏感系数计算过程中的偏导数计算通过Matlab软件中的符号计算来实现, 其他运算通过数值计算来实现。

1.3.2气象要素对ET0的贡献

Yin等[14]提出将气象要素的相对变化率与其敏感系数相乘得到ET0对该气象要素的变化度, 作为该要素对ET0变化的贡献。使得ET0增加称为正贡献, 反之称为负贡献。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Convi为气象要素vi对ET0变化的贡献率;Svi为变量vi的敏感系数;RCvi为vi的多年相对变化率, 用气象要素多年变化率乘以年份得到变化度, 与其多年平均值Meanvi的比值得到。

将净辐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贡献率累加, 即得到各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总贡献:

1.4 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方法

气象要素及参考腾发量的变化情况, 用变化趋势系数、变化速率来表示。气候要素趋势系数为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的气候要素值 (如温度) 与年份序列的线性回归系数, 该系数乘以10 作为该要素的变化速率, 单位为要素单位/10a, 表示气象要素每10 年的变化率[14]。若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系数为正, 表明该气象要素呈增加 (上升) 趋势, 反之亦然。

气象要素是否表现出明显的趋势, 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来进行检验。计算方法如下[22]:

式中:D为气象要素系列所有对偶观测值 (Ri, Rj, i<j) 中Ri<Rj出现的次数;N为系列长度。如果M>0, 说明气象要素序列呈上升趋势, 如果M<0, 说明气象要素序列呈下降趋势。对显著水平 α=0.05 (0.01) , M的临界检验值为±1.96 (±2.56) , M的绝对值越大, 则序列变化趋势越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及ET0年际变化

2.1.1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

从1951-2011年, 桂西北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温度变化速率达0.071℃/10a;61 a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43℃ (图1) 。增温主要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80年代中期以前, 桂西北年平均气温在较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随后气温就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表明近60 a桂西北地面气温的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30 a内。从偏暖年份看, 80年代中期以前的35 a中有1 a平均温度距平值为正, 且其绝对值很小, 在0.4℃以内;而以后的25 a则出现了15 a偏暖年份, 而且温暖的程度也越来越大。21世纪初的10 a是近60 a里最暖的10 a, 2003年是最暖的1 a。

桂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呈递减趋势;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年际变化较大 (表2) 。其中, 柳州、河池、融安和桂林温度升高趋势呈极显著水平;温度增长量变化范围为0.004-0.186℃ /10a, 60 年平均气温上升范围为0.024 -1.116℃, 尤以柳州温度升高最为明显。任国玉[1]利用1951-2001 年资料分析表明, 中国年平均气温整体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温度变化速率达0.22℃/10a, 51a平均气温上升了1.1℃, 可见桂西北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小于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

注:** 为极显著, α≤0.01, * 为显著, α≤0.05, 下同。

2.1.2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

从1951-2011年, 桂西北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日照时数变化速率为-43.3 h/10a (图2) 。1981年以前一般在多年平均值以上, 此后距平转为负值。20世纪50年代及21世纪初期年日照时数变化较小, 较为稳定;年日照时数减小主要发生于1961-2000年, 减小趋势明显。20世纪50年代桂西北年日照时数平均距平值为105.5 h, 60年代为114.2 h, 到70年代下降到8.7 h, 80年代为-66.8 h, 90年代为-128.7 h, 21世纪初有所提升为-27.7 h。1997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年日照时数距平值比常年少339.1 h。

除都安和融安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外, 桂西北其他5 个站的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表3) 。其中4个站达到极显著水平, 桂西北平均日照时数总体上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M=-4.55) 。任国玉等[1]研究也表明1956-2002 年, 全国平均年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且主要发生在中国东南部。7 个站点日照时数的变化量范围为-77.63-13.93 h/10a, 60 年日照时数变化范围为-465.78-191.28 h, 尤以百色日照时数减少速率最大。

2.1.3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近60a桂西北年降水量呈小幅减小趋势, 变化速率为-8.2mm/10a (图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桂西北平均降水量具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下降速率达到228.5 mm/10a。1951-2011年, 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 最少的年份是2011年。

