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专升本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远程教育专升本(共8篇)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1

一、2013年远程教育专接本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12年9月22日——2013年2月28 网上报名地址;

二、招生对象

 学生应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且能够保证参加网络学习的时间;

 凡报考我校现代远程教育高中起点学习者,必须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毕业证书;凡报考专升本学习者,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证书;

 凡报读高中起点层次的学生,报读时年龄需满18周岁;报读专升本层次的学生,报读时年龄需满21周岁;

 春季报读学生,其前置证书取得时间不得晚于当年2月28日  秋季报读学生,其前置证书取得时间不得晚于当年8月31日

三、报名办法

全年组织报名,春季招生报名开始时间:2012年9月22日

春季课程开始学习时间:2012年12月

 报名地点: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或奥鹏教育网站;

 报名须知: 报名者(含申请免试入学)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2份(A4纸),2寸照片(免冠、正面、彩色、蓝底、同版)3张,到当地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报名。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按照规定的学历条件逐一审查合格后,学生填写《学生报名登记表》和《承诺书》。对报名的学生(含免试入学者),由学习中心同时完成其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扫描和电子照片采集工作,所有报名入学者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办理注册手续并接受审核。

四、入学方式  免试入学及条件:

已获国民教育系列专科以上毕业证书,报考高中起点专科的专业时,可免试入学; 已获国民教育系列本科以上毕业证书,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时,可免试入学; 参加最近一次全国性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相同专业和层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需提供相应的毕业证书、准考证、成绩单),可免试入学;

获得省、部级以上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可免试入学; 获得地、市(局)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以上者,可免试入学;

 测试入学:凡不符合上述免试入学条件者,均须报名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命题并组织的入学测试;

 免收报名费、入学测试费。

五、入学测试

 考试方式:机考(请联系当地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 入学测试开始时间:2012年9月24日

 2013年春季入学测试截止时间:2013年2月28日

 2013年秋季入学测试截止时间:2013年8月30日

 考试地点: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授权本次招生的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

 入学测试模拟试题可登录奥鹏教育网站(首页——如何报名——入学测试)查询

六、录取 交费 选课 注册

 凡符合报名条件并被择优录取的学生,请到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下载和打印《入学通知书》;

 新生交费:采用网上银行方式交费,学年制缴费,分三学期交清;

 教材费:根据选课配发教材,首次预交800元,以后根据教材领取情况多退少补相应的费用;

 选课:新生入学后,由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按照学校开课计划为学生进行集体选课;  注册: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在缴纳首期学费后,学院将对其进行学籍注册;

七、入学资格审核

按教育部规定,网络教育专升本和高起专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报名入学(含免试入学)。严禁未获得专科毕业证书者取得专科升本科入学资格;严禁非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不具有同等学力者取得专科入学资格。所有报名入学者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接受审核与办理注册。学生报名时须与学校签订承诺书。对不符合规定条件或持假证件报名入学者,无论何时被查出,均予以取消学籍处理,追回各种录取及学习证件,所交各项费用一律不予退还。报名资料在毕业前及毕业证网上注册时要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审核时发现的一切问题,均由学生本人负全责。

八、教学及学习

 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为业余学习形式,教学环节由:课件学习+教材自学+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复习题+学习中心导学辅导+集中考试+毕业论文(大作业)组成。 采用学年制

 免修的条件及办理:按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有关规定办理相应课程的免修。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比重:约占30%(特殊课程除外)

九、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 学生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本科层次须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毕业鉴定合格,由颁发国民教育系列毕业证书(注明网络教育),并报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

 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及学位管理等有关规定,由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签章单位:(毕业证书式样以学生毕业时教育部当年最新规定政策为准。)

十、报名专业:登录奥鹏教育官网查看,目前已经有34所高校发布了招生简章和教学计划,报读专业有700个供选择 十: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网院、电子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石油、吉林大学、江南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十一、垂询与联系

奥鹏教育服务热线:400-810-6736

奥鹏教育网址:

本招生简章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教育部新出台政策,按教育部的新政策执行。

奥鹏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升本,课程

在高职院校, 学校都承担对学生的专升本教育, 这一教育形式是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实践, 但是在专升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比如, 教育.但实施过程中在招生考试制度、考试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教育模式不同的学校也不同, 我们要对现在这种教育进行不断的审视, 探讨更适合的专升本教育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而且, 做到公平、有效, 真正让这种形式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笔者认为, 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内的专升本, 是从专科上升到本科, 是一个学历层次的提升, 是一个层次的过度, 我们对其实施教育, 只是岗位技能的一个提升, 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形成技能型人才, 从理论到技术过度。所以,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的专升本就是本着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原则进行教育, 坚持职业教育的方向不变。

1 高职高专的招生

1.1 招生院校的设置

学生的升本去向一般为重点院校的高职学院, 还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还有一部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学院。

1.2 设置合理的招生计划, 专业多样化

高职专升本的招生要有一定的计划, 而不是漫无目的的, 要针对一个面, 这个面的经济条件要考虑在内, 这个面的学生数量有数, 这里的技术人员需要也有做到有据可依, 特别是实训条件和水平, 比如, 有的学校的实训条件好, 我们可以招收多的学生, 并根据实际条件招收不同的专业的学生。所以, 各地教育部门在招生之前, 要做好社会对人才需求调查, 成立专门的小组, 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数量、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等做详细的调查, 并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预测适合举办专升本教育的专业,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预测, 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所以, 招生的数量、专业比例、院校分工等都要做好具体的计划。

1.3 招生对象与达到的标准设置

专升本是针对专科学生, 并且他们具有一定的上进心, 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要求全面发展, 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高一级的学历。所报的学生要求专门要对口, 即, 以前是什么专业, 就要报什么专业, 或者与本专业相近, 否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并且, 他们在报之前就已经取得专科或者达到与这相近的专业水平。

1.4 对报生学生的加分与免试的设置

专升本都有一定的加分政策或者免试政策, 但是在操作时很麻烦, 当然也有的专科生没有加分的条件, 这给他们的报考上一级学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 在专科学习期间, 给他们提供一个考试的机会, 比如说, 在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也可以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 这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可以给予加分, 计入总成绩。或者在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 , 或者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或者二等奖及以上者, 经本人申请, 学校审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可以给以加分甚至是免试的好机会。这样一来, 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

1.5 考试内容的设置

考试科目选择要本着基础性的原则, 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试课程一般以三门为好, 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基础课考试科目为英语等待。

1.6 考试时间的安排

考试时间要每年举行一次, 省级统考科目集中安排在普通高招确定的时间左右。

2 专升本学生的培养策略

2.1 专升本学生的方向

专升本教育的培养对象很特殊, 针对的人是具有一定学历的人, 相当于是提升他们的技术层次, 这类培养与培养高校的研究生不同, 也普通高校高招本科生也不同, 当然也不是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 而是处于兼具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中间型应用人才”, 既有一定的知识, 还有一定的技术, 所以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同时具备。所以, 培养的过程是把理论与于实践, 把实践理论化等。专升本教育方向应该定位于技术应用型教育, 在高职专科的教育的基础上, 使技术应用型人才向本科层次过度。所以, 专升本教育具有一定的高等教育特点。

2.2 专升本的学生的培养目标

专升本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提高的,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还要有业知识同时具备实践技能, 能在工作把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术应用直来, 使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生产与建设或者管理, 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创新型的人才, 具有复合型知识毫知识, 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