桂西北整体降雨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 有干旱化倾向 (表4) 。除都安站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上升外, 其余6个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呈下降趋势, 且都安站降水量增加速率较小, 变化速率为-19.75-3.58 mm/10a, 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陈隆勋等[3]研究1951-1990 年的年降水量线性倾向值分布图表明, 100°E以东地区除了东北北部、江淮之间以及广东西部外, 降水都是减少的,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全国在变旱, 但变旱并不十分严重。

2.1.4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年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

近60a来桂西北平均风速经历了明显的减弱趋势, 较小速率为0.068 m/s·10a (图4) 。20世纪70年代以前距平值为正值, 70年代以后为负值, 小于60a平均风速。表5给出了各站点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 其中百色、都安及河池的多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 升高不显著;柳州、融安、桂林的多年平均风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年平均风速变化量范围为-0.332-0.055 m/s·10a。融安年平均风速减少较快, 60 a平均风速减少了1.992m/s。任国玉等[1]的研究也表明近47 a来全国年平均风速经历了明显的减弱趋势, 减少速率大于0.1 m/s·10a。

2.1.5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

桂西北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 下降速率为0.53%/10a, 60 a下降了3.2% (图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桂西北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不大, 1995年以后下降速率较大, 达到-3.1%/10a。可见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较为一致。表6列出了各站点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 结果显示, 桂西北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除都安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不显著增加外, 其他站点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尤以柳州年平均相对湿度减少量最大, 60 年减少了7.4%。

2.1.6桂西北喀斯特地区ET0年际变化

桂西北多年平均ET0为1149.24 mm, 年ET0呈波动下降趋势, 下降速率为-6.72 mm/10a, 60 a总减小量为40.32 mm (图6) 。表7列出了各站点ET0的年际变化, 结果显示, 都安、柳州及河池ET0呈波动上升趋势, 其他站点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融安站ET0下降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 60 a减少了108.15 mm。

2.2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ET0变化成因

2.2.1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ET0敏感性分析

以气温、风速、净辐射和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计算月敏感系数, SRn、ST、Su、SRH分别是太阳辐射、平均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 其中Rn是由日照时数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来的太阳短波辐射。

图7 为凤山站气象因子敏感系数曲线。结果显示: (1) 1-12 月太阳净辐射、气温和风速对ET0的敏感系数均为正值, 而相对湿度对ET0的敏感系数则为负值, 说明净辐射、气温和风速与ET0正相关, 相对湿度与ET0负相关; (2) 单个气象因素敏感系数随时间变化, 除12、1、2 月外, 净辐射敏感系数均较高, 其最大值出现在6 月。总体来看, 太阳净辐射对ET0的影响最大;风速敏感系数为一个单谷曲线, 表现为从12 月到8 月逐渐减小, 9 月到12 月又逐渐增加, 其对ET0的影响最低;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在雨季 (6、7、8 月) 较低, 其他月份则较高, 表明在夏季对ET0的影响较小;气温敏感系数变化较小, 其在12 月、1月最小。 (3) 1、2、12 月影响凤山站ET0最大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 其次为净辐射、气温和风速;其他月份ET0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太阳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由于1、2、12 月份的ET0占全年总ET0的比例较小, 因此, 对凤山站一年的ET0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太阳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风速。

其他站点敏感系数如表8 所示。其中百色、凤山、河池的ET0对太阳净辐射最敏感, 其他站点对相对湿度最敏感。整个桂西北ET0最敏感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 然后依次为太阳净辐射、气温、风速。

2.2.2 桂西北气象要素对ET0贡献率分析

单个气象因子对ET0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敏感系数的大小, 另一方面取决于该气象因子变化量的大小。各个气象因子总的影响决定了ET0的变化。根据表8 及2.1 中计算的各气象要素变化量, 由公式 (3) 可得到各气象要素的贡献率。表9 显示了气象要素对ET0的贡献率。