2.3 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规格

(1) 知识层面。在知识来说, 应该具有基本知识还要有专业知识。基本性的知识是从事工作所基本要有的知识, 包括社会学知识与自然性知识, 专业是从事的本专业, 具有与别的专业有区别的技能。 (2) 能力层面。专升本的学生要有能力的,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与专科有明显的区别, 包括基本能力与应用能力, 基本能力是一的工作能力, 应用能力是能把所学的技能熟练的应用于工作中去。 (3) 素质层面。素质方面不光是具有知识与技术, 还要有优良的思想品质, 具有一定的身心素质, 能在工作中与别人合作交流, 会合作, 会协同工作, 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2.4 制定合适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准备, 是一种培养方案, 是培养目标的定位。虽然专升本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基础, 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 是得, 如果升到本科以后, 与后面的学习不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置与四年本科是不同的, 所以知识结构也不相同, 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制订专升本教育教学计划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以前的学习体系特点, 使之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 对他们的知识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补充, 尽量向四年制的本科的知识体系靠拢。专升本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本科计划的不就是要兼顾专科的相关专业, 做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课程设置专业必需具有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 让他们通过掌握这些知识, 能提高本专业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在专业课的计划设计上, 重点放在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使计划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在毕业时, 能具备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挖掘自己的专业的深度, 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与理论知识。

2.5 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

专升本教育课程要突出专业性、实践性,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 学科知识的束缚, 大胆从理论走向诮应用和实践, 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是课程设置的重点, 所以, 要对专升本的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重组, 体现出培养目标。

(1) 专升本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 兼顾本科教育基础性和阶段性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与认识能力的提升。注重实践知识与实践应用。 (2) 专升本的课程类型设置。高职高专的课程与本科课程在层次上有所区别, 还要达到本科的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专升本的主要目的, 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能力中心课程和问题中心课程。 (3) 从专科到本科之间的衔接。提高专升本教育的质量还要看两个层次之间的衔接, 如果做不好, 就可能会重复以前的知识, 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或者是很大跨度造成知识的遗漏。为了更好的实现专升本课程的有机衔接, 本科学校在制定计划前, 要对生源的所在专科学校进行课程调整, 然后进行整合, 根据专科课程开设的情况, 制定培养方案。基础课要保证学生在本科学习时掌握理论知识, 对于重复的知识部分, 可以让学生免听, 但要服从本科学校的考试。对于少部分遗漏的知识, 可以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 没有遗漏的同学可以参加其他正常学习。在实践类课程上,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2.6 对专升本学生的教学方式设置

专升本的学生从专科上升到本科的学习, 可能在学习方式上存在不适应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 课下自学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来快速的攻取知识技能。此外, 授课时间与授课方式可以灵活调整, 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联合办学, 把学生分派过去, 通过实验来完成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 可以多多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通过探究来取得知识, 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学习思维更为灵活, 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具有了很高的创新意识。这些数学的教学方式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学习。

2.7 对专升本喧生的教学管理

专升本学生来到本科学后也要服从管理, 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与实践, 能在学校里灵活、有效的时间内自由安排学习和训练, 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教学管理也要科学化, 做到管而不乱, 合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

2.8 专升本学生的学位授予

高职专升本对于学生的学位授予问题要引起重视, 目前, 我国还没有设置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应的学位, 这也是本科学校的不足, 为了鼓励专科学生对高一层次的学校就读, 提高全民素质, 希望教育部门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学位改革措施, 让有心上进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姜运生.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6) :41.

[2]李喜平.要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 2000 (10) :1-4.

[3]陈献兰.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18) :205-206.

[4]曲洪山, 马春静.高职专升本利弊探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10) :71-72.

[5]李娟, 姚芳芳.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9) :280-281.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高等教育产生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专升本教育。专升本教育既是国家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1],这为广大专科学生实现本科再教育的梦想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而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是专升本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是专升本教育的有力保证,是顺利推进更高质量就业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探索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专升本学生党员的特征

1专升本教育制度的特殊性

专升本教育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学生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通过参加各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制度[2]。专升本学生的首要特征是在于其两年制的教育制度。他们第一学年侧重于本科教育环境的适应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定位,第二学年就要走向实习甚至工作岗位,而第二学年恰恰是专升本学生党员能力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使得专升本党员难以进行系统化、完整化的再教育,从而对专升本党员的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专升本学生的共有特征

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由于专升本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专升本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和实践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专科时期就经历了求职就业经历;而且专升本学生中不乏优秀的学生,以我校专升本药学专业为例,约90%的学生获得过校级及以上奖励。这都决定了他们在思想动态、学习动机及行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既有新生的憧憬,又有老生的成熟;既有失败者的自卑,又有胜利者的自信;既有较强承受能力,又有较大心理压力[3]。

3专升本学生党员的共有特征

与全日制本科生党员相比,专升本学生党员还有其本身特殊性。专升本学生党员在专科时期一般是班级最优秀的一部分学生,以本校专升本药学专业学生党员为例,班级学生党员比例高达40%,约70%的学生党员在专科院校被评为校级或省级“优秀毕业生”,90%的学生党员在专科时期就已被党组织吸收为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且绝大部分接受过部分基础的党员再教育;专升本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较功利化且因学制短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专升本学生党员自我意识很强,较务实,但在紧张的本科阶段,他们容易对于党的理论学习止步不前,思想上出现懈怠,或急于就业、考研等而忽视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和自我教育。

二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

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量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越来越大,这使得高校党建工作中产生质与量的矛盾,这给整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高校的党建工作出现了“前倾”的现象,忽视了发展后的再教育工作[4]。由于本科与专科院校定位的不同,采用的再教育途径也略有不同,专升本学生党员的特殊性给高校开展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当前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着如下的一些问题。

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不够扎实有效,很多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力不从心,再教育工作被忽视;专升本学生党员本身由于学制短,参加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就相对较少,而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再教育更体现出重在政治性及理论性教育,轻实践及素质教育,这进一步使专升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专升本学生党员作为新生刚跨进本科学校的校门就将面临就业考研的压力,空余时间相对较少,这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的再教育也往往忙于应付,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在第二年实习期更处于空白教育状态,有很大一部分专升本学生党员会以各种正当理由请假;专科与本科院之间党员发展工作不连接,造成本科时的部分再教育工作重复或遗漏。这都严重影响了党员再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升本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对专升本学生党员的再教育要“量身定做”。

三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完善专升本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式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提高再教育的有效性

“中央l6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按照文件要求并结合专升本学生党员比例较高的实际情况,建议开创“混合型”支部设置模式,即“班级党支部”和“专业党支部”共存的模式。同时,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参与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为主要依据,对支部所有党员进行考核。专升本新生党员已有了三年专科学习经历,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全日制本科的四年级学生,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按照“班级党支部”设置,同时将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大一新生班级分别纳入到各“班级党支部”中,形成“专业党支部”,由专升本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在专升本学生两年学制完成时,全日制的本科生已进入大三阶段,鉴于当前一般高校党员发展的实际比例,进入大三本科生班级每班的正式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此时,将相关专业的大三本科生班级组成新的“专业党支部”,此时由大三的本科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支部设置图如图1。

该模式下的支部设置具有“存在时限性、专业继承性”等特点,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领方向、培养骨干”作用,支部委员都由学生党员担任,这能广泛调动专升本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专升本学生党员“三自”作用的充分发挥,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有责任感,从而锻炼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达到“以党建工作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以党建促团建”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存在的任务繁重,易出现“前倾”现象,忽视学生党员再教育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专升本试题 篇4

教育心理学(50分)

五、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

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6-12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2.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结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男性的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男性

D.女性的听觉能力明显优于男性

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和(A.效果律B.刺激律

C.间隔律D.成功律

4.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

C.7-11岁D.11-16岁

5.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腾伯格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D.加德纳

6.下面那种学习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A.调节策略B.监视策略)

2010部分教育心理学试题

简答:1.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加涅学习结果的5种分类。

辨析题:1.高智商的人才有创造力。

2.接受学习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于有意义学习。

2011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10分,0.5×20)()

2.内部不可控稳定因素是能力。

3.4.三元智能/力理论的提出者是斯腾伯格。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

6.7.迁移的分类

8.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9.品德内化的过程:依从、认同、信奉。

10.学习概念的应用

二、填空题(10分, 7小题)

1、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把技能分为_______。

2、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_______的学习动机为最佳状态,学习效率最高。

4、一个学生行为缓慢,能平稳适应环境,情绪反应慢,它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

5、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鼓励,有的学生则害怕老师批评,这是对群体规范的。

6、当想起画中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人们的钦慕之情,这种情感的道德表现形式是。

7、按照成就动力和理论,一个人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越大其成功的诱因价值越。

三、简答题(20分,5×4)男生女生在心理上的差异?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怎样运用方法提出问题?