由表9 可见, 百色站日照时数的减少, 使得净辐射减少, 对ET0为负贡献, 而气温和风速的增加、相对湿度的减少对ET0为正贡献, 最终负贡献大于正贡献3.32%, 使得其ET0减小。同样分析其他各站, 可见使用贡献率可以很好的解释ET0变化。对于桂西北地区来说, 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减少对ET0的负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51%, 气温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减少对ET0的正贡献率分别为1.36%和3.36%, 由于负贡献率大于正贡献率, 使得近60 a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ET0下降。因此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是引起桂西北ET0变化的主要原因。Yin等[14]的研究也表明在中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湿润地区, 日照时数的减小是ET0变化的主要原因。

3 结论

(1) 1951-2011 年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 (不显著) , 温度增长率变化范围为0.004-0.186℃ /10a, 60 a平均气温上升范围为0.024 -1.116℃。其中, 柳州温度升高最明显, 60 a平均气温上升了1.1℃。降雨量除都安站微弱上升外, 其他6个站点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 (不显著) , 下降率变化范围为4.17-19.75 mm/10a。其中, 柳州站降雨量下降也最明显, 60 a年降雨量下降了118.5 mm。但是, 1951-2011年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减小趋势。

(2) 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与ET0正相关, 相对湿度与ET0负相关;单个气象因素敏感系数随时间变化, 太阳辐射和气温敏感系数呈单峰型分布, 在夏季较大, 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分布, 在夏季较小, 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在雨季较小。敏感性分析表明, 桂西北地区ET0最敏感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 其次为太阳辐射、气温, 风速的影响最小。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3

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合戏剧、小说、新诗、散文计算一下成绩,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其次是小说,也因为与散文最近的原因。诗是迟放的花枝。戏剧呢,直至抗战以来,因为它是宣传比较有利的工具,才吸引了许多有才能的作家,不断努力的写作。到今天似又为电影所转移二但无论如何,都还比不上散文的成就二在散文上成就甚早并且提倡小品文使它成为一时风气的,朱自清先生便是最重要的一个二

近代散文早已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转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

我们叫这种散文是小品文,意思若是说另有一种大品文或雅文,专供大人先生之用,这误会还小;若是认为小品文其品不庄,只供文人游戏笔墨,以是不敢当散文之正统,只能自居于散文之旁支小道,这误会可就大了。直截了当的说,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叫,叫它身边随笔也好,叫它小品文也好,它虽不完全接受散文的传统,却自然而然的成为散文的正宗。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那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录切,“能近取譬”罢了。“呼,仆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不失为正经;“颗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也不失为正史。韩愈的《毛颖传》,虽句句规模史记,其内容仍是游戏;柳宗元的《李赤传》,虽章法取诸正史,虚诞比之寓言。可知小品不小品,并不在乎文字的雅俗。现代散文,可以让孔子“莞尔而笑”,这并不失为圣人之徒,只不是假道学罢了。

上面所说的两种特质,朱先生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二至此我倒想讨论他散文的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他散文所用的语言。朱先生自始就注重北平的方言,尤其近几年来,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观二在他的文章中,许多的`语句都那末活生生地捉到纸上去,使你感到文章的生动,自然与亲切。同时他用来很有分寸,你不觉得像听北平话那末― 油嘴子似的。这里发生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完全用一种方言― 比如北平话,写文章?用方言,文字才生动,才有个性,也才能在民间生根。可是方言有时就不够用,特别在学术用语方面二并且,若是全用北平话,也觉得流利的有点俗。朱先生在这方面的主张,是以北平话做底子而又不全用北平话二那也就包含一个结论,便是: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发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不断努力的。

最后,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

生命与气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4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4分)

慰藉(jiè)咀(jǔ)嚼潜(qián)伏戛(jiá)然而止 负荷(hè)炽(chì)热揩(kāi)拭脉脉(mò)含情

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急待(及)穿流不息(川)一泄千里(泻)世外桃园(源)再接再励(厉)一愁莫展(筹)如愿已偿(以)走头无路(投)

三、单项选择。(每空1分,共20分)

1、从短语的结构关系上看,下列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B)

A、粗制滥造B、自鸣得意C、虎啸龙吟D、美味佳肴

2、选出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D)

A、经过18年的卧薪尝胆,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力克对手,又一次问鼎奥运冠军。

B、印度洋海啸于2004年12月26日袭击了亚洲和非洲的10个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海啸灾难。