4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在学习动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弊端,请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以解决。

四、论述题(10分)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小学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材料大致为:这位小学老师,对作业做的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印章红花(张贴画),连续10次可换一个更好的东西,此物连续得到10次后可得到更大的一个奖励,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此老师的做法。

2012教育心理学(50分)

一. 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简答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

一. 论述题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5

小组工作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小组领导者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帮助发言的组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并且让组员知道领导者听懂了他、了解他。这属于带领小组的哪种技巧()(视频教学课件第四章第二节、教材第五章第二节)A.反映 B.总结 C.澄清

D.基调的设定

2.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将亲身的经历,体会,态度和感受向组员坦白,向组员传递真诚,让组员感受到信任,这种沟通与互动技巧属于()A.专注与倾听技巧 B.互动交流技巧 C.适当自我表露技巧 D.适当帮助梳理技巧

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小组工作的价值观()(视频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一节)A.不强调个人在小组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B.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C.尊重和尊严 D.民族参与和决策

4.下列哪一项不是小组后期的主要特点()(视频教学课件第十章第一节、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A.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B.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C.组员之间的联结呈现松散状态

D.成员的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A.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教材第三章第一节)B.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C.需要向组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 D.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6.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公司举办员工交流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发现李某一直默默地坐在一个角落,始终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技巧是()。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A.倾听 B.体谅 C.提醒 D.鼓励

7.小组发展阶段中,小组的重整与归纳阶段是()。A.小组前期 B.小组初期 C.小组中期 D.小组后期

8.小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专权式,民主式和()。A.放任式 B.授权式 C.命令式 D.教练式

9.小组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形成小组与自然小组,自愿小组与非自愿小组,请问与封闭小组对应的是哪种小组?章第一节、教材第一章第一节)A.计划小组 B.偶遇小组 C.开放小组 D.以上都不对

10.寻找相似性是小组一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A.形成规范 B.第一次聚会 C.冲突 D.成熟

II.小组工作价值观中的个别化原则是指 A.每个成员都是独特的 B.给予个别成员特殊照顾 C.给予个别成员一对一服务

(视频教学课件第一()D.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个别辅导

12.在小组工作中期,以下哪个不是工作者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视频教学课件第九章第一节、教材第十章第一节)A.包容 B.冷静 C.支持 D.焦点回归

13.在冲突的解决中,以下属于重视自己的目标和与对方的关系的策略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五章第二节、教材第六章第四节)A.强迫进攻性策略

B.自我牺牲的顺应性策略 C.妥协式策略 D.逃避式策略

14.朱俊的父亲因患白血病于去年去世。至今,全家人才从悲痛中走出来。日前她和家人商量着向当地的自血病协会提议,组织一个为白血病患者家属提供帮助的小组,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理解、决策和处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朱俊要组织的小组属于()。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A.支持小组 B.任务小组

C.心理治疗小组 D.成长小组

15.学校社会工作者计划为学生举办特长培训小组,帮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和能力、学校的场地和设备外,首先应考虑()。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社会工作者的兴趣 B.学校的目标 C.机构的发展方向 D.小组的活动目标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小组领导(教学视频课件第四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17.影响小组有效沟通的因素(教材第六章第二节)18.ABC理论的基本观点(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三、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9.请简述在小组结束期应如何处理离别情绪。(视频教学课件第十章第二节、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20.治疗小组的工作原则(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21.简述小组计划书包括哪些内容(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二节、教材第八章第二节)

22.复合问答论述题,请结合理解与案例情况答题。在小组工作中,小组领导者常常会遇到来自于组员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小组领导者恰当灵活地运用技巧进行解决。请结合小组领导技巧相关知识,针对以下案例的具体情况,回答相关问题。(教材第十章第一节)案例:张勇是一位社工,他组织了一个足球队以帮助他的青年中心成员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了促进小组的发展,他指定某成员为足球队队长,并鼓励球队参加比赛。成员小军并不擅长足球,他参加足球是为了多交些朋友,他被指派为守门员。球队输掉了很多场比赛,队员们都指责小军守门技术太差。从那以后,小军总是遭到队员们的指责,但他仍安于留在小组中。

1.比赛对这个小组的影响是什么? 2.输掉比赛时,成员们的私底下的感受是什么?

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教育学 篇6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额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把儿童比作太阳,强调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2、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合作教育学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 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我国近代,“教育救国”的口号曾不绝于耳,但“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A、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作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C、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 D、人工智能化生产的普及

6、不同性质和发展水平国家的学制,在入学年龄、学段划分等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建立必须依据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7、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泛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8、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

A、课程内容开放,主题多元,形式多样

B、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

C、重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

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9、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C、以获得感性认识为主

D、以获得实践体验为主

10、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布鲁纳倡导的是

A、掌握学习理论 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合作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11、张老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式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

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然后说明理由,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1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

14、品德评价法就是通过表扬、奖励等肯定的方式激励学生上进的德育方法。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资本主义教育较之于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16、简述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17、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语文教师对自己两次《蛇与庄稼》阅读课教学的反思。

第一次我力图突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掌握。我在备课时把“教参“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点融合在系列的问题中,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详尽解说,学生们经过整整两个课时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能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段落;理解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

第二次我在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根据课文三个段落在写作手法、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在第一段体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是海啸;田鼠怎样糟蹋庄稼„„整个教学过程也因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而不断 调整,我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一一解决了学生们的问题。接着,我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最后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两次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不同,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问题:请你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这位教师的两次教学加以评析。

心理学

选择题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信息点上。

19、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20、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21、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

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 B、后续的活动吸引力大

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 D、后续的活动意义重大

22、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过渡复习B、及时复习

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

23、在抽象逻辑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动作 B、形象 C、语言 D、表象

24、看小说时根据语言描述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25、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6、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27、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斯金纳 C、韦纳 D、班杜拉

28、下列关于练习和动作技能进步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总趋势是随练习次数增加,动作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

B、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C、由于练习方式不同,学习同一技能的进步也不同

D、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

29、有位心理学家在研究拔河比赛时发现,参赛人数越多,每个人出力越少。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阻抑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去个性化

30、下列最适合矫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厌恶疗法

C、自由联想法 D、宣泄疗法

非选择题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3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根据国情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

32、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性思维。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34、什么是记忆?根据记忆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哪些种类?

35、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能力的含义及其个别差异。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教育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D

2、B

3、D

4、A

5、C

6、C

7、D

8、A

9、A

10、B

11、A

12、B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段课程为主。(4分)

14、答案要点:

不全面或错误(2分)

品德评价法除了运用表扬和奖励等肯定的手段外,还可采用批评和惩罚等否定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答案要点:①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培养目标;

②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内容;

③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④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学;

⑤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并建立了乡音的国民学校。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即给满分。

16、答案要点:①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3分)

②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3分)

③教育的目的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2分)

17、答案要点:①政治理论知识。(2分)

②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③文化基础知识;(2分)

④教育科学知识;(2分)

四、论述题:15分

18、答案要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回答)

答案一: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

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既相互促进和影响,又相互区别。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需要教师提供和创造。(5分)

该教师第一次教学,未能全面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他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段落的背诵与默写;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其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5分)

第二次教学,该教师坚持了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的理念,如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5分)

答案二: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对案例进行评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过程,是教师领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5分)

该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5分)

第二次教学中,该教师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通过“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问题,做好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5分)

【评分说明】 考生若 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D 20、C

21、C

22、B

23、C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A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根据国情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的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而忽视其它刺激。(4分)

32、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的、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的主要心理成分,但创造性思维只有发散性思维的参与是不够的,还离不开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4分)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答案要点:

⑴陈述心理现象;(2分)

⑵解释心理现象;(2分)

⑶预测心理现象;(2分)

⑷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2分)

34、答案要点:

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3分)

⑵种类: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文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5分)

35、答案要点:

⑴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由特质构成的。他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同样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特质,他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4分)

⑵他按照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个人最重要特质,它主导了整个人格特征;主要特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次要特质只在偶然情况和某种特定场合下出现,容易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4分)

八、论述题:15分

36、答案要点:

(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3分)

(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差异从高到底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存在智力超常和低能两个极端。但在人口总体中,智力分步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4分)

② 能力的类型差异。无论特殊能力还是一般能力,人与人之间均存在类型差异。如在知觉能力方面:有人属于综合型,即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弱;有人属于分析型,即对事物的细节能清晰感知,但对事物整体知觉较弱;还有人属于分析综合星型(4分)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7

一、高职院校实行 “专升 本”教育的必要性

1. 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发展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 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调节高等教育结构的需求。具有一定资格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入学考试后,即可进入普通高校本科学习, 由此便建立起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了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

2. 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密集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出现变化,原本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技术密集型单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1]。我国实施“专升本”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缓解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压力

目前社会中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通常较为重视毕业生的知名度,忽视了技术型人才,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遭受了巨大的求职压力。此外,主要行业以及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还未形成,企业通常会按照员工的学历来制定薪酬,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才的发展。“专升本”为优秀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了进修的机会,能够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提升竞争力。

二、 “专升本”制度存在 的一些问题

1. 专升本的机会较小

专升本在招生的过程中,参加招生的高等院校与招生的人数通常较少,考取的机会小。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基础较弱,增加了专升本难度。

2. 专业设置不科学

高职院校的前身为一般的专科院校,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通常拥有较强专业性,但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争取生源,取得更好的发展,放弃了自身的专业性,参照本科院校,随意设置专业, 导致高职院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2]。

三、改善 “专升本”制度 的对策

1. 改善招生制度

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专升本”招生制度,仍旧是高考性质的“应试”制度,招生的对象为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其只有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一旦应届生考试失利,便不能进入本科院校进行深造。从此种情况来看,我国应当对“专升本”制度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可与本科院校联合建立学分互通制 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可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的专业,此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后, 仍可继续选择同专业深造,以此实现专业的衔接。

2.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应当深入人才市场,充分地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有效的就业信息。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当地的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操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升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此减少“专升本”的人数, 缓解“专升本”的压力。

远程教育专升本 篇8

【摘 要】从“中职升本”学生学习现状、化学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教学探索等方面分析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化学与社会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升本 化学与社会 人文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56-02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西教育厅从2013年起在部分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自主招收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从2014年起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科学等问题。衔接好中职与本科教学,加强基础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成为了“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中职升本”学生开设化学与社会课程,不仅能增长其基础科学知识,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中职升本”学生学习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对口招收的中职毕业生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汽车服务工程四个理工科专业。对2014年首批“中职升本”学生调查发现,由于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侧重的是学生技能培养,大多数学生没有系统化地学习高中数理化等相关基础课程,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未能很好地适应普通大学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与方法。为此,针对“中职升本”培养计划,需新增设基础英语、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促使“中职升本”学生顺利完成由中职学生向大学生的过渡,弥补高中相关文化基础课的缺失,更好地与大学课程内容衔接。

(二)学习动机不强

大多数“中职升本”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缺乏兴趣与信心,之后选择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虽然他们通过自身能力,经过中职“特别高考”,进入大学本科继续深造,但是和同年级普通本科学生相比仍有差距。在相同环境下,学生跟不上本科教学进度,学习动机不强。

(三)学习习惯不科学

由于中职学校重技能考查,轻理论教学,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比较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的习惯,导致学生对相关原理现象、概念理解模糊,没有形成系统认识。在大学基础科学学习过程中,对理论课程接收能力比较弱,大部分学生采取突击硬背的方式通过理论考试,对于所学专业原理并不理解。