C、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今天就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涉日游行示威活动发表谈话,提醒广大群众应依法行事,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D、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逐一进行排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本人昨天下午在2路公交车上不慎遗失了一个黑色公文包,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

②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常用抗生素的大多为6小时。③杨老师这样地劝你,你还不说出实情,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蔓延没有吓倒人们,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失言实效苦口婆心不但/而且B、食言时效苦口婆心非但/反而

C、失言时效语重心长 不但/而且D、食言实效语重心长非但/反而

4、每首诗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古诗体裁叫(A)。

A、五绝B、五律C、四绝

5、有一位作家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C)

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A)”

A、阴山B、边关C、燕山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C)。

A、春色B、梨花C、雪景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的意思是指(B)

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光C、流淌的水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A)的诗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

10、子曰:“工欲(A)其事,必先利其器”。

A、善B、擅C、行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C)”。

A、慎于行B、慎于思C、慎于言

12、下列各句中不是谈学习态度的是:(C)

A、学而不厌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有教无类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威

1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B)

A、补习B、阅读C、训练

15、《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指出要解决教师的时间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C)

A、工作时间能否减少B、工作效率能否提高C、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

16、《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主要论述了(B)

A、如何让小学生愿意学习

B、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取得进步

C、如何克服负担过重现象,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17、《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一文提出年轻教师每个月要买三本书:

1、关于所教学科方面的书;

2、可以作为青年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事迹的书;以及A

(A心理学B教育学C 社会学)方面的书。

18、下列关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力。B、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C、知识就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9、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我”是怎样将一个名叫费佳的“后进生“培养成“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的”。他的“转化”策略就是让费佳这样的孩子更多地(B)(A 听故事B 阅读c 参加课外活动),为此,他专门编了一本特别的(B)。(A 作文集B习题集C 连环画)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新课程反对接受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

4、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

识。

(√)

5、“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礼记》。

(×)

6、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累计为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8、《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称赞孔子的话,“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成为“启发式教学”的最早来源。(√)

五、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杜甫少有开心的诗,从来都是忧国忧民,但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却一反他平日的沉郁顿挫,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常常被人合称为“小李杜”,他们是 李商隐和 杜

牧。

3、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4、《皮皮鲁和鲁西西》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近年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三国演义_____》的开篇词。

6、“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红楼梦

_______》

7、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吴用__,也被称为“赛诸

葛”。

8、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0、五、六年级学生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1、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 传不习

乎?”

1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论语》中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有不少。其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他说“求(冉求)也退,故进之; 由(子

路)也兼人,故退之。”

16、《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__莎士比亚

__________的著名喜剧。夏洛克是这出喜剧中塑造的一个_吝啬鬼___的形象

17、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18、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手法写水、田、山的殷殷之情,可谓神来之笔。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诗出自《春日》,作者朱

熹。

★20、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21、英国作家笛福的著名小说 《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海上遇险,荒岛余生的故事。

2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下句是润物细无声,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24、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原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25、论语中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作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有力佐证。

六、语言运用。(8分)

1、对对联:[4分]

现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5

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③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丢失了冠军的奖杯。

④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傅看,并请求师傅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中,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⑤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⑥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傅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傅请教。

⑦师傅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⑧师傅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⑨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

⑩一条路是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破绽,给予致命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另一条路是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就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1.认真阅读后,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开头画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阐述道理时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中划线词的意思。

稳操胜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略描述加横线的“愤愤不平”和“笑而不语”所体现的搏击手和师傅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夺取事业的成功列举了两条路,你认为哪一条正确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

2.文章讲了一个搏击高手失败后,师傅对他进行教育的故事。

3.形容有把握取得胜利。

4.“愤愤不平”描写出博击手不甘认输,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只是认为没有找到对方破绽的心理’;“笑而不语”描写了师傅明白搏击手的不足,知道该如何对其进行指导的自如心态。

济宁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6

济宁(二)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 的过程。(4分)

三片叶子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7

三片叶子

今天上午在学生做课间操的时候,目光无意落在身边的小树上,树不知名,但它的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叶子的主体是绛紫色的,上面有一层淡淡的白霜。在这些主色调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另外两种颜色:一种是深绿的,一种是暗红的。深绿的还在泛着一丝油光,暗红的上着起着细小的圆圆的黑斑。我摘了三片,放在手心里。