二、开展化学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品德的培养、知识的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的发展。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人对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认识,人文主要为科学导向,科学主要为人文奠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有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研究物质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是各个应用性学科的基础。它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环境污染、化学武器、食品安全、药品质量、毒品等问题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运用好化学这把双刃剑,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今后教育培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于“中职升本”的学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全面地介绍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的同时,开展人文科学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职升本”学生。其次,从人文教育角度构建基础知识,贴近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适应“中职升本”学生的需要。

三、化学人文科学教育开展路径与对策

化学与社会课程紧扣“化学与社会”主题,结合“中职升本”学生特点,对人文科学教育进行探索,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一)精选教程,构建人文科学教育

市面上关于大学化学基础学科的教程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基本化学知识为主线,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大领域,基本涵盖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另一类是以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为主线,围绕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建立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创造性地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如中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共同推介的“Chemistry in Context: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化学与社会)一书。

针对“中职升本”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备等特点,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采用难度适中的教材,精编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本着“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笔者选择了化学与社会(蔡萍编)一书。该书共10章,从知识性和实用性阐述了化学的发展史以及在能源、环境、生命、材料、医药、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并在书中贯穿化学基本原理、思考题以及趣味阅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教学。

(二)衔接知识,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普通本科化学课程培养目标侧重于知识的高深性和专业性,突出“系统化”和“逻辑化”。“中职升本”学生整体水平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降低理论深度,把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基础化学课程应该与普通本科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学生所处阶段与知识接受水平,侧重介绍化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衔接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将化学的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理论的理解。对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升本”学生,基础化学课程培养目标在于扩大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选取和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基本的定量计算;道德与方法论介绍。

(三)提升素养,融入人文科学教育

1.从化学家走进人文科学精神。从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到炼丹术冶金时期,从近代化学理论构建探索物质结构到现代化学兴起和社会功能,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化学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家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激励学生。例如在授课过程中,从人文科学精神引导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构建社会责任心与探索精神。在讲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章节时,介绍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收集已有数据情况下,花费20年的时间才把化学元素从无序变为分门别类的元素周期表,揭示元素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通过该事迹,倡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树立能吃苦、能攻关的科学精神,以及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再者,介绍居里夫人在发现元素“镭”之后,将这一专利无偿奉献给了人类,使“镭疗术”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通过此事迹,倡导学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树立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境界。此外,针对“中职升本”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视频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化学家发现自然规律、探寻实践的精神;并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2.从化学应用走进社会责任。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过程中,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中职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将基础知识融合到专业中去,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化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关注生活。“中职升本”学生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动手和操作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用化学基本原理解释现象,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例如在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时,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调查研究生活中不同品牌牙膏中的pH值,并思考、讨论其中的缘由。从化学实践中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既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与人为善、协调共赢的团队精神。

关注发展。例如在讲授“化学与健康”章节时,介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她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使对恶性疟疾治疗成为可能,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并因此成为首位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以该事例,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维护、追求和关切人的尊严、价值、命运,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注责任。在教学中,运用辩证法的原理,让学生们了解化学发展具有两面性,需高度树立责任意识,避免灾难的发生。例如,正是由于塑料(主要成分聚乙烯)的出现,才使得食品、装饰、出行等包装变得多样,使人们生活变得方便和丰富多彩,但是也不能忘记塑料本身难以被环境降解,极易造成“白色”污染。正是由于核聚(裂)变的发现,才使我们能用核能提供万家灯火,又不会加重地球温室效应,但是也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与福岛核事故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化学问题,学会关注社会问题,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发展。从人文的角度对“中职升本”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科学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化学基础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德育品质的再塑造,从而在此基础上实践、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容华.“中职升本”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6(3)

[2]张旭雯,鲍蔚萌,王秋.化学教学中渗透STS理念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4(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452)

【作者简介】黄 溪(1986—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师,硕士;肖潇玥(1990— ),女,湖南湘潭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师,硕士。

上一篇:科学教学工作反思下一篇:食品安全建议书作文