深秋的阳光金晃晃的,很温暖,三片叶子在手里很安详。我凝望着它们,思绪断断续续。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

第一场春雨还未至,它就长出稚嫩的绿芽。一切都是新的,都是饱满的,都是满怀希望的。它在春天里拼命地汲取春雨,沐浴着阳光,在和煦的风里舒展着自己。它曾陪伴着花,一同享受着蜂蝶的曼妙,它曾掩映过小鸟,听它们呼朋引伴,这一切给过它无边的遐想。夏日炎炎,它焕发了无边的活力,绿意打湿了每一双光顾的眼帘。它庇护着鸣蝉,让她尽情地歌唱,它努力地伸展,为亲近它的人送来一地的阴凉。

在某一个早晨,起了第一缕秋风,阳光变得不再热烈,天空越来越高远,地平线越来越辽阔。它有些疲惫,曾流淌的`绿变成了绛紫。走了这么长的路了,它想停一下脚步,作一些短暂的休息。它知道还有很多的路在前面等着,但春天已经过去,夏天也不会再来,生命的水分似乎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花儿失去美艳,结出长长的硕果,在秋风里沉默,蜂蝶早已去了他乡,只有遥远的回忆。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秋天是个丰腴的季节,生命的帆依然饱满。

秋风渐紧了,早晚寒气袭人。冬天没有办法阻挡,白霜把它变成了暗红。

秋雨来了,萧萧索索,一连几天都不能见到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晰而又模糊的味道。它光滑的脸开始被秋雨剥蚀,出现了暗斑。www.

天总会放晴,阳光显得特别的温暖,它用全部的身心去拥抱,和落日余辉互相映照。

它不想离开枝头,这个让它驻立,让它眺望,让它伸展的地方。它在这里曾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在这里,它经历过狂风和雷电,也经受了雾霭和流霞。它曾看年轻女孩笑靥如花,也曾看两鬓飞霜的老人拄杖而行。

是的,它不想离开枝头,它不忍离开它的养育它的故园,不忍离开它的兄弟姊妹,它们一道从春天走来,一道仔细体味过生命历程的每一分,每一秒。

秋意愈浓,它的颜色愈红。

它知道,终有一天,会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回到那永久的故乡。但在离开之前,它还想多看一会儿,哪怕是一眼。它会珍惜每一寸时间,每一缕阳光,甚至每一片寒霜。

它想看一眼冬的雪,它还从来没有见过雪。它想象着那是怎样的一份晶莹,怎样的一 份壮观。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生命是一场轮回,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最后一片绚烂。

9. “三片叶子,三种颜色,实际上显现的是一片叶子生命的三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子的三个阶段。(3分)

⑴ ⑵ ⑶

10.请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3分)

它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河,河水清澈。它仰望一下天空,流动着几团白的云。它挺直了身子,微笑了一下。

11.文章最后说“也许,它等不到这一天,但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这最后一刻指什么?当这最后一刻来临的时候,叶子会怎么说?联系全文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不超过30字。(4分)

12.从三片叶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

9、绿意的青春,满怀着希望;绛紫的秋天,沉静而丰盈;回归生命的晚霞,展现一片绚烂。

10、动作描写。写出了叶子在www.秋风来临时的态度,表达出了叶子对春天和夏天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积极的生命态度。

11、最后一刻指:悄然落下,融入到脚下的这一片土地的时候。

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丰富而精彩。我留恋我的故园,我的兄弟,我更愿意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我生命的精彩,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筷子漫谈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8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著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

B.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

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B。(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于余年的历史。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叫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D。(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

《闻泉》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篇9

闻泉

李咸用

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C.诗歌颔联用“无人”和“只有”对比,“无人”写没有人与诗人一起欣赏美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只有”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

D.尾联画龙点睛,诗人不愿意用琴声来比喻听到的泉水声,害怕这样会失去泉声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C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表述错误,“无人”应是夜深人静的状态

15.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篇:钢结构厂房加固措施技术下一篇:行业纳